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财产清查-思考及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73.50 KB
- 文档页数:5
第八章财产清查1、什么是财产清查?财产清查的意义是什么?答: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各项财产物资和库存现金的实地盘点,对银行存款和债权债务的查询核对,确定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的实存数,查明账面结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保证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是对会计核算最重要的质量要求。
一个单位的财产,通常包括其所拥有的各项实物财产、货币资金以与债权债务结算款项。
因此,反映和监督财产的保管和使用情况,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各项财产的使用效果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工作,各单位应通过账簿记录来反映和监督上述各项财产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
为了保证账簿记录的正确,各单位应加强对会计凭证的日常审核,定期核对账薄记录,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
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有很多主客观原因会使各项财产的账面数额与实际结存数额之间产生差异,即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
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主要有:财产物资在保管过程中发生自然损耗;由于计量器具不准确,造成多收多付或少收少付;由于手续不健全或制度不严密而发生的收发错误;由于管理不善或责任者的过失造成的财产损毁、变质、丢失;由于凭证传递时间不同形成未达账项,造成结算双方账实不符;会计凭证或会计账簿的漏记、重记、错记或计算错误;不法分子的营私舞弊、贪污盗窃造成财产流失;自然灾害造成的非常损失等。
上述原因都可能使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
因此,为了保证会计账簿记录的真实、正确,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料,必须对单位的各项财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清查,并与账簿记录核对,做到账实相符。
财产清查主要由以下四方面的意义:⑴、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通过财产清查,可以确定各项财产物资的实存数,将实存数与账面结存数进行核对,确定各项财产的盘盈、盘亏,并与时调整账簿记录,做到账实相符,从而保证账簿记录的真实、可靠,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⑵、健全财产物资管理制度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储备和保管情况以与各种责任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揭示财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促使单位不断改进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加强保管人员责任感,保证各项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第八章财产清查第一节财产清查概述一、财产清查的概念财产清查是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和核对,查明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结算款项的实有数额,确定其账面结存数额和实际结存数额是否一致,以保证账实相符的一种会计专门方法。
财产清查是内部牵制制度的一个部分,其目的在于定期确定内部牵制制度执行是否有效。
在企业日常工作中,在考虑成本、效益的前提下,可选择范围大小适宜、时机恰当的财产清查。
也就是说,可按照财产清查实施的范围、时间间隔等把财产清查适当地进行分类。
财产清查,是通过实地盘点、核对、查询,确定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往来款项的实际结存数,并与账存数核对,以保证账实相符的一种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实物、现金的实地盘点和对银行存款、往来账款的核对,来确定各财产物资和往来账项的实有数,并查明账存数和实有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造成账实不符的主要原因(1)自然因素(2)人为因素造成账实不符的正常原因有:财产在保管过程中,由于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从而引起财产物资在数量上的自然损耗、自然溢余或质量上的变化;因于企业和银行对收付款项入账时间不同形成未达账项而引起的银行存款数额不符。
造成账实不符的非正常原因有:在收发财产时,由于计量、检验不准,造成品种、数量或质量上的差误;在核算和管理方面,由于手续不健全和制度不严密而发生的错收错付;因管理不善或责任者的过失而发生的财产毁损、变质或短缺;因不法分子的营私舞弊、贪污盗窃等非法行为而产生的财产损失。
二、财产清查的作用、意义(一)作用1.财产清查是检查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正常与否的有效保证会计以凭证形式输入资金运动发出的初始信息,经过确认、分类、记录、整理和汇总,最后以财务报表为载体输出供决策之用的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中,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最为重要。
为避免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受主客观因素干扰而失真,复式簿记系统本身就有一定的内部控制机制发挥前馈控制作用。
第八章财产清查【案例8-1】财产管理制度不严格的案例Y企业的副经理王××,将企业正在使用的一台设备借给其朋友使用,未办理任何手续。
清查人员在年底盘点时发现盘亏了一台设备,原值为20万元,已提折旧5万元,净值为15万元。
经查,属王副经理所为。
于是,派人向借方追索。
但借方声称,该设备已被人偷走。
当问及王副经理对此处理意见时,王××建议按正常报废处理。
思考与讨论:(1)盘亏的设备按正常报废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制度要求?(2)企业应怎样正确处理盘亏的固定资产?案例提示:Y企业对盘亏的固定资产的处理是不合适的。
清查人员应向当事人索赔。
如果当事人不能按期偿还时,王××应承担赔偿责任。
【案例8-2】包工包料偷逃增值税款审计人员在审查N企业的1999年资产负债表中发现,有一笔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20万元,审查其明细账得知是部分库存材料盘亏,但在审查会计凭证时却发现N企业10月15日23#凭证购买装饰材料时,编制如下的会计分录:借:原材料20万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3.4万贷:银行存款23.4万10月15日25#记账凭证后未附有原始凭证,但编制的会计分录是: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28万贷:原材料20万其他应付款8万10月18日编制的记账凭证是:借:管理费用28万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28万上述会计分录可疑之处在于,N企业是何原因将8万元的材料损失记入了“其他应付款”账户?审计人员对“其他应付款”的明细账进行了审查,发现有一笔应付给C装饰公司的装饰用工费值得怀疑。
审计人员实际查看了N企业的会议室,从外观上看是最近装修的,但从账簿、会计凭证中未发现有任何记录。
于是,审计人员找到C装饰公司于经理询问此事。
据于经理反映,他们为N企业装饰会议室不仅出了工,而且还购买了装饰材料。
思考与讨论:(1)根据这些证据,你认为N企业都有哪些违法行为?(2)N企业应如何真实地记录该项经济业务?案例提示:N企业为装饰豪华会议室,投资了28万元。
第八章-财产清查第八章财产清查一、重点知识点及重点例题第一节财产清查概述知识点一财产清查的概念及分类1、(★★)【单项选择题】单位主要领导调离工作前进行的财产清查,应属于()。
A、重点清查B、全面清查C、局部清查D、定期清查【答案】B【解析】单位主要负责人调离工作,需要进行全面清查2、(★★)【单项选择题】以下情况中,宜采用局部清查的有()。
A、年终决算前进行的清查B、企业清产核资时进行的清查C、企业更换财产保管人员时D、企业改组为股份制试点企业进行清查【答案】C【解析】需要局部清查的情况:在有关人员调动时,也需要进行专题清查3、(★★)【不定项选择题】下列情况中,需要进行定期局部财产清查的有()。
A.贵重的财产物资B.企业进行股份制改制前C.企业的债权债务D.单位主要负责人调离时【答案】AC【解析】企业进行股份制改制前和单位主要负责人调离时需要进行全面清查4、(★★★)【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项中,进行局部财产清查正确的做法是()。
A.库存现金每月应至少清点一次B.银行借款每月同银行核对一次C.贵重物品每月应清查盘点一次D.往来款每年至少核对一至二次【答案】BCD【解析】对于库存现金应由出纳人员在每日业务终了时清点,做到日清月结5、(★★)【判断题】)全面清查概念是指对全部财产进行盘点和核对,因此包括各种在途材料,委托外单位加工、保管的材料。
盈、盘亏现象D、只有在实地盘存制下才可能出现财产的盘盈、盘亏现象【答案】ABC【解析】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两者盘点的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达到账实一致,后者是为了倒算出发出数。
实地盘存制下账实是相符的,而永续盘存制账面随时反映出的财产物资的结余情况与通过盘点财产物资实际库存数量可能不相符,从而出现财产的盘盈盘亏现象3、(★★★)【单项选择题】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采用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的根本区别在于()。
A.本期收入存货数量的确定方法不同B.本期发出存货数量的确定方法不同C.期末结存存货数量的确定方法不同D.存货明细分类账簿设置的方法不同【答案】C【解析】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两者盘点的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达到账实一致,后者是为了倒算出发出数。
第八章财产清查第八章财产清查第一节财产清查的意义、种类和一般程序一、财产清查的意义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财产清查的关键是要解决账实不符的问题。
造成账存数与实存数产生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财产物资在保管过程中发生的自然损溢;2.在收发财产、物资时,由于计量、计算、检验不准确而发生的品种、数量、质量上的差错;3.在财产物资增减变动时,由于没有及时办理手续或在计算、登记上发生了差错;4.由于管理不善、制度不严造成财产物资的损坏、丢失、被盗;5.在账簿记录中发生的重记、漏记、错记;6.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非常损失;7.未达账项引起的账账、账实不符等。
加强财产清查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管理、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具有重要意义:1.通过财产清查,做到账实相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保护各项财产的安全完整。
2.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财产物资盘盈盘亏的原因,落实经济责任,从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挖掘财产物资潜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能,加速资金周转。
3.通过财产清查,可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弥补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财产清查的种类(一)按财产清查的范围,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1.全面清查。
需要进行全面清查的情况通常主要有:年终决算之前;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前;中外合资、国内合资前;企业股份制改制前;开展全面的资产评估、清产核资前;单位主要领导调离工作前。
2.局部清查。
主要是对货币资金、存货等流动性较大的财产的清查。
局部清查范围小、内容少、时间短、参与人员少,但专业性较强。
局部清查一般包括下列清查内容:现金应每日清点一次,银行存款每月至少同银行核对一次,债权债务每年至少核对一至两次,各项存货应有计划、有重点地抽查,贵重物品每月清查一次等。
案例:关于资产清查的处理资料:(1)某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发现账外设备一台,其重置完全价值为80000元,估计已提折旧额20000元。
(2)某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发现盘亏设备一台,其原价为200000元,累计折旧为50000元。
(3)应收某企业货款50000元,经清查,确属无法收回,经批准转作坏账损失。
(4)在财产清查中,企业将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20000元经批准予以转销。
要求:对清查结果进行有关的账务处理分析及答案:(1)在固定资产清查过程中,如果发现有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应查明原因,填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表并写出书面报告,报经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增减营业外收支。
在批准之前,只能作为待处理财产损溢处理。
对于盘盈的固定资产,在未按规定程序批准之前,按盘盈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借记“固定资产”账户,按估计已提折旧额贷记“累计折旧”账户,按重置完全价值与累计折旧的差额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
按规定程序批准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
按规定程序批准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贷记“营业外收入”账户。
本案例的账务处理如下:借:固定资产80000 贷:累计折旧20000 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60000上述盘盈设备,按规定程序批准后转账: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60000 贷:营业外收入60000(2)对于盘亏的固定资产,企业应按盘亏固定资产的净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
按已提折旧额借记“累计折旧”账户,按原值贷记“固定资产”账户。
按规定程序批准后,应按盘亏固定资产的净值借记“营业外支出”账户,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
如:本案例的账务处理如下: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150000累计折旧50000贷:固定资产200000 上述盘亏设备按规定程序批准后转账:借:营业外支出150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150000(3)在财产清查过程中,如了现长期应收而收不回的款项,即坏账损失,经批准予以转销。
财产清查结果的财务处理实验报告实验思考题解答财产清查结果的财务处理实验报告中的实验思考题解答如下:1. 在财产清查过程中,发现某个员工涉嫌贪污行为,应该如何处理?在发现员工涉嫌贪污行为时,应立即停止他们的工作职责,并保留相关证据。
随后,可以将此事报告给上级管理者或主管部门,并配合进行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包括向警方报案或启动内部纪律处分程序。
2. 财产清查时,如何确保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为确保财产清查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编制详细的财产清查方案,明确涉及的财产范围、清查的程序和方法,并确保相关人员了解和遵守。
- 在清查期间,应遵循公示公告的原则,将清查计划、清查进展等信息向相关人员公开,并接受其监督和意见。
- 清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妥善保管清查涉及的财产和相关证据,有必要时可以委托独立审计机构进行审核。
- 在最终结果出来后,应及时向相关人员说明清查结果,并公开透明地进行财务处理和相应的追责。
3. 在财产清查过程中,如果发现财务数据存在异常,如何进行分析和解释?发现财务数据异常时,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释,以确定异常的原因和后果,可能的措施包括:- 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了解涉及数据的记录和处理过程,并核实数据的准确性。
- 进行财务分析,包括对财务比率、趋势等进行计算和比较,以发现异常情况。
- 考虑其他外部因素,如经济环境变化、行业竞争等,对异常数据进行合理解释。
- 如果确定异常是由于内部失误或财务违规行为导致的,应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并可能需要启动内部调查或报案程序。
以上仅为一般性的解答,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处理。
若需要进一步指导,请咨询相关财务专业人士或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