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ind思维导图】2.1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 格式:xmin
- 大小:196.38 KB
- 文档页数:1
中学生发展性心理问题中学生障碍性心理问题含义目标途径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生涯辅导强化法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理性—情绪疗法(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反应适度是意志健全的重要标志)(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了解和理解他人、乐于接受他人与被他人所接受)自我概念发展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亲子关系方面师生关系方面同伴方面异性交往方面学业发展问题学习动力问题(缺失内部学习动力、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逃避学习)学习能力问题(学习计划性差、缺乏有效的时间管理、呈现无意义学习状态)抑郁症含义: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表现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喜欢责备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形成原因:心理原因治疗方法: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积极地行动起来;改变自贬性的思维方式和不恰当的成败归因恐惧症含义: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分类与表现:单纯恐惧症、广场恐怖症、社交恐惧症治疗方法:情景治疗、认知治疗焦虑症含义: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体不适感表现:学生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原因:外因(升学压力、失败体验等);内因(性格等)治疗方法:早期干预措施,肌肉放松、系统脱敏强迫症含义: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
大多数人都有过强迫观念,只有当它干扰了我们的正常适应,才是神经症的表现表现:强迫观念(身不由己地思考自己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反复执行自己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原因:社会心理方面(过度紧张、学习困难、家庭要求过严、人际关系不良)、个人方面(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偏执刻板)治疗方法:日本的森田疗法(“忍受痛苦,顺其自然”);“暴露与阻止反应”网络成瘾含义:由于过度地和不当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难以抗拒再度使用网络的着迷状态,并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表现:躯体症状(头晕、心烦、胸闷气憋、紧张性兴奋、懒散),与人交流减少,下网后变得空虚,失落原因:网络自身诱惑、网络相关法规不健全、家庭环境、自身因素治疗方法:强化干预、厌恶干预法(橡皮圈拉弹法、社会不赞成厌恶干预)、转移注意力法、代替、延迟满足法、团体辅导法开设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的有关课程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辅导教育开展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或咨询开展小组辅导进行对学生家庭的心理辅导教育应用强化手段增进某些适应行为,以减弱或消除某些不适应行为的方法主要用于当事人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超出一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怖状态步骤训练来访者松弛肌肉建立焦虑层次(从最轻微的焦虑到引起最强烈的恐惧依次安排)在①步骤下,按②的顺序想象焦虑情境直到在现实情境中焦虑不再出现为止含义: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的一类治疗方法基本观点:不良的认知是引发自我挫败行为的根本原因,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认知观念,可以改变情绪行为四个基本的过程建立求助的动机适应不良性认知的矫正培养观念的竞争,用新的认知对抗原有的认知改变有关自我的认知充分相信人的潜力,自己能找出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方法,无需治疗者干预治疗过程中,咨询员只是一个有专业知识的伙伴或朋友,并非指导者或专家强档咨询员与来访者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整个治疗过程中咨询员不予指导咨询内容:直接处理来访者现在的情况,尤其是当前的情绪困扰成功的咨询表现—概述:属于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方法,也采用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也被称为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理论基础:ABC理论工作程序心理诊断阶段领悟阶段修通阶段(最主要阶段)再教育阶段。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知识点总结)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知识点总结)【红色字体为重点,里面内容需要重点记住】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1)表现在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迄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2)也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异性我国心理学家把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幼儿期(3-6、7),童年期(6、7-11、12),少年期(11、12-14、15),青年期(14、15-25),成年期(25-65),老年期(65以下)。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 少年期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2青年初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道德感、理智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
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1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学习准备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纵向的方面指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
横向的学习准备是指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各种内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力形式运算阶段。
⑴命题之间关系⑵假设——演绎推理⑶抽象逻辑思维⑷可逆与补偿⑸思维的灵活性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 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在皮亚杰看来,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
所以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