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护理查房
- 格式:ppt
- 大小:3.15 MB
- 文档页数:15
新生儿黄疸查房记录疾病介绍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通常新生儿在出生2天后,肉眼就可以看出皮肤有点黄,在3-5天到达高峰,7-10天多半就会消失,这时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256umol/L属正常范围,此黄疸即为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可以有以下情况: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205-256umol/L;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
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引起的。
因为新生儿不需要那么多的红细胞。
红细胞被破坏的代谢产物就是胆红素,如果胆红素太高,即“高胆红素症”,会引起黄疸。
一般胆红素分为直接型与间接型,直接型胆红素主要是肝脏胆道的问题所致;间接型的黄疸是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使胆红素太高,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常称胆红素脑病),引起死亡或出现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
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病人基本情况介绍XXX,男,6天,因发现皮肤黄染3天,化验单提示:总胆红素为292.13umol/L,间接胆红素284.10umol/L而入院。
入院时情况:T37.0℃P145次/分R46次/分wt3450g患儿口唇红润,四肢温暖,各原始反射可,全身皮肤重度黄染,手掌及足掌见黄染,前囟张力不高,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四肢肌张力正常,双肺呼吸音轻,心律齐,肝肋下1.5cm,剑突下2cm可扪及,脾未触及,吃奶好,无吐奶、呛奶,二便正常。
入院护理评估患儿于2011-11-24入院,2011-11-24采集病史,患儿父亲陈述病史。
入院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治医生:XXX 责任护士:XXX患儿胎龄足月,剖宫产出生,出生体重3450g,出生时Apgar评分不详,出生后配方奶喂养,无吐奶、呛奶,已排大、小便。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查房首先,在查房时需要观察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和发展趋势。
要检查新生儿的皮肤、黏膜和硬腭,评估黄疸的程度和范围。
一般来说,全身性黄疸或者出现在眼球和躯干的黄疸是比较严重的,需要引起警惕。
同时,还要注意新生儿的黄疸是否逐渐加重、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厌食、腹泻、反复咳嗽等。
这些观察都是为了及时掌握新生儿黄疸的变化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其次,在查房时要评估新生儿的饮食摄入情况。
黄疸大部分是由于胆红素的代谢紊乱所致,而胆红素主要来自于红细胞的分解。
因此,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查房中,要了解新生儿是否有贫血、溶血等情况,同时要评估新生儿的饮食摄入是否足够。
如果新生儿的饮食摄入不足,就可能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的积累,进而加重黄疸。
因此,在评估饮食摄入时,要特别关注新生儿的吮吸能力、吸允情况、吮乳困难程度等。
第三,在查房时要进行血清胆红素测定。
血清胆红素测定是确诊新生儿黄疸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测定新生儿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可以判断黄疸的程度,并能更好地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因此,在护理查房时,要尽可能地收集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测定的结果,对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最后,还要查房时评估新生儿的一般情况。
除了上述的黄疸相关的观察和评估外,还要注意观察新生儿的呼吸、体温、心率、体重等一般情况的变化。
新生儿黄疸可能伴随有其他症状,如发热、呼吸急促等,这些都是需要及时关注和处理的。
此外,还要评估新生儿的一般生活习惯,如睡眠、排尿、排便等,以及家庭环境和母亲的护理情况等。
总的来说,在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查房中,需要综合考虑黄疸的程度和发展趋势、饮食摄入情况、血清胆红素测定结果以及一般情况的变化,全面评估新生儿的病情和护理需求,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案,保证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
同时,还要加强家庭教育,帮助家长正确了解和处理新生儿黄疸,提高他们的护理能力和健康管理水平。
新生儿黄疸一、概念: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巩膜、粘膜、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
二、病因:1、胆红素生成增多(1)同族免疫性溶血:ABO、Rh血型不合等。
(2)红细胞酶缺陷:如G-6-PD缺陷、丙酮酸激酶缺陷等。
(3)红细胞增多症:如母-胎、胎-胎之间输血等。
(4)感染:细菌、病毒感染可引起溶血。
(5)药物:如磺胺、水杨酸盐等。
2、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能力低下(1)感染(2) 窒息、缺氧、酸中毒(3) 低体温、低血糖、低蛋白血症(4) 药物:如磺胺、水杨酸盐等(5)其他:甲状腺功能低下等3、胆红素排泄异常: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果糖不耐受症、先天性胆道闭锁等。
4、肠-肝循环增加:先天性肠道闭锁、巨结肠、喂养延迟等。
三、临床特点(一)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区别1、生理性黄疸的特点:黄疸出现时间:生后2~3天,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μmol/L(5mg/dl/d),血清胆红素程度:足月儿<220.5μmol/L,早产儿<256.5μmol/L,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3~4周,结合胆红素:<26μmol/L(1.5mg/dl),退而复现:无。
2、病理性黄疸的特点:黄疸出现时间:生后24小时内>102μmol/L(6mg/dl),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μmol/L(5mg/dl/d),血清胆红素程度:足月儿>220.5μmol/L,早产儿>56.5μmol/L,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结合胆红素:>26μmol/L(1.5mg/dl),退而复现:有。
四、病情介绍患儿,男,15天,因“皮肤黄疸10+天,加重1周”于2013年11月13日14:56入院,现病史:患儿系G1P1 足月孕于当地卫生院顺产分娩,出生体重2.85㎏,出生时无缺氧窒息,余出生情况不详。
10+天前患儿皮肤出现黄疸,并渐加重,无四肢抽搐及口吐白沫。
带教新生儿黄疸护理查房课件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之一,也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问题。
为了提高护理水平,保证新生儿能够健康成长,我们编制了以下课件,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并掌握相关知识。
一、黄疸的定义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血清总胆红素的60%以上,使皮肤和黏膜呈现明显黄色的一种现象。
二、黄疸的病因1.生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肝内酶活性低下,结合胆红素能力差等原因引起。
2.病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继发于一系列疾病,如溶血性疾病、先天性胆道畸形、肝功能异常等引起。
三、黄疸的分类1.轻度黄疸:血清胆红素不超过血清总胆红素的8mg/dL。
四、黄疸的临床表现1.皮肤和黏膜呈现黄色。
2.新生儿哭声低弱,嗓子哑。
3.进食欲降低。
4.黄疸较重时,可引起胆汁淤积性脑病。
五、黄疸的诊断1.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2.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升高。
3.可能需要骨髓穿刺、肝功能和肝脾CT等检查。
六、黄疸的处理1.生理性黄疸(1)光疗:通过照射特定波长的光线,将水溶性胆红素转化成可排泄的物质,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浓度。
(2)多次喂奶:增加母乳或人工奶的摄入量,增加排泄,也可增加对胆固醇的需求,通过将血液中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来降低胆红素水平。
(1)检查疾病的原因。
(2)禁食或喂充分量的特殊营养制剂,以降低血浆胆红素的水平。
(3)输血:在溶血性疾病时,需要进行换血治疗。
七、新生儿黄疸的护理1.及时发现黄疸的出现,及时报告医师。
2.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避免黄疸加重。
3.注意饮食和水分,保证营养充足,促进黄疸的代谢和排泄。
4.光疗期间,注意保暖和眼睛的防护,随时监测新生儿的情况。
八、注意事项1.对于早产儿和体重较轻的婴儿,会出现相对性黄疸,需要及时关注。
2.医生会监测黄疸的严重程度,以决定是否需要治疗。
3.在家庭中护理新生儿时,要注意观察和处理黄疸,定期检查。
新生儿黄疸护理查房R E S U M EREPORT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目录CONTENTS •新生儿黄疸概述•新生儿黄疸护理原则•新生儿黄疸治疗进展•新生儿黄疸护理案例分享•新生儿黄疸护理研究展望REPORTCATALOG DATE ANALYSISSUMMAR YR E S U M E01新生儿黄疸概述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表现为皮肤、巩膜等部位黄染。
定义与分类定义新生儿肝脏酶系统发育不成熟、胆红素排泄障碍、母乳性黄疸等。
病因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不足、肠肝循环增加等因素导致胆红素在体内蓄积,引发黄疸。
病理生理病因与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与评估临床表现皮肤、巩膜黄染,可伴有嗜睡、吮吸无力、呕吐、腹泻等症状。
评估观察黄疸出现时间、程度、进展情况,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清胆红素测定、肝功能检查等综合评估病情。
REPORTCATALOG DATE ANALYSISSUMMAR YR E S U M E02新生儿黄疸护理原则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确保新生儿舒适。
定期更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尿布疹。
每天洗澡,清洁皮肤,促进血液循环。
定期修剪指甲,防止新生儿抓伤自己。
01020304日常护理010204喂养与饮食护理提倡母乳喂养,按需哺乳。
注意观察新生儿吸吮和吞咽情况,确保喂养充足。
定期测量体重和身长,评估新生儿生长情况。
根据医生建议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03注意观察新生儿黄疸的颜色、程度和持续时间。
观察新生儿是否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定期测量体温,保持正常体温。
监测新生儿的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病情观察与监测避免新生儿接触感染源,注意手卫生和环境卫生。
发现新生儿有异常症状,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定期带新生儿接种疫苗,预防感染性疾病。
根据医生建议定期带新生儿复查,确保健康状况良好。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REPORTCATALOG DATE ANALYSISSUMMAR YR E S U M E03新生儿黄疸治疗进展益生菌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