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物理教具与物理小实验
- 格式:ppt
- 大小:4.10 MB
- 文档页数:15
物理教具制作1. 引言物理教具是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辅助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原理。
然而,市面上的物理教具种类繁多,价格昂贵,部分学校无法承担购买所需教具的费用。
因此,自行制作物理教具成为一种经济实惠且有效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物理教具的制作方法,以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2. 静电实验仪静电实验是物理学中的基础实验之一,可以通过制作一个简易的静电实验仪来进行实验。
以下是制作步骤:1.准备材料:–塑料瓶–尼龙布–金属导线–纸夹2.制作过程:–将塑料瓶底切去,并在瓶口处制作一个小孔,通过这个孔将金属导线插入瓶内。
–在瓶的外侧贴上一层尼龙布,使其覆盖住瓶口。
–使用纸夹将尼龙布固定在瓶子上。
–使用金属导线接地,即将导线的另一端插入地线插口,静电实验仪即制作完成。
3.实验原理:–使用纸或洗涤布擦拭尼龙布,使其带有正电。
–将擦过的尼龙布放到静电实验仪中,观察金属导线上是否会出现静电火花。
3. 气球火箭气球火箭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物理教具,可以通过制作一个简易的气球火箭来进行实验。
以下是制作步骤:1.准备材料:–一只长颈气球–一个小塑料管–一张纸–胶带2.制作过程:–在纸上画出一个火箭的外形,并将其剪下。
–将纸火箭的一端用胶带固定在小塑料管上。
–将气球的一端拉伸,并将其与小塑料管的另一端连接。
–将气球吹气,并迅速放开,观察气球火箭的飞行情况。
3.实验原理:–气球中的空气受到挤压,当放开气球时,空气会迅速喷出,产生向相反方向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飞行。
4. 温度计温度计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测量仪器,可以通过制作一个简易的温度计来进行实验。
以下是制作步骤:1.准备材料:–一根玻璃管–一些有色酒精–一根细管2.制作过程:–在玻璃管中倒入一些有色酒精。
–将细管插入玻璃管,并用胶带固定。
–将温度计放置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观察酒精在玻璃管中的上升或下降情况。
3.实验原理:–酒精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温度升高时,酒精膨胀,上升至玻璃管的上部;温度降低时,酒精收缩,下降至玻璃管的下部。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具制作与探究中学物理是一门学科,需要进行实验才能更好地理解概念和理论。
因此,制作合适的实验教具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使实验的效果更加明显和有效。
本文将介绍中学物理的一些常见实验以及如何制作和使用相应的实验教具。
一、运动学实验1. 自由落体实验自由落体实验主要是通过测量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所需的时间来验证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以此来理解重力和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教具制作:制作一条简易的自由落体装置。
将一根0.5米左右的透明塑料水管图放在一块平整的板子上,将一小球置于水管中,亦可用纸条滑入球,使球在水管内自由落下。
在球落到水平面上后,用尺子测量球落下时间,即可得到重力加速度的值。
2. 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需要验证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教具制作:需要一个能够提供恒定牵引力的小车,并在其顶部固定一个计时器。
在直线轨道上设有几个报告点,用万能表检测小车通过这些点的时间。
通过计算这些时间,根据位移公式验证其与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二、力学实验1. 牛顿第一定律实验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物理系统中,物体将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来观察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教具制作:需要一个轻轻放置于直线轨道上的滑块,聚焦于滑块上下运动的界定伐值,通过计时器来记录滑块到达伐值的时间。
首先使滑块作匀速运动,然后用另一根轻细线绑住滑块,以提供施加锅碗瓢盆等外力,观察滑块是否发生运动状态的变化。
2.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正比于施加于它的力之和,并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来观察物体的加速度变化。
教具制作:需要一个重物、弹簧计和计时器。
通过固定重物和弹簧计,将重物挂在弹簧计上控制其质量和施加的力,记录其施加不同的重力作用下的振动数据,计算加速度的值。
三、热学实验1. 热传导实验热传导实验主要是验证热的传导过程,从而理解热的性质和规律。
自制物理教具与物理小实验一、概述《自制物理教具与物理小实验》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如何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创意和创新思维自制物理教具,并介绍一些简单的物理小实验,旨在激发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升公众尤其是学生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意识到,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学习物理,不仅能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自制物理教具和进行物理小实验就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
1. 介绍物理教具的重要性及其在教育领域的作用。
在教育领域,物理教具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实践性和直观性上。
教师利用物理教具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物理理论和定律,使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通过自制物理教具,学生可以参与到制作过程中,深入了解物理知识的运用和实际转化的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物理教具的存在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在物理实验环节,物理教具的运用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不仅能够验证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精神。
物理教具不仅是物理知识传授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
物理教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在教育领域的角色也日益凸显。
从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再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物理教具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制物理教具与进行物理小实验是一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推广的活动。
2. 阐述自制物理教具的意义,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阐述自制物理教具的意义,尤其是其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所起的作用,是《自制物理教具与物理小实验》文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自制物理教具在物理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意义深远。
自制物理教具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亲手制作物理教具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制作相结合,从而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标题: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自制教具实践一、引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具的使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然而,现有的教具往往不能满足所有教学需求,因此,自制教具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自制教具实践,以及这些教具的设计、制作和使用效果。
二、自制教具的设计和制作1.静电现象演示器该教具的主要目的是演示静电现象,包括电荷的转移和电荷的吸附等。
教具主要由两个不同材料的金属小球、绝缘体小球和金属箔片组成。
通过摩擦后,两个金属小球可以产生静电,并吸附到箔片上,生动地展示了静电现象。
2.光学三棱镜教具该教具主要用于演示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教具主要由透明塑料板、彩色颜料和激光笔组成。
通过调整塑料板的角度和激光笔的光束,可以观察到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学原理。
三、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应用1.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自制教具能够生动地展示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如静电现象演示器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荷的转移和吸附现象。
这种直观的展示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2.增强实验教学效果自制教具通常与实验相结合,通过实验与教具的结合,可以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例如,光学三棱镜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实践效果与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自制教具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理解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自制教具,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需求来设计适合的教学工具,更好地展示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自制教具的制作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自制教具存在一些挑战和局限性。
首先,自制教具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源,这可能会影响教学进度。
其次,自制教具的质量和稳定性也可能受到影响,这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在制作和使用自制教具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确保其质量和稳定性。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物理实验创新装置图一:塑料瓶中装有相同质量的水、食用油的。
图二:用U形管改装的气体温度计,为增加可视度,里面装的是红墨水。
图三:将塑料瓶放在水槽里,用导管连接U形管和直玻璃管。
图四:往水槽里倒入适量的热水。
创新思路:
教材中实验原型温度计液柱上升慢,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难以做到相同,
耗时长,温度计的可视度差,大多数学生看不清读数。
创新装置用U型管改装成气体温度计,气体受热膨胀比液体快,瓶内水和食用油有较小温度的变化就能使气体膨胀较大,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快,U型管内水位差变大。
往水槽里倒入热水,更主要的是确保了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等,因而节省了实验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可视度和可信度,并且实验直观、形象、操作简单、
方便省时。
创新实验结果:
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与食用油相连的温度计液面水位差大,说明油的温度升高得快,表明油的吸热能力弱。
注意:
水温约70摄氏度,实验完毕,请将直玻璃管取出来,用盖子盖好塑料瓶。
利用自制教具探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导体的电阻是电流通过时所遇到的阻力,其大小与导体材料的性质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有关。
为了探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可以制作一些自制教具进行实验。
材料:
1. 锡纸(导电性强的金属)
2. 不同直径的导线(可以使用铜线、铁丝等)
3. 多米诺骨牌/竹签
4. 手电筒电池/电源
导线长度的影响:
1. 分别准备两段不同长度的锡纸,每段长度约为10厘米。
2. 将一段锡纸卷成导线形状,保持长度不变。
3. 将另一段锡纸卷成导线形状,但长度缩短到约5厘米。
4. 分别用这两段锡纸作为导线,连接手电筒电池的两极。
5. 观察两段锡纸连接手电筒电池后的明亮程度,记录结果。
6. 分析:由于长导线电阻较大,因此明亮度会降低;而短导线电阻较小,明亮度较高。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1. 导线长度增加,电阻增加,明亮度降低。
2. 导线截面积减小,电阻增加,明亮度降低。
3. 不同材料的导线,电阻不同,明亮度不同。
还可以通过改变导线的材料、形状等因素进行更多实验,进一步探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并深入理解电阻的物理意义。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集锦《初中物理自制教具集锦》嘿!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有好多超级有趣又神奇的自制教具!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保证让你们大开眼界!先来说说那个简易电动机吧。
这玩意儿可有意思啦!就拿一根漆包线,几个磁铁,再加上一块电池,就能做出一个能转起来的小电动机。
你们能想象得到吗?就那么几根简单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居然能产生动力,让一个小装置动起来!这难道不比那些商店里买来的玩具更酷?难道你们不想亲手试试?还有那个自制的小孔成像装置。
找一个纸盒子,在一端扎个小孔,另一端蒙上半透明的纸,然后对着明亮的地方,哇塞!就能看到倒立的像啦!这就像我们的眼睛看东西一样,光线通过小孔,就形成了奇妙的图像。
这不就像一个小小的魔法盒子吗?难道不神奇吗?再讲讲那个自制的温度计。
用一个小玻璃瓶,装满染色的水,再插入一根细细的吸管,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温度一变,吸管里的液面高度就跟着变。
这多简单,多直观呀!比起课本上干巴巴的文字描述,自己亲手做出来的感觉是不是完全不一样?有一次,我们在物理课上做自制的滑轮组实验。
小组里的同学们都兴奋极啦!“哎呀,这个绳子要怎么绕啊?”“快看看,这样对不对?”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尝试着。
当我们终于成功地用滑轮组吊起一个重物时,那种成就感简直爆棚!“哇,我们成功啦!”那喜悦的心情,就像在运动会上得了第一名一样!还有那个自制的电路实验板,用电池、灯泡、导线和开关,自己搭建电路。
有时候灯泡不亮,大家就一起找问题,“是不是这里接触不良啦?”“是不是电池没电啦?”那种一起探索,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真的太有趣啦!这难道不比玩电子游戏更有意义吗?这些自制教具,让我们在动手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了那些原本抽象的物理知识。
它们就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物理世界神秘的大门。
让我们不再只是死记硬背公式和定理,而是亲身感受到了物理的魅力和乐趣。
我觉得呀,这些自制教具不仅让我们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木髓球静电验电器从植物的干茎中取木髓,晒得很干后捏成一些直径约5毫米的小球。
在小球上涂一层铝粉漆、胶体石墨或金粉漆。
在每个球上连接15厘米长的丝线。
在木架上挂一个木髓球。
用绸布、毛皮或法兰绒摩擦过的物件去接近木髓球,看它如何动作。
这种木髓球装置叫做验电器。
除了用木髓球外,也可用爆米花、聚苯乙烯膨体球、乒乓球或其它很轻的物体。
主要的一点是要涂上一层金属粉,使其成为导电体。
可以用蛋白将铝粉涂在球的表面。
伏打电池现介绍一种伏打电池,可以使1.2伏小灯泡连续发光,持续时间可达10分钟以上,使用后也不必作特殊处理,制作容易,使用方便。
【制作方法】1.容器及溶液的配制:在约200毫升带盖的口瓶上另配一个胶塞,塞上钻两个直径约4毫米的孔。
溶液为15%的稀硫酸(质量比),内加1%的重铬酸钾作去极剂如配制100毫升溶液,就先在用蒸馏水洗净的烧杯中倒入85毫升蒸馏水,再缓慢注入15毫升纯硫酸,然后加入1克重铬酸钾。
经搅拌使重铬酸钾全部溶于蒸馏水后,装入广口瓶,盖好备用。
2.极板的制法:取约60×10×4毫米3的电解铜和锌各一块,把直径约4毫米、长约5厘米的两段粗铜丝,一端与铜块、锌块焊牢,另一端穿过胶塞,并通过一小段软线与1.2伏小灯泡焊牢,如图16.7-1所示。
【使用方法】揭开广口瓶盖,将极板插入瓶内的溶液中灯泡即亮。
实验完毕,取出极板,用蒸馏水洗净包好保存,将广口瓶盖好,以后继续使用。
【注意事项】极板一定要保持干净,溶液混入普通的水或其他物质。
编者提示:本自制教具可辅以“简单的电现象”部分的物理实验教学。
2003-04-11 选自:《初中物理自制教具》水果电池【制作方法】取一块30×20×2厘米2的木板,钉在一块30×15×2厘米3的木板上,做成如图167-2所示的支架。
按图中要求,在支架的上部中间处,装一只发光二极管,在发光二极管下方挖孔装一只微安表。
高中自作物理趣味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利用气球和吸管制作火箭,探究气体的推力和动量转移的原理。
实验材料:
- 气球
- 吸管
- 小木棍
- 胶带
- 剪刀
- 尺子
- 纸张
实验步骤:
1. 将气球充气至适当大小,但不要充得太满。
2. 将吸管插入气球的开口处并用胶带固定。
3. 在另一端的吸管上固定小木棍,使其成为火箭的尾部。
4. 利用剪刀将一张纸张剪成长条状,将其卷成筒状,并将其固定在小木棍的末端,使其成为火箭的尖端。
5. 将火箭放置在平整的地面上,用手将气球的口部迅速拉出,观察火箭的飞行情况。
实验结果:
当气球中的空气被迅速排出时,产生的反作用力会推动火箭向前飞行。
通过调整气球的充气量和火箭的重量以及形状,可以探究推力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延伸:
1. 尝试制作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火箭,观察它们的飞行情况有何不同。
2. 利用火箭的飞行距离和速度的变化,探究气球的充气量对推力的影响。
3. 将火箭的尾部加上一块小垫子,观察火箭飞行时是否会产生更大的推力。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 操作时注意不要将气球充得过满,以免爆炸。
- 操作时要注意不要将火箭指向人或物体。
实验总结: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气体的推力和动量转移的原理,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
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希望学生在实验中能够获得乐趣,并对物理学产生更大的兴趣和热情。
巧用直尺做实验直尺是学生日常的学习用具之一,经过巧思妙想,还可以成为物理课堂中理想的实验器材之一。
下面对直尺所做的物理系列实验作一简单的汇总,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实验目的、方法和结论1、电学实验(1)目的:观察带电体的性质。
方法:将白纸撕成小细屑,把塑料尺在头发上摩擦几下,然后靠近小纸屑,会看到小纸屑纷纷“飞”(被吸引)到塑料尺上,说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
(2)目的:观察电荷的性质:将两个相同的塑料直尺甲、乙在头发上摩擦几下,将甲的中央部分放在墨水瓶盖上,使之平衡,把乙摩擦过的一端靠近甲摩擦过的一端时,因为两把尺子带同种电荷,所以甲就会转动起来(即远离乙),说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目的:区别导体和绝缘体。
方法:用钢尺和塑料尺在头发上摩擦后,分别靠近小纸屑验证其是否带电,发现钢尺总是不能带静电荷,而塑料能带静电荷。
原因:钢尺是导体,摩擦产生的电荷被(手和身体)传导掉,而塑料尺是绝缘体,上面因摩擦而产生的静电荷则不会流动。
2、声学实验目的:体验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乐音的三个特征。
方法:将钢质直尺放在桌面上,使之一部分伸出桌面,另一端用手压紧,耳朵贴在桌面上听。
(1)若用手拨动直尺伸出桌外的一端时,直尺振动,耳朵可听到振动而产生的声音,说明:①声音是由发声体(直尺)的振动而产生的;②声音可以在固体介质(桌子)中传播;③声音产生的条件是:发声体、介质和耳朵三者缺一不可。
(2)若改变拨动直尺的频率,重复上述实验,会发现振动快时比振动慢时的音调高,说明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3)若改变拨动直尺的振动幅度,会发现振幅大时,听到的声音也大,说明振幅大时响度大。
(4)若分别用不同材料的直尺:钢尺和塑料尺做实验,则明显可听出其区别,说明发声体不同,则音色(或音品)也是不同的。
3、力学实验(1)目的: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方法:将两本书放在桌面上,中间留一部分空隙,将钢质直尺放在两本书中间,用食指压钢尺的中央部分,发现钢尺会弯曲;并且用不同的力,钢尺弯曲的程度都不同;而停止用力压时,钢尺则恢复原状。
简单初二物理小制作木髓球静电验电器从植物的干茎中取木髓晒得很干后捏成一些直径约5毫米的小球。
在小球上涂一层铝粉漆、胶体石墨或金粉漆。
在每个球上连接15厘米长的丝线。
在木架上挂一个木髓球。
用绸布、毛皮或法兰绒摩擦过的物件去接近木髓球看它如何动作。
这种木髓球装置叫做验电器。
除了用木髓球外也可用爆米花、聚苯乙烯膨体球、乒乓球或其它很轻的物体。
主要的一点是要涂上一层金属粉使其成为导电体。
可以用蛋白将铝粉涂在球的表面。
伏打电池现介绍一种伏打电池可以使12伏小灯泡连续发光持续时间可达10分钟以上使用后也不必作特殊处理制作容易使用方便。
【制作方法】 1容器及溶液的配制在约200毫升带盖的口瓶上另配一个胶塞塞上钻两个直径约4毫米的孔。
溶液为15的稀硫酸质量比内加1的重铬酸钾作去极剂如配制100毫升溶液就先在用蒸馏水洗净的烧杯中倒入85毫升蒸馏水再缓慢注入15毫升纯硫酸然后加入1克重铬酸钾。
经搅拌使重铬酸钾全部溶于蒸馏水后装入广口瓶盖好备用。
2极板的制法取约60×10×4毫米3的电解铜和锌各一块把直径约4毫米、长约5厘米的两段粗铜丝一端与铜块、锌块焊牢另一端穿过胶塞并通过一小段软线与12伏小灯泡焊牢如图1671所示。
【使用方法】揭开广口瓶盖将极板插入瓶内的溶液中灯泡即亮。
实验完毕取出极板用蒸馏水洗净包好保存将广口瓶盖好以后继续使用。
【注意事项】极板一定要保持干净溶液混入普通的水或其他物质。
编者提示本自制教具可辅以“简单的电现象”部分的物理实验教学。
2003-04-11 选自《初中物理自制教具》水果电池【制作方法】取一块30×20×2厘米2的木板钉在一块30×15×2厘米3的木板上做成如图1672所示的支架。
按图中要求在支架的上部中间处装一只发光二极管在发光二极管下方挖孔装一只微安表。
如图连接好电路并在发光二极管上套一段直径5毫米长6毫米的黑色塑料管以便于观察其发光情况。
物理教具制作引言物理教具是教师教授物理课程中常用的辅助工具。
通过使用物理教具,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增强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然而,购买现成的物理教具可能会很昂贵,因此自制物理教具成为一种经济实惠且有效的手段。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物理教具制作方法,希望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有所帮助。
1. 长度测量器材料•一根长尺•一个透明塑料小球•一根细线•一个小型钩子制作步骤1.将透明塑料小球钻一个小孔,并将细线穿过孔。
将小球系在细线上,并将细线固定在小型钩子上。
2.将长尺垂直固定在墙上或桌子上。
3.将小球悬挂在长尺的底端,并让其自由摆动。
4.当小球凝定后,读取小球底端所指示的长度。
使用方法教师可以用这个自制的长度测量器进行演示,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小球的摆动来测量长度。
这种测量方法相对简单直观,可以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2. 电流演示装置材料•一块大型磁铁•一根细铜线•一块圆形塑料板•一块蓝色色带•一块红色色带•一块木块•一根铁钉制作步骤1.将细铜线包绕在大型磁铁上,形成一个螺线。
2.将圆形塑料板固定在木块上,使其能够自由旋转。
3.在塑料板的一侧粘贴一块蓝色色带,另一侧粘贴一块红色色带。
4.在塑料板的中心固定一根铁钉,并将铜线和铁钉相连。
使用方法当将电流导通时,铜线会在磁铁的磁场作用下发生力,并使塑料板旋转。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色带的旋转方向来判断电流的方向,从而进一步理解电流的作用。
3. 物体运动轨迹模拟装置材料•一块长而细的木板•一些小型乒乓球•一些磁铁•一些彩色小纸片制作步骤1.在木板上钉上一些小型磁铁,使它们固定在木板上。
2.将彩色小纸片贴在乒乓球上。
3.将乒乓球放置在磁铁上,使其能够自由滚动。
使用方法当学生将乒乓球放置在木板上时,磁铁会对乒乓球产生吸引力,从而使其沿着特定的路径运动。
学生可以观察乒乓球的运动轨迹,并在纸上记录它们的路径。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运动学中的路径和速度的概念。
初中物理力学演示实验低成本自制教具5例
1.斜面滑动实验器:利用一个木板和两个固定在木板上的滑轮,加上一些小球和量角器,可以进行斜面滑动实验,探究斜面的摩擦系数和斜面角度对滑动的影响。
2. 弹簧振子:只需要一根弹簧和一些重物,就可以制作一个弹簧振子,通过观察振动的周期和振幅,可以研究弹簧的弹性和质量对振动的影响。
3. 简易万有引力实验器:利用两个小球和一个弹簧,可以制作一个简易的万有引力实验器,通过调节小球之间的距离和质量,可以观察它们之间的引力大小以及万有引力定律的验证。
4. 摆线实验器:利用一根绳子和一个重物,可以制作一个摆线实验器,通过观察重物摆动的周期和摆长,可以研究摆动的规律和摆长对摆动的影响。
5. 力的平衡实验器:利用一个木板和一些砝码,可以制作一个力的平衡实验器,通过调节砝码的位置和数量,可以观察力的平衡状态和受力分析的实验现象。
- 1 -。
用饮料瓶巧做初中物理小实验饮料瓶具有透明、气密性好、容易加工,来源广泛等特点,可以变废为宝、开发为课程资源,为实验教学“添砖加瓦”,使物理教学正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科技”的新课程理念,使学生获得亲切感,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开发饮料瓶资源,还可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从初中物理教学出发,列举了可用饮料瓶做的实验,简单又有趣,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标签:饮料瓶巧做实验列举《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应大力提倡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例如使用饮料瓶等日常用品进行物理实验,这样既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又补充实验课程资源,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下面就饮料瓶可做的实验列举如下:一、声学实验1.演示空气振动产生声音及音调变化在几个饮料瓶中盛入不同深度的水,将瓶口移至嘴边吹气,可以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产生。
空气柱越短的,音调越高,空气柱越长,音调越低。
2.演示声音具有能量把一个饮料瓶从中间剪开,取其上部,然后在口大的一边套上一个橡皮膜,并用橡皮筋固定,把小口对着点燃的蜡烛,弹一下橡皮膜,蜡烛烛焰会抖动或熄灭,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3.制作土电话取两个饮料瓶削去底部,在两瓶盖上各钻一个眼,穿上长一点的细棉线,就制成了土电话,可以演示固体可以传声。
二、光学实验1.观察光的折射透过盛水塑料瓶,看书本上的字,字变大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2.演示光的直射、反射、折射现象在一个比较粗一些的饮料瓶中充满香烟(或是卫生香)的烟雾,拧紧瓶盖,制成光路显示器(能多个班级重复使用)。
用激光笔从瓶底照向瓶口,能清晰地显示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若将瓶底放在平面镜上,用激光笔从侧面照向瓶底的平面镜照射时,会清晰地观察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反射现象的表象。
若一半是牛奶(或混浊石灰水),一半是烟雾时,从侧面向牛奶(或混浊石灰水)面照射时,会清晰地观察到光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四则高中物理自制教具典型案例
1. 动力是什么?
制作一个可以转动的陀螺和一个弹簧被挤压的小手模型。
让学生用手旋转陀螺并观察它的旋转。
然后让学生挤压弹簧手模型并观察被挤压的弹簧的反弹。
解释动力是一个物体被施加的力导致它运动的能力。
2. 相对速度是什么?
制作两个小车模型和一个轨道模型。
让学生通过调节小车的速度和相对位置来探索两个物体相对运动的概念。
学生可以观察到当两个车速度相同时,它们相对位置不变。
当它们的相对速度增加时,它们的相对位置会改变。
解释相对速度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移动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率。
3. 原理图与电路板
制作一个基本的电路板和对应的原理图,让学生探索电路的构建和电子元件的作用。
学生可以观察电路板的电流和电阻,以及改变电子元件的位置和属性对电路的影响。
解释原理图是电路的图示表示,而电路板是原理图的物理实现。
4. 抛体运动
制作一个可以投掷的小球模型和一个测量距离和时间的装置。
学生可以用装置来测量小球在空中飞行的距离和时间,并使用
这些数据来计算小球的抛体运动轨迹和关键参数。
解释抛体运动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由运动,并使用相关公式解释物体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