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方法在口腔正畸的临床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15.41 KB
- 文档页数:4
ct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对人体进行断层成像的影像技术。
在口腔医学中,CT技术的应用极其广泛,可用于诊断口腔疾病、规划口腔手术、评估牙骨结构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CT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一、CT在口腔疾病诊断中的应用CT技术可以提供口腔疾病的精确诊断。
例如,在牙齿感染的检查中,CT能够清晰显示牙齿周围的骨质破坏情况,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感染范围和严重程度。
此外,CT还可用于检测口腔肿瘤、颌骨骨折等疾病,对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二、CT在口腔手术规划中的应用CT技术可以为口腔手术提供精确的规划。
例如,在种植牙手术前,医生可以通过CT扫描获取患者口腔内三维立体影像,准确测量患者牙骨结构和牙根位置,避免手术过程中的误差。
此外,CT还可以帮助医生规划正畸手术、颌面外科手术等口腔手术,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三、CT在评估牙骨结构中的应用CT技术可以对牙骨结构进行评估。
通过CT扫描,医生可以清楚地观察牙骨结构的密度和形态,判断牙骨质量和骨量损失情况。
这对于制定个体化的牙齿修复方案和口腔矫正计划非常重要。
此外,CT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牙骨植入体的稳定性和骨结合情况,为种植牙的成功率提供依据。
四、CT在口腔颌面部损伤中的应用CT技术在口腔颌面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患者发生颌骨骨折、牙槽突骨折等口腔颌面部损伤时,CT扫描可以提供精确的损伤位置、范围和严重程度,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此外,CT还可以用于评估损伤后的复原情况,指导康复治疗和修复手术。
CT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能够为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影像信息,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它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为患者口腔健康带来更多的福祉。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4年10月第5卷第5期C hina Clin Pract Med,October2014,Vol.5,No.51述评曲面断层摄影与锥形束CT在正畸诊断中的应用杜原宏 口腔正畸学作为口腔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历史。
回顾过去40年来正畸领域的诸多进展,诊断方面,曲面断层摄影(O PG)与锥形束C T(C B CT)已广泛应用于口腔牙种植领域;矫治方面,直接粘合技术、钛合金矫治弓丝及直丝弓矫治器等技术也日趋成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疗体系,对患者日常功能活动的影响也降低到可以容忍和适应的程度。
囿于篇幅,笔者将仅就O PG与C B C T在口腔正畸诊断方面的应用范围及优缺点作一概述。
一、O PG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O PG是应用窄缝及圆弧轨道体层摄影原理,通过一次成像,在一张胶片上获得摄有全部牙及周围组织总影像的一种简单、快捷的技术。
它的出现是牙科摄片史上的一个重大创新,在其之前,牙科摄片往往只限于口内片和颌骨侧位片。
由于O PG 操作简便、检查范围广,患者从治疗开始到完成期间牙齿发育和萌出过程可以确实地被估计,且低放射剂量对青少年有利,一次曝光即可显示全口牙齿、颌骨、鼻腔、上颌窦及颞下颌关节等解剖结构的影像,对颌骨的形态结构、牙的生长发育情况、颌骨病变、畸形,全口牙周病时牙槽骨吸收程度的观察等较为满意,因此正畸治疗中往往选择O PG作为检查手段。
其缺点是:全景清晰度差,脊椎影重叠,影像放大,装备费用高。
O PG在正畸方面的应用范围:(1)缺失牙、阻生牙及治疗牙的检查:①埋伏牙(多为第三磨牙);②多生牙(如上颌前牙、下颌前磨牙);③牙根残留;④根尖透射区;⑤缺失牙;⑥各类修复体的检查;⑦牙髓治疗的检查。
(2)下颌骨某些结构的测量。
(3)牙体及牙周病变的诊断。
二、C B C T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与传统C T比较,C B C T有如下优势:(1)扫描范围灵活,可以扫描特定的诊断区域,也可以扫描全部的颅面部。
口腔CT概述口腔CT可以从三维角度对组织情况进行反映,可以发现口腔X 光片的投照角度不能发现的、或者更细微的病变;它的三维重建效果能够对骨组织情况、下颌关节情况进行准确评价,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前方案设计,以及术后科学评价(比如矫正下巴的手术)。
口腔CT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一,口腔CT在口腔正畸领域的应用口腔CT是围绕人体的一段容积螺旋式地采集数据。
口腔CT与常规CT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获得的是三维信息,而后者获得的是二维信息。
口腔CT提高了扫描速度,扫描覆盖面广,无间隙采集容积数据,便于各种方式、各个角度的影像重建,且可以任意地、回顾性重建。
口腔CT三维重建技术有多平面重组法(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表面阴影显示法(SSD)及容积再现法(VR)等,根据不同部位、病变和临床要求,选择不同的重建方法。
口腔CT在牙科CT成像软件(dental CT program,DCT)的帮助下,可重建获得颌-口腔全景图像和各方位断层图像,图像清晰直观,已被成功用于种植牙术前测量、口腔炎症、肿瘤和口腔上颌窦瘘等多种疾病的诊断! 使用口腔CT扫描机及ADW4.0图像处理工作站探讨了CT 牙体表面成像的实用方法和技巧。
认为口腔CT牙体表面成像技术在口腔正畸治疗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扫描、重建参数的合理选择及图像后处理方法的准确应用是取得高质量三维图像的关键。
通过DCT 的帮助,可以通过3个平面的二维图像显示与唇腭侧骨皮质的距离以及埋伏阻生牙的方向、位置,二维重建图像尤其对其与邻近结构(如切牙管、下牙槽神经管、上颌窦、邻近牙根)关系的显示有独特的优越性,可弥补曲面的很多不足。
总结口腔CT在埋伏牙及多生牙定位诊断中的意义:可确切显示骨内埋伏多生牙的数目、大小和形态;可确定显示埋伏多生牙空间位置(唇颊侧、舌侧、高低和倾斜);可确定埋伏多生牙的位置是软组织阻生还是颌骨内阻生;可确切显示埋伏多生牙与相邻牙胚和牙根的距离或嵌入关系等;可显示邻近牙根是否发生吸收及吸收的程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牙齿健康,除了对牙齿的常规性功能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牙齿的美观性有严格的要求。
传统的牙齿治疗方式是通过临床检查,采用模型分析或者X线检查等方式,该治疗方式很难满足患者对牙齿、面部的要求。
三维CT重建是当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能有效的建立牙齿立体形态图像,直观的显示出不同牙齿之间的关系,进而判断牙齿的准确位置,为正畸治疗提供依据。
在本次研究中将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接受的90例口腔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三维CT重建的方式进行诊断,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具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接受的90例口腔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患者。
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在10-40岁,平均年龄(23.2±1.1)岁。
治疗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在13-41岁,平均年龄(24.12±1.2)岁。
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扫描方式,应用IN-TRA牙科X光机对患者口腔以正位,近中倾斜10°和20°角,远中倾斜10°和20°角5个角度进行投照,曝光条件为70kV、0.064s、采集患者数码X线片。
治疗组采用三维CT重建方式对口腔正畸患者进行诊断。
首先选择双螺旋CT机进行扫描,扫描前,要让患者取仰卧位,按照患者的口腔情况确定扫描范围,包括上颌骨和下颌骨,同时为电压为120kV,电流为200mA,扫描速度为1r/s,扫描厚度为1mm,重建的间距为0.6mm,扫描矩阵为512x512。
扫描过后对数据进行重建,采用图像3D软件,利用最大密度投影法、多层面重建法、表面遮盖法的三维重建技术成像进行观察,在检查中要不断调整方向,直至显示出最佳位置。
口腔数码摄影在正畸临床护理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口腔数码摄影在正畸临床护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口腔数码摄影技术在正畸临床中应用现状,指出影像质量不佳、难以准确测量和数据安全性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影像质量、完善测量方法和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措施等对策。
最后结论指出口腔数码摄影在正畸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研究的讨论,可以加深对口腔数码摄影在正畸临床护理中的应用问题及解决方案的认识,为提升正畸临床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口腔数码摄影,正畸临床,问题分析,对策,影像质量,测量准确性,数据安全性,影像质量提高方法,数据安全保护,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口腔数码摄影技术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应用于正畸临床护理中的一种新技术。
随着人们对口腔美容的需求不断增加,正畸治疗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传统的正畸治疗离不开对患者口腔状况的准确评估和监测,而口腔数码摄影技术则为这一过程提供了更为便捷和可靠的方法。
口腔数码摄影技术通过高分辨率的数码相机捕捉患者口腔的影像,可以清晰地展示出牙齿的位置、关系和变化情况。
这些数字化的影像不仅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诊断,还可以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口腔数码摄影技术具有实时性和可存档性的特点,便于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共享,也方便了治疗过程的监测和评估。
在正畸临床护理中,口腔数码摄影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口腔数码摄影技术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进一步提高口腔数码摄影技术在正畸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口腔数码摄影在正畸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提高正畸治疗效果和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通过分析口腔数码摄影技术在正畸治疗中的应用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推动口腔数码摄影技术在正畸临床中的发展与应用。
CBCT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摘要】口腔放射学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计划的设定以及对疾病发展变化的监测。
传统的二维口腔平片由于重叠、伪影等原因,不能显示被观察区的三维结构,影响诊断及制定治疗计划。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进步,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 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牙体牙髓、口腔正畸、种植牙等方面。
与传统的螺旋CT相比其具有辐射剂量小、空间分辨率高、三维重建快、能够提供精确的影像数据等优点[1]。
本文就CBCT 技术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关键词】CBCT 三维重建种植牙【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368-02数字影像诊断的最新进展意味着可以在不影响诊断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更低的辐射剂量与更短的处理时间。
锥形束CT(CBCT)与传统螺旋CT相比其具有辐射剂量小、空间分辨率高、三维重建快、能够提供精确影像数据的优点,以及检查费用和设备购置费用相对较低、占用面积和空间较小等众多优点日益广泛的被应用于口腔临床中,成为口腔医学领域一项重要的辅助检查工具[1]。
1 CBCT的发展1972年英国科学家House field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CT并应用于临床,这种图像质量好、诊断价值高且无损伤性的成像方法,极大地促进了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发展,但由于其辐射剂量大、成本高、使用不便等问题使其在口腔领域的应用受到诸多限制[2]。
自从1998年Mozzo[3]等学者将CBCT应用到了口腔颌面成像领域以来,由于其独特的优势,逐步成为口腔临床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2 CBCT技术的优点相比传统螺旋CT,CBCT具有众多优势:1.图像精度较高:与被投照物之间比例1:1、无几何失真、空间分辨率较高、可以进行清晰的实际测量;2.扫描范围灵活 [5、6]。
与螺旋CT不同的是CBCT采用一种二维面状探测器来代替传统螺旋CT 的线状探测器,所以其采集投影数据的速度大大加快[4]。
口腔影像学个人总结一、引言口腔影像学是口腔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检查和分析口腔内部的影像,可以帮助口腔医师准确诊断和治疗口腔疾病。
本文旨在总结口腔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常用技术和临床应用,以便更好地理解口腔影像学的重要性。
二、口腔影像学基本概念口腔影像学是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来获取口腔内部的影像,并对影像进行解析和诊断的学科。
常用的口腔影像学技术包括X射线、CT、MRI、超声等。
口腔影像学有助于发现口腔结构的异常,包括牙齿、根管、颌骨等,并对口腔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进行监测。
三、常用的口腔影像学技术1. X射线:X射线是最常用的口腔影像学技术之一,它可以通过照射X射线颇周围组织的吸收情况来获取影像。
常见的X射线技术包括常规X射线、全口X射线、口内X射线等,它们可以帮助检测牙齿的蛀牙、根尖周围病变以及颌骨的病变等。
2. 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非常精确的影像学技术,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口腔结构信息。
通过CT可以获取三维的口腔影像,更好地观察牙齿、根管和周围组织的病变。
3. MRI(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无辐射的影像学技术,通过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取影像。
MRI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软组织信息,对于口腔肿瘤、颌骨肿瘤等病变的诊断非常有价值。
4. 超声:超声是一种非常安全和无创的影像学技术,通过声波的传播来获取影像。
在口腔影像学中,超声常用于检测颌骨囊肿、颌骨骨折等病变。
四、口腔影像学在临床中的应用口腔影像学在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正畸学:口腔影像学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牙齿和颌骨发育情况,辅助正畸治疗的规划和判断疗效。
2. 口腔外科学:口腔影像学可以帮助检测颌骨囊肿、肿瘤、骨折等病变,指导手术的进行和监测治疗效果。
3. 牙髓病学:口腔影像学对于检测根尖周围病变、根管感染等牙髓病的诊断非常重要。
4. 牙体牙髓学:口腔影像学可以帮助检测蛀牙、牙齿结构异常等病变,指导修复治疗的进行。
锥形束CT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目的:对锥形束CT(CBCT)技术在口腔正畸中的实践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需接受正畸治疗的埋伏牙患者112例。
患者均行CBCT检查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112例患者均为多生埋伏牙,主要为上颌者(88例),主要表现在前牙区,下颌者(24例)主要出现在前磨牙区;112例多生埋伏牙患者共237颗牙齿,99例为2颗多生埋伏牙,13例为3颗多生埋伏牙;牙冠牙根发育正常26颗;牙冠发育正常,但是牙根发育与同名牙相比较短38颗;牙冠不规则发育、牙根呈杵状18颗;牙根、牙冠形似蝌蚪状155颗。
结论:经CBCT 技术对可对牙根的三维图像进行直观反映,为临床口腔正畸的诊断和矫正治疗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参考信息,值得关注并推广。
錐形束CT(CBCT)技术的出现促进口腔正畸治疗的发展,从以往的二维时代进入到三维时代,与二维平面相比,CBCT技术能够减轻CT的强辐射损害及其局限性,使其在口腔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1]。
与传统影像学技术相比,CBCT技术具有成像精确、辐射量低、操作简单的特点[2]。
笔者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6年6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需接受正畸治疗的埋伏牙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就CBCT技术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需接受正畸治疗的埋伏牙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4例,女48例;年龄11~24岁,平均(20.7±3.2)岁。
纳入标准:无既往正畸史,经常规曲面体层片、牙片检查证实,但是无法对牙根情况进行清晰的显示,需要进一步展开CBCT技术进行检查的患者。
排除标准:不愿参与者;依从性低下者;存在精神障碍者。
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已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影像学技术在口腔医学教学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赵尔云;梁学娟【摘要】目的:探讨影像学技术对口腔医学教学影响以及在临床中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口腔医学实践中加强影像学技术应用,在临床诊疗流程中加大影像学技术指导作用,与传统教学方法和传统临床诊治思路进行比较,对比二者的优点与不足,为口腔医学教学及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进行总结分析将理论转化与实践中.结果:影像学在口腔医学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患者出现齿科疾病时,影像学检测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影像学中锥形束CT技术,使得重建的三维图像更加清晰,其中CBCT影像学检测技术,极大促进了口腔种植牙医学领域的发展,它系统地、全面地提供患者患牙信息,使临床治疗的进展更加顺利和有效,同时对于各种并发症的预防也有重要意义,也为口腔医学教学提供了思维模式和实践工具.结论:影像学技术在口腔医学教学与临床中的应用,总结分析全冠牙修复、口腔种植以及口腔正畸应用情况,结合影像学技术在牙种植体治疗,全面向口腔科医务人员提供患牙信息,不仅能提供科学有效教学模式方法,也为临床诊治判断疗效提供判断基础.【期刊名称】《甘肃科技纵横》【年(卷),期】2018(047)003【总页数】4页(P89-92)【关键词】医学教学;锥束影像;全冠牙修复;口腔种植;口腔正畸【作者】赵尔云;梁学娟【作者单位】兰州市口腔医院,甘肃兰州 730030;兰州市口腔医院,甘肃兰州7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影像学出现不仅有效的提升了口腔学科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也在教学和实践上提供了学习条件。
传统的二维图像经过处理后,可以进一步得到三维图像,但是此时获得三维图像存在伪影问题,这为后续的诊断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锥束CBCT (Cone beam CT)影像学的出现解决了上述问题,这是因为CBCT的数据投影本身就是二维的,这样对二维图像进行重建处理,就直接可以获得相应的三维图像[1]。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诊断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科学,通过采集、处理和解读口腔颌面部的影像信息,为口腔颌面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本文将从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常见的疾病和临床应用等方面来探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诊断。
一、影像学技术现代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主要包括传统的X线影像学和数字化影像学两大类技术。
传统的X线影像学包括常规X线片和口腔颌面部拍片,它们具有低成本、操作简便等优点。
而数字化影像学则采用了数字图像的传输和处理,包括口腔颌面部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CBCT(锥形束CT)等技术。
这些数字化影像学技术具有图像分辨率高、三维重建等优点,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以辅助临床诊断。
二、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1. 牙齿畸形牙齿畸形是指牙齿在数量、位置、形态等方面发生的异常变化。
通过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可以对牙齿畸形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牙齿错位、拥挤等,而数字化影像学技术如CBCT更能够提供牙齿相关的三维信息。
2. 巴氏囊肿巴氏囊肿是颌骨囊肿中最常见的一种,它主要发生在下颌骨角区域。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对于巴氏囊肿的诊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X线片上,可以观察到囊肿造成的骨质吸收,而数字化影像学技术则更能够显示出囊肿的形态和大小等特征。
3. 口腔颌面肿瘤口腔颌面肿瘤是指发生在口腔和颌面部的各种良性和恶性肿瘤。
影像学对于肿瘤的定性和定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常见的X线表现包括骨质缺损、骨质破坏等,而数字化影像学技术则可以显示出肿瘤的边界、内部结构等更详细的信息。
三、临床应用1. 正畸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对于正畸学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影像学的评估,医生可以全面了解牙齿错位的情况,制定出恰当的正畸治疗方案。
2. 口腔种植学口腔种植学是恢复缺失牙齿的一种常见方法,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能够提供患者的牙槽骨情况,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案和预测种植效果。
3. 口腔颌面外科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需要对疾病进行准确诊断和手术规划。
口腔医学影像学认知在当代医学领域中,口腔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它通过使用各种先进的影像设备和技术,为口腔医生们提供了可视化的信息,帮助他们诊断和治疗各种口腔疾病。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口腔医学影像学的认知,以及它在现代口腔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口腔医学影像学。
口腔医学影像学是通过利用X射线、CT扫描、MRI、超声和数字化口腔摄影等技术,对口腔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和诊断。
这些先进的成像技术使口腔医生们能够观察到牙齿、牙龈、颌骨和颌面部组织的内部情况,以便更精确地定位病变。
口腔医学影像学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它可以帮助口腔医生们检测龋齿和牙周疾病。
通过使用X射线或CT扫描,医生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牙齿的蛀牙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根管治疗或拔牙。
同时,影像学还能够检测出牙周疾病的存在,这种疾病通常表现为牙齿周围组织的感染和炎症。
其次,口腔医学影像学在正畸治疗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许多人在儿童时期或成年后面临牙齿拥挤、不齐的问题。
通过利用口腔影像学,医生们可以准确地诊断出患者的牙齿错位情况,并制定出适当的正畸治疗方案。
这种方案通常涉及到矫正器的选择和排列,通过正确的应用,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牙齿外观和咀嚼功能。
另外,口腔医学影像学还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当患者需要拔除智齿或进行口腔肿瘤切除时,医生们可以利用影像学来精确定位手术区域和结构,以避免对周围重要组织的损伤。
这些影像学技术为手术提供了可靠的预操作信息,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安全性。
此外,口腔医学影像学对于种植牙手术的成功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种植牙手术是一种重要的牙齿修复方式,需要在牙龈和颌骨中植入人工牙根。
通过使用影像学,医生们可以预测患者骨骼的密度和形态,评估骨骼的可接受性,并决定是否需要进行骨增量术以提高成功率。
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口腔医学影像学并不是万能的。
影像学在口腔疾病中的应用技术影像学是一门运用各种影像技术对人体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在医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口腔疾病作为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也可以通过影像学来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重点介绍影像学在口腔疾病中的应用技术。
一、X射线摄影术X射线摄影术是最常见的影像学技术之一,也是口腔疾病诊断中最常用的技术手段。
通过将X射线透过患者的口腔部位,再由感光底片记录下来,医生能够获得关于牙齿和颌骨的详细信息。
在牙齿方面,X射线摄影术可以用于检测牙齿的龋齿和牙周病。
龋齿通常表现为牙齿表面的一片阴影,而牙周病则表现为牙齿周围骨骼的退化。
通过这些影像,医生能够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为治疗提供依据。
在颌骨方面,X射线摄影术可以帮助医生检测颌骨的骨质疾病,如骨折或骨质疏松。
同时,通过观察牙齿与颌骨的关系,医生还可以评估牙齿移植或牙齿矫正手术的可行性,确保手术的成功。
二、口腔CT扫描口腔CT扫描是一种高精度的影像学技术,可以提供三维的口腔结构图像。
相比于X射线摄影术,口腔CT扫描能够更全面地展示口腔的解剖结构,并且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口腔CT扫描可以广泛应用于口腔疾病的诊断,例如颌骨肿瘤、颌面部感染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等。
通过扫描的图像,医生可以了解病变的大小、形态和位置,为手术治疗提供准确的指导。
三、口腔MRI口腔MRI是一种无辐射的影像学技术,通过利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详细的口腔结构图像。
相较于X射线和CT扫描,口腔MRI对软组织的显示更加精细,适用于对软组织疾病的诊断。
在口腔疾病中,口腔MRI主要应用于颌面部肿瘤和颞下颌关节炎等疾病的诊断。
通过口腔MRI的图像,医生可以了解病变的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从而评估病情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四、超声影像学超声影像学利用超声波对口腔进行成像,是一种非常安全和无创的影像技术。
口腔超声影像学广泛用于检测口腔的液体积聚和软组织病变,如囊肿和肿瘤。
口腔医学中的新技术研究及应用口腔医学是医学中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口腔疾病的预防、检查、诊断、治疗和康复。
随着科技进步和医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口腔医学中的新技术不断涌现,从而为口腔医学的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
本文将从口腔医学的新技术研究及应用方面进行探讨,主要分为影像学、种植学、麻醉学、牙体牙髓病学、正畸学等几个方面。
一、影像学影像学是口腔医学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各种成像技术观察口腔疾病的进程及其相关解剖结构,从而诊断和治疗疾病。
当前,数字化成像技术越来越成为口腔医学中的重要手段,常见技术包括口腔实景成像、口腔Ct、MRI等。
其中,口腔实景成像技术是一种三维视觉成像技术,通过对患者口腔进行扫描,快速生成高清的口腔三维数码模型,从而全方面的展示口腔中各种解剖结构及疾病情况。
此外,口腔Ct和MRI也广泛地用于口腔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通过高清晰度的图像顺利实现微创口腔手术,减轻患者痛苦和恢复期。
二、种植学种植学是近年来在口腔医学中发展最快且应用最广泛的前沿领域之一。
种植技术可以替代传统的固定假牙,为患者进行口腔修复,其中牙种植是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种植技术,可以在患者牙槽骨中种植一颗人工牙齿,以取代丢失的真牙,并能很好的还原牙齿的外形、咀嚼力和美观性。
目前,种植技术已经在口腔医学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塑形外科、口腔病理学、口腔修复和正畸矫治等。
三、麻醉学麻醉学是口腔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负责口腔手术过程中的麻醉工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麻醉学的技术不断革新,新型的麻醉技术和麻醉设备不断涌现,为口腔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例如,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局麻神经组合技术”,可以针对不同手术区域,进行精准、可控的局部麻醉;另外,表面麻醉学技术的使用已经成为某些口腔外科手术中解决疼痛问题的不错选择。
四、牙体牙髓学牙体牙髓学也是口腔医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关注治疗龋病和充填物脱落给牙体牙髓的损伤修复。
随着医学领域发展,各种新型的材料被引入牙体牙髓学,以实现牙体牙髓修复的更好效果。
影像学方法在口腔正畸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了解对口腔正畸患者使用基于CT数据的影像学方法临床指导价值。
方法:选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间诊疗口腔正畸患者100例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在治疗中通过三维CT扫描成像的手段检查口腔病灶位置,根据所得数据指导口腔正畸治疗方案细节调整,归纳基于CT数据的影像学方法对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意义。
结果:患者在完成口腔正畸治疗后有93例表示对正畸治疗效果相对满意。
结论:对口腔正畸治疗患者通过三维CT扫描方式进行了解和指导不但能够帮助医生更全面的掌握口腔具体情况如口腔部位的平衡状态、补偿状态效果图等,对患者口腔病症有更加精准的诊断,还能够对治疗方案制定调整有引导作用,提高疗效,值得临床重视与推广。
【关键词】CT数据;影像学方法;口腔正畸
口腔疾病存在多种,需要准确的诊断以保证治疗方案的制定具备针对性,影像学是其中应用范围较广的方式,其中包含X线检查、超声检查、数字血管造影、CT扫描、MRI等[1],而X线或者全景片检查方式由于口腔颌面解剖结构较为精密,因此所得图像发生前后结构重叠的概率较高,不利于判断病情,无指导治疗方案价值。
本院口腔科在多种影像学方法中,选择基于CT数据方式诊断口腔正畸患者情况,效果令人满意。
现将患者相关临床数据进行整理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诊疗口腔正畸患者100例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
患者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18~33岁,平均为(25.6±1.1)岁。
患者接受诊断后提示有74例为先天颌骨发育畸形,16例患者因骨折急性,10例患者因其它口腔疾病畸形。
1.2检查方法
对患者进行口腔三维CT扫描检查,所用仪器型号为德国西门子128排炫速双源机型扫描仪器,对患者口腔病灶位置用螺旋扫描手段进行检查,螺距参数设置为0.891:1,扫描层厚参数为0.9mm。
所有患者在接受CT扫描后将所得图像传送到工作站并进行图像重建,使用标准的重建肌骨模式完成图像重建工作,通过三维软件、数字化头影测量分析软件,完成CT扫描所得图像的处理工作,三维立体的图像构建主要包括颅骨的正位、侧位、侧斜位以及全颌牙列部位。
除了完成病情状态的诊断,还指导正畸治疗方案制定细节。
对患者进行颅骨CT三维立体图像重建时,视野与间隔的参数分别为250mm和0.45mm。
2结果
患者CT扫描检查后影像提示如下:16例患者为口腔颌骨骨折,接受三维CT扫描,与其口腔曲体全景片相结合,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情况复杂的口腔颌骨骨折情况骨折线,同时对于粉碎性骨折患者还能够准确的判断骨折粉碎范围。
错颌畸形患者接受三维CT扫描后,采取头影测量分析方式能够在所得数据引导下标记特定解剖结构特
点,实现对应颅面结构平衡线描绘工作,帮助医生对患者构建正常平衡、在补偿状态之下的正畸治疗位图。
错颌畸形患者能够准确的掌握出现畸形部位、诱发机制以及发展程度,无论是诊断、治疗方案制定等均有重要价值。
在基于CT数据影像学方法引导下患者在完成口腔正畸治疗后有93例表示对正畸治疗效果相对满意。
3讨论
口腔正畸治疗患者群体中使用三维CT扫描手段来完成头颅骨三维模型的建立,能够得到分辨率较高的影像,对患者口腔疾病的诊断、治疗中都有着明显的优势。
另一方面三维CT扫描所得头颅骨三维模型还能投入到大量临床应用当中,诸如实现手术模拟、术中模板制作、塑性等[2],在该分析技术支持下医生能够对患者牙齿错颌畸形情况的诱发机制以及畸形状态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保障了口腔治疗方案细节的准确性。
口腔医学中接受颌骨骨折治疗患者在重建颌骨骨折缺损位置过程中,除了要对颌骨完成连续性恢复处理外,外形的美观也需要得到保证,此外修复、种植骨折部位是需要有正确的骨基支持,因此要求相对严格,因此对患者进行口腔正畸治疗时可选择定量分析法,计算患者骨折缺损情况以及破坏量情况,用石膏模型辅助实现治疗预成型[3]。
CT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其作用已经完全能够取代传统石膏记存模型方式,避免了缺损情况且患者接受程度更高。
在本文研究中对接受口腔正畸治疗患者在其具体疾病基础上,选择三维CT扫描、头颅测量等方式,为医生的治疗提供有效、准确的参考依据,从数据可知患者正畸治疗后对疗效满意程度较高。
综上所述,随着CT检查
手段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在多种疾病中诊断发挥着重要的判断及引导作用,对口腔正畸治疗患者通过三维CT扫描方式进行了解和指导不但能够帮助医生更全面的掌握口腔具体情况如口腔部位的平衡状态、补偿状态效果图等,对患者口腔病症有更加精准的诊断,还能够对治疗方案制定调整有引导作用,另一方面不同CT重建手段的应用最终发挥取长补短的效果,值得临床重视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凌,曹霞,陶晓峰.基于锥形束CT软件的案例教学在口腔颌面影像教学中的实践与评价[J].上海口腔医学,2017,26(6):680-683.
[2]仇玲玲,厉松,白玉兴.基于锥形束CT的正畸种植体导板设计及其引导下种植体植入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初步评价[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6,51(6):336-340.
[3]赵海岩,沈彦萍.CT数据的影像学方法在口腔正畸的影响探索[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6(15):158-159.
作者:王晨齐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唯品口腔门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