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_冬天的故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7.52 KB
- 文档页数:13
《冬天的故事》教学设计(唱歌课)一、教材分析《冬天的故事》是一首A大调、3/4,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
歌曲把冬天比喻成冬爷爷,充满了童话般的色彩,表达了孩子们对银色世界的喜爱之情。
歌曲由四个乐句构成,四个乐句的节奏基本相同,每个乐句前两小节的节奏均为XX X 0 | XX X 0 |,四分休止符的运用使旋律具有停顿感、跳跃感,与后面两小节的旋律连贯感形成鲜明的对比。
歌曲优美、抒情,3/4拍的律动感让人感觉像坐在荡漾的小船上一样。
二、教学目标1.能够生动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冬天的故事》,能够用歌声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感受3/4拍歌曲的律动感。
3.能够用铃鼓和三角铁在歌曲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能够有生动地、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冬天的故事》。
(二)教学难点知道四分休止符在歌曲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过渡语:同学们,在我国的大多数地区一年中有四个季节,生气盎然的春天、翠绿荫荫的夏天、西风落叶的秋天和银装素裹的冬天。
每个季节都是那么的美。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老师最喜欢的是冬天,因为冬天充满了童话的色彩,洁白的雪花,银色的世界。
冬天到,雪花飘,朵朵雪花像鹅毛。
松鼠打着大白伞,腊梅水仙开得好。
地上铺着白地毯,冬眠动物睡大觉。
(二)学习歌曲1. 聆听歌曲过渡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叫做《冬天的故事》,让我们听听这首歌曲,感受一下美丽的冬天吧。
播放范唱2. 学习歌曲(1)学习歌词过渡语:同学们这首歌曲特别的优美抒情。
让我们看着歌谱听老师为你们唱一遍这首歌曲。
聆听歌曲过渡语:同学们你们感受到小朋友对冬天的喜爱之情了吗?让我们来学学这首歌曲吧。
请你跟着老师先读读歌词,老师读一句,你读一句。
活动:带领学生一句一句的读歌词。
过渡语:请你跟着老师完整的读一遍歌词。
(2)学习歌曲过渡语:我们来唱唱这首歌曲。
老师唱一句,你唱一句。
活动:分乐句教授歌曲。
过渡语:你们听听红色的部分和黄色的部分老师唱的有什么不同?意图:每个乐句的前两小节要唱出四分休止符、有跳跃的感觉,后面的两小节则要演唱的连贯。
《冬天的故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冬天的故事》是一首A大调,3/4拍,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
歌曲把冬天比喻成冬爷爷,充满了童话般的色彩,表达了孩子们对冬天的喜爱之情。
歌曲由四个乐句构成,四个乐句的节奏基本相同,每个乐句前两小节的节奏均为XX X 0 四分休止符的运用使旋律具有停顿感、跳跃感,与后面两小节的旋律连贯感形成鲜明的对比。
歌曲优美、抒情,3/4拍的律动感让人感觉像坐在小船上一样。
二、教学目标1、能够生动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冬天的故事》,能够用歌声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感受3/4拍歌曲的律动感3、能够用铃鼓和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能够生动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冬天的故事》(二)教学难点了解四分休止符在歌曲中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五、教学过程(一)课前激发兴趣、故事导入过渡语:同学们,在我国的大多数地区一年中有四个季节,有生气盎然的春天、翠绿茵茵的夏天,西风落叶的秋天和银装素裹的冬天,因为冬天充满了童话的,洁白的雪花,银色的世界。
冬天到,雪花飘,朵朵雪花像鹅毛,松鼠打着大白伞,腊梅水仙开得好。
地上铺着白地毯,冬眠动物睡大觉。
(二)探究感受、学习歌曲1、初步感受、聆听歌曲教师范唱歌曲:请同学聆听歌曲,并说出歌曲的情绪2、请同学们听音乐的同时用身体感受歌曲是什么情绪的。
3、学习歌词:A、教师按节奏完整的朗读一遍歌词B\、同学完整的朗读一遍歌词4、、学习歌曲:A、用“啦”来模唱歌曲。
B、请同学小声随老师的琴声填唱歌词C、教师指导同学没有唱对的地方。
D、教师弹琴,请同学完整的演唱一遍歌曲E、教师出示打击乐器三角铁,铃鼓为歌曲伴奏。
F、教师放音乐请部分同学演奏打击乐器、部分同学演唱歌曲六、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冬天的故事》,它让我们真正的感受到冬天时如此的美丽,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下把这首歌唱给你的好朋友听,让她们一起分享你的歌声你的快乐。
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冬天的故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冬天的故事》是一首A大调、3/4,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
歌曲把冬天比喻成冬爷爷,充满了童话般的色彩,表达了孩子们对银色世界的喜爱之情。
歌曲由四个乐句构成,四个乐句的节奏基本相同,每个乐句前两小节的节奏均为XX X 0 | XX X 0 |,四分休止符的运用使旋律具有停顿感、跳跃感,与后面两小节的旋律连贯感形成鲜明的对比。
歌曲优美、抒情,3/4拍的律动感让人感觉像坐在荡漾的小船上一样。
【学情分析】《冬天的故事》歌曲旋律流畅,音域只有6度,易于低年级学生学唱。
根据低年级学生思想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行为上表现出好奇、好动,喜欢模仿等倾向,教学中要以聆听为主,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氛围。
【设计理念】本课设计充分注意到二年级这一学段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以充满童话般的意境主线贯穿所有音乐体验活动,体现“静、美”的冬夜:如“做梦”—“数雪花”、“摘雪花”、“撒雪花”—“乐器雪娃娃”—“载歌载舞”—“续梦”等环节,结合形象的图谱,进行直观教学,逐步开发音乐的感知力,让孩子们充分体验音乐的美感。
【教学目标】1.能够生动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冬天的故事》,能够用歌声表现歌曲童话般的意境,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感受3/4拍歌曲的律动感。
3.能够用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用呼吸控制力度,用较弱的力度、“高位置”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
2.教学难点:四分休止符在歌曲中的表现,唱准歌曲的节奏。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课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一、“听故事”——引出课题1. 听老师分享美梦。
2. 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梦境?3.引出课题《冬天的故事》。
[设计说明:从课堂一开始就通过老师的配乐朗诵美梦故事来营造冬天的意境,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让学生感受优美抒情的情绪和轻声“高位置”的说话和唱歌习惯,最后学生的演唱声音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中的声音要求。
新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与反思《冬天的故事》《冬天的故事》教学内容:学唱《冬天的故事》。
教学重点:用抒情的情绪演唱歌曲《冬天的故事》。
教学难点:1、唱准旋律。
2、感受速度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1、歌曲导入采用旧知识导入。
2、歌曲学唱采用教师示范法、听唱法、比较法等。
3、歌曲拓展采用听赏法。
教学用具:课件钢琴歌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歌曲《大风车》。
2、新知识引入。
师:大家唱得真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冬天的故事》。
二、新授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内容)。
2、了解歌曲。
(1)师:谁能给大家大声朗读一遍?个别学生朗读。
(可放背景音乐)(2)分句了解歌词的内容。
(出示板书)(3)感受歌曲的情绪。
师:谁能说说这首诗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师: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改编过的歌曲是不是也给人这样的感受。
播放音乐《冬天的故事》。
3、全班齐朗读4、复听歌曲。
(了解歌曲的旋律)5、学唱歌曲。
(注意:咬字、吐字要清楚,一字多音的地方要唱准)(1)师分句教唱。
(2)学生完整视唱歌曲。
(3)感受、体会三遍旋律的不同。
6、复习巩固歌曲。
(1)分男女生演唱。
(2)个别学生演唱。
(锻炼学生独立表演的能力)①几个一组。
②一个人。
(3)观看课件,感受歌曲。
师:唱得真好!播放课件。
师:看了这幅画面,在听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说感受。
(4)感受速度在歌曲中的重要性①师:“刚刚我们用较慢地速度演唱了歌曲《冬天的故事》,我们可以把歌曲的速度快一些吗?②将歌曲的速度提快后学生再唱一唱。
③体会歌曲的速度。
师:“你们觉得这首歌曲的速度变快之后,唱起来感觉好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④了解速度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师:“看来,速度对歌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可以随意的改变歌曲的速度。
那么,我们在用较慢地速度唱一唱歌曲。
7 、总结。
冬天的故事教案冬天的故事教案反思优秀做为一名优秀的老师, 有必要做好教案准备, 借助于教案提高教学质量, 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好的教学计划到底是什么样子?冬天的故事教案一、教材分析《冬天的故事》是一首A大调、3/4, 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
歌曲把冬天比方成冬爷爷, 充满了童话般的色彩, 表达了孩子们对银色世界的喜爱之情。
歌曲由四个乐句构成, 四个乐句的节奏基本相同, 每个乐句前两小节的节奏均为XX X 0 | XX X 0 |, 四分休止符的运用使旋律具有停顿感、跳跃感, 与后面两小节的旋律连贯感形成鲜明的对比。
歌曲优美、抒情, 3/4拍的律动感让人感觉像坐在荡漾的小船上一样。
二、教学目标1.能够生动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冬天的故事》, 能够用歌声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感受3/4拍歌曲的律动感。
3.能够用铃鼓和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能够生动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冬天的故事》。
(二)教学难点了解四分休止符在歌曲中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五、教学过程(一)课前激趣、故事导入过渡语:同学们, 在我国的大多数地区一年中有四个季节, 生气盎然的春天、翠绿荫荫的夏天、西风落叶的秋天和银装素裹的.冬天。
每个季节都是那么的美。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老师最喜欢的是冬天, 因为冬天充满了童话的色彩, 洁白的雪花, 银色的世界。
冬天到, 雪花飘, 朵朵雪花像鹅毛。
松鼠打着大白伞, 腊梅水仙开得好。
地上铺着白地毯, 冬眠动物睡大觉。
过渡语:同学们, 为了使这首歌曲更加动听, 我们要用两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你还记得这件打击乐器叫什么吗?它叫三角铁, 听, 三角铁的声音很动听很长, 有延长音, 它是这样演奏的。
这件叫做铃鼓, 可以发出两种声音, 铃鼓是这样演奏的。
2.小组合作、为歌曲伴奏过渡语: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试着用这两种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请小组长分发乐器。
说明:播放《冬天的故事》, 两段歌词一段用一样。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冬天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课型】唱歌综合课【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感受到歌曲恬静、平稳的风格,感受到音乐所讲述的冬天的故事,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2、能够随音乐进行四三拍的律动,用动作表现长音和短音;掌握歌曲的表演情绪,学会用”轻声”、高位置的声音演唱。
3、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感受乐句和演唱时的换气;【教学重点】能够随音乐进行四三拍的律动,用动作表现长音和短音;掌握歌曲的表演情绪,学会用”轻声”、高位置的声音演唱。
【教学难点】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用力度表现冬爷爷温柔、慈爱的音乐形象,休止符处声断气连),感受乐句和演唱时的换气。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方法】听唱法、模仿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聆听音乐,视听感受1、初听乐曲,视觉感受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欣赏一首非常好听的音乐。
在听音乐的同时,请同学们静静的听一听,看一看,哪一组图形谱最能表现出你对这首音乐的感受?生:聆听音乐(第1遍伴奏)师:你认为,哪一组图形谱最能表现这首音乐?生:……(师用动作、哼唱引导学生感受旋律)师:为什么选择这个呢?生:……师:你对音乐的感受可真细腻!跳跃的音符就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圆圈,连贯的地方像一条弧线,长音听起来像一条直线。
我们不仅可以用图形谱来表达音乐,还能用动作来表现!你看!2、再听乐曲,律动表现师:师律动(前奏:双手叉腰站好,身体随乐曲微微晃动。
乐曲共四个乐句,每个乐句的1—3小节做拍的声势动作,第4小节划半圆) 师:老师做了哪几个动作?生:拍手、拍肩、划半圆。
生:说的很对!还有这个——准备动作。
3、三听乐曲,集体律动师:你能不能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动起来?师生:随音乐律动(第3遍音乐)4、四听乐曲,思考音乐师:同学们,我们为什么有的地方拍手、拍肩,有的地方画弧线呢?(师边哼唱旋律边做动作)生:拍手拍肩的地方是短音,划弧线的地方是长音。
师:你对音乐的感觉真是太棒了!短乐听起来比较跳跃、活泼、欢快,长音听起来很缓慢、抒情。
《冬天的故事》音乐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学生能够乐于参与演唱活动,已根本学会了歌曲,同时也能用一些音乐技巧来简单地处理表现歌曲。
在学唱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正确的演唱姿势,在演唱高音时能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同时还能对他人的演唱作出简单地评价。
在识谱过程中能够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运用一些简单地常用记号来表现歌曲。
本节课中我感到比拟得当的地方就是大胆尝试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和技巧来处理表现歌曲。
在拓展局部让学生欣赏家乡冬天美丽的风光,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赞美之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由于是第一课时,根底好的学生能够运用多种形式来表现歌曲学生刚刚学会歌曲,但还有小局部同学的表现还不够完美。
相信在第二课时中多给他们一些时间练习,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他们也能把这首歌曲演绎得很好。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冬天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课型】唱歌综合课【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感受到歌曲恬静、平稳的风格,感受到音乐所讲述的冬天的故事,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2、能够随音乐进行四三拍的律动,用动作表现长音和短音;掌握歌曲的表演情绪,学会用”轻声”、高位置的声音演唱。
3、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感受乐句和演唱时的换气;【教学重点】能够随音乐进行四三拍的律动,用动作表现长音和短音;掌握歌曲的表演情绪,学会用”轻声”、高位置的声音演唱。
【教学难点】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用力度表现冬爷爷温柔、慈爱的音乐形象,休止符处声断气连),感受乐句和演唱时的换气。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方法】听唱法、模仿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聆听音乐,视听感受1、初听乐曲,视觉感受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欣赏一首非常好听的音乐。
在听音乐的同时,请同学们静静的听一听,看一看,哪一组图形谱最能表现出你对这首音乐的感受?生:聆听音乐(第1遍伴奏)师:你认为,哪一组图形谱最能表现这首音乐?生:……(师用动作、哼唱引导学生感受旋律)师:为什么选择这个呢?生:……师:你对音乐的感受可真细腻!跳跃的音符就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圆圈,连贯的地方像一条弧线,长音听起来像一条直线。
我们不仅可以用图形谱来表达音乐,还能用动作来表现!你看!2、再听乐曲,律动表现师:师律动(前奏:双手叉腰站好,身体随乐曲微微晃动。
乐曲共四个乐句,每个乐句的1—3小节做拍的声势动作,第4小节划半圆) 师:老师做了哪几个动作?生:拍手、拍肩、划半圆。
生:说的很对!还有这个——准备动作。
3、三听乐曲,集体律动师:你能不能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动起来?师生:随音乐律动(第3遍音乐)4、四听乐曲,思考音乐师:同学们,我们为什么有的地方拍手、拍肩,有的地方画弧线呢?(师边哼唱旋律边做动作)生:拍手拍肩的地方是短音,划弧线的地方是长音。
师:你对音乐的感觉真是太棒了!短乐听起来比较跳跃、活泼、欢快,长音听起来很缓慢、抒情。
现在,你能和老师一起,把跳跃的短音和抒情的长音有感情的表现出来吗?师生:(第4遍)随音乐律动【过渡语】师:同学们的动作可真优美的动作,老师还想听听你们的歌声!行不行?生:行!二、模唱旋律,熟悉乐曲1、旋律模唱师:好,我们先来看看歌词!有什么特点?生:只有一个“啦”字。
生:一字一音,一字多音(师引导)师:同学们先轻声演唱一遍。
生:前两个小节声音轻,后两个小节声音强。
生:很开心。
师:谢谢同学们非常认真地听老师来演唱,现在,轮到你们了!听音乐,先轻声演唱一遍!生:用“啦”模唱.师:纠正错音(注意:一字一音和一字多音、连音线)。
我们再来演唱一遍!生:再一次用“啦”模唱师:同学们的声音很动听,就像从天而降的小雪花一样,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下面,我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首和小雪花有关的歌曲——《冬天的故事》(边说边板书),请听,这首歌曲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三、学唱歌曲1、初听歌曲生:简介歌曲内容师:你说的真好!歌曲中出现了哪几个好朋友?生:我,冬爷爷,小雪花,小星星、书、冰雪。
师:同学们找的太快了。
现在请听老师演唱这首歌曲,听完后谈谈你的感受!2、再次聆听(师范唱)师:范唱。
老师唱的怎么样?生:好!师:你想不想唱唱?生:想!师:现在,请同学们跟着钢琴伴奏,小声的唱第一段。
3、学唱歌曲生:小声演唱。
师:嗯,不错!但是有几个地方唱的不太准确!(注意:1、休止符2、第四小节唱够三拍。
3、短音跳跃、轻巧。
)师:请再小声的唱一遍,注意老师纠正的地方。
生:小声唱第一段。
师:同学们唱的真好,可是唱的不太不整齐。
你知道为什么吗?生:……师:同学们换气的地方不一样!这首歌曲有几个乐句?生:四句!师:以前我们唱歌时,一般一个乐句换一次气!你试试,这次你能一句换一次气吗?生:试唱换气。
不能一句换一次气。
师:嗯,这首歌的乐句有点长!那我们怎么换气好呢?生:试试两小节换一次气!(加大、强调换气动作)生:模仿换气演唱。
师:雪越下越大了,我们也加快点速度演唱吧!生:演唱第一段。
师:我们再唱唱第二段!生:小声唱第二段师:完整演唱歌曲。
【过渡语】冬爷爷带来了小雪花作为礼物,大家喜不喜欢?2、感情升华生:喜欢。
师: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或者怎样的声音来表达对冰雪的喜爱呢?生:声音要开心、快乐。
师:嗯,不错,这首歌曲总体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但是,感情能不能更丰富一些?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歌词:睡梦中,我轻轻睁开眼,眼睛是慢慢睁大的,这个地方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才能表现眼睛是慢慢睁大的?(渐强)。
冬爷爷来到我身边,他是忽然来到我身边,还是从远方慢慢向我们走来的?(声音也是渐强)。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现在,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演唱一遍!3、完整演唱放伴奏完整演唱。
三、编创师:同学们唱的真有感情!刚才,我们用齐唱的演唱形式演唱了《冬天的故事》?你还能会设计其他的演唱形式吗?生:领唱和齐唱、男齐和女齐、表演组和演唱组。
【过渡语】同学们的表现很出色。
和冬天有关的歌曲是非常多的,接下来,我们就欣赏一首根据柳宗元的诗——《江雪》创作而成的歌曲,它的情绪又是怎样的呢?四、拓展欣赏师:播放合唱《江雪》生:平静的感觉。
师:嗯,表现了老渔翁独自悠闲、自在的生活!师: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生:……师:同学们说的很全面。
冬天虽然非常寒冷,但它也带来了这个季节独特的欢乐和幸福,看!冰天雪地里充满了人们的欢声笑语,冬眠的小动物们也可以借这个机会美美的睡上一大觉,房间里悄然绽放的水仙花为冬天增添了无限生机,还有我们最喜欢的节日——圣诞节和新年。
每个季节都是独一无二的,希望同学们能够用先去感受季节变化带给我们的乐趣!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冬天的故事》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属于低学段学生,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具有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已经能随伴奏哼唱和用唱名演唱简单乐谱,音乐学习习惯已经得到较好的培养,对学习还持有游戏的态度。
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律动、多种形式的歌唱等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音乐教学目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冬天的故事》效果分析1、有一部分同学能准确说出音乐记号的名称,并且知道音乐记号的表现作用。
2、大部分学生能选择出正确的图形谱。
3、学生在充分聆听音乐后,通过小组讨论,能设计动作表现音乐的旋律线条,并且能够随音乐恰当的律动,对音乐和线条、动作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4、通过完整演唱歌曲,学生基本能够做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5、在小组合作讨论和表演中,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讨论中,讨论气氛非常热烈。
个别学生虽然没有发表见解,但在本小组的编创表演中都能配合本小组认真表演,充分表现了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冬天的故事》教材分析《冬天的故事》是一首A大调、3/4,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
歌曲把冬天比喻成冬爷爷,充满了童话般的色彩(具有童话般的意境),表达了孩子们对银色世界的喜爱之情。
歌曲结构规整,由四个乐句构成。
每个乐句前两小节的节奏均为XX X 0 | XX X 0 |,四分休止符的运用使旋律具有停顿感、跳跃感,仿佛怕打扰了儿童的美梦,刻画了冬爷爷慈爱的形象。
与后面两小节的旋律连贯感形成鲜明的对比。
歌曲旋律流畅,节奏简单。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冬天的故事》评测练习6、通过提问,掌握学生对渐强渐弱的熟悉程度。
7、在聆听旋律后,能否根据教师的提示找到正确的图形谱?8、在充分聆听后,学生能否设计动作表现音乐?9、通过完整演唱歌曲,学生能否做到有表情地演唱?10、在小组合作讨论和表演中,全体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在表演中的表现如何?《冬天的故事》教学反思《冬天的故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首先通过欣赏音乐伴奏,感受图形谱和音乐之间的关系;随音乐进行律动,多次聆听熟悉音乐,在欣赏中体会乐曲分段变换节奏、乐曲的速度与情感。
最后学唱歌曲,进行综合编创。
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演唱活动。
在本节课中学生能够乐于参与演唱活动,已基本学会了歌曲,同时也能用一些音乐技巧来简单地处理表现歌曲。
在学唱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正确的演唱姿势,在演唱高音时能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同时还能对他人的演唱作出简单地评价。
在识谱过程中能够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运用一些简单地常用记号来表现歌曲。
在本节课中预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有一定的区别。
在歌曲处理环节中学生们分组讨论的很好,选择歌曲处理的方法也很好,但就是在反馈演唱时没有表现出来,应在这一环节中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老师分别给予指导,学生多加以练习,再进行反馈演唱效果会更好。
在本节课中我感到比较得当的地方就是大胆尝试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和技巧来处理表现歌曲。
但由于是第一课时,学生刚刚学会歌曲,还不是很熟练,有方法处理歌曲,但表现的不够完美。
熟练地运用音乐技巧不是一次课两次课地学习学生就能够掌握的。
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加以指导练习,多让学生欣赏一些名曲,多介绍一些音乐表现形式,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引导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就是通过自己的理解让学生来二度创作歌曲。
在整节课中,大部分学生已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都已学会了歌曲,像基础好的学生能够运用多种形式来表现歌曲,基础差的学生只是停留在学会歌曲的阶段上。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