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浸镀锌紧固件的技术要求
- 格式:docx
- 大小:14.29 KB
- 文档页数:2
紧固件镀锌工艺1 紧固件镀锌的定义紧固件镀锌:在锌粉及分散剂、促进剂、液体介质等化学物质存在的条件下,利用冲击介质(如玻璃珠)冲击碰撞钢铁制件表面而在制件表面形成镀锌层的表面处理工艺。
2 机械镀的适用范围工件能否用紧固件镀锌进行表面处理要视其尺寸和形状而定。
一般长度小于300mm,质量小于0.5kg的工件适合于紧固件镀锌。
再大些的工件虽然也可以加工,但会因装载量少而影响生产成本。
带盲孔和深凹槽的工件不适合机械镀。
可以进行机械镀的金属基体有许多,包括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钢、优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可锻铸铁、灰铸铁;粉末冶金件、黄铜铸件、青铜铸件、烧结铜件以及粉末冶金的铁氧体。
3 分级、分类3.1 紧固件镀锌层分级紧固件镀锌按其镀锌层的厚度分成如表1所示的几个等级。
表1紧固件镀锌层等级及其代号等级代号镀锌层的最小厚度,μm110Fe/Zn110M10780Fe/Zn80M8170Fe/Zn70M6965Fe/Zn65M6655Fe/Zn55M5350Fe/Zn50M5 040Fe/Zn40M4025Fe/Zn25M2512Fe/Zn12M128Fe/Zn8M85Fe/Zn5M5 注:代号的表示方法为:Fe-基体为钢铁,Zn-镀层为锌,数字-等级,M-机械镀。
例如:Fe/Zn50M表示钢铁基体上镀层等级为50的紧固件镀锌层。
3.2 紧固件镀锌层等级的选择在相同的腐蚀环境下,紧固件镀锌层的耐腐蚀寿命与其厚度成正比,但增加镀层厚度的同时也增加了制件的几何尺寸。
对于有配合要求的制件如紧固件等,应在考虑使用寿命的同时考虑配合要求。
另外,增加镀层厚度也会使生产成本增加。
所以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选择合适的紧固件镀锌层等级。
表2给出了不同类型的大气环境下镀锌层的腐蚀速率,供选择等级时参考。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表2是在广泛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数据,但是因不同地区的腐蚀环境即使在相同类型的大气条件下也会有很大差异,所以在某个地区测得的数据与与这些平均数据可能会有较大的偏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3912-2002 GB/T 13912-200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镀层的要求1、外观目测所有热浸镀锌制件,其主要表面应平滑、无滴瘤、粗糙和锌刺(如果这些锌刺会造成伤害)、无起皮、无漏镀、无残留的溶剂渣,在可能影响热浸镀锌工件的使用或耐腐蚀性能的部位不应有锌瘤和锌灰。
注:“粗糙”和“平滑”是相对概念,制件镀层的粗糙度不同于经机械辊压或(和)吹、抹的镀锌制品(如镀锌钢板和镀锌钢丝)的粗糙度只要镀层的厚度大于规定值,被镀制件表面允许存在发暗或浅灰色的色彩不均匀区域,潮湿条件下存储的镀锌工件,表面允许有白锈(以碱式氧化锌为主的白色或灰色腐蚀产物)存在。
注2:不可能确立一个能覆盖所有实际要求的关于外观和精饰的定义。
目查外观、检查不合格的制件应按3.2进行修复或重镀后再交送重新检查。
若有特殊要求(例如镀锌后需要涂装)应按要求提供样品。
2、厚度镀层的厚度试验应按规定的数量抽样,并按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根据热浸镀锌制件主要表面的面积的大小,实验测得的镀层厚度应分别达到以下要求:A}对于主要表面面积大于2M2的制件(即大件),样本中每个制件的所有基本测量面内测得的镀层平均厚度应不低于表2或表3中相应的平均镀层厚度的最小值。
B}对于主要表面面积小于或等于2M2的制件,在每个基本测量面内测得的局部镀层厚度应不小于表2或表3中局部厚度最小值,在样品的所有基本测量面测得的镀层平均厚度应不低于表2或表3相应平均厚度最小值。
注:热浸镀锌层防腐蚀时间的长短大致与镀层厚度成正比,在极严酷的腐蚀条件下服役和(或)要求更长的服役时间的制件,其镀层厚度要求可以高于本标准的规定要求。
但是镀锌层的厚度要受基材的化学成分、制件的表面状况、制件的几何尺寸、热浸镀锌工艺参数等因素的限制。
当需要较厚镀锌时,供需双方应探讨热浸镀技术上的可能性并注明相关技术条件(参见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3912-2002 GB/T 13912-200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镀层的要求1、外观目测所有热浸镀锌制件,其主要表面应平滑、无滴瘤、粗糙和锌刺(如果这些锌刺会造成伤害)、无起皮、无漏镀、无残留的溶剂渣,在可能影响热浸镀锌工件的使用或耐腐蚀性能的部位不应有锌瘤和锌灰。
注:“粗糙”和“平滑”是相对概念,制件镀层的粗糙度不同于经机械辊压或(和)吹、抹的镀锌制品(如镀锌钢板和镀锌钢丝)的粗糙度只要镀层的厚度大于规定值,被镀制件表面允许存在发暗或浅灰色的色彩不均匀区域,潮湿条件下存储的镀锌工件,表面允许有白锈(以碱式氧化锌为主的白色或灰色腐蚀产物)存在。
注2:不可能确立一个能覆盖所有实际要求的关于外观和精饰的定义。
目查外观、检查不合格的制件应按3.2进行修复或重镀后再交送重新检查。
若有特殊要求(例如镀锌后需要涂装)应按要求提供样品。
2、厚度镀层的厚度试验应按规定的数量抽样,并按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根据热浸镀锌制件主要表面的面积的大小,实验测得的镀层厚度应分别达到以下要求:A}对于主要表面面积大于2M2的制件(即大件),样本中每个制件的所有基本测量面内测得的镀层平均厚度应不低于表2或表3中相应的平均镀层厚度的最小值。
B}对于主要表面面积小于或等于2M2的制件,在每个基本测量面内测得的局部镀层厚度应不小于表2或表3中局部厚度最小值,在样品的所有基本测量面测得的镀层平均厚度应不低于表2或表3相应平均厚度最小值。
注:热浸镀锌层防腐蚀时间的长短大致与镀层厚度成正比,在极严酷的腐蚀条件下服役和(或)要求更长的服役时间的制件,其镀层厚度要求可以高于本标准的规定要求。
但是镀锌层的厚度要受基材的化学成分、制件的表面状况、制件的几何尺寸、热浸镀锌工艺参数等因素的限制。
当需要较厚镀锌时,供需双方应探讨热浸镀技术上的可能性并注明相关技术条件(参见附录)。
热镀锌紧固件国家标准
热镀锌紧固件是一种在锌熔融状态下将钢铁表面镀上一层锌的防腐蚀工艺。
热镀锌紧固件具有耐腐蚀、耐磨损、美观等特点,因此在建筑、桥梁、机械设备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规范热镀锌紧固件的生产和使用,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标准,以保障产品质量和使用安全。
首先,热镀锌紧固件国家标准对产品的材料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
标准明确了使用的钢材等级、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等要求,确保了产品的材料质量。
此外,标准还对热镀锌的工艺要求进行了规定,包括镀层的厚度、均匀性、附着力等方面,以确保镀层的质量和性能。
其次,标准对热镀锌紧固件的外观和尺寸进行了严格的要求。
产品的外观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美观和使用性能,因此标准对产品的表面光洁度、无损伤、无氧化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同时,标准还规定了产品的尺寸公差、螺纹规格、螺纹长度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产品在使用时能够正确安装和连接。
此外,标准还对热镀锌紧固件的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进行了规定。
标准明确了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法、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机械性能测试方法等,以确保产品在出厂前能够经过严格的检验,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标准还规定了产品的包装、贮存和运输要求,以确保产品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受到损坏和污染。
总的来说,热镀锌紧固件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规范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标准的实施不仅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也保障了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同时,标准也为企业生产提供了技术指导和质量保障,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在使用热镀锌紧固件时,应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产品,并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使用和维护,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热镀锌标准GB/T 13912-2002前言本标准修改采用ISO 1461:1999((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条件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根据ISO 1461:1999重新起草,在附录A中列出了本标准与ISO 14 61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本标准对ISO 1461;1999作了下列修改,在附录B中列出了本标准与ISO 1 461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按国内现有的系列标准,标准名称改为“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取消了ISO 1461的前言;—用“本标准”代替“本国际标准;’,—引用了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我国标准;—将ISO 1461:1999中的4.2 和附录A的内容合并为本标准的4.1 ;—将I SO 1461:1999中第6章的内容分解为本标准的第6章和第7章;—对采用爆锌代替离心处理或同时采用爆锌和离心处理的热浸镀锌制件的镀层厚度提出了要求;—对未经完全烘干的制件热浸镀锌提出了安全要求。
本标准代替GB/T 13912-199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镀锌层技术要求》。
本标准与GB/T 13912-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在镀层的厚度大于规定值的条件下,允许被镀制件表面存在发暗或浅灰色的色彩不均匀;—对热浸镀锌生产过程提出了安全要求;—要求每个漏镀面的面积不应超过10c m,;—修复层的厚度应比镀锌层要求的最小厚度厚30p m以上。
本标准的附录D是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E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金属与非金属覆盖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哈尔滨铁塔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勇、李春燕。
GB/T 13912-200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其他合金元素总含量不超过20o)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不适用于下列情况:a) 连续式热浸镀生产的板材、带材、线材、管材和棒材;b) 采用特殊标准的热浸镀锌产品:c) 有附加要求或有与本标准要求不一致的热浸镀锌产品。
ISO、ASTM紧固件表面处理标准新技术要求所有的碳钢紧固件中约有90%的表面需经过镀或涂履处理,或者带有某些其它添加的表面(密封剂、面涂和润滑),主要是为了提高表面抗腐蚀能力、外观装饰、耐磨性或控制扭矩轴力K因子等要求。
一、紧固件表面处理新标准近几年在紧固件的贸易接单中,客户对紧固件表面涂覆质量、无铬钝化、抗腐蚀能力和装饰色泽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及减少氢脆危险的技术措施,尤其是对有涂履高强度紧固件的装配扭矩轴力关系等提出更加严谨的规范要求。
随着金属表面处理的环保、节能及产品品质的提升,不同的涂层上需带有或附加密封剂、面涂和集成或附加润滑的表面涂履处理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在不断涌现和攀升,表面涂履的技术规范和质量要求在不断在提升和完善,表面处理标准也在不断地将表面处理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规范充实到标准中去,这对紧固件企业交货产品的表面处理质量也提出更高要求。
因此,我国紧固件生产企业要尽快去收集和理解紧固件表面处理新标准,加强紧固件表面处理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研发进度,提高紧固件表面处理质量,以适应市场和用户的新需求。
从2011年后ISO/TC2/ SC14国际紧固件(表面涂层)分技术委员会和ASTM F16.03美国紧固件涂层分技术委员等国家的标准化组织,对紧固件电镀、非电解锌片涂层(达克罗)和热浸镀锌三个主要的表面处理标准也加快了修订进度,2014年和2015 年ISO 和ASTM都相继推出了紧固件的涂层新标准。
1.1 紧固件电镀标准ISO/TC2/SC14国际紧固件涂层分技术委员推出ISO/PWI 4042-2017《紧固件电镀层》标准,彻底修改现行ISO 4042-1999版标准(GB/T5267.1-2002《紧固件电镀层》);该标准修订考虑到相关国家和地区环保法规要求,六价铬Cr+6和无铬Cr+3钝化的技术发展,增添涂层密封剂、面漆和附加润滑新技术条款,以满足涂层紧固件防腐蚀、外观装饰及装配功能要求,及最大限度地减少氢脆危险及相关去氢技术措施。
乘用车金属紧固件涂镀层技术要求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汽车制造行业中,乘用车金属紧固件的涂镀层技术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对汽车品质要求的提高,乘用车金属紧固件的涂镀层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涂镀层可以有效地提高金属紧固件的表面硬度和耐腐蚀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并提高整车的安全性能。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乘用车金属紧固件的涂镀层要求也越来越高。
涂镀层要求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附着力和耐腐蚀性能,还需要符合环保标准,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研究和掌握乘用车金属紧固件涂镀层技术的要求对于提高汽车制造品质、保护环境、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乘用车金属紧固件涂镀层技术的要求进行详细探讨,探讨涂镀层种类、厚度要求、附着力检测、耐腐蚀性能和外观要求等方面,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帮助。
【200字】1.2 研究意义金属紧固件作为乘用车零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涂镀层技术要求对于整个车辆的安全性、耐久性和外观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金属紧固件涂镀层技术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产品质量:金属紧固件涂镀层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表面光洁度、耐腐蚀性和耐磨性等性能。
通过研究涂镀层技术要求,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2. 增强产品耐用性:金属紧固件在汽车中承担着连接、固定等重要功能,涂镀层在其中起着保护金属表面、延长使用寿命的作用。
通过研究涂镀层技术要求,可以增强产品的耐用性,降低维修成本,提高使用效率。
3. 保障驾驶安全:金属紧固件在汽车中承担着连接车身部件、保证车辆结构牢固的重要作用,其涂镀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安全性。
研究涂镀层技术要求,可以提高产品的安全性,保障驾驶人员和乘客的安全。
研究乘用车金属紧固件涂镀层技术要求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和市场需求,对于推动金属紧固件生产技术的进步和提高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涂镀层种类涂镀层种类是指在乘用车金属紧固件表面进行涂镀处理时所采用的涂层种类。
泰强紧固件江苏泰强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紧固件知识:螺母热浸镀锌的要求
所谓热镀锌是一种有效的金属防腐方式,是将除锈后的螺丝浸入在500°C左右融化的鋅液中,使螺母表面附着鋅层,从而起到防腐作用。
由于热浸镀电镀层较厚(一般为40um以上),考虑其对螺纹精度的影响,故热浸镀锌螺母在成型时,其孔径须比一般螺母略微放大,具体要求如下:产品种类英制公制孔径加大尺寸mm≤7/16>7/16M10-M14M16-M20M24M27M300.410.530.350.400.450.500.552、对边、厚度最终控制尺寸其上限比规格上限加大0.5mm。
1、公制(DIN、ISO、GB)分为6H、6G等级。
通常状况下是6H级。
公制日标(JIS)分为Ⅰ级、Ⅱ级、Ⅲ级等三种。
通常状况是Ⅱ级。
2、英制为1B、2B、3B通常状况下是2B等级。
3、目前攻丝使用到的丝攻之牙山角度为二种:600和550,600有公制牙、英制UNCUNF等,550有惠氏牙有BSW、BSF等。
4、螺纹主要几何参数为:螺纹大径、螺距、螺纹中径、螺纹上升角度。
热镀锌标准GB/T 13912-2002前言本标准修改采用ISO 1461:1999((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条件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根据ISO 1461:1999重新起草,在附录A中列出了本标准与ISO 14 61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本标准对ISO 1461;1999作了下列修改,在附录B中列出了本标准与ISO 1461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按国内现有的系列标准,标准名称改为“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取消了ISO 1461的前言;—用“本标准”代替“本国际标准;’,—引用了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我国标准;—将ISO 1461:1999中的4.2 和附录A的内容合并为本标准的4.1 ;—将I SO 1461:1999中第6章的内容分解为本标准的第6章和第7章;—对采用爆锌代替离心处理或同时采用爆锌和离心处理的热浸镀锌制件的镀层厚度提出了要求;—对未经完全烘干的制件热浸镀锌提出了安全要求。
本标准代替GB/T 13912-199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镀锌层技术要求》。
本标准与GB/T 13912-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在镀层的厚度大于规定值的条件下,允许被镀制件表面存在发暗或浅灰色的色彩不均匀;—对热浸镀锌生产过程提出了安全要求;—要求每个漏镀面的面积不应超过10c m,;—修复层的厚度应比镀锌层要求的最小厚度厚30p m以上。
本标准的附录D是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E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金属与非金属覆盖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哈尔滨铁塔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勇、李春燕。
GB/T 13912-200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其他合金元素总含量不超过20o)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不适用于下列情况:a) 连续式热浸镀生产的板材、带材、线材、管材和棒材;b) 采用特殊标准的热浸镀锌产品:c) 有附加要求或有与本标准要求不一致的热浸镀锌产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3912-2002 GB/T 13912-200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镀层的要求1、外观目测所有热浸镀锌制件,其主要表面应平滑、无滴瘤、粗糙和锌刺(如果这些锌刺会造成伤害)、无起皮、无漏镀、无残留的溶剂渣,在可能影响热浸镀锌工件的使用或耐腐蚀性能的部位不应有锌瘤和锌灰。
注:“粗糙”和“平滑”是相对概念,制件镀层的粗糙度不同于经机械辊压或(和)吹、抹的镀锌制品(如镀锌钢板和镀锌钢丝)的粗糙度只要镀层的厚度大于规定值,被镀制件表面允许存在发暗或浅灰色的色彩不均匀区域,潮湿条件下存储的镀锌工件,表面允许有白锈(以碱式氧化锌为主的白色或灰色腐蚀产物)存在。
注2:不可能确立一个能覆盖所有实际要求的关于外观和精饰的定义。
目查外观、检查不合格的制件应按3.2进行修复或重镀后再交送重新检查。
若有特殊要求(例如镀锌后需要涂装)应按要求提供样品。
2、厚度镀层的厚度试验应按规定的数量抽样,并按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根据热浸镀锌制件主要表面的面积的大小,实验测得的镀层厚度应分别达到以下要求:A}对于主要表面面积大于2M2的制件(即大件),样本中每个制件的所有基本测量面内测得的镀层平均厚度应不低于表2或表3中相应的平均镀层厚度的最小值。
B}对于主要表面面积小于或等于2M2的制件,在每个基本测量面内测得的局部镀层厚度应不小于表2或表3中局部厚度最小值,在样品的所有基本测量面测得的镀层平均厚度应不低于表2或表3相应平均厚度最小值。
注:热浸镀锌层防腐蚀时间的长短大致与镀层厚度成正比,在极严酷的腐蚀条件下服役和(或)要求更长的服役时间的制件,其镀层厚度要求可以高于本标准的规定要求。
但是镀锌层的厚度要受基材的化学成分、制件的表面状况、制件的几何尺寸、热浸镀锌工艺参数等因素的限制。
当需要较厚镀锌时,供需双方应探讨热浸镀技术上的可能性并注明相关技术条件(参见附录)。
紧固件采购技术要求项目所有的紧固件包括螺柱螺母均需要旋转热浸镀锌。
热浸镀锌,应按照BS729,ISO1459、ISO1460或ISO1461的标准进行,镀锌后每平方米上至少应堆积锌380克。
镀锌后,所有热浸镀锌件应进行钝化处理以便减少污染。
电镀锌应满足BS1706 2级,ISO2081或ISO2082标准的要求。
同时符合GB/T5267.3紧固件热浸镀锌层的技术要求,1、旋转热浸镀锌保证镀层的附着力:采用划线试验测定锌层与基体金属表面的附着力。
即用一刃口磨成30度锐角的硬质钢划刀,划两条为2MM的平行线。
如果两条划线之间锌层有任何部分脱离基体金属,则认为附着力不好。
2、检查镀层外观要求:应光滑、无漏镀面、滴瘤、黑斑,无残留的溶剂渣、氧化皮夹杂物、氢脆断裂、微小裂纹、损害零件预定使用性能的其他缺陷。
3、镀层厚度:局部厚度不应小于40um,整体表面厚度应,称重法符合GB/T13825规定。
4、镀后螺纹拧入方便,不能影响螺纹件的配合。
螺母的螺纹公差为GB/T197中6H,性能等级4级,螺柱的螺纹公差为GB/T197中6g,性能等级4.8级。
不允许采用用回攻、超范围加大螺母孔径、预留配合间隙等方法,影响螺纹的配合强度。
5、螺纹基本尺寸应符合GB/T196 的规定,螺柱倒角应符合GB/T2,其它技术要求应符合GB/T901的标准,螺母按I型六角螺母GB/T6170的规定。
螺纹规格按图纸采购,提供有图纸的按我公司提供图纸加工。
6、螺柱和螺母材质:不低于Q235A。
7、保证紧固件的机械强度:可以通过提高螺柱和螺母的性能等级的方法去保证热镀锌时造成机械强度的降低,达到要求的机械强度8、紧固件的包装与标志应符合GB/T90.2的规定。
9、紧固件制造者应以批为单位,提供产品质量检验报告证书,内容如下:1)紧固件产品的标准编号,名称,规格,产品表面处理和数量。
2)性能等级3)机械性能试验数据4)产品质量标记5)制造或出厂日期以上要求符合GB/T5267.3紧固件热浸镀锌层的技术要求,其它未提及的要求,包括产品标记和代号均按此标准生产和检验。
输电线路用紧固件技术要求二○一○年十一月目次一、铁搭组装质量基本要求二、生产标准三、高强度产品质量控制四、输电线路用紧固件表面防腐处理五、电力铁塔紧固件常用工艺及技术现状附件一:组装铁塔用紧固件标准附件二:达克罗与热浸镀锌紧固件特性对比一、铁搭组装质量基本要求1、脚钉安装位置、螺栓的使用规格及穿入方向,垫圈的加垫位置及数量应符合设计图纸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2、塔材的连接应牢固。
交叉处有空隙者,应装设相应厚度的垫圈或垫板;装设的垫板应符合设计图纸规定;装设的垫圈应采用标准垫圈并经热镀锌。
3、防卸、防松螺栓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若无要求时,应在图纸会审时提出并给予确定。
4、螺栓的级别应在螺栓头上明确标识,使用时,其级别应符合设计图纸规定,不同级别螺栓严禁混用。
5、同直径不同长度螺杆的螺栓不应混用。
6、螺杆应与构件平面垂直,螺栓头与构件的接触处不应有空隙。
产生空隙的原因可能有:螺栓头加工不规则、残留锌渣、塔材表面不平整、对孔不准及螺栓未拧紧等,应注意查明原因并处理之。
7、塔材组装有困难时应查明原因,严禁强行组装。
构件组装困难可能原因有两个:一是塔材的孔间距离误差超标;二是安装塔材规格有误或是安装方向有误。
只有查明原因,才能使构件顺利安装。
8、个别螺孔需扩孔时,扩孔部分不应超过3mm;当扩孔需超过3mm时,应先堵焊再重新打孔,并应进行防腐处理。
严禁用气割进行扩孔或烧孔。
9、塔片组装后,应依据设计图纸进行核对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在地面进行处理,切忌留待高空作业处理。
10、杆塔连接螺栓应逐个紧固,4.8级螺栓的扭紧力矩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
4.8级以上的螺栓的扭矩标准值由设计规定,若设计无规定时,宜按4.8级螺栓的扭紧力矩执行。
11、螺杆与螺母的螺纹有滑牙或螺母的棱角磨损以致扳手打滑的螺栓必须更换。
12、构件的连接螺栓,凡不影响后续作业者均应在地面紧固。
13、杆塔构件地面组装后应对其质量作一次全面检查,其内容包括:1)构件是否齐全。
dast 021 - 2006 热镀锌紧固件是一种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的紧固件,其表面被覆盖了一层厚度适中、均匀且紧密的锌层。
这种处理方式不仅能够提高紧固件的耐腐蚀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而且还能够提高其表面的硬度和光滑度,从而提高其安装效率和质量。
dast 021 - 2006 热镀锌紧固件的主要生产工艺包括:预处理(清洗、酸洗、磷化等)、热浸镀锌、后处理(清洗、钝化、干燥等)等步骤。
其中,预处理是为了保证紧固件的表面干净,没有任何杂质;热浸镀锌是将紧固件浸入熔融的锌液中,使其表面附着一层锌;后处理则是为了使镀锌层更加牢固,提高其耐腐蚀性能。
dast 021 - 2006 热镀锌紧固件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耐腐蚀性能好:由于紧固件表面被覆盖了一层锌,因此它对各种腐蚀介质(如酸、碱、盐等)都有良好的防护作用。
2. 使用寿命长:dast 021 - 2006 热镀锌紧固件的使用寿命比普通紧固件要长得多,一般可以达到10年以上。
3. 安装效率高:dast 021 - 2006 热镀锌紧固件的表面光滑度高,安装时不易卡住,因此可以提高安装效率。
4. 质量稳定:dast 021 - 2006 热镀锌紧固件的生产过程严格控制,产品质量稳定,性能可靠。
5. 环保:dast 021 - 2006 热镀锌紧固件的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有害物质,对环境无污染。
然而,dast 021 - 2006 热镀锌紧固件也有一些缺点,如成本较高,需要专门的设备和技术进行生产;热镀锌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水和废气,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
总的来说,dast 021 - 2006 热镀锌紧固件是一种性能优良、使用寿命长、安装效率高的紧固件,虽然其生产成本较高,但是从长远来看,其经济效益是非常显著的。
因此,dast 021 - 2006 热镀锌紧固件在许多领域(如建筑、汽车、航空、船舶等)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热浸锌工艺过程控制摘要:热浸锌表面处理是紧固件表面防腐处理最常用的方式,尤其是在高强度紧固件领域。
但是针对不同强度等级的紧固件,热浸锌的工艺技术有较大差异,在过程控制中需要严格控制相关参数,尤其是在酸洗和热浸锌温度的选择上须额外慎重,否则将影响产品性能。
关键词:热浸锌、过程控制、高强度螺栓引言:本文叙述了热浸锌表面涂层技术的原理、优缺点以及过程控制要求。
参考文献:一、热浸镀锌的基本原理热浸镀锌是紧固件表面防腐处理的方法之一,它是由原始的热浸镀锡工艺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浸镀工艺,热浸镀锌紧固件是把经表面清洗、助镀(活化)处理后的产品浸入在液态的锌液里,在瞬间通过锌与铁之间复杂的系列反应,在产品表面形成锌铁合金层及纯锌层的过程。
在热浸镀锌时,基体表面与锌液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如锌液对钢基体表面的浸润、铁的溶解、铁原子与锌原子之间的化学反应与相互扩散。
其中由铁与锌结合形成的铁-锌合金层(即金属间化合物)的过程最为重要。
这些在同一系统中成分均匀的部分称作“相”。
这些均匀的物质为液态时称做溶液(用L表示);为固态时存在三种形式,即固溶体、金属间化合物和机械混合物。
它的技术特点有:•对金属基体有三重防腐保护,即隔离层保护、腐蚀产物层保护和电化学保护,其耐腐蚀性能优良;•与金属基体结合性强,附着强度优良。
镀层与基体之间的冶金结合是本技术主要的特点,其加工性能、焊接性能和抗机械破坏性能是其它防腐镀层无法比拟的;•工艺易操作控制,镀层易检验,其工艺相对简单易实施,生产设备设施大小均可生产。
镀层质量目测和采用磁性测厚仪便能准确检验质量;•经热浸镀锌的产品具有较长的防腐寿命,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较低。
在工业化区域及海洋环境,防腐寿命可达20~40年;在一般大气环境中防腐寿命可达50~100年,产品服役过程基本不需要保护。
二、热浸镀锌紧固件的选材及工艺技术要求1.热浸镀锌紧固件的选材1) 高强度产品选材的考虑热浸镀锌温度对性能的影响高强度产品的选材在GB/T 3098.1和GB/T 3098.2标准中给出了一定的选材范围,见表39-5、表39-6,但是对热浸镀锌产品有些是不适宜的,在GB/T 5267.3《紧固件热浸镀锌层》标准中“4.1.4化学成分条中规定:热浸镀锌紧固件的材料应符合GB/T 3098.1和GB/T 3098.2的规定,当磷和硅的总含量在0.03%之间时,推荐采用高温(530℃~560℃)镀锌。
热镀锌标准GB/T 13912-2002前言本标准修改采用ISO 1461:1999((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条件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根据ISO 1461:1999重新起草,在附录A中列出了本标准与ISO 14 61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本标准对ISO 1461;1999作了下列修改,在附录B中列出了本标准与ISO 1461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按国内现有的系列标准,标准名称改为“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取消了ISO 1461的前言;—用“本标准”代替“本国际标准;’,—引用了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我国标准;—将ISO 1461:1999中的4.2 和附录A的内容合并为本标准的4.1 ;—将I SO 1461:1999中第6章的内容分解为本标准的第6章和第7章;—对采用爆锌代替离心处理或同时采用爆锌和离心处理的热浸镀锌制件的镀层厚度提出了要求;—对未经完全烘干的制件热浸镀锌提出了安全要求。
本标准代替GB/T 13912-199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镀锌层技术要求》。
本标准与GB/T 13912-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在镀层的厚度大于规定值的条件下,允许被镀制件表面存在发暗或浅灰色的色彩不均匀;—对热浸镀锌生产过程提出了安全要求;—要求每个漏镀面的面积不应超过10c m,;—修复层的厚度应比镀锌层要求的最小厚度厚30p m以上。
本标准的附录D是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E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金属与非金属覆盖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哈尔滨铁塔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勇、李春燕。
GB/T 13912-200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其他合金元素总含量不超过20o)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不适用于下列情况:a) 连续式热浸镀生产的板材、带材、线材、管材和棒材;b) 采用特殊标准的热浸镀锌产品:c) 有附加要求或有与本标准要求不一致的热浸镀锌产品。
紧固件采购技术要求
项目所有的紧固件包括螺柱螺母均需要旋转热浸镀锌。
热浸镀锌,应按照BS729,ISO1459、ISO1460或ISO1461的标准进行,镀锌后每平方米上至少应堆积锌380克。
镀锌后,所有热浸镀锌件应进行钝化处理以便减少污染。
电镀锌应满足BS1706 2级,ISO2081或ISO2082标准的要求。
同时符合GB/T5267.3紧固件热浸镀锌层的技术要求,
1、旋转热浸镀锌保证镀层的附着力:采用划线试验测定锌层与基
体金属表面的附着力。
即用一刃口磨成30度锐角的硬质钢划刀,划两条为2MM的平行线。
如果两条划线之间锌层有任何部分脱离基体金属,则认为附着力不好。
2、检查镀层外观要求:应光滑、无漏镀面、滴瘤、黑斑,无残留
的溶剂渣、氧化皮夹杂物、氢脆断裂、微小裂纹、损害零件预定使用性能的其他缺陷。
3、镀层厚度:局部厚度不应小于40um,整体表面厚度应,称重
法符合GB/T13825规定。
4、镀后螺纹拧入方便,不能影响螺纹件的配合。
螺母的螺纹公差
为GB/T197中6H,性能等级4级,螺柱的螺纹公差为GB/T197中6g,性能等级4.8级。
不允许采用用回攻、超范围加大螺母孔径、预留配合间隙等方法,影响螺纹的配合强度。
5、螺纹基本尺寸应符合GB/T196 的规定,螺柱倒角应符合GB/T2,
其它技术要求应符合GB/T901的标准,螺母按I型六角螺母
GB/T6170的规定。
螺纹规格按图纸采购,提供有图纸的按我公司提供图纸加工。
6、螺柱和螺母材质:不低于Q235A。
7、保证紧固件的机械强度:可以通过提高螺柱和螺母的性能等级
的方法去保证热镀锌时造成机械强度的降低,达到要求的机械强度
8、紧固件的包装与标志应符合GB/T90.2的规定。
9、紧固件制造者应以批为单位,提供产品质量检验报告证书,内
容如下:
1)紧固件产品的标准编号,名称,规格,产品表面处理和数量。
2)性能等级
3)机械性能试验数据
4)产品质量标记
5)制造或出厂日期
以上要求符合GB/T5267.3紧固件热浸镀锌层的技术要求,其它未提及的要求,包括产品标记和代号均按此标准生产和检验。
并且要求螺柱和螺母由同一厂家统一采购,保证紧固件的配合和机械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