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语文最新高效金题考案:古代人物传记阅读(答案+详解)8
- 格式:doc
- 大小:46.51 KB
- 文档页数:8
2011高考语文最新高效金题考案:古代人物传记阅读(答案+详解)5、、(10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周维城传[清]张惠言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富阳。
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资。
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
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益跅弛①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
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
十余岁,父既卒,学贾。
晨有老人过肆②,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
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
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去少顷,即又至。
母脱③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绕膝盘旋,呼“阿母”不已,声悲慕如婴儿。
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
其子孙逮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
……丰贾致富,有子三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
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
尝有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
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
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人,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
”吴翁者,徽州人,贾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嘿④置其户中,不使知也。
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
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
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资遣之归。
三百金立罄。
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
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节选自《茗柯文二编》卷下)[注]①跅(tuò)弛:放荡,不守规矩。
②肆:店铺。
③脱:偶尔。
④嘿(mò):悄悄地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未及属.稿属:写B.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具:完备C.遂大困,寻.死富阳寻:不久D.挟三百金之富阳贾.贾:商人3.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周维城美好德行的一组是(3分)①引父足怀中以卧②立许字以女③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④丰贾致富,有子三人⑤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⑥拯一人者与一金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③④D.④⑤⑥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维城祖上世代住在杭州从商,有了些资产,但到了他父亲一代,因遭火灾,家道衰弱。
2011高考语文最新高效金题考案: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详解)第一案易错·点睛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
首先,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以团体的方式、以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动来自觉地继承儒家的道统或文化精髓的传人了。
也就是说,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了。
其次,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是一种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本、半天然半教化的团体结构。
现在这个结构日益衰退,几近死亡。
第三,儒家文化,同时包括道家与佛家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能影响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面临的重大选择。
最后,儒家乃至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呢?情况似乎是:尽管还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
由此可见,四个标志现象中,儒家文化或者完全缺席,或者气息奄奄;总合起来,它们指示出这样一个事实: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
可说是“文命危浅,朝不虑夕”,而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看,总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
历史的教训是,一场像“文革”这样的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这在现代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所盛行者)如过火的林地,反弹恢复得比以前还要更兴旺;而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则往往一蹶而不振。
黄河水中流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之血,而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
“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曾被完全政治化的问题,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
1.下列对“儒家文化是否存在的四个标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否有自觉继承文化精髓的传人。
B.文化赖以生存的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否存在。
C.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否影响人们在生活中的选择。
D.文化的独特语言是否存在于人们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
【答案】C【解析】“是否影响”表述错误,原文是“已基本上不能影响”。
2.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生存危机,它的没落给人以浓重悲凉的意味。
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王廷,字子正,南充人。
嘉靖十一年进士。
授户部主事。
历苏州知府,有政声。
累迁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
三十九年,转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
南京督储,自成化后皆以都御史领之,至嘉靖二十六年,始命户部侍郎兼理。
及振武营军乱,言者请复旧制,遂以副都御史章焕专领,而改廷南京刑部。
未上,复改户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时倭乱未靖,廷建议以江南属镇守总兵官,专驻吴淞,江北属分守副总兵,专驻狼山。
遂为定制。
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
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
转左侍郎,还理部事。
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级。
迁南京礼部尚书,召为左都御史。
奏行慎选授、重分巡、谨刑狱、端表率、严检束、公举劾六事。
隆庆元年六月,京师雨潦坏庐舍,命廷督御史分行振恤。
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廷因发齐奸利事,言:“齐前奉命赏军宣大,纳盐商杨四和数千金,为言恤边商、革余盐数事,为大学士阶所格。
四和抵齐取贿,踪迹颇露。
齐惧得罪,乃借攻阶冀自掩。
”遂下齐诏狱。
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①阿阶意,罗织不辜。
诏夺恺职,廷斥为民。
巡抚四川都御史曾省吾言:“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
直节劲气,始终无改。
宜如毛恺例复官。
”诏以故官致仕。
十六年,给夫廪如制,仍以高年特赐存问。
明年卒,谥恭节。
(节选自《明史·王廷传》,有删改)注:①恺,即毛恺。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B.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C.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D.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
专题八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答题模板1.关键牲语句理解题。
对于这类题,同学们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
因此,应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有重点的阅读,理解,概括,归纳,瞻前顾后地根据其语段的“形”,深人领悟其语段的“意”。
提问方式:画横线的句子(或词语)在文中是什么意思?规范回答:该句子(词语)生动、具体(或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
2.句段作用(好处)类题目。
该类题目一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句段的表层含意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深层蕴涵是什么,对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
提问方式:文中第几段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规范回答:该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衬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析结构(思路)类题目。
文章结构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文章的体裁形式和章节结构,如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衔接和伏笔照应等。
不同的体裁,结构形式也不同。
二是指文章的内在联系和组织。
文学作品,以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情的变化过程为线索来谋篇布局的结构方式,称为纵式结构;按材料的性质来谋篇布局的结构,称为横式结构。
提问方式:文章画线部分(第几段)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规范回答:①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②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③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4.鉴赏形象类题目。
分析人物形象应抓住故事情节、社会环境等描写,通过人物的言行、心理等具体描写,进行多层面的分析,同时注意其思想性格的多重性。
人物形象常用的评价方法:首先总体评价,而后从不同侧面分别说明人物所具有的性格特征。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规范回答:按总分(分总)来回答。
2011高考语文最新高效金题考案:古代散文阅读(答案+详解)第一层阶纠错特训——精题分解【易错考点一】筛选和整合1、阅读选文,完成题目送石昌言为北使引苏洵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
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
昌言举进士,日有名。
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
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
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
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
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
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甚自惭;既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①,乃为天子出使万里之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②,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
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
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噗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③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
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
”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也。
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
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
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
”况于夷狄?请以为赠。
【注】①两制:宋指翰林和中书两部门。
②大旆:大旗。
③介马:披甲的战马。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昌言关心苏洵和苏洵折节向学的一组是()A.①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筑②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B.①昌言举进士,日有名筑②相与劳问如平生欢C.①虽不言,察其意甚恨筑②乃能感悔,摧折复学D.①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筑②虽日为文,中甚自惭(1)C(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句子含意的能力。
A项首句表明二人关系亲近。
B项首句表现昌言举进士后的名气影响,次句表明苏洵听到昌言的称赞后感到高兴。
2011高考语文最新高效金题考案:古代散文阅读(答案+详解)7、、(0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
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家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
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
”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
”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
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人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
’鲁君必诺。
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
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
”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
”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
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
”鲁人为杀公子纠。
又曰:“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
”鲁君许诺。
施伯谓鲁侯曰:“勿予。
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
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
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
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
”将杀管仲。
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
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
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
”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東缚而柙[xiá,木笼]以予齐。
(节选自《管子•小匡》)【注】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
2011高考语文最新高效金题考案:古代人物传记阅读(答案+详解)4、、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耶律屋质,字敌辇。
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
遇事造次,处之从容,人莫能测。
会同间,太宗崩,诸大臣立世宗,大后闻之,怒甚,遣皇子李胡以兵逆击,遇安端、刘哥等于泰德泉,败归。
李胡尽执世宗臣僚家属,谓守者曰:“我战不克,先殪此曹!”人皆相谓曰:“若果战,则是父子兄弟相夷矣!”军次潢河,隔岸相拒。
时屋质从太后,世宗以屋质善筹,欲行间,乃设事奉书,以试太后。
太后得书,以示屋质。
屋质读竞,言曰:“太后佐太祖定天下,故臣愿竭死力。
若太后见疑,臣虽欲尽忠,得乎?”太后曰:“我若疑卿,安肯以书示汝?”屋质对曰:“李胡、永康王皆太祖子孙,神器非移他族,何不可之有?太后宜思长策,与永康王和议。
”太后乃遣屋质授书于帝。
帝遣宣徽使耶律海思复书,辞多不逊。
屋质谏曰:“书意如此,国家之忧未艾也。
能释怨以安社稷,则臣以为莫若和好。
”帝曰“彼众乌合,安能敌我?”屋质曰:“即不敌,奈骨肉何?况未知孰胜?借曰幸胜,诸臣之族执于李胡者无噍类①矣。
以此计之,惟和为善。
”帝然之。
始相见,怨言交让,殊无和意。
太后谓屋质曰:“汝当为我画之。
”屋质进曰;“太后若能释怨,臣乃敢进说。
”太后曰:“汝第言之。
”太后复谓屋质曰:“议既定,神器竞谁归?”屋质曰:“太后若授永康王,顺天合人,复何疑?万口一辞,愿立永康王,不可夺也。
”乃许立永康。
天禄二年,耶律天德、萧翰谋反下狱,刘哥及其弟盆都结天德等为乱。
耶律石刺潜告屋质,屋质遽引入见,白其事。
刘哥等不服,事遂寝。
未几,刘哥邀驾现樗蒲②,捧觞上寿,袖刃而进。
帝觉,命执之,亲诘其事。
刘哥自誓,帝复不问。
屋质奏曰:“当使刘哥与石刺对状,不可辄恕。
”帝曰:“卿为朕鞫之。
”屋质率剑士往讯之,天德等伏罪,诛天德,杖翰,迁刘哥。
保宁五年五月薨,年五十七。
帝痛悼,辍朝三日。
(选自《辽史•列传第七》,有删改)[注1①噍类: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着的人。
2011高考语文最新高效金题考案:古代散文阅读(答案+详解)8、阅读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哭庵传清•易顺鼎哭庵者,不知何许人也。
其家世姓名,人人知之,故不述。
哭庵幼奇惠,五岁陷贼中,贼自陕、蜀趋郧、襄,以黄衣绣褓缚之马背,驰数千里。
遇蒙古藩王大军,为骑将所获,献俘于王。
哭庵操南音,王不能辨,乃自以右手第二指濡口沫书王掌。
王大喜曰:“奇儿也!”抱之坐膝上,趣召某县令使送归。
十五岁为诸生,有名。
十七岁举于乡。
所为诗歌文词,天下见之,称曰才子。
巳而治经,为训诂考据家言;治史,为文献掌故家言;穷而思反于身心,又为理学语录家言。
然性好声色,不得所欲,则移其好于山水方外,所治皆不能竟其业。
年未三十而仕,官不卑,不二年弃去;筑室万山中居之,又弃去。
综其生平二十余年内,初为神童,为才子,继为酒人,为游侠。
少年为名士,为经生,为学人,为贵官,为隐士,忽东忽西,忽出忽处,其师与友谑之,称为神龙。
其操行无定,若儒若墨,若夷①若惠②,莫能以一节称之。
为文章亦然,或古或今,或朴或华,莫能以一诣绳之。
要其轻天下、齐万物之性,非尧舜、薄汤武之心,则未尝一日易也。
哭庵平时谓天下无不可哭然未尝哭虽其妻与子死不哭及母没而父在不得渠③殉则以为天下皆无可哭,而独不见其母可哭。
于是无一日不哭,誓以哭终其身,死而后已。
因自号曰“哭庵”。
注:①夷:伯夷②惠:柳下惠③渠:通“遽”,立即1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趣召某县令使送归趣:急忙B.十七岁举于乡举:推举C.忽东忽西,忽出忽处处:隐居D.莫能以一诣绳之绳:衡量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誓以哭终其身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B.为骑将所获耳得之而为声C.穷而思反于身心善假于物也D.而独不见其母可哭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易顺鼎,别号“哭庵”,此文为自传。
既是自传,便少了许多为文的羁绊,在二、三两节介绍自己时,语含戏谑,自夸中透出自嘲。
2011高考语文最新易错考点:古代人物传记阅读(答案+详解)第一层阶纠错特训——精题分解【易错考点一】筛选和整合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杨维岳传戴名世杨维岳,庐州巢县人也。
生而孝谨,好读书,毅然自守以正。
尝以文见知于郡守。
一日往谒,适富民有犯法者,守教维岳为之代请,可得金数百。
维岳谢曰:“犯罪自有公法。
使此人不当罪,而维岳受其金,则不祥;使此人当罪,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
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郡守由是益敬重之。
尝读书至忠孝大节,往往三复流涕。
慕文文山之为人也,画像祀之。
崇祯中,陕西盗起,都御史史可法巡抚淮扬。
维岳曰:“此当代伟人也,不可以不见。
”乃徒步诣军门往谒。
居无何,寇益急,诏天下勤王。
时可法已拜南京兵部尚书,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
维岳捧檄泣曰:“国事如此,吾何以家为!”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崇祯十七年,上崩于煤山。
维岳闻之,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
未一岁,北兵渡江,京师溃,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
维岳泣曰:“国家养士三百年,以身殉国,奈何独一史公!”于是设史公主①,为文祭之而哭于庭。
家人进粥食,麾之去;平日好饮酒,亦却之。
曰:“今值国事如此,饮食能下咽乎!”居三日,北兵至,下令剃发。
维岳不肯。
人谓:“先生曷避诸?”维岳曰:“避将何之?吾死耳!吾死耳!”其子对之泣,维岳曰:“小子!吾生平读书何事?一旦苟全幸生,吾义不为!吾今得死所矣,小子何泣焉?”人有来劝慰,偃卧唯唯而已。
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
凡不食七日,气息仅存。
亲属人来观者益众,忽张目,视其子曰:“前日见志之语,慎毋以示世也。
”顷之遂卒,年五十六。
闻者莫不为之流涕,私谥为文烈公。
呜呼!三代以来,变故多矣,为人臣者,往往身为大官不能为国死,而布衣、诸生又以死非吾事,则是无一人死也,君臣之义几何而不绝也哉!(选自《南山集》,有删节)注:①主:死者的牌位。
6.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杨维岳忠义大节的一组是()(3分)①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②即毁家以为士民倡③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④避将何之?吾死耳⑤乃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⑥闻者莫不为之流涕A.①⑤⑥B.①③⑤C. ②③④D.②④⑥【答案及解析】6 C(①是直接表现,但不是其大节;⑥可以表现其大节,但不直接。
2011高考语文最新高效金题考案:古代人物传记阅读(答案+详解)8、、(10年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良淳,字景程,丞相乳愚曾孙也。
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
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
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浮沉冗官二十余年。
考举及格,改知分宁县。
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身亲尊礼之,至甚桀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
咸淳末,除知安吉州。
良淳至,日与僚吏论所以守御之备,悉举行之,时岁饥,民相聚为盗,所在蜂起。
或请以兵击之,良淳曰:“民岂乐为盗哉?时艰岁早,故相率剽掠苟活耳。
”命僚属以义谕之,众皆投兵散归,其不归者众缚以献。
有掠人货财诣其主谢过而还之者。
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尝语人曰:“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
”其言恳恳,足以动人,人皆倒囤以应之,已而范文虎遣使持书招降,良淳焚书斩其使。
大兵至,军其东西门。
先是,朝廷遣将吴国定援宜兴,宜兴已危,不敢往,乃如安吉见良淳,愿留以为辅。
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
已而国定开南门纳外兵,兵入城呼约:“众散,元帅不杀汝。
”于是众号泣散去,良淳命车归府,兵士止之曰:“事至此,侍郎当为自全计。
”良淳叱去之。
命家人出避,乃闭閤自经。
有兵士解救之,复苏,众罗拜泣曰:“侍郎何自苦?逃之犹可求生。
”良淳叱曰:“我岂逃生者邪?”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未尝干人荐举干:请求B.初以荫为泰宁主簿荫:功绩C.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汗尚:盛行D.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身:自己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赵良淳关心百姓疾苦的一组是(3分)①民岂乐为盗哉②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而③良淳劝富人出栗振之④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⑤其言恳恳,足以动人⑥人皆倒囷以应之A.①②④ B. ①⑤⑥C.②③⑥ D. ③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良淳具有良好的素养和才干。
2011高考语文最新高效金题考案:古代人物传记阅读(答案+详解)第三案高考·练兵1、、(10年全国卷Ⅰ)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报: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宠: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祈:恳求。
D.法天道,顺人心法:效仿。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③浙西集平,科敛当减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
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
B.王祎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
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
C.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家素养和教育才能。
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D.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
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会元遗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及解析】8、答案:B解析:宠:以……为宠,把……作为宠信。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9、答案:B解析:②是一个比喻;④是编修《元史》,文采好;⑤劝说梁王归顺的话。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0、【答案】D【解析】他先是晓谕梁王,迅速归顺,不然朝廷的征讨很快到来,又对梁王说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1、【答案】(1)适逢元朝派遣脱脱征集粮饷,拿故意吓人的话威胁梁王,一定想要杀死王祎。
(2)上天已经要终结你们元朝的命,我们明朝确实要取代你们。
你们(元朝)就像火把将要烧完,怎么敢和太阳月亮(一样的明朝)争夺光明呢![来源:学科网] 【解析】(1)注意“会”“遗”“必”“胁王以危言(状语后置)”的翻译。
(2)注意“既”“讫”“实”“馀烬”“敢与日月争明”的翻译。
文言文翻译要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找准得分点: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偏义复词;保持译句流畅通顺让,译句和原文语境吻合。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2、、(10年全国卷Ⅱ)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
祖志忠,讨王都战没。
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
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
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茶米。
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
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
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
”遂决战。
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
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
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
上恻然曰:“尔父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
”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
”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
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
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
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上知之,乃复厚赐焉。
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
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再遇阵没及:趁着。
B.寻知代州。
移深州寻:不久。
C.会暮,约诘朝合战会:适逢。
D.援不至,遂没焉遂:于是。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保裔奋身杀敌的一组是①保裔选精锐赴之②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③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④身复战没,世有忠节⑤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⑥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③④⑤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
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边境:他代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
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
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
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次日早晨交战,契丹却提前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
C.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
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天.又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
D.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
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敌军这才退去。
11.把(选择题) 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译文:(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译文:答案:【答案及解析】8、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及”在文中的意思是“到了,等到”,故选A。
9、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
①说康保裔筛选精兵出征,②说身边人劝康保裔逃跑,⑥是说张凝、李重贵作战的情形。
故选D。
10、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在康保裔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率领军队策应他,没有与他共同抗敌。
故选D。
11、(1)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几个重点词语:贷,借;劳,犒劳;“没”通“殁”,死亡;鬻,卖;以,目的连词,来。
故译为: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
(2)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几个重点词语:议,建议;上,上奏;状,情形;吾曹,我们;面目,脸面。
故译为: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记:“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3、、(10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申甫传汪琬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
为童子时,尝系鼠媐1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
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
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
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
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河南山东间,无所得。
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道人濒行,授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
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站甚具。
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已而瘗2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
刘翁资遣甫之京师。
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
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逐言甫于朝。
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
”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
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车,卒不能办。
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
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桂败殁与安定门外。
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
既败,京师震恐。
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卢沟桥,众窜亡略尽。
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
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
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
趋遵化,独率麾下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注] ①媐(xī):嬉戏。
②瘗(yì):埋葬③窭(jǜ):贫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人濒行濒:临近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客:寄居C.遽薄京师薄:逼近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卒:步兵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童子亦欲学之乎不如须臾之所学也B.遂言甫于朝当其欣于所遇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以勇气闻于诸侯D.听其召募其皆出于此乎11.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④权贵人俱不习兵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⑥诸路援兵不至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兵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