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成长阶段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8
领导者人生的七段经历领导者在职业生涯中会经历许多过渡期,每次都会带来新的危机和挑战——从接管一个深受重创的组织,到不得不解雇员工,再到把指挥棒交给下一代领导人。
每一次的挑战都会让领导者痛苦不堪,甚至沉重打击他们的信心。
尽管这些困难令人发怵,但它们毕竟不是不可预测的。
作为一位领导者,如果你能了解自己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你就可能渡过这些难关,甚至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自信。
基于50年的学术研究和商业知识,本文作者沃伦?本尼斯借用莎士比亚在戏剧《皆大欢喜》中对人的七个年龄段的描述,把领导者的职业生涯也概括为七个阶段。
在每个阶段,领导者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都不一样。
“婴孩期的领导者”要招募一位导师来帮助自己;“满面红光的学童”必须学会如何在自己的一言一行受到众人关注的情况下工作;“写一首哀伤的情歌的恋人”要忙于解决每个组织都会出现的大量问题;“大胡子士兵”必须愿意——甚至迫切希望——聘请比他能力强的人,因为有才干的下属可以帮助他把工作做得更出色;“满嘴格言的将军”必须善于让人们说真话,而且自己也能真正地倾听员工的声音;“鼻子上架着眼镜的政治家”为了组织的利益而努力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接班人;最后,“智者”担当年轻经理人的导师。
作为南加利福尼亚大学领导力学院的教授,沃伦?本尼斯在这篇引人人胜的文章中对领导力进行了反思,对领导者在每个阶段所面临的挑战都进行了剖析,并对如何跨越不同阶段、在战胜困难中成为卓越的领导人提供了真知灼见。
在本文中,本尼斯还叙述了他自己担任领导者的一系列亲身经历:他初次走上领导岗位是在二战时期,当时年仅19岁,是陆军步兵团的一名少尉。
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的生死体验让他深刻体会到,低姿态地步入新的领导岗位将有助于今后的工作;本尼斯刚刚担任辛辛那提大学校长时,因为没有了解自己所处的工作环境以及得到下属的支持,使得自己实现改革学校的理想难上加难;而本尼斯在一次住院期间,被一位优秀的护士当做导师的经历也让他终身受益匪浅,这段经历让他明白,建立和巩固同导师的关系可以让学生和导师双方都受益。
领导力进阶的五个阶段:从以权管人到以德服人1.领导者制订战略目标,规则远景;管理者计划、组织、实施。
2.领导者强调未来;管理者着眼目前。
3.领导者授权赋能,将权力向外扩散;管理者分层负责,一层一层向上请示。
4.领导者知道什么是对的事,管理者知道怎么做得对。
马云就是一名牛的领导者,但他很少参与管理,从不去做可以交给别人做的事情。
---苏引华《总裁商业思维》第一阶段:职位关键词:权力在这个阶段人们愿意听从你的话是因为他们非听不可,你的职位比他高,他们拿你的工资,他们非听你的不可。
这个阶段不是你该停留的阶段,这是最低的境界!最遗憾的是,很多人以为这个是领导力的最高境界,把随职位而来的领导权力与领导力混为一谈。
怎么让公司更好呢?有人说想办法加强营销,或者是改变公司规范。
大家想改的都是别的事情、别人,但是如果你想要改变的人是自己会怎么样?领导力的第一个阶段改变的重点就是你自己!去学习,去成长。
领导成功的关键是要先能领导自己。
领导力是非常视觉化的,关键就是让下面的人看见领导在做什么。
说到做到了,这样的领导才有效。
很多领导不喜欢改变,跟他下面的员工一模一样。
老实说,一个公司的组织不改变,原因都在于领导抗拒而不是员工抗拒。
所以,你当领导时要把它当成一个自己可以成长的机会,如果把阶段一当成是一个可以学习、培养自己的一个机会,那阶段一是一个美妙的阶段。
如果你永远只是一个靠职位领导的人,下面的人尽的力、拿出的努力永远是最少的,下面的人只做他该做的,要他多做不可能!这样的领导人是不可能成功的。
所以要想办法从阶段一爬到阶段二来。
第二阶段:允许关键词:关系在第二个境界里,大家听你的是因为他想听你的,活力等级提升,你带的人愿意尽更多的心力,工作更努力,他们想要尽量取悦你。
当员工的活力、努力都增加了之后,公司整体的成绩就增加,就可以看到正面的改变了。
在谈领导力的时候,常常会觉得高处不胜寒。
领导不能孤单地待在高处。
如果你发觉是一个人站在山顶的话,你不是领导,你只是很会爬山的人。
领导力的发展历程引言领导力是一个健康组织所必备的重要品质。
一个好的领导者不仅可以推动组织的进步和发展,还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然而,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程才得以形成。
在本文中,我们将回顾领导力的发展历程,探讨领导力发展所经历的重要阶段以及对应的发展趋势。
阶段一:人本主义时期人本主义时期主要发生在20世纪初,这个时期的特点是注重人性、人的尊严和价值。
领导力也从人本主义中得到了启发,认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应该是一位充满同情心、人性化并具有感性的人。
商业领袖Elton Mayo在哈桑实验中,实验了当人们的社群因素增加时,会改变个体的行为。
从此之后,领导者便开始注重人的需求、个性和沟通技巧,以及采取鼓励和激励的方法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阶段二:行为主义时期随着管理科学的兴起,行为主义时期也随之而来。
领导者认为,通过员工的行为控制和激励,可以促进组织的发展和成长。
在这个时期,领导者更加注重员工的目标、任务分配和工作效率等问题,同时更依靠科学的研究方面,寻求行为模式和方法来达到管理目的。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弗雷德里克特罗菲斯特,他提出了一个名为“导向理论”的理论,强调领导者应该通过激励员工的行为方式来激励员工。
阶段三:环境意识时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们开始注重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领导力也受到了环境意识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领导者更注重以实际行动来回报员工和社区,这种回报主要表现为环境保护、社会义务等方面。
领导力也转向更为综合和全面的方向,以符合新的时代要求。
阶段四:宏观化时期在21世纪的驱动下,领导力经历了一次宏观化的发展,使其宏观化的视野对相关部门和领域更加清晰。
聚焦组织、角色、架构、系统和政治等方面,同时在知识分子特权的支持下,领导力的定义逐渐从“有开创性的办法”演变为“在困难、不确定的环境下带领团队向前”。
而对领导力的提升、评估和培训等方面,也逐渐成为各企业和组织的标配。
管理者到领导者成长十七步阶梯1.汇报工作说结果不要告诉老板工作过程多艰辛,你多么不容易!老板不傻,否则做不到今天。
举重若轻的人老板最喜欢,一定要把结果给老板,结果思维是第一思维。
2.请示工作说方案不要让老板做问答题,而是要让老板做选择题。
请示工作至少保证给老板两个方案,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3.总结工作说流程做工作总结要描述流程,不只是先后顺序逻辑清楚,还要找出流程中的关键点、失误点、反思点。
4.布置工作说标准工作有布置就有考核,考核就要建立工作标准,否则下属不知道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才是最合适的。
标准既确立了规范,又划定了工作的边界。
5.关心下级问过程关心下属要注意聆听他们的问题,让其阐述越详细做好。
关心下级就是关心细节,明确让下级感动的点和面。
6.交接工作讲道德把工作中形成的经验教训毫不保留的交接给继任者,把完成的与未竟的工作分类逐一交接,不要设置障碍,使其迅速进入工作角色。
7.回忆工作说感受交流多说自己工作中的感悟,哪些是学到的,哪些是悟到的,哪些是反思的,哪些是努力的。
历史上所有伟大的人物以及如今伟大的商业领袖,有哪位整天忙着做事的?这些领袖每天干的最多的事就是学习成长,把握方向,分析市场,战略布局,制定方法。
一个商业领袖如果整天忙着做事,就失去了领袖的价值和意义... 比尔盖茨说过:"一个领袖如果整天很忙,就证明一件事,能力不足。
一个领袖如果整天很忙,就一个结果毁灭。
"因此,当你此刻很忙的时候就问问自己:1.我在忙什么?2.我忙的事有多大价值?3.我做的事别人会不会做?4.我为什么会这么忙?不管什么原因,如果此刻你很忙,请你真实的面对你自己,该停一停,给自己充充电,学习学习!历史至今所有伟大的领袖虽然有不识字的,但没有一个不学习的!思路决定出路,知识改变命运,专注成就未来!你可以拒绝学习,你的老师、老板、老婆、竞争对手却不会!一、领导角色1、树立榜样的力量,领导的示范效应极为重要,领导坚持的价值观、原则、思考方式、行为方式很容易传导给下属,是一种宣示和标杆,如果领导不重视、不认真、不细致,下属自然也会效仿;2、我的领导传导给我,我也会运用在对下属身上,感同身受,下属反馈给我的,我也会运用到面对领导的关系中,同理心的运用对中层领导而言尤为重要;3、鼓励、激励、引导、启发、指点是领导的中心任务,给予信任是领导的首要观点,要善于启发、引领、示范下属;4、留心观察员工,回应下属的思想、情感诉求,体察团队关系的细微变化,而不是忽略而过、处之任之,往往激烈的、深远的隐藏更深、更细,要见微知著,防患未然;5、注意不要代替下属做事,应维护下属体现价值的机会;二、组织能力1、事件责任主体的分配,对所有到来的事情,考虑任务的分配,哪些自己做,哪些交代给其他领导,哪些分配给具体岗位做,要思考分配的准则和考量是什么?2、完成任务预计的时间先后顺序,预计完成的时间长度,多大的工作量,需要多少人员参加,主要责任人和配合人员的分配,懂得分配、组织是中层一项重要的管理技能;3、不要追随完美的感觉及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跟完成任务仍是当下首要,甭想把整个太平洋的水煮沸;4、确认问题是领导组织工作的第一步,与解决问题同样重要,而实际上,错误和不足首先来自对问题的确认,往往是把次要问题当重要问题、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抓不住问题关键;三、协调沟通1、首先弄清楚他人的站位和思考角度;2、就部门事务,与同僚经常性交换意见,不要仅局限在自己的分管工作;3、能打电话说清楚的,就不必当面打扰,需要面对面沟通的,就当面坦诚沟通;4、区别沟通的层次,哪些由下属去沟通、哪些需要自己去沟通;5、坦诚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不必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着重于共同目标、相互利益和共识;6、运用《影响力》法则;四、请示报告1、向上级报告前充分理清思路,预计各种可能的局面,准备好相关可能的数据,尽可能考虑其他情况和局面下的应对;2、就领导布置要求的事情进度,应主动向领导报告进度,不要等领导问,同样“不要报喜不报忧”,如确有难度和延误应坦诚说明,必要时降低领导心理预期;3、应注意哪些先准备可行或可选择方案再汇报,哪些先与领导沟通其主要思路和框架;4、凡事,事先应自己有思考、意见、答案或选项,领导通常喜欢做选择题、而非问答题;5、让自己最大程度适应上级的思维方式、沟通方法,不能意气用事、主观行事,能够尽快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五、公共关系1、善于制造轻松、和谐的交谈氛围;2、由浅入深,循序渐进;3、关注彼此兴趣的交集;4、面对来访的各级政府组织、主管机关、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无论何级,都要充分表现尊重、热情;六、时间管理1、学会计划和统筹安排;2、养成预约习惯,凡涉及其他人和部门配合的事情,均考虑事先计划,如所需时间越长,预约的提前时间则越长;3、越重要的事,时间预估弹性越大;4、最重要的原则是,从最重要的事情入手,一鼓作气做完;5、在重要的事情上所花的时间应是其他的事情的很多倍,在重要事情上不要吝惜时间和精力;6、运用GTD工作方法;七、公文写作1、没有思路或没有想好时,也要把想到的写下来,一但下笔,就相当于完成了写作的一半;2、视情况,先内容、后形式,或则先框架、后内容,有的适合框架式写作,有的适合头脑风暴式写作;3、对于报告、方案、制度流程等的写作,有的能较容易的形成框架和条理顺序,但有的则是在过程内容中逐渐理清思路,构建框架;八、团队管理1、善于激励,在合适的时候给予恰当的肯定、鼓励,肯定和鼓励并不只是直白的标准的语言,表扬有时是润物无声;2、每个人都很重要,都希望获得重要感,要让对方感觉到自己的工作非常重要;3、激励员工自己去做,让员工感觉到成就感,自我实现;4、绝对不要在公开场合批评员工;5、领导应有80%的和善、20%的威严;6、以原则和事物的本来面目考虑问题,避免以现象和个人好恶看问题;7、树立知行合一、言行合一的榜样;8、敢于放权,同时又敢于承担结果,要相信每个人都愿意把事情做好;9、多听,少说,你说的少,下属就说得多,其当运用一些字眼、提示,打开对方的心扉,让下属说出内心的话;10、及时对下属反馈你的意见;11、就事论事,避免涉及冰山之下的性格部分,尽量不做定性评价,不要过分做具体事情的引伸;九、励志成功1、真正做成事情的是我们的意愿,当自己想做成事情,那么就很容易把事情做成;2、当能坚定的自持和自律,真正把握自己时,这就是一种成功;3、避免浅尝即止,尽可能彻底了解事情的全貌和本质,让自己的分析、判断站在坚实的基础上;4、滴水成溪,积沙成塔;5、沿着千万人走过的路行走,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只有行走在无人涉足的艰难境地,生命才会留下深深的印痕,创新更容易带来成就感、满足感;6、忠于个人性格和其中的优良品质;7、修炼足够的胸怀,能够包容、适应不公平或看似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情,多角度思考,能够引导、调整自己低落的情绪;8、有勇气坚定内心的声音,大胆的表达自己;十、视野1、关注与企业、行业相关的宏观经济形势数据和分析评论;2、关注职业发展的方向,了解专业新动向、新知识。
领导力进阶的五个阶段:从以权管人到以德服人第一阶段:职位关键词:权力在这个阶段人们愿意听从你的话是因为他们非听不可,你的职位比他高,他们拿你的工资,他们非听你的不可。
这个阶段不是你该停留的阶段,这是最低的境界!最遗憾的是,很多人以为这个是领导力的最高境界,把随职位而来的领导权力与领导力混为一谈。
怎么让公司更好呢?有人说想办法加强营销,或者是改变公司规范。
大家想改的都是别的事情、别人,但是如果你想要改变的人是自己会怎么样?领导力的第一个阶段改变的重点就是你自己!去学习,去成长。
领导成功的关键是要先能领导自己。
领导力是非常视觉化的,关键就是让下面的人看见领导在做什么。
说到做到了,这样的领导才有效。
很多领导不喜欢改变,跟他下面的员工一模一样。
老实说,一个公司的组织不改变,原因都在于领导抗拒而不是员工抗拒。
所以,你当领导时要把它当成一个自己可以成长的机会,如果把阶段一当成是一个可以学习、培养自己的一个机会,那阶段一是一个美妙的阶段。
如果你永远只是一个靠职位领导的人,下面的人尽的力、拿出的努力永远是最少的,下面的人只做他该做的,要他多做不可能!这样的领导人是不可能成功的。
所以要想办法从阶段一爬到阶段二来。
第二阶段:允许关键词:关系在第二个境界里,大家听你的是因为他想听你的,活力等级提升,你带的人愿意尽更多的心力,工作更努力,他们想要尽量取悦你。
当员工的活力、努力都增加了之后,公司整体的成绩就增加,就可以看到正面的改变了。
在谈领导力的时候,常常会觉得高处不胜寒。
领导不能孤单地待在高处。
如果你发觉是一个人站在山顶的话,你不是领导,你只是很会爬山的人。
领导该怎么做呢?就是赶快下山,走到员工的所在地,与下面的人建立关系,去关心、聆听。
成功不是一个人站在山顶,领导在上山的时候必须把大家都带上,所以一定要好好和他们建立关系。
领导永远不是在参加什么赛跑,因为他在跑的时候一定是带着一群人的,冲线的时候是带着员工一起冲过终点线的。
领导力五个阶段:以权管人到以德服人第一阶段:职位关键词:权力在这个阶段人们愿意听从你的话是因为他们非听不可,你的职位比他高,他们拿你的工资,他们非听你的不可。
这个阶段不是你该停留的阶段,这是最低的境界!最遗憾的是,很多人以为这个是领导力的最高境界,把随职位而来的领导权力与领导力混为一谈。
第二阶段:允许关键词:关系在第二个境界里,大家听你的是因为他想听你的,活力等级提升,你带的人愿意尽更多的心力,工作更努力,他们想要尽量取悦你。
当员工的活力、努力都增加了之后,公司整体的成绩就增加,就可以看到正面的改变了。
在谈领导力的时候,常常会觉得高处不胜寒。
领导不能孤单地待在高处。
如果你发觉是一个人站在山顶的话,你不是领导,你只是很会爬山的人。
领导该怎么做呢?就是赶快下山,走到员工的所在地,与下面的人建立关系,去关心、聆听。
成功不是一个人站在山顶,领导在上山的时候必须把大家都带上,所以一定要好好和他们建立关系。
领导永远不是在参加什么赛跑,因为他在跑的时候一定是带着一群人的,冲线的时候是带着员工一起冲过终点线的。
如果员工和你一起在山顶的话,那你就是成功的领导,因为你让他们提升了,你把大家都带上一个更高的境界。
第三阶段:生产力关键词:结果如果在阶段一和阶段二里面你成长得非常完善,第三个阶段里面就可以把你个人的成长转化成组织的成长,因为你行,所以公司就行。
在阶段三你要亲身示范,给大家看到好领导是什么样子。
阶段三是要靠视觉化的方式来领导的。
怎样去挑选一个领导人才,怎么知道这个人是否具备领导的特征?首先,这个人必须有拿出成绩的能力,这样才可能成功地领导别人。
太多的领导就像旅行社办旅游的人,他们帮你策划旅程、购买机票、定酒店、搜集很多信息,但是他们自己都没有去过。
领导就常常犯这样的错,要求下面的人员做自己都没做过的事情,这样就没有什么可信度,会带不动下面的人。
所以你要当一个导游一样的人。
这些人具备了你希望他们具备的经验,而且他也做过他希望你做的事情。
领导力发展的阶段性分析领导力作为管理者的重要素质之一,在组织发展和团队建设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领导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通常会经历不同的阶段。
本文将对领导力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分析,并探讨在每个阶段如何有效地发展领导力。
第一个阶段是个人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领导者主要关注个人品质和能力的提升。
领导者需要建立自信、学会自我管理、提高沟通和人际关系技巧,培养自我认知和情绪智力。
此阶段的核心是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机制,确保领导者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有效沟通。
只有建立了健康的个人基础,领导者才能更好地引领团队向前发展。
第二个阶段是团队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领导者需要逐渐将关注点从个人转向团队。
领导者需要学会团队建设、团队激励、团队合作和团队管理。
领导者需要了解如何团队优势与劣势的分析,如何接受团队反馈,如何鼓励团队成员的成长和如何调动团队积极性。
此阶段的核心是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和激励机制,确保领导者能够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推动团队整体发展。
只有建立了健康的团队合作机制,领导者才能组建一个高效的团队并引领团队实现目标。
第三个阶段是组织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领导者需要不断拓展视野,关注组织整体发展。
领导者需要学会战略规划、组织变革、人才发展和资源整合。
领导者需要了解如何分析市场环境、把握变革机遇、优化资源配置和打造学习型组织。
此阶段的核心是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和战略规划机制,确保领导者能够制定明确的战略方向、合理分配资源、推动组织整体发展。
只有建立了健康的组织管理机制,领导者才能引领组织适应变革、持续创新并获得长期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领导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领导者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和挑战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个人发展、团队发展和组织发展的阶段性分析,领导者能够更好地把握领导力发展的规律,实现自我成长、团队协作和组织创新的巅峰。
人力资源个人职业发展参考系从员工到首席执行官,需要经历六个领导力发展阶段。
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重大转变,必须掌握每个阶段的要求和面对的挑战,领导者才能更好地适应领导力发展的要求,加速自己的成长。
第一阶段:从管理自己到管理他人新员工最初几年是个人贡献者。
对自己能力的要求主要是专业化和职业化。
如果自己能熟练的胜任这些工作,并遵循公司的价值观,就将被提升为一线经理。
虽然从个人贡献者提升到了经理岗位,但工作方式没有实现相应的转变。
岗位是经理,思维是业务员。
本阶段应该学习的技能包括:工作计划,知人善任,分配工作,激励员工,教练辅导和绩效评估。
一线经理应该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使得自己不仅能完成自己的工作,还能帮助其他人完成工作。
自己必须从自己做事转变为带队伍做事。
第二阶段:从管理他人到管理经理人员与第一阶段最大的不同是,第二阶段是纯粹的管理工作,自己不再需要直接做出个人贡献。
本阶段应该学习的技能包括:选拔人才担任一线经理,分配管理工作,评估下属经理,及教练辅导。
必须学会超越部门利益来考虑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并积极给以支持。
如果只重视个人贡献和部门工作,而忽视对其它部门和公司整体的贡献,那自己的角色转变将非常困难。
由于没有经历一线经理岗位的足够历练,自己仍然认为个人贡献大于管理工作,结果阻碍了管理流程。
而且灌输给下属经理人员。
自己总是提拔专业能力出色的员工,而不是真正具有领导潜力的人才。
自己不能够有效区分哪些人只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哪些人能够有效领导团队。
(以下略)第三阶段:从管理经理人员到管理职能部门第四阶段:从管理职能部门到事业部总经理第五阶段:从事业部总经理到集团高管第六阶段:从集团高管到首席执行官。
论领导力进阶的3大阶段每个人都希望追求职业的发展,但说的容易做的简单。
在特定阶段给自己树立特定的职业目标,以不断地检验和证明自己的进步,才能实现阶梯式发展,切实地看到进步。
不论你是刚入行,还是业内资深人士。
对于领导者来说,训练自己的领导力相关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尽管这种软技能和每个人的人格和习惯息息相关,但针对不同的阶段设立目标的方法是相通的。
通过不断实现目标,最终会帮助你成为更好的领导者。
入门级:和团队处好关系大多数刚刚成为领导者的人,都会急于学习各种事务的处理方式,因此他们倾向于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工作上,甚至会做很多超出职责本身的事情。
这并不是坏事,但与此同时,在这个阶段也应注重和团队成员建立良好关系的技能。
和团队成员建立良好关系,可以帮助你激发团队成员的动力,这对团队的效果和你的业绩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训练沟通技巧,而沟通是领导力四大技巧之一(领导力四大技巧分别是:沟通能力、影响力、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能力)。
尽快和团队处好关系,对今后的工作帮助也会很大。
而在初期,和团队处好关系可以带给你这样的好处:让你可以更了解团队成员的工作和生活。
让你熟悉团队成员的沟通方式,提高沟通效率和彼此的信任。
可以树立自己的威信,让团队成员愿意团结在你周围。
进阶:明确你的愿景当你的职业更进一步,即你能自如地处好团队关系的时候,就应把更多精力放在工作职责上。
即,作为一名领导者,如何能让公司或组织变得更好?在工作职责的延伸上,应该就有你的愿景。
何谓愿景呢?我们这里说的愿景,代表着清晰的目标,代表着带领团队所要实现的价值,代表着如何激发团队中的个体让他们创造相应的价值。
设立一个目标,并不意味着就有了愿景,只有那些实际的、有实现思路和方式的目标,才可能向愿景转化。
而设立这样一个愿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高阶:保持学习,离开舒适区当你认为当前的工作已经得心应手,就进入了高阶阶段。
在这个阶段,你已经小有成就,并且在组织中也有了足够的威信。
领导成长的三个阶段领导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涵盖了不同的阶段和发展方向。
以下是领导成长的三个关键阶段:第一阶段:自我发展在领导成长的早期阶段,领导者需要注重自身的个人发展。
这包括掌握核心技能、提升自我意识和加强个人能力。
在这个阶段,领导者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构建和管理团队的能力。
此外,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积极的工作态度和适应变化的能力也是关键。
第二阶段:团队建设在领导发展的第二阶段,领导者应该将注意力转向团队建设和领导能力的发展。
这意味着领导者需要学会激励和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并建立一个积极、合作和高效的团队文化。
领导者还需要发展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更好地引导和支持团队取得成功。
同时,领导者应该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团队成员提升他们的表现和发展。
第三阶段:组织领导领导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关注整个组织的领导力发展。
在这个阶段,领导者需要拓展他们的视野,以更好地理解组织的战略目标和运作机制。
他们需要提升他们的战略思维能力和领导者的影响力,以在不同层面上影响和推动组织的变革和成长。
在这个阶段,领导者应该培养合作伙伴关系,与其他领导者进行战略合作,并发展他们的决策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领导成长是一个动态和不断发展的过程。
领导者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持续发展自己的领导能力并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
通过自我发展、团队建设和组织领导这三个阶段的发展,领导者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实力,带领团队取得成功。
领导者的成长阶段美国的斯蒂芬·柯维(Stephen·R·Covey)博士曾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写了本名为《与成功有约》的书(后中文再版为《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即《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凭借该书所获得的强烈反响,柯维博士当选"推动美国历史前进的25个人"之一,并成为美国总统的私人顾问。
在这本书中,柯维博士提出了有关培养良好成功习惯的方法,可以归纳总结为以下"3721"四个方面的要点:◆"3"代表的是所有的人由成长到成熟所必须经历的三个阶段,或者说所必须依次达到的境界,即"依赖--独立--互赖"(dependence--independence--interdependence)。
◆"7"代表的是作为领导者或者成功者所应保持和具备的7个习惯,具体包括:①"be proactive",即主动积极或"操之在我";②"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即秉持"以终为始"的理念,确立目标后全力以赴;③"put first thing first",即重要的事情优先做;④"think win-win",即具备双赢的思想;⑤"seek to understand,then to be understood",即换位思考;⑥"synergize",即协同合力;⑦"sharpen the saw",即磨亮自己的工具。
◆"2"代表的是成功的两种类别,即个人的成功(private victory)和共同的成功(public victory)。
◆"1"则代表的是作为领导者或者成功者,应坚持一个明确的工作、生活、学习目标,这样才能高效地提升自己。
其中,所有的人由成长到成熟都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即必须依次达到三个境界,可由图3-1所示:图3-1 领导者(或个人)的成长阶梯示意图(一)"依赖"阶段这是柯维博士提出的三个阶段中的第一个阶段。
1 所有的人都会有依赖心理对于"依赖"的认知,从小孩子对父母亲单纯的依靠关系中就能清楚地看到:孩子生下来如果父母置之不理,那么这个孩子将很难生存下去。
小孩子如是,实际上成年人也同样会有依赖的情况产生。
以公司员工为例:◆新进入公司的员工如果得不到上级主管的教导和指挥,就不会做事情,这是新员工对领导的依赖;◆员工的情绪可能会形成对上级主管夸奖或者嘉奖的依赖;◆对销售人员而言,可能会形成对具体产品或者某个价格的依赖。
总而言之,不管地位、学历、财富以及已获得的成就有多少差异,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会有依赖心理。
2 依赖心理的来源人们依赖心理的来源,实际上就是佛语中的"贪、嗔、痴"三个方面,换言之,人有"贪嗔痴"就必然会出现依赖心理。
◆"贪""贪",即贪得无厌,见利忘义,有占有欲。
一般情况下,如果个人缺乏安全感、有占有欲,对物质有情、太重视,那便起"贪"欲。
在"贪"方面,每个人应该谨记"不要吃着碗里的而想着锅里的"。
◆"嗔""嗔",即怨恨、不满。
不满在内心,而发脾气是其外在表现。
人之所以会有烦恼,是因为大多数时候总觉得别人都不对、都不合自己的意。
这就是用自己的标准及主观(自以为是)的见解,要求别人合自己的意。
其实,没有人会合自己的意,当自己也没有合别人的意,而却要求别人合自己的意时,自然就会生气。
在"嗔"方面,每个人应该注意"不要暴怒,否则只会伤了自己也伤了身边的人"。
◆"痴""痴",即为物欲或者为主观所蒙蔽,被自己的惯性、心态的趋势所操纵。
"痴"不代表傻瓜,而是不辨正邪、不分真假、不知利害、不明是非。
在"痴"方面,每个人应该认识到"不要一味地钻牛角尖,否则只会得不偿失"。
总而言之,对每个人来说,常常都是由"痴"发展到"贪",继而贪而不得开始"嗔"。
具体到领导力培养的方面,应强调"领导人不能有爱好",也就是说,作为组织或者企业的领导人不能因自己个人的爱好而形成依赖,否则就会陷入"贪、嗔、痴"中难以自拔。
3 单纯的依赖关系不会长久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长久的依赖关系是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其他任何人之间如果只存在单纯的依赖关系,则双方的关系是不会长久的。
人出现依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一直依赖,尤其在关键的地方依赖而形成习惯。
(二)建立在"独立"阶段基础上的"互赖"阶段在"依赖"阶段之上的,是"独立"和"互赖"两个更高的阶段,它们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1 真正的领导者精于"互赖""依赖心重的人,靠别人来完成愿望;独立自主的人,自己打天下;互赖的人,群策群力以达到成功",这句话很清楚地阐释了三个阶段之间的关系和差异。
但需要明确的是,人独立了并不是成功的标志,真正的成功在于互赖或者互利。
从这个角度审视,可以发现一个成功人士在社会上必须要学会一个字,即"借",这个"借"意不在借钱,而在于借力。
例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借东风",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候"都充分地表现了他们对于"借"的认识。
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要试图达到"互赖"阶段,并成为真正的领导者就必须对社会资源有很高的整合能力,做到"天下英雄唯我所用"。
2 从"独立"到"互赖""互赖"阶段是无法跨越"独立阶段"达到的,也就是说,互赖的前提是相互的利益,而互赖和互利则又必须具备"独立"的资格才有可能实现。
人们之间都是可以互利和互赖的,尽管可能双方中的一方地位、学识或者财富与对方存在差距,但这并不应该成为互利和互赖的障碍和困难。
所有的人都有依赖,只要在对方依赖的部分自己能够做到独立,就能够有机会与其互利和互赖。
(三)促成领导者三个阶段成长的内在修炼【案例】苏东坡与佛印的趣事苏东坡性喜交朋结友,自谓上自王公大臣下至乞儿妓女无不可做朋友。
在他的一生中曾广泛结交和尚道士特别是与佛印禅师极为友好,你来我往、亲密无间,留下许多轶事趣闻。
佛印禅师自幼饱读经书、博学多才。
熙宁年间因准备参加礼部考试前来京师暂住。
那时东坡在直史馆任职,佛印慕名来访受到礼遇。
两人一见如故,互相敬重又经常一起论文赋诗遂成了莫逆之交。
有一天,佛印禅师教苏东坡坐禅,苏东坡很高兴地穿起大袍,坐在佛印禅师的对面。
两个人对坐了一会儿,苏东坡头脑一转,问佛印禅师道:"你看我坐着,像个什么?""像一尊佛!"佛印禅师心平气和地答道。
苏东坡听了这句话,心里觉得很甜!当苏东坡感到得意的时候,恰巧佛印禅师又反问苏东坡道:"你看我像什么?"苏东坡看佛印禅师穿着大袍,婆娑于地,这一下给他抓到机会了,他连讥带讽地答道:"像一堆牛粪。
"苏东坡答后,偷看佛印禅师一下,看他有什么表示,只见佛印禅师眼观鼻,鼻观心默然端坐着。
这时,苏东坡感到飘飘然起来。
苏东坡回家,得意洋洋。
他的妹妹看到,问他:"哥哥,你今天为什么这样高兴?"苏东坡便把今天与佛印禅师对坐时的谈话经过一五一十地描述给苏小妹听。
他心里以为苏小妹听了,一定会替他高兴,大大地夸奖他一番,哪里知道小妹听了,却摇摇头向他说道:"哥哥,你又输了!万法唯心,心外无法,这道理你是知道的。
"苏小妹笑嘻嘻地对苏东坡说:"佛印师父心里想的是佛,所以他看你像一尊佛,哥哥你心里想的是牛粪,所以你看师父像一堆牛粪。
师父嘴里走出一尊佛,哥哥你嘴里拉出一堆牛粪;你的臭嘴巴,还不是输了吗?"点评:由以上这个轶事可以领悟到,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或者具体到领导人的思维改变,也应该是从由内而外进行的。
柯维博士所提到的,作为领导者或者成功者所应保持和具备的7个习惯之中,"操之在我"以及"以终为始"着重强调的就是领导者内在的修炼。
1 操之在我"操之在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把握自我的选择权"操之在我"首先强调的是对自我选择权的把握。
恩格斯曾经总结过有关人的两大特征:第一,人可以创造并且使用工具;第二,人的大脑不是执行简单的映射功能,而是在对收集进来的信息进行判断、分析、选择吸收之后才做出反应,具有选择权。
因此,每个人纵然不能掌控客观环境的变化,但可以决定自己本身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所以,"个人如果觉得受到了伤害,实际上并不是某个人所造成的,而是自己选择做出的反应令自己受到伤害",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处于"有刺激就有反应"与"完全的操之在我"的状态之间,人生实际上就是从前者到后者所走过的修炼过程,修炼的程度越高,对自我的把控力以及通过自我来影响外界的能力就越强。
【案例】算命先生的判断:习惯成自然有一位先生已经40岁了,家里仍是一贫如洗的状态。
于是,他去请教一个算命先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面相和手相看出这辈子还有没有翻身的可能。
算命先生认真地看了看他的面相,又仔细地看了看其手相,告诉他有一个好消息,同时还有一个坏消息。
那位先生选择先听坏消息。
算命先生随即告诉他,坏消息是他在40岁之前会处于家徒四壁的状况;而接下来的好消息则是,只要一过了40岁这个先生应该就会习惯这种状态了。
点评:由此可见,人是会按照习惯去生活的。
尽管个人应该把握自我的选择权,但是实际上人们很少使用到选择权,绝大多数情况是习惯性地使用反应的权利。
需要强调的是,在把握自我的选择权时需要有一个前提,即每个人都需要努力去察觉到问题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