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DCS排名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78.27 KB
- 文档页数:6
论国产DCS及科远DCS系统发展状况发布日期:2013-01-25 浏览次数:6657分享到:0【摘要】:DCS系统自1975年问世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时间,发达国家普及率已经相当高。
而中国的DCS市场目前正处于上升和发展时期,全球的DCS制造商都将目光转向中国市场,展开激烈的竞争。
一、国产DCS发展状况和市场分析我国DCS发展较晚,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并逐渐普及。
发展初期,由于制造工艺落后,冗余等核心技术并未完全掌握,系统在应用中不稳定,实时性不够,硬件、软件性能与进口系统存在较大差距。
多年来,我国DCS系统市场的基本格局是国产DCS系统在中、小工程市场与国外DCS系统竞争,而重大工程项目市场被国外DCS系统垄断。
近几年,在中小工程项目市场上,国产DCS 系统以更高的性能价格比和良好的服务逐渐占有优势。
随着国内DCS制造商不断对国外技术吸收,不断对系统软、硬件进行改进,同时计算机、通讯以及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国内DCS系统发展迅速逐步成熟和完善。
已得到普遍应用,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产品。
国产DCS应用推广过程:从中、小型工程逐步向大型工程,从主应用领域石化、化工、电力、冶金等行业逐步向市政、食品、建材、环保、交通等全工业范围拓展。
在进行市场拓展和进入大型工程项目市场,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用户信任度随着工程项目的大型化,控制系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对控制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
事实上,国产DCS系统与国外系统目前差距不是在技术上,主要是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
和国外知名大公司相比,我们在这方面的经验还是不够的。
只要去认真对待每一个应用,同样能使国产DCS系统在用户心目中逐步获得认可。
2、设计细节和应用方案国产DCS系统进入大型工程项目市场后,价格的竞争因素将相对弱化。
在各种系统的综合技术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用户将会通过系统的细节设计对系统作出评价。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DCS供应商提供不仅仅是个产品,应该是一个完整解决方案。
2023年DCS行业市场规模分析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是指分布式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的控制系统,通过对设备及生产流程进行监测和控制,提高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
该行业市场规模对于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DCS市场概况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DCS市场不断扩大。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2018年DCS市场规模达到了141.5亿元,同比增长了8.3%。
其中,电力、化工、石化、水处理、矿山等行业是DCS的主要应用领域。
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DCS技术也在不断升级,从最初的集中式控制系统,逐步发展成为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了对生产全过程的集中监控与控制。
同时,自动化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DCS市场的发展,多种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环境下的应用也在助推DCS技术实现更高效与更精细的监测和控制。
二、DCS市场竞争格局DCS市场竞争格局主要集中在世界顶尖的工控企业,如西门子、ABB、蒙特普、施耐德等这些企业在DCS市场上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
这些企业通过技术投入、市场切入和服务等方面的竞争来取得市场份额。
在国内市场中,中国工控企业已经开始与国际知名工控企业进行竞争,如海能达、华大智造等一大批中国工控企业也在DCS市场上崭露头角。
三、DCS市场驱动因素DCS市场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驱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升。
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升,DCS技术的应用也不断扩大。
尤其是在电力、石油等能源行业以及化工、冶金、钢铁、造纸等重工业领域,在生产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中,分布式控制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节能减排要求的增加。
环保意识的增强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提升使得节能减排愈发成为近年来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这样的背景下,DCS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总量控制,降低生产过程的能耗和消耗。
3、5G技术的应用。
5G技术的应用将为DCS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DCS市场主要厂家
国产系统
上海新华:超大型TiSNet-E1000、中大型XDC800、小型P600、 中型PLC冗余PLC600、小型PLC400(新华控制),
XDPS-400e、XDPS-400+(GE新华)
鲁能控制:LN2000
国电智深:EDPF-NT(国电集团电力行业)
浙大中控:ECS100和ECS700,早期的JX300XP
和 利 时:HOLLiAS超大型MACS-S、中大型MACS-F、
大型PLC的LK、小型PLC的LM
上海华文:大型HPCS-4000、中小型HPCS-3000
上海乐华:电力行业XDC-8000(上海乐华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浙江中自:SunyTDCS9200(浙江浙大中自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进口系统
艾默生(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
电力石化化工DeltaV、电力水处理Ovation、电力西屋WDPF
FOXBORO(美国马萨诸塞州,INVENSYS集团IPS)石化冶金IA Series、A2、火电NETWORK-6000+
ABB(瑞士苏黎世)
大型系统Industrial IT 800xA、中小型系统电力建材造纸Freelance 800F、小型过程PLC产品AC800M
西门子(德国柏林和慕尼黑)
电力冶金建材PCS7、大型PLC的S7-400、小型PLC的S7-300
霍尼韦尔(美国新泽西州)
Experion PKS、TDC3000
横河(日本东京)
大型系统CENTUM VP、中小型系统CENTUM CS3000。
国产DCS系统比较及编程组态工程实施水平的提升江苏凯茂石化科技有限公司杨科歧中国甲醛行业协会创新研发基地李洪伟关键词1: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分散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关键词2: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组态软件、应用程序、工艺包一、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与中石化市场调查1969年诞生了PLC,1975年发展了DCS,1989年有了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学者们将上述称为工业生产过程三大控制系统。
化工领域是DCS的主要应用领域,大约占总金额的20.3%。
在化工领域国产DCS已经取得较大的业绩,但该领域销售额最高的目前还是日本横河,其次是浙大中控、Honey-well、Emerson以及北京和利时等公司。
截至至2007年底,中石化大约有900套左右DCS系统先后投入使用。
这4家供应商占据了75%的市场份额,其中横河和霍尼韦尔的市场占有率最高,都在30%左右。
尽管福克斯波罗和艾默生的数量分别只有10%和7%左右,但都有大型炼油和乙烯装置成功的应用业绩。
浙大中控和和利时两家国内供应商也有6~7%的市场占有率,但主要集中在辅助装置和公用工程上。
二、国内DCS主流供应商1、国产DCS供应商1.1浙大中控Supcon浙大中控自从2006年在武汉炼油项目上取得了在石化主装置上的重大突破后,2007年又获得金陵石化丁二烯项目。
2008年,浙大中控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获得了2008年仪表隐患治理3项目;同时还击败其主要的国内竞争对手,赢得了仪表隐患治理项目——国内DCS 系统改造合同。
另外,浙大中控还在中石化赢得了一些辅助装置和公用工程的项目。
因此,在2007年1月至今,浙大中控实际的市场份额应该大致接近福克斯波罗和艾默生。
浙大中控进入供应商短名单成功率为15%,获得订单成功率仅为6%。
浙大中控是目前中石化排名第五位的DCS供应商。
浙大中控依托浙江大学,于1996年正式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人自己的DCS系统。
国产DCS品牌分析目前国产主流的DCS有:北京和利时、浙江中控、南京科远、国电智深、上海新华、新华集团、上海自仪等等。
经过近20年来的发展,国产DCS企业在原来DDC直接数字控制技术自行研发和工控机应用的基础上,在对国外DCS的工程应用及技术引进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国产DCS产业,特别是在大型火力发电厂中的应用中,国产DCS已取得了可喜的业绩,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下面,将主要梳理一下近年来国产DCS的知名企业,包含其企业历史、发展状况以及其生产的各品牌国产DCS 的技术指标。
一、北京和利时集团(HOLLiAS)北京和利时集团始创于1993年,是一家从事自主设计、制造与应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平台和行业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集团。
集团具有系统集成国家一级资质,是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当前国内最大的国产DCS系统供应商。
和利时的前身是电子工业部第六研究所,具有较强的政府背景。
凭借这一优势,和利时成为高铁、核电站等多个领域自动化产品的唯一供应商,获得了许多其他自动化厂商无法获得的轨道交通、核电站控制系统项目,发展迅速。
和利时自90年代以来,历经了HS-DCS-1000、HS-2000直至现今主推的HOLLIASMACS 系统。
HOLLiAS MACS系列国产DCS 系统是和利时公司在总结十多年用户需求和多行业的应用特点、积累三代国产DCS系统开发应用的基础上,全面继承以往系统的高可靠性和方便性,综合自身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而推出的新一代国产DCS,目前包括两种型号的系统。
●HOLLiAS MACS-F系统:规模上适合于中小型项目(2万个物理点以内),结构上为高密度安装,单机柜含端子可达1056点;●HOLLiAS MACS-S系统:规模上适合于大型项目(10万个物理点以内),结构上安装密度适中,单机柜含端子可达720点。
HOLLiAS MACS系统采用典型的C/S(客户站/服务器)结构,广泛集成了市场上通用的技术,基于“计算机+模块+软件”的集成式系统。
•各品牌的系统分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开展,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以ABB、横河、霍尼韦尔、艾默生和西门子为代表的DCS厂商纷纷提升其DCS系统的技术水平,并不断丰富和完善DCS 功能。
ABBABB公司开发的Industrial IT分为控制IT、操作IT、信息IT,Industrial IT的核心是AC800系列控制器和相应的I/O,系统支持现场总线,如Profibus。
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IndustrialIT 800xA控制和I/O产品,能够满足制造和加工过程中的控制需要。
ABB 控制器备有软件库,其中包括丰富的预定义、用户自定义控制元素,据此可针对任何应用要求,轻松设计出从简到繁各种控制策略〔包括连续控制、时序控制、批量控制和先行控制〕ABB控制器在设计上从始至终都借助了工业标准现场总线和开放式通讯协议的强大能力,并以此提供了全系列的控制、可扩展性和容错冗余选项。
此外还提供了全系列工业I/O供远程和就地安装之用,这些I/O占地面积小,可在导轨上安装,并有广泛的I/O类型(包括本安I/O)。
采用了模块化设计的AC 800M控制器和相关的I/O选项,对小型混合系统与集成的大型自动化应用同样有效的子系统模块化设计,允许用户按照实际需求灵活地选择具体功能。
而采用同样的根本硬件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中央处理单元(CPU)、I/O、通讯模块和电源选项,从而在功能性、性能和尺寸等方面也提供了灵活性。
800xA控制器和I/O采用了一整套完善的自我诊断功能,有助于降低维护本钱。
所有模块都配备了前面板LED显示器,显示故障和性能降低情况。
系统支持假设干通讯和I/O模块,例如:①额外的RS-232C端口,连接更多的第三方系统和设备,PROFIBUS-DP、DP-V1接口,提供S200、S800以及S900I/O 系统的集成,并可访问市面上诸多支持此类协议的现场设备;②FOUNDATION现场总线HSE接口,提供一条到FOUNDATION 现场总线系统解决方案的访问干路;③ABB INSUM接口,通过单一few-core总线,方便对开关柜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④MasterBus 300接口,提供与Advant OCS和ABBMaster系统之间的向后兼容性;⑤S100 I/O接口,可从现有的Advant 410/450型控制器(甚至MasterPiece200)系统升级到AC 800M,同时保持已有的I/O分区;⑥TRIO I/O接口,可从现有的MOD300控制器升级到AC 800M,并同时保持已有的TRIO I/O分区;⑦S800系列I/O模块,作为直连I/O使用。
石化:1.Honeywell2.横河3.Emerson4.Foxboro5.ABB6.Siemens化工:1.Honeywell2.横河3.Emerson4.Foxboro5.ABB6.Siemens7.中控8.和利时特别说明一下,AB 严格意义来讲,没有DCS,过去有个DCS叫 ProcessingLogix,是跟Honeywell合作的,Honeywell叫PlantScape。
现在 AB自己把这套系统给灭了。
不推了。
造纸:1.ABB--DCS-800XA/QCS-AC4502.Honeywell--DCS-PKS、TPS/QCS-达芬奇(号称全球最贵最好的QCS)3.Mesto--DCS-MaxDNA/QCS-MaxQCS (不过貌似使用的是跟DCS一样的硬件)4.Siemens--DCS-PCS7(目前升级名称叫SiPaper)/QCS-据说已经有了,但是是OEM的。
5.横河--DCS-CS3000/QCS-不详6.混小项目的,浙大双元,浙大中控,和利时。
电力:600MW大机组:1.Emerson旗下 WestingHouse--Ovation系统(号称全球最昂贵最好使最稳定的电力DCS系统)。
2.ABB旗下贝利--Symphony系统(梦幻交响曲不知道还能唱多久?)3.Invensys旗下Foxboro--I/A Serail系统(目前第三名的位置好像快被西门子超越了)4.西门子旗下的Siemens PG集团--SPPA-T3000(pcs7的电力版本),不过不属于西门子自动化与驱动集团。
5.GE工业基础能源旗下的GE-Xinhua。
--XDPS-400E(不过业绩一直在走下坡路,大机组业绩几乎快没几个了)6.和利时--MACS-SM系统。
(好歹都是号称国产系统600MW以上业绩最多的厂家,--新华被收购了,不算)。
7.Metso--MaxDNA。
(一不小心,美卓的系统在上自仪的努力下,还抓了几个600MW的业绩)。
几种主流DCS系统对比分析DCS 系统性能比较(王斌)系统名称Yokogawa DCS(CS3000)短名单Emerson DCS (Delta V)短名单INVENSYS DCS(I/A Series)Honeywell DCS (PKS C300)短名单结论性能特点1、系统配置覆盖宽(在本公司应用也较多),具有可靠性、实时性、开放性(主要指OPC通信协议开放)。
2、能够兼容非CENTUM系统部件(只要指与其他通信协议通信的接口卡),高可靠的定时通讯。
3、具有虚拟测试功能(FCS仿真器)。
4、横河控制器及卡件如需要带G3(空气污染定义为苛刻的)防腐认证需要用户特别指出(如:我们常用的AI 16通道的卡件型号AI141-S50是普通的不带防腐,如需要带防腐的型号为AI141-S53)当然价格也会偏高。
1、系统配置灵活,可靠性高,可减少投资和工程费用,操作和维护工作量小。
2、一体化的模块软件;先进的过程控制、设备管理、管理执行。
3、有虚拟测试功能(虚拟测试软件需独立购买)4、控制器及卡件全部带有G3防腐认证(空气污染定义为苛刻的)1、系统具有开放性(开放性需额外提出)、可靠性、技术先进性。
2、Mesh网络具备高速、多冗余、点对点的网络通讯性能。
3、有自己的DCS系统和ESD系统,系统间通讯能力强且可靠顺畅。
4、控制器及卡件全部带有G3防腐认证(空气污染定义为苛刻的)1、系统配置覆盖宽,具有可靠性、实时性、开放性(查阅资料,带有OPC但不对外开放需要额外提出要求)。
2、全双冗余结构;容错以太网技术,强大的可组态功能;简化使用,节省大量时间。
3、控制器及卡件可选G3防腐等级(空气污染定义为苛刻的)保护模件四家系统的共同点:1.在传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都有大型系统的应用经验。
2.系统配置齐全,冗余容错。
3.具有安全措施,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可靠。
4.可通过OPC协议和其它系统及上层管理网无缝集成。
5.四家系统都已经推出了自己独特的SIS系统,并且都可以同自己的DCS系统实现无缝连接。
中国DCS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博研咨询&市场调研在线网中国DCS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正文目录第一章、DCS行业定义 (3)第二章、中国DCS行业综述 (4)第三章、中国DCS行业产业链分析 (5)第四章、中国DCS行业发展现状 (6)第五章、中国DCS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8)第六章、中国DCS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9)第七章、中国DCS行业发展规划建议 (11)第八章、中国DCS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12)第九章、中国DCS行业分析结论 (13)第一章、DCS行业定义1.1 行业概述分布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简称DCS)是一种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集成化控制解决方案。
它通过网络连接各个现场设备(如传感器、执行器等),实现对生产过程的集中监控与管理。
相较于传统的集中式控制系统,DCS 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电力、制药等多个行业领域。
1.2 市场规模与发展历程随着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对高效、智能的自动化系统需求日益增长,推动了DCS市场的蓬勃发展。
2022年全球DCS市场规模达到约250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增至300亿美元左右,期间复合年增长率约为3%。
1.3 主要参与者DCS市场竞争格局较为集中,主要由几家国际巨头主导。
例如,霍尼韦尔(Honeywell)、艾默生电气(Emerson Electric)、ABB集团等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市场份额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
霍尼韦尔2022年在全球DCS市场中的份额占比超过15%,艾默生电气紧随其后,占比约为14%。
1.4 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物联网(IoT)、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成熟应用,DCS正向着更加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预计未来几年内,融合上述先进技术的新一代DCS系统将成为市场主流。
例如,通过集成AI算法优化工艺流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借助云计算平台实现远程监控与维护,降低运营成本等。
2023年DCS行业市场分析现状DCS(分散控制系统)是指将一个大型系统的控制任务分布在多个控制器上进行集中控制和协调的一种自动化控制系统。
DCS系统广泛应用于石化、电力、冶金、纺织、造纸等行业中的大型工业过程控制。
目前,DCS行业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以下是DCS行业市场的现状分析:一、市场规模扩大: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DCS的需求不断增加。
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全球DCS市场规模在未来几年内将持续扩大。
二、技术创新带动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DCS系统也在不断升级和创新。
目前,基于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智能DCS系统正在兴起,并受到行业用户的广泛关注和采用。
三、行业应用广泛:DCS系统在石化、电力、冶金、纺织、造纸等行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随着这些行业的发展,DCS系统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
四、DCS系统的好处被认可:DCS系统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对整个工业过程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DCS系统还可以实现数据采集、分析和监控,并能够远程控制和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柔性和自动化程度。
五、行业竞争激烈:目前,DCS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上存在许多DCS系统供应商。
这些供应商之间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提高了DCS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以吸引更多的用户。
六、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中国是全球最大的DCS市场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DCS系统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同时,随着国内DCS系统供应商技术实力的提升和产品的发展,中国DCS系统市场也出现了自主创新和国产化的趋势。
综上所述,当前DCS行业市场正在快速发展,市场规模扩大、技术创新、行业应用广泛、DCS系统的好处被认可、竞争激烈以及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是DCS行业市场的现状分析。
随着DCS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DCS行业市场将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国内几家DCS的比较国内几家DCS的比较也许很多电厂热控的人员都和我一样,对于选择DCS 的厂家难以定夺,一般来说往往只追求价格的因素而忽视产品功能。
其实在DCS系统上各家的产品均有缺陷,往往在厂家在投标时很少对技术规范书提出偏离,一旦中标后签技术协议时不是说这不能满足要求,就是说那不能满足要求,实在令人头疼得很。
现对以下几家产品(新华,和利时,科远,浙大中控)各自分析比较一下,有不妥之处请行家指正。
一、和利时:macs系统的致命伤是那对服务器。
现在虽然改了位置-把报警、通讯、处理、报表分担在不同的操作员站,但实际还在,服务器死机现象还存在(尽管几率很小),系统就会出现问题。
1、MACSⅡ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在线下装组态,虽然厂家说是可以的,但实际在组态时厂家自己都不敢在线下装,只等机组全停时才下装。
据了解在太仓某电厂做过在线下装试验,确实导致了系统复位。
不知现在推出的smartproMACS(MACSⅤ)是否解决了不能在线下载的问题没有。
2、系统不稳定,累积会自动清零。
小问题多,控制器和模块的结构设计不符合当今主流发展趋势。
3、通讯和DCS相连速度太慢,刚启动时有时延时较长。
有时出现死机现象,数据有时不动或为0。
通讯的数据不能做历史记录。
4、软件计时器计时器无法复位,该计时器一经启动就无法复位,可能导致有些功能不能按正常逻辑进行。
5、模块质量在调试的过程中会出现烧卡件,输出端子板阻容回路匹配可能存在问题。
优点MACS系统总体而言简单、易用,功能比较全面,采用C/S通讯是他的一个特点。
产品FM系列卡件和MACS软件二、GE新华(简称新华):新华的系统比较稳定。
但自从被GE公司收购后,后续开发力量明显不足,价格高,工程技术人员售后服务差(休息日不好找人)。
侧重于大型火电站,在国内热电站上有不少业绩.原新华公司管理作风严谨,设备质量稳定可靠,技术人员队伍稳定。
但被GE公司收购后在走下坡路,很好的民族品牌没能的到良好的发展,其用户最集中反映的问题在于售后服务收费较高,备品备件价格昂贵。
国内几家DCS的比较国内几家DCS的比较国内几家DCS的比较也许很多电厂热控的人员都和我一样,对于选择DCS 的厂家难以定夺,一般来说往往只追求价格的因素而忽视产品功能。
其实在DCS系统上各家的产品均有缺陷,往往在厂家在投标时很少对技术规范书提出偏离,一旦中标后签技术协议时不是说这不能满足要求,就是说那不能满足要求,实在令人头疼得很。
现对以下几家产品(新华,和利时,科远,浙大中控)各自分析比较一下,有不妥之处请行家指正。
一、和利时:3、通讯和DCS相连速度太慢,刚启动时有时延时较长。
有时出现死机现象,数据有时不动或为0。
通讯的数据不能做历史记录。
4、软件计时器计时器无法复位,该计时器一经启动就无法复位,可能导致有些功能不能按正常逻辑进行。
5、模块质量在调试的过程中会出现烧卡件,输出端子板阻容回路匹配可能存在问题。
优点 MACS系统总体而言简单、易用,功能比较全面,采用C/S通讯是他的一个特点。
产品FM系列卡件和MACS软件二、GE新华(简称新华):新华的系统比较稳定。
但自从被GE公司收购后,后续开发力量明显不足,价格高,工程技术人员售后服务差(休息日不好找人)。
侧重于大型火电站,在国内热电站上有不少业绩.原新华公司管理作风严谨,设备质量稳定可靠,技术人员队伍稳定。
但被GE公司收购后在走下坡路,很好的民族品牌没能的到良好的发展,其用户最集中反映的问题在于售后服务收费较高,备品备件价格昂贵。
下面把和利时MACS II/III与新华XPDS从网络结构方面做下比较:和利时的产品在监控层与现场控制层之间存在一套冗余服务器,该服务器起到数据的上传与下载,报警功能的计算,历史数据的存储等重要功能。
这样的结构就使得服务器的功能过于集中,数据流量很大。
虽然服务器采用冗余技术,减少因服务器本身故障、或电源故障导致整个系统无法监控的风险,从DCS的本质上来说又回到了集中控制的阶段。
我认为这种结构是有弊端的,可靠性差。
最新国产DCS排名分析导言:目前国产主流的国产DCS企业有:北京和利时、浙江中控、南京科远、国电智深、上海新华、新华集团、上海自仪等等。
经过近20年来的发展,国产DCS企业在原来DDC直接数字控制技术自行研发和工控机应用的基础上,在对国外DCS的工程应用及技术引进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国产DCS产业,特别是在大型火力发电厂中的应用中,国产DCS已取得了可喜的业绩,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下面,将主要梳理一下近年来国产DCS的知名企业,包含其企业历史、发展状况以及其生产的各品牌国产DCS 的技术指标。
目录:一、北京和利时集团二、浙江中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南京科远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SCIYON)四、北京国电智深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五、上海新华控制工程有限公司(GE新华)六、上海新华控制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正泰新华)七、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一、北京和利时集团北京和利时集团始创于1993年,是一家从事自主设计、制造与应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平台和行业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集团。
集团具有系统集成国家一级资质,是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当前国内最大的国产DCS系统供应商。
和利时的前身是电子工业部第六研究所,具有较强的政府背景。
凭借这一优势,和利时成为高铁、核电站等多个领域自动化产品的唯一供应商,获得了许多其他自动化厂商无法获得的轨道交通、核电站控制系统项目,发展迅速。
和利时自90年代以来,历经了HS-DCS-1000、HS-2000直至现今主推的HOLLIASMACS 系统。
HOLLiAS MACS系列国产DCS 系统是和利时公司在总结十多年用户需求和多行业的应用特点、积累三代国产DCS系统开发应用的基础上,全面继承以往系统的高可靠性和方便性,综合自身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而推出的新一代国产DCS,目前包括两种型号的系统。
●HOLLiAS MACS-F系统:规模上适合于中小型项目(2万个物理点以内),结构上为高密度安装,单机柜含端子可达1056点;●HOLLiAS MACS-S系统:规模上适合于大型项目(10万个物理点以内),结构上安装密度适中,单机柜含端子可达720点。
HOLLiAS MACS系统采用典型的C/S(客户站/服务器)结构,集成了市场上通用的技术,基于“计算机+模块+软件”的集成式系统。
其主控制单元采用Intel商用快速芯片,I/O模件采用基于VIPA公司的Profibus DP总线模块(FM系列)或uCS的CAN总线模块,控制器运行软件是加拿大的QNX,控制器算法组态软件采用德国Smart Software Solution公司的CoDeSYS软件的OEM版本,上位软件有自己开发的MACS IV,也有采用Citect OEM版的,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二、浙江中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控集团始创于1993年3月,是一家依托于浙江大学,主要从事化工行业自动化产品生产的自动化企业,业务涉及流程工业自动化、城市信息化、工程设计咨询、科教仪器、机器人、装备自动化、新能源与节能等领域。
浙江中控偏重于化工,大部分国产DCS业绩均来自于化工行业。
浙江中控目前的国产DCS 主要为WebField系列DCS系统,分别为JX-300XP、ECS-100、ECS-700。
●JX-300XP:吸收了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应用了最新信号处理技术、高速网络通信技术、软件平台和软件设计技术以及现场总线技术,采用了微处理器和成熟的先进控制算法,全面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同时,实现了多种总线兼容和异构系统综合集成,各种国外DCS、国内DCS、PLC及现场智能设备都可以接入到JX-300XP控制系统中,使其能适应更广泛更复杂的应用要求。
●ECS-100:是公司为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Internet、Web技术的发展而推出的基于网络技术的DCS系统。
该系列DCS 系统融合了现场总线技术、嵌入式软件技术、先进控制技术与网络技术,实现了多种总线兼容和异构系统综合集成。
各种国外DCS、国内DCS、PLC及现场智能设备都可以接入到ECS-100系统中,实现企业内过程控制设备信息的共享。
ECS-700:是在总结JX-300XP、ECS-100等WebField系列控制系统广泛应用的基础上设计、开发的面向大型联合装置的大型控制系统,其融合了控制技术、开放现场总线标准、工业以太网安全技术等,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开放的控制平台。
ECS-700是浙江中控于2011年全新推出的一套大型国产DCS系统。
其中硬件设备由德国菲尼克斯设计开发,运行组态软件由德国科维软件有限公司(KW-Software)和浙江中控合作开发。
三、南京科远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SCIYON)南京科远自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CIYON)创立于1993年,是国内领先的工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供应商。
该公司2010年3月31日在深圳股票交易所上市(股票简称:科远股份股票代码:002380)。
科远股份(SCIYON)在火力发电、节能减排、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市政水务等行业提出了诸多优秀的行业解决方案,承接了多个国家重点工程,累计为用户提供自动化和信息化产品超过10000台套。
科远股份(SCIYON)经过十余年的技术积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DCS技术,在2003年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DCS系统NT6000。
NT6000已经成为国内知名DCS 品牌。
据相关调研资料显示,科远股份(SCIYON)的国产DCS、DEH系列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已达到前三名。
NT6000系统(DCS)具有“可靠、易用、先进”的技术特点。
通过了欧盟CE认证、美国UL认证、电磁兼容性三级认证,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NT6000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在线组态和在线下载,而且可以进行按页下载,即在调试或实际运行中对修改的页进行下载,下载过程中不影响其他页控制策略的运行,方便了DCS 系统的调试和投运。
这可以提高DCS系统在现场调试期间的灵活性,提高调试效率,确保现场调试工作在短时间内完成,大大缩短系统调试周期。
NT6000系统采用对等客户站结构,无数据服务器。
消除了常规服务器结构中服务器的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瓶颈,提高了整套DCS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NT6000还具有1:1虚拟DCS仿真系统,对DCS进行出厂前的仿真联调,保证在系统出厂前,所有联锁、保护逻辑及自动调节回路均正确无误,减少现场调试工作量,解决现场调试时间,缩短工程周期。
基于NT6000良好的稳定性、可靠性表现,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科远股份还与德国SIEMENS构建了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共同进行DCS 系统研发,并共享研发成果。
同时,科远股份(SCIYON)还引进了SIEMENS先进的DCS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所生产的DCS产品达到国际领先的质量标准。
四、北京国电智深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国电智深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初,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和国电科技环保集团公司共同投资组建,是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的下属自动化公司。
是一家主要负责完成国电集团内火力发电机组的国产DCS系统工程实施的自动化厂商,在国电系统外的火电厂DCS市场中也有少量的业绩,完成了500余台火电机组的自动化工程项目。
国电智深与多家外国公司建立了合作和代理关系,如与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和美国METSO 公司台作,成功地引进了WDPF、OVATION、MAX1000、maxDNA等DCS系统;与ABB公司、SCHNEIDER 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美国FOXBORO公司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广泛地为电厂提供各种自动控制系统工程实施服务。
除代理国外DCS系统外,北京国电智深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还与北京新航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由北京新航智OEM提供EDPF-NTDCS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有DEH(汽轮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电厂仿真系统、SIS等产品,拥有5项专有技术。
五、上海新华控制工程有限公司(GE新华)上海新华控制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与1983年,是国内最早从事DEH、国产DCS系统研发、生产的国产DCS厂商。
后在此基础上组件上海新华控制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2005年3月31日,新华集团将从事电厂分散控制工程业务的新华控制工程有限公司控股权转让给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因此上海新华控制工程有限公司的DCS系统严格来讲已经不能属于国产DCS系统。
原先新华控制生产的XDPS-400是国产DCS中做的最好的DCS系统(没有之一,售后服务非常出色),获得了国内火电厂DCS系统超过50%的市场份额,是国产DCS系统的领军品牌。
但自从卖给了GE集团后,由于原开发人员纷纷离职,导致该系统的技术水平一直停留2005年之前,未能及时跟上最新的技术发展,无法很好的满足用户的最新需要。
同时由于企业体制有了很大的转变,工程实施和技术服务无法跟上,逐渐失去了在国产DCS 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2011年,GE新华吸收了一部分XDPS-400+技术,重新开发了一套OC6000DCS系统,除在运行、组态软件上保留了原XDPS-400+的一部分技术外,在其它方面已经完全找不到XDPS-400+的影子。
由于该套系统是一套全新的DCS系统,加之工程实施和售后服务等无法得到很好的保证,在国内未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和使用。
六、上海新华控制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正泰新华)上海新华控制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是在原上海新华控制工程有限公司基础上组建的,致力于工业自动化、信息化的高新技术企业。
2012年7月被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3.15亿元收购。
XDC800是一款高品质的国产DCS控制系统,它以32位CPU组成的新华控制器XCU为核心,配置标准的以太网和现场总线,构成环型网络结构或星型网络结构的通讯网络,运行新华集团公司开发的OnXDC可视化图形组态软件,是工业过程控制、流程工业控制系统的技术平台。
该套国产DCS 系统控制功能分散,管理集中,集数据采集、过程控制、管理于一体,是一个全集成的、结构完整、功能完善、面向整个生产过程的先进过程控制系统,并取得CE、FCC、TüV和SIL3认证,可作为数字化电厂的硬件平台。
七、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经历了100年的历史积淀和16年的创新发展,成为国内首家自动化仪表行业的上市公司,而且成为上海电气集团的一部分,是国家三大仪表基地之一。
与国家核电共同组建了国核自仪系统工程有限公司,逐步做到具备核电工程仪控系统设计、控制系统集成、核电仪控设备成套供应等的能力,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较大规模批量化建设中国品牌核电站的能力。
早期代理美卓公司max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