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年级优秀作文-一次成功的实验
- 格式:docx
- 大小:35.05 KB
- 文档页数:1
三年级成功的一次实验作文在我的记忆中,三年级时的那次实验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一直照亮着我对科学探索的道路。
那是一次关于浮力的实验。
当时,科学老师在课堂上讲了浮力的原理,听得我是云里雾里的。
于是,回到家后,我决定自己动手做个实验,好好弄清楚这神秘的浮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我在家里翻箱倒柜,找来了一个大玻璃碗、一个鸡蛋、一包盐和一根筷子。
实验开始啦!我先在玻璃碗里倒了大半碗水,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鸡蛋放进碗里。
只见那鸡蛋就像一个醉汉似的,晃晃悠悠地沉到了碗底,然后就一动不动地“睡大觉”了。
“哼,看我怎么把你叫醒!”我心里暗暗想着。
接下来,我开始往水里加盐。
我拿起盐包,慢慢地往水里倒,一边倒还一边用筷子不停地搅拌。
可是,那鸡蛋就像故意和我作对似的,依然稳稳地躺在碗底。
“哎呀,这可咋办呀?”我有点着急了,额头上也冒出了汗珠。
但是我可没那么容易放弃,我继续加盐、搅拌。
就在我快要失去耐心的时候,奇迹发生了!鸡蛋开始慢慢地往上浮,先是露出了一个尖尖的“小脑袋”,然后一点点地往上冒。
“哇,浮起来啦!浮起来啦!”我兴奋得差点跳起来,眼睛紧紧地盯着那个鸡蛋,生怕它又沉下去。
鸡蛋终于浮在了水面上,就像一个可爱的小娃娃在水面上玩耍。
我用手指轻轻地把它按下去,可它马上又浮了起来,真有趣!看着浮在水面上的鸡蛋,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通过这次实验,我不仅明白了浮力的原理,还懂得了做事情要有耐心,不能半途而废。
这次实验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科学的大门,让我对这个神奇的世界充满了更多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还会有更多有趣的实验和发现,让我的科学之旅更加精彩!。
一次成功的实验篇一:一次成功的实验我从小就对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感兴趣,尤其喜欢捣鼓那些瓶瓶罐罐。
这不,前几天我又“研究”出了一个新玩意儿——自制彩虹糖。
说起来挺高大上,其实就是把糖融化了,然后加点色素,再倒进模具里。
简单粗暴,但效果嘛,嘿嘿,你猜?要说这实验的起因,还得从我妈的那盒七彩糖说起。
那糖啊,五颜六色,晶莹剔透,好看是好看,就是贵!我琢磨着,这糖不就糖嘛,为啥这么贵?是不是有什么秘密配方?于是我决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首先,我像个老中医一样,仔细研究了彩虹糖的成分表。
白砂糖、玉米淀粉、柠檬酸……好吧,这些东西我都有!然后就是重头戏——染色。
我翻箱倒柜,找到了妈妈的食品色素,红橙黄绿蓝紫,一应俱全,像个调色盘似的。
我小心翼翼地把白砂糖倒进锅里,然后加水,开小火慢慢熬。
这一步最重要,火候得掌握好,太小火融化慢,太猛火容易糊锅,我可不想变成“消防员”。
随着砂糖逐渐融化,变成粘稠的糖浆,我迫不及待地加入了色素。
这一步最刺激,看着原本透明的糖浆瞬间变成绚丽的彩虹色,感觉自己像个魔法师一样!搅拌均匀后,我迅速把糖浆倒进我准备好的硅胶模具里。
这模具也是我费了好大力气才找到的,各种形状的都有,小星星、小爱心,还有小熊!最后,就是漫长的等待了。
我像个望夫石一样,时不时地去看一眼我的“作品”。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糖冷却凝固了!我迫不及待地把它们从模具里取出来,哇!一个个晶莹剔透的彩虹糖,颜色鲜艳,形状可爱,简直比我妈买的还要漂亮!我赶紧拿了几颗放进嘴里,哎呦,甜滋滋的,比买的还好吃!我成功了!我兴奋地跳了起来,感觉自己瞬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虽然只是个简单的实验,但这个过程,成就感满满!篇二:一次成功的实验说来搞笑,这次成功的实验,和我的猫有关。
没错,我家那只“大爷”——肥猫旺财。
它最近嫌弃我给它买的猫粮,挑食的毛病又犯了。
这可愁坏我了,天天变着花样做猫饭,它都吃几口就跑了。
我琢磨着,是不是猫粮它吃腻了?我应该换一种“策略”。
一次成功的实验一、一次成功的实验哎,说起来这事儿,我还真有点小得意。
可不是什么高科技实验,就是个厨房实验,目标呢,是征服一直让我闻风丧胆的——戚风蛋糕。
我这个人吧,做饭水平嘛,也就勉强能填饱肚子,精致点儿的小甜点,那就是我的天敌。
尤其是戚风蛋糕,那翻车率,我感觉比我玩游戏输的概率还高。
网上的教程看了无数,什么蛋白打发到什么程度,什么低筋面粉过筛多少遍,说得我头都大了。
可每次,我的蛋糕不是塌陷就是回缩,总之没一次成功的,气得我差点把烤箱给砸了。
这次,我决定给自己放个大假,啥都不干,就专心致志地做戚风。
首先,我选用了口碑最好的品牌低筋面粉,那种包装看着就干净利落,有种让人特别放心的感觉。
然后,鸡蛋,我特意挑了几个个头均匀的,蛋清蛋黄分离的时候,那小心翼翼的劲儿,就跟做手术似的。
蛋白打发,我用了电动打蛋器,一开始速度慢,慢慢加速,中间还特意加了几滴柠檬汁助攻,那蛋白,打发得跟奶油似的,提起打蛋器,能拉出坚挺的小尖尖。
这可是个技术活,我以前总是打发不足或是打发过头,这次,我可算是掌握了诀窍。
接下来是混合面糊,这步也特别讲究,不能过度搅拌,否则,蛋糕就废了。
我用刮刀轻轻翻拌,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哄一个闹脾气的宝宝。
整个过程,我感觉自己像是个经验丰富的糕点师傅,专注又认真。
最后,把面糊倒进模具,震几下,送进烤箱。
烤箱温度我是严格按照食谱来的,时不时打开看看,生怕它跑偏了。
烤好后,我小心翼翼地取出蛋糕,倒扣在晾网上,等待它完全冷却。
等待的时间,我的心都要跳出来了,就像守着彩票开奖一样,紧张又期待。
终于,蛋糕完全冷却了,我轻轻地脱模,眼前的这块蛋糕,高耸挺拔、蓬松柔软,颜色金黄诱人,完美!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真的是我做的吗?我切了一块,轻轻地放进嘴里,天哪,入口即化,蓬松细腻,甜而不腻,那口感,简直比我之前吃过的所有戚风蛋糕都要好吃!那一刻,我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所有的失败都是为了这一刻的成功。
这真是一次成功的实验,一次让我对自己的厨艺信心爆棚的实验!二、一次成功的实验说到成功的实验,我不得不提上次做戚风蛋糕的事儿。
一次成功的实验篇一一次成功的实验要说我人生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成功实验,那必须得是小学三年级那会做的“火山爆发”实验。
可不是那种地理课上老师演示的那种,那是我们几个小屁孩自己捣鼓出来的。
起因呢,是我们班有个熊孩子,老是吹嘘自己家里有好多好多神奇的化学原料,什么硫酸、烧碱,听得我们几个小跟班一愣一愣的。
当然,他也就是吹牛,真正到他手上,也就是些醋和苏打粉这种家常货。
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当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我们几个一拍脑袋,决定自己做个“火山爆发”实验,地点就在我家的后院。
首先,我们从我妈的花盆里“借”来一个破花盆,那花盆本来就快报废了,土都板结成一块了,正适合我们用来做“火山”。
然后,我们又“征用”了家里的白醋、苏打粉,当然还有最重要的——红色颜料。
我妈平时喜欢种花,家里总有各种颜料,这回派上大用场了。
关键的步骤到了,我们先小心翼翼地把苏打粉倒进“火山”里,然后,再慢慢地往里倒入白醋。
神奇的时刻来了,只见苏打粉和白醋“啵啵啵”地剧烈反应,冒出一大堆白泡,就像真的火山爆发一样!我们还加了红色颜料,那“岩浆”看起来红彤彤的,简直不要太逼真!关键是,这“岩浆”还从花盆边缘溢出来,四处流淌,那场面,真是让我们几个小家伙兴奋不已。
最后,我们把“火山爆发”的整个过程拍了下来,还用我爸淘汰下来的老手机录了视频,那感觉,比看什么好莱坞大片还过瘾。
虽然事后我们被我妈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花盆报废了不说,后院也搞得一塌糊涂,还得我们几个一起动手清理。
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实验成功的喜悦,毕竟,我们亲手创造了一场“火山爆发”,这可是我们当时最伟大的成就。
篇二一次成功的实验回想起来,那真是一场“史诗级”的实验。
其实也没多复杂,就是尝试自制水果酵素。
我当时看了个什么养生视频,宣传酵素能美容养颜,包治百病,听得我热血沸腾。
于是,我就一头扎进了“科研”中。
首先,我从菜市场买了各种水果,苹果、香蕉、梨、橙子,恨不得把能找到的水果都买回来。
一次成功的实验篇一一次成功的实验要说我做过最成功的实验,那必须是我小学四年级那次“火山爆发”实验。
可不是那种小打小闹的,用苏打粉和醋就能搞定的简易版,我这是真·火山爆发,规模宏大,效果震撼!事情是这样的,我当时迷上了火山这种东西,觉得它们又神秘又酷。
课本上讲的那些火山喷发原理,我看得是一知半解,但那副图,画得特别带感,岩浆汹涌澎湃,黑烟滚滚,简直比好莱坞大片还精彩。
于是我琢磨着,能不能自己在家也搞一次“火山爆发”?计划第一步,找材料。
我可不是随便找个瓶子装点水就完事了,那叫什么火山爆发?我得认真!我先跑到后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一堆乱七八糟的花盆里扒拉出一个破旧的陶土花盆,这可是我的“火山锥”!然后,我跑到厨房,偷拿了妈妈珍藏多年的老干妈——不用说了,火山岩浆的颜色必须到位!我还征用了老爸珍藏(其实是他忘了)的一瓶陈年老醋,打算作为“火山地下水”——这玩意儿,据说能和老干妈产生神奇的化学反应!最后,我还准备了一大盒小苏打,这是“超级火山能量”的来源!实验现场布置得也相当讲究,我找来报纸,铺满了整个厨房的桌子,生怕弄脏了妈妈的宝贝台面。
然后,我把“火山锥”——那个破花盆——稳稳地安放在桌子上,对着老妈藏起来的老干妈瓶子,我内心充满憧憬,仿佛看见了岩浆喷涌而出,奔腾不息的壮丽景象!我小心翼翼地往花盆里倒入老干妈,再倒入小苏打,最后,来了个压轴好戏——小心翼翼地倒入“火山地下水”:陈年老醋!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我终生难忘。
不是那种教科书上说的,缓慢地冒泡,然后慢慢升腾的那种。
而是——轰!的一声巨响,伴随着一股浓烈的辛辣味儿,老干妈和醋像发了疯一样,从花盆里喷涌而出!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我躲得远远的!老干妈粘得整张桌子都是,那味道,呛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厨房瞬间就成了“灾难现场”,像遭受了真正的火山喷发一样!篇二一次成功的实验我当时吓得赶紧跑到卫生间,用清水冲洗了半天,才把身上的老干妈味儿冲淡了一些。
一次成功的实验作文(集合15篇)一次成功的实验作文1今天,语文课上班主任布置一道回家作业,请我们回家做一个试验,把鸡蛋从二楼扔下去,并且要保证它不会摔破。
同学们听了一个个都拉长了嘴,苦思冥想。
我想:一个小小的鸡蛋一碰就会碎,从而楼扔下去怎么回不破呢?回到了家后,我从冰箱里拿出了一个较小的鸡蛋,做在沙发上想了许久。
突然我想到了用海绵包裹鸡蛋的方法,我便走进房间翻箱倒柜,找出了两片海绵、一根绳子和一个袋子。
我先把鸡蛋包裹在两片海绵之间,在用一根绳子把海棉邦紧,最后把裹着鸡蛋的海绵放进袋子,并把带口扎紧,一切就绪。
我怀着紧张而又激动的心情来到了阳台边。
“妈妈呀!那么高”我惊恐地说了一声。
接着我小心翼翼地把鸡蛋从窗台上扔了下去,过了世界上最漫长而最短暂的几秒钟。
我兴奋地奔到楼下,我拿起扔下的鸡蛋,紧张地打开了意一层又一层的保护装置,看见那只瘦小的鸡蛋正舒适的趟在海绵当中,我万分的高兴,我大声喊道:“我成功了!我成功了”,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我成功了。
我碰碰跳跳地跑上了楼,也把这一喜悦带给了父母。
这次试验让我体会道了成功的喜悦。
一次成功的实验作文2我经常看《我们爱科学》这本书,这本书里有很多科学实验,但我最喜欢的实验是“热胀冷缩”这个实验。
这次实验要准备一盆热水,一盆冷水,再准备两个乒乓球,又准备了两只塑胶手套,防止烫伤。
材料都准备好了,我要开始做实验了。
我先把两个乒乓球,一个放到热水里,一个放到冷水里,接着就该耐心的观察等待了。
先开始10分钟还没有明显变化,但又过了10分钟,泡在冷水里的乒乓球开始变小了,先是凹进去一个小坑,然后渐渐的,小坑起来很多,最后变得已经不是球形了。
我拿起来,往地上一弹,乒乓球仿佛失去了弹性,像一个木球,掉在了地上。
但我发现,泡在热水里的乒乓球没有变化,我心里想:难道是水不够烫吗?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过了太长时间,水的热量渐渐减少,乒乓球才没有变大呢。
我得加足马力,赶紧把乒乓球放到铁锅里,加上水,把铁锅放到火上烧,不一会,乒乓球就逐渐变圆了起来。
一次成功的实验我从小就对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感兴趣,尤其是那种能“砰”的一声或者“哧”的一声冒烟的东西。
所以,化学实验课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天堂。
但天堂里也存在着地狱,比如那次“自制汽水”实验,差点把我送去急诊室。
这次成功的实验,说起来也挺巧,是高二那年,生物课上做的。
老师让我们观察酵母菌的发酵过程,说白了,就是做馒头。
听起来挺简单的,不就是把酵母粉和面粉水混合,然后静静等待它膨胀吗?可不是这么回事!我原本以为这实验就跟做面包一样简单,拌一拌,等半天,完事儿。
结果呢?我第一次做的时候,面团硬邦邦的像块砖头,根本没发起来。
第二次,我加了好多水,结果面团稀稀的,像一锅面糊,别说发酵了,连个形状都没有。
我开始怀疑人生了,难道我天生跟酵母菌八字不合?这时候,我开始仔细琢磨老师上课讲的内容。
老师曾经强调过,酵母菌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而我之前两次的失败,完全是因为我忽略了这两个关键因素!第一次,我用的水太凉了,酵母菌都冻僵了,怎么可能发酵?第二次,我又犯了另一个极端,水加太多了,面团过于稀薄,酵母菌根本没法呼吸。
所以第三次,我吸取了之前的教训,精准地控制了水的温度和面团的湿度。
我用温水(大约35度左右,还特意用手试了温度,生怕烫着酵母菌),然后一点一点地加水,边加边搅拌,直到面团达到最佳状态,既不干也不稀,像耳垂一样软乎乎的。
我甚至还用保鲜膜把面团盖上,模拟一个温暖潮湿的环境。
这次我特别小心,把面团放在一个温暖的地方,时不时地观察它的变化。
大概过了两个小时左右吧,奇迹发生了!面团开始慢慢膨胀起来,像吹气球一样,体积变得越来越大。
我兴奋地差点跳起来!那种感觉,比玩游戏通关还爽!我仿佛看到了酵母菌在面团里欢快地跳舞,释放着二氧化碳,把面团撑得鼓鼓的。
最后,我用这个发酵成功的酵母面团做了几个小馒头,虽然形状不太好看,有点歪七扭八的,但吃起来却蓬松柔软,香甜可口。
那种成就感,难以言喻。
这次的实验不仅让我明白酵母菌发酵需要合适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细心和耐心,不能急于求成。
一次成功的实验篇一一次成功的实验说起来这事儿,还得从上周五说起。
我那熊孩子,最近迷上了火山爆发,每天在家拿着个小喷壶乱喷,喷沙发,喷墙壁,简直比我小时候还皮。
我琢磨着,不能总让他这么胡闹,得给他找点正经事儿干。
于是,我决定跟他一起做一个“火山爆发”实验,算是曲线救国吧,满足他好奇心,顺便也让他体验一下科学的乐趣,最好还能别再把家里搞得乌烟瘴气的。
我翻箱倒柜,找出家里的各种瓶瓶罐罐,准备材料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首先,主角是咱们家那个早就被我遗忘在角落里的矿泉水瓶,它将扮演火山的角色,虽然有点寒碜,但胜在够结实。
然后,我找来小苏打,白醋,红色颜料,当然还有最重要的道具——一个可以盛水的托盘,这可是防止实验现场变成“阿房宫大火”的关键装备。
颜料是关键,我找遍了家里,最后找到一套过期的水彩笔,颜色还算鲜艳,勉强能用,省钱嘛!为了能让实验更“逼真”,我还特意去小区花园里刨了一些泥土,堆了个小土堆在矿泉水瓶周围,这场景,就跟真火山似的,还真有点成就感。
一切准备就绪,我一脸严肃地跟孩子讲了实验步骤,就好像在进行什么绝密任务一样。
我先往矿泉水瓶里倒入小苏打,然后小心翼翼地加进红色颜料,这颜色,啧啧,相当喜庆,像极了咱们过年放的鞭炮,特别应景。
最后,才是重头戏——倒入白醋。
那一刻,就像电影里的慢镜头一样,我看到小苏打和白醋剧烈反应,瓶子里涌出一股红色的“岩浆”,伴随着阵阵嘶嘶声,场面相当震撼!孩子兴奋地跳了起来,比赢了彩票还激动。
这“火山爆发”的效果,比他用喷壶喷的可好太多了,关键是干净,打扫起来轻轻松松!当然,实验也不是一帆风顺,期间也出过一些小插曲。
比如,我因为倒白醋太猛,结果“岩浆”喷溅得我一脸,还好,不是什么corrosive substance,不然可就惨了。
还有,孩子因为太兴奋,差点把盛水的托盘给碰翻了,还好我眼疾手快给拦住了,不然我们全家都得一起“洗岩浆澡”。
篇二一次成功的实验这次成功的实验,让我很有成就感,不只是成功完成了实验,更重要的是,我成功地把熊孩子的精力转移到了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一次成功的实验篇一一次成功的实验我从小就对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感兴趣,尤其是那种看起来很高端,实际上原理却简单到令人发指的玩意儿。
这不,前几天我就突发奇想,想做一个“永动机”实验,当然,我知道真正的永动机是不存在的,我这个顶多算个“看起来像永动机”的玩具。
我的实验对象是一只可怜巴巴的,在我家飘荡了好几年的旧台灯。
那台灯啊,造型老土,灯罩是那种泛黄的塑料,开关还经常坏,简直是家里的“老古董”。
但它有个优点,灯座是可以旋转的,而且旋转起来还挺顺滑的。
灵光一闪,我想,如果我用几个小磁铁,再加上一点巧妙的机关设计,说不定就能让它自己转起来!说干就干,我翻箱倒柜找出了好几块大小不一的磁铁,还有我小时候玩剩下的各种零件:螺丝钉、螺母、垫圈,甚至还有几块积木。
我简直像个疯子一样,把它们堆在书桌上,然后就开始我的“伟大工程”。
我按照自己的想法,把磁铁粘在灯座的底部,再用螺丝钉和螺母组装成一个简单的支架,让灯座可以悬空旋转。
整个过程充满了挑战,我无数次怀疑人生,磁铁总是吸错方向,螺丝钉总是不够长,我甚至还用胶带把整个装置绑了一圈又一圈,像个笨手笨脚的修理工。
最后,经过我不懈的努力(以及无数次的失败),这个“永动机”终于组装完成了。
它的外观惨不忍睹,像个垃圾回收站里的艺术品,但它却奇迹般地转动起来!当然,它转动的速度并不快,而且转一会就会停下来,需要我轻轻推一下才能继续转。
但它确实自己转动起来了!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像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一样激动,甚至想给自己颁发个诺贝尔奖。
虽然我知道这只是个简单的物理现象,磁铁的相互作用让灯座保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为自己的“成功”而兴奋。
这实验虽然简单,但却让我切身体会到了科学实验的乐趣:动手能力、创造力、还有,最重要的,是那份坚持不懈的毅力。
篇二一次成功的实验说实话,这台灯“永动机”的成功,主要源于我那无与伦比的耐心。
我可不是那种三分钟热度的人,一旦开始做一件事情,除非我完成它,否则我就会像牛皮糖一样粘在上面。
一次成功的实验篇一一次成功的实验要说我人生中哪次实验最成功,那必须是我小学三年级做的那个“土豆电池”实验。
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挺搞笑的,当时我哪懂什么科学原理,纯粹是被科普书上的图片吸引了,那上面画得活灵活现,土豆插上电极居然能点亮小灯泡,简直是魔法!我兴致勃勃地跑去菜市场,挑了三个又大又饱满的土豆,那土豆皮光滑得像婴儿的皮肤,还泛着土黄色,摸起来硬邦邦的。
我还特意选了那种个头大的,心想电肯定足!然后,我翻箱倒柜地找出了家里的废旧材料:生锈的铁钉子若干(我爸的旧工具箱是我的宝藏),几枚崭新的铜币(偷偷从我妈钱包里拿的,后来被发现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我还找到了一根细细的电线,灯泡嘛,我直接用了圣诞节剩下的那种小彩灯。
按照书上的步骤,我把铁钉和铜币分别插进土豆里,记得插得深一点,当时还担心扎到手了呢。
然后,我小心翼翼地用电线把土豆连接起来,感觉自己像个发明家,心里美滋滋的。
最关键的时刻到了,我屏住呼吸,闭上眼睛,轻轻一按开关。
什么?没亮?!我当时整个人都傻了,难道书上骗我?我仔细检查了一遍线路,又换了几个土豆,甚至还试着用了不同的铜币(我妈的五分硬币,她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这枚硬币的伟大牺牲)。
仍然一点反应也没有。
我都快崩溃了,难道我的科学梦就要破灭了吗?这时,我灵光一闪,想起书上好像说过,土豆要保证新鲜,而且铁钉和铜币得插得够深,还要保证充分接触。
于是,我认真地擦干净了土豆表皮,确保没有多余的泥土,然后用小刀把铁钉和铜币的位置调整了一下,让他们牢牢地“拥抱”在一起。
这一试,奇迹出现了!小彩灯居然亮了!虽然光线很微弱,但是确确实实亮了!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激动,兴奋得跳了起来!我拿着亮着的小灯泡跑到我妈面前,得意地炫耀我的“伟大发明”。
我妈虽然一脸懵,但还是夸了我一句“真棒”。
虽然她可能根本没搞懂我做了什么。
篇二一次成功的实验这次成功的实验,让我深刻体会到,科学实验有时候也需要一点运气,更重要的是,要认真、细致,不能轻易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