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 床 诊 断 思 维 方 法
- 格式:ppt
- 大小:938.50 KB
- 文档页数:122
病理科诊疗报告工作规范病理学断是用病理学知和方法床送的本行,合床料,通剖析、合、判断作出的疾病断。
其意是床确定断、拟订治方案、认识后及治供给靠谱依照。
病理学断(告)是拥有法律意的医学文件。
1、病理学断有有以下几种形式。
( 1)Ⅰ 断即能明确必定病部位及疾病的断。
病部位:以眼及行确如胃幽部、等;体内多可出的器官(如淋巴)或左右两均有的器官(如乳腺、等)以及小以床供给的料准,并用括号明,如(左)乳腺,或(右)淋巴,或子( 3 点);如详细部位没法确定,所有定在括号内,如(腹膜后)××瘤。
疾病断:写出疾病全称,不宜写称。
罕或新近被定的疾病,写出英文全名,附在中文病名以后。
如送本中有一个以上疾病,按主要、次要疾病挨次写出。
瘤性疾病,在送本足的状况下,写出其分型、分,性瘤写出浸范、切状况及移状况。
在有条件的位,免疫化或等果。
例:子多性光滑肌瘤;胃小弯型管状腺癌( 3cm× 3cm×2cm),侵及膜;本上下切未癌残留;幽淋巴4 枚,此中 1 枚有管状腺癌移,其余 3 枚呈性胞反性增生(或写作幽淋巴 1/4 癌移)。
(2)Ⅱ 断即不可以完好必定的或有所保存的断一般是因为病不典型,性定;或确定性,但其根源定。
种告常在断前冠以“考”、“ 向于”及“疑” 。
床已有明确断,但在病理形上缺少特色性病或有与床断不矛盾的非特色性病,在断前冠以“符合⋯⋯”、“不可以排出⋯⋯”。
例:(喉部)状上皮中 - 重度不典型增生,考(或疑)有局部癌(腹膜后)性瘤——瘤子,向于神源性、(左颧部)皮肤病变,切合红斑性狼疮(3)Ⅲ类诊疗即描绘性诊疗。
镜检病变不特异性、病变不足、取材代表性不够、或原始样品过小或收集过程中挤压严重时,则只好对病变作形态学描绘,均需在报告中说明。
举例:(阴道残端)炎性肉芽组织,未见异型细胞。
(右小腿)送检组织部分坏死,边沿见鳞状上皮呈假癌样增生伴大批慢性炎细胞浸润。
(4)Ⅳ类诊疗即阴性病理诊疗。
中医临床思维的四个层次目前西医对许多疾病都有“诊疗指南”、“专家共识”或“临床路径”,但临床上即使是这些指南的制定者之间面对同一患者采用的具体实施方案也往往不同,疗效自然有异,可见临床医学思维的重要性。
与西医不同的是,中医临床选方用药的个性化特征更强因(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和辨证论治最能反映中医治疗的个性化特点,并且不同中医大夫由于其学术背景、临床经验等多方面的不同,同一时间地点面对同一患者所开出的处方用药也往往有异——面对同样的复杂病证能够获效的方药未必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文想说的是:中医临床处方用药思维的层次问题:1、死法死用死法死用”是指执某种治法或固定处方治某些特定对象的特定病证。
这类中医常见于初学者或没有系统学过中医的人,或只读过方书而对医书涉猎较少之人。
比如,民间常有人凭个“祖传秘方”就可“走江湖”病,人之间也常常互相传抄一些偏方、验方,这往往属于专方治专病,用得好有时候也能获得良效,例子很多。
曾见到一些骨折不愈患者依据传说到找到某地民间中医,后者给患者采用老母鸡加中药大锅煎煮后外用,或对于肝硬化腹水(鼓胀)患者给予几粒黑药丸让患者服后泻下稀水样便而使腹水减少,或对于黄疸采用发泡疗法使其皮肤流出黄水之类,其实这些方法古书上都有记载,取来一用而已。
而初学中医者喜欢从教科书上或其他医书上找来偏方一个,在临床上寻找相应病人,背会了几个经方方证就来应对临床复杂性问题,辨证分型论治的教学方法容易误导初学者死法死用,临床疗效显然难以取得上佳,被前人称为“执方寻病”,正所谓“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了苏轼滥用“圣散子”的后果:“宣和后,此药盛行于京师,太学诸生信之尤笃,杀人无数”。
因为圣散子以温药为主治疗寒疫自然有效,但因苏轼之文学政治盛名而将之用之于瘟疫致使杀人无数,正是执死方治活病的典型案例。
死法死用”的典型例子还有“胡万林重用芒硝”案。
《医宗金鉴》_四诊心法要诀_中医世家四诊心法要诀医家造精微,通幽显,未有不先望而得之者。
近世惟事切巧,不事望神,大失古圣先贤之旨。
今采医经论色诊之文,确然可法者,编为四言,合崔嘉彦'四言脉诀'名曰:四诊要诀,实该望、闻、问、切之道。
使后之为医师者,由是而教;为弟子者,由是而学。
熟读习玩,揣摩日久,自能洞悉其妙。
则造精微通幽显也,无难矣。
望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言审,切以指参。
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注】此明望、闻、问、切为识病之要道也。
经曰:望而知之谓之神,是以目察五色也;闻而知之谓之圣,是以耳识五音也;问而知之谓之工,是以言审五病也;切而知之谓之巧,是以指别五脉也。
神、圣、工、巧四者,乃诊病要道。
医者明斯,更能互相参合,则可识万病根源。
以之疗治,自万举而万当矣。
五行五色,青赤黄白,黑复生青,如环常德。
【注】此明天以五行,人以五脏,化生五色,相生如环之常德也。
木主化生青色,火主化生赤色,土主化生黄色,金主化生白色,水主化生黑色,肝主化生青色,心主化生赤色,脾主化生黄色,肺主化生白色,肾主化生黑色。
变色大要,生克顺逆。
青赤兼化,赤黄合一,黄白淡黄,黑青深碧,白黑淡黑。
白青浅碧,赤白化红,青黄变绿,黑赤紫成,黑黄黧立。
【注】此明五色生克顺逆,相兼合化之变色也。
五色相兼合化,不可胜数,而其大要,则相生之顺色有五,相克之逆色亦有五:青属木化,赤属火化,黄属土化,白属金化,黑属水化,此五行所化之常色也。
木火同化,火土同化,土金同化,金水同化,水木同化,金木兼化,木土兼化,土水兼化,水火兼化,火金兼化,此五行所化之变色也。
如青赤合化,红而兼青之色。
如赤黄合化,红而兼黄之色。
如黄白合化,黄而兼白,淡黄之色。
如白黑合化,黑而兼白,淡黑之色。
如黑青合化,黑而兼青,深碧之色。
皆相生变色,为病之顺也。
如白青兼化,青而兼白,浅碧之色。
如赤白兼化,白而兼赤之红色。
如青黄兼化,青而兼黄之绿色。
管和肛门腺,引流中央间隙的目的。
这是保证手术成功和防止复发的重要步骤。
为保证创面引流通畅,尤其是高位脓腔旷置部分的主切口要足够大、足够深,脓腔中的纤维隔要充分打开[5]。
如引流不畅,可致创口、支腔愈合缓慢或经久不愈。
术后每次换药时要清洁创口和脓腔内滞留的粪屑等感染物质。
在切口间挂入橡皮筋,应使橡皮筋呈松弛状。
这种牢固而持续的对口引流,可使脓腔始终保持引流通畅。
换药时牵转橡皮筋,并用药液冲洗,促使创面及脓腔内的污物排出,防止感染物质滞留。
对 旷置冲洗管 和 引流线 的处理: 过去对高位脓肿的高位脓腔部分一般给予挂线切开处理,挂线是用橡皮筋结扎于肛门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术后疼痛明显,并且易发生不完全性肛门失禁。
现在对高位脓腔部分予旷置并置一引流管,术后冲洗引流,每隔3~4d脓腔有所缩小变浅后,将引流管拔出少许,直至创面平整后拆除。
这样不刺激损伤肛门括约肌,避免了术后引起剧烈疼痛及肛门功能的损伤。
脓腔创口间的对口引流橡皮筋的拆除时间,应根据脓腔的大小、深浅及主引流切口的生长情况决定。
一般当脓腔腔径闭合至略大于引流橡皮筋直径,不易滞留感染物质,主引流切口变浅,粪渣不易进入支管时,就可拆除 引流线 。
此线拆除后,支管可很快闭合。
如拆除太迟,脓腔壁形成纤维组织,则致闭合困难,甚至形成新的瘘管。
处理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时,只要能正确找到内口,对脓腔充分扩创引流,适时处理冲洗管及挂线,就能达到 期治愈的目的。
本法克服了分期手术疗程长、患者痛苦大、瘘管形成期反复急性发作致瘘管复杂化等缺点。
对脓腔高位部分旷置并置管冲洗引流,避免了对肛门括约肌的损伤,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有效地保护了患者的肛门功能。
低位部分切开引流,脓腔不完全切开扩创,予挂线对口引流,减轻对肛周组织的损伤,减少肛门移位和瘢痕畸形等后遗症,缩短了疗程。
[参考文献][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2[2] 杜如昱,王杉,王建平,等.结肠与直肠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41-245[3] 钱海华,金黑鹰,曾莉.结直肠肛管疾病诊断治疗新进展[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9:88-95[4] 夏立建,刘爱武,于振海.肛管直肠良性疾病诊断与治疗新选择[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1-146;172-178[5] 黄乃健.中国肛肠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721-726[收稿日期] 2010-02-20急诊腹痛分诊流程及诊断思路华 丽,叶剑鸿,罗梁贤,刘慧恒(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厦门361004)[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非创伤性腹痛分诊模式及诊断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