IC芯片设计方案流程
- 格式:docx
- 大小:159.62 KB
- 文档页数:6
模拟IC芯⽚设计开发的流程模拟IC芯⽚设计开发的流程IC的设计,模拟和数字, 还有混合IC, 在设计⽅法, 注意点, ⼯具等有明显的区别, 我主要以模拟⽆线接收IC系统设计为例说明.⼀个IC芯⽚的设计开发⼤致包括如下步骤.1. 潜在市场挖掘⼀样IC产品, 投⼊巨⼤, 没有巨⼤的潜在市场或者收益回报, 是很难想象的. 这就要求公司的决策者要有超前的眼光, 发掘潜在的应⽤点, ⽐如3G商业化进程中, ⼿机终端的功能不断的挖掘, 08年下期, ⼿机终端开始集成CMMB数字电视的功能. 如果设计公司早期能在这⽅⾯(DVB, ASTC等)积累⼀定的经验,则可以在国内的⾏业中领先⼀步.2. IC初期的规格设定根据⽤途范围不通, 规格肯定不通, ⽐如车载的和⼀般家⽤的, 还有军⽤的, 各个⽤途对IC的耐性能度都不通, 像ESD耐压, 温度变化等.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根据协议标准来制定IC产品的规格, ⽐如GSM中频处 LPF的cut-off量好像要达到50dBc以上, 另外数字移动电视如果是OFDM的64QAM变调的话, 则⼀般要求PLL的位相噪⾳积分值要在1degrms以下.3. 确定总体架构根据成本, ⼯艺, 设计难易度, ⼈⼒等, 来确定到底是采⽤哪种结构,每种架构都有其优缺点, ⽐如零中频接收器, mixer不⽤考虑, 镜像⼲扰, 不需要LPF, 设计难度降低, 但是同时也⾯临了, DC offset的问题, ⽤DC server电路经过设当的设计可以解决问题, 但是挑战性较⼤.中频, lower-IF, Zero-IF, 还有mixer up-down形式, 需要根据具体的应⽤, 来确定最佳的结构.4. 设计阶段根据公司现有⼈⼒,物⼒资源, 项⽬管理者制定好各block具体设计⽬标后, member同时进⾏设计. 项⽬管理者必须对系统性能有充分的熟悉程度, 并且要使各单元电路分配到合理的设计⽬标, ⽐如VGA的话, 同时要求很⾼的P1dB, 功耗要求的话, 是很难的设计课题. (模拟设计的折衷, 最普遍也是最难得问题), ⼜⽐如VCO, ⼀般相位噪⾳和Kv(电调速度?)是折衷的关系的, 所以相位噪⾳要求⾼的时候, ⼀般都牺牲⾯积和功耗, 同时是Kv保持⼀定的值,来满⾜相位噪⾳的⾼要求.个别block电路设计, 在要求设计者⼀定的经验⽔平的基础上, ⼀般选⽤有常⽤的结构, 采⽤新颖的结构的时候, 特别要注意对其元件参数变动, 温度, 电压变动的sim(corner simulation).5 layout设计这时候, 基本要确定了IC的pin数⽬, 封装PKG的类型(这也是需要项⽬管理者确定的), 然后layout设计者可以根据pin的配置, 来确定block的位置, 这⾥关于个别block设计,主要有差分信号的地⽅要对称配置, 信号线, gnd, 电源line要合理配置等, 这⾥主要谈⼀下总的layout设计.1) LO和RF要分开, VCO, xtal都是主要的噪声源, 这些block不能靠RF,IF太近2) 要设计test block电路, 以便能在测试阶段, 都能对每个关键的block电路性能进⾏测试3) 信号的流向要⾃然, ⽐如RF信号从左到右, LO信号从下到上等4) Block之间的line 根据要求来选择第⼏层line, ⽐如LO的block, 对损耗要求不是很⾼, 则可以⽤metal1, 2等line节约⾯积.5. 后期仿真这⾥根据CAD资源, 每个block的back annotation sim是必不可少的, block串接起来, 局部系统的仿真现在随着cad tool的发展也可以实现了, ⽐如⽤agilent 的Goldengate ⼩信号⾼速仿真器, ⼤⼤提⾼仿真时间, 提⾼设计精度. 6. 封装流⽚这⾥不具体讲了, ⼀般component的变化浮动都已经考虑进设计过程了.关于封装, 如果是⾼功耗的IC, 则⼀定要进⾏热阻抗测试, 关于热阻抗, 以后我再具体谈⼀下, 对于⼀些⼩的封装公司, 热阻抗的测试往往不是很完善, 这最终可能会导致使⽤保存温度范围的要求达不到规格.7. 测试测试包括block测试, 系统测试, esd, 选别测试等多项⽬. 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第⼀次流⽚的话, 测试越具体, 则会发现越多的曾在设计中没有考虑的东西, ⽐如设计的时候block设计, 只考虑了p1db, IP3等, 其实⽐如数字电视接收IC, 还有考虑CTO, CBO等参数, 还有附近频带的⼲扰, ⽐如模拟电视信号的⼲扰等等另外测试的时候, 如果PCB板也是⾃⼰设计的话, 这⾥我也谈谈⾃⼰的⼀些感受. ⽤protel, allegro等带drc check的软件要⽐autocad来的强. 主要电压线设计成可以分离的那种类型, 尽量避免平⾏临近⾛线. 在关键部位, 多考虑设计些预备pad, 增加测试的灵活度.在这⾥我只是最简单的谈谈我对IC产品开发的认识, 所列的各个环节最关键的部分.以后有时间逐步再详细讨论⼀下各部分和细节的部分.。
IC设计流程IC设计流程是指将集成电路的功能目标转化为结构目标、物理目标,然后进行细化和描述,最终实现设计的过程。
整个流程包括从设计规格开始到验证和测试结束的一系列步骤。
以下是完整版IC设计流程。
1.设计规格:根据应用需求和市场要求,确定集成电路的功能、性能、功耗等规格参数。
其中包括电路的输入输出要求、逻辑功能、时钟频率、功耗等。
2.架构设计:根据设计规格,确定电路的整体结构,包括功能模块的划分、通信接口、数据传输路径等。
通过分析复杂度和资源占用情况,确定电路的实现方案。
3. RTL设计:采用硬件描述语言(如Verilog或VHDL),进行寄存器传输级(RTL)设计,即对电路的功能模块进行一级抽象和描述。
包括确定信号的操作和数据流路径、控制逻辑等。
4.验证:对RTL设计进行功能验证和时序验证,以确保设计符合规格要求。
功能验证通过仿真工具进行,时序验证主要通过时序约束和时序仿真判断。
5.合成:将RTL设计转换为逻辑门级的电路描述,包括电路的布局、布线、时钟资源分配等。
实现方式可以是手工合成和自动合成。
6.物理设计:进行布局规划和布线,生成物理级别的网表。
包括将电路各个单元放置在芯片平面上并规划连线路径,最小化连线长度和面积,并考虑信号的延迟和功耗。
7.物理验证:对布局和布线的结果进行物理验证,包括电路的连通性、电子规则检查、功耗、时序等。
通过使用专业的物理验证工具,确保电路布局和布线无误。
8.版图生成:根据物理设计结果生成版图,包括版图的规划、标准单元的放置、连线等。
版图生成时需考虑电路性能、功耗和面积等因素。
9.版图验证:对版图进行验证,包括电路的连通性、电子规则检查、功耗、时序等。
验证通过后,生成版图文件,供后续工艺流程使用。
10.功率分析和时序分析:对设计进行功耗和时序分析,以评估电路的工作性能和功耗情况。
通过仿真和静态分析工具进行分析,确认设计满足需求。
11.生成GDSII文件:将版图文件转换为GDSII文件格式,以供后续的芯片制造流程使用。
ic设计流程的先后顺序IC设计流程的先后顺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定义设计规格:在开始IC设计之前,需要明确这个芯片的设计规格和需求。
这包括确定芯片的功能、性能要求、功耗、工作频率等等。
设计规格的准确定义对后续设计步骤非常重要。
2.系统级设计:在系统级设计阶段,设计人员会将整个系统的功能进行划分和定义,确定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和通信方式。
这一阶段还可能包括算法设计和建立性能模型等。
3.架构设计:架构设计进行具体芯片内部功能的划分和组织。
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功能要求和非功能要求,确定芯片中各个模块的划分,并建立模块之间的逻辑结构和通信方式。
4. 逻辑设计:在逻辑设计阶段,设计人员主要负责将功能要求转化为数字逻辑电路。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如Verilog或VHDL)来描述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然后对这些模块进行综合、优化和验证。
5.线路和物理设计:线路设计包括电路设计、布局设计和布线设计。
电路设计是指将逻辑电路转化为物理电路,包括选择和设计电路的各个组成部分,如逻辑门、触发器等。
布局设计是指确定电路中各个元件的位置和相互关系。
布线设计是将元件之间连接的路径进行规划和优化。
6.设计验证:设计验证是确保设计工作符合规格要求的一个重要步骤。
在设计验证中,设计人员使用仿真工具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并进行功能验证、时序验证和功耗验证等。
这一步骤帮助设计人员发现和修复设计中的错误和问题。
7.物理验证:物理验证主要是为了保证物理设计的正确性,并确保设计在布局和布线阶段的实现是否满足规定的约束和特定的目标。
物理验证通常包括设计规则检查(DRC)、布局与尺寸规则检查(LVS)、电器规则检查(ERC)等。
8.仿真和验证:设计完成后,需要对芯片进行全面的仿真和验证以确保芯片的正确性和性能。
这包括行为仿真、时序仿真、功耗仿真等。
9.制造准备:制造准备是确定制造芯片所需的流程、工艺和设备,并生成相应的工艺文件和掩模文件。
模拟IC设计流程总结IC(集成电路)设计是将大量的电子元件和电路结构集成到一个芯片中,从而实现特定功能的过程。
在IC设计的过程中,主要包括前端设计和后端设计两个阶段。
本文将对IC设计流程进行总结。
1. 需求分析和规划阶段:在这个阶段,首先需要从市场和客户需求出发,进行需求分析,明确集成电路的功能需求和性能要求。
然后进行技术规划,选择合适的工艺和芯片架构,制定项目计划,并确定预算。
这个阶段的关键是明确设计目标和要求。
2. 前端设计阶段:前端设计阶段主要包括电路设计、逻辑设计和验证三个步骤。
电路设计是将电路图转化为电路元件模型,进行电路分析和优化。
设计人员需要根据电路的功能需求,选取合适的电路拓扑结构和电路元件,通过仿真和优化,得到一个满足要求的电路设计。
逻辑设计是将电路设计转化为逻辑功能的描述,通常使用HDL(硬件描述语言)进行设计。
设计人员需要根据电路的功能需求,使用HDL进行逻辑门级的设计和验证,保证逻辑功能的正确性。
验证是对电路和逻辑设计进行功能和性能的验证。
验证可以分为功能仿真和时序仿真两个层次。
功能仿真是对设计的逻辑功能进行验证,可以使用软件仿真工具进行仿真。
时序仿真是为了验证电路的时序特性,包括时钟频率、延迟等参数。
3. 后端设计阶段:后端设计阶段主要包括物理设计和验证两个步骤。
物理设计是将逻辑设计转化为布局设计和布线设计。
布局设计是将电路的逻辑单元进行合理的布置,包括电路的位置、大小和布局。
布线设计是将电路的逻辑单元通过合适的连线进行连接,形成电路结构。
物理设计需要考虑电路的功耗、时序、面积等多个方面的要求。
验证是对物理设计的正确性进行验证。
物理设计可以通过布局、布线规则的检查和仿真,确保物理设计满足电路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4. 芯片制造和测试阶段:芯片制造是将IC设计转化为实际的芯片制造过程。
制造流程包括掩膜制作、衬底制作、外延、掺杂、化学机械抛光、光刻、蚀刻等工艺步骤,最终得到集成电路芯片。
请简述你理解的芯片开发全流程及所需具备的技能概述芯片(I nt eg ra te dC i rc ui t,I C)是现代电子产品的核心组件,其开发流程复杂且需要多种技能。
本文将简述芯片开发的全流程,并介绍在该过程中所需具备的技能。
芯片开发全流程芯片开发全流程通常包括前端设计、验证与验证、物理设计和半导体制造四个主要阶段。
前端设计前端设计是芯片开发的起始阶段,主要包括电路设计、逻辑设计和验证。
1.电路设计:根据芯片的需求和规格,设计各种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如放大器、滤波器、逻辑门等。
2.逻辑设计:根据芯片功能需求,设计芯片的逻辑电路,包括逻辑门、时序逻辑以及算术逻辑等。
3.验证:通过仿真和测试验证设计的电路和逻辑是否满足需求,调整设计模型以达到预期效果。
验证与验证验证与验证阶段是芯片开发的重要环节,旨在确保设计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1.功能验证:对设计的芯片进行功能验证,验证其是否满足预期功能。
2.时序验证:验证芯片中各个电路之间的时序关系是否满足需求。
3.电源与温度验证:验证芯片在不同电源电压和温度条件下的运行情况。
4.特性验证:验证芯片的特性参数,如功耗、噪声、功率纹波等。
物理设计物理设计阶段将前端设计的逻辑电路转化为物理实现,包括布局设计和版图设计两个方面。
1.布局设计:将芯片的逻辑电路进行物理布局,包括各个电路的位置、大小和连线的布线等。
2.版图设计:根据布局设计,进行具体的电路板设计,包括将电路转化为版图、调整连线路径、进行电气规则检查等。
半导体制造半导体制造是芯片开发的最后阶段,将物理设计的版图制造成真实的芯片产品。
1.掩膜制作:根据物理设计的版图,制作光刻掩膜,用于传输图案到硅片上。
2.硅片加工:将掩膜图案转移至硅片上,并进行各种工艺加工,如刻蚀、沉积、离子注入等。
3.封装与测试:将芯片进行封装,同时进行电性能测试,包括引脚功能、性能参数以及可靠性测试等。
所需具备的技能芯片开发需要综合掌握硬件、电路设计、逻辑设计和半导体制造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CADENCE全定制IC设计流程CADENCE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IC)设计的软件工具。
它提供了完整的设计流程和工具,用于设计、验证和制造IC芯片。
在基于CADENCE的全定制IC设计流程中,在IC设计的每个阶段都使用到了CADENCE工具套件,包括电路和物理设计工具、模拟和数字仿真工具、布图工具以及物理验证工具等。
下面是使用CADENCE进行全定制IC设计的一般流程:1.设计需求分析:根据所需的功能和性能需求,进行设计需求分析。
这包括确定电路拓扑结构、电路规范和性能指标等。
2. 电路设计:使用CADENCE中的Schematic设计工具,绘制电路原理图。
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电子元件并进行电路布线。
使用CADENCE的仿真工具,验证电路的功能和性能。
3.物理设计:将电路原理图转换为布局图。
使用CADENCE的布局工具,在设计规范的限制下进行器件布局和连线布线。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器件大小和排列方式,以优化电路性能和功耗。
4.物理验证:使用CADENCE的物理验证工具,对电路布局进行验证。
这包括电路的电性能分析、功耗分析、时序等效验证以及电磁兼容性分析等。
根据验证结果进行布局优化和改进。
5.交互测试:将设计与其他模块和子系统进行集成测试。
使用CADENCE的模拟工具和数字仿真工具,对整个系统进行功能验证和性能评估。
7.物理制造:通过CADENCE的布局生成工具,生成用于物理制造的设计数据库文件。
这包括物理制造规则检查、填充、光刻掩膜生成等。
8.物理验证:使用CADENCE的物理验证工具,对物理制造的设计进行验证。
这包括工艺模拟、功耗分析、封装和信号完整性分析等。
9.物理制造:将设计数据库文件发送给制造厂商进行实际制造。
这包括掩膜制造、芯片加工、封装和测试等。
10.性能评估:对实际制造的芯片进行性能评估和测试。
使用CADENCE的集成测试工具,进行功能测试、速度测试和功耗测试等。
11.系统集成:将IC芯片集成到目标系统中,并进行系统级测试和验证。
设计流程IC的设计过程可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前端设计(也称逻辑设计)和后端设计(也称物理设计),这两个部分并没有统一严格的界限,凡涉及到与工艺有关的设计可称为后端设计.前端设计的主要流程:1、规格制定芯片规格,也就像功能列表一样,是客户向芯片设计公司(称为Fabless,无晶圆设计公司)提出的设计要求,包括芯片需要达到的具体功能和性能方面的要求。
2、详细设计Fabless根据客户提出的规格要求,拿出设计解决方案和具体实现架构,划分模块功能。
3、HDL编码使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Verilog HDL,业界公司一般都是使用后者)将模块功能以代码来描述实现,也就是将实际的硬件电路功能通过HDL语言描述出来,形成RTL(寄存器传输级)代码.4、仿真验证仿真验证就是检验编码设计的正确性,检验的标准就是第一步制定的规格.看设计是否精确地满足了规格中的所有要求。
规格是设计正确与否的黄金标准,一切违反,不符合规格要求的,就需要重新修改设计和编码.设计和仿真验证是反复迭代的过程,直到验证结果显示完全符合规格标准。
仿真验证工具Mentor公司的Modelsim,Synopsys的VCS,还有Cadence的NC—Verilog均可以对RTL级的代码进行设计验证,该部分个人一般使用第一个—Modelsim.该部分称为前仿真,接下来逻辑部分综合之后再一次进行的仿真可称为后仿真。
5、逻辑综合――Design Compiler仿真验证通过,进行逻辑综合.逻辑综合的结果就是把设计实现的HDL代码翻译成门级网表netlist.综合需要设定约束条件,就是你希望综合出来的电路在面积,时序等目标参数上达到的标准。
逻辑综合需要基于特定的综合库,不同的库中,门电路基本标准单元(standard cell)的面积,时序参数是不一样的。
所以,选用的综合库不一样,综合出来的电路在时序,面积上是有差异的。
一般来说,综合完成后需要再次做仿真验证(这个也称为后仿真,之前的称为前仿真)逻辑综合工具Synopsys的Design Compiler,仿真工具选择上面的三种仿真工具均可。
IC芯片设计流程
在IC生产流程中,IC多由专业IC设计公司进行规划、设计, 像是联发科、高通、In tel等知名大厂,都自行设计各自的IC芯片, 提供不同规格、效能的芯片给下游厂商选择。
因为IC是由各厂自行设计,所以IC 设计十分仰赖工程师的技术,工程师的素质影响着一间企业的价值。
然而,工程师们在设计一颗IC芯片时,究竟有那些步骤?设计流程可以简单分成如下。
设计第一步,订定目标
在IC设计中,最重要的步骤就是规格制定。
这个步骤就像是在设计建筑前,先决定要几间房间、浴室,有什么建筑法规需要遵守,在确定好所有的功能之后在进行设计,这样才不用再花额外的时间进行后续修改。
IC设计也需要经过类似的步骤,才能确保设计出来的芯片不会有任何差错。
规格制定的第一步便是确定IC的目的、效能为何,对大方向做设定。
接着是察看有哪些协议要符合,像无线网卡的芯片就需要符合IEEE 802.11等规范,不然,这芯片将无法和市面上的产品兼容,使
它无法和其他设备联机。
最后则是确立这颗IC的实作方法,将不同功能分配成不同的单元,并确立不同单元间链接的方法,如此便完成规格的制定。
设计完规格后,接着就是设计芯片的细节了。
这个步骤就像初步记下建筑的规画,将整体轮廓描绘出来,方便后续制图。
在IC芯片中,便是使用硬件描述语言(HDL将电路描写出来。
常使用的HDL有Verilog、VHDL等,藉由程序代码便可轻易地将一颗IC地菜单达出来。
接着就是检查程序功能的正确性并持续修改,直到它满足期望的
功能为止。
▲ 32 bits 加法器的Verilog 范例
有了计算机,事情都变得容易
有了完整规画后,接下来便是画出平面的设计蓝图。
在IC设计中,逻辑合成这个步骤便是将确定无误的HDL code,放入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EDA tool),让计算机将HDL code转换成逻辑电路, 产生如下的电路图。
之后,反复的确定此逻辑闸设计图是否符合规格并修改,直到功能正确为止。
▲控制单元合成后的结果
最后,将合成完的程序代码再放入另一套EDA tool ,进行电路布局与绕线(Place And Route)。
在经过不断的检测后,便会形成如下的电路图。
图中可以看到蓝、红、绿、黄等不同颜色,每种不同的颜色就代表着一张光罩。
至于光罩究竟要如何运用呢?
WWW
▲常用的演算芯片-FFT芯片,完成电路布局与绕线的结果
层层光罩,迭起一颗芯片
首先,目前已经知道一颗IC会产生多张的光罩,这些光罩有上下层的分别,每层有各自的任务。
下图为简单的光罩例子,以集成电路中最基本的组件CMOS为范例,CMOS全名为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 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 ductor ),也就是将NMOSffi PMOS两者做结合,形成CMOS至于什么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这种在芯片中广泛使用的组件比较难说明,一般读者也较难弄清,在这里就不多加细究。
下图中,左边就是经过电路布局与绕线后形成的电路图,在前面
已经知道每种颜色便代表一张光罩。
右边则是将每张光罩摊开的样子。
制作是,便由底层开始,依循上一篇IC芯片的制造中所提的方法,逐层制作,最后便会产生期望的芯片了。
至此,对于IC设计应该有初步的了解,整体看来就很清楚IC 设
计是一门非常复杂的专业,也多亏了计算机辅助软件的成熟,让IC 设
计得以加速。
IC设计厂十分依赖工程师的智能,这里所述的每个步骤
都有其专门的知识,皆可独立成多门专业的课程,像是撰写硬件描述语
言就不单纯的只需要熟悉程序语言,还需要了解逻辑电路是如何运
作、如何将所需的算法转换成程序、合成软件是如何将程序转换成逻辑
闸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