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林栽培学(9235)自学考试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94.50 KB
- 文档页数:24
《经济林栽培》大纲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经济林学课程代码:1035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经济林栽培是园林专业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课。
它是研究我国经济林树种的分类与分布、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全面介绍了经济林园的建立、日常管理、灾害预防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原理与方法,通过学习为考生今后提高技术水平打下较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一)课程目标通过学习考生应了解经济树种的生长发育规律及与环境的关系,达到掌握经济树种的培育管理、设施栽培的理论与技术。
(二)基本要求1、了解经济林树种的分类及分布规律。
2、熟悉经济林建园的一般要求及主要经济林树种的生长习性。
3、理解主要经济林树种的生长发育规律。
4、掌握主要经济林树种的栽培管理(包括设施栽培)的基本技术。
三、与本专业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经济林栽培是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树木学、苗圃学、土壤肥料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等课程为基础,与园林生态学、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园林景观设计等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篇总论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了解我国经济林生产现状和发展战略,掌握经济林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及经济林栽培的任务和学习目的。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经济林的概念(重点)识记: 经济林。
(二)森林的分类(重点)识记:森林的分类。
(三)经济林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重点)理解:经济林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四)我国经济林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次重点)理解: 我国经济林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我国经济林生产现状和发展战略(一般)理解:我国经济林生产现状和发展战略。
(六)经济林栽培的任务和要求(一般)理解: 经济林栽培的任务和要求。
第一章经济林树种的分类与分布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了解经济林树种的分类与分布,熟悉经济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经济林树种的分类(重点)识记:干果类、鲜果类、食用油类、工业用油类、芳香油类、调味品类、饮料类、医药类、农药类、树液树脂类、鞣料染料类、纤维类、编织类、软木类、寄主树类、蔬菜类、淀粉类、饲料肥料类的含义。
《经济林栽培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经济林栽培学(英文):Nonewood Forest Culture课程编号:144059课程学分:2.5课程总学时:40学时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前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林木育种学、土壤学或生态学二、课程内容简介经济林是是当今林业产业体系中最具活力的林种,《经济林栽培学》属于实践应用性学科,主要内容是介绍我国经济林资源的种类、分布规律与经济用途;阐述经济林生长发育过程的规律、特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阐述主要种类经济林木的繁殖、造林的原理和相应技术、以及土壤与树体的管理技术。
本课程与《森林培育学》有一定的交叉,但苗木繁殖与树体整形修剪是本课程的特色,也是讲授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针对特定地域进行系统的经济林造林规划设计,发现和实际解决代表性经济林木产前、产中、产后等生产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掌握以开花、结实为核心内容的经济林木生长发育的一般性规律、造园设计的一般性流程,以及以水肥管理、整形修剪为特色的树体管理的操作技能,最终达到经济林木的早期丰产、稳产、优质。
基本要求:原理性知识讲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田间地头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1学时)一、认识经济林及其栽培意义二、经济林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我国经济林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四、经济林栽培的发展趋势五、经济林栽培学的任务复习思考题1. 经济林的《森林法》定义。
2. 我国经济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中国经济林木资源分类与分布(1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采用图片或视频使学生对经济林的种类有初步的感受和认知;2. 教学重点与难点:经济林分布的气候决定论。
第一节经济林的分类按植物种的不同、原料类别和经济用途的范围进行分类第二节我国经济林生产的特点第三节中国经济林分布一、四大影响因素二、我国经济林的分布区域第四节经济林栽培区划一、目的、意义二、经济林栽培区划的原则三、我国经济林栽培区划的依据四、我国主要的经济林建设开发区复习思考题1. 我国经济林分类依据和方法是什么?2. 阐述我国经济林木的自然分布特点。
《经济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S2011102适用专业:农学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开课学期:第8学期总学时:30学时教学时数:理论课教学30学时一、编写说明1、课程简介通过讲解几种经济作物的植物学特征、经济学特性和栽培技术掌握经济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的耕作栽培体系和技术。
2、地位和任务在经历了较高速度的数量型增长后,我国主要的农产品出现了地区性和结构性的过剩,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木性变化,在加上我国加入WT0,面临着国内和国际的双重竟争,种植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在这种形势下经济作物的种植而积逐年提高,掌握某些种植而积较大的经济作物的栽培技术对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经济作物栽培是栽培学的一部分,属于农学专业的学生的专业设置金字塔的顶端部分,是农学专业的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总体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几种经济作物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和“两高一优”栽培技术。
4、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经济作物栽培是专业课,农学专业的各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支持,是粮食作物栽培学的姊妹学科。
5、修订的依据根据生产中的实际种植面积和科学研究中的最新技术和理论来修订教学内容。
二、教学大纲内容绪论1、教学目的:使学牛了解经济作物种植在国民经济牛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内容:经济作物生产的概况。
3、本章的基本要求:了解我国经济作物的牛产概况。
4、教学重点与难点:经济作物具有哪些特点。
第一章小豆1、教学目的:使学生关于小豆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以及栽培技术。
2、教学内容:§1—1概述(一)小豆起源(二)世界小豆分布(三)我国小豆分布§1-2小豆的植物学特征(一)种子(二)根(三)茎(四)叶(五)花序(六)荚果§1-3小豆的生物学特性(一)小豆的生育周期(二)小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三)小豆各生长发育阶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一4小豆的栽培技术(-)轮作倒茬(二)种植方式(三)精细整地(四)种子处理(五)适期播种(六)合理密植(七)合理施肥(八)田间管理(九)利用生长调节剂(十)灌溉与排涝(十一)收获与贮藏3、本章的基本要求:学握小豆植物解剖学的各个部分的形态特征;小豆的生冇周期的划分和特点;小豆对环境条件的耍求;小豆的髙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作物栽培生理自学考试大纲作物栽培生理学:一门探索农业奥秘的学科大纲解析一、引言作物栽培生理学是农业生产科学的重要分支,它深入研究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机制和环境适应策略。
对于任何希望在农业生产中取得高产、优质、高效的人来说,理解并掌握这一学科的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作物栽培生理学自学考试大纲进行详细的解读,旨在为学习者提供全面的学习指南。
二、大纲概览1. 作物生理基础-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等阶段的生理活动。
- 植物营养与水分管理:吸收、运输、利用及代谢过程。
2.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原理:光反应、暗反应,以及影响因素如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 呼吸作用的调节与影响因素。
3. 温度与作物生长- 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包括最适温度、低温和高温效应。
- 温度调节机制与作物抗逆性。
4. 湿度与作物生理- 水分平衡与植物生理活动的关系,如蒸腾作用、渗透压调节等。
- 水分胁迫与作物生长的影响。
5. 土壤与作物生长- 土壤养分与植物营养需求,以及土壤酸碱度、质地对作物的影响。
- 土壤微生物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三、深入解析1. 作物生理响应机制- 学习植物如何感知环境变化,并通过激素调控来适应这些变化,如乙烯、赤霉素等。
2. 技术应用与实践- 如何运用生理知识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如合理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3. 环境因子的综合调控- 探讨如何通过综合管理,如气候调控、生物技术等手段,优化作物生长环境。
四、备考策略与学习建议-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的同时,要注重实地观察和实验操作,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
- 深入理解核心概念:重点掌握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生理过程,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 多维度学习:除了教材,参考相关科普书籍、学术论文和专业期刊,拓宽知识面。
- 练习题与模拟考试:定期做题,检验学习效果,模拟考试环境,提高应试技巧。
五、结语作物栽培生理学是一门实用且富有挑战性的学科,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大纲内容,不仅能够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能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经济林栽培学(9235)自学考试大纲一, 课程性质及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和特点经济林是我国的五大林种之一。
经济林栽培学是探讨经济林培育的理论及技术的科学,是林学专业的专业课。
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既及造林学和果树学有些相同或相像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又不同于这两门课程,具有肯定的独特性;涉及种类多,产品千差万别,栽培技术多样。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了解我国丰富的经济林资源,了解经济林在我国林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我国经济林生产的发展趋势,驾驭经济林生长发育的基本理论和栽培技术。
(三)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林学专业的专业课,植物学, 树木学, 植物生理学, 农业气象学, 土壤肥料学, 生态学等是其专业基础课程,只有学好这些专业基础课,才能学好本课程。
林木种苗学和造林学这两门专业课也及本课程联系亲密。
其中林木种苗学为本课程供应种苗培育的基本理论及技术,应作为本课程的先修课程。
经济林栽培学及造林学的区分是对象不同,造林学的主要对象是用材林,经济林栽培学的主要对象是经济林,二者在栽培及经营管理的方法上也不太一样。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植物学基础, 植物(尤其是树木)分类, 植物生理, 农业气象, 土壤肥料, 生态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的重点是:经济林木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及环境的关系;栽培管理的基本理论及技术;主要经济林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栽培管理技术。
本课程的难点是:整形修剪的理论及技术。
本课程的疑点是:品种分类。
二, 课程内容及考核目标绪论(一)自学目的及要求1, 重点:经济林的定义;经济林栽培学的任务。
2, 一般了解:经济林生产的意义, 特点, 成就;经济林发展前景。
3, 一般驾驭:经济林栽培学的知识体系。
1 / 244, 娴熟驾驭:我国森林法对经济林的定义;经济林栽培学的概念及任务。
(二)本章课程内容1, 经济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 我国经济林生产的特点3, 建国以来经济林事业的成就4, 经济林发展前景5, 经济林栽培学的任务(三)考核知识点1, 经济林的定义及经济林生产的重要意义2, 经济林栽培学的概念及任务(四)考核要求1, 经济林的定义及经济林生产的重要意义(1)识记:森林法中对经济林的定义。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经济林学课程代码:1035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经济林栽培是园林专业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课。
它是研究我国经济林树种的分类与分布、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全面介绍了经济林园的建立、日常管理、灾害预防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原理与方法,通过学习为考生今后提高技术水平打下较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一)课程目标通过学习考生应了解经济树种的生长发育规律及与环境的关系,达到掌握经济树种的培育管理、设施栽培的理论与技术。
(二)基本要求1、了解经济林树种的分类及分布规律。
2、熟悉经济林建园的一般要求及主要经济林树种的生长习性。
3、理解主要经济林树种的生长发育规律。
4、掌握主要经济林树种的栽培管理(包括设施栽培)的基本技术。
三、与本专业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经济林栽培是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树木学、苗圃学、土壤肥料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等课程为基础,与园林生态学、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园林景观设计等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篇总论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了解我国经济林生产现状和发展战略,掌握经济林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及经济林栽培的任务和学习目的。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经济林的概念(重点)识记: 经济林。
(二)森林的分类(重点)识记:森林的分类。
(三)经济林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重点)理解:经济林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四)我国经济林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次重点)理解: 我国经济林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我国经济林生产现状和发展战略(一般)理解:我国经济林生产现状和发展战略。
(六)经济林栽培的任务和要求(一般)理解: 经济林栽培的任务和要求。
第一章经济林树种的分类与分布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了解经济林树种的分类与分布,熟悉经济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经济林树种的分类(重点)识记:干果类、鲜果类、食用油类、工业用油类、芳香油类、调味品类、饮料类、医药类、农药类、树液树脂类、鞣料染料类、纤维类、编织类、软木类、寄主树类、蔬菜类、淀粉类、饲料肥料类的含义。
《经济林栽培学》课程大纲《经济林栽培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经济林栽培学(英文):Nonewood Forest Culture课程编号:144059课程学分:2.5课程总学时:40学时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前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林木育种学、土壤学或生态学二、课程内容简介经济林是是当今林业产业体系中最具活力的林种,《经济林栽培学》属于实践应用性学科,主要内容是介绍我国经济林资源的种类、分布规律与经济用途;阐述经济林生长发育过程的规律、特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阐述主要种类经济林木的繁殖、造林的原理和相应技术、以及土壤与树体的管理技术。
本课程与《森林培育学》有一定的交叉,但苗木繁殖与树体整形修剪是本课程的特色,也是讲授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针对特定地域进行系统的经济林造林规划设计,发现和实际解决代表性经济林木产前、产中、产后等生产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掌握以开花、结实为核心内容的经济林木生长发育的一般性规律、造园设计的一般性流程,以及以水肥管理、整形修剪为特色的树体管理的操作技能,最终达到经济林木的早期丰产、稳产、优质。
基本要求:原理性知识讲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田间地头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1学时)一、认识经济林及其栽培意义二、经济林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我国经济林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四、经济林栽培的发展趋势五、经济林栽培学的任务复习思考题1. 经济林的《森林法》定义。
2. 我国经济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中国经济林木资源分类与分布(1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采用图片或视频使学生对经济林的种类有初步的感受和认知;2. 教学重点与难点:经济林分布的气候决定论。
第一节经济林的分类按植物种的不同、原料类别和经济用途的范围进行分类第二节我国经济林生产的特点第三节中国经济林分布一、四大影响因素二、我国经济林的分布区域第四节经济林栽培区划一、目的、意义二、经济林栽培区划的原则三、我国经济林栽培区划的依据四、我国主要的经济林建设开发区复习思考题1. 我国经济林分类依据和方法是什么?2. 阐述我国经济林木的自然分布特点。
经果林栽培学复习提要经果林栽培学基础知识复习提要第⼀章绪论⼀、概念经济林:以⽣产果品、⾷⽤油料、饮料、调料、⼯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的的林⽊,⽊材不是经济林的主产品。
经济林产品:果实、种⼦、花、叶、⽪、根、树脂、树液、⾍胶、⾍蜡等。
⼆、经果林栽培的发展趋势1. 适地适树2. 种类的多样化和良种化3. 规模化、矮化密植和集约化4. ⽆公害化5. 产品优质化6. 储运加⼯设备和⼿段现代化7. 旅游观光第⼀章中国经果林资源分类与分布⼀、经济林的分类分为15类:1.油料类2.芳⾹油类3.⼲果类4.鲜果类5.饮料类6.纤维类7.蔬菜类8、⼯业原料类9.树液、树脂类10. 中药材类11. 农药类12. 寄主树类13. 饲料、肥料类14. ⾹料、调料类15. 其他类:维⽣素类、皂素类第⼆章经济林⽣长发育规律⼀、⽣长与发育⽣长:指植物体积和质量的增加,主要由细胞的分裂和增⼤实现。
发育:指经过⼀定时期营养⽣长的积累,细胞组织开始分化、专门化,完成⽣殖⽣长的准备后,进⼊性成熟,出现繁殖器官,开始开花结果。
发育是植物构造和功能的变化过程,是性成熟的过程,是细胞机能的转化。
⼆、经济林的⽣命周期1.⽣命周期:经济林⼀⽣中个体⽣长发育的变化过程,是指从受精卵开始,发育成胚胎,形成种⼦,萌发成幼苗,长成⼤树,开花结实⾄衰⽼死亡的全部过程。
(萌芽、⽣长、结实、衰⽼、死亡)2. 经济林的⽣长发育周期:⽣命周期、年⽣长周期、昼夜⽣长周期3. 经济林⽊的⽣长周期(1)有性繁殖的经济林⽊①童期:从种⼦播种后萌发开始,到实⽣苗具有分化花芽潜⼒和开花结实能⼒为⽌。
是有性繁殖⽊本植物个体发育中必须经过的⼀个阶段。
童期的长短因树种⽽异:杏、枣3-4年,油茶、乌桕、板栗3-5年,⼭核桃、银杏7-9年②成年期:从植株具有稳定持续开花结果能⼒时起,到开始出现衰⽼特征时结束。
依产量状况分为:初产期(始收期):与树种和栽培措施有关,⼀般3-6年;盛产期(盛收期):⼀般出现在20-60年间;⼤⼩年现象;每年产量上下波动幅度在10-20%属正常;变产更新期(收获减退期):⼀般出现在35-80年后。
江苏自学考试园林植物与栽培学教材大纲南京林业大学编(高纲号8280)种植类专业园林绿化专业方向课中的“园林植物与栽培学”课程运用《园林植物学》和《园林植物栽培学》作为自考教材,两本教材内容较多,篇幅较长,有部分内容有重复或重叠,对于自学应考者来说难度较大,现将其中部分内容作为“园林植物与栽培学”课程自学考试的内容,即:《园林植物学》教材中的园林树木学, 园林花卉学大部分内容,《园林植物栽培学》教材中第一章至第六章全部内容,第十一章至第十五章的部分内容。
为了便于学生自学应考,将《园林植物与栽培学》的内容划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园林树木学,第二部分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管理,第三部分园林花卉与花卉栽培管理。
本大纲按三部分内容编写。
为了便利考生学习查阅,大纲中的章节序号与原教材一样。
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园林植物与栽培学》包含园林树木学, 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管理和园林花卉栽培管理三部分内容。
三部分均属于专业课程,其性质是应用科学,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园林植物与栽培学》是江苏省农村自学考试试验区种植类专业园林绿化专业方向必考的一门专业课程,其目的是使自学应考者能识别主要的园林植物及主要品种,了解各种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 物候期, 欣赏价值,正确合理选择应用各类园林植物。
了解和驾驭园林植物栽培, 繁殖, 养护的基本原理, 基本方法和栽培技术措施。
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学习植物学与植物生理学, 土壤肥料学。
本课程与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园林规划设计等课程有横向联系。
《园林植物与栽培学》主要探讨园林植物的分类, 形态特征, 生态习性, 欣赏特点, 园林应用, 繁殖栽培方法等。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1.园林树木学中正确识别主要园林树木,了解树木的生态习性,物候期及欣赏价值。
依据园林树木的习性, 欣赏特点对环境的要求和适应性精确地应用园林树木。
2.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管理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及园林树木的栽植, 修剪, 养护管理的主要环节和技术措施。
《经济林栽培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第1: 2章:经济林:以工产果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经济林种质资源:含冇种质并能够生产种质的所冇经济树种的繁殖材料,包括经济树种的种子和各种类型的繁殖器官或组织。
经济林品系:从某一经济树种栽培品种群中发生基因突变或性状分离产生的新类型,以及在品种培育过程中,通过对自交:朵交或其他育种方式培育的后代进行多代单株选择而获得的新类型。
经葆林品种:在一个经济树种种内,具有來源相同:特有性状一致:以一定繁殖方式能保持遗传特性稳定:具有较高经济利用价值,经过正常育种程序培育并通过相关部门审定的一群栽培植物,是一类可直接应用于经济林产业发展的经济林种质资源。
第3章:经济林的生命周期(年龄时期):指从卵细胞受精产生合了发育成胚胎形成种了,萌发成幼苗,氏成大树,开花结实,直到衰老、更新、死亡的全部过程。
幼树期:指经济树木从苗木定植到第一次开花结果或开始受益的这段时期。
初产期:指经济树木从第一次开花结实(或受益)到进入大量开花结实(或受益戢高)为止所经历的这段时期。
盛产期:指经济树木进入大量开花结实(或受益高峰)的这段吋期。
变产更新期:指经济林树木生长势开始逐渐减弱,产量逐步下降,宜至几乎没有经济产量为止的这段时期。
经济林的年生长周期:经济树木在一年的牝长发育过程中呈现出的规律性变化。
顶芽:着牛在枝或茎顶端的芽侧芽:着生在叶腋入的芽定芽:顶芽和侧芽均着牛在枝或茎的一定位置上不定芽:从枝的节间、愈伤纟R织或从根以及叶上发生的芽叶芽:萌发后只长枝和叶的芽花芽:萌发后形成花或花序的芽混合芽:萌发后既开花乂长枝叶的芽休眠芽:芽形成后,不萌发的芽活动芽:芽形成后,随即萌发的芽隐芽(潜伏芽):有的休眠芽深藏在树皮下若干年不萌发芽的导质性:同一枝条上不同部位的芽存在着大小、饱满程度等差异的现彖芽的萌芽力:树木叶芽萌芽能力的强弱芽的成枝力:枝条上的叶芽萌发后能够抽成长枝的能力芽的早熟性:有些树种在当年形成的树梢上就能连续形成二次梢和三次梢的特性芽的晚熟性:另一些树,当年形成的芽一燉不萌发,要到第二年春才能萌发抽梢的特性。
经济林栽培学(9235)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及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和特点经济林是我国的五大林种之一。
经济林栽培学是研究经济林培育的理论及技术的科学,是林学专业的专业课。
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既及造林学和果树学有些相同或相似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又不同于这两门课程,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涉及种类多,产品千差万别,栽培技术多样。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了解我国丰富的经济林资源,了解经济林在我国林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我国经济林生产的发展趋势,掌握经济林生长发育的基本理论和栽培技术。
(三)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林学专业的专业课,植物学、树木学、植物生理学、农业气象学、土壤肥料学、生态学等是其专业基础课程,只有学好这些专业基础课,才能学好本课程。
林木种苗学和造林学这两门专业课也及本课程联系密切。
其中林木种苗学为本课程提供种苗培育的基本理论及技术,应作为本课程的先修课程。
经济林栽培学及造林学的区别是对象不同,造林学的主要对象是用材林,经济林栽培学的主要对象是经济林,二者在栽培及经营管理的方法上也不太一样。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植物学基础、植物(尤其是树木)分类、植物生理、农业气象、土壤肥料、生态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的重点是:经济林木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及环境的关系;栽培管理的基本理论及技术;主要经济林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栽培管理技术。
本课程的难点是:整形修剪的理论及技术。
本课程的疑点是:品种分类。
二、课程内容及考核目标绪论(一)自学目的及要求1、重点:经济林的定义;经济林栽培学的任务。
2、一般了解:经济林生产的意义、特点、成就;经济林发展前景。
3、一般掌握:经济林栽培学的知识体系。
1 / 244、熟练掌握:我国森林法对经济林的定义;经济林栽培学的概念及任务。
(二)本章课程内容1、经济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我国经济林生产的特点3、建国以来经济林事业的成就4、经济林发展前景5、经济林栽培学的任务(三)考核知识点1、经济林的定义及经济林生产的重要意义2、经济林栽培学的概念及任务(四)考核要求1、经济林的定义及经济林生产的重要意义(1)识记:森林法中对经济林的定义。
(2)领会:经济林生产的重要意义。
2、经济林栽培学的概念及任务(1)识记:经济林栽培学的概念。
(2)领会:经济林栽培学的任务。
第一章我国经济树木分类及分布(一)自学目的及要求1、重点:经济树木的分类体系;我国经济树木的分布概况。
2、一般了解:各分布区的主要经济树木种类。
3、一般掌握:各类别的主要经济树种。
4、熟练掌握:各类经济树木的主要利用部分或产品;我国气候条件(主要是热量和水分)变化的基本规律;我国经济树木的分布概况。
(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经济树木的分类1.分类依据及方法2.分类体系第二节经济树木的分布1.决定植物分布的内外因素2.我国经济树木的分布概况(三)考核知识点1、经济树木的分类体系2 / 242、我国经济树木的分布(四)考核要求1、经济树木的分类体系(1)识记:经济树木的类别;各类别的主要代表树种。
(2)领会:各类经济树木的主要利用部分或产品。
2、我国经济树木的分布(1)识记:决定植物分布的内外因素。
(2)领会:我国气候条件(主要是热量和水分)变化的基本规律;我国经济树木的分布概况、各大区的主要经济树木种类。
第二章经济树木生长发育规律(一)自学目的及要求1、重点:经济树木的生命周期及年周期特点及其栽培管理措施。
2、一般了解:树木生长的部位;控制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有限结构生长和无限结构生长的区别。
3、一般掌握:生长及落叶休眠;经济树木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4、熟练掌握:生长、发育、生命周期、年周期、物候、物候期、物候相、顶端优势等概念;经济树木个体发育各阶段(时期)的特点及其相对应的栽培措施;树木的主要物候期,以及各时期各器官的生长发育规律、栽培管理措施。
(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植物生长和发育的概念1.生长和发育的概念2.树木生长的部位3.有限结构生长和无限结构生长第二节经济树木生长发育的分析第三节经济树木一生的生长发育1.经济树木生命周期概述2.经济树木生长发育期第四节经济树木一年中的生长发育1.年周期的概念2.物候概述3.根系生长期4.萌芽和展叶期5.新梢生长期3 / 246.花芽分化、开花和结实7.落叶期和休眠期8.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关性(三)考核知识点1、植物生长和发育的概念2、经济树木一生的生长发育规律3、经济树木一年中的生长发育规律(四)考核要求1、植物生长和发育的概念(1)识记:生长和发育的概念;树木生长的部位。
(2)领会:控制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有限结构生长和无限结构生长的区别。
2、经济树木一生的生长发育规律(1)识记:生命周期的概念;经济树木个体发育的五个时期。
(2)领会:树木个体发育阶段的不可超越性及不可逆性;各发育阶段(时期)的特点。
(3)简单应用:及各阶段生长发育特点相对应的栽培措施。
3、经济树木一年中的生长发育规律(1)识记:年周期、物候、物候期、物候相、顶端优势等概念;树木的主要物候期,以及各时期各器官的生长发育规律。
(2)领会:生长及落叶休眠;经济树木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3)简单应用:经济树木栽培管理措施及年生长发育规律。
第三章经济树木生长发育及环境(一)自学目的及要求1、重点:光、温度、水分、土壤和地貌等及经济树木分布及生长发育的关系。
2、一般了解:生境因子对经济树木作用的一般规律;我国的水分状况及经济树木的分布;我国的土壤地带性分布。
3、一般掌握:阳性树种、阴性树种、中性树种、光周期现象、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间性植物、温度的三个基点、生物学零度、积温、有效积温、节律性变温、土壤肥力等概念。
4、熟练掌握:光能的充分利用;温度及经济树木分布及生长发育的关系;土壤结构、水分、温度、酸碱度及经济树木生长的关系;影响经济树木的主要地貌因子及其作用机理。
(二)本章课程内容4 / 24第一节环境及经济树木的关系1.经济树木生长及环境的关系2.生境对经济树木的作用3.经济树木对生境的适应第二节经济树木及光1.光谱特性及经济树木的关系2.光照强度及经济树木的关系3.光照时间及经济树木的关系4.充分利用光能第三节经济树木及温度1.热量带及经济树木的分布2.温度对经济树木生长发育的影响3.极限温度对经济树木的危害第四节经济树木及水分1.我国水分状况及经济树木的分布2.水分及经济树木生长发育的关系第五节经济树木及大气1.氧和二氧化碳及经济树木的关系2.大气中的水汽及经济树木的关系3.风及经济树木的关系4.空气污染及经济树木的关系第六节经济树木及土壤1.土壤肥力的概念2.土壤种类及经济树木的生长3.土壤结构及经济树木的生长4.土壤水分及经济树木的生长5.土壤空气及经济树木的生长6.土壤温度及经济树木的生长7.土壤酸碱度及经济树木的生长第七节经济树木及地貌(三)考核知识点1、环境及经济树木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2、光、温度、水分、大气、土壤及地貌等主要环境因子及经济树木的关系(四)考核要求5 / 241、环境及经济树木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1)识记:生境因子对经济树木的影响。
(2)领会:生境因子对经济树木作用的一般规律。
2、光及经济树木的关系(1)识记:阳性树种、阴性树种、中性树种、光周期现象、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间性植物等概念;光因子通过光谱特性、光照强度、光照时间三方面作用于树木。
(2)简单应用:如何根据树木对光因子的需求科学地进行经济林生产;如何充分利用光能。
3、温度及经济树木(1)识记:温度的三个基点;生物学零度;积温;有效积温;节律性变温。
(2)领会:热量带及经济树木分布的关系;温度对经济树木树种发育的影响;极限温度对经济树木的危害。
(3)简单应用:减免高、低温对树木危害的主要途径。
4、水分及经济树木(1)识记:水分及经济树木生长发育的关系(2)领会:我国的水分状况及经济树木的分布5、大气及经济树木(1)识记:部分抗污染能力强的经济树木。
(2)领会:风、空气污染及大气中的水汽及经济树木的关系。
6、土壤及经济树木(1)识记:土壤肥力;我国的土壤地带性分布。
(2)领会:土壤结构、水分、温度、酸碱度及经济树木生长的关系。
7、地貌及经济树木(1)识记:影响经济树木的主要地貌因子。
(2)领会:地貌对经济树木影响的机理。
第四章选育良种本章不要求自学,也不考核。
第五章苗圃本章不要求自学,也不考核。
6 / 24第六章经济林的营造(一)自学目的及要求1、重点:适地适树;林地整地及水土保持;栽培及抚育管理。
2、一般了解:林业区划及林地类型;3、一般掌握:林地条件类型划分;4、熟练掌握:适地适树的概念、意义、标准、途径;林地整地及水土保持的意义及方法措施;栽培及抚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及技术(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林业区划及林地种类1.林业区划2.林地种类第二节适地适树1.适地适树的概念及意义2.适地适树的标准3.适地适树的途径第三节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及应用1.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意义2.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依据第四节林地整地1.目的及任务2.整地的方法3.林地水土保持第五节栽培技术1.选用良种2.栽植密度3.栽植季节4.栽植方法5.营造混交林第六节抚育管理1.林地间种2.各生长时期的抚育管理(三)考核知识点1、适地适树7 / 242、立地条件类型划分3、林地整地及水土保持4、栽培技术5、抚育管理(四)考核要求1、适地适树(1)识记:适地适树的概念。
(2)领会:适地适树的意义、标准、途径。
2、立地条件类型划分(1)识记:立地条件类型的概念。
(2)领会: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意义及划分依据。
3、林地整地及水土保持(1)识记:整地的方法。
(2)领会:造林整地的目的意义;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林地水土保持技术措施总的原则。
(3)简单应用:林地水土保持的技术措施。
4、栽培技术(1)识记:密度;矮化的优点及矮化的途径。
(2)领会:良种的标准;良种选用的要求、原则;合理密植的意义;确定栽植密度的原则;矮化密植;适宜的栽植季节;混交树种选择及混交方式;(3)简单应用:栽植方法技术;授粉树配植技术。
5、经济林的抚育管理(1)识记:施肥的常用方法、时期。
(2)综合应用:抚育管理措施。
第七章整形修剪(一)自学目的及要求1、重点:整形修剪的原理、原则;主要树形;整形修剪的方法。
2、一般了解:整形修剪的概念、作用。
3、一般掌握:整形修剪的原理、原则;主要树形的树体结构。
4、熟练掌握:整形修剪的时期、方法、步骤。
(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整形及修剪的作用8 / 24第二节整形修剪的生物学原理第三节整形修剪的原则和方法1.整形修剪的原则和树体结构分析2.整形修剪的时期和方法、步骤(三)考核知识点1、整形修剪的概念及作用2、整形修剪的原理3、整形修剪的原则4、树体结构分析及主要树形5、整形修剪的时期和方法(四)考核要求1、整形修剪的概念及作用(1)识记:整形及修剪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