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3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word复习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01.50 KB
- 文档页数:19
2013人民版选修3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word学案选修三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温馨提示】1、请用30分钟左右完成,深入思考,规范书写。
2、分层完成,A层全部完成并梳理知识结构,B层全部完成,标★题目要求为C层选做。
3、首先依据自学引导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梳理基础知识,然后完成探究题目,最后记忆重点基础知识。
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记出来,以备课上小组探究、突破。
4、小组长职责:指导引领小组各层成员按时完成任务,人人达标。
【课程标准】1.了解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2.了解中东战争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3.了解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4.了解海湾战争,认识高科技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学习目标】1.朝鲜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影响,朝鲜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2. 中东问题的由来;第一、二次、三、四次中东战争的交战双方、结果及影响;《戴维营协议》、“土地换和平”原则及影响。
3.海湾战争的原因、进程、特点和影响;高科技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预习案——自学引导】知识导学(基础知识梳理)一、朝鲜战争1、背景:⑴二战的后东西两大阵营对峙;⑵苏联与美国在欧亚大陆划分势力范围,分别扶植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大对立政权。
此后,为朝鲜的统一问题,南北朝鲜展开了更加激烈的斗争。
⑶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视社会主义阵营为最大的障碍,决不容许对方势力扩张2、过程:⑴时间: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经过:1950年7月,美国操纵联合国组成“联合国军”,干涉朝鲜战争。
1950年9月,美军轰炸中国东北,威胁了中国的安全。
1950年10月,中国组建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由南北内战发展至美国插手、中国抗美援朝的国际性战争。
⑷结果:1953年7,中朝与联合国军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考纲] 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2.中东战争。
3.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
4.海湾战争。
[课标] 1. 了解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2.了解中东战争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3.了解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4.了解海湾战争,认识高科技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一、朝鲜战争1.背景:二战后初期,朝鲜半岛分裂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两个国家。
南北政府之间不断发生矛盾和冲突。
2.经过(1)爆发:1950年6月。
(2)扩展:美国操纵“联合国军”直接干涉朝鲜战争。
(3)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
(4)结束:1953年7月,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二、越南战争1.背景(1)二战后,越南独立以后开展抗法战争。
(2)美国扶植傀儡政权,越南分裂局面正式形成。
2.经过(1)爆发:1961~1964年特种战争。
(2)发展:1965年,美国将侵越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
3.结果:越南取得胜利,美国从越南撤军。
三、中东战争1.原因: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
2.含义:1948~1982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爆发5次战争,统称为中东战争。
3.核心问题:巴勒斯坦问题。
4.艰难和平之路(1)1991年10月,阿以在“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基础上进行和谈。
(2)1993年,巴以双方签署了《巴勒斯坦有限自治原则宣言》。
(3)1994年约旦和以色列签署了和平协议,双方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4)2000年9月,以色列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巴以流血冲突,巴以和平进程陷入僵局。
关键点拨中东问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它不仅包括了民族间的纠纷,也包含着领土问题,同时还存在着石油问题以及少数大国的利益,这些都决定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特别是大国的插手就更注定了中东问题解决的艰难性。
四、印巴战争1.根源:1947年6月,英国的蒙巴顿方案将印度按宗教信仰分为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理解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了解中东战争发展过程,理解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了解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新课处理建议】一、朝鲜战争1、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教师引导分析)2、朝鲜战争的过程(1950.6---1953.7)⑴朝鲜内战的爆发:1950.6.25内战初期战况:对北方有利(略讲)⑵美国干涉朝鲜内战①干涉的原因:A.视社会主义阵营为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B.维护和扩大在东亚的利益,加紧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包围和封锁。
(分析)②干涉的表现:(略)③干涉的影响:A、战争性质变化:由内战演变为国际性局部战争;B、战场形势变化:a.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b.威胁到中国的安全(学生活动,自主探讨)⑶中国抗美援朝,保家为国①中国出兵朝鲜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回答②.过程:第一阶段1950.10---1951.7 第二阶段1951.7---1953.7⑷战争结果: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形成朝鲜南北分裂的局面。
⑸性质:二战后以东西两大阵营对立为背景的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3、朝鲜战争的影响:师提示思考角度,引导回答二、越南战争1、越南战争爆发的背景—略讲2、越南战争的过程(从“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3、越南战争的结果和影响⑴结果:1973年,美军撤出越南;1975年,越南实现统一。
⑵越南人民胜利的原因: ---分析⑶影响---归纳三、中东问题1、中东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引导分析2、五次中东战争(略)3、曲折的中东和平之路(1)原因:前四次中东战争的启示:前四次中东战争并没有解决双方的矛盾,反而形势更加复杂,并且对双方造成很大的损失,双方逐渐意识到和平谈判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2)和解表现:--略讲(3)和解中的曲折:--略讲(4)中东和平进程中的难点:①首要:耶路撒冷最终地位问题;②其次:犹太人定居点拆除;③其它:难民回归、边界划分、水资源分配等关键问题均未解决。
第1课朝鲜战争【教学目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重难点】重点:朝鲜战争原因及影响;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难点: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及与当时国际背景下的关系【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通过设问、归纳概括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课堂教学设计】【单元开题及要求】本单元是在两极格局形成下,冷战背景下的局部战争的学习和了解其中的原因、过程及其结果和影响。
要想学习好本单元的内容,必须联系第四单元的知识,在特定背景下分析这些局部战争所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另外这些战争所涉及的国家在本世纪里也存在矛盾及摩擦,因此为进一步把握其问题所在,最好与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联系起来学习。
【导入新课】【老师活动】朝鲜战争我们并不陌生,必修一我们已经学过——中国的抗美援朝。
(回忆抗美援朝)中国为了国家的安全对朝鲜进行援助,出兵几十万人,许多烈士献出自己的生命。
(回忆英雄人物的名字)有邱少云、黄继光、罗盛教、毛岸英等;但是那时我们是从中国的角度来了解,今天我们将从朝鲜半岛的角度来学习。
那么朝鲜战争是如何爆发的呢?其对当时的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学习朝鲜战争。
【讲述内容】一、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1、二战后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形成南北两个占领区(美苏势力范围的划分)【老师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第四单元的知识来理解南北两个占领区的出现实质是势力范围划分的结果。
同时也是一种大国强权的表现。
2、1948年朝鲜半岛出现两个对立政权。
【老师活动】引导学生掌握两个对立政权建立的史实;同时也要让学生意识到对立政权的出现,进一步激化半岛内部的矛盾,为之后爆发的内战作好辅垫。
3、朝鲜内战爆发。
【老师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内战爆发的时间;并引导学生探究:从朝鲜内战爆发来看,其主要原因什么?(学生思考)(参考)朝鲜内战当时苏联与美国在欧亚大陆划分势力范围的产物。
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㈠朝鲜战争:⒈背景:⑴二战的后东西两大阵营对峙。
⑵苏联与美国在欧亚大陆划分势力范围,分别扶植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大对立政权。
此后,为朝鲜的统一问题,南北朝鲜展开了更加激烈的斗争。
⑶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视社会主义阵营为最大的障碍,决不容许对方势力扩张:⒉经过:⑴朝鲜内战爆发:1950年6月25日拂晓,⑵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公然宣布出兵朝鲜,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并命令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妄图阻止中国解放台湾省。
⑶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决定组成“联合国军”干涉朝鲜战争,扩大为一场局部战争。
⑶美军9月15日在仁川登陆,10月初越过三八线,中旬侵占平壤。
⑷1950年10月至1951年6月。
朝中军队连续进行了五次重大战役,把战线稳定到三八线附近。
⑸1951年7月至1953年7月。
战略相持与和平谈判阶段。
⒊结果:1953年7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⒋性质:中朝: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美国: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半岛:内战。
⒌影响:⑴对中国:保障了我国的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使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激情和国际主义精神;使我国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国防军;但人员,经济损失惨重。
⑵对朝鲜: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⑶对美国:人员,经济损失惨重;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致使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赢得西方盟友的信任;打击了美国的扩张势力。
⑷对日本:有利于经济的恢复;美国开始对日采取扶植政策;有利于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⑸对苏联: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⑹对台湾:有利于维持其分裂状态。
㈢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⒈由来:⑴由于历史因素,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因宗教信仰、领土纷争和重要文化遗产归属问题引发的民族矛盾由来已久;⑵石油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
长期以来,大国插手该地区,阿拉伯、犹太民族矛盾更加复杂;⑶1917年,托管巴勒斯坦英国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发表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建国。
[精选]人教版历史选修3《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word学案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知识梳理一、朝鲜战争(1950~1953) 1.原因:(1)二战后美苏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南北朝鲜分裂。
(2)美国企图借朝鲜半岛的冲突进行武装干涉,以推行霸权政策。
2.过程:(1)爆发: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2)扩大:①1950年7月,美国操纵安理会组建“联合国军”,干涉朝鲜战争。
②1950年10月,中国应朝鲜请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谈判:1951年7月~1953年7月,双方打打停停,最后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战争结束。
3.影响:(1)对朝鲜半岛,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
韩国跟随美国加入了资本主义阵营,朝鲜加入了社会主义阵营。
(2)对美国,在朝鲜战争中,新中国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进行了三年的战争,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美国通过战争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彻底失败。
3.影响:(3)对中国,捍卫了中国国家安全,支援了朝鲜人民的正义事业,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对中美两国,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5)对日本,利用朝鲜战争,经济迅速复苏,军国主义有所抬头。
(6)对苏联,巩固了苏联对北朝鲜的控制,有利于苏联在远东地区与美国对抗。
二、越南战争(1961~1973年) 1.印度支那问题:(1)产生:二战后,法国发动对印度支那的侵略。
(2)解决:1954年签署《日内瓦协议》,以北纬17度为界,越南南北分裂。
2.从“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1)开始:肯尼迪在越南南方推行“特种战争”。
(2)扩大:1965年,扩大为整个越南的“局部战争”,并扩大到老挝、柬埔寨境内。
(3)转折:1968年越南人民发动“新春攻势”。
(4)结束:1973年,美越签署和平协定,美国撤军。
3.影响:(1)越南捍卫了民族独立,实现了国家统一。
(2)美国战败,损失巨大,对美国社会影响深远。
(3)美国被迫调整其政策,中美关系走向改善。
三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教材整理1 惨烈空前的两伊战争1.原因(1)领土问题:伊朗、伊拉克均为海湾地区的强国,两国对边界线的划分历来就有争执。
(2)经济利益:20世纪70年代以来,双方因石油产生的矛盾加剧。
(3)教派矛盾①伊朗的霍梅尼在1979年掌权后,把伊拉克作为输出伊斯兰革命的首要目标。
②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则支持伊朗反对派的活动,两伊矛盾进一步激化。
2.经过(1)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发动全面进攻,两伊战争开始。
(2)1982年春,伊朗把伊拉克军队赶出并进入其境内作战。
(3)1987年,双方均无法获得决定性的胜利。
(4)1987年7月,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两伊立即无条件停战,伊拉克宣布接受,第二年伊朗也宣布正式接受。
(5)1988年8月20日起,战争双方全面停战。
3.影响(1)两伊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海湾地区规模较大的战争,是两伊矛盾长期发展的结果。
(2)两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3)推迟了阿以争端和平解决的进程,刺激了中东地区各国对新式导弹、化学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追求,引起中东地区新的军备竞赛。
教材整理2 冲击海湾的“沙漠风暴”1.背景(1)1990年7月,伊拉克与科威特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
8月2日,伊拉克出兵占领了科威特全境,制造了海湾危机。
(2)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一系列决议,要求伊拉克撤军,后来又通过决议,准许对伊拉克使用武力。
2.过程(1)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起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打击,海湾战争开始。
(2)2月24日,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发起代号为“沙漠军刀”的地面攻势。
(3)2月28日,在伊拉克宣布接受联合国的多项决议后,多国部队停止一切进攻性行动,海湾战争结束。
3.影响(1)海湾战争是世界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
(2)它深刻地反映了世界在向新格局过渡时各种矛盾的变化。
(3)海湾战争体现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战争特征的革命性变化。
第5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2课越南战争学习选修三指导思想:了解大致情况,为理解必修做知识准备;尽可能复习必修。
【学习目标】课标:了解越南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1.知识与能力:越南战争的背景、经过、影响;越南战争与冷战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归纳要点;联系必修一二;史料研习;问题探究;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越南战争是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对峙的产物。
【重难点】1.重点:越南战争的背景和影响。
2.难点:越南战争与冷战的关系。
【学法指导】读书,独立完成预习案,注意记忆基本知识;注意与必修之间的关系,及时复习相关知识;与同组同学讨论疑难问题,及时吸取他人正确意见。
【预习案】4.阅读地图册《越南战争》。
找出临时分界线、河内和西贡,写出两个越南国名。
【知识链接】5.必修一:回顾第23课和所学知识归纳,日内瓦会议召开的背景。
1】美苏冷战,但高潮过去。
2】朝鲜战争结束,需要解决朝鲜半岛军事和领土等问题。
3】法国企图重新将印度支那沦为殖民地,遭到越南人民坚决抵抗。
4】美国舰队盘踞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5】新中国政权巩固,支持朝鲜和越南的民族解放运动。
【探究案】中国周边的国际局势趋向紧张,中国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公开的和潜在的侵略威胁、战争挑衅和军事压力。
在这种动荡和紧张局势中,中国如何坚持独立自主,反对来自各个方面的霸权主义,以维护中国的民族尊严和利益,维护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利益,维护世界和平、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利益,是党在国际关系问题上考虑的中心。
当时党对战争危险作了严峻的估计,从准备最坏的可能出发,立足于早打,大打,立足于几个方面都来打。
备战成为影响党的政治战略和经济战略的重要因素。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七十年》6.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公开的和潜在的侵略威胁、战争挑衅和军事压力”。
1】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随时准备入侵。
2】台湾国民党残余反攻大陆,企图恢复统治。
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课标要求考纲概览】1.了解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2.了解中东战争的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3.了解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4.了解海湾战争,认识高科技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考点突破典例讲练】考点一“冷战”中的热战和发展中国家的局部战争重难疑点突破考点对应例题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印度总理尼赫鲁的祖籍就在克什米尔。
他曾说,“没有克什米尔,印度就不会在中亚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
克什米尔是“亚洲的心脏”。
材料二巴基斯坦总督真纳也说过:“克什米尔就像是巴基斯坦头上的一顶帽子。
如果我们允许印度取走我们头上的这顶帽子,那就会永远受印度的摆布。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印巴之间长期对立和战争的原因是什么?(2)通过印巴冲突的回顾,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解析:本题以印巴双方对克什米尔地区争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知识迁移能力。
(1)问答案主要靠回扣教材和所学知识来概括归结。
(2)问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
答案:(1)原因:同一地区生活着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殖民统治者“分而治之"的政策起到了挑拨作用;以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唯一原则的弊端;领土边界长期不确定归属,酝酿矛盾与冲突;大国的介入与出售武器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2)启示: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居民和平相处的前提是彼此尊重;在确定民族国家时,要遵循大多数人民的意愿,不能实行自相矛盾的“双重标准”;边界和领土的归属应尽早确定;对大国的干涉提高警惕,独立自主解决内政问题。
考点对应训练朝鲜战争的影响不包括( )A.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B.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迫使美国与中国改善关系考点二中东战争和高科技下的局部战争重难疑点突破例1948年至1982年五次中东战争中( )A.埃及参加了前四次中东战争,之后开始谋求以和平方式来解决中东问题B.都是为了争夺领土和石油资源C.美国、英国、法国都支持以色列一方D.阿拉伯国家最终收复了失地解析:埃及总统萨达特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后开始了埃以之间的和平谈判。
学案4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课标要求]了解中东战争的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一、“六日战争”1.背景(1)埃及与叙利亚一度合并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使以色列面临南北夹击的威胁。
(2)阿拉法特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把抗击以色列斗争推进到有组织、有统一领导的阶段。
(3)超级大国的卷入,使以、阿之间的矛盾更加复杂;美国和苏联分别支持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以维护自己的全球政治、经济利益。
(4)1967年4月,以叙发生冲突,迅速发展为空战。
2.经过: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发动“闪电战”;以军6天之内占领大片领土;联合国积极干预,交战国接受停火协议。
3.结果:阿拉伯国家遭受了人员和领土上的重大损失;以色列占领新的领土,人员伤亡不大。
[简要图示]中东问题的复杂成因[重点精讲]美苏在“六日战争”中的态度、原因及启示。
(1)态度:美国支持以色列动武,苏联要求埃及不要先打第一枪。
(2)原因:美国极力争夺石油资源;苏联担心卷入与美国的直接对抗。
(3)启示:国家利益决定对外政策,大国干涉造成中东地区和平进程缓慢。
[深化探究]材料一“六日战争”中发动进攻的以军坦克材料二确认为履行宪章原则,必须于中东建立公正及持久和平,其中应包括实施下列原则:(一)以色列军队撤离其于最近冲突中所占的领土;(二)终止一切领土要求,或交战状态,尊重并承认该地区每一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及政治独立,与其在安全及公认的疆界内和平生存、不受威胁及武力行为的权利……——联合国安理会第242号决议(1967年11月22日) 思考(1)材料一中所反映的战争又被称为什么战争?其爆发的原因有哪些?(2)在决议中认为如何才能建立中东地区的公正与和平秩序?(3)材料二与材料一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当时的参战国对此决议持什么态度?(4)安理会的决议是否真正得以实施?遇到了什么阻力?答案(1)又称第三次中东战争。
原因:中东地区的形势出现新的变化及超级大国的插手等。
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单元考点说明1.朝鲜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影响,朝鲜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2. 中东问题的由来;第一、二次中东战争的交战双方、结果及影响;中东问题的复杂性(民族和宗教的矛盾纠纷、战略位置、领土问题、石油问题、大国争霸)3. 第三、四次中东战争的交战双方、结果及影响;《戴维营协议》、“土地换和平”原则及其影响。
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4.海湾战争的原因和进程,高科技对现代战争的影响;海湾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阅读内容“越南战争”;“南亚次大陆的冲突”;“两伊战争”;“‘沙漠盾牌’行动”★基础知识过关一.朝鲜战争1.原因:(1)二战后美苏以为界分区占领,年,在美苏支持下,南北分裂为两个政权。
(2)美国企图借朝鲜半岛的冲突进行武装干涉,维护其在利益,以推行霸权政策。
2.过程(1)爆发: 6月,朝鲜内战爆发;(2)扩大: 7月,美国操纵联合国组建“”干涉朝鲜战争,任命为总司令。
1950年9月,以美国为首的军队在登陆,越过“”,占领,并轰炸中国的,威胁了中国的安全。
1950年10月,中国组建了以为司令员的军,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谈判:年7月——年7月,在建议下,双方打打停停,最后签订停战协定。
3.影响:(1)对朝鲜半岛:加剧了朝鲜半岛的,韩国跟随美国加入了阵营,朝鲜则加入了社会主义阵营。
(2)对美国:新中国打破了美军的神话,美国通过战争扼杀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彻底失败;沉重打击了美国的全球霸权主义政策;(3)对中国:捍卫了中国的,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地位;同时,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鼓舞国内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4)对中国两国:致使中美两国长期处于状态;(5)对苏联:巩固了苏联对北朝鲜的控制,有利于苏联在远东地区与美国对抗;(6)对日本:利用朝鲜战争获得了几经发展机遇;美国调整了对日本的政策;二.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1.中东问题的由来(1)历史原因:主体民族、和的多次变更,给该地区历史演进增添了许多复杂性;(2)地理因素:重要、丰富,历来是大国看重并争夺的地区;(3)国际因素:①英国发表“”,对该地区实行政策;②1947年联大决定在该地区分别成立国家和国家;(4)主权因素: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对同一块地区的要求,成为阿以冲突的关键。
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教案(人民版选修三)重点: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中东问题出现的原因;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的原因难点: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出现的原因;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主干知识整合】一、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1.原因和影响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原因(1)朝鲜半岛出现两个对立政权(2)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需要(1)美国霸权主义政策的需要,并把中国视为在亚洲扩张的障碍(2)《日内瓦协议》后,美国扶植南越,形成南北分裂局面影响(1)对朝鲜半岛而言,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
韩国跟随美国加入了资本主义阵营,朝鲜加入了社会主义阵营(2)对美国而言,在朝鲜战争中,新中国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进行了三年的战争,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美国通过战争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彻底失败。
(1)对越南:带来了灾难;结束了分裂、实现了统一(2)对美国: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给美国社会造成了深远影响。
2.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1)从战争原因看,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都以美苏“冷战”为背景。
美国出于称霸世界的需要,利用朝鲜和越南形成南北分裂的局面,积极向亚洲渗透,在亚洲发动“热战”,并且都发展扩大为“局部战争”。
(2)从战争过程看,美国不仅扶植当地傀儡政府,还直接参战;同时,朝鲜和越南也得到苏联、中国的支持。
因此,战争在某种程度上是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被称为是“冷战”在亚洲的“热战”。
(3)从战争结果看,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对中国实行长期封锁,致使两国关系处于敌对状态,这是“冷战”思维的体现。
而美国急于从越南战争中脱身,也体现了美国为了在美苏争霸中确保优势的战略实质。
二、中东问题出现的原因;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的原因 1.中东问题出现原因(1)历史:主体民族宗教信仰多次变更,给该地区的历史演进增添了许多复杂性。
课题:越南战争一、课标要求1、了解越南战争2、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二、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的内容,选修三与必修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可以对必修加以复习和扩展。
越南战争是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里的一课,是冷战背景下的一场局部热战,主要内容有战争的背景、过程以及战争对美国、越南、世界的影响,本课对分析冷战中美国和苏联的明争暗斗、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的国际形势有很大作用,也可以培养起学生热爱和平、珍惜生活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本课针对的是高二下学期的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他们已经有了基本的历史思维,而且必修的内容已经结束,知识储备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教学时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大量的参与进课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结合高考历史的出题思路,多进行材料分析,培养学生阅读、提取材料的能力,同时高中生思维活跃,但逻辑性和条理性缺乏,需要加以培养。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相关的基本史实:印度支那问题的由来、日内瓦会议2、分析越南战争爆发的原因3、识记越南战争开始—扩大—转折—结束的过程4、理解越南战争对越南、美国以及世界的影响5、掌握从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材料和图片等,增加课堂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增强感性认识。
2、通过列表比较越战四个阶段的时间、美国总统、美国的对越政策以及越南军民的反抗。
3、通过问题设计、组织课堂讨论,启发学生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形成用和平协调的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的观点。
同时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从而要更加珍惜和平、努力学习。
五、课时:一个课时六、教学重难点1、重点:越南战争的原因和影响2、难点:越南战争爆发的原因七、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对比法八、教学过程(一)复习[问题展示1]二战后世界格局的突出特点是?[答案提示]美苏争霸[问题展示2]冷战下的局部热战有哪些战争?[答案提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二)导入新课[观看视频]观看越战中美军轰炸越南的视频,直观感受越战的场景(三)自主预习3-5分钟的时间学生自主预习课本内容(四)讲授新课知识点一:越南战争爆发的原因[问题设置]要探究国与国的关系,一定离不开国际大背景,越南战争爆发在二战后,那么二战后世界格局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呢?[答案提示]美苏争霸或冷战[问题设置]两大国争霸,各自势必要壮大在全世界的势力,只要有一个国家倒向了苏联,对美国就是不利的,所以美国要阻止任何一个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
选修3 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课标要求】1、了解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2、了解中东战争的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3、了解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4、了解海湾战争,认识高科技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知识结构】一、“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一)朝鲜战争:1、背景:①国际:两大阵营对峙,美苏冷战(根本);②国内:朝鲜南北两个政权之间不断发生矛盾冲突,1950年6月内战爆发;③历史:“二战”结束时,美苏分区受降,形成南北两个占领区;④现实:美国出于争霸的需要,插手朝鲜内战,遏制共产主义。
(美国操纵安理会,指责北朝鲜是侵略者,授权美国组成干涉朝鲜的“联合国军”;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出兵朝鲜后,侵占平壤,把战火烧到中朝边界,轰炸中国边境,侵略中国。
目的:遏制苏联,遏制共产主义。
美国在冷战思维下,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视为自己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认为朝鲜内战是苏联实力的扩张,威胁了美国的利益,所以要干涉。
既可以维护美国在东亚的利益,也可以进一步推行自己的霸权政策,加紧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包围和封锁。
)2、过程:(1950.6 ——1953.7)⑴朝鲜内战的爆发:①时间:1950.6.25;②内战初期战况:对北方有利。
⑵美国干涉朝鲜内战:A、原因:①视社会主义阵营为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②维护和扩大在东亚的利益,加紧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包围和封锁。
B、表现:(见教材P106—107);C、影响:①战争性质变化:由内战演变为国际性局部战争;②战场形势变化:a、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b、威胁到中国的安全。
⑶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原因:①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巩固政权;②意识形态:当时“冷战”全面开始,中、朝同属社会主义阵营;③朝鲜向中国提出请求出兵援助;中国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援助社会主义国家抵御外来侵略和干涉。
④苏联愿意向朝提供大量援助;⑤外交解决无望。
第3讲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及和平与发展的展望(一)朝鲜战争1.背景:朝鲜南北对立;美国的霸权政策。
2.概况: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初期朝鲜人民军队控制了南部90%以上的地区;美军仁川登陆,占领平壤;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1951年停战谈判;1953年,签署停战协定。
3.影响(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局部战争。
(2)体现了中国人民维护正义、反对强权的精神,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朝鲜战争结束后,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二)越南战争1.背景(1)法国侵略越南,《日内瓦协议》签订,南北分裂。
(2)美国干涉越南内战。
2.过程:特种战争(20世纪60年代初)——局部战争(1964年)——转折(1968年)——停战协定(1973年)。
3.结果:1973年在巴黎签署停战协定;1975年越南实现了统一。
4.影响(1)迫使美国不得不改变其对外战略。
(2)越南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了统一。
(三)中东地区的冲突与和平1.中东问题的由来(1)中东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处,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素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
(2)中东地区是一个民族分布比较复杂的地区,宗教矛盾复杂。
(3)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在该地区分别成立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是阿以冲突存在的关键。
2.复杂性的原因(1)历史因素:长期的民族矛盾、宗教对立、领土、文化、历史遗迹的归属纠纷等。
(2)现实因素:联大分治决议没有解决巴勒斯坦建国问题,国际力量介入,分别支持一方。
(3)关键因素:对同一块领土都提出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战争造成部分领土主权和占有权的分离。
3.艰巨性的原因(1)中东问题有其复杂深刻的历史根源。
(2)阿以双方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存在的严重分歧是其症结。
(3)外部势力的插足,是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
(4)阿拉伯国家内部不团结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
(5)联合国受大国摆布,举棋不定,缺乏控制力。
4.历次中东战争(1)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1948~1949年,阿拉伯国家失败,引起新的领土纷争。
选修3 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课标要求】
1、了解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2、了解中东战争的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3、了解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4、了解海湾战争,认识高科技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知识结构】
一、“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一)朝鲜战争:
1、背景:
①国际:两大阵营对峙,美苏冷战(根本);
②国内:朝鲜南北两个政权之间不断发生矛盾冲突,1950年6月内战爆发;
③历史:“二战”结束时,美苏分区受降,形成南北两个占领区;
④现实:美国出于争霸的需要,插手朝鲜内战,遏制共产主义。
(美国操纵安理会,指责北朝鲜是侵略者,授权美国组成干涉朝鲜的“联合国军”;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出兵朝鲜后,侵占平壤,
把战火烧到中朝边界,轰炸中国边境,侵略中国。
目的:遏制苏联,遏制共产主义。
美国在冷战思维下,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视为自己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认为朝鲜内战是苏联实力的扩张,威胁了美国的利益,所以要干涉。
既可以维护美国在东亚的利益,也可以进一步推行自己的霸权政策,加紧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包围和封锁。
)
2、过程:(1950.6 ——1953.7)
⑴朝鲜内战的爆发:①时间:1950.6.25;②内战初期战况:对北方有利。
⑵美国干涉朝鲜内战:A、原因:①视社会主义阵营为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②维护和扩大在东亚的利益,加紧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包围和封锁。
B、表现:(见教材P106—107);C、影响:①战争性质变化:由内战演变为国际性局部战争;②战场形势变化:a、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b、威胁到中国的安全。
⑶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原因:①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巩固政权;②意识形态:当时“冷战”全面开始,中、朝同属社会主义阵营;③朝鲜向中国提出请求出兵援助;中国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援助社会主义国家抵御外来侵略和干涉。
④苏联愿意向朝提供大量援助;⑤外交解决无望。
B、过程:
第一阶段:1950.10——1951.6 。
中朝军队五战五捷,歼敌23万人,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第二阶段:1951.7——1953.7。
边谈边打,1953.7,双方在板门店正式签署了停战协定,朝鲜战争宣
告结束。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原因:中、朝人民的英勇作战;国际援助;战争的正义性。
3、性质:“二战”后以东、西两大阵营对立为背景的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4、影响:
⑴对朝鲜半岛: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⑵对中国:①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②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支援了朝鲜人民的正义事业,提高了中国国际威望;③建立了一支较为现代化的军队,并取得了对美国作战的经验;④中美长期敌对,失去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时机。
⑶对美国:①通过战争扼杀亚洲社义国家企图失败,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②美国对中国实行长期封锁,致使两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③冷战加剧,由削弱日本转到扶植日本。
⑷对苏联:①有利于苏联恢复发展经济与科技,缩小与美国的差距;②巩固了苏联对北朝鲜的控制;有利于苏联在远东地区与美国对抗。
⑸对日本:①军国主义回潮;②刺激了经济的发展;③美国改变对日本的政策,由削弱转为扶植,把日本作为对抗社会主义的前缘基地。
⑹对“冷战”格局:加剧两极对峙。
【探究】朝鲜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从战争起因看:是“冷战”的产物(美国认为朝鲜内战是苏联扩张的产物,要遏制苏联);从战争过程看:内战→国际性局部战争,是“冷战”背景下中的局部热战(在亚洲的发展);从战争结果看: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体现了两种社会制度较量的势均力敌。
(二)越南战争:
1、背景:“印度支那问题”。
地理上印度支那是指中南半岛,因为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人普遍认为亚洲只有两个国家,即中国和印度,所以对于印度和中国的“结合部”,即中南半岛,称为印度支那,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三个国家,在“二战”前是法国的殖民地。
⑴范围:亚洲中南半岛上的三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
⑵印支问题的产生和演变:①印支三国曾为法国殖民地。
经过长期斗争,“二战”后,三国的独立、主权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1954年签订的《日内瓦协定》);②美国积极推行霸权政策,并把中
国视为其亚洲扩张的主要障碍。
③在东西两大阵营对抗的大背景下,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建立起“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并提出所谓“多米诺骨牌论”;④50年代中期,越南分裂。
美国加紧干涉越南内政,支持南越政权,越南分裂的局面正式形成,为以后的大规模侵越战争创造条件。
南越人民掀起了反抗吴庭艳政权,要求祖国统一的斗争,并得到北方的支持。
【探究】美国干涉越南问题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与其对朝鲜的侵略有什么关系?
①“二战”后,美国在全球推行遏制共产主义,实行霸权主义政策。
这是越战发生的深刻的国际背景。
②中国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再让越南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2、过程:从“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
⑴开始:1961——1964年,肯尼迪在南越推行“特种战争”。
⑵扩大:1965——1973年,美国借口“北部湾事件”把在南越的“特种战争”升级为侵略整个越
南的“局部战争”(特点:南打北炸),并进一步扩大到老挝、柬埔寨。
⑶转折:1968年,越南人民发动“新春攻势”——战场主动权。
⑷结束:1973年,美越签署停战协定。
3、结果及原因:
⑴结果: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取胜,美国失败。
1973年,美国撤军。
1975年,越南实现统一。
⑵原因:①越南人民反侵略战争的正义性;②越南军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利用有利地形,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人民游击战争);③越南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得到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
中国的大力支援;④美军陷入越战泥潭,士气低落,国内反战运动高涨,美国政府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
4、实质及影响:
⑴实质: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公开军事较量(或:既是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也是美、苏两国和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
⑵影响:①对越南:越南捍卫了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南北分裂局面结束,实现了统一,但战争也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②对美国:战争的失败,对美国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使美国政府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不得不实行战略收缩: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以便尽快从越南“脱身”;③对世界格局:成为“苏攻美守”局面出现的原因之一。
【探究】
1、越南战争的爆发与整个冷战的大背景有什么关系?其结果对冷战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⑴背景:①“二战”后,美国在全球实行争夺世界霸权、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
②为配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冷战政策,在亚洲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战争。
⑵关系:“二战”后美国的总体战略是对苏冷战,东亚“热战”是冷战的补偿,是冷战的产物,是冷战中的热战。
⑶影响:①使美国政府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使其不得不实行战略收缩;②从20世纪70年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