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类专业课项目化教学的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294.28 KB
- 文档页数:3
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根据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设置每次课的教学内容。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每堂课围绕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和主题展开讨论,同时通过主动报名、随机点名等方式选择学生代入案例主人公,在具体案件推进中分享自主探究后的感悟和观点。
此外,课程内容中还单独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将学生带到真实的法庭中去模拟审判和参观学习。
第三,在课程考核层面。
成绩构成主要由平时形成性成绩和期末认定成绩两部分构成。
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学习通App成绩、课堂出勤与表现成绩和实践作业成绩三部分构成,共占总成绩的70%。
平时作业重在突出过程性考核,更加关注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
具体来说,学习通App考核占总成绩的30%。
其中,课程专题任务占10%,课堂投票、讨论占20%。
课堂出勤与表现占总成绩30%。
其中,签到考核及旷课次数惩罚规则在专题一关于法律规则的制定部分,由授课教师和学生模拟实体法律的制订规则共同协商确定,分数占比为20%。
积极参与专题情境教学互动的学生,给予10%的分数作为平时成绩的奖励。
实践作业:占总成绩的10%,任务包括旁听庭审或观看指定庭审直播。
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30%,根据所学内容,结合给定案例回答系列问题。
五、活页式教材理念在具体课堂中应用的案例分析活页式教材理念应用于通识选修课还是比较新的尝试,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对于不同课程及授课教师而言,受制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在课程设计层面应用活页式教材理念相对易于实现。
为此,笔者以法律思维与生活课中课程设计层面的一个教学案例为例,将活页式教材理念的融入过程展示如下:法律真实和客观真实是法律思维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实现案件公正审理的基础。
“因此事实对于法律很重要。
在真实的司法过程中,事实的发现与描述是案件审判的前提。
”[9]通过法律思维课的学习,我们需要让学生理解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的不同,并进一步理解在法律世界中,追求的是法律事实而不是客观事实。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170 科学与信息化2022年3月下《电工技术》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叶丹茜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台州 浙江 台州 318020摘 要 课程思政是构建高效思政教育课程工作体系的重要一环,单单依靠几门思政课程难以实现全方位育人,只有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才能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电工技术》作为一门高职院校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在课程教学中结合电工课程特点,融入用电安全意识、防火救灾、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使得学生在掌握专业电工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从而实现《电工技术》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真正做到三全育人。
关键词 课程思政;电工技术;思政元素;三全育人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Electrical Technology”Ye Dan-qianTaizhou V 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zhou 318020, Zhejiang Province, China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building an effici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 work system.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all-round education only by relying on a few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l-member education, the whole-process education and all-direction education could be realized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cours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Electrical Technology” is a basic course for engineering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course teaching, it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urses, and integrates electricity safety awareness, fir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lief, craftsman spirit and oth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which enabl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ow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vel while mastering professional electrical knowledge, so as to achieve the teaching goal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of “Electrical Technology”, and truly achieving the three-aspect education.Key words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ctrical technolog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hree-aspect education引言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要形成协同效应。
高职计算机专业项目化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对具有创新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加。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第一线的实际应用型人才。
因此,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是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本文从课程项目化设计的理念、原则及特征、课程项目化改革实践的过程及课程项目化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等方面对高职计算机专业项目化课程改革进行了研究与总结。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不断下降,学生能力的培养仅仅限于表面,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欠缺直接影响了其就业质量。
特别是近年来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因此,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课程问题。
高职课程改革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高职学院面临生源竞争求得生存的需要。
因此,课程项目化是突出高职办学特色,促使课程改革走向优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1 高职课程项目化的理论研究1.1 课程项目化的理念课程项目化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行为导向为方法,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密切联系地方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将高职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技能训练项目,根据项目组织实施教学与考核,以达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课程设计,从而使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1.2 课程项目化设计的原则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项目设计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立足职业岗位需求,把专业所涉及职业领域的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作为设计课程的核心,把典型的企业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设计的主体内容,以典型的产品设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所设计的课程应与国家相关的计算机职业资格标准衔接,把若干个项目课程组成课程模块,进而有机地构成与企业、行业岗位实际业务密切对接的课程体系。
教育部在2017年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了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改革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又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大高校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融入到所有课程教育的各个环节,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实践课程教育。
[1]课程思政建设是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怎样有效地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项目化教学方式是高职院校现代文秘专业课程目前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
项目化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中做,做中学,学中总结反思”的循环模式,将课程知识点以具体工作任务的形式呈现,依托学习情境,创设工作情境,以学生为主要学习对象开展教学活动。
学生通过完成每一个项目任务来习得对应章节的知识与技能。
有效的教学模式利于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以现代文秘专业为例,探索课程思政项目化教学的有效路径,有助于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应用于更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理念和新策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必然选择,强调将理想信念、科学精神、责任意识等思政元素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意识、个人行为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
通过课程重构,深化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单元、教学环境等方面的改革,将政治认同、职业自信、职业素养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各类课程原有的理论知识有机融合,以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课程思政本质上是对三大规律的遵循与运用,即学生成长规律、思政政治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在把握三大规律的基础上,将思政元素贯穿于课程教学过程中,润物无声地进行教学,以期与思政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
[2]高职院校应深入剖析课程思政的建设内涵,掌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素,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各行各业的职业规范和精神,通过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敢于创新、坚持原则的品格,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机电专业项目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一、实施背景1.企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永康是全国闻名的“五金之都,有门业、车业、电动工具、厨具及小家电、不锈钢制品、汽摩配、衡器、有色金属等八大支柱产业,全市有五金企业一万多家,产品有7000多个品种,从业人员达到20多万。
永康市域内有12个五金专业市场,其中中国科技五金城是国内最大的五金专业市场。
永康企业纷纷通过机器换人,走企业转型升级之路。
机器换人并不是买几台机器这么简单,购买新型机器后,企业还需配备一批有知识有技术的人来操作。
机械设备的更新,对工人的相关岗位及岗位的技能发生变化,企业需培训一批老员工,引进一批新员工,对于员工素质提升的培训任务,企业希望通过学校来完成。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结合得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根据企业需求,学校提出打造“永康技工”品牌,为“永康先进制造业”培养大批技术“蓝领”的办学目标。
2.中职毕业生接轨社会的需求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依托永康五金资源的优势,为本校中职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施展舞台。
中职生自己的就业定位因人而异,主要分为从事产品营销、担任企业技术骨干、自主创业等。
然而教学中具体教什么内容,如何培养企业需要的学生,这就需要中职教师根据职校生的特点,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中心,以职业需求为标准”的理念,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依据职业实践活动的逻辑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删除现行使用教材“繁、难、偏、旧”的理论部分,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把“工厂的需求”与“学校的教学”整合起来。
3.国家示范校专业引领辐射的需求国家示范校专业建设还应具有示范、引领和辐射的功能。
在校内,本专业建设应该引领其他专业建设;在校外,本专业应该引领其他职校专业建设,并且还要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
在示范专业建设过程中,本专业需要与企业建立联合办学的合作关系,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对学生进行实习,引入企业文化融于学校教育教学之中,探索与企业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型办学新路,推行教学与企业岗位紧密衔接、专业与产业衔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衔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探究高中信息技术大单元教学中的项目化教学设计发布时间:2023-02-02T07:39:07.597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第9月第18期作者:贺延青[导读]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教育性和技能性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
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大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程更重视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单元主题教学与项目化教学的融合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高度关注学生运用信息科技处理日常生活现实问题的能力。
贺延青山东省荣成市第一中学,山东省威海市,264300摘要: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教育性和技能性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
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大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程更重视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单元主题教学与项目化教学的融合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高度关注学生运用信息科技处理日常生活现实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中学习,更有益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基于此,本文以能力提升工程2.0为基础,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项目化教学策略实施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大单元教学;项目化教学;能力提升工程2.0一、确立课程目标,凸显学生主体性在项目化教学环节,要全面提高学习效果,首先要转变师生的关系。
项目化学习全过程要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
老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将传统老师演示、同步控制学生模仿的教学方式转变为由学生实施自主探究的引导式学习方式,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不断尝试,追求创新。
利用项目化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入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充分挖掘自己的学习潜力。
比如,在讲授必修1《数据与计算》第3章第2节“数据和构造”时,学生需要了解简单数据类型:整型、浮点型、字符串、布尔型等数据类型;复合数据类型:元组、集合、列表、字典等。
教师可以以“排队做核酸检测时收集的数据”为学习项目,教师依据各数据类型的特点设计多种项目任务,使学生紧紧围绕不同类型的任务需求让学生思考用怎么样的数据类型最合适,让学生独立感受怎样正确选择数据类型,然后再进行Python语句的编写,最终完成全部的程序调试与运行。
UG软件应用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已经成为现代设计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CAD/CAM应用技术也成为各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
而UG NX是集CAD/CAE/CAM于一体的三维参数化软件,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和制造软件。
该软件功能强大,在制造类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模具专业也开设了UG软件应用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就如何改进教学效果展开讨论。
1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UG软件操作难。
UG是目前功能最为齐全的CAD/CAM软件之一,功能模块多,命令也比较多,要想掌握UG各个模块的使用,需要反复练习和长期的实践。
初学者刚接触该软件时,往往觉得难学[1]。
2)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不理想。
UG课程属于软件应用课程,教学通常在机房进行。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先对某章节的命令进行讲解,并列举实例进行操作演示,然后学生进行验证性练习。
这种教师简单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收和简单模仿的教学模式不符合构建主义的教学观,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教学效果不理想[2]。
3)课程内容选择和安排未紧密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同专业采取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的教学案例和相似的训练项目。
4)未体现软件类课程为本专业的后续教学环节服务的特点。
就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模具专业来说,每年的毕业设计环节,指导教师和学生都很累,付出不少时间,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这主要是因为在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和塑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中缺少三维零件图和三维装配图,教材中的图形复杂,静态的二维图直观性差,这对于空间思维能力本来就不太好的高职学生来说,很难完全掌握冲压模和塑料模的典型结构;到了毕业设计环节,要求学生将本来就没弄太清楚的模具结构用二维图纸表达出来更是难上加难。
教师又需花很多时间指导学生掌握模具基本结构以及改正图纸错误,而在最优设计方案的选择、零件的结构设计及标准件的正确选用方面就不得不弱化,没有达到毕业设计这个综合实训环节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
第35卷第2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3月 Vol.35 No.2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r. 2013──────────基金项目:盐城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1YCTCJY038) 收稿日期:2012-10-10作者简介:周殿凤(1978-),女,江苏宝应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片上可编程系统教学与研究。
-120-技术类专业课项目化教学的探索周殿凤(盐城师范学院 物理科学与电子技术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摘 要:针对目前技术类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成因,明确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多年教学的基础上,对技术类专业课的项目化教学进行了探索。
运用项目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其应用知识和设计项目的能力,也为进一步建设和开展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技术课;项目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3)02-0120-03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3.02.039Thinking on Project Teaching for Technology Specialized CourseZHOU Dian-feng( School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Electronic Technique, Yancheng Normal University, Yancheng 224002, China)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technology specialized course in university, the cause was analyzed. The problems that must be solved were put forward. Based on several years teaching, project teaching mode was explored. Learning interest of undergraduate was increased, and their ability of applying knowledge and designing items was enhanced too. It lai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form of undergraduate course.Key Words: technology course; project; teaching reform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当前的学生似乎已不能像笔者所处的时代那样静下心来学习,不少学生眼高手低,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加上技术类课程教学严重理论化,因为无论单片机、嵌入式系统、DSP 技术及应用还是SOPC 或者硬件描述语言及应用,这些众多的专业技术课并没有让学生掌握设计项目的能力,最终学生掌握的都是零散的知识点,无法实现知识的创造性应用。
如今企业又不愿意花时间培养新人而选择有经验者,同时,有工作经验者又由于高薪诱惑,频繁跳槽,从而造成恶性循环,这就给就业和招聘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对技术类课程进行了深刻思考,提出了项目化教学方法。
1 传统技术类课程教学的缺点 1.1 偏重理论知识讲解,轻视实验实践目前我校此类课程采取理论+实验的教学方法。
教师先将理论知识讲完,然后开设实验。
采用的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
学生单纯、被动的接受教师知识传授。
DSP 、单片机、嵌入式系统(ARM )等技术课要讲解芯片内部复杂的结构,如CPU 、存储器、寻址方式、内部寄存器等,这些知识深奥、繁琐、枯燥;硬件描述语言及应用等课程主要讲解高级语言的语法、语句再加上一些复杂的算法等,学生在学习时也不知它们有何用途,学、用脱节,只是为学而学,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技术课和应用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这些专业技术课的实验也大都是验证性实验,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只是单纯的验证某些知识和抄写大量的实验报告。
传统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脱节或实践环节设置不合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融会贯通,不会综合运用,难以满足教学要求。
1.2 多媒体使用方法欠缺讲解理论知识时,多媒体放映PPT 速度与黑板板书相比较快,学生几乎来不及记录,就算来得及记笔记,也来周殿凤:技术类专业课项目化教学的探索-121-不及思考,只知道有很多知识点,随着知识点的增多,知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学生学起来也困难。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深刻、不透彻,从而对教材内容产生的疑问不断增加,最终失去学习兴趣。
总学时48课时(36理论课时+12实验课时)的技术课上了20个课时后,大部分学生开始跟不上,只有少数学生能完全听懂,讲了30个课时后,或许只有几个学生跟得上教师的思路,学生“吃不饱、难消化”。
这时学生、教师都痛苦,等36课时理论课结束后再上实验课时学生的积极性已大打折扣。
1.3 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不够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上完课就走了,而另一方面根据笔者的走访,50%的学生课后几乎不复习知识,90%的学生“没有时间”预习知识,而40%学生认为第10周后好多技术类专业课几乎听不懂。
是学生不想学习吗?是我们的教师不认真吗?都不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都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模式去激发。
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1]。
现在的大学生好像没有90年代以前的大学生那样热爱学习,是因为时代变了,知识曾爆炸性增长,而教学模式没变。
我们需要探索一个好的教学模式,让大部分学生还能埋头苦学,这也是大学教育的使命啊。
2 技术类专业课特点技术类课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门技术。
此类课程主要在大三开设,它们偏重于操作和实践活动,如果不加强实践,学生得到的只会是零散的知识,由于知识点很多而且难度较大,根据遗忘规律,等学生毕业时,最多只能记住30%左右的知识,不能发挥重要作用。
另外技术课程的书本知识相对落后于现实中的技术知识。
以“片上可编程系统(SOPC)”为例,2008年以前出版的书由于是作者2007年以前书写的,其中用到的软件是QuartusII 6.0版本甚至更低版本。
而6.0年版本在2008年就几乎不用了,6.0以后的版本与之有非常大的区别而并非简单的升级。
软件存在落后问题,芯片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
因此教师不能完全照着书讲。
3 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让学生独立或协作完成项目来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2]。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项目教学法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3]。
项目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项目化教学的教师需要对本课程有一个系统的思路,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专业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有较强的实践经验,有极大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
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每组学生的学习进展及兴趣发展,能及时处理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4]。
项目法虽以学生为主体,但是教师对问题的点睛式回答会让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大大提高。
4 项目化教学在技术类专业课中的具体实施 4.1 正确的选取项目在开展项目化教学时,项目的设计非常关键,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项目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围绕课程的重点展开,项目内容应覆盖基本的教学知识点。
二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项目。
三是难度适中。
项目过于简单,学生会很快完成,达不到思考的效果;太难,支撑的理论知识就会过多,教学组织比较困难,在短时间内难以被学生接受,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5]。
可以根据理论知识设计出几个项目。
对于36(理论)+12(实验)的课程可设计出4~6个项目。
4.2 高效的实施项目教师要将教学与实践融为一体,根据项目重新整合教学资源。
在讲解项目时,要将项目的重点知识讲清楚,难而复杂并且对项目的完成作用不大的知识可以少讲甚至不讲,如DSP 中关于CPU 的知识及繁琐的汇编语言寻址方式、SOPC 中FPGA 芯片的构造、单片机中的P0~P3口内部电路等都可以一提而过。
而对于项目实现起决定性作用的知识却要多讲一点。
由于学生已经习惯于老师讲、自已听的传统学习方式,对项目化教学中的问题式学习、讨论式学习,他们感到困惑与陌生,不知该如何查阅资料、如何展开对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相关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慢慢适应项目化教学模式。
另外项目设计时不可避免要用到芯片,而芯片的最新技术在英文datasheet 中,所以要教会学生看英文datasheet ,让学生学会在几十页的英文中快速找到并理解重要知识点。
第一个项目的实施非常重要,要选择简单且有吸引力的项目。
如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领学生进入到整体设计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第一个项目的主要目的。
项目的完成以小组为单元。
可以4~6个学生一组,既可以好生带着差生帮扶式组建,也可以在后期将好生差生分别建组,让之完成不同难度的项目。
其实即使是所谓的差生,如果完成了分给他的任务,其学习积极性会得到较大提高,也会在后期变成好生,笔者在对电子大赛的学生进行培训时就有过这方面的经历。
教师要关心小组成员的心理变化,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协作性是项目完成不可缺少的因素。
4.3 充分利用实验课第35卷第2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3月-122-如果是4个项目,每个项目可以跟踪安排3课时实验课,以确保项目的完成。
有条件的学生也可以自己买开发板,以单片机为例,250元左右的开发板就可以完成很多项目,而开发板不能完成的部分正好可以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硬件扩展。
有的学生软件编程或许不很好,但是可能对硬件电路设计非常感兴趣,教师也可指导这部分学生做核心板。
当然这要求教师本身软硬件都很好才行,否则难以指导学生。
4.4 适当的增加课外辅导当的讲解和点睛式指导,实验课上及时的回答软硬件问题,让学生能够边学——边用——再学——再用,还在于项目教学法是真干,真干就会遇到很到问题,因此需要的时间多,教师要多开放实验室,要跟学生多接触一点。
可以选择学生有空闲的某个半天在实验室答疑。
5 结论传统教学已不能发挥技术类专业课的作用,而项目化教学真正体现出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项目化教学可以有效的改变技术类专业课“技术课非技术”的尴尬局面,也为大学生到企业技术员工的零距离转变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1] 陈义安.兴趣驱动教学法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大学教学,2010(7): 65-66.[2] 周殿凤.SOPC 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33(5):150-152.[3] 陈义文.网页设计项目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安顺学院学报,2009,11(4):94-96.[4] 吉梅,张静.“项目驱动”在编译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33(2):136-137.[5] 杨俊红,侯丽敏.论项目化教学在C 语言课程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4(4):114-116.(责任编辑、校对:田敬军)(上接第49页)有所改进,却无法为学生输送更多的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