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考试_高三单元作文
- 格式:docx
- 大小:17.45 KB
- 文档页数:3
江苏省百校联考第二次考试语文作文范文《勇敢者的挑战之旅》有这么一句话,“生活就像一场不知道终点的冒险,每一步都可能遇见惊喜或者吓你一跳的东西。
”这在江苏省百校联考第二次考试中可体现得淋漓尽致。
就拿作文题来说,当我一看到它,脑子就像突然卡壳的老机器。
这次的作文题是关于“挫折与成长”的。
刚看到这题目,我一下就想到了我自己学骑自行车的那次经历。
那可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
我一开始觉得自行车嘛,不就两个轮子加个车架,能有多难骑。
我信心满满地跨上自行车,然后就悲剧了。
我刚踩了几下踏板,车把就像个调皮的泥鳅,根本不受我控制,带着我就往路边的花坛冲过去。
我的心跳一下子就飙到了嗓子眼,那感觉就像我不是在骑自行车,而是在骑一头疯狂的野牛。
我“砰”的一声就摔进了花坛,整个人和刚盛开的花朵“亲密接触”,我的身上全是泥巴和花瓣,那画面要多滑稽有多滑稽。
可是我哪能就这么放弃啊,我拍拍身上的泥土,又扶起了自行车。
一次又一次的摔倒,我手上蹭破了皮,膝盖也磕得青一块紫一块的。
但是每一次摔倒我都能发现自己的一点问题,比如握把的时候不能太僵硬,平衡要靠身体细微的调整。
就像在成长路上遇见挫折一样,每一次挫折都是发现自己不足的好机会。
经过好几天的折腾,我终于能稳稳地骑着自行车在小区里转悠了,那种成功的喜悦就像在考试中解出了超难的题目一样。
这次百校联考的作文题让我特别有感触,这就跟我学骑自行车一个样儿,挫折是成长的一部分,只有不断面对挫折,才能不断成长,最终成为一个能够稳稳骑行在生活这条大道上的高手。
《记忆中的那片温暖港湾》这次江苏省百校联考第二次考试中的作文,有些题目真能把人带回到过去的回忆里。
有一个作文题是关于家这个主题的,这让我想起了我老家的小院。
那小院看着普普通通的,但是对我来说却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
小院的墙是那种带有斑驳痕迹的石头墙,墙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夏天的时候这些藤蔓就像给小院撑起了一片绿色的小帐篷。
院子中间有一棵大槐树,那树可粗了,我和我爷爷两个人手拉手都抱不过来。
“穿绿鞋子的完美爱人”作文导写——2019年大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作文【原题回放】有个人从神仙那里得到了一本书,书中详细地告诉他关于完美爱情的一切。
书里说,他会遇到一个穿绿鞋子的女孩,两人会牵着手在雨中漫步,会在巴黎度蜜月,会生两个可爱的孩子,会一起度过美好的晚年。
于是,他出发去环游世界,决心找到自己的完美爱人。
他盯着每一个女孩子的脚,希望有一天找到那穿绿鞋子的女孩。
有那么几次,他曾遇到过让自己动心的女孩,或者是喜欢他的女孩。
可他低下头看看她们的鞋子,就拒绝了人家。
他低头找得那么认真,连背都开始驼了。
他终于变成了一个驼背的老头儿,还是孑然一身。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解析】本次作文考试属于典型的材料作文考察,该材料源于新精英生涯创始人古典老师的《<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序》中所讲述的故事,作为故事寓言类材料,其审题有一定难度,要求考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与生活经验,能从微观与宏观两个方面具体而又深刻地把握材料的本质内涵,就本材料而言,采取“由果溯因法”是审题的关键,根据故事的结果——“他终于变成了一个驼背的老头儿,还是孑然一身”来看,我们基本上确定本材料意在引导考生找到这个人“寻爱”失败的具体原因,而“原因”就是学生立意的核心,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做如下思考:神仙的书中指明寻找爱情的对象及方向所在,是否可以完全听从,其实放在现实里我们是无法确定的,但这个人的失败告诉我们,完全听信他人(很多时候是权威人士)给定的意见不一定有百分百的指导意义;穿绿鞋子的女孩会是他的终极伴侣么?基于材料,可以想象,这样的女孩以及这样的生命过程,确实很美好,但问题是,这样的女孩子真的存在么?或者说这样的女孩即使存在,但他就一定会遇上么?即使他遇上了,女孩会跟他走么?就算跟他走了,今后二人的生活一定会与书中描述的一样美好么?万一不美好,怎么办?该男子是要找鞋子还是要找伴侣?既然可以明确要找的是伴侣,又为什么偏偏在鞋子上下功夫,已然找到了自己所爱的和爱自己的人,为什么不可以相伴一生?谁敢保证对上眼的女孩子不会为他穿上绿鞋子?再或者,只要自己主动给心爱的女孩穿上绿鞋子是否就可以了?本材料作文绝对不是“爱情指南”,而是要求考生从材料出发,转到自己对于如何走好人生之路的思考上来。
2024届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写作专题(学生版)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人们需要独自面对挑战和困难;也有人说,与人合作,才能攻坚克难。
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4年春运第一天,农民工曹新平背着比自己还高的包袱赶火车,一路上遇到不少好心人搭手帮忙。
曹新平很激动地说:“我一路上都在遇见好人。
”遇好人才有好发展,做好人才有好社会。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有人说:人生的一大遗憾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我也曾想过”。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二模)语文试题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普通人生活平凡、琐碎,他们也许没有卓异的天赋,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依然可以发出光亮,温暖自己,照耀他人。
这个普通人可以是你,是他,是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辛弃疾借诗句表达了自己对考生的美好祝福:明年的今天,你已平步青云,那时你可以轻松愉悦地笑看世间的举子还在奔忙。
高考,是人生的一个乐章。
备战高考,是人生的一次历练;走过高考,你的人生将会翻开崭新的一页。
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封信,题为《致走过高考的你》。
统一以“一位即将毕业的高三生”为写信人。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分析:本题以辛弃疾的《鹧鸪天·送廓之秋试》为引子,要求考生以“一位即将毕业的高三生”的身份,写一封题为《致走过高考的你》的信件。
这封信不仅是对走过高考的人的祝福与鼓励,更是对即将参加高考的自己的一种期许和展望。
首先,考生需要理解辛弃疾诗句的深层含义,即祝福考生在高考后能够成功、自信地面对未来,同时也反映出高考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
接着,考生需要围绕“备战高考”和“走过高考”两个主题,展开对高考意义的思考,并以此为契机,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在立意上,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
一是从个人成长的角度,阐述高考对个人成长的意义,以及高考后如何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二是从社会责任的角度,讨论高考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如何担当起自己的责任;三是从情感交流的角度,表达对走过高考的人的敬佩和祝福,同时也展现出自己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态度。
总之,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内容,发挥想象,以书信的形式表达对高考和未来的思考,既要符合书信的文体要求,又要展现出个人的思考和情感。
这则作文题目通过引用辛弃疾的诗句和对高考的描述,为考生构建了一个关于高考和未来的思考框架。
核心在于以“一位即将毕业的高三生”的视角,给“走过高考的你”写一封信。
这既是一次自我期待与憧憬的表达,也是对未来自我的一种设想和对话。
首先,考生需明确信件的写作对象——“走过高考的你”,这实际上是未来的自己。
高三第二次市统测语文作文
《高三第二次市统测语文作文之我的小纠结》
哎呀呀,说到高三第二次市统测语文作文,我就想起那天发生的一件超级搞笑的事儿。
那天考试的时候,我拿到试卷就赶紧看作文题目。
妈呀,是个挺奇葩的题目,让我们写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碰撞”。
我当时就傻眼了,这咋写呀!我就开始在那苦思冥想。
我突然想到,前几天不是过端午节嘛,我家就特别热闹。
我妈提前好几天就开始准备包粽子的材料,什么糯米呀、粽叶呀、红枣呀,摆了满满一桌子。
我呢,就好奇地在旁边看着,我妈包粽子那个熟练劲儿啊,粽叶一卷,糯米一填,红枣一放,绳子一绑,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出来啦!我就忍不住说:“妈,我也想试试。
”我妈笑着说:“行啊,你来。
”
结果我一试,哎呀我的妈呀,那粽叶根本就不听话,不是破了就是漏米,绑个绳子都能把手缠起来,我急得满头大汗。
我妈就在那笑我:“你这笨手笨脚的,还不如我呢。
”我不服气呀,继续捣鼓。
想想这事儿,不就是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一种碰撞嘛。
虽然我在包粽子这事上挺笨的,但这也是一次很有趣的体验呀。
这不就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嘛,但是在写这篇统测作文的时候,就感觉特别亲切。
嘿嘿,高三的市统测语文作文啊,虽然有点难,但也挺有趣的呢!
现在想想,还真是难忘呀,就像这次统测一样,会一直留在我记忆里呢。
以上就是我关于高三第二次市统测语文作文的一些回忆啦,哈哈。
温州市2024第二次模拟考试英语作文English:In today’s rapidly changing world,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cannot be overstated. As we stride into the 21st century, the demand for highly skilled individuals continues to escalate. Education notonly equips individuals with the necessary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navigate through life but also fosters critical thinking, creativity, and adaptability. Moreover, education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shaping the future of societies by instilling values of tolerance, respect, and cooperation among individuals from diverse backgrounds.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for governments to prioritize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ensuring equitable access to quality education for all, regardless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or geographical location. By doing so, we can unlock the full potential of every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ly build a brighter, more prosperous future for generations to come.中文翻译:在当今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3届湖南江西“十四校联考”第二次考试作文:心中有光,不惧黑暗在人生的旅途中,总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挑战,有时甚至会感到迷茫和恐惧。
然而,正是在黑暗中,我们才更能体会到心中的光芒的重要性。
只有心中有光,才能战胜黑暗,勇往直前。
心中的光,来源于我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如果我们能够怀揣着对美好未来的渴望,那么即使黑暗笼罩,我们的内心依然会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拥有心中的光,我们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不被困难击倒,不被失败吓倒,勇敢面对一切困境。
心中的光,也来自于我们对自身的信任和自信。
黑暗中最容易泯灭的是一个人的信心,他们可能会迷失在困境中,质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然而,当我们拥有自信心时,就能给予自己无限的力量,能够坚定地向前走,不被外界干扰和质疑所左右。
正如康德所说:“敢于有梦想,也敢于为梦想努力奋斗。
”只有在信任自己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迎难而上,破除黑暗的束缚,追求光明的未来。
心中有光,还需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
在黑暗中,只看到困难和痛苦,我们容易迷失方向,难以找到前进的动力。
然而,只要我们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将困境视作成长的机会,那么光明便会走进我们的内心。
正如乌尔波所说:“困难可能会使你紧闭双手,但决不会关闭心扉。
”只要心中有光,我们就能在黑暗中寻找到前进的方向,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
面对黑暗,我们不能退缩,更不能屈服。
我们要相信,在黑暗后面,一定有光明等待着我们的到来。
只要心中有光,我们就能勇敢地迎接挑战,超越自我。
不论黑暗多么强大和残酷,我们都能坚强而勇敢地面对。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有光,不畏黑暗,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都能坚持不懈,追求卓越。
无论是在考试中遭遇挫折,还是在人生路上遭遇困难,只要我们保持信心和勇气,便能克服一切,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让心中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足以让我们勇往直前,不惧黑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论及“文字下乡”时提到,“乡下孩子在教室里认字认不过教授们的孩子,教授们的孩子在田野里捉蚱蜢捉不过乡下孩子。
教授们的孩子日常并不在田野里跑惯,要分别草和虫,须费一番眼力,蚱蜢的保护色因之易于生效。
乡下孩子不像教授们的孩子到处看见书籍,到处接触着字,这不是他们日常所混熟的环境。
”由此可知,环境既培养了人的能力,也限制了人的认知。
以上材料对你有着怎样的思考与启示。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营造适宜环境,引导成长成才乡下的孩子熟悉乡下的环境,教授们的孩子熟悉书房的环境。
费孝通《乡土中国》中的相关论述告诉我们,营造适宜环境,引导孩子成长成才,是家庭和学校应该思考的问题。
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师。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促进孩子的成长。
宋代,邵康节父子坐在院子里聊天,一个农夫隔着栅栏在院子里看了一圈,没说什么就走了。
这时父亲便问儿子这个人在干什么的。
儿子认为是小偷在摸底。
父亲提示说,如果是小偷,为什么看见院里有人没有跑,反而围着院子看一圈呢?儿子若有所思,想到这是在找东西。
当父亲再问找什么时,儿子自己竟然分析起来,看一圈就知道有没有,说明东西很大,而的做法值得称赞。
他没有直接告诉儿子这个陌生人在干什么。
而农夫家较大又会跑到别人家的东西,应该是牛。
儿子的判断,得到了父亲的赞赏。
而在整个过程中,父亲的引导很明显起了重要的作用。
家长,尤其是懂得引导孩子的家长,真的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特定的生活环境,是成长成才的摇篮,能够帮助们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包拯包青天,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成为千古奇谈。
这与他幼年时的生活环境、父母的引导密不可分。
包拯的父亲与知县交往密切,看到包拯天资聪颖,勤学好问,且对推理断案颇感兴趣,他便有意识地让包拯接触一些案件。
湖南师大附中2025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示例文章篇一:《回忆湖南师大附中的高三岁月:那些难忘的第二次月考》在湖南师大附中的校园里,每一寸土地似乎都承载着梦想与希望。
我,作为一名曾经在那里度过高三时光的学子,对那里的点点滴滴都难以忘怀。
尤其是2025年高三的第二次月考,那简直就像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在我的记忆中刻下了深深的痕迹。
记得当时,同学们的表情都很凝重。
教室里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仿佛空气都变得沉甸甸的。
每个人都清楚,这次月考的重要性可不一般。
就像登山者即将攀登一座险峻的山峰,我们也站在了月考这个挑战的山脚下。
我的同桌小李,他可是个学霸型的人物。
平时总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可在这次月考之前,也变得有点神经质了。
有一天课间,他突然抓着我的胳膊说:“哎呀,我感觉我还有好多知识点没掌握呢。
你说这考试会不会把我打回原形啊?”我白了他一眼,说:“你就别在这装了,你要是没掌握好,那我们这些人可怎么办呀。
”可说实话,我心里也在打鼓。
老师们呢,也像热锅上的蚂蚁。
班主任每天在教室里来回踱步,眼睛像扫描仪一样扫过每一个同学。
他那严肃的表情就像暴风雨来临前的乌云,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语文老师则不停地给我们强调重点,那语速快得就像机关枪扫射一样。
“同学们,这些古诗词一定要背熟啊,就像你们吃饭不能忘记拿筷子一样。
这是基础中的基础啊。
”数学老师也不甘示弱,黑板上写满了各种复杂的公式。
“你们看这个函数题,就像一个迷宫,你们要找到正确的路径才能走出来。
”月考的那一天终于来临了。
走进考场的时候,我的心跳得像打鼓一样。
感觉周围的同学都变成了竞争对手,仿佛我们在进行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我坐在座位上,深吸了一口气,心里想:“怕什么,我都准备这么久了。
”可手还是不自觉地有点发抖。
拿到语文试卷的时候,我快速浏览了一遍题目。
有些题目看起来很熟悉,就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可有些题目又像是从未见过的陌生人。
我先从熟悉的古诗词默写开始写起,那些诗句就像泉水一样从我的笔尖流淌出来。
第二次考试
声乐家苏林教授发现了一件奇怿的事情:在这次参加考试的二百多名考生中,有一个二十岁的女生陈伊玲,初试成绩十分优异,声乐、视唱、练耳和乐理都列入优等,尤其是她的音色美丽、音域宽广,令人赞叹。
而复试时却使人大失所望。
苏林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但这样年青而又有才华的学生却还是第一介,这样的事情也还是第一次碰到。
那次公计的考试是在一阏古色古香的大斤里举行的。
垒陈伊玲镇静地站在考试委员会的儿位声乐专家面前,唱完了冼星海的那支有名的《二月里来》时专家们本由得互相递了递赞赏的眼色。
按照規定,应试者还要唱一支外国歌曲,她唱的是意大利歌剧《蝴蝶夫人》中的咏叹调《有一个良辰佳日人她那灿烂的音色和深沉的感情惊动丁四座。
一向以要求严格闻名的苏林教授也颔首赞许,在他严峻的眼光里,隐藏着一丝微笑。
大家都注视着陈伊玲:嫩绿色的绒线上衣,咖啡色的西裤,宛如春天早晨一株亭亭玉立的小树。
在众目睽睽下,这个本来从容自若的姑娘也不禁有点困惑了。
复试是在一星期后举行的。
它将决定一个人的终身亊並。
经过初试这一关,剩下的人已经寥寥无几。
.本市有名的音乐界人士都到了。
这些考试委员和旁听者,在评选时儿乎都带着苛刻的挑剔神气。
但是大家都认为,如果合乎录取条件的只有一个人,那么这人无疑应该是陈伊玲。
谁知道事情却出手意料。
陈伊玲是参加复试的最后一个人,唱的还是那两支歌,可是声音发涩,毫无光彩,听起来前后判若两人。
是因为怯场、心慌,还是由于身体不适而影响声音?在座的人面面相觌,大家带着询问和疑惑的眼光
望着她。
虽然她掩饰不住脸上的困倦,一双聪颖的眼睛显得黯然无神,那顽皮的嘴角也流露出一种无法诉说的焦急。
可是她通体是明朗、坦率的,使人信任的。
她抱歉地对大家笑笑,飘然走了。
苏林教授显然是大为生气了。
他一向认为,要做一个真正为人民所爱戴的艺术家,首先要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各方面都能成为表率的人!这样一个自暴自弃的女孩子,是永远也不能成为冇成就的歌唱家的!他生气地侧过头去望着窗外。
这个城帘刚剛受到一次严重的台风袭击,窗外断枝残叶狼藉满地,整排竹篱倾倒在满是积水的地上,一片惨淡的景象。
考试委员会对陈伊玲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陈伊冷的声音极不穂定,很难造就;另一种认为可以让她再试一次。
苏林教抟冇自己的看法,他觉得重要的,是扃了解造成她声音前后悬殊的原因。
如果问题在于她对亊业和生活的态度,就是禀賦再妤,也不能录取她!
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苏林教授从秘书那里取来陈伊玲的报名单^在填着地址的那一栏上,他用红铅笔画了一条粗线:表格上的那张报名照片是一张朝气蓬勃、叫人喜欢的脸,小而好看的嘴,明央单纯的眼睛,笑起来鼻畧稍稍皱起的鼻子。
这一切都像是在提醒这位声乐专家,不
能珥任何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至少眼前这个姑娘的某些具体情况,是在这张简单的表格上看不到的。
如果这一次落选了,也许这个人终生就和音乐分手了。
她的天才可能从此就坡埋没。
情况如果是这样,那他是绝对不能原谅自己的。
第二天,苏林教授乘早上第一班电车出发,根据身艮名单上的地址,好容
易找到了在杨树浦的那条偏僻的马路。
他进了弄堂,不由得吃了一诔。
那弄堂里有些墙垣已经倾塌,烧焦的梁柱呈现一片可怕的黑色,断瓦残垣中间叶或露出焦黄的破布碎片,所有这些说明了这条弄堂不彳^受台成破坏,而且显然发生过火灾。
就在这瓦场上,有些人大清早就在忙碌着清理什么^ 苏林敉授手持紙条,不知从何处找起,忽然听见对面的楼窗口,有一'个孩于有事没事地张口唱着:
“咪一咿一咿一咿一,吗一啊一啊一啊一”仿佛歌唱家在练声似的。
苏林教授不禁微笑了:“这准是她的家丨”他请对了,那孩子就是陈伊玲的弟弟。
从孩子嘴里知道:他姐极是个转业军人,从文工团回来,到了上海被分配在工厂里担任行政工作。
她是个青年困员,又积极又热心,不管厂里也好,里弄也好,有亊找陈伊玲准没错!两三天前,这里因为台风造成电线走火,烧毁了不少房子:陈伊玲协助里弄干部安置灾民,忙得整夜没睡,影响了嗓子。
笫二天刚好是她复试的曰子,她说了声:“糟糕! ”还是去参加考试了:
这就是全部经过。
“瞧,她还在那儿忙着哪! ”孩子向窗外扬了扬手说:“我叫她丨我去叫她! ‘?
“不用了。
请转告你姐姐,通过第二次考试,她已经被录取了!”
苏林敉授从陈伊玲家里出来,走得很快。
他心里想着:这个女孩子完全有条件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唱家,我几乎犯了一个错误!这天早晨,有什么使人感动的东西充溢在他胸口,他想赶紧因去把陈伊玲的故事告诉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