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图说天下山西方言对“妻子”的称谓素材
- 格式:docx
- 大小:24.92 KB
- 文档页数:2
各地老婆称呼大全1 皇帝称老婆叫梓童。
2宰相称老婆叫夫人。
3文人称老婆叫拙荆。
4 雅士叫执帚。
5 商贾称贱内。
6 士人叫妻子。
7 酸秀才称娘子。
8 庄稼汉叫婆姨。
9 有修养的人称太太。
10 没文化的叫老婆。
11 年轻人城媳妇。
12 老头子叫老伴。
13 不结婚时称女朋友;结婚后叫对鼻子。
14 北方人称孩他娘。
15 南方人称伢他妈。
16 大陆上称爱人。
17 台湾叫内子。
18 喝过洋墨水的称达令。
19 土生土长的叫那口子。
20 舍不得老婆的人称心肝。
21 阔别老婆的人叫宝贝。
22 对老婆亲热时称亲爱的;
23 对老婆厌恶时叫那娘们;
24 河北人称老婆为家里的;
25 河南人称老婆为屋里头的;
26 四川人称老婆则叫堂客。
女孩出嫁后的称谓一、过去对成家的女人称谓:
皇帝称老婆叫梓童
宰相称老婆叫夫人
文人称老婆叫拙荆
雅士叫执帚
士人叫妻子
酸秀才称娘子
庄稼汉叫婆姨
有修养的人称太太
没文化的叫老婆
二、现在对成家女人的称谓:
对老婆亲热时称亲爱的
阔别老婆已久的人叫宝贝
年轻人称媳妇
老头子叫老伴
三、地域不同对成家的女人称谓:
河南人称老婆为屋里头的
河北人称老婆为家里的
四川人称老婆则叫堂客
江苏南通称妻子为“奶奶”
江苏如皋市称妻子为“马马儿”
不结婚时称女朋友;结婚后叫对鼻子
北方人称孩他娘
土生土长的叫那口子
南方人称伢他妈
喝过洋墨水的称达令
舍不得老婆的人称心肝
对老婆厌恶时叫那娘们
那些山区偏远之处的称呼就更有趣了――-焐窝的、暖脚的、在一块睡觉儿的、吃饭一张桌儿的、睡觉一个窝儿的、下田一块坡儿的、死了埋到一个坑儿的、煮鱼蒸肉一个锅儿的
哈哈,你们是怎么称谓自己的夫人噢?。
叫老婆的30种称呼叫老婆的30种称呼 11、小君、细君:最早是称诸侯的妻子,后来作为妻子的通称。
2、皇后、妃子:皇帝的妻子。
3、梓童:皇帝对皇后的称呼。
4、夫人:古代诸侯的老婆称夫人,到现在多用于社交场合。
5、荆妻、荆人、荆室、荆妇、拙荆、山荆、贱荆:对人谦称自己的老婆。
6、娘子:古人对自己妻子的通称。
7、糟糠:形容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
8、内人:过去对他人称自己的老婆。
书面语也做内人、内助。
9、内掌柜的:过去生意人的老婆为“内掌柜”或“内当家”。
10、太太:旧时官吏、有权势或富人称老婆为“太太”。
11、妻子、妻、爱妻、贤妻:指的是妻子和儿女。
12、老伴儿:指年老夫妻的一方,一般指女方。
13.女人,老婆,阿姨:有的地方叫老婆的名字。
14、堂客:江南一些地方俗称妻子为堂客。
15、媳妇儿:在河南农村普遍叫妻子作媳妇儿。
16、老婆:北方城乡的俗称,多用于口头语言。
17、老爱:老婆和爱人的折衷的叫法。
18、续弦:妻死后又另娶的。
19、家里的、屋里人、做饭的:对妻子的称谓。
20.女人:一些农村地区称妻子为女人,称孩子为母亲。
21、爱人:男女互称。
22.右客:鄂西山区对妻子的称呼。
23.伙计,搭档。
现代城市对妻子的俗称。
24.侧侄、厢房、小星、妻夫等:妾的称号。
二、叫老婆的30种称呼1、皇帝称老婆叫梓童2、宰相称老婆叫夫人3、文人称老婆叫拙荆4、雅士叫执帚5、商贾称贱内6、士人叫妻子7、秀才才称娘子8、庄稼汉叫婆姨(婆娘)9、有修养的人称太太10、有文化的人称老婆叫老婆11、北方喊媳妇儿12、老头子叫老伴儿13、没结婚时称女朋友;结婚后叫对鼻子14、北方人称孩儿他娘15、东北人称老蒯(老了以后)16、湖湘人称伢他妈17、大陆上称爱人18、台湾叫内子19、喝过洋墨水的称达令20、土生土长的叫那口子21、舍不得老婆的人称心肝儿22、阔别老婆的人叫宝贝儿23、对老婆亲热时称亲爱的;对老婆厌恶时叫那娘们儿24、河北人称老婆为家里的25、河南人称老婆为屋里头的26、湖南人称老婆则叫堂客27、湖北江汉地区称老婆为姑娘28、四川人称老婆为婆娘、老妮儿29、安徽安庆人称老婆为烧锅的30、疼爱老婆的称老婆大人三、老婆有多少种叫法湖湘人称伢他妈、17大陆上称爱人、台湾叫内子、喝过洋墨水的称达令(darling)、土生土长的叫那口子、舍不得老婆的人称心肝儿、阔别老婆的人叫宝贝儿、对老婆亲热时称亲爱的;对老婆厌恶时叫那娘们儿、河北人称老婆为家里的;河南人称老婆为屋里头的、湖南人称老婆则叫堂客、湖北江汉地区称老婆为姑娘、四川人称老婆为婆娘、老妮儿;安徽安庆人称老婆为烧锅的、看过《老婆大人》的,称老婆为大人、有称内人、新新人类称家里领导或ld、重庆人叫老婆为婆娘、堂客、山西人称老婆为屋里的、江浙沪吴语区一带称老婆、娘子、家主婆、内堂等。
高中地理图说天下:山西方言对“妻子”的称谓山西方言中,对“妻子”的称谓主要有以下几种:老婆、婆姨、婆娘、女人、媳妇、女妗、家里、家里人。
按照其形成原因,可大致分为三类:直接称呼、指代称呼、转义称呼。
直接称呼的有:老婆、老婆们、婆姨、婆娘、媳妇,其中以“婆”为核心的“老婆”、“婆姨”等称谓最为常见,几乎每个地区都可以见到。
这些称谓多为背称。
如:这是二狗的婆姨。
一般不用于面称。
指代称呼的有:家舍的、居舍的、家里的、屋里、屋儿,以身份和在家中的地位来指代。
这些称谓也多用于背称。
如:这是张三居舍的。
一般不用于面称。
转义称呼的有:女人、家里人,原来泛指一类人或专指大孩子,现在用来特指妻子。
面称则各地有各地的习惯。
如洪洞、临汾一带的方言婆婆叫媳妇则常用“某某地的”,丈夫呼叫妻子则以大孩子的小名呼之。
如果这个媳妇是娶自王村,则呼她为“王村的”,如果临汾人娶了洪洞媳妇,则临汾人呼她为“洪洞的”。
这些称谓多用于老年妇女之间或老年人称年轻的媳妇。
临汾四邑方言有的老年丈夫称妻子则用大孩子的名字代替。
其他区方言则多以“他嬷、娃他妈”呼叫。
以上称谓大多是乡下的中老年以上的人所用,年轻人、城里人一般不用。
现在无论年轻人老年人则以叫名字为常了。
以上比较含蓄的指代称呼主要出现在山西东南区和南区,如晋方言上党片、中原官话的汾河片等。
山西南部和东南区,习惯将妻子称“屋里的”,而北区相对较少。
这是由于历史原因使得山西南北之间有着比较明显的文化差异。
历史上,晋北地区曾经先后被鲜卑、契丹等北方游牧民族占据。
这些游牧民族并没有土木建成的房屋,思想中没有“屋子”的概念,也就不会把妻子称为“屋里的”了。
而晋南则一直存在砖木的房屋或窑洞,这是把妻子称为“屋里的”的客观条件。
而且晋南主要是农耕文化,强调“男耕女织”,女人织布做饭等劳动主要在屋里进行,“男主外,女主内”,所以可以用“屋里的”来指代妻子。
不仅晋南方言把妻子称为“家里的”、“屋里的”,在北方各地,比如山东河北等地,都有这样的称呼。
山西汾河片方言亲属称谓词“二”的文化内涵——以“二爸
(爹)”“二妈(娘)”为例
李怡
【期刊名称】《河池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42)5
【摘要】某些方言中的特殊亲属称谓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章以山西汾河片方言中有关“二”的亲属称谓词为研究对象,通过考证法、溯源法及传统训诂学
方法,对亲属称谓词“二爸(爹)”“二妈(娘)”中“二”被替代的文化现象、“二”在意义层面的文化含义、“二”在读音层面的文化含义及改读“二”的避讳文化进行了具体分析。
山西汾河片方言中,由于“二”具有贬义色彩的文化内涵,且与“日”读音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因而对“二”有所避讳,这体现了这一方言片民众趋吉避凶
的心理状态和雅趣的精神追求。
【总页数】6页(P60-65)
【作者】李怡
【作者单位】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05
【相关文献】
1.频词选取法在方言特征词研究中的运用——“长辈亲属称谓类”方言特征词例析
2."三言"和"二拍"中亲属称谓的泛化使用及文化内涵
3.传播与传承:中国乡村纪录片
的精神向度——以《俺爹俺娘》和《乡村里的中国》为例4.文化语言学视野下的黔东方言苗语亲属称谓特征及文化内涵5.豫北方言民俗词的文化内涵——以林州方言反映的丧葬民俗文化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妻子的100种叫法1、烧锅的:安庆话2、家主婆:上海、太仓话3、婆子:南昌话4、衰婆:广东5、婆娘:重庆、成都、云南、绵阳、陕西6、婆姨:宁夏、陕西7、婆婆子:天门、长沙8、戒指婆、架子婆:苏州话9、婆妹:南方方言10、老婆子、老太婆:年长男人的称呼11、老布、老不:上海话12、老马(mo)、老母、老嫲:绍兴、杭州、常州、福州13、老娘儿:成都14、老妪:绩溪话15、老奶奶:南陵称呼岁数大的16、老娘、老姩(nian):桐乡17、老妞儿:成都话18、老安人:吴语象山港周边19、老拧:浙江慈溪20、老伴:老人的一般称呼21、老婆:大陆一般称呼22、老板子:内蒙古乌盟方言、陕西23、老媪、老约、老佞、老迎:温州话24、老爱:北方俗称、天津25、老蒯:山东、吉林26、老嫚(mǎn)子:沭阳,老年男子称呼妻子27、老妈:莆田28、女人:盐城29、女将、女匠:通泰、泰兴、兴化、海安30、女客:椒江、苍溪31、女佬:宜兴32、女们:盐城滨海33、后屋里:汉川34、屋人:河南南部、随州35、屋里头的:河南人36、屋里厢、伲屋里厢个:苏州37、厝里:闽南、福州话38、家里的:河北人39、家里头:安徽舒城40、我家里的、旮里:宣城、池州41、家溜(里)人们:德州42、屋里的、我屋里的:江西修水43、屋里人:无锡44、孩子他妈:北方话45、媳妇:河南话、陕西、徐州46、娘们儿:天津47、媳妇子:宁夏话48、娘儿们:北方方言。
49、堂客:湖南、重庆50、夫娘:平江51、娘子:吴语太湖周边52、马马、马马儿:通泰、赣北、六合、海安、如皋53、劣魔:龙港蛮话54、叮当子:南陵叫情人55、内卡:宁波宁海话56、袖的:河北邯郸57、捞佛:海南58、马呢:江西湖口59、阅客:天台60、馁瓜:浙江永康80、烧火的、做饭的:德州81、妇儿:北京方言82、内人:四川合江83、嫁(GA)娘:凤凰话84、细妹姆:广东丰顺客方言85、穿鞋的:南方方言86、那娘们:对老婆厌恶时87、女朋友:未婚时的一般称呼88、伢他妈:南方人89、孩他娘:北方人90、老Mu 、财星:常州91、家属:北方话92、公喇子:江西93、对象:北方话、徐州话94、右客:湖北鄂西山区95、内掌柜、内当家:在家掌权的妻子96、浑家:早期白话97、太太:有权势的人称自己的妻子98、夫人:大众通俗称呼99、妻子:大众通俗称呼100、爱人:大陆一般称呼。
老婆的三十种称呼,除了叫老婆,你还可以这样叫1、皇帝称老婆叫梓童
2、宰相称老婆叫夫人
3、文人称老婆叫拙荆
4、雅士叫执帚
5 、商贾称贱内
6、士人叫妻子
7 、秀才才称娘子
8、庄稼汉叫婆姨(婆娘)
9 、有修养的人称太太
10、有文化的人称老婆叫老婆
11 、北方人喊媳妇儿
12、老头子叫老伴儿
13 、没结婚时称女朋友;结婚后叫对鼻子
14 、北方人称孩儿他娘
15、东北人称老蒯((lao kuai) 老了以后)
16 、湖湘人称伢他妈
17、大陆上称爱人
18、台湾叫内子
19 、喝过洋墨水的称达令(Darling)
20 、土生土长的叫那口子
21 、舍不得老婆的人称心肝儿
22、阔别老婆的人叫宝贝儿
23、对老婆亲热时称亲爱的;对老婆厌恶时叫那娘们儿
24、河北人称老婆为家里的
25、河南人称老婆为屋里头的
26、湖南人称老婆则叫堂客
27、湖北江汉地区称老婆为姑娘
28、四川人称老婆为婆娘、老妮儿
29、安徽安庆人称老婆为烧锅的
30、疼爱老婆的称老婆大人。
各地方言的老婆称呼“婆娘”的来源相传古时,有个宰相叫常思新,他见妻子年老色衰,便产生了休妻的念头,于是,写了一首床头诗贴在炕头暗示妻子:黄瓜下架不当菜,落叶朽木不成材;荷败莲残藕身老,六月韭菜被人笑。
妻子看后,明白了丈夫的心思,顺手也写了一首床头诗和丈夫的贴在一起:下架黄瓜嫩变老,幼苗当材人耻笑;稻熟吹糠显新娘,胜似婆婆亲似娘。
宰相看罢,拍案叫绝,他佩服妻子才华过人,诗意极深。
思前想后,夫妻恩爱一场,不禁惭愧万分,遂痛改纳妾之念,放弃休妻之意。
妻子见丈夫悔悟,待他更是体贴入微。
宰相有了疑难,她苦口婆心帮助解释,宰相有个头痛脑热,她如同老娘对待孩子一样关怀备至。
常思新见妻子宽宏大量,对妻子更加佩服和崇敬,为报答妻子“婆婆之情,娘爱之心”,便称呼妻子为“婆娘”,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从此,百姓效仿宰相,也将自己的妻子称为“婆娘”,千百年来,流传至今。
各地方言的老婆称呼:1、婆娘:贵州、重庆、成都、云南、绵阳、陕西、甘肃2、媳妇:河南话、陕西、徐州、甘肃3、老板子:内蒙古乌盟方言、陕西4、婆姨:宁夏、陕西5、烧锅的:安庆话6、家主婆:上海、太仓话7、婆婆子:天门、长沙8、戒指婆、架子婆:苏州话9、婆妹:南方方言10、老婆子、老太婆:年长男人的称呼11、老布、老不:上海话12、老马(mo)、老母、老嫲:绍兴、杭州、常州、福州13、老孃儿:成都14、老妪:绩溪话15、老奶奶:南陵称呼岁数大的16、老娘、老姩(nian):桐乡17、老妞儿:成都话18、老安人:吴语象山港周边19、老拧:浙江慈溪20、老伴:老人的一般称呼21、老婆:大陆一般称呼22、婆子:南昌话23、老媪、老约、老佞、老迎:温州话24、老爱:北方俗称、天津25、老蒯:山东、吉林26、老嫚(mǎn)子:沭阳,老年男子称呼妻子27、老妈:莆田28、女人:盐城29、女将、女匠:通泰、泰兴、兴化、海安30、女客:椒江、苍溪31、女佬:宜兴32、女们:盐城滨海33、后屋里:汉川34、屋人:河南南部、随州35、屋里头的:河南人36、屋里厢、伲屋里厢个:苏州37、厝里:闽南、福州话38、家里的:河北人39、家里头:安徽舒城40、我家里的、旮里:宣城、池州41、家溜(里)人们:德州42、屋里的、我屋里的:江西修水43、屋里人:无锡44、孩子他妈:北方话45、衰婆:广东46、娘们儿:天津47、媳妇子:宁夏话48、娘儿们:北方方言49、堂客:湖南、重庆50、夫娘:平江51、娘子:吴语太湖周边52、马马、马马儿:通泰、赣北、六合、海安、如皋53、劣魔:龙港蛮话54、叮当子:南陵叫情人55、内卡:宁波宁海话56、袖的:河北邯郸57、捞佛:海南58、马呢:江西湖口59、阅客:天台60、馁瓜:浙江永康61、内子:台湾62、内人:四川合江63、女古拧:江西鹰潭64、喜子:日照65、奶奶(na na):南通66、新妇:赣北、南湘67、窝里狗:常熟话69、大娘:四川自贡70、我家老娘们:东北71、里疼:九江话72、诸娘人:福州话73、锅舍的:古交74、姑娘:宜城75、拐仔:柳州话76、伙计:随州77、那口子:山西太原78、俺那口子:东北话79、领导:流行语80、烧火的、做饭的:德州81、妇儿:北京方言82、内人:四川合江83、嫁(GA)娘:凤凰话84、细妹姆:广东丰顺客方言85、穿鞋的:南方方言86、那娘们:对老婆厌恶时87、女朋友:未婚时的一般称呼88、伢他妈:南方人89、孩他娘:北方人90、老Mu 、财星:常州91、家属:北方话92、公喇子:江西93、对象:北方话、徐州话94、右客:湖北鄂西山区95、内掌柜、内当家:在家掌权的妻子96、浑家:早期白话97、太太:有权势的人称自己的妻子98、夫人:大众通俗称呼99、妻子:大众通俗称呼100、爱人:大陆一般称呼原来,男人对老婆的称呼,有些带有歧视,如德州人叫:烧火的;广东话:衰婆。
晋方言与山西民歌山西是民歌的海洋,晋中、晋南、晋东南、晋北四个地区都有风格各异的民歌(包括:号子、山歌、小调、秧歌、套曲).今天流行在各地的民歌都是用活生生的方言形式表现的,只有用当地方言演唱才能反映这种民歌的特色,要了解这个地方的民歌,首先要懂得这个地方的方言。
上个世纪20年代,北京大学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民间歌谣研究会,准备收集各地的民歌,专家一到各地才发现,要了解歌谣,先要研究记录这个地区的方言,方言研究自此而始。
山西民歌的歌词多用方言写成,极其生动,这种来源于活生生方言的歌词反映了浓郁的乡土气息.黄河情歌《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中的方言词俯拾皆是,如:羊肚子毛巾、日头、婆姨、汉、枣花花、沙果果、圪梁上等,都是晋西北黄河流域的方言。
晋北保德民歌《那是个谁》中“对坝坝那个圪梁梁上那是一个那谁”,河曲民歌《三天路两天到》中“不大大那个小青马马我多喂上二斤料”,宁武民歌《东山上点灯西山上明》中“人后头想你,亲妹子,泪蛋蛋掉."小调《高高山上一骨嘟蒜》等.左权民歌《樱桃好吃树难栽》中“山沟沟山洼洼金针针菜,单为眊你妹妹呀,磨烂我一对鞋。
黑黝黝的头发白凌凌的牙,毛呼噜噜的眼眼妹妹呀,你叫哥哥咋.”还有《打硪号子》等。
以上这些山西民歌中,一是使用了晋方言特有的“重叠式”;二是使用了特有的“圪字词”;三是用了山西方言词“骨嘟(朵)"、“眊(看)”、“咋(怎么办)”、“硪(夯)”等.因为用了丰富的晋方言,才使这些民歌有了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果我们今天不把山西方言记载下来,再过若干年,等到方言消失了,那么就无法理解保存在山西民歌中的歌词了。
山西还保存了大量的其他民间艺术形式,无一例外的均是用当地方言演唱。
我们应该既重视保护这些民间艺术的曲谱、音乐形式,又重视记录当地的方言,曲谱、音乐只是它的外在形式,而方言记载的是它的故事和内容.曲谱和方言都是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要表现形式,二者不能偏废。
各个地方老婆怎么称呼?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当地的语言,而光汉族里对自己的老婆的叫法就有几十种,更别说五十多个少数民族。
并且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孕育出的文化也是五彩纷呈,十里不同风、八里不同俗比比皆是,所以对自己老婆的叫法从来不是千篇一律的。
妻子的叫法:安庆话:烧锅的上海、太仓话:家主婆南昌话:婆子广东:衰婆重庆、成都、云南、绵阳、陕西:婆娘宁夏、陕西:婆姨天门、长沙:婆婆子苏州话:戒指婆、架子婆南方方言:婆妹年长男人的称呼:老婆子、老太婆上海话:老布、老不绍兴、杭州、常州、福州:老马(mo)、老母、老嫲成都:老娘儿绩溪话:老妪南陵称呼岁数大的:老奶奶桐乡:老娘、老姩(nian)成都话:老妞儿吴语象山港周边:老安人浙江慈溪:老拧老人的一般称呼:老伴老婆的叫法:内蒙古乌盟方言、陕西:老板子温州话:老媪、老约、老佞、老迎老爱:北方俗称、天津老爱:山东、吉林:老蒯沭阳,老年男子称呼妻子:老嫚(m n)子莆田:老妈盐城:女人通泰、泰兴、兴化、海安:女将、女匠椒江、苍溪:女客宜兴:女佬盐城滨海:女们汉川:后屋里河南南部、随州:屋人河南人:屋里头的苏州:屋里厢、伲屋里厢个闽南、福州话:厝里河北人:家里的安徽舒城:家里头宣城、池州:我家里的德州:家溜(里)人们江西修水:屋里的、我屋里的无锡:屋里人北方话:孩子他妈河南话、陕西、徐州:媳妇天津:娘们儿宁夏话:媳妇子北方方言:娘儿们重庆:堂客平江:夫娘娘子叫法,吴语太湖周边:通泰、赣北、六合、海安、如皋:马马、马马儿龙港蛮话:劣魔南陵叫情人:叮当子宁波宁海话:内卡河北邯郸:袖的海南:捞佛江西湖口:马呢天台:阅客浙江永康:馁瓜。
各地老婆称呼大全1 皇帝称老婆叫梓童。
2宰相称老婆叫夫人。
3文人称老婆叫拙荆。
4 雅士叫执帚。
5 商贾称贱内。
6 士人叫妻子。
7 酸秀才称娘子。
8 庄稼汉叫婆姨。
9 有修养的人称太太。
10 没文化的叫老婆。
11 年轻人城媳妇。
12 老头子叫老伴。
13 不结婚时称女朋友;结婚后叫对鼻子。
14 北方人称孩他娘。
15 南方人称伢他妈。
16 大陆上称爱人。
17 台湾叫内子。
18 喝过洋墨水的称达令。
19 土生土长的叫那口子。
20 舍不得老婆的人称心肝。
21 阔别老婆的人叫宝贝。
22 对老婆亲热时称亲爱的;
23 对老婆厌恶时叫那娘们;
24 河北人称老婆为家里的;
25 河南人称老婆为屋里头的;
26 四川人称老婆则叫堂客。
全国各地用方言怎么称呼“老婆”?
江西修水:屋裡的
河南南部:屋人
湖南長沙:堂客
江蘇南通:奶奶(na na)
内蒙古乌盟方言:老板子
河南话:媳妇
四川合江:內人
山西太原:内(那)口子
平江:夫娘
紹興一帶:老嬷
南昌話:婆子
徐州話:对象媳妇
河北邯:鄲袖的
鹽城濱海話:女们
安徽舒城:家里头
劣魔 --龙港蛮话
捞佛--海南話
老婆(lou po三聲)--粵語
年轻的叫媳分儿管别人的上了年纪的老婆叫婆娘---陜西話戒指婆(ga zhi bu)--常熟話
婆姨或者媳妇子--寧夏話
老末--浙江杭州
娘(nia )们儿--天津
俺那口子!--東北話
了雨--温州
老母——江苏常州
江苏海安:马马儿
馁瓜 ---浙江永康
涝嘛(福州话)老擰--浙江慈溪閱客--天臺話
馬呢--江西湖口話。
女孩出嫁后的称谓一、过去对成家的女人称谓:
皇帝称老婆叫梓童
宰相称老婆叫夫人
文人称老婆叫拙荆
雅士叫执帚
士人叫妻子
酸秀才称娘子
庄稼汉叫婆姨
有修养的人称太太
没文化的叫老婆
二、现在对成家女人的称谓:
对老婆亲热时称亲爱的
阔别老婆已久的人叫宝贝
年轻人称媳妇
老头子叫老伴
三、地域不同对成家的女人称谓:
河南人称老婆为屋里头的
河北人称老婆为家里的
四川人称老婆则叫堂客
江苏南通称妻子为“奶奶”
江苏如皋市称妻子为“马马儿”
不结婚时称女朋友;结婚后叫对鼻子
北方人称孩他娘
土生土长的叫那口子
南方人称伢他妈
喝过洋墨水的称达令
舍不得老婆的人称心肝
对老婆厌恶时叫那娘们
那些山区偏远之处的称呼就更有趣了――-焐窝的、暖脚的、在一块睡觉儿的、吃饭一张桌儿的、睡觉一个窝儿的、下田一块坡儿的、死了埋到一个坑儿的、煮鱼蒸肉一个锅儿的
哈哈,你们是怎么称谓自己的夫人噢?。
陕北高原的婆姨们
婆姨的读音是pó yí,泛指妇女妻子。
“婆姨”为陕北、山西一带方言,陕北地区主要指妇女,山西一带主要指妻子。
陕北高原,即陕北黄土高原,位于“北山”以北,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总面积92521.4平方公里,是在中生代基岩所构成的古地形基础上,覆盖新生代红土和很厚的黄土层,再经过流水切割和土壤侵蚀而形成的。
基本地貌类型是黄土塬、梁、峁、沟、塬,是黄土高原经过现代沟壑分割后留存下来的高原面。
梁、峁,是黄土塬经沟壑分割破碎而形成的黄土丘陵,或是与黄土期前的古丘陵地形有继承关系。
沟大都是流水集中进行线状侵蚀并伴以滑塌、泻溜的结果。
在陕北,人们的喜、怒、哀、乐哪一种情感,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
无论是站庄重山峻岭之巅,还是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里,或者行进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到处都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
这就是陕北民歌。
“女人们忧愁哭鼻子,男人们忧愁唱曲子。
”实际上,陕北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民歌。
黄土高原上,即有婆姨们如位如诉的低婉吟唱,又有后生们的“拦羊嗓子回牛声”的高歌回荡。
陕北,是民歌的世界,民歌的海洋。
陕北民歌种类是很多的,其中有四季歌、五更调、揽工调、酒歌、秧歌、劳动号子、歌舞曲、榆林小曲、陕北套曲、二人台、风俗歌、宗教歌曲和探家调等,以小调和信天游为主。
小调,以叙事为主,一般都有场景,有人物,有故事情节,还有细节描写。
如《害娃娃》、《探瑜姐》、《送情郎》、《四保揽工》和《下柳林》等都是篇幅较长的叙事体民歌。
摄影:高凯。
【摘自湖光秋水的博客】。
高中地理图说天下:山西方言中“麻雀”的不同叫法“麻雀”在山西各方言区的名称主要有“雀儿”、“家雀儿”、“小虫子(儿)”、“飞儿”、“飞虫(子)”、“飞娃”、“家巴子”等几种。
在中区的太原、清徐、太谷、平遥、祁县、文水、孝义等方言点,麻雀被称为“雀儿”(西区的离石、文水亦然);在北区的忻州、五台、广灵、天镇、大同、朔州等地,又称为“小雀儿”或者“家雀儿”,大同、朔州也叫“雀儿”;在东南区的长治、平顺、沁县、陵川一带,叫做“小虫儿”、“小虫子”;在东南区的晋城、阳城、高平等地,叫做“飞儿”、“飞飞”;而在南区的运城、万荣、霍州、洪洞、临汾一带,则称为“飞虫”、“飞虫子”、“飞娃儿”;在西区的隰县、岚县等地,又叫做“家巴儿”、“家巴子”。
山西五个次方言区对麻雀的叫法各异,五个区之间彼此可以区别开来,从这个角度看,“麻雀”的不同叫法可以作为划分山西五个次方言区的词汇依据。
以太原、平遥、祁县为代表的中区方言和以离石、文水为代表的西区方言叫“雀儿”;以忻州、五台、天镇、大同为代表的北区方言叫“小雀儿”、“家雀儿”;以运城、霍州、万荣代表的南区方言叫“飞虫”,南区的洪洞、临汾又叫“飞娃儿”;以隰县、岚县为代表的西区方言叫“家巴子”。
晋东南区的方言有两个核心,一个以长治为核心,称麻雀为“小虫子”;另一个以晋城为核心,叫“飞儿”。
这几个方言区的内部由于语音结构的不同,叫名会有些微差别,但各区内部基本一致。
还可以看到,在有的方言区内部,有个别县市与大多数县市的叫法不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一、太原、离石等地“雀儿”的叫法在大同和朔州等北区方言也有使用,而北区小一些的城镇则少见。
这是与大同、朔州这些大城市地位特殊,与晋中地区联系较多有关。
历史上这一带是边陲重地,并州官员经常会派人到此进行驻守和换防。
太原人常到晋北必定去大同、朔州,“雀儿”的叫法会在与当地的交流中不断出现,久而久之这种叫法就会落地生根。
而北区其他地区由于交通相对闭塞,人员交流较少,“雀儿”的影响就相对较小。
山西的婚庆方言喜称鞭炮响起来了,唢呐吹起来了,弯弯曲曲的小路欢腾了,娶媳妇的花轿进村了!衣着鲜艳、兴高采烈的孩子们在人群中挤过来钻过去,等待着热热闹闹的婚庆进入高潮。
娶媳妇,在山西有不同的说法。
晋中榆次、清徐、祁县等地,说“娶婆姨”,外地人听起来,就好像说“擦玻璃”。
“婆姨”是山西中部很多地方对妻子的称呼,虽然在省城太原,结婚娶妻的说法,已经随着时代的变迁改称为“娶媳妇子”了,但在当地老年人口中,也还对妻子保留着“婆姨”叫法。
在晋西的离石、临县、隰县、石楼等地,娶媳妇说“引素子”或“娶秀子”。
乍一听,这种说法有点奇怪,其实,这“素”和“秀”都是方言里的同音代替字,其读音应是“媳妇”两个字急读的合音。
因为“媳妇”两个字总是连在一起说,天长日久,两个字的读音渐渐凝固在一起,变成了一个音,听起来就像“素”或“秀”了。
到后来,当地人也不知道这种说法的由来了。
为了表示新婚的喜庆和新娘的女性特征,有人又给“素”字左边加了个女字旁,于是“引媳妇子”在很多地方,也常常被写作“引嫊子”。
在晋南的临汾一带,娶媳妇说“唤媳妇”,似乎一声呼唤,美丽聪慧的新娘子就会来到眼前。
而运城、万荣一带,娶媳妇说“生媳妇”或“色媳妇”,这里的“生”读的是“生萝卜”里的那个音。
与“素”、“秀”一样,“生”和“色”也都是同音代替字,至于本字,有学者认为是“索”,这其间语音的变化颇为复杂,至今在学界尚未形成定论。
其实,不管这媳妇是“娶”、是“引”、是“唤”还是“生”或“索”,在老百姓心里,只要进门来的媳妇勤劳贤惠,孝敬老人,全家就皆大欢喜了。
嫁姑娘,在山西各地的说法也不同。
晋南运城一带和晋中多说“嫁女”或“嫁闺女”,临汾一带多说“改女子”,晋东南有“出女”的说法,晋北多数地方说“聘闺女”。
不管怎么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结婚的喜筵一吃,女儿就是人家的人了。
对于女方的父母来说,这喜洋洋的婚事里,也不可避免地带了几分伤感。
旧时在山西很多地方,都有“哭嫁”的习俗,新娘子出阁离娘之时如山洪迸发般的哭诉,抒发了对亲娘养育之恩的感念和对人生重大转折的惶恐和不安。
运城人结婚时抹黑与抹红
在运城地区的运城市、永济县、芮城县等地,流行着一种奇特的风俗,那就是儿子结婚时,要给父母抹红和抹黑。
在儿子生下小孩以后,也要给小孩的爷爷、奶奶抹红或者抹黑。
这种抹红或者抹黑,带有一种喜庆色彩。
一般抹红或抹黑时,都由同辈人去完成,而不是由下辈、晚辈去给抹。
同辈人抹时,男子给男子的同辈抹,女子给女子的同辈抹。
这种红的或者是黑的颜色,一般都比较随意。
比如黑色,常常是用手在黑烟熏成的黑锅底上抹一把,为了避免被抹者马上洗掉,还常常要在手上沾些油,在黑锅底抹一把,再给同辈的脸上抹上去。
这种抹,常常是对方不太防备的时候进行的。
比方说,张大爷的儿子结婚,李大叔前来贺喜,李大叔对张大爷说:“大哥,添喜了,你们家添人进口,喜事喜事。
”就在说话中间,李大叔已经伸出带着黑的掺了油污的手,给张大爷抹了上去,趁张大爷不防备时已经完成了任务。
无论是抹红和抹黑,都有着开玩笑、添彩、增加喜庆的意味。
这种民情风俗,也具有明
显的地方特色。
山西方言对“妻子”的称谓
山西方言中,对“妻子”的称谓主要有以下几种:老婆、婆姨、婆娘、女人、媳妇、女妗、家里、家里人。
按照其形成原因,可大致分为三类:直接称呼、指代称呼、转义称呼。
直接称呼的有:老婆、老婆们、婆姨、婆娘、媳妇,其中以“婆”为核心的“老婆”、“婆姨”等称谓最为常见,几乎每个地区都可以见到。
这些称谓多为背称。
如:这是二狗的婆姨。
一般不用于面称。
指代称呼的有:家舍的、居舍的、家里的、屋里、屋儿,以身份和在家中的地位来指代。
这些称谓也多用于背称。
如:这是张三居舍的。
一般不用于面称。
转义称呼的有:女人、家里人,原来泛指一类人或专指大孩子,现在用来特指妻子。
面称则各地有各地的习惯。
如洪洞、临汾一带的方言婆婆叫媳妇则常用“某某地的”,丈夫呼叫妻子则以大孩子的小名呼之。
如果这个媳妇是娶自王村,则呼她为“王村的”,如果临汾人娶了洪洞媳妇,则临汾人呼她为“洪洞的”。
这些称谓多用于老年妇女之间或老年人称年轻的媳妇。
临汾四邑方言有的老年丈夫称妻子则用大孩子的名字代替。
其他区方言则多以“他嬷、娃他妈”呼叫。
以上称谓大多是乡下的中老年以上的人所用,年轻人、城里人一般不用。
现在无论年轻人老年人则以叫名字为常了。
以上比较含蓄的指代称呼主要出现在山西东南区和南区,如晋方言上党片、中原官话的汾河片等。
山西南部和东南区,习惯将妻子称“屋里的”,而北区相对较少。
这是由于历史原因使得山西南北之间有着比较明显的文化差异。
历史上,晋北地区曾经先后被鲜卑、契丹等北方游牧民族占据。
这些游牧民族并没有土木建成的房屋,思想中没有“屋子”的概念,也就不会把妻子称为“屋里的”了。
而晋南则一直存在砖木的房屋或窑洞,这是把妻子称为“屋里的”的客观条件。
而且晋南主要是农耕文化,强调“男耕女织”,女人织布做饭等劳动主要在屋里进行,“男主外,女主内”,所以可以用“屋里的”来指代妻子。
不仅晋南方言把妻子称为“家里的”、“屋里的”,在北方各地,比如山东河北等地,都有这样的称呼。
清代小说如《红楼梦》里,就有这样的称谓,把家里的已婚女仆称作是“某某家的”,“某某”即是其丈夫的名字,如“周瑞家的”、“王善保家的”。
另外,还有“屋里人”这个说法,与晋方言中的“屋里的”意义相近,是“妾”的一种特指。
而今这些说法虽然在普通话里不复存在,却在晋方言中保留下来。
这与至今仍在普通话交际中用到的“内人”、“内子”、“外子”相似。
受普通话影响,长子县“老婆”这个称呼原本略带贬义,但近年来其贬义色彩也在渐渐消失,变得和大多数地区用法一致。
另一个现象是,有些本不把妻子叫做“老婆”的地区,年轻一辈的人也逐渐称自己的妻子为“老婆”。
“老婆”这个称谓在年轻人中间,有逐渐代替“婆姨”、“屋里的”的趋势。
这与港台语中“丈夫称老公、妻子称老婆”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