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 格式:pdf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2
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一、现状分析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农业机械的应用范围和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目前,我国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国家一直以来都在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通过各种扶持政策,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各类农业机械设备。
2.农业机械化应用广泛:不仅在大规模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也在小农户中渗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3.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的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在技术水平上有了较大提高,不断推出更加先进、智能化的农业机械设备。
4.出口市场广阔:我国农业机械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有着广泛应用,还有着庞大的出口市场,影响力逐渐扩大。
5.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耕作、收割等工作已不再依赖人力和牲畜,大部分可由农业机械完成,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发展趋势展望在未来的发展中,农业机械有望迎来更好的发展状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化发展:未来农业机械将更加智能化,运用先进的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作物品质。
2.绿色发展:随着环保理念的普及,未来农业机械将更注重环保和节能,开发更环保的农业机械设备。
3.多功能化应用:未来的农业机械设备不再只是单一功能,而是朝着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农业需求。
4.数字化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农业机械将更加便于管理和监控,实现农业生产的数字化管理。
5.国际化合作:我国农业机械在国际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将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交流。
总的来说,农业机械在我国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农业机械发展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农业机械化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农业机械化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对于农业劳动力、生产效率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农业机械化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难点,未来的发展趋势也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本文将重点分析当前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农业机械化现状1、农业机械化的技术水平有提高,但仍存在不足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农业机械产品品种不断增多,功能不断完善。
同时,农业机械制造企业的数量也逐年增多。
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差距。
2、农业机械化的使用率逐步提高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使用率逐年提高。
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极大地释放了农业生产潜能,提高了劳动力和资本的生产效益。
同时,机械化操作相对于人工劳动减少了劳动强度,极大地提高了农业从业人员的生产舒适度。
3、农业机械化产业化推进,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近年来,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传统产业,农业机械制造业已经形成集团式、区域性、专业化发展的格局,同时也逐渐形成了科技创新体系和服务体系。
二、农业机械化未来发展趋势1、农业机械化将向智能化、集约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行业将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通过高科技手段,提高农业机械的精度、自动化和智能化,减少人机冲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
农业机械化也将向集约化、多功能化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一个全面、多功能、高效、便捷的生产保障。
2、农业机械化将更加注重环保、减少污染环境污染是当前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农业机械化发展将更加注重环保、减少污染。
比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更多地采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模式,采用绿色农业机械产品集约化生产,减少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3、农业机械化将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促进产品营销、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应用于现代化的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农业机械的类型、功能和品质都要与时俱进,符合市场需求才能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展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农业机械化已成为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
农业机械化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减轻了农业劳动的负担,也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创收机会。
本文将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展望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机械化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从种植到养殖,从收割到翻地,各个环节都得到了机械设备的支持。
农机产品种类丰富,涵盖了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喷灌设备等各类农业机械设备。
这些机械设备的应用,使得农民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另外,农业机械化的推动也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支持。
政府加大了对农机购置补贴的力度,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设备。
农业机械合作社的发展也为农民提供了共享农机的机会,进一步降低了机械化的门槛,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
然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各地农业发展水平不一,农业机械化程度存在差异。
发达地区农业机械化比较普及,而贫困地区和山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仍较低,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其次,由于机械化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农民普遍存在设备购置能力不足的问题。
此外,一些农民对新型农机设备的了解和操作技能不足,也阻碍了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
二、农业机械化的未来趋势展望未来,农业机械化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首先,农业机械化将朝着绿色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农业机械设备的绿色化将成为发展的主旋律。
绿色农机将逐渐取代传统农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智能化的农业机械设备将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智能化设备可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来监测和管理农田、作物,为农民提供精准的农业生产服务。
其次,农业机械化将注重农民素质提升和培训。
未来,政府将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设备的了解和使用能力。
通过加强农技培训和知识普及,提高农民对机械化设备的接受能力,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及建议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机械的应用和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
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就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我国农业机械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现状1. 农业机械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目前,我国农业机械装备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我国农业机械的自主研发能力仍然不足,大部分农业机械产品依然依赖进口。
这不仅增加了农业机械的成本,也制约了我国农业机械产业的发展。
2. 农业机械应用水平不均衡我国农业机械的应用水平在各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发达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而欠发达地区仍然存在严重的人工劳作。
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农业机械的使用率较低,农业生产效率较低,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3. 农业机械技术更新换代缓慢尽管我国农业机械装备在近年来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整体上仍然存在技术更新换代缓慢的情况。
许多农业机械装备过时,性能不佳,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
农业机械的技术更新换代迫在眉睫。
二、建议1. 加大对农业机械研发的支持力度为了提高我国农业机械的自主研发能力,应当加大对农业机械研发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机械企业的财政补贴,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推动农业机械产业的升级。
2. 推动农业机械的智能化发展当前,智能化农业机械已经成为国际农业机械发展的主流趋势。
我国应当加大对智能农业机械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推动农业机械的智能化发展。
这不仅可以提高农业机械的效率和精度,也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 加强对农业机械的技术培训为了提高农业机械的应用水平,应当加强对农业机械的技术培训。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推广示范等方式,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的技术运用能力,促进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
4. 鼓励农业机械更新换代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农民和农业机械企业进行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
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一、国内农业机械化现状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农业机械化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缓解了农业劳动力不足的矛盾,为农业现代化注入了新的动力。
1.农业机械化设备逐步普及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设备逐步普及,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喷洒机等各种类型的农业机械设备在农村广泛使用。
特别是在粮食主产区,小型拖拉机已经成为必备的农业机械设备,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农机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机化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政府出台了多项农业机械化补贴政策,鼓励农民购置农业机械设备,促进了农村农机化水平的提高。
一些地方还探索推行农机合作社和农机流转方式,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农机化服务,大大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
3.农业机械化领域仍存在短板尽管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一些农业机械化领域仍存在短板。
我国农机设备更新换代速度不够快,部分老旧设备仍然在使用,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农机农具的适应性和智能化程度有待提高,跟不上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制约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农业机械化服务网络尚未完善,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对农机化设备的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
二、国外农业机械化现状在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农业机械设备种类齐全,技术水平领先,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1.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农业机械设备覆盖了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从播种、管理到收获,各个环节都配备了高效的农业机械设备。
特别是在大规模种植和大面积收割的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化设备功不可没,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2.发展中国家农业机械化仍存在瓶颈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来进行农业生产。
由于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限制,这些国家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农业机械智能化发展现状及趋势农业机械智能化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应用于农业机械装备中,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精准化。
目前,农业机械智能化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将智能农业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实现了精准播种、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精准收割等精准化作业,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我国,农业机械智能化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农业机械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同时,国内一些企业也积极投入研发,推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农业机械设备,如无人驾驶拖拉机、植保无人机、智能水稻收割机等。
这些设备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发展趋势未来,农业机械智能化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并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 技术更加成熟和普及。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智能农业机械设备将更加普及,成为农业生产的主流装备。
2. 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智能农业机械设备将不仅应用于粮食作物生产,还将拓展到果树、蔬菜、畜牧等领域,实现全面智能化生产。
3. 精准化程度更高。
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智能农业机械设备将实现更加精准的作业和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精细度和效益。
4. 集成化程度更高。
未来,智能农业机械设备将与其他智能系统(如智能温室、智能灌溉系统等)进行集成和联动,形成更加完整的智能农业生态系统。
总之,农业机械智能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还可以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农业机械化的现状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从传统的农业机械化设备如拖拉机、收割机等到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化设备如无人机、智能化农机等,农业机械化的形态也在不断变化。
首先,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传统的农业机械化设备如拖拉机、收割机等已经成为农民生产的重要工具,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而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化设备如无人机、智能化农机等则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无人机可以用于农田的巡查、播种、喷洒等工作,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智能化农机则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可以自动完成农田的耕作、种植等工作,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精确度和效率。
其次,农业机械化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农业机械化设备不仅在性能上有所提升,而且在节能减排、智能化控制等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
例如,新一代的拖拉机采用了电子控制技术和节能技术,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智能化农机则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农田的精确管理,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未来,农业机械化将继续向着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首先,农业机械化将更加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化设备将越来越智能化。
智能化农机将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对农田的精准管理。
例如,智能化播种机可以根据土壤的水分、养分等情况,自动调整播种的深度和密度,提高种植的效果。
智能化收割机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自动调整收割的时间和方式,提高收割的效率和质量。
浅析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及趋势1. 引言1.1 农业机械发展的背景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传统的人工劳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求,因此农业机械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农业机械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但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起步较晚。
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依然存在着重劳动、低效益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我国农业机械发展逐渐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农业机械的发展背景主要包括人口增长、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等方面的因素。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机械产业的发展。
农业机械化的背景下,我国农业生产方式正在经历着一场革命性的改变。
1.2 农业机械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农业机械在我国的应用现状非常广泛。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农田耕作、植保施肥、收获加工等各个环节。
在农田耕作方面,传统的人力耕作逐渐被农业机械取代。
拖拉机、播种机、管理机等农业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大提高了农田的耕作效率和精度。
农业机械的应用也让原本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农业生产环节变得更加简便、高效。
在植保施肥方面,农业机械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推广。
喷洒机、施肥机等设备可以实现对作物的精准施肥和喷洒,提高了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同时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在收获加工方面,农业机械的应用也日益普及。
收割机、打捆机等设备可以实现对作物的自动收割和加工,大大提高了收割的效率和质量。
农业机械的应用也可以减少因人工收割带来的损耗和浪费,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农业机械在我国的应用现状良好,不断推动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高效化发展。
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农业机械化是指通过使用各种农业机械设备来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自动化和机械化。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和粮食需求的增加,农业机械化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农业机械化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机械化操作已成为大部分农业作业的主要方式。
据统计,我国水稻机械化率已达到73%,小麦、玉米等谷物的机械化率也超过60%。
在果蔬生产中,由于种植方法和要求等因素较复杂,农产品的机械化率较低,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机械化操作的全面推广已成为趋势。
同时,农机装备的更新换代也在加快。
从农机具的工作效率、智能化程度以及能耗等方面来看,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品质显著增强。
各种作业机具的使用已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操作,提高了效率和品质,并减少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一) 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国内外大量研究正在致力于农业机械化的智能化改造,力图使农业机械能贴合农民的实际需求和操作习惯。
农业智能化的核心就是自动化,农田的环境监测和灌溉、植株的病虫害检测和防治、作物信息的智能分析和决策等都可以实现自动化。
(二) 数据化建设不断深入随着大数据的日渐流行,卫星导航等技术的成熟,农业数据化的建设越来越重要。
基于数据化的智慧农业,通过传感器、信号处理、农机联网等手段,将大数据处理技术与现代农业业务有机结合,实现准确施肥、精确制种、实现自动化的高效化生产。
(三) 绿色化、环保化趋势明显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广使用高效、环保的农机具成为机械化绿色化的关键。
绿色化和环保化的指标不仅包括废气、废水、废渣,也包括声音、异味等方面。
此外,高科技生产的机械设备更易于发生故障,清洗、检修等方面也应该配合无污染环保要求。
三、结论目前,国内农业机械化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过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例如,对农业机械的研发不足,部分设备的安全性、品质不尽如人意等。
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始终是一个爆发式,渐进式的过程。
农业机械化现状较为复杂,并面临着中国农业发展趋势出现的新问题。
1、农业机械总体水平较低我国农业机械总体水平仍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机械的种类和品种较少,机型较简单,性能较低,利用率和服务生命周期低,机械与农业生产系统的整合能力较弱;(2)农机制造水平较低,主要以现代化水平较低的小企业为主;(3)农机配套系统不完善,难以满足农业生产要求;(4)农业机械技术服务水平低,服务能力薄弱。
2、科技驱动较弱我国农业机械发展不可忽视科技驱动作用。
但是,科技驱动力量现在还不够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新技术新产品推广能力较弱,新品种新机型推出缓慢;(2)机器部件质量检测和调整能力差,标准化水平低;(3)农机技术改造能力差,应用研究能力较弱;(4)农业机械科学技术知识人才匮乏,科技推广人才和技术改造人才的素质普遍较低。
二、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从目前的情况看,今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趋势是:1、精准化发展精准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精准农业创新和升级的重要技术基础,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提升农业产品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2、智能化发展智能农业机械化是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主要涉及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控制调度和物联网技术等方面,旨在通过数据收集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机器人技术来提高农业机械的运行可靠性和灵活性,完善农产品质量控制机制,解决农业生产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3、绿色发展绿色农业机械化是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趋势,旨在通过推动和发展环保型农业机械产品,实现农业生产的环保化、节能化、有机化、智能化,减少农作物对施肥、施药的依赖,改善农田面貌,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农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41·
1.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
1.1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我国农业工业体系覆盖方面广泛,由研发到设计再到制作、销售,以及扩展到服务方面,例如农业产品的服务对象范围已经扩展到畜牧业,林业等农业领域。
而推动这些小方面的发展也加速完善了农业工业体系,规划和确立了小型农业机械化的研究发展方位。
有效满足了生产时间、质量、成本等,并结合到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在产品研究时,大力的打造多种多样的产品种类,同时也不断提升生产能力与产品性价比等,提供最大的福利给农民,提升农民的支付能力和使用水平。
而我国农机产品在东南亚市场的占比额度较大,其种类产品细分为十五个大类,一百多个小类,以及三千多种农机产品。
1.2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首先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在不同领域间的差异化。
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点也具有明显的对比,这也是导致我国地区间的差异化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结合后其他方面的原因,如各地区将的天气、地理条件不同和农村劳动力水平等土地资源等差异,让我国地区间具有不同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特点。
其次,就是农业机械品种的不完善。
地区间的不同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让各地区在农业生产环节,种植农作物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如南方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和土地抛荒等原因,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方面就没有达到全国标准水平,而其他农作物如棉花等,玉米等,都是全人工种植,并没有在该方面农作物应用和推广农业机械化能力,同时还存在有部分农机产品的短缺或者剩余问题。
最后,是农业机械使用中的问题。
不同地区间的农民经济水平的高低,是影响购买农机机械的最大一
个原因,另外,就是农民不会使用农机机械,即使购买了农机机械,没有经过农机管理部的推广和普及专业专业的操作农机产品的知识,农民们也将会一无头绪,或者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某些常见的设备问题,由于农民们的文化素质较低,导致设备造成更大的故障。
这就无形中降低了农机产品的购买力,降低农机产品的经济效益。
2.我国农机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和趋势
2.1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策略。
我国应全面促进农业机械化装备技术的发展,并且结合到高科技,全面推进农业机械的发展。
如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仪器与控制技术、现代液压技术和微电子机技术等,推动智能机电一体化的农业机械化装备的发展进程。
另外,还要依据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地区特点,以及生产规模和地区资源、经济水平等,针对性的研发和生产到适用性农业技术设备。
最后,我国要提升农业技术设备的质量和效益。
对于现有的农业设备产品,生产农业装备产品的企业并没有深刻意识到建立一系列产品质量和品质保障售后服务的一条龙体系。
企业应该全方位的将产品的研发、设计、制作、销售、服务等完善,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达到这一标准的企业才能满足农民在农机机械使用中的安全与可操作等特点。
2.2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国农化技术的发展趋势相对于其他的发达国家,相对来说还有很大方面的提升。
第一方面,农业机械更科学、更高效、更安全。
我国新阶段农业机械产品受到机械化为主的阻碍,没有结合运用到学科知识的应用,达不到全面发展的水平。
因此,农业机械要采用多种传感器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等,结合到相应的学科知识,设计研
试论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王 玲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人民政府,江苏 泰兴 225400)
摘 要: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也促进了各行业的全面发展。
其中农业机械化行业在我
国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技术的推动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
农村机械化发展的必要因素有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农村工业水平,农业经济经营规模与机械智能化等,因此,我国农业机械化要想达到进一步的提高空间,就需要在这些推进农村机械化发展的必要因素中解决存在的问题点,明确农村机械化的发展趋势,全方位的推动我国机械化的健康发展。
本文就我国农村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探究,积极促进现代、智能、方便化的农村机械化行业,推动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状和发展;趋势文章编号:ISSN2096-0743/2019-03-0041
·42·
发出专业智能化的多样传感器,丰富和补充完善生物和化学知识体系,适宜各地区生长的农作物,有效利用各种地区资源,打造生态化发展路线,合理使用多种资源,最大化提升到农作物生产效益。
另外,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应用到农业机械中,可以全方位自动化完成农民生产农产品的步骤,有效解放农民劳动力。
加速和推动农民生产方便化和智能化。
第二方面,农药追求:生态无公害、零残留。
无公害农食品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广泛追求,而导致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其中有的是农民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意识较低,使用农药时就随便的将农药残留物或剩余物丢弃。
另外有可能是农民购买的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很差,使用这类不合格的农药产品会让农药残留在农作物上,加重农药残留物的超标。
第三方面,粮食方面,要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心、放心、健康。
为了全面促进我国食品的卫生安全指标,我国的农业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总局还对此发布了二百多项的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让广大群众对绿色和有机食品的意识,加重对农作物环境卫生标准与生产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等一系列的操作标准。
并将有机食品列为出口型标准等级,而绿色食品则列为优质产品标准等级,全面关注科学健康的食品安全。
第四方面,就是互联网全面融入农业全过程。
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应用有效的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的自动化生产控制的局面,而农用机器人技术更是将一体化操作运用得如火如荼,并全方位的解放了农民的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互联网全面融入农业全过程让农民有效的建立到农业一体化体系,并结合到相关的改善措施,发展农业现代化。
结语
本文就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讨论,结合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对其发展的成果和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的显著问题,对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多方面的策略探讨,全力促进积极农村机械化行业,让农民在农机机械使用中达到安全与可操作性,有效的推动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更大力度的提高农民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阿布来提·达吾提.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时代农机,2017
[2]高慧军.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和发展趋势[J].新农村:黑龙江,2017
[3]白学峰,鲁植雄,常江雪等.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7
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全身心参与到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之中,促进检测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机构单位需要重视对相关检测质量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和健全。
在实际工作中,机构单位需要结合当下质量检测工作的实际情况,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健全和完善,并落实责任到个人的机制,将工作人员的权利与责任进行紧密结合,实现对工作人员行为的有效约束,促进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让检测工作人员在实际检测中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进而为农产品检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3加大宣传力度。
当下,农产品检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重视对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大力宣传,以此让社会群众提高对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认知。
在实际宣传过程中,机构可以结合移动终端、广播、电视媒体等方式对检测工作进行有效宣传,让相关农产品经营、生产者认识到安全质量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进而为农产品检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为质量检测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此外,检测机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实验室计量认证,进而让相关检测结果具备相应的法律效力,进而提升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实际作用与价值,为检测管理体系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产品检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构建,对确保农产品的安全质量,以及促进农产品检测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及影响。
因此,在实际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明确当下管理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来提升其管理体系构建的有效性,进而促进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昝 伟,刘 培.农产品检测质量管理体系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6
[2]武璞珏.锦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农业C版,2013
[3]王迎晖,李保华.驿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中的问题和对策[J].河南农业,2017
[4]张心明,郑建康,钱 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5]魏立强,刘 廷,郝丽娜.巩留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农业信息,2017
(上接第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