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0篇)-(3000字)
- 格式:doc
- 大小:119.50 KB
- 文档页数:102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优秀11篇)大班科学教案篇一目标:掌握测量容器的科学使用;发现不一样大小的容器和测量结果的关系;愿意与同伴商量,合作进行操作记录。
重点:能掌握测量容器的科学使用;难点:发现不一样大小的容器和测量结果的关系;准备:米、碗18个、大小不同的杯子两种各9个、笔(两人一份);记录表9张;统计表三张;调羹每组一个。
过程:一、谈话,激发兴趣。
(2分钟)1、出示装有米的碗。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很多米,你有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的知道里面有多少米?”2、幼儿讨论,启发幼儿用杯子量。
师:“小朋友想了很多方法,老师今天有带杯子来,那我们今天就用杯子当量具,你们帮我看看,杯子可以怎么帮助我们量出筐里有多少米?”(舀米过程示范一遍,提醒)3、教师示范并提醒:“唉呀,我舀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可不能将米撒到外面去啦!”二、幼儿操作,探索量米的科学方法。
(27分钟)(一)一次操作:幼儿自由用杯子盛1、操作要求:1、将幼儿分成9组,两人一组,一人操作一人数杯数,数的人看同伴舀一杯就在相应的空格里画上一根棒,最后记录下小棒的总数;2、操作时,动作要快,还不能将米撒漏在外面,也不能使框中有遗留的米粒,这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3、完成后拿着记录表回到位置上等待。
2、集合统计,观察记录表,分析操作结果。
师:“看看你们的记录结果。
有xx,有xx,结果好像有不一样。
”师:“其实,今天老师带给每一组的米都是一样多的,给你们的杯子也是一样大的,那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3、启发幼儿思考。
师小结:“因为每个人盛米的时候有多有少,这就影响了你们最后的结果,那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每杯米盛的一样多呢?”幼儿讨论。
师:“将杯子在米中舀一舀,然后用手在杯子口上轻轻地划过,将多出杯子口的米拨掉,让杯里的米跟杯口一样平,就可以啦!老师给每一组提供一个调羹,把硬硬的调羹柄架在杯子口上,轻轻的划过。
示范:那如果米太少了呢?(最后的时候用调羹舀米)(二)第二次操作:要求用科学的方法量米1、操作要求:1、还是两人一组,一人操作一人数杯数(交换),数的人记住要一边数一边做记号在第二格;2、用公平的方法舀每一杯米。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精选30篇)大班优秀科学教案(精选3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方形积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种圆的物体。
活动过程:(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出示一圆形物体,操作滚动。
小朋友,这是什么?它怎么样了?还有哪些东西会滚动呢?(幼儿自由发言)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实验操作。
3、教师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1〉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为什么它们会滚动呢?〈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玩中的新发现、新问题。
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启发式提问:它们滚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二)幼儿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为什么有的物体滚一下不动了,有的能滚很远。
有的可以到处滚,有的却朝一个方向滚。
为什么有的滚得很直,有的会拐弯。
(三)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2、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什么物体滚动的轨迹不同。
3、教师操作两种不同的形状的物体,验证幼儿猜想。
4、师幼共同交流实验结果:物体的滚动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茶叶筒可以滚直是因为两头是一样粗的,一次性纸杯滚不直是因为两头粗细不一样。
(四)幼儿滚动自己身体小朋友,我们的身体也会滚动,大家一起试一试。
活动反思:在这节课中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还不够到位,太过于形式,幼儿没有探索到什么就收了,没有让幼儿真正在探索中去发现问题,可以利用PPT的形式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对探索产生更大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教案10篇科学探索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探索,幼儿能够培养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同时也能够发展他们的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大班阶段,教师需要通过设计一系列的科学探索教案来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世界、探索自然。
一、种子发芽实验材料:种子、湿纸巾、塑料袋、透明容器1. 让幼儿在透明容器中铺一层湿纸巾;2. 幼儿将种子均匀放在湿纸巾上,再覆盖一层湿纸巾;3. 幼儿将容器放入塑料袋中,封好;4. 幼儿观察塑料袋的变化,记录实验观察结果。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可以亲身参与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了解植物种子的生命周期,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水的三态变化材料:盐、冰块、水、锅、火源1. 幼儿观察盐的形态,并尝一尝味道;2. 幼儿在锅里加热水,观察热水的变化;3. 幼儿将冰块放入锅中,观察冰块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可以亲自体验到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的冰、液态和蒸汽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三、磁力实验材料:磁铁、铁钉、纸夹1. 幼儿将磁铁摆放在桌面上;2. 幼儿试着用磁铁吸引铁钉,观察结果;3. 幼儿试着用磁铁吸引纸夹,观察结果。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可以认识到磁铁的磁力,并了解到与磁铁接触的物体有可能被吸附。
这样的实验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四、颜色与距离实验材料:不同颜色的纸张、纽扣、铅笔、尺子1. 幼儿利用尺子测量纽扣与纸张的距离;2. 幼儿在纸张上用铅笔画线,分别使用不同颜色的纸张进行实验;3. 幼儿观察画线的距离对颜色的反应。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可以认识到不同颜色对距离的感官反应,了解颜色对物体距离的影响,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五、气球火箭实验材料:气球、塑料吸管、胶带、纸1. 幼儿用胶带将吸管固定在气球上;2. 幼儿在纸上画箭头形状,然后剪下;3. 幼儿固定箭头形状纸片在吸管一端;4. 幼儿将气球充满气体后,放手使箭头飞出。
大班科学教案大全10篇这是大班科学教案大全10篇,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1篇、大班科学活动动物保护色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了解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
2.感受"保护色"的神奇,萌发探究动物保护色的愿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1.活动前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并记录在调查表格中.2.教师教学资源及教学挂图4幅。
枯叶蝶、北极熊、竹节虫、蚱蜢、蜥蜴、青蛙、黄鼠狼、斑马、刺猬、乌贼、乌龟、壁虎、长颈鹿等动物图片以及背景图一张.3.“关于保护色在不同领域的发明”ppt课件。
活动过程:1.出示调查表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动物自我保护"的交流.师:孩子们前几天,我们发过一张调查表,请小朋友和家长一起搜集有关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现在请你们自己说一说调查结果.(幼儿自由发言)师:原来小朋友知道这么多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你们真棒,现在老师要考一考你们?请你们做好准备.2.请幼儿听故事,初步了解保护色(1)出示枯叶蝶、蜥蜴、青蛙等图片请幼儿猜一猜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幼儿自由发言)(2)教师讲故事并进行提问,初步了解保护色(3)教师小结:枯叶蝶、青蛙等都躲在与自己身体颜色很像的地方,所以老鹰不容易发现它们。
3.请幼儿观察枯叶蝶、北极熊、竹节虫、蚱蜢等动物图片,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1)请幼儿观察教学挂图,用最快的速度找出藏在图画里的动物。
(幼儿自由发言,老师及时地引导和鼓励)(2)请幼儿说一说哪些动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幼儿发言)(3)教师小结: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的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似,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这就是动物的保护色。
大班科学教案大全10篇科学教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教育,幼儿能够培养出探索精神、观察力、思维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在大班教育中,科学教案的编写和实施对于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和启发他们对科学领域的兴趣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大班教师提供面向幼儿的科学教案大全10篇。
一、清晰的水活动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帮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和变化。
活动步骤:1. 分发一杯清水给每个幼儿,让他们观察水的样子和颜色。
2. 给每个幼儿一块透明的塑料薄膜,让他们用薄膜挡住自己的眼睛,并在上面滴一滴水。
观察水滴的形状。
3. 取出一小块冰块,将其放在一个容器中。
观察冰块的特点,比较它和水的不同之处。
4. 提问幼儿,为什么我们能看见水滴和冰块?5. 带领幼儿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水的特性和变化。
二、彩色的光活动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帮助幼儿了解光的颜色和变化。
活动步骤:1. 使用幼儿容易理解的词汇,解释什么是光,以及光的颜色。
2. 在房间的一角放置一个白色的纸板,将阳光通过一个小孔射向纸板。
观察纸板上的光斑。
3. 指导幼儿完成自己的实验,通过改变孔的大小,观察光斑的颜色变化。
4. 引导幼儿进行思考,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光斑颜色,光是由什么组成的?5. 帮助幼儿总结出光的颜色和变化的规律。
三、力量的秘密活动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力量的概念和应用。
活动步骤:1. 引导幼儿回忆日常生活中使用力量的场景,如开门、搬重物等。
2.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用木块搭建简易的斜坡。
然后让幼儿用不同力量推滚珠。
3. 观察滚珠受到不同力量作用时的滚动速度和距离。
4. 引导幼儿讨论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并总结力量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5. 引导幼儿探讨力量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并进行对比。
四、有声的空气活动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帮助幼儿了解空气的性质和声音的传播。
活动步骤:1. 解释什么是空气,空气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2. 给幼儿准备一个吹气球,让他们用力吹气球,观察气球变大的现象。
幼儿科学实验教案大班10篇这是幼儿科学实验教案大班10篇,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1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光和影子教案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2.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及思考、表达等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知道产生影子所需要的条件,即物体挡住光就有了影子。
2.彩色纸剪的乌龟、金鱼、风车、小鸟、电扇、打鼓的小熊、钟等各种形象若干。
3.白纸、手电筒、胶水、擦布若干。
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出示纸乌龟。
昨天老师在手电筒和白纸的帮助下,让纸乌龟在纸上跳起了舞。
它究竟是怎么跳舞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好吗?二、引导幼儿操作1.提供每个幼儿一支手电筒、一张白纸、一只纸乌龟、胶水等材料,启发幼儿设法让纸乌龟跳起舞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探索情况,引导幼儿大胆想办法解决问题。
3.组织幼儿交流讨论。
①请幼儿把自己玩的方法、过程与邻座同伴交流,并互相演示。
②请个别幼儿把自己的探索结果告诉大家,并演示过程。
③讨论:为什么有的“乌龟”会跳舞,有的“乌龟”不会跳舞?(组织幼儿交流,在幼儿发表意见时,教师不要急于表态,而是充分打开幼儿的思路,激发幼儿主动克服困难的愿望。
)④教师小结:要让“乌龟”跳舞,乌龟的腿与纸之间必须有距离,也就是说只要把乌龟的身体粘在纸上即可,四肢不必粘上。
4.让每个幼儿自己纠正错误并验证,使其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索1.是不是“乌龟”在跳舞?(是“乌龟”的影子在跳舞。
)2.提供各种形象,请幼儿任选一种材料,想一想这些物体的哪些部分适于活动,然后设法让它们动起来。
3.幼儿探索,教师应允许幼儿失败,鼓励幼儿创新,并根据幼儿的探索情况予以及时的指导。
如当幼儿未能让“小熊”打起“鼓”来时,可启发幼儿思考:“鼓槌”的角度折叠得是否合适?手电筒移动的角度、方向是否与“鼓槌”的活动有关?4.交流与讨论。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资料、说课稿、教育笔记、教师寄语、家园共育、儿童歌谣、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lecture notes, educational notes, teacher messages, home education, children's song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activity plan,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0篇)大班科学教案。
幼儿科学探究教案大班10篇在幼儿教育中,科学探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科学探究,幼儿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丰富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文将介绍10篇适用于大班幼儿的科学探究教案,帮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
一、天气预报通过此教案,幼儿将学习如何观察并预测天气。
教师可以先给幼儿介绍不同的天气现象,然后带领他们观察天气,记录天气状况,并根据记录的数据预测未来的天气。
二、植物生长植物生长是一个很好的科学实验课题。
在这个教案中,幼儿将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并亲自动手种植小花,观察其生长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将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鸟类观察幼儿对于动物充满好奇,鸟类是他们喜欢的主题之一。
通过这个教案,幼儿将学习如何观察各种鸟类,并记录它们的特征。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户外实地观察,或者用图片进行鸟类辨识。
四、自然界中的颜色这个教案将引导幼儿探索自然界中的各种颜色。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户外实地观察,寻找并记录不同的颜色。
然后,幼儿可以用这些颜色进行绘画,创造自己的自然界。
五、理解重力通过这个教案,幼儿将学习重力的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比如让幼儿观察不同重量的物体在斜面上滑动的情况,引导幼儿理解什么是重力,以及它对物体的影响。
六、音乐与声音音乐和声音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元素。
在这个教案中,幼儿将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通过亲自制作简易乐器,他们可以体验声音的魔力,并发现音乐与声音之间的联系。
七、物体的沉浮通过这个教案,幼儿将学习物体的沉浮规律。
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表现,并引导幼儿总结出物体的密度和形状对沉浮的影响。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将对物体的特性有更深入的认识。
八、纸飞机设计这个教案将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纸飞机的设计和制作,并观察它们的飞行路径。
这个实验将让幼儿体验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魅力。
九、水的三态变化在这个教案中,幼儿将学习水的三态变化。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大班科学教案范文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科学教案篇1重点领域:科技、语言活动方式:集体小组活动目标:1、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感知空气对流成风产生动力,并可以推动一些物体运动。
2、通过小飞艇变小汽艇的环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让幼儿在玩中不断探索,体验科技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幼儿操作的小飞艇若干过。
2、大水盆6个、餐巾若干。
3、火箭升天的图片、人游泳的图片。
活动重点:感知空气对流成风产生动力,可以推动一些物体运动。
活动难点:通过小飞艇变小汽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过程:一、小飞艇1、出示小飞艇让幼儿观察。
2、提问:它的名字叫小飞艇,谁能知道它是怎么飞的?(让幼儿充分的说)3、动手操作(做成功的幼儿来给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是怎么做的然后再继续操作)二、小汽艇1、这个小飞艇可神奇了,他不仅可以飞起来,他还可以变成小汽艇,在水里游,我们来一起试一试!(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引导)2、请做成功的幼儿来讲述自己是怎么做的,然后让其他幼儿在试一试。
三、1、提问小飞艇为什么可以在空气里飞?小汽艇为什么可以在水里游?2、气球时有弹性的,当气球里的气像外排时,和空气或水盆里的水对流成风,产生动力就可以推动一些物体运动。
出示图片,其实就和火箭喷射燃料的同时向上飞,还有人们游泳时把水往后推的道理是一样的。
大班科学教案篇2活动目标1、在教师的鼓励下探索糖果的种类,知道糖果有很多种。
2、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1、各种各样的糖果、糖果盘。
2、白纸、双面胶、湿巾等。
3、游戏册《五彩的糖果》。
幼儿园科学教案3000字(10篇范例)幼儿园科学教案3000字篇1活动目标:1.知道轮子是圆的,会滚动,了解轮子在生活中的用途。
2.尝试用简单的语言交流自己轮子的特点、用途等的认识。
3.产生对轮子探究的欲望。
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知道轮子是圆的.,会滚动,了解轮子在生活中的用途。
活动难点:尝试用简单的语言交流自己轮子的特点、用途等的认识,产生对轮子探究的欲望。
活动准备:1.活动前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玩具小汽车、拉杆箱、婴儿车、扭扭车等物品并喜欢玩带轮子的玩具;有轮子和没轮子的整理箱各一个,水桶。
2.每人一个轮胎。
3.ppt:各种带轮子的物体图片,如钢琴、购物车、轮椅、火车、飞机等。
活动过程:一、幼儿玩轮胎,感知轮子是圆的、会滚动。
1.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运轮胎,发现滚轮胎最省力指导语:你是用什么方法运轮胎的?哪个办法最省力?小结:运轮胎的方法很多,可以搬、可以抬、可以拖,还可以滚,我们发现滚轮胎的方法最省力。
2.幼儿都尝试滚轮胎,感知轮子会滚动这种有趣的现象。
指导语:轮子为什么会滚动?(轮子是圆圆的,圆圆的轮子会滚动。
)看一看、摸一摸,轮子上面有什么?(感知轮子上面的花纹)轮子上为什么有花纹?二、游戏:“运玩具”,进一步感知轮子省力的特点。
请两组幼儿分别用大小相同的整理箱运玩具,一个有轮子,一个没有轮子,比比看哪组运得快,游戏后请幼儿交流自己的体验,进一步感知轮子省力的特点。
三、结合课件引导幼儿了解轮子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指导语:你玩过什么带轮子的玩具?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带轮子的物品?它们为什么要安上轮子?(结合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小结:生活中很多东西上都安装了轮子,轮子的作用很大,有了轮子,物体移动可以更快、更方便、更省力。
幼儿园科学教案3000字篇2前期准备:1、与家人一起放风筝2次(一次有风的时候放,一次没有风的时候放)并作记录。
2、实物风筝若干活动准备:小记录卡人手一张、大记录卡一张、实物风筝若干。
大班科学教案30篇大班科学教案30篇大班科学教案(一):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影子的“眼睛”大班幼儿对影子这一趣味的光学现象异常感兴趣,他们喜欢和影子做游戏,所以我们经常会开展有关影子的科学活动,这些活动一般都是围绕着影子产生的原理展开,幼儿较难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本次活动我们运用反证的方法,经过为动物的影子找“眼睛”,让幼儿自我对有关影子的错误或模糊的前概念进行验证,从而进一步理解纸挡住光就会出现影子,而纸没有挡住的地方光就能透过等粗浅的科学知识。
活动目标1.探索为动物的影子找“眼睛”的方法,明白纸没有挡住的地方光能透过,反之则产生影子。
2.能与同伴合作观察和记录,并对生活中的光和影的现象有继续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1.幼儿操作材料:剪纸动物的头饰、手电筒、剪刀若干、背景板一块、幼儿记录纸若干。
2.教师演示材料:关于动物影子的PPT、已剪好眼睛的兔头、手电筒、团体记录纸一份。
活动过程一、说说影子,引起兴趣1.师:这几天我们都在玩影子游戏,你们发现影子有哪些趣味的现象幼:影子有时会变得很长,有时又会变得很短,有时又会消失不见。
幼:我跑影子也跑,我停下来影子也会停下来。
幼:影子的颜色都是黑黑的,有的深,有的浅。
2.小结:影子真像一个魔术师,有时会出现,有时又会躲起来;有时会变长,有时又会变短。
(分析:在本活动开始之前,我们首先对刚刚结束的影子游戏进行交流,教师在提问时特意突出“趣味”二字,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特性的兴趣。
经过教师的小结,帮忙幼儿回顾关于影子的各种经验,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准备。
)二、比较不一样的影子,记录各种猜测结果1.教师演示关于动物影子的PPT,幼儿根据局部特征猜测分别是哪些动物的影子。
2.出示有眼睛的兔子影子的图片,请幼儿说说这个影子和前面看到的影子有什么不一样。
3.猜猜为什么兔子的影子上会有眼睛,幼儿结伴商量并记录猜测结果。
4.交流各种猜测记录。
猜测一:在兔子头像上画两只眼睛;猜测二:在兔子头像上贴两只眼睛;猜测三:在兔子影子上画两只眼晴;猜测四:在兔子头像上剪两只眼睛。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0篇)大班科学教案篇一综合活动:小小桥梁设计师教学目标:1、通过幼儿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幼儿有顺序、有耐性的良好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认识、探索生活中常见事物蕴含的科学原理的兴趣。
3、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培养幼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小神童电脑软件、桥梁展示图、纸、笔教学过程: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儿兴趣:小熊家门前有一条小水沟,它正在那发愁不知怎么办才能过对岸,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小熊想个办法吗?小熊的好朋友机灵猴也帮它想了个法子,我们一起听听是什么法子?和我们想的一样吗?二、边看小神童软件边提问:1、机灵猴和小熊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一座什么桥?在古代人们用什么来建造桥梁的?小熊喜欢吗?为什么?2、机灵猴和小熊又来到了哪一座桥?赵州桥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样?赵州桥和竹桥有什么区别?3、它们来到了现代看见了什么桥?钢筋吊桥的用什么来建造的?钢筋吊桥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别之处?钢筋吊桥起到什么作用呢?你们现在见过哪些钢筋吊桥?4、看完了钢筋吊桥,它们又看了什么桥?现代立交桥建立在什么地方?它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对交通起到什么作用?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现代立交桥?5、除了机灵猴介绍我们认识的古代竹桥、赵州桥和现代的钢筋吊桥、立交桥外,你们还见过哪些桥呢?6、我们一起进入电脑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桥梁。
三、我们看了这么多桥梁,你们最喜欢哪一座桥?为什么?四、小熊现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桥,我想请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桥梁设计师帮助小熊设计一座桥,好吗?五、幼儿设计桥梁。
六、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他的设计作品,最后一起送给小熊。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1、活动目标: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活动过程:1)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精选24篇)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简单了解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方法。
2、愿意了解动物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
3、了解动物通过气味、震动翅膀、声音、动作、色彩等传递信息的方式。
【活动准备】1、准备蚂蚁、蟋蟀、蜜蜂、孔雀等动物的图片。
2、《小动物之间的联系方式》的录相。
3、活动前,请幼儿找相关资料,简单了解小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及幼儿查找的小动物联络图文表。
【活动过程】一、随音乐〈〈大家一起来〉〉进入活动场地教师用拥抱、握手、拉幼儿舞蹈、动作、图画、语言等方式,让幼儿感受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方法(有动作、图文、声音、表情、新闻媒体等方式)从而印发幼儿了解动物之间的联络方式。
二、学习了解动物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1、教师用动作引出幼儿要学习的动物——孔雀的传递信息方式:通过录相知道孔雀开屏是以色彩来传递信息的。
2、教师用谜语引出第二种小动物——蜜蜂,通过录相知道蜜蜂是通过动作来传递信息的。
3、出示图片蚂蚁,引起幼儿要了解蚂蚁是怎样传递信息的欲望——知道蚂蚁是通过气味,触角相碰来传递信息的。
4、听声音引出蟋蟀、蝗虫传递信息的方式,知道它们是通过振动翅膀传递信息的。
三、出示幼儿自己搜集的关于各种动物之间联络的图文表,激发幼儿愿意与其他幼儿相互交流分享的欲望,从而让幼儿更多的了解不同动物的不同联络方式。
四、看录相,激发幼儿对自然界其它动物之间传递信息方式的学习和了解的兴趣,让幼儿展开继续的搜集和学习。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篇2活动目标1.了解几种熟悉的小动物过冬的方式。
2.懂得关心小动物,萌发关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1.请家长协助搜集有关冬天里动物生存方式的知识。
2.小动物图片课件。
3.《冬天里的动物》教学挂图。
4.《动物过冬方式》教学资源。
活动过程(一)导入:谈话导入。
幼儿科学实验教案大班10篇1. 空气的存在与影响在这个实验中,孩子们将学习到空气的存在并探究其对物体的影响。
首先,给每个孩子一个气球并让他们尽可能地充满气体,然后用手指捏住气球的开口。
接着,让孩子们试图将充气的气球放在一些表面上,如书桌、地板等。
他们会惊讶地发现,气球并不会为他们所设想的那样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迅速弹回来。
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讨论和解释,孩子们将理解到气球内部的压力与外部的压力是不平衡的,从而使得气球弹回来。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将初步了解到了空气的存在并对它产生的力有了一定的认知。
2. 自然界的颜色孩子们可以通过这个实验来探究自然界中的颜色。
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到室外,观察自然界中不同物体的颜色,如树叶、花朵、天空等。
教师可以与孩子们一起讨论,为什么这些物体会有不同的颜色呢?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用一些家庭常见的材料,如纸巾、透明塑料袋等,将物体遮挡住一部分并观察其颜色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将体验到颜色的来源与变化,并培养对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颜色的兴趣。
3. 手电筒的原理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将了解到手电筒的原理。
教师可以先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小手电筒,并让他们观察其中的电池、灯泡和开关等部件。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在一个黑暗的环境中打开手电筒,观察光线的发射。
孩子们会惊奇地发现,当灯泡发光时,光线是如何通过手电筒的筒体发射出来的。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将初步了解到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并对手电筒的原理有一定的认识。
4. 吸管的奇妙力量这个实验将带领孩子们认识到吸管的奇妙力量。
教师可以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吸管,并要求他们将吸管的一端用手指捏住,同时在另一端放入一杯水中。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尝试用力吸取吸管。
孩子们会惊讶地发现,水会被吸入吸管中。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将初步了解到气压差导致液体移动的原理,并产生对吸管的奇妙力量的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大班科学教案1活动目标:1、运用多种感官在动动、玩玩中感知发现圆形与球体的不同。
2、尝试用球进行多种滚动游戏,并体验其乐趣。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皮球、乒乓球、弹力球、玻璃球、硬币、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球操的录像片活动过程:1、让幼儿欣赏球操,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出示装球体、硬币、圆形卡片的篮子:教师提问:这些玩具滚动时一样吗?;每人选两样不同的玩具,两人一组,一起玩一玩,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幼儿:皮球能到处滚来滚去幼儿:硬币、圆形卡片可以朝着一个方向滚动。
教师:请将到处滚动的放在圆形的篮子里,只朝一个方向滚动的放在方形的篮子里。
教师小结:只朝着一个方向滚动的是圆形。
3、看一看,说一说让幼儿说出:皮球、硬币、圆形卡片有哪些地方不一样?教师小结:从每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并且能向每个方向滚动的物体,我们叫它球体。
4、找一找,说一说:请幼儿说出生活中哪些物品像圆形,哪些物品像球体。
5、请幼儿自由玩球,进一步探索球的特性。
(1)请幼儿在室内探索球的玩法(2)、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玩法。
6、活动延伸:户外区玩球,继续探索球的玩法。
反思幼儿在两次探索、分类活动中,自由选择玩具,同伴间相互交流,在动动、玩玩中发现圆形和球体的不同。
这次活动是在幼儿探究以后,在孩子们的讨论中形成的。
通过前面的探究操作,幼儿对球体有了自己的感知和理解,在自我表达和同伴的交流中,逐步构建了对球体的知识经验。
大班科学教案2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尝试探索用各种方法移动物品。
2、学习主人公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与勇气。
活动准备:1、故事。
2、各种大小不同的盒子,球。
活动过程:一、解读课题,导入故事。
师:小朋友们中午好!幼:老师中午好!师:这几个字认识吗?(不认识老师可以标注音节)幼:搬过来,搬过去。
师:你们搬过东西吗?搬过什么?幼:我搬过椅子。
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教案(精选15篇)大班科学领域活动篇1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对汽车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
2.使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汽车,知道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3.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汽车的主要特征和用途。
活动准备:1.多媒体、音乐磁带、录音机。
2.各种汽车玩具、图片若干,布置成汽车展览会。
3.充足的图画纸,水彩笔,油画棒等画画工具;各种几何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一、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猜引出汽车,教师带领幼儿去参观汽车展览会。
师:小小一间房,橡胶轮子扛。
喝油又喝水,奔驰在路上。
(汽车)二、初步感知,自主探索。
参观汽车展览会,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汽车,培养幼儿对不同类型汽车的兴趣。
师:小朋友看一看展览会上有许多汽车和汽车卡片,拿一辆你喜欢的汽车,看一看它长的什么样?有什么样的用途?和小朋友交流一下,你的汽车和他的汽车,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幼儿参观汽车展览会,观察各种汽车玩具,图片,自由摆弄各种汽车,熟悉汽车的名称和简单的用途。
三、观察发现,引导学习。
1.观看普通汽车课件,引导幼儿描述汽车的名称,特征,用途。
师:我给汽车展览会上的汽车录了像,把你手里的汽车和卡片放回展台,我们一起看。
课件展示轿车、卡车、公共汽车,引导幼儿描述汽车的名称,特征,用途。
2.观看几种常见的特种车的课件,引导幼儿描述特种车的名称,特征,用途。
师:小朋友你知道特种汽车的名字吗?幼儿讲述自己知道的几种特种车。
课件展示消防车、警车、救护车,引导幼儿描述特种车的名称,特征,用途。
(如:汽车是什么名称?汽车是什么颜色的?车上有什么装备?什么时候用到它?电话号码是多少?)3.让幼儿说出自己见过汽车的名称,特征,用途。
师:小朋友除了我们今天见到的这些汽车,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汽车?乘坐过什么汽车?幼儿描述自己熟悉的汽车的名称,特征,用途。
小结:刚才我们说了这么多的汽车,每种车子都有它不同的本领,它们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科学教案1活动背景电池,在孩子电器化的生活中,几乎成了必需品,他们的玩具、学习用具都需要电池,于是,他们对电池的关注也就比较多一些。
所以,对电池认识,只要孩子需要,小班、中班、大班的孩子都可以进行,只是内容有多少,要求有深浅罢了。
比如:小班可以了解电池是有大小的,电动玩具需要装电池等;中班就可以了解各种各样的电池等;大班就要知道电池的大小有号码之分,电池是有容量的等等。
这里进行的是大班孩子的认识电池的活动。
内容与要求探索和了解电池的基本特征,知道电池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1、各种不同型号的电池(方电池、纽扣电池、电板、1~7号电池,废旧电池)。
2、各种电动玩具,各种生活用电物品(闹钟、砌kman、文曲星、照相机等)。
3、模拟电池贴绒一份。
过程与指导一、操作探索:玩电动玩具这里都是电动玩具,你们想玩吗?去玩玩吧。
——老师可以引导:这边有各种各样的电池,你试试,有用吗?孩子的探索是在试误中进行的,他们大多在错误之后,才会悟到正确。
也有孩子一开始就正确的,但孩子未必了解原因。
所以,给孩子大胆试误的机会吧。
二、交流讨论:你是怎么让电动玩具动起来的?1、了解不同的电池型号:老师的引导可以是:·你装的是什么电池?·谁的电池和它一样的?谁的电池和它不一样的?·为什么要有不同的电池呢?老师(小结):电池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方有圆……不同的东西需要不同型号、不同功用的电池。
2、了解电池的装法。
可以讨论:·你的电动玩具动起来了吗?·看看他的电动玩具装了电池,为什么不动?·玩具装电池的地方,有“+"和“一”的,电池该怎么放呢?(用模拟电池贴绒说明)老师(小结):电池是有头和尾的,我们叫它正极和负极,用“+"和“一"来表示。
大班科学教案(集锦15篇)大班科学教案(集锦1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学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分辨出不同质地的纸,并探索不同纸张的吸水性。
2、愿意尝试合作进行小实验,初步学习记录。
活动准备:1、用泡沫纸、瓦楞纸、餐巾纸、手工纸、皱纸做的“纸娃娃”每组二套2、 2人一组,每组水盆1只,记录表格1张,笔1支活动过程:一、引出“纸娃娃”,分辨他们不同的质地。
1、师:今天来了一些小客人,他们做自我介绍。
2、教师以纸娃娃的口吻说话:“大家好,我们都是娃娃,请大家猜猜,我们是用什么纸做成的?请大家都来摸一摸,然后告诉大家你的发现,好吗?”(幼儿摸一摸,看一看)3、请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师:你发现什么颜色的纸娃娃摸上去是什么感觉的?(幼儿讨论回答)4、教生小结:这些纸娃娃有的是用瓦楞纸做的、有的用餐巾纸、有的用泡沫纸、有的用手工纸、还有的用皱纸做的。
二、讲“纸娃娃”的故事,引导幼儿实验记录。
1、纸娃娃出海旅行了,你们猜猜会发生什么事情?(会遇到大风浪、会湿)教师继续讲故事——原来纸娃娃一个个都跳进海里游泳了,咦,纸娃娃们能不能游泳呀?为什么?(幼儿自己发表意见)2、到底纸娃娃能不能游泳,我们来试试看。
(幼儿到准备好的水盆边,教师引导幼儿实验,交代任务:2人一组,把5个纸娃娃都一起放到水里试试,看看能不能游泳。
)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实验结果。
每组派一位幼儿介绍,说说不同的意见。
4、小结:刚才我们用小实验的方法,发现有的纸娃娃会游泳,有的不会,这是为什么呢?(个别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原来不同纸张的纸娃娃在水中有不同的吸水性。
5、刚才我们知道纸在水中会吸水,慢慢的沉下去。
那么到底哪些纸娃娃吸水快,先沉下去?哪些纸娃娃吸水慢,后沉下去呢?现在让我们再试一试,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好吗?(引导幼儿用数字记录吸水快慢)交代任务:沉的最快的用数字“1”来表示,依次记录下顺序,一组请一人记录。
Happiness held in your hands should be simple and transparent.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大班科学教案10篇大班科学教案篇1大班科学教案《种豆子》设计背景现在的小孩很多都不认识泥土和植物的关系,对于植物的生长环境也不了解,但是对植物非常有兴趣,孩子们可以通过这节课学习和了解种植技能。
活动目标1.对种子的变化感兴趣,萌发观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探索发现种子的变化以及种子变化需要的条件,学习用图画、表格的方式做观察记录表,发展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要自己实际操作,而且种植之后还要随后观察。
幼儿对种植基本是完全陌生而没有实操的经验。
活动准备1、《小朋友的书.春天里》2、幼儿观察用的黄豆、蚕豆、绿豆、芸豆干湿种子,浸泡在水中陆续出芽的四种豆豆的种子;花盆里已经发芽的黄豆、蚕豆、绿豆、芸豆苗苗。
3、观察记录用的纸笔。
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你们见过种子吗?种子是在什么环境下发芽的?2、观察种子的变化。
(1)教师出示黄豆、绿豆、蚕豆、芸豆干湿种子,浸泡出芽的四种豆的种子。
(包括没出芽的豆)看看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我这里有四种豆子,分别是黄豆、绿豆、蚕豆和芸豆,但是这四种豆子又不一样,你有没有发现哪里不一样?(一些干的,一些湿的)已经发芽了的种子是干的还是湿的?(湿的)师小结:说明种子如果想要发芽就需要水,有水就能发芽了。
(2)引导出种子发芽不仅需要水还需要空气。
师出示已经浸泡烂了的豆子。
师:看,这个湿的种子有什么不一样?(已经烂了)你觉得我什么这个湿的种子又会烂了?(水过多)水太多了空气就没有了,种子就烂了。
师小结:这个实验证明了种子发芽不仅需要水,还需要空气,所以种子也不能长时间浸泡在水里。
3、学习做“豆豆的观察日记”。
学习填写记录表。
使用《小朋友的书.春天里》第4页“豆豆的观察日记”,请幼儿看一看、说一说表格的意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0篇)-(3000字)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汇总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跳绳计数设计思路:在运动会跳绳比赛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跳绳计数的结果产生了分歧,原因在于跳绳计数方法不对,计数结果不准确,孩子们觉得不公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5—6岁幼儿已能发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并从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为抓住幼儿生活中出现的“真”问题,并以此作为支持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契机,我们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的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学习正确计数。
3.能与同伴分享合作,协商解决遇到的问题。
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来自幼儿真实生活的录像片段——“跳绳比赛争执瞬间”,记录纸和笔。
2.经验准备:活动前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搜集有关体育比赛的资料,观察了解各种比赛的过程和名次确定的方法;幼儿已有跳绳和跳绳计数的经验。
重、难点分析1.重点:通过实践,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在不断增强计数兴趣的过程中学习正确计数。
准备运用实践体验法、讨论法与游戏法突破这一重点。
2.难点:能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
准备运用启发提问法、活动延伸法突破。
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观看录像,进行讨论。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录像,请你们看一看,录像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看完录像后提问:(1)录像中的小朋友因为什么事情发生了争执?(2)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的问题?2.第二遍录像(慢速播放),便于幼儿观察跳绳速度与计数速度的对应关系,分析现场计数时出现的问题。
提问:(1)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问题出在哪儿?(2)如果是你,会怎样为跳绳计数?3.小组实践,集体分享:如何使跳绳计数更准确。
(1)幼儿分组活动,每组取一根跳绳。
幼儿可以边实践,边商讨计数方法,并通过图画标记等形式记录跳绳计数的方法。
(2)集体分享a.分享探索过程,如:开始计数时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们是怎样想出解决办法的?b.分享计数方法,如:看跳绳小朋友跳动的脚计数;看跳绳小朋友起伏的头计数;看跳绳小朋友抡绳的双臂计数。
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c.讨论计数注意事项,如:跳与数要对应上;踩绳或一脚跳过另一脚没跳过,不能计数;记清楚小朋友跳过的数,再往下接着数,并说出最后计数结果。
4.分组学习跳绳计数,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意愿尝试跳绳记录方法,还可以探索和发现新的方法。
5.讨论:还有哪些运动项目是通过当场计数来统计结果的?如:幼儿的拍球、投球、捉尾巴游戏;体育项目中的足球、排球比赛等。
6.活动延伸:鼓励幼儿继续运用计数方法解决体育比赛及生活中的问题,如值日生发碗筷、取午点等,并用绘画、拍照等方式把自己的做法记录下来,张贴到主题墙上,和同伴分享、交流。
活动反思首先,本次活动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突出科学领域学习“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特点。
通过探索“跳绳计数方法”的活动,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幼儿从研究现实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而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及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其次,活动过程符合《纲要》和《指南》的要求,即幼儿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中,有利于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品质。
第三,活动过程体现了《纲要》和《指南》倡导的以幼儿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而教师也更多地成为幼儿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教师的作用由“教授”转变为“支持”和“引导”。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认识电池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实验、谈话让幼儿了解有关电池的一些小知识,认识电池的特征、正负极及作用,了解正确使用电池、检验电池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电动玩具若干,创设情境电池专卖柜。
2、实验操作材料人手一份:电池一节(新、旧),灯珠一个,电线一根。
3、电池模型图,说明图(安装图)各一张。
活动过程:一、通过观察、讨论认识电池1、利用玩具吸引幼儿,并且拨动开关,提出问题:玩具为什么不动?2、证实幼儿的猜测,引出活动的主题--电池。
3、幼儿观察电池。
4、结合图片巩固幼儿的发现,小结电池的基本特征,并认识正负极。
二、掌握电池的使用方法1、装入电池,玩具不动,找原因。
(幼儿讨论后回答)2、罗列幼儿的三种可能性,并一一加以验证。
①电池装反了。
措施:结合说明图,让幼儿学习正确的安装方法,巩固正、负极知识,并请幼儿试装。
②玩具坏了。
措施:用快用完的旧电池证明。
③电池没电了。
措施:用新电池。
三、通过实验,检验电池1、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电池里有没有电?2、幼儿探索性实验,教师指导。
3、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利用小电珠发光来检验电池有没有电。
4、幼儿验证实验。
5、小结。
四、了解电池的作用和种类1、利用电池专卖柜介绍普通的电池和几种特别的电池。
2、了解作用,让幼儿谈谈何处也要用电池,用到什么样的电池,并且从专卖店中找出它。
五、游戏:配电池研究玩具需要几节什么样的电池,并从专卖店中配好、装好后,自由地使用电动玩具游戏。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倒计时活动目标:1、了解倒计时的含义,对计算倒计时的方法产生兴趣。
2、体会倒计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准备:相关图片若干、月历、笔。
活动过程:一、模拟看红绿灯过马路1、导入:前几天老师在马路上拍了两张照片,这两张照片哪里不一样?思考:人行红绿灯跳动的数字不一样和我们过马路有关系吗?2、模拟过马路(两名幼儿先后模拟过马路,其余幼儿倒着数)。
3、说说各自的发现:这里的数字是倒数的,数字越来越小,时间越来越短??体会绿灯上的数字告诉我们,时间越长过马路越安全,时间越短,过马路越危险。
有了倒计时,我们过马路就更加方便、安全了。
4、绿灯上的数字是怎么变化的?(了解用倒着数的方法发现数字是由大到小表示时间由多到少的变化)二、寻找生活中的倒计时1、说说生活中的倒计时现象。
2、教师依次出示照片,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倒计时现象。
3、进一步发现在使用倒计时时,有的倒计时用“秒”(奥运会开幕式、火箭发射等),有的倒计时用“分”(电扇、微波炉、电热毯),有的倒计时用“天”(世博会)。
三、尝试计算倒计时1、激发幼儿计算倒计时的愿望:3月20号,我们要去春游了,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春游倒计时牌吧。
思考:今天是几月几号?除了要找到今天的日期,还要找到哪个日期?2、交流采取计算倒计时的方法,如:顺着数;两个两个数;倒着数;春游的那天不算进去等。
3、发现有了春游倒计时,让我们很清楚地知道今天离春游还有11天,可以在这一段时间里为春游做准备。
延伸:1、为最近的节日做倒计时牌。
2、为离园做倒计时牌。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一寸虫设计意图:绘本《一寸虫》进入班级后,很快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
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一寸虫是怎么样量夜莺的歌声的,夜莺的歌声到底有多长??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我首先设计了一个阅读活动。
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这个数学活动,巧妙地将书中主人公“一寸虫”请出来,让他来测量纸盒,逐步引导幼儿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使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些环节:1.简单复述故事。
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
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
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
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
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
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
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总结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
(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
在这样的演示、讨论、总结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
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
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发现测量单位不一样其结果也不一样。
2.能够沿边测量,学会在第一次测量的终点做记号并把它作为第二次测量的起点。
3.与同伴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共同讨论、解决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准备:1.绘本《一寸虫》的ppt(演示文稿)。
2.包装盒1个(包装盒的一面贴有磁铁),一寸虫卡片1张,放大的记录表1张,磁性黑板1块。
3.每两名幼儿共用1套学具:一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3.33厘米),两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6.66厘米),记录表1张(如图),记号笔1支,包装盒1个(包装盒长边长度是寸的偶数倍数,如4寸、6寸等)。
过程:一、师幼共同观看《一寸虫》ppt师:我们都看过、学习过绘本《一寸虫》,现在我们一起来看ppt,说说哪里出现了一寸虫。
二、出示一寸虫卡片、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1.出示一寸虫卡片,小结故事内容。
师:瞧,这就是一寸虫。
原来他就这么一点长。
不过一寸虫虽然个子小,本领可大呢。
他量知更鸟的尾巴、火烈鸟的颈子、巨嘴鸟的喙、苍鹭的脚、雉鸡的尾巴、蜂鸟的全身,还有夜莺的歌声呢。
2.出示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用一寸虫量东西的本领。
这是一个包装盒,请你也用一寸虫量一量它的长边。
两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怎么测量,量后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格里。
3.幼儿探索测量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出现的问题并在后面的环节中进行小结。
三、师幼共同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1.师幼分享测量结果,发现问题。
师:你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为什么同样的盒子,小朋友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幼儿分享时,教师将结果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2.请不同答案的幼儿演示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师:黑板上也有一个一样的包装盒,谁愿意上来量一量?其他小朋友请仔细观察,他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有什么问题?应该怎样测量才正确?3.引导幼儿沿着边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