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综合课词汇语法教学ppt讲解学习
- 格式:ppt
- 大小:4.93 MB
- 文档页数:90
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词汇教学教案案例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词汇教学展开探讨。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在首先探讨了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词汇教学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教学内容设计,讨论了教学方法和策略,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提出了教学问题与对策。
在总结了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词汇教学的启示,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词汇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未来研究可以在更深入的层面上探讨词汇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为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词汇教学、教案、案例分析、重要性、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策略、教学效果评估、问题、对策、启示、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实情况表明,许多对外汉语初学者普遍面临着词汇量不足、应用能力不强等问题。
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词汇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方法亟待探讨和完善。
为此,开展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词汇教学的研究,对于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语言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围绕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的词汇教学展开研究,探讨相关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及教学效果评估等问题。
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为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的词汇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词汇教学教案案例的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词汇掌握能力,促进他们在汉语学习中的整体语言能力的提升。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当前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策略;2. 探讨不同教学方法和策略对学生词汇掌握的影响,为教师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3. 评估不同词汇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4. 总结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词汇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通过此研究,旨在为提高对外汉语初级学习者的词汇掌握水平,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全面提升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对外汉语教学法ppt文本1、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
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
2、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创始于1950年。
3、1978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召开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的看法。
创刊刊物:《语言教学与研究》(1979),《世界汉语教学》(1987)专业出版社: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5)、华语教学出版社(1986);专门的研究机构——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1984)。
4、1983年成立了“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1984年,正式确定学科的命名。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属性学科地位学科属性“两属性,三要素”:学科以汉语为主,以对外教学为用。
汉语是学科的本体属性,是学科构成的第一要素。
对外教学是学科的应用属性,“对外”是学科构成的第二属性,“教学”是学科构成的第三要素第一属性:汉语(本)第二属性:对外国人教学(用)第一要素:汉语第二要素:对外国人第三要素: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框架吕凡理论基础: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理论。
从根本上说,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
研究对外汉语的目的: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语音与韵律,了解汉语词语用法与搭配习惯,明白造句原理与句子的组装规则以及正确得体的汉语表达方法,从而养成新的语言习惯,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
第四节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范围与内容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研究及其教学与习得研究。
教谁,教什么,教多少,何时教,如何教;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设计和大纲;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就是对语言教学的整个过程制订计划方案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干预。
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分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四大环节。
吕必松(1986)最早提出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理论。
第二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定义如下:第二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就是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在全面分析第二语言教学的各种主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教学方案,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原则以及教师的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以便指导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统一的整体,使全体教学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行动。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案(初级)第一章:课程介绍与学生评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语听、说、读、写技能。
培养学生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学生评估了解学生的汉语水平,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表达能力。
收集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和兴趣点,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
第二章:汉语语音与语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汉语拼音的基本音节和声调。
培养学生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2.2 教学内容汉语拼音的基本音节和声调。
常用词汇的语音和语调练习。
2.3 教学方法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语音和语调。
使用语音示例和模仿练习,提高学生的发音准确性。
第三章:基本词汇与语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语词汇和语法结构。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词汇和语法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3.2 教学内容常用的汉语词汇和短语。
基本的汉语语法结构,如主谓宾结构、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等。
3.3 教学方法通过情景模拟和对话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词汇和语法。
使用图片、实物和动作等多种教学辅段,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第四章:听力理解与表达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听力理解能力。
提高学生的汉语口头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简单的日常会话和对话。
常用的表达方式和句型。
4.3 教学方法通过听录音、观看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组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口头表达练习。
第五章:阅读理解与文化介绍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增加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5.2 教学内容简单的中文文章和故事。
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5.3 教学方法通过阅读练习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
结合文化介绍,增加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第六章:写作技巧与练习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语书写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6.2 教学内容常用汉字的书写规范。
简单的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案(初级)初级汉语综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希望同学们能理解并掌握课文生词2.掌握并正确运用新的语法点3. 理解课文内容并流利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1. 词汇:尤其、爱、有名2.语法:理解并正确把握语气词“了”在句末的用法(文中“刮风了”“几点了”)3. 课文与功能:结合课文讨论喜欢的季节三.课时安排:100分钟四.教具准备:1、PPT课件2、图片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两分钟):师生问候,教师点名,目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向学生传递上课信息。
(二)复习及引入(10分钟):1、检查作业,听写上节课生词2、请学生用上节课学过的语法造句,老师简单点评,师生快速问答上节课内容,以巩固所学知识。
3、提醒同学天气转冷,及时加衣,照顾好自己。
(三)学习新课(80分钟):1、【导入新课】(5分钟):展示图片一--冬天的雪景,老师先表达下自己对冬天的感受:畏惧—怕冷。
再请同学们谈论下自己是否喜欢冬天,为什么。
2.【学习生词】(20分钟):(1)老师先顺读课文一遍,同学们按照课文生词表找出生词所在(2)生词和重点词语生词:以PPT集体展示生词,老师带读一边,学生齐读一边,学生接龙式读一遍,每人读两个(老师指导发音难点并给学生随时正音,学生齐读时,老师只纠正有普遍意义的发音错误,学生个别读时,老师有错必纠)重点词语:(重点讲解大约三四个生词)例如:尤其、爱、有名。
具体讲解过程如下:A.尤其:这是个副词。
表示更加,一般用在句子的后一部分。
(一)尤其+形词语扩展:尤其漂亮、尤其便宜师生互动: 1.老师说大家的衣服都很好看,你认为玛丽的衣服最好看,你可以说?---------玛丽的衣服尤其漂亮。
2. 校园外有很多超市,东西都便宜,其中一家特别便宜,我们可以说?----------这家超市尤其便宜。
(讲解例句:第一个例句,用到了尤其,在这里主要是说玛丽的衣服在全体衣服当中最好看。
第二个句子表示与别的超市相比,这家更便宜)(二)尤其+是例句:大家学习都很认真,尤其是玛丽。
对外汉语中高级综合课教案一、第1章:课程介绍与目标1.1 课程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学习中文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潮。
本课程旨在为已经掌握基础汉语知识的中高级学习者提供一个进一步提高汉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的汉语知识进行流畅的口头和书面表达;理解复杂的中国社会现象和历史文化;熟练使用中文进行日常交流和商务沟通;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第2章:教学内容与大纲2.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涵盖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句型、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等。
教学中将采用真实、生动的语料,如新闻报道、故事、访谈、电影片段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2 教学大纲第1章:课程介绍与目标第2章:现代中国的生活方式第3章:中国的历史与文化第4章:商务交流与沟通技巧第5章:旅行与探险三、第3章:教学方法与策略3.1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法和文化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教师将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真实的语言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3.2 教学策略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语言规律;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练习语言;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定期进行测试和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
四、第4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本课程将采用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形成性评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等,终结性评估则主要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
4.2 反馈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定期给予反馈,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反馈方式包括口头反馈、书面反馈和在线反馈等。
五、第5章:课程资源与扩展活动5.1 课程资源本课程将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和中国文化体验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