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概论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12
古代文学考研参考书
古代文学考研参考书是考研学习过程中重要的资料之一。
下面给大家推荐几本值得参考的古代文学考研参考书。
1. 《古代文学概论》:这本书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体裁、作家及其作品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通过学习这本书,可以对古代文学的整体框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有助于掌握古代文学的核心概念和基础知识。
2. 《中国古代文学史》:这本书以时代为线索,详细描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的代表作品。
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个时期的文学特点和作家的创作风格,有助于培养对古代文学的整体把握能力。
3. 《古代文学批评与研究导读》: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古代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通过学习这本书,可以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为深入研究古代文学奠定基础。
4. 《古代文学选读》:这本书是古代文学的精选集,包括了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
通过仔细阅读这本书,可以熟悉古代文学的主要作品,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风格和主题,有助于进行重要作品的深入分析和解读。
以上是一些古代文学考研参考书的推荐,希望对大家的考研备考有所帮助。
当然,除了这些书籍外,还可以结合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必修课程之一,其内容除“绪论”外,根据时代先后分先秦文艺思想、两汉文论、魏晋南北朝文论、唐宋金元文论、明清近代文论五部分,其中两汉文论、魏晋南北朝文论为重点,唐宋金元文论、明清近代文论为次重点,绪论和先秦文艺思想为一般章。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作为大学中文专业本科阶段的理论课程之一,与《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等构成互渗互补又互相推进的知识系统。
本课程的设置,将使学生在以往学过的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概论等课程的基础上,了解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简要历史、发展概况,读懂古代文学理论原著,对各个历史时期的著名文论家、代表性文论著作、重要的文学理论思想,能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础进行阅读、分析,理解其理论内涵,掌握其主要观点,评价其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文艺理论素养以及阅读欣赏、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水平。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中国古代文论与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同步关系,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农业性、宗法性对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影响;了解中国古代文论概念、范畴的特点;理解中国古代文论偏重抒情言志的文学观念;了解中国古代文论的表现形态。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中国古代文论民族特色形成的原因、中国古代文论的表现形态。
(二)课程内容及考核要求识记:1•儒、道两大思想传统,均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产生重大影响。
儒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道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 2.意境说和教化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 3.欧阳修《六一诗话》为最早的诗话;唐圭璋《词话丛编》是重要的词学文献; 4.最早用评点法进行文学批评的是南宋末年刘辰翁;金圣叹把评点批评推向高峰毛宗岗《三国演义》评点、张竹坡《金瓶梅》评点、脂砚斋《红楼梦》评点是最重要的小说评点。
简单应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一、文学概论:
1.文学的定义及其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2.文学与社会、历史的相互关系;
3.文学的分类、流派和体裁。
二、文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1.先秦古籍:《诗经》、《楚辞》等;
2.儒家文化对文学的影响:《论语》、《孟子》等;
3.文言散文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散文创作;
4.唐代文学的繁荣: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的发展;
5.宋元时期的文学:宋词、元曲等的兴起;
7.清代文学的发展:四大奇书、古文运动等;
三、文学批评思潮:
2.古文运动和白话运动;
3.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文学运动。
四、重要的文学作品及其特点:
1.先秦文学的特点:诗经的风格和意境;
2.唐宋诗的发展:具有浓厚的抒情和哲理意味;
3.赋与骈文的兴盛:唐代赋的发展和宋代骈文的兴起;
4.小说的发展与演变:四大奇书和明清小说的特点;
5.戏曲的兴起与发展:元曲的形成和元杂剧的特点。
五、重要的文学人物及其思想成就:
1.孔子及儒家对文学的影响;
2.洪洞赵孟坡和王阳明的文学思想;
3.文天祥和陆游的诗文风格;
4.鲁迅和胡适的现代文学思潮。
六、文学史研究的方法与问题:
1.文学文本的研究方法;
3.文学思潮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和影响。
要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还需要深入研究每个阶段和每个重要作品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并结合其社会、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因此,这些知识点只是一个指导,具体的学习还需要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参考资料来进行深入研究。
清代文学--------------------------------------------------------------------------------【字号:大中小】【背景色】第九编清代文学章节名称:清代文学概述授课时数:1教学目的和任务:对清代文学的整体状况有基本的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清代前期的两个重要思潮:重实与感伤及其在文学中的体现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第一节社会概况明代末年,李自成等人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推翻了明王朝。
由于农民起义军的各种局限,给了居住在东北地区的满洲族政权入主中原的机会。
公元1644年,已称帝建国的清朝统治者在明朝降将吴三桂引导下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王朝建立后,用40年时间逐步完成了对全国的军事征服,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为巩固政权,采取了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的措施。
到了康熙20年(公元1681年)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
到乾隆年间,耕地面积比顺治年间增加了一倍,农业生产技术和单位面积产量都有较大提高。
当时华北和江南最为繁华,两湖、两广、四川也得到开发。
手工业和商业比明代更为发达,苏州、杭州、扬州、江宁、广州、汉口、北京已成为规模很大的工商业城市。
这一时期社会繁荣,被称为“康乾盛世。
从康熙末年开始,伴随着经济的繁荣,统治阶级也日益腐朽,土地兼并也加速进行。
特别是乾隆后期,官僚、贵族、富商、地主豪绅掠夺了大量土地,积聚了巨额财富,朝政日趋腐败,贪污成风,人们的不满情绪越来越高涨。
到了嘉庆道光年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起义相继发生,清王朝陷入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道光20年(公元1840年)爆发了鸦片战争,中国由一个封建社会演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文学史上沿用了历史学的分期,习惯于将此前的称为古代文学,此后的称为近代文学。
第二节文化与学术概况从清初到鸦片战争的近二百年间,文化领域内的斗争也很尖锐。
清王朝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竭力推崇程朱理学,定都伊始便尊孔崇儒。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一、名词解释1.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
领袖是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
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三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
2.江湖诗派: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
大都是一些落弟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末宦。
由于功名上不得意,进退无据,只得流转江湖,靠献诗卖艺维生,或游走干谒公卿权贵之门,或结友招群于市井乡间,在相互唱和酬咏中消磨岁月,形成一种彼此相近的作诗习气。
当时有书商陈起与江湖诗人相友善,刊刻《江湖诗集》,后以江湖集内诗气味相似,故称之曰江湖诗派。
3.国朝文派:金世宗大定和金章宗明昌年间,金与南宋议和,偃武修文,建学养士,于是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如蔡珪、党怀英、王庭筠以及王寂等,他们的创作风格不同于由宋入金的文人,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使金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了自具风格的新时期。
元好问在其所编的《中州集》中将他们归为“国朝文派”。
4.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间,以反驳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流派。
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
其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道统一。
5.阳羡派:清初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的豪放苍凉词风。
因陈维崧是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
属于这一词派的还有曹贞吉、蒋士铨等。
6.浙西派:清初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之作,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的最高标准。
在实际创作中,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
《中国古代文学史》使用教材、参考文献、阅读书目一、使用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四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2版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六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6月二、参考文献袁行霈著《中国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原统编教材)人民文学出版社;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委七五规划重点教材)上海古籍出版社;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委七五规划重点教材)湖南出版社;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李道英选编〈中国古代文学名作三百篇〉(本科生背诵作品)四川人民出版社;三、阅读书目范文澜《中国通史》人民出版社 1978 年版林庚《中国文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1962 年版罗宗强、陈洪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周先慎《古诗文的艺术世界》北京大学2002年7月郭预衡《中国散文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年版张梦新主编,《中国散文发展史》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张庚,郭汉城著,《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出版社1987年版陆侃如,冯沅君著,《中国诗史》人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陈兰村主编,《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清】刘熙载《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年版夏康达,王晓平著,《二十世纪国外中国文学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乐黛云,陈珏选编,《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王实甫著《西厢记》王季思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汤显祖著《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孔尚任著《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洪昇著《长生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罗贯中著《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施耐庵著《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吴承恩著《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曹雪芹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吴敬梓著《儒林外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抱瓮老人辑《今古奇观》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阅读书目神话袁珂《中国古代神话》中华书局1960年版。
东师《中国古代文学史(2)》在线作业2021122102 (单选题)1、下列元杂剧作品,取材于唐传奇的是A、《赵氏孤儿》B、《张生煮海》C、《墙头马上》D、《柳毅传书》正确答案: D(单选题)2、“元曲”包括杂剧和A、题目正名B、诸宫调C、散曲D、折正确答案: C(单选题)3、其诗被称为“女郎诗”的作家是A、梅尧臣B、秦观C、陈师道D、赵师秀正确答案: B(单选题)4、下面诗学主张继承晚明公安派思想的是A、性灵说B、神韵说C、格调说D、肌理说正确答案: A(单选题)5、《老残游记》属于A、公案小说B、科幻小说C、谴责小说D、政治小说正确答案: C(单选题)6、裴少俊这个文学人物出自A、《拜月亭》B、《救风尘》C、《墙头马上》D、《倩女离魂》正确答案: C(单选题)7、《潇湘夜雨》的作者是A、马致远B、纪君祥C、杨显之D、郑光祖正确答案: C(单选题)8、苏轼的雅号是A、六一居士B、淮海居士C、后山居士D、东坡居士正确答案: D(单选题)9、被称为“下字运意,皆有法度”的词人是A、晏殊B、柳永C、贺铸D、周邦彦正确答案: D(单选题)10、严羽《沧浪诗话》中提出的著名诗论观点为A、以俗为雅B、别材别趣C、点铁成金D、别是一家正确答案: B(单选题)11、《词源》的作者是A、史达祖B、张炎C、周密D、蒋捷正确答案: B(单选题)12、李清照词论最具特色的一个方面是A、点铁成金B、夺胎换骨C、别是一家D、别材别趣正确答案: C(单选题)13、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作者是A、李清照B、辛弃疾C、姜夔D、张炎正确答案: A(单选题)14、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A、《三国志通俗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金瓶梅》正确答案: A(单选题)15、胡寅《酒边集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是评价()的词作。
A、苏轼B、柳永C、欧阳修D、晏殊正确答案: A(多选题)16、关于《大宋宣和遗事》叙述正确的是A、是宋元之间一本杂钞旧籍而成的资料书B、由南宋时说话艺人的底本加工而成C、其中的水浒故事已经有了比较连贯和完整的情节D、是《水浒传》最后成书的重要基础。
主题:2024年考研参考书目及指定教材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其中考研成为他们的首选之一。
而对于准备参加2024年考研的同学来说,选择合适的参考书目和指定教材是备考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针对不同专业的考研生,提供2024年考研参考书目及指定教材建议,希望能为大家的备考之路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文学类1. 《我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版)作者:蒋炎编著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 《外国文学史教程》(第三版)作者:韩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3. 《文学概论》(第七版)作者:罗广斌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4. 《我国现当代文学硏究导读》作者:王必明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5. 《外国文学选读》(第四版)作者:汪俊甫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二、法律类1. 《宪法学教程》(第五版)作者:张宗昌出版社:我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 《刑法学(第七版)作者:侯国芝出版社:我国政法大学出版社3. 《民法学(第七版)作者:王明亮出版社:我国政法大学出版社4. 《行政法学概论》(第四版)作者:杨岳出版社:我国政法大学出版社5. 《经济法学》(第五版)作者:韩大进出版社:我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三、教育学类1. 《教育学》(第二版)作者:张淑英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2. 《教育学概论》作者:曲贵芬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3. 《教育学原理》(第七版)作者:吴孟超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4. 《教育统计学》作者:唐汉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5. 《教育心理学》(第六版)作者:顾明远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四、管理类1. 《管理学原理》(第五版)作者:吕伯骞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 《组织行为学》(第八版)作者:钱国梁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3. 《运营管理》(第七版)作者:刘湘滨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4. 《市场营销学》(第八版)作者:王行基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5. 《人力资源管理》(第七版)作者:王川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五、计算机类1. 《计算机操作系统》作者:汤子瀛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作者:谢希仁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3. 《编译原理》(第二版)作者:王道论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4. 《数据库原理》(第四版)作者:张银奎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5. 《软件工程导论》(第八版)作者:张海藩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六、医学类1. 《生物化学》(第七版)作者:郑立斌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 《生理学》(第六版)作者:张凤德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3. 《解剖学》(第八版)作者:王凌云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4. 《病理学》(第五版)作者:刘沛辉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5. 《药理学》(第六版)作者:秦文明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年考研参考书目及指定教材是考研备考期间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希望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合理选择,并制定科学的备考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取得理想的成绩。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论作业》魏晋南北朝诗歌文学一览表文学时期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特点建安文学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桀、徐干、阮瑀、刘桢、应玚蔡琰诗歌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
五言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盛起来的新诗体,桓、灵之世"古诗"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初步成熟。
而"七子"的优秀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
如徐干的《室思》就比同一题材的《青青河畔草》或《冉冉孤生竹》写得细腻深厚。
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郭门行》等都作于汉末战乱发生之前,其写作时间不一定比"古诗"晚,它们在五言诗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就更加值得重视。
辞赋"七子"写了大量的小赋,他们在张衡、蔡邕等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为小赋的进一步繁荣作出了贡献。
"七子"的小赋有三点值得注意:①取材范围更加扩大,题材的普通化、日常化进一步冲淡了过去大赋的贵族性质;②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更趋加强,直接描写政治事件的作品有所增多;③抒情色彩愈益浓厚。
对于"七子"的赋,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也表示了同样的意见,还特别认为王粲、徐干二人是曹魏一代的"赋首",说他们可与宋玉、司马相如、左思、潘岳等并列。
散文孔融的章表,陈琳、阮瑀的书记,徐干、王粲的论说文,在当时都能独树一帜。
它们的共同优点就是曹丕所说的"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贯注了作者独特的气质。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巾起义到魏明帝景初末年,大约五十年时间。
在东汉末群雄并峙逐鹿中原的争夺兼并中,曹操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
建安诗歌便是社会由分裂动荡趋向统一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
同等学力我国语言文学学科参考书目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同等学力考试是一种重要的学历认证方式。
在我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同等学力考试中,参考书目是准备考试的重要资料。
通过对同等学力我国语言文学学科参考书目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学科领域的深度和广度。
一、汉语言文字学1.《我国语言文字概论》2.《现代汉语》3.《汉语方言学》4.《汉字形体学》5.《古代汉语》汉语言文字学是我国语言文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我国语言的历史、演变、结构和形态。
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可以先从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讲起,介绍一些关于汉字形体、字义和字音的基本知识,然后逐步深入讨论现代汉语的语音、语法以及方言的特点。
最后可以结合古代汉语的特点,讨论古代文献的解读和研究方法。
二、我国古代文学1.《我国古代文学概论》2.《我国古代文学史》3.《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4.《我国古典诗歌选》5.《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与研究》我国古代文学是我国语言文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包括古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文学形式。
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可以先从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入手,介绍古代文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和风貌,然后逐步深入讨论古代诗歌的格律和体裁、古代散文的特点和传统,最后可以结合一些具体的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艺术特点和文学意义。
三、现代和当代文学1.《我国现代文学史》2.《我国当代文学史》3.《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4.《我国现代文学批评与研究》5.《我国当代文学批评与研究》现代和当代文学是我国语言文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涵盖了近现代以来我国文学的发展和变迁。
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可以先从我国近现代文学的历史脉络和文学思潮入手,介绍现代文学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然后逐步深入讨论一些重要的现代和当代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结合一些文学批评和研究成果,探讨这些作品的文学风格和精神内涵。
总结回顾通过对同等学力我国语言文学学科参考书目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学科领域的深度和广度。
中华传统文化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_________是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分嫡庶亲疏的等级制度。
( D )A.贵族制B.世袭制C.宗族制D.宗法制2.歌剧《图兰朵》中采用了我国哪首民歌的曲调?( B )A.《兰花花》B.《茉莉花》C.《南泥湾》D.《春雷响》3.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在___以前,主要表现在____的不断扩大上,其后则表现在对外文化交流上。
( A )A.周思想B.魏晋思想C.唐疆域D.汉疆域4.中国古代商业难以与近代工商业衔接的原因是____。
( C )A.古代中国的商业十分落后B.商业资本大量投向土地C.商业一直受到政治的抑制D.商人不会审时度势5.中国哲学发展的高潮期是在____时代。
( D )A.殷周B. 近代C. 宋明D. 先秦6.佛教汉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____。
( C )A.改变全部原来教义B.分化为大、小乘C.融合儒道思想D.自我完善7.中国传统的“和”的主体结构是____。
( D )A. 混杂B. 混合C. 不和D. 和谐8.中国人的称呼是宗法、习俗、等级、地位、声望等的反映。
尊长、后辈、上级、下属各有各的一套称呼 谁也不能逾越。
若称呼别人的妹妹,最恰当应为( A )。
A. 令妹B. 内子C. 家姊D. 舍妹9.传统是一个民族代代流传下来的_______。
( B )A. 落后习性B. 文化性格C. 表层情感D. 优良品质10.“金屋藏娇”的故事与哪一位皇帝有关?( C )A.宋徽宗B. 宋太宗C. 汉武帝D. 乾隆11.中国画、书法中的“飞白”是中国传统艺术观中____的典型表现。
( B )A. 虚短实长B. 虚实相济C. 心物对应D. 虚实相抑12.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显著特色是____。
( A )A. 偏重抒情,充满诗意B. 偏重表现,充满浪漫C. 偏重写实,充满实际D. 偏重抽象,充满离奇13.中国传统宗教观带有浓厚的功利味道,表现在( D )。
A. 出世求缘B. 只求来世C. 脱离现世D. 现世实用14.____是宗族对中国古代政治的最要影响。
汉语言文学本科全部课程
汉语言文学本科全部课程是丰富多样的,涵盖了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作家作品研究等多个方面。
在这些课程中,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一、文学理论课程:
1. 文学概论:介绍文学的定义、分类、特点等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整体认识和理解能力。
2. 文学批评方法:介绍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和理论体系,包括传统批评方法、结构主义批评、后现代批评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分析和评价能力。
3. 文学研究方法:介绍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文献查阅、文本分析、比较研究等,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
二、文学史课程:
1. 古代文学史:从先秦时期到唐宋时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和主要流派,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了解和鉴赏能力。
2. 现代文学史:从清末到当代,介绍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和主要思潮,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的理解和批评能力。
3. 外国文学史:介绍世界各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和主要流派,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的了解和比较研究能力。
三、作家作品研究课程:
1. 作家作品选读:选择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培养学生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2. 作家研究:以某位作家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生平、创作思想和艺术成就,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
以上课程是汉语言文学本科全部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将全面了解和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评、鉴赏能力,为今后从事文学创作、教学、研究等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名词解释文化:指人类主体通过各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实现的对于自然和社会客体的适应、利用和改造。
(人类在历史进程中的一切活动)。
广义: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在利用、适应、改造自然和社会客体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狭义:特指精神创造领域的文化现象。
中国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在自己脚下这片土地上创造出来并且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文化总和。
一是中国文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
二是,中国文化根深叶茂,有着异乎寻常的文化渊源。
中国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历代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把选官和教育相结合。
是一种社会智商、能力的培养、选拔、使用的社会性管理制度。
科举制有隋朝创立,完备兴盛于唐朝,衰落于明清。
民俗民俗是民间的风俗习惯。
民俗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思维类型和价值观念等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所有内容。
体现在衣饰、饮食、节庆和婚姻家庭方面的民俗文化。
一.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1.文化的特征(1)同一性(2)时代性(3)民族性(4)地域性二.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源流和环境(一)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1.多态的地形、地貌2.多样的气候环境3.辽阔的地域4.多民族的融合(1).文化的多样性与多元一体格局(2)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交融(一枝独秀、自成一体、具有很长的生命力(二)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社会政治环境1.社会政治环境特征(1)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2)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3)宗法制为基础的社会组织2.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度宗法:宗族之法,是宗族内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的祖先,区分尊卑长幼,规定继承秩序,确定宗族成员不同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则。
宗法制度系由氏族社会的父权家长制演变而来。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201704】1、贺铸词作的艺术特点是:“儿女英雄兼而有之”2、金代著名文士蔡珪等被称为:“国朝文派”3、元代石军宝的著名杂剧是:《秋胡戏妻》(尚仲贤《柳毅传书》、康进之《逵负荆》、纪君祥《氏孤儿》)4、元代讲史话本的创作特点是:历叙史实而杂以虚辞5、由宋入元的作家戴表元的论诗主是:“酿诗如酿蜜”(戴表元文章的风格特点是:清深雅洁)6、维桢“铁崖体”倡导的是:古乐府7、徐渭的戏曲史论著作是:《南词叙录》8、王世贞的传奇的代表作是:《鸣凤记》9、竟陵派小品文的风格特点是:率真洒脱10、清初诗人吴嘉纪的诗作多抒写:民生疾苦11、桐城派古文家大樾的作品《章大家行略》,被鼐评为:真气淋漓(桐城派大樾的文论著作是:《论文偶记》)12、清初以维崧为代表诗人的阳羡派推崇:轼、辛弃疾13、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词集名是:《饮水词》14、清代历史小说《隋唐演义》被鲁迅评为:“浮艳在肤,沉着不足”15、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的巅峰之作是:《红楼梦》16、近代晚唐诗派的代表人物是:樊增祥17、“宋诗派”在清末民初演化为:同光体18、近代词人王鹏运词作的特点是:沉郁悲凉,较为朗炼【201610】19、轼诗《百步洪二首》其一运用博喻,其体现的创作特点是:以文为诗20、与元斡诗风相近的词人是辛弃疾21、元代后期杂剧创作的中心是:22、戴表元文章的风格特点是:清深雅洁23、《太和正音谱》集戏曲史论与曲谱于一体,其作者是:朱权(201001)24、汤显祖的《紫箫记》取材唐传奇:《霍小玉传》25、唐顺之是唐宋派散文代表之一,其文集名称是:《荆川先生文集》26、梦阳是“前七子”的代表,他写得最好的诗歌形式是:七言歌行27、清代与袁枚并称“乾隆三大家”的二位诗人是:翼与士栓28、钱澄之后期诗歌的特点是:多闲适恬詹之趣29、清初以侯方域、禧、汪琬为代表作家的散文被称为:文人之文30、清代词人惠言的词集名是:《茗柯词》31、清代历史小说《栲兀闲评》的主要容是:写忠贤的事迹32、清代中期小说《绿野仙踪》属于:神怪小说33、以侯方域和香君的爱情故事为容线索的是:《桃花扇》34、近代汉六朝诗派的代表人物是:王闿运(201001)(湖湘诗派)35、道、成、同时期,占据诗坛中心的是:宋诗派36、同光以后的词坛推崇词体,崇尚的是:词派37、近代诗人顾春词作的特点是:细腻绵密、自然精工38、《玉梨魂》属于:鸳鸯蝴蝶派小说【201604】39、朱敦儒词被称为:“樵歌体”40、元杂剧中的名作《墙头马上》属于:爱情婚姻剧41、光祖现存8种杂剧,其中之一是:《王粲登楼》42、“元诗四大家”中,揭溪斯最长于创作的诗体是:五言诗43、萨都刺乐府《芙蓉曲》的艺术风格是:清丽44、梁辰鱼散曲集的名称是:《江东白竺》45、“竞陵体”小品文追求的意境是:孤俏幽冷46、钱谦益七律《金陵秋兴》的主要特色是:典丽悲凉47、执信诗宗晚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为:思想苛刻48、德潜论诗倡导:“格调说”49、清代骈文创作最有成就的作家是:汪中50、清代词人周济属于:词派51、清代戏剧《清忠谱》中具有“既清且忠”理想人格的人物是:周顺昌52、“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清代戏剧是:《桃花扇》(孔尚任)(《长生殿》洪昇,“千百年来曲中巨擘”)53、在始于戊戌变法前夕的诗歌变革运动中,提倡“新诗派”的诗人是:黄遵宪54、在清末诗坛上,被视为“唐宋派”首领的诗人是:之洞55、近代经世文风的开创者是:龚自珍56、1906年,留日学生欧阳予倩等人组织的我国第一个戏剧团体是:春柳社【201510】57、“元诗四大家”之一虞集论文追求:平易正大58、明代传奇进入百花齐放的繁荣期指的是:明代后期59、中国历史上最早献身于通俗小说创作的作家是:罗贯中60、被王骥德《曲律》称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的明代杂剧是:徐渭《四声猿》61、基写得最好的文章类型是:寓言性杂文62、高启的诗众体兼工,最长予:七言歌行63、清初诗人中,和龚鼎慈并称“江左三大家”的是:钱谦益、吴伟业64、翁方纲论诗倡导:“肌理说”65、王士真创作中多能实践其“神韵说”主的诗歌体裁是:七言绝句66、桐城派论文强调:雅洁67、维崧中晚年词作的主要特色是:深婉豪拓68、侯方域长于古文,其代表作是:《马伶传》69、《聊斋志异》属于:文言小说70、在投身近代诗歌变革运动的下列诗人中,创作“新学之诗”的是:谭嗣同71、咸同时期,桐城派余绪湘乡派的领袖人物是:曾国藩【201504】72、“一代词臣”耶律楚材的诗作名篇是:《西域河中十咏》73、《元史》称燧文章的艺术风格是:“闳肆该洽,豪而不宕”74、《金瓶梅词话》本指的是:万历刻本75、明代最重要的曲学理论著作《曲律》的作者是:王骥德76、描写女道士妙常与书生必正爱情故事的传奇作品是:《玉簪记》77、归有光的文集是:《震川先生文集》78、公安派之后,晚明文坛出现的又一影响较大的诗文流派是:竟陵派79、明代拟话本小说“二拍”中最主要的角色是:商人80、清初遗民诗人吴嘉纪诗歌的语言特点是:质朴81、对查慎行诗歌创作影响较大的诗人是:轼(查慎行论诗倡导:宗宋)82、袁枚的诗论著作是:《随园诗话》83、清代小说《铸兀闲评》属于:历史小说84、清代中叶,考据学风盛行,受其影响较大的小说作品是:《镜花缘》85、“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概论
一、中国古代文学分期先秦时期
汉魏六朝时期
唐宋时期
元明清时期
二、先秦文学的特征
1就散文而言,文史哲不分。
2就诗歌而言,诗、乐、舞三位一体。
三、先秦文学应该掌握的方法与素养
1扎实的小学基础。
2深厚的文学理论基础。
3深厚的史学素养和哲学素养。
4广博的文化视角。
5贯通的文学史意识
第一章远古神话一、神话研究
1西方学者的神话研究
自然神话学派为开端。
(马克斯.缪勒为代表人物)文化人类学派(泰勒、安德鲁)功能学派(马林诺夫斯基)心理分析学派(弗洛伊德、荣格)宗教仪典学派(哈里森)
2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神话研究
(梁启超、茅盾、鲁迅、袁珂)
茅盾《神话研究》
袁珂《古神话选释》
二、神话的概念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之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释之,凡所释,今谓之神话。
”
2茅盾《神话研究》:“一种流行于上古民间的故事。
所叙述者,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们的行事,虽然荒唐无稽,但是古代人民互相传述,却信以为真。
”
3袁珂广义神话概念。
他认为神话是非科学却联系着科学的幻想的结构。
他将神话分为狭义神话,传说,历史,仙话,怪异,带有童话趣味的民间传
说,源自佛经的神话人物故事,关于节日、法术、宝物、风习和地方风物的神话传说,少数民族神话传说。
4马克思神话观。
“神话是在人民的幻想中经过不自觉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
三、神话产生的根源
1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2原始思维(万物有灵观念)
四、中国神话的分类
1创世神话。
创世神话是回答世界如何起源的神话。
创世神话是世界各民族神话的一个普遍主题,它是原始先
民基于其实践能力和认识水平而对宇宙所作出的具体而生动的解释。
2始祖神话。
就是回答人类或部族怎样起源的神话。
3洪水神话。
以洪水为主题或背景的神话,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
西方的洪水神话,主题大多是表现天帝对人类堕落的失望,洪水是对人类的惩罚。
而中国的洪水神话,则主要把洪水看作是一种自然灾害,所揭示的是与洪水抗争、拯救生民的积极意义,看重人的智慧及斗争精神。
4战争神话。
反映远古氏族或部落之间战争的神话。
5发明创造神话。
(教材P39)
五、中国上古神话的影响1志怪小说的直接源头和神魔小说的渊薮。
2对叙事文学叙述模式的影响。
3给中国文学提供了丰厚的题材。
共工觸天柱,西北遂傾墜。
重煩五色石,復得天定位。
神媧抑何心?補天不補地。
東南大海中,遂令日生事。
靈鰲實天遺,受釣誤貪餌。
岱輿與員嶠,坐失神山二。
【1】蓬萊固無恙,左股復割棄。
為天謀者誰?敢道無遺議?諸仙各神通,坐視果何意?閒愁落萬古,茫茫渺難計。
徒勞炎帝女,填海作精衛。
(丘逢甲《杂诗》)
“【1】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有昔心,良晨讵可待。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
《西次三经》:“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
《海内北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
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
在昆仑虚北。
《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 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有神———人面虎身文尾皆白
———处之。
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 其外有炎火之山, 投物辄然。
有人戴胜, 虎齿, 豹尾, 穴处,名曰西王母。
此山万物尽有。
《穆天子传》: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好献绵组百纯, □组三百纯, 西王母再拜受之。
□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 和治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西王母又为天子吟曰:“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於鹊与处。
嘉命不迁,我惟帝女。
彼何世民,又将去子。
吹笙鼓簧, 中心翔翔。
世民之子,唯天之望。
”天子遂驱升于山,乃纪名迹于山之石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
《汉武故事》写西王母写得很有文采。
七月七日,上天承华殿斋,日正中, 忽见有青鸟从西方来。
上向东方朔,对曰:“西王母暮必降尊像,上宜洒扫以待之。
”上乃施帏帐,烧兜末香。
香,兜末国所献也。
香大如豆,涂宫门,闻数百里..是夜漏七刻,空中无云,隐如雷声,竟天紫色。
有顷,王母至,乘紫车, 玉女夹驭,戴七胜,履玄琼凤文之,青气如云,有二青鸟如乌,夹侍母旁。
下车,上迎
拜, 延母坐, 请不死之药。
母曰:“大上之药,有中华紫蜜、云山朱蜜、玉液金浆;其次药,有五云之浆、风实云子,玄霜绛雪,上握兰园之金精,下摘园丘之紫柰。
帝滞情不遣,欲心尚多,不死之药,未可致也。
”因出桃七枚,母自啖二枚,与帝五枚。
帝留核著前。
王母问曰:“用此何为?”上曰:“此桃美,欲种之。
”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著子,非下土所植也。
”留至五更,谈语世事,而不肯言鬼神,肃然便去。
东方朔于朱雀牖中窥母。
母谓帝曰:“此儿好作罪过,疏妄无赖,久被斥退,不得还天,然原心无罪,寻当得还,帝善遇之。
”母既去,上惆怅良久。
《汉武帝内传》,王母的故事更加完整,形象更加生动, 文辞缛丽,极具仙化色彩: 王母上殿东向坐,著黄锦褡衤属,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绶,腰佩分景之剑,头上大华髻,戴太真晨婴之冠, 履玄凤文之,视之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 天姿掩霭, 容颜绝世, 真灵人也。
下车登床,帝跪拜向寒暄毕立。
因呼帝共坐。
帝面南。
王母自设天厨,真妙非常, 丰珍上果, 芳华百味, 紫芝萎蕤,芬芳填木累,清香之酒,非地上所有, 香气殊绝,帝不能名也。
又命侍女更索桃果。
须臾,以玉盘盛仙桃七颗,大如鸭卵,形圆青色,以呈王母。
王母以四颗与帝,三颗自食。
桃味甘美,
口有盈味,帝食辄收其核。
王母问帝, 帝曰: “欲种之。
”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 中夏地薄,种之不生。
”帝乃止。
于坐上酒觞数遍,王母乃命诸侍女王子登弹八琅之王敖,又命侍女董双成吹云和之笙,
石公子击昆庭之金, 许飞琼鼓震灵之簧,婉凌华附五灵之石,范成君击湘阴之磬,段安香作九天之钧。
于是众声澈朗,灵音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