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与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到上海,在鲁迅的关怀与帮助下,萧红成为 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
主要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等。
写作背景
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 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 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 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回 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鲁迅 和萧红之间的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 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 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它不 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 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
2、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
3、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些生活场景?分别体
现概出括他的方什法么:特点人?物+事件
特点词:形容词
片段一(1):写鲁迅先生的笑容 乐观爽朗
片段二(2):写鲁迅先生走路轻捷
义无反顾
片段三(3-13):写鲁迅先生接待友人
热情真诚
片段四(14-17):写鲁迅先生开玩笑
幽默
关于鲁迅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他时常穿一件 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 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 ”字。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 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
➢ 认识萧红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 黑龙江呼兰县人。中国近现代女作家, “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 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因反 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