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方法的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802.01 KB
- 文档页数:3
充水球囊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分析重度宫腔粘连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和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重度宫腔粘连的手术术后再粘连是一大难题,临床上难以避免。
本文将从充水球囊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角度进行临床分析。
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临床表现包括月经周期异常、不孕、习惯性流产、痛经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目前,对于重度宫腔粘连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分离粘连组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再次粘连。
术后再粘连的发生率仍然较高,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手术辅助工具来预防术后再粘连的发生。
在临床上,充水球囊的使用对于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充水球囊可以有效的保护宫腔内膜,减少手术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充水球囊可以有效的分离粘连组织,减少组织再次粘连的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最重要的是,充水球囊的使用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育能力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有效的避免了术后再粘连带来的痛苦和困扰。
充水球囊的使用还有一些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充水球囊型号和尺寸非常重要,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充水球囊。
手术操作要规范,操作者要具备丰富的手术经验和技术,避免不必要的操作损伤。
术后的护理和处理也非常重要,要对充水球囊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和管理,避免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充水球囊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育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充水球囊的使用还有一些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的临床研究和实践,进一步验证充水球囊在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方面的临床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和服务,为妇科手术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预防宫腔粘连(IUA)又称Asherman综合征,多由宫腔手术操作或因感染、放射等原因造成子宫内膜破坏引起宫腔相互粘连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病变,多于吸宫或刮宫后发生,子宫内膜结核,严重的子宫腔内感染、子宫粘膜下肌瘤摘除或剖宫产手术等都可损伤子宫内膜,导致宫腔粘连的发生[1]。
宫腔粘连可造成月经紊乱、痛经、不育等严重后果[2]。
近年来由于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及妇科炎症等因素不断增加,导致宫腔粘连发生率逐年上升,成为不孕不育常见的原因之一,占不孕症的20%[3]。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备受妇产科医师(特别是生殖研究者)的关注。
近年来应用宫腔镜治疗宫腔粘连已成为宫腔粘连治疗的标准方法[4]。
然而其术后容易再度粘连,甚至粘连更为明显,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5]。
本文将目前国内外宫腔镜直视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预防再粘连采用较多的几种方法分述如下。
1 术后预防粘连方法概述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IUD)、透明质酸胶体(防粘连剂)、口服大剂量雌激素或人工周期、球囊扩张法、羊膜移植、定期反复纤维宫腔镜探查及钝性分离术及上述两种和/或2种以上联合应用的综合方法。
TCRA术后均常规给于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5~7d,随访3~6个月。
术后3个月在月经干净3d后行宫腔镜复查判断其疗效。
1.1 TCRA术后口服大剂量戊酸雌二醇和/或人工周期预防再粘连TCRA术后第2d开始口服戊酸二醇(补佳乐)3mg.tid,服用21d。
最后10d加用甲羟孕酮10mg/d.(或倍美力0.625mg/d,服用20d。
从第15d开始加用甲羟孕酮10mg/d。
连服5d。
)共3个周期。
大剂量雌激素可刺激子宫内膜再生,覆盖子宫创面,防止新的粘连形成[11]以达到预防再粘连的目的。
而且大剂量雌激素治疗,可以加速裸露区的上皮化,促进子宫内膜生长加速及子宫内膜修复[12]。
目前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口服雌激素是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再粘连的有效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预防宫腔粘连术后复发提起宫腔粘连大家并不陌生,近年来随着人流病人增加,宫腔粘连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重度宫腔粘连的患者在临床中也经常碰到。
宫腔粘连是由于子宫内膜受到创伤、炎症、感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子宫内膜基底层的损伤,使宫腔小部分或大部分粘连闭合所致。
宫腔粘连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殖健康。
宫腔粘连最典型的临床表现就是,月经量减少,甚至可以闭经。
对生育的影响是不孕,流产。
很多病人是因为不孕检查才发现宫腔粘连的。
由于宫腔的形态遭到破坏,子宫内膜受到损伤,胚胎的着床和发育受到影响,容易出现反复自然流产。
故宫腔粘连既是前次流产的并发症,又是日后导致反复流产的重要原因。
宫腔粘连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手术,但重度宫腔粘连的患者,尽管我们术后使用了各种各样预防再粘连的方法,但是手术分离的效果不尽人意,术后的复发率仍持续居高不下。
预防宫腔粘连,我们习惯采用机械屏障的方法。
包括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子宫扩张球囊,透明质酸钠等。
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曾是广泛使用的预防宫腔再粘连的方法,一般至少放置3个月。
多数认为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由于机械屏障作用分离了创伤的子宫壁,减少粘连再形成。
但宫内节育器亦可引发宫腔无菌性炎症反应诱发再粘连。
所以放置宫内节育器是个双刃剑,近来受到部分专家的质疑。
有人认为子宫扩张球囊与放置球囊导尿管是一种更有效的预防术后再粘连的方法。
扩张球囊在宫腔内首先是屏障作用,有效分离子宫前后壁,其次导尿管还可引流宫腔内液体,有利于子宫内膜的修复,防止宫腔再粘连。
但宫腔内放置扩张球囊或球囊导尿管,不能时间太长,而且上行感染的机会始终存在。
也有专家提出宫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能有效地将受损的子宫前后壁内膜分隔开来,具有机械屏障作用。
还可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移动和增生,减少出血和渗出,减少形成永久性粘连骨架的血小板数量。
故能预防术后再粘连的发生。
但透明质酸钠凝胶在宫腔内停留的时间有多长?需不需要反复注入?会不会增加术后感染的机会?都不是太清楚?国外还有学者对宫腔粘连分离术后1-3周内重复行宫腔镜检查以防止形成新的粘连,直到无粘连复发,认为预防粘连复发效果优于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或子宫扩张球囊。
三种方法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次粘连的疗效探讨发布时间:2021-03-25T01:53:23.567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33期作者:陈艳红[导读] 但本次观察的样本例数偏少,且未对术后妊娠情况进行分析,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分析。
(滨海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盐城 224500)【摘要】目的:探讨宫腔放置节育环、Foley球囊导尿管、宫腔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次粘连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患有宫腔中重度粘连疾病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A组(宫腔放置节育环)、B组(Foley球囊导尿管)及C组(宫腔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每组20例,三组患者由同一组医师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A组在电切术时置入1枚O型节育环,手术1个月后拿出;B组电切术后放置Foley球囊导管,切掉导管头端1cm和在气囊内注入6ml水,手术后5天时取出气囊管;C组电切术后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
术后3个月分析对比3组的治疗效果和月经改善情况。
结果: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月经改善情况及总体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宫腔放置节育环、Foley球囊导尿管、宫腔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次粘连的疗效无显著差异,均可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次粘连。
【关键词】宫腔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中重度宫腔粘连术;术后再次粘连【中图分类号】R7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33-0086-02在宫腔镜下进行的宫腔粘连分离术作为临床治疗宫腔黏连的主要方法,其是在直视下将粘连带分离开,而其只能将宫腔形态恢复,对损伤的子宫内膜不能进行修复,术后可能出现子宫内膜损伤及出血,使得宫腔再次粘连[1-2],有研究发现[3],中重度宫腔粘连复发率达48%~62%,因此选择合适的降低中重度宫腔粘连的复发率方法非常重要,本文通过我院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宫腔放置节育环、Foley球囊导尿管、宫腔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次粘连,以为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次粘连患者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依据。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方法比较【摘要】目的:对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两种预防再粘连的方法进行比较。
方法:对本院2017年9月~2018年6月进行宫腔镜治疗的50例宫腔粘连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放置避孕环,观察组患者放置球囊,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与放置避孕环相比,放置球囊既可以改善患者的宫腔粘连情况,又可以改善月经情况,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
【关键词】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再粘连宫腔粘连指由于宫腔手术或者继发感染而损伤子宫内膜,从而引起宫腔壁相互粘连,临床症状为腹痛、流产、闭经、月经减少、不孕等[1]。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于直视状态下对宫腔粘连进行分离或切除,使患者于术后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可以改善妊娠,已经成为宫腔粘连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后仍易形成再粘连[2]。
为了研究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的最好方法,我院对2017年9月~2018年6月进行宫腔镜治疗的50例宫腔粘连患者进行了分组对比。
其中,放置球囊的25例患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篇论文对2017年9月~2018年6月进行宫腔镜治疗的50例宫腔粘连患者进行了研究。
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25例。
对照组中,年龄范围是19~40岁,平均年龄是(30.9±3.5)岁。
观察组中,年龄范围是20~41岁,平均年龄是(31.4±4.1)岁。
将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以膀胱截石位对患者采取静脉麻醉,并检查子宫的位置和大小,使用黑加征(Hegar)扩条按序号将宫颈逐号扩至8号。
然后,置入宫腔镜,将膨宫压力设置为100-200mmHg,灌流液速度设置为180ml/min。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预防及疗效观察目的:比较两种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预防效果,为临床预防再粘连提供指导。
方法:将120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两组均行宫腔粘连分离术。
对照组术后常规置入宫内节育器,观察组术后宫腔置入Foley球囊导尿管,并注入粘停宁液、口服戊酸雌二醇。
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再粘连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愈32例,显效25例,治疗有效率为95.00%;复发3例,复发率为5.00%。
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结论:相比于常规置入宫内节育器,术后宫腔置入Foley球囊导尿管,并注入粘停宁液、口服戊酸雌二醇可以获得更好疗效,并且降低再粘连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标签:宫腔粘连;分离术;再粘连预防;Foley球囊导尿管宫腔粘连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宫腔粘连分离术是治疗宫腔粘连的主要方法[1-2]。
传统分离术在术后常规置入节育器,该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复发率较高[3]。
本院近年来采用宫腔内留置Foley导管并注入透明质酸钠凝胶(HA)的方法治疗宫腔粘连,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3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满足如下标准:无明显感染症状;白带涂片、血常规等均正常;无子宫肌瘤、内膜结核、宫内膜癌、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出血等子宫疾病;患者心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正常,无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患者无生育要求,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观察组年龄23~46岁,平均(30.1±3.3)岁;病程1个月~6年,平均(1.3±0.2)年;宫腔粘连分度:Ⅱ度13例,Ⅲ度22例,Ⅳ度15例,Ⅴ度10例。
对照组年龄24~45岁,平均(30.3±3.6)岁;病程1个月~6年,平均(1.4±0.3)年;宫腔粘连分度:Ⅱ度13例,Ⅲ度21例,Ⅳ度14例,Ⅴ度12例。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方法的效果比较【摘要】目的:评价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方法的效果。
方法: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为: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92例宫腔粘连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两组。
均分分别将不同组别患者命名为对照组(n=46)与实验组(n=46)。
两组患者均实施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宫内节育器(IUD),实验组患者给予球囊支架。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7.39%,且治疗效果较对照组也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因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期发生再粘连的几率较高,而置入球囊支架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其出现的并发症也较少,防止宫腔再次粘连,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再粘连导致宫腔粘连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在妊娠或非妊娠状态下,患者子宫受到创伤,进一步引起患者的子宫内膜基底部位受损,从而导致患者发生宫腔全部或部分闭塞。
患者会出现不孕、流产或月经异常等症状,是因为其内膜纤维化[1]。
目前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被广泛应用,也是该病治疗的首选方式,但术后患者仍然可能出现再粘连的情况,而采用宫内节育器和球囊支架可以防止宫腔再次粘连[2]。
为分析这两种方式的具体效果,本次研究将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92例宫腔粘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得良好的成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为: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92例宫腔粘连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两组。
均分分别将不同组别患者命名为对照组(n=46)与实验组(n=46)。
实验组患者的年龄信息介于23-42岁之间,平均年龄(32.9±3.6)岁,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信息介于22-45岁之间,平均年龄(33.1±3.9。
充水球囊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分析
宫腔粘连是指子宫内膜或其它子宫壁组织间的黏连,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宫腔粘连常常由于宫腔手术、感染、堕胎等原因引起,严重影响女性生育功能。
为了预防宫腔粘连的再发生,许多临床医生已经开始应用充水球囊术来预防术后再粘连。
本文将对充水球囊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充水球囊术是一种采用充水球囊来保持子宫壁与子宫内膜之间的间隙,防止二者直接黏连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宫腔术后再粘连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
在本次临床分析中,我们选取了100例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应用充水球囊预防再粘连的患者进行观察和统计。
观察结果显示,在100例患者中,应用充水球囊预防再粘连的成功率达到93%。
只有7%的患者出现了轻度再粘连的情况。
这说明充水球囊术在预防宫腔术后再粘连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观察还发现,在应用充水球囊的患者中,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恢复速度较快。
进一步分析显示,充水球囊术对于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不适症状的改善具有显著的影响。
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应用充水球囊的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更顺利。
这主要是因为通过充水球囊的应用可以使子宫内膜与子宫壁分开,减少了手术操作难度和对子宫组织的创伤,从而减少了术后的炎症反应和疼痛感。
充水球囊的性状使其能够适应各种形态的子宫,适用范围更广。
充水球囊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分析一、充水球囊的作用机制充水球囊是一种利用液体填充膨胀的装置,用于防止组织间的粘连。
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展开宫腔:充水球囊置入宫腔后,通过填充液体使得球囊膨胀,能够有效地撑开宫腔,防止宫腔粘连。
2. 分隔粘连组织:充水球囊的质地柔软,可以适应宫腔内的形态,并且通过填充液体的膨胀,能够有效地分隔粘连的组织,防止再次粘连的发生。
3. 刺激愈合:充水球囊的填充液体能够刺激宫腔内的组织,促进愈合,减少再次粘连的发生。
三、充水球囊预防再次粘连的注意事项在临床应用充水球囊预防再次粘连时,也需要一些注意事项:1. 术后观察:置入充水球囊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如宫腔内液体排出的情况、球囊的膨胀程度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 术后护理:术后需要加强护理,避免感染、积液等并发症的发生。
3. 术后随访:术后进行定期的随访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再次粘连的情况。
四、充水球囊预防再次粘连的局限性与展望尽管充水球囊在预防再次粘连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 技术要求高:充水球囊的置入需要一定的技术要求,操作不当可能会引起并发症。
2. 长期效果有待观察:目前对于充水球囊长期预防再次粘连的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与研究。
3. 成本较高:相比传统的手术方法,采用充水球囊预防再次粘连的成本较高。
在未来,充水球囊预防再次粘连的临床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改进。
结合临床实际,不断优化充水球囊的设计与材料,提高其预防再次粘连的效果,并不断完善术后的护理与随访,以期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不同方法预防再粘连的效果比较张卉【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7(30)7【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宫腔镜下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次粘连的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19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预防方式不同分为节育环组48例,几丁糖组58例,联合组90例.三组住院期间均实施宫腔镜下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其中节育环组术后放置节育环,几丁糖组术后于宫腔注入几丁糖(2ml),联合组术后于宫腔放置节育环并注入几丁糖.术后3个月于宫腔镜下观察患者宫腔恢复情况,并记录月经恢复情况.随访1~3年,统计各组患者妊娠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术后宫腔再粘连率低于节育环组和几丁糖组,月经改善率和妊娠率均高于节育环组和几丁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在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后放置节育环并注入几丁糖,可有助于提高宫腔粘连治疗有效率,减少再粘连发生.【总页数】3页(P1038-1040)【作者】张卉【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4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74【相关文献】1.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不同方法预防再粘连的比较研究 [J], 王丹;潘长清;邓艳梅;邱娜;张勇2.球囊子宫支架与宫内节育器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效果比较 [J], 吴丽芳;张甦;万择秋;任月芳3.宫内节育器、球囊支架与Interceed防粘连膜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宫腔镜分离术后再粘连的效果比较 [J], 王楠4.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不同方法预防再粘连的比较 [J], 欧妙娴; 蒋亚玲; 黄晓珍; 徐俊翠; 梁彩虹; 刘明星5.不同方法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效果观察 [J], 周翠娟; 钟柳育; 孙燕; 袁媛; 蒲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著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方法的比较申爱荣 刘琼丽摘要 目的 评估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宫腔再粘连方法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至2007年5月间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内镜诊治中心122例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术后宫腔内放置节育环(IU D )58例为I U D 组,宫腔注入几丁糖并IU D 64例为IU D+几丁糖组;根据病程长短将IU D 组分为Ia 组(病程 1年)和Ib 组(病程>1年),IU D+几丁糖组分为IIa 组(病程 1年)和IIb 组(病程>1年)。
观察术后宫腔恢复情况、月经改善及妊娠情况。
结果 IU D 和IU D+几丁糖组术后宫腔再粘连率分别为41 4%和23 4%(P <0 05),其中Ia 组(19 0%)明显低于Ib 组(54 1%)(P <0 05);IU D 组月经改善率及妊娠率分别为74 1%和29 3%,I U D+几丁糖组分别为92 2%和48 4%,IU D 组明显低于IU D+几丁糖组(P <0 05),其中Ia 组(90 0%、47 6%)明显高于Ib 组(64 9%、18 9%)(P <0 05)。
I Ia 组术后宫腔再粘连率及妊娠率分别为8 7%和78 3%,IIb 组分别为31 7%和31 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IIa 组(100%)月经改善率与IIb 组(87 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结论 重度宫腔粘连切除术后宫腔内放置节育环加几丁糖可有效预防再粘连,提高月经改善率及妊娠率。
关键词宫腔镜;宫腔粘连;宫腔粘连分离术;再粘连Comparative study on methods of preventing adhesion recurrence after 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intrauterine adhesionsS H EN A ir ong ,L I U Qiongli.(D ep ar tment of O bs tetr ics and Gy necology ,the T hir d A f f iliated H osp ital ,Zhengz hou Univer sity ,H enan 450052,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 o appr aise t he effect of the tw o methods pr eventing adhesio n recurrence after trans -cervical resectio n o f intrauterine adhesions.Methods Clinical dat a o f 122patients wit h severe intr auter ine adhe -sions who under went transcerv ical r esectio n during No vember 2004to M a y 2007in g ynecolog ic endoscopy cent er of the third affiliated ho spital of Zheng Zhou U niversit y w ere studied retro spectiv ely.Patients w ere divided into tw o g roups acco rding to the different ther apy metho ds.58patients w ho w ere placed w ith IU D po stoperation w ere in g roup ,64patients infused w ith M edica l Chito san and placed IU D composed g roup ;then patients w ere div ided into g r oup Ia,I Ia (the course of disease o ne year )and gr oup b, b (the course of disease>one y ear).T he r e -store o f intrauter ine cav ity,impro vement o f menses and r ate o f preg nancy w ere studied.Results T he adhesions r e -cur rence r ate was 41 4%in g ro up and 23 4%in g roup (P <0 05),and it w as sig nificant lo wer in Ia g r oup compared to Ib g roup (19 0%vs 54 1%,P <0 05).T he impr ov ing r ate of menses and conception wer e 74 1%,29 3%in gr oup I and 92 2%,48 4%in g ro up II (P <0 05);these rates in gr oup Ia w ere 90 0%and 47 6%w hich w ere signifi cant hig her (P <0 05)than that in group Ib (64 9%,18 9%).While there wer 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r t hese rates in a and b g roup (P <0 05).Conclusions Infusing M edical Chito san follow ed IU D after tr anscerv ical r esectio n is an effectiv e method in prev enting adhesion recurrence,also it can incr ease the menses impro ving rate and co nception r ate.T he short er the cour se of disease,the low er the adhesions recur rence r ate,and the higher the concept ion rate.Key words hystero sco py ;sev ere intr auter ine adhesions;synechio ly sis;adhesion recurr ence Chin J Clin O bst et Gynecol,2010,11:25-27doi:10 3969/j issn 1672-1861 2010 01 008本课题受河南省卫生厅科技攻关项目200804032资助作者单位:450052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内镜诊治中心宫腔粘连(intr auter ine adhesions,IU A )主要由创伤和感染引起,临床上表现为闭经或月经量减少、周期性腹痛、继发不孕与妊娠异常。
宫腔镜宫腔粘连切除术(transcerv ical r esectio n of adhe -sions,T CRA)已成为治疗IUA的标准方法[1]。
然而,重度宫腔粘连TCRA后再粘连发生率较高,是影响T CRA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对122例T CR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预防术后宫腔再粘连的有效方法。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2004年11月至2007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内镜诊治中心收治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122例,年龄(29 4 3 7)岁(21~39岁)。
有宫内操作史者116例(95 08%),其中人工流产术86例,药物流产14例,清宫术47例,中期引产4例,取环术12例,子宫肌瘤剔除术3例。
主诉为闭经或点滴出血者90例。
46例闭经患者中伴周期性腹痛16例;2次以上不良孕产史26例;原发不孕2例,继发不孕46例。
病程3个月~5年。
二、纳入标准和分组入组标准: 符合重度宫腔粘连的诊断标准[2]:累及宫腔>3/4,宫壁粘着或粘连带肥厚,输卵管开口和宫腔上端闭锁; 排卵正常(通过B 超监测等); 男方精液检查正常; 无其他导致不孕的合并症; 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正常。
宫腔内放置节育环(IU D)58例为IUD组,术后宫腔注入几丁糖并IU D64例为IUD+几丁糖组;根据病程长短又将IUD组分为 a组(病程 1年)21例和 b组(病程>1年)37例;IUD+几丁糖组分为 a组(病程 1年)23例和 b组(病程>1年)41例。
各组间的平均年龄、平均宫内操作次数及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三、方法手术时间在月经干净后3~7d。
术前阴道擦洗3 d,术前3~4h口服米索前列醇400 g,以软化宫颈。
采用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的27F被动式连续灌流电切镜。
在硬膜外麻醉及B超监护下行T CRA。
术后IUD组患者根据宫腔大小置入不同型号的金属圆形IU D,IU D+几丁糖组宫腔注入几丁糖2ml并放置IU D。
术后给予抗生素3~5d,雌孕激素周期治疗3个月。
四、随访与处理术后第一个人工周期第20天行B超检查了解子宫内膜厚度以调整用药[3];术后2~3个月及雌孕激素周期治疗停药10d月经未恢复者行宫腔镜检查了解宫腔恢复情况,对再次发生粘连者行T CRA。
术后1、3、6个月及每6个月随访并详细记录术后月经改善情况及妊娠情况。
月经改善标准是月经由无到有或者月经量较术前增多。
随访时间12~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
五、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 0系统软件进行 2检验,比较两组间及组内术后月经改善率、妊娠率及宫腔再粘连率,P<0 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一、IUD组和IU D+几丁糖组术后再粘连情况58例IUD组中,34例宫腔镜手术1次分离成功,术后宫腔再粘连者24例;其中19例分离2次成功;4例分离3次成功,1例分离3次后再次粘连放弃治疗,再粘连率41 4%(24/58)。
64例IUD+几丁糖组中,49例1次分离成功,术后宫腔再粘连者15例,其中13例分离2次,2例分离3次,再粘连率23 4%(15/64),与IU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