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 格式:ppt
- 大小:3.14 MB
- 文档页数:18
台湾(中国地区)
台湾(Taiwan)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包括台湾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
台湾岛面积35882.6258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岛, 7成为山地与丘陵,平原主要集中于西部沿海,地形海拔变化大。
由于地处热带及亚热带气候之交界,自然景观与生态资源丰富多元。
人口约2350万,逾7成集中于西部5大都会区,其中以首要都市台北为中心的台北都会区最大。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原住民族(高山族)在17世纪汉族移入前即已在此定居;自明末清初始有较显著之福建南部和广东东部人民移垦,最终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社会。
南宋澎湖属福建路;元、明在澎湖设巡检司;明末被荷兰和西班牙侵占;1662年郑成功收复;清代1684年置台湾府,属福建省, 1885年建省; 1895年清政府以《马关条约》割让与日本; 1945年抗战胜利后光复; 1949年国民党政府在内战失利中退守台湾,海峡两岸分治至今。
台湾自1960年代起推行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缔造了举世瞩目的台湾经济奇迹,名列亚洲四小龙之一,于1990年代跻身发达经济体之列。
台湾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半导体、IT、通讯、电子精密制造等领域全球领先。
台湾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原住民族的南岛文化亦有影响,近现代又融合日本和欧美文化,呈现多元风貌。
台湾历史简介引言概述:台湾历史悠久且多元,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
从早期原住民社会到中国大陆与外国势力的接触和殖民化时代,再到二战后成为的一部分,台湾的历史充满着变革与挑战。
本文将以台湾的历史为线索,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台湾历史的重要节点和相关事件。
正文内容:一、早期台湾历史1.原住民社会:介绍台湾早期的原住民社会,包括族群分布、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2.十六世纪的荷兰统治:探讨荷兰人在台湾建立据点并进行贸易活动的历史。
3.清朝统治与移民潮:讨论清朝对台湾的统治和大规模移民的历史背景。
4.日治时期:详述殖民政府对台湾的统治和改革,以及台湾人民的反抗运动。
5.台湾回归中国:描述二战时期,中国政府宣告对台湾的主权,并阐述相关历史事件。
二、二战后台湾的发展1.国共内战与蒋介石时期:介绍中国内战结束后,中华民国政府迁至台湾的历史背景和蒋介石时期的政治措施。
2.反共战争与经济发展:分析蒋介石政府对共产党和台湾社会的镇压政策,并探讨经济发展成就和政治改革的领域。
3.台湾的国际地位和台海关系:讨论台湾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及与的关系发展。
4.改革开放与经济转型:探究台湾在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转型和政治变革,并分析其对台湾社会的影响。
5.台湾现代民主化:详述台湾走向现代民主化的历程,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社会运动和人权保障等方面。
三、台湾的社会文化1.宗教多样性与民俗文化:介绍台湾丰富多元的宗教信仰和传统民俗文化。
2.教育体制与学术研究:探讨台湾的教育制度和学术研究的发展,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3.文学艺术与传媒发展:详述台湾文学艺术的繁荣和传媒发展的历史,以及对文化产业的贡献。
4.台湾电影与流行文化传播:分析台湾电影和流行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
5.社会福利与社会问题:描述台湾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和面临的社会问题,如老龄化、就业和社会不平等等。
四、台湾与关系1.双方政治争议:介绍台湾与之间的政治争议,如“一国两制”、“九二共识”等问题。
台湾的知识点【一】台湾的历史渊源台湾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中国东南沿海。
据史书记载,台湾原是中国唐朝的一部分,后来先后被荷兰、西班牙、清朝等多国殖民统治。
1841年,台湾成为清朝的正式行省,直到1895年被日本侵占。
1945年,二战结束后,台湾又回归中国的怀抱,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二】台湾的地理特点台湾地处北纬23°26'~25°56',东经119°18'~124°34'之间,总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
其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中央山脉横贯全岛,形成了独特的峰峦奇特景观。
台湾还拥有众多海湾和沿海平原,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森林、河流和湖泊等。
【三】台湾的自然奇观台湾是一个自然奇观频出的地方。
例如,台湾东部海岸的瑞穗牧草地是一片绵延的绿色草原,夏天时可以看到数不尽的金色稻浪;而在台湾西部的阳明山国家公园,每年春天都会迎来一片绚丽的樱花海。
此外,太鲁阁峡谷、阿里山、日月潭等地也是台湾著名的自然景点。
【四】台湾的文化传承台湾的文化兼容并蓄,汇集了中原文化、南洋文化、日本文化等多种元素。
台湾的历史受到了不同文明的影响,导致了独特的文化传承。
台湾曾经是莆仙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莆仙文化是闽南地区的重要文化之一,至今在台湾的庙宇、建筑等文化遗产中仍有体现。
而台湾的本土文化也十分丰富多元,包括闽南话、布袋戏、台湾菜等等。
此外,台湾还保留了传统的中国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不仅是人们欢庆的日子,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例如,中秋节是人们团圆的日子,家人们会共同品尝月饼、赏月、猜灯谜等,弘扬传统文化。
【五】台湾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重要的指标之一。
台湾的经济起步较早,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台湾经济快速发展,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工商业先进的地区。
台湾的经济实力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电子产业、信息技术业等领域。
台湾岛屿名称台湾地区是中国大陆以外唯一的省级行政区,位于东亚板块与菲律宾板块之间的板块结合带,由台湾岛及其附近岛屿组成。
台湾地区包括台湾、澎湖列岛、金门列岛、马祖列岛等,今天我们就来一一介绍这些岛屿的名称。
1.台湾岛:位于亚洲东部,是台湾地区的主体,面积约有3.6万平方公里,是台湾地区人口和经济最集中的地区,也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
2.澎湖列岛:位于台湾岛西北方,由64个岛屿组成,是台湾地区最早被汉人殖民的地区之一,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如古堡、寺庙、海滩、湖泊等,还是重要的渔业和水产养殖基地。
3.金门列岛: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南方向,包括金门、大担、小担等33个岛屿,是台湾海峡地区的军事重镇,也是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有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美丽的自然景观。
4.马祖列岛: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东北方向,由24个岛屿组成,是台湾海峡地区的渔业和海运中心,也是台湾地区国防重镇之一,拥有独特的海岛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5.兰屿:位于台湾东海岸,由三角洲、礁石和海蚀地形组成,主要居民是阿美族和汉人,拥有丰富的文化和生态景观,如百年榕树、蓝眼泉、海洋景观等。
6.綦江岛:位于台湾东北方向,是台湾最北端的海岛,面积约1.3平方公里,居民主要以渔民为主,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岛屿文化。
7.大武岛:位于台湾码头东北方向,是台湾的第三大岛,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如热带雨林、珊瑚礁、海洋动物等,是重要的自然保护区。
8.赤尾屿:位于台湾南方巴士海峡中部,是由火山活动形成的小岛,面积约1.7平方公里,拥有珊瑚礁、海底温泉等自然景观,是著名的潜水胜地。
9.厘米岛:位于台湾与菲律宾交界处,是一个不稳定的沙石岛屿,也称“渔翁岛”,是一个重要的海洋通道和生物多样性区域。
10.其他重要的岛屿:包括绿岛、钓鱼岛、琉球群岛等,这些岛屿都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背景,是中华文化和海洋文化交融的重要代表。
总之,台湾地区的岛屿众多,各具特色,有着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在国际间也备受瞩目和关注。
引言概述:
中国台湾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变迁的地区,经历了多个王朝的统治以及外来势力的影响。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详细阐述中国台湾的历史变迁,包括古代台湾的原住民时期、中国大陆支配的时期、荷兰和西班牙殖民时期、清朝统治时期以及统治和二战后的时期。
正文内容:
1.古代台湾的原住民时期
1.1台湾原住民的起源和分布
1.2原住民与中国大陆的关系
1.3原住民文化的特点和传统
2.中国大陆支配的时期
2.1明朝时期的台湾
2.2清朝时期的台湾
2.3中国大陆支配下台湾的政治经济状况
3.荷兰和西班牙殖民时期
3.1荷兰东印度公司与台湾的关系
3.2荷兰殖民时期的政治格局
3.3西班牙殖民对台湾的影响
4.清朝统治时期
4.1清朝台湾的统治方式和政策
4.2清朝政府对台湾的改革和控制
4.3清朝时期台湾的经济状况和对外交往
5.统治和二战后的时期
5.1统治下台湾的改革和控制
5.2台湾日治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5.3二战后的中国台湾
总结:
中国台湾的历史变迁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原住民时期到中国大陆的统治,再到荷兰、西班牙的殖民时期,清朝的统治时期,以及统治和二战后的中国统治时期。
每个时期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台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影响。
台湾的历史变迁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过程,了解这一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台湾及其与中国大陆的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台湾的历史变迁将继续发展,并对未来的台湾产生深远的影响。
台湾常用的九个美称1.美丽宝岛:台湾是祖国最大的岛屿,犹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万顷碧波之上。
气候温润,植被茂密,四季如春,鲜花不断,"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故不仅有“美丽宝岛”之称,而且更有.“四季如春的花园”之赞誉。
2.兰花之岛:兰花是台湾省珍贵的资源,在国际花卉市场上享有盛誉,品种有2000多种,每年出口创汇收入可观。
驰名中外的蝴蝶兰,珍稀名贵,气四溢,花朵似展翅欲飞的彩蝶,曾在第三届国际花展上获得冠军。
3.温泉之岛:全岛处处有温泉,总数达100多个,全岛不少地方泉水淙淙,真是名副其实的"温泉之岛”。
4.天然渔场:台湾四面临海,鱼类不下500种,经济价值较高的也在100种以上。
其中,以鲔鱼(金枪鱼)最多,虾次之。
东北沿海特产大鲨鱼, -尾达万斤。
海产丰富。
5.东方甜岛:甘蔗是全岛最重要的经济作物。
年产蔗糖最高曾达141万吨,占世界糖蔗5%。
现在,蔗糖产每年大约有60到80万吨左右,半数供外销。
6.鸟类之乡:台湾鸟类有400余种,占我国鸟类种数的35%以上,其中特有岛类约10多种,著名的有帝雉、兰鹇、黄鹂、鸳鸯、天鹅、白额雁、黑长尾雉、台湾兰鹊等。
7.海上粮仓:水稻是全省最普遍、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近1200万亩,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4% ,产达250多万吨,基本可够居民食用。
所以台湾还有“米的世界”之称。
8.东方盐库:台湾西部沿海地势平坦,沙滩广布,正处于台湾山地的背风地带,晴天多,气温高,风速大,蒸发旺盛,极利于晒盐。
主要盐场有布袋、高雄、七股、鹿港、北门和台南等。
盐场面积在4000多公顷,年产量可在50万吨。
9.茶叶之乡:全省茶叶种植普遍,一年四季可采 ,年可采20次以上,是我国著名的产茶省区之一。
茶叶品种繁多,以红茶、乌龙茶、包种茶产量最丰。
年产茶叶2600至2800吨,大部分供出口。
茶叶是台湾外销特产中的“不倒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