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防法培训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26
最新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教材第一章:火灾基础知识火灾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灾害,它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消防安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帮助人们了解火灾的基础知识,以便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快速做出正确反应。
1.1 火灾的定义与分类火灾是指可燃物质在氧气存在下发生的自燃现象。
根据火源、燃烧物质和燃烧方式的不同,火灾可以分为各种类型,例如电器火灾、厨房火灾、森林火灾等。
了解火灾分类有助于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火灾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1.2 火灾的危害性火灾能够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毁损以及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人员伤亡主要包括火灾直接导致的烧伤、中毒以及火势蔓延引发的窒息等;财产毁损则是指火灾对建筑、设备和物品的损害;环境污染是指火灾释放出的有害气体和物质对环境的破坏。
清楚了解火灾的危害性,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
第二章:火灾预防与控制2.1 火灾预防意识火灾预防是消防安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加强火灾预防意识的培养,能够从源头上减少火灾的发生。
人们应该始终牢记防患于未然的道理,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合理使用电器设备、备齐灭火器材等。
2.2 火灾风险评估对于一些易发生火灾的场所,进行火灾风险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评估,能够发现潜在的火灾隐患,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火灾的风险。
2.3 火灾控制技术当火灾发生时,采取正确的控制技术可以有效遏制火势蔓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火灾报警系统的使用、疏散通道的规划、灭火器的操作等。
第三章:火灾应急逃生3.1 火灾应急疏散计划在火灾发生时,人们应该迅速采取逃生行动。
制定合理的火灾应急疏散计划,包括疏散通道的设立、安全出口的标识、人员撤离的组织等,能够提高人们的逃生效率。
3.2 火灾逃生技巧逃生时,人们应该掌握一些逃生技巧,如低姿态行进、湿毛巾捂鼻等,以尽量减少烟气对身体的影响。
此外,还应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以便在火灾初期进行灭火。
第四章:灭火器材使用4.1 灭火器种类与选择根据不同的火灾类型,选择适合的灭火器材对灭火工作至关重要。
消防队安全教育培训教材第一章灭火常识作为一名消防队员,了解灭火常识是至关重要的。
在火灾发生时,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灭火常识:1. 灭火器的使用- 水灭火器:适用于燃烧物为固体材料时,如木材、纸张等。
使用时要注意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水花溅及自身烫伤。
- 干粉灭火器:适用于燃烧物为液体或气体时,如汽油、天然气等。
使用时要注意喷射方向,尽量使干粉喷射到火源上方,形成灭火屏障。
- 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电器设备起火时。
使用时要注意电源的切断,以避免电击。
2. 灭火顺序在进行灭火行动时,应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操作:- 找准灭火器材:根据火源的类型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
- 拨打报警电话:在灭火过程中,及时报警可以引来更多的救援力量。
- 扑灭明火:用灭火器材进行灭火,尽量将火源彻底扑灭。
- 防止复燃:在灭火后,注意对周围环境进行冷却,以防止复燃。
第二章火灾逃生技巧火灾发生时,迅速逃离火灾现场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火灾逃生技巧,帮助您在紧急时刻保持冷静并安全脱险:1. 火灾逃生计划在日常生活中,制定一个火灾逃生计划非常重要。
计划中需要包括以下内容:- 明确主要逃生通道和备用逃生通道。
- 指定家庭成员逃生的集合地点。
- 定期演练逃生计划,熟悉逃生路线和应对措施。
2. 烟雾中逃生火灾时,烟雾是最大的威胁之一。
在烟雾中逃生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减少吸入烟雾。
- 低姿势前行,因为烟雾上部浓度较大,离地面近些时烟雾相对较少。
- 握住墙壁或导向绳等辅助物,以避免迷失方向。
第三章消防装备和器材使用消防队员的日常工作需要使用各种消防装备和器材,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十分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消防装备和器材以及使用技巧:1. 氧气呼吸器在进行火灾扑救或救援行动时,氧气呼吸器是消防队员的重要装备。
使用时需要注意:- 熟练掌握佩戴和使用方法。
- 保持氧气呼吸器的正常工作状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材料第一部分消防法律法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1998年4月29日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同年9月1日起施行。
全法共分6章五十四条。
消防安全责任:2001年10月19日公安部长会议通过;2002年5月1日起施行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该规定用于企事业单位自身消防安全管理,明确了单位和个人的消防安全责任,单位应当做到以下四个方面:1、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
2、遵守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履行消防安全职责,保障消防安全。
3、法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必须是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单位应根据需要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本单位的日常消防工作,消防安全管理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定期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汇报消防安全情况。
4、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安全责任人。
(二)企业消防组织机构及职责1、单位应成立防火委员会,领导本单位的消防工作。
公司防火委员会的职责,也包含法定代表人的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消防安全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2)组织制定本企业的消防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3)把消防安全工作列入本单位工作生产经营管理的内容经常研究部署、定期检查总结,实施奖惩措施;(4)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教育,检查逐级防火责任制;(5)组织防火安全检查,维护消防设施,组织整改火险隐患;(6)组织管理义务消防队;(7)组织员工扑救火灾,保护火灾现场,协助有关部门调查火灾原因。
2、企业消防责任人的职责(单位主管领导)(1)组织贯彻消防法规规范和上级有关消防管理的规定及本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领导本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时,同时布置消防安全工作。
(2)指导和检查所属基层单位消防安全工作,定期向本企业员工讲评消防安全工作情况。
第一章消防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的本质和条件一、燃烧的本质燃烧,俗称“着火”,是可燃物质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一种放热发光的剧烈化学反应。
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现象。
燃烧不仅在空气存在时能发生,有的可燃物质在其他氧化剂中也能发生燃烧。
例如,氢就能在氯气中燃烧,镁屑甚至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二、燃烧的条件(一)燃烧的基本条件发生燃烧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
1.可燃物:凡能在空气、氧气、或其它氧化剂中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
有些物质在通常情况下不燃烧,但在特定条件下也能燃烧。
例如铁和铜。
炽热的铁在纯氧中能发生剧烈的燃烧;炽热的铜能在纯氯中发生剧烈燃烧。
铝本身并不燃烧,把铝粉碎成粉末,不但会燃烧,甚至一旦飞扬到空气中还能发生爆炸。
在这种条件下,完全可以说铁、铜和铝也是可燃物,不过我们还是把他们作为不燃物对待,因为它们在通常情况下并不燃烧。
又像聚氯乙烯、酚醛塑料等高分子聚合物,在强烈火焰作用下也能燃烧但离开火焰则不能燃烧,对这类物质称之为难燃物。
可燃物是燃烧不可缺少的一个首要条件,是燃烧的内因,没有可燃物,燃烧根本不可能发生。
2.助燃物(氧化剂):凡是能与可燃物质相结合并能帮助、支持和导致着火或爆炸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助燃物实质上是氧化剂,是一种能氧化其他物质而本身还原的物质。
氧化剂的种类很多最常见的就是氧气。
空气、氯、溴、氯酸钾、过氧化钠等都是氧化剂,都能帮助和支持燃烧。
人们通常说的助燃物是指空气,因为空气中存在约五分之一(21%)体积的氧,因此一般可燃物质在空气中遇点火源都能燃烧。
3.点火源:能引起可燃物着火或爆炸的热能源,统称为点火源。
所谓点火就是给可燃物提供一个能量,在这个能量作用下,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剧烈反应而引起着火。
以上三个条件是发生燃烧的基本条件。
然而事实证明在某些情况下虽然具备了燃烧的基本条件,燃烧也不一定发生。
只有达到一定的量变才能发生质变。
所以要发生燃烧还应具备以下充分条件。
最新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资料最新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资料第一章消防法律法规1.1 消防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消防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制定和实施的消防管理的法律和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安全管理条例》等。
了解和遵守消防法律法规,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是我国立法机关在1998年颁布的关于消防管理的基本法律,明确了国家对消防工作的组织、监督、责任等方面的规定。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安全管理条例》是我国立法机关在2019年颁布的关于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法规,主要包括消防安全的组织管理、火灾预防、火灾控制、火灾疏散等内容。
1.4 学习消防法律法规的方法- 关注政府部门官方网站,及时了解最新发布的消防法律法规。
- 参加消防安全培训班,系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 加强与相关专业人士的交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第二章火灾原因与预防2.1 火灾的常见原因火灾的常见原因主要包括电器故障、明火风险、人为过失、厨房火灾等。
这些原因往往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需要高度警惕和重视。
2.2 火灾预防的基本原则火灾预防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即通过加强火灾防控措施、提高公众火灾安全意识、消除火灾隐患等手段来降低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2.3 火灾预防的常见措施- 加强电器安全管理,禁止使用不合格电器和设备。
- 确保居民楼、办公楼等建筑的消防设施完好有效。
- 加强火灾隐患排查,及时整改存在的消防隐患。
- 提高公众火灾安全意识,加强火灾逃生和自救技能的培训。
第三章火灾控制与处置3.1 火灾控制的基本原则火灾控制的基本原则是迅速扑灭火源、切断燃料和氧气供应、降低火灾发展速度,减少火灾破坏范围和危害程度。
3.2 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灭火器的选择:根据火灾的性质、规模和环境选择适合的灭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