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重要-信令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550.00 KB
- 文档页数:12
CSFB信令流程:1、Extended service request2、RRC Connection Request建立原因:3、RRC Connection setup4、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rrc_TransactionIdentifier: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消息中含有rrc_TransactionIdentifier的值应该与RRC Connection Setup中的rrc_TransactionIdentifier相同,信元含义见RRC Connection Setup。
∙SelectedPLMN_Identity是SIB1广播中plmn-IdentityList的index,其中SelectedPLMN_Identity若为1,则代表是SIB1的plmn-IdentityList中的第一个。
∙dedicatedInfoNAS携带NAS消息,包含ATTACH REQUEST,TAU REQUEST,SERVICE REQUEST等消息。
5、Security Mode Command该消息是E-NodeB发给UE的,消息主要包含了协商的安全算法信息,包括加密算法和完整性保护算法。
>cipheringAlgorithm = 0:加密算法(0:eea0;1:eea1;2:eea2)。
>integrityProtAlgorithm = 0:完整性检查算法(0:served;1:eia1;2:eia1)6、Security Mode complete对SecurityModeCommand消息的响应消息,无实质内容。
7、UE Capability Enquiry8、UE Capability Information9、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信令首先提供给终端目标小区的频点、带宽、邻区配置数量和小区质量偏移。
1、SIB 7系统信令中有现在所在相关小区的信息,这是广播控制信道的,是在空闲状态下的广播(和功率控制消息)2、Physical channel reconfiguration: 物理信道重配,主要用在硬切换中(PS业务都是硬切换),在一个CS里面这个信令是用来建立物理信道的。
3、在信令流程中有一对重要信令流程:RNC→CE:measurementControl(测量控制),CE 完成测量任务后回复measurementReport(测量报告),下步RNC根据上报的测量报告,下发activeSetUpdate执行相关命令,执行完毕后,UE向RNC回复activeSetUpdateComplete命令。
4、刚才提到在rrcConnectionSetup信令流程中可以查到小区的ID,但有一个问题,只有DPA,UPA(R5)以上的版本才能查,R4版本一下则没有,那我们需要在系统消息system information(SIB2,SIB3)中查看小区ID及其他小区重选参数。
一、CS 12.2k信令分析信令分析信令其实是和之前的AMR语音呼叫的信令一样信令分析信令分析1a 1b事件门限值计算方法描述在手机拨打测试之间,启动信令跟踪。
打通电话后,在信令跟踪里面有很多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查看测量报告里的详细码流,找到当前小区和目标小区的EC/N0值,用如下计算公式计算得出相应值与后台配置的门限制做比较。
[(当前小区EC/N0-目标小区EC/N0)+迟滞]/2 Vs 门限值1a事件判决:计算得出的值大于门限值,则软切换不发生,小于门限值,则软切换发生。
1b事件判决:计算得出的值大于门限值,则软切换结束(删除激活集里的一条链路),小于门限值,则软切换发生。
3.流程简述RRC建立-->RAB指派-->测量控制-->测量控制下发-->测量报告上报-->1a事件发生-->添加RL-->激活集更新(更软切换发生)-->测量控制下发-->测量报告上报-->1b事件发生-->激活集更新(更软切换结束)-->删除RL4.信令分析(1)在RAB指派完成之前的measurement control码流里面查看是事件算法最后一行:periodicalOrEventTrigger = event(表示事件算法)(2)在激活集更新(activeSetUpdate)信令前面一条measurementReport里面,可以查到事件发生:event ID=e1a(1a事件发生)event ID=e1b(1b事件发生)event ID=e1f(1f事件发生)六、软切换流程与更软切换相同,区别在于通过无线链路建立完成软加。
运用信令分析解决网络问题的的基本思路及案例分析摘要作为通信网的重要支撑,信令指导着通信网各功能实体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同运行。
鉴于信令的客观性和权威性,信令分析已经成为解决网络疑难问题和提升网络指标的重要手段。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应用于CDMA系统各接口的No.7信令协议,然后提出了运用No.7信令解决网络问题的一般方法,最后结合具体案例,就如何运用No.7信令解决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系统;接口;信令;案例分析0引言作为通信网的重要支撑,信令指导着通信网各功能实体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同运行。
鉴于信令的客观性和权威性,信令分析已经成为解决网络疑难问题和提升网络指标的重要手段,研究No.7信令对于日常网络维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CDMA系统中的No.7信令除空中接口和Abis接口外,CDMA系统中的其它接口使用No.7信令进行相互间的信令消息交换,No.7信令分层协议在CDMA系统中的应用如图1所示。
MAP:移动应用部分TCAP:事务处理能力应用部分BSSAP:基站子系统应用部分ISUP:ISDN用户部分SCCP:信令连接控制部分MTP:消息传递部分图1 No.7信令分层协议在CDMA系统中的应用2运用No.7信令解决网络问题的一般步骤1)分析问题,定位问题所在接口和相关信令流程,根据相关信令流程初步判断问题原因;2)在网络接口进行信令跟踪,并对照信令流程进行分析,定位具体原因;3)根据具体原因,检查并修正相关的网络数据或参数,通过话务统计、实际拨测或信令跟踪等手段验证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3应用No.7信令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3.1问题描述中兴软交换TMSC业务割接加载过程中,在石家庄软交换局下呼叫天津电信的CDMA手机失败,而呼叫其他省会的CDMA 网内手机正常,同时,省内其他地市同设备型号的端局呼叫天津电信的CDMA手机正常。
3.2信令跟踪及原因分析跟踪信令消息,发现石家庄软交换端局在得到对方的TLDN号码以后,向对方发送IAM消息,但是对方直接回送REL消息。
1,运行runsignal,打开*.std或CT信令(如果是*.csv文件需要通过“sbcx查询结果”转成runsignal支持的数据格式)2,筛选去除内部交互信令,简化信令3,统计CT中各消息名称数量,总体上了解一下异常信令组成情况4,找到问题小区的异常信令5,分析小区信令终止点(按照类型区分,呼通率为RRC连接失败,RAB指派失败/掉话类为RAB释放/切换类为物理信道重配失败),以该信令作为分析起始点,首先向上看信令寻找失败原因。
建议从本次呼叫的起始信令开始。
从起始信令可知,该起呼的业务类型和起呼的RSCP,而下面的信令则可知道是业务速率,分配的频点和时隙等。
RadioLinkRestoreIndication 回滚指示Relocation 重配置Indication 指示 Cancel 放弃、取消Confirm 证实、确定、批准、认可Initial 初始的、最初的信令中场强值换算是-116呼叫信令内容:1,RRCconnectionRequest常用解析内容包括网络号、呼叫请求的业务类型、呼叫点的PCCPCH RSCP场强(通过RRCconnectionRequest信令解析,知道呼叫地点的场强值,定位用户是否处于弱场二导致呼叫失败。
)2,RadioLinkSetupRequest常用信令解析内容包括起呼的CID、控制信道建立的频点和时隙(分析控制信道建立的频点和时隙,定位用户是否接入HSDPA载波,如果建立在HSDPA 载波,需把该载波优先级调至最低6。
)掉话信令解析:1,Cellupdate触发CellUpdate的原因为UE和NodeB失步,主要表现为干扰和弱场。
可以通过分析cellupdate上报的PCCPCH RSCP值,定位UE是否处于弱场,PCCPCH RSCP值较小,处于弱场下掉话,如果PCCPCH RSCP值大于-85dBm,那么要分析一下干扰情况,查看站点的上行ISCP等状态2,RadioLinkFailure一般情况下,UE和网络失步后,NB会向RNC上报RL失败。
WCDMA信令分析总结在网络优化工作中,常常要用到信令分析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定位。
熟悉信令分析,对于快速定位问题,处理投诉,异常KPI指标的分析,以及VIP用户的保障有很大的作用。
信令中涉及很多计算,只有清楚关键信息的获取和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才能快速准确地利用信令分析问题。
本文结合实际经验并参考相关文档,对一些常用的计算方法及关键信息的查看进行了归纳,对一些重要的原理知识也做了部分解释。
适合对信令不太熟悉的初学者参考使用。
目录1基本信息类 (4)1.1PLMN,LAC, RAC,RNCID (4)1.2看CS还是PS域 (4)1.2.1根据Message Source看 (5)1.2.2从最近的RB SETUP消息看 (5)1.3看当前占用小区的CI,扰码,码字 (6)1.4CELLID的计算 (7)1.5从RL_SETUP_REQ中直接看CELLID (7)2覆盖分析类 (8)2.1RSCP和ECIO的分析 (8)2.1.1从MR中分析RSCP和ECIO (8)2.1.2从RRC CONNECT REQUEST获取RSCP和ECIO (9)2.1.3从MR中分析GSM RSSI信号强度 (9)2.2BELR的分析 (10)2.2.1BLER的分析方法 (11)2.2.2BLER的经验总结 (14)3CS业务分析类 (15)3.1看主被叫号码 (15)3.2看被叫号码 (15)3.3看当前的业务类型,以及OVSF码字 (16)3.4从SIB3消息中看小区是否被BAR掉 (17)4PS业务分析类 (19)4.1如何区分传输是IP还是ATM (19)4.2看PS是否建立在HSDPA/HSUPA上 (20)4.3看PS业务占用的IPPATH (21)4.4计算PS业务是否是384K (22)4.4.1PS 384K的计算 (22)4.4.2PS 384K的计算2 (22)4.5看终端的能力类型(如是否支持HSDPA) (23)4.6看核心网指派速率 (24)4.7PDP去激活 (25)4.8接入点APN获取 (25)4.9计算RTWP (26)4.10看分配的HSSCCH码字 (27)52ms HSUPA分析类 (27)5.1AUDIT RSP (28)5.2RRC CONN REQ (28)5.3RRC CONN SETUP (29)5.4RRC CONN SETUP CMP (31)5.5RB SETUP (32)5.6切换典型流程之2ms-10ms (33)6重选分析类 (35)6.1从SIB3中看Sintersearch (35)6.2从SIB11中看q_offset (36)6.3从SIB11中看邻区质量驻留门限 (37)7切换分析类 (37)7.1在MR中看UE上报的事件 (37)7.2在ASU中看RNC下发的切换事件 (38)7.3物理信道重配置 (39)7.4从测量控制信令中看邻区及参数 (39)7.5手机的六类测量 (40)8关于MEASUREMENT CONTROL消息的研究分析 (44)8.1概述 (44)8.2消息分析 (44)8.2.1建立measurement Identity=1质量测量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C+W流程详解苏杭187541实验室设备中的IP地址规划:AP的地址:162.168.20.250,由于AP有NA T转换功能,所以终端经过AP后地址也为162.168.20.250;WAG Uw口控制面的业务地址:162.168.20.1;WAG Uw口用户面的业务地址:162.168.20.2;PDSN的业务地址:192.168.60.12ANAAA的业务地址:192.168.60.150终端通过AP,通过W AG,通过PDSN,最终访问Internet,其中分为4个部分:1.终端开机和AP建立联系;2.终端发现W AG;3.终端进行注册;4.终端进行PPP连接;其中涉及的信令类型为SIP,A12,A11,PPP;总体信令贴图如下:SIP:A12:A11:PPP:下面就对整个流程进行详细的解述:第一部分:终端开机和AP建立联系终端通过DHCP广播消息,根据终端客户端配置文件中的SSID,搜索该SSID的AP 信号,一般为ChinaNet;AP收到终端的广播信号后于终端建立DHCP交互,从自己的IP地址池中选一个IP分配给终端,并且把DNS的IP也告诉给终端,同时AP也把自己的MAC告诉给终端。
第二部分:终端发现W AG用户点连接后,终端首先根据客户端配置文件里面设置的WAG域名(一般为),去DNS进行域名解析,DNS把W AG对应的IP告诉给终端,此时,终端就能与W AG建立联系;注意:这个W AG的IP为W AG Uw口控制面的业务地址;第三部分:注册终端获得W AG的IP后,就发一个Register消息给WAG,这是一个SIP消息,源IP为终端的IP(如果AP有NA T转换,就为AP NA T转换后的IP),目的IP为W AG Uw口控制面的业务地址;其中的重要参数为用户的IMSI,AP的MAC地址,终端支持的鉴权算法,配置文件中的SSID,终端设定的周期性注册时间等;见图1;图1标注:Expires:3600为终端设置的周期性注册时间;ssid为配置文件中设置的SSID;i-wlan-node-id为AP的MAC地址;auth-alg为终端支持的鉴权算法;WAG收到后,发401 unauthorized(Register)消息给终端,这是一个SIP消息,源IP 为W AG Uw口控制面的业务地址,目的IP为终端的IP(如果AP有NAT转换,就为AP NAT 转换后的IP);其中的重要参数为W AG要求的鉴权算法,如果是MD5算法的话,带上随机数;见图2图2标注:nonce为MD5算法用的随机数;Algorithm为WAG要求终端的鉴权算法;终端发起第二个Register消息给WAG,真正开始注册,上述的Register消息可以理解为鉴权方式的协商;这是一个SIP消息,源IP为终端的IP(如果AP有NAT转换,就为AP NAT转换后的IP),目的IP为WAG Uw口控制面的业务地址;其中的重要参数为用户的IMSI,AP的MAC地址,刚刚W AG发的随机数,MD5算法后的结果等;见图3图3标注:nonce为401消息带下的随机数;Response为MD5算法后的结果;其余参数见图1解释;WAG收到这个消息后,就发Access Request消息给ANAAA进行接入鉴权,这是一个A12 Radius消息,源IP为WAG A口的业务地址,目的IP为ANAAA的IP;其中的重要参数为用户的IMSI,随机数,和终端MD5算法后的结果;见图4图4标注:CHAP-Challenge 为WAG给终端的随机数;CHAP-Password为终端MD5算法后的结果;ANAAA鉴权后,发Access Accept消息给W AG,这是一个A12 Radius消息,源IP为ANAAA的IP,目的IP为WAG A口的业务地址;表示接入鉴权通过;WAG发200 OK(Register)消息给终端,告诉终端接入鉴权通过,这是一个SIP消息,源IP为WAG Uw口控制面的业务地址,目的IP为终端的IP(如果AP有NAT转换,就为AP NAT转换后的IP);此时,注册完成;第四部分:终端进行PPP连接终端发INVITE消息给W AG,表示要发起数据业务,这是一个SIP消息,源IP为终端的IP(如果AP有NAT转换,就为AP NA T转换后的IP),目的IP为W AG Uw口控制面的业务地址;WAG发100 trying(INVITE)消息给终端,表示正在尝试建立,这是一个SIP消息,源IP为WAG Uw口控制面的业务地址,目的IP为终端的IP(如果AP有NAT转换,就为AP NAT转换后的IP);WAG发A11-Registration-Request消息给PDSN,要求建立A10连接,这是一个A11消息,源IP为WAG A口的业务地址,目的IP为PDSN的业务地址;其中重要的参数为用户IMSI,BSID,Life Time;见图5,图6图5标注:Lifetime为WAG周期性给PDSN发注册消息的时间;图6标注:阴影标出的为BSIDPDSN发A11-Registration-Request消息给W AG,表示A10连接建立完成,这是一个A11消息,源IP为PDSN的业务地址,目的IP为W AG A口的业务地址;WAG发200 OK(INVITE)给WAG,这是一个SIP消息,源IP为WAG Uw口控制面的业务地址,目的IP为终端的IP(如果AP有NA T转换,就为AP NAT转换后的IP);其中重要的参数为WAG Uw口的用户面业务地址;见图7图7标注:阴影出为WAG Uw口用户面的业务地址接下来正式进入PPP连接过程(MS和PDSN建立PPP连接,W AG只是一个转发的过程):终端发起LCP-Configure-Request消息给PDSN,上次消息不变,即上层的IP为空(因为这个时候PDSN还没有给终端分配IP),从终端到W AG用的是简单Tunnel,源IP为终端的IP(如果AP有NAT转换,就为AP NA T转换后的IP),目的IP为W AG Uw口的用户面业务地址;W AG收到后,把简单Tunnel转换为GRE封装转发给PDSN,此时源IP为W AG A口的业务地址,目的IP为PDSN的业务地址;接下来的PPP连接消息类似。
WCDMA 掉话问题分析前言空中接口定义l空中接口掉话定义在通话过程中,如果空中接口信息满足下面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条,可以判断为掉话:1.收到任何的BCH消息(即系统消息)2.收到RRC Release消息(原因为非正常释放Not normal)3.收到CC Disconnect,CC Release Complete,CC Release三条消息中的任何一条,而且释放的原因为Not Normal Clearing或者Not Normal,Unspecified。
从RNC记录的信令上看,如果在Iu接口上看到了RNC 发向CN的消息为IuRelease Request或者RNC发给CN的消息为RAB Release Request消息,此时定义为异常掉话。
常见掉话原因l邻区漏配一般来讲,初期优化过程掉话占大多数是由于邻区漏配导致的。
对于同频邻区,通常采用以下的办法来确认是否为同频邻区漏配:方法一:观察掉话前UE记录的活动集EcIo信息和Scanner记录的Best Server EcIo信息,如果UE记录的EcIo很差,而Scanner记录的Best Server EcIo很好;同时检查Scanner记录Best Server 扰码是否出现在掉话前最近出现的同频测量控制中,如果测量控制中没有扰码,那么可以确认是邻区漏配。
方法二:如果掉话后UE马上重新接入,如果UE重新接入的小区扰码和掉话时的扰码不一致,也可以怀疑是邻区漏配问题,可以通过测量控制进一步进行确认。
邻区漏配导致的掉话也包括异频邻区漏配和异系统邻区漏配。
常见掉话原因l覆盖问题通常所说的覆盖差,主要是指RSCP不和EcIo都很差。
覆盖的问题需要通过掉话前上行或者下行的专用信道功率来确认,需要采用以下的方法来确认:如果掉话前的上行发射功率达到最大值,并且上行的BLER也很差或者从RNC记录的单用户跟踪上看到NodeB上报RL failure,基本可以认为上行覆盖差导致的掉话;如果掉话前,下行发射功率达到最大值,并且下行的BLER很差,基本可以认为是下行覆盖不行导致的掉话。
信令分析方法一:DAFNE分析DAFNE分析可以看出小区各个频点的上下行电平、上下行质量、上下行路径损耗、手机和基站的发射功率,采样点数,通话次数以及各种TA的分布等。
处理的方法如下:1:将收下来的信令数据“.rf5”文件通过文件“RECCONV.EXE”转换为“.rec”文件。
2:运行“DAFNE404.EXE”文件,处理转换好的“.rec”文件,生成“.bil”文件等几个文件。
3:用EXCEL打开“.Bil”文件,打开后有如下表格:4: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电平低,质量大,路径损耗异常,通话次数少的频点。
各种指标可以采取横向、纵向以及与正常情况比较,横向比较是指上下行电平、质量、路径损耗的差值大小,纵向比较是指若有频点与其他相差较大,可能有问题,若比正常情况相差较大,也可能有问题。
像电平为70、8dbm左右的为正常的,质量在1以下的为正常的,路径损耗差为0~-10为正常的。
电平太低一般是硬件问题,上下行质量大可能是干扰,路径损耗差为正值或小于-10则为硬件问题,通话数太少可能是载频没占用。
二:OPT分析1:OPT软件是用来分析Abis口信令的。
打开方式为:点击“File”->“Process Recording File”->“Browse”打开“.rf5”信令文件,如果以前用OPT处理过该信令文件就点击“File”->“Read From Database”选择“.mdb”文件。
2:在“List View”下的“Cell List”里有所跟信令小区的整个小区、各个载频以及各个时序的标志,点击其中一项,可以在标题栏里再点击要查看的情况。
3:查看整个小区的切换情况,可以如下图点击出现下图,其中T_BCCH是切出的目标小区的BCCH,T_BSIC是目标小区的基站识别码,通过这两相就可以确定切出的目标小区,后面依次是切出的次数,成功的次数,失败的次数以及失败的比例。
4:查看电平、质量、TA分布可以如下图点击出现下面几张图,从电平分布可以看出上下行电平主要分布在多少dBm左右,横轴表示电平值,但是要减去110dBm才是真正的电平值。
DCWTechnology Analysis技术分析61数字通信世界2023.070 引言Wi-Fi 信号(IEEE 802.11a/b/g/n/ac/ax 等)的功率测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测试,功率测试的手段和测试方法也非常之多。
但每种方法都有它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所以我们在进行功率测量时,需要根据测试的目的,来选择相应的测试方法。
本文将从非信令和信令模式两个方面,以及多种测试目的出发,探讨Wi-Fi 功率测量的方法及其适用性和优缺点比较。
1 非信令模式测试对W i -Fi 设备进行测试时,通常会需要与被测设备对应的调试软件及其定频发射方法,用以控制被测设备发射出不同制式、频点、速率、功率等级的信号,以直连的方式使用频谱仪进行测试。
如果软件能够控制被测设备发射连续信号,那么就可以直接使用频谱仪的信道功率测试功能,在对应的信号带宽设置下进行功率测试[1]。
某些被测设备的软件设置中没有发射连续信号的功能,只能发时间上不连续的Burst 信号,那么测试时就需要先使用频谱仪的Gate Trigger 功能。
如图1所示,使用该功能时应先开启Gate View 模式并针对Burst 信号进行设置,图1中显示的为时域波形,两条绿色线之间为设置的时间门。
图中时间门恰好是整个Burst-on 部分。
时间门的起止点设置决定了功率测试的正确与否。
如果不设置时间门,那么对于占空比很小的信号,测得的结果与真实的结果就会有较大差别。
设置好时间门后,开启Gate 功能,即可继续使用信道功率测试功能进行功率测试[2],测得的功率即为Burst 开启时间内的发射功率,如图2所示。
Wi-Fi功率测量方法对比及分析柴泽林,郑岳明(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北京 100041)摘要:文章介绍了多种测量Wi-Fi设备功率的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适用性进行总结和对比分析。
关键词:Wi-Fi;信令模式;空口辐射;总辐射功率doi:10.3969/J.ISSN.1672-7274.2023.07.018中图分类号:TN 915.65,TN 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23)07-0061-03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Wi-Fi Transmit Power Measurement MethodsCHAI Zelin, ZHENG Yueming(The State Radio_monitoring_center Testing Center, Beijing 10004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variety of methods for measuring the power of Wi-Fi devices and summarizesand compares the applicalibity of each method.Key words: Wi-Fi; signaling mode; OTA; TRP作者简介:柴泽林(1988-),男,汉族,北京人,工程师,学士,研究方向为无线电设备测试。
5G 信令分析指导书5G 信令分析指导书文档版本01发布日期2019-08-02版权所有©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19。
保留一切权利。
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档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商标声明和其他华为商标均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商标。
本文档提及的其他所有商标或注册商标,由各自的所有人拥有。
注意您购买的产品、服务或特性等应受华为公司商业合同和条款的约束,本文档中描述的全部或部分产品、服务或特性可能不在您的购买或使用范围之内。
除非合同另有约定,华为公司对本文档内容不做任何明示或默示的声明或保证。
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文档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
除非另有约定,本文档仅作为使用指导,本文档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邮编:518129网址:客户服务邮箱:******************客户服务电话:4008302118目录1 概述 (1)2 开机入网 (3)2.1 小区搜索与选择 (3)2.2 系统消息广播 (4)2.2.1 系统消息获取 (6)2.2.2 系统消息更新 (7)2.2.3 ODOSI过程 (8)2.2.4 关键消息解读 (9)2.2.4.1 MIB (9)2.2.4.2 SIB1 (11)2.2.4.3 SI (17)2.3 随机接入 (18)2.3.1 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 (20)2.3.2 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 (24)2.4 RRC连接建立 (28)2.4.1 RRC建立流程 (29)2.4.2 RRC拒绝过程 (31)2.4.3 RRC重发处理 (31)2.4.4 关键消息解读 (33)2.4.4.1 RRCSetupRequest (33)2.4.4.2 RRCSetup (34)2.4.4.3 RRCSetupComplete (36)2.4.4.4 RRCReject (37)2.5 注册流程 (37)3 上下文管理 (38)3.1 初始上下文建立过程 (38)3.1.1 安全模式过程 (40)3.1.2 UE能力查询过程 (42)3.1.3 关键消息解读 (43)3.1.3.1 NGAP 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 (43)3.1.3.2 NGAP INITIAL CONTEXT SETUP RESPONSE (44)3.1.3.3 RRC SecurityModeCommand (45)3.1.3.4 RRC SecurityModeComplete (45)3.1.3.5 RRC UECapabilityEnquiry (45)3.1.3.6 RRC UECapabilityInformation (46)3.2 UE上下文修改过程 (46)3.3 UE上下文释放过程 (48)4 会话管理 (49)4.1 5G QoS Architecture (49)4.1.1 概述 (49)4.1.2 QoS Flow (50)4.1.3 QoS Parameters (51)4.1.4 QoS Flow到DRB的映射 (56)4.2 PDU会话建立过程 (58)4.3 PDU会话修改过程 (59)4.4 PDU会话释放过程 (59)4.5 关键消息解读 (60)4.5.1 NGAP PDU SESSION RESOURCE SETUP REQUEST (60)4.5.2 NGAP PDU SESSION RESOURCE SETUP RESPONSE (63)4.5.3 NGAP PDU SESSION RESOURCE MODIFY REQUEST (63)4.5.4 NGAP PDU SESSION RESOURCE MODIFY RESPONSE (65)4.5.5 RRCReconfiguration (65)4.5.6 RRCReconfigurationComplete (66)5 寻呼流程 (67)5.1 5GC寻呼 (67)5.1.1 信令流程 (68)5.1.2 关键消息解读 (70)5.1.2.1 NGAP PAGING (70)5.1.2.2 RRC PAGING (71)5.2 RAN寻呼 (71)5.2.1 信令流程 (72)5.2.2 关键消息解读 (73)5.2.2.1 RAN PAGING (73)5.3 寻呼消息发送 (75)6 切换流程 (77)6.1 站内切换 (77)6.2 Xn切换 (80)6.3 N2切换 (82)6.4 LNR切换 (83)6.5 LNR重定向 (85)7 NAS流程 (87)7.1 注册 (88)7.2 去注册(终端发起) (88)7.3 去注册(网络发起) (89)7.4 业务请求(主叫) (89)7.5 业务请求(被叫) (90)1 概述信令过程是电信通信网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在呼叫建立和呼叫拆除过程中,UE 与gNB之间、gNB与5GC、以及gNB与gNB之间都要交互一些控制信息,以创建对等的协议实体并协调相互的动作,这些控制信息称为信令,这个交互过程就是信令过程。
七号信令初步张永利******************************** * 版权所有* * 翻录不究* ********************************第一章概述什么是信令,信令的作用,什么是七号信令,七号信令的使用范围,七号信令的分层结构,信令的严谨性,TUP与ISUP,一个简单的七号信令流程。
重点掌握在通话过程中信令所起的作用,以及信令被用来传递什么信息。
什么是信令?在我们的电信工作中,信令实际上无所不在。
在模拟电话机和交换机之间是直流信令;在ISDN电话和交换机之间则是DSS1信令;在交换机和交换机之间则有一号信令、七号信令;在接入网和交换机之间有V51和V52信令等。
我们的交换网络连接着各种各样的设备,一个通信过程要在两个不同的设备之间建立起来,就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它们有相同的接口可以连接到一起;2)它们互相传递的控制信息双方都能明白,并据此执行正确的动作。
信令就是为满足第二个条件而建立起来的。
国家政府部门或国际专业组织根据技术需要为此制定的开放性的标准就是信令规范。
各个不同的厂家不同的设备只要支持相同的信令标准就可以连接起来。
在这一点上信令的作用有点像语言,只是信令更加精炼、更加严谨。
在进一步谈到七号信令之前,我想谈一下作为一个交换维护人员,为什么要学习和分析信令。
电信网络是一个规模巨大的网络,故障可能出现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上。
在这样的网络中处理障碍,故障定位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首先要判断出哪个设备出了问题,然后才能去解决问题。
通过分析七号信令,我们至少可以将故障的范围确定到一个交换机上。
也就是说,我们不必再去为“我这里也没问题,我也不知道它为什么不通”之类的话打官司。
我们的交换机通过中继电路连接起来,不同交换机中的用户因此得以互相通话。
但是一个通话过程的完成需要传递很多控制信息,例如主叫用户发起呼叫、被叫号码、被叫状态、主叫号码,通话结束等等。
这些控制信息的传递就要靠信令来完成。
1、SIB 7系统信令中有现在所在相关小区的信息,这是广播控制信道的,是在空闲状态下的广播(和功率控制消息)
2、Physical channel reconfiguration: 物理信道重配,主要用在硬切换中(PS业务都是硬切换),在一个CS里面这个信令是用来建立物理信道的。
3、在信令流程中有一对重要信令流程:RNC→CE:measurementControl(测量控制),CE 完成测量任务后回复measurementReport(测量报告),下步RNC根据上报的测量报告,下发activeSetUpdate执行相关命令,执行完毕后,UE向RNC回复activeSetUpdateComplete命令。
4、刚才提到在rrcConnectionSetup信令流程中可以查到小区的ID,但有一个问题,只有DPA,UPA(R5)以上的版本才能查,R4版本一下则没有,那我们需要在系统消息system information(SIB2,SIB3)中查看小区ID及其他小区重选参数。
一、CS 12.2k
信令分析
信令其实是和之前的AMR语音呼叫的信令一样
信令分析
1a 1b事件门限值计算方法描述
在手机拨打测试之间,启动信令跟踪。
打通电话后,在信令跟踪里面有很多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查看测量报告里的详细码流,找到当前小区和目标小区的EC/N0值,用如下计算公式计算得出相应值与后台配置的门限制做比较。
[(当前小区EC/N0-目标小区EC/N0)+迟滞]/2 Vs 门限值
1a事件判决:计算得出的值大于门限值,则软切换不发生,小于门限值,则软切换发生。
1b事件判决:计算得出的值大于门限值,则软切换结束(删除激活集里的一条链路),小于门限值,则软切换发生。
3.流程简述
RRC建立-->RAB指派-->测量控制-->测量控制下发-->测量报告上报-->1a事件发生-->添加RL-->激活集更新(更软切换发生)-->测量控制下发-->测量报告上报-->1b事件发生-->激活集更新(更软切换结束)-->删除RL
4.信令分析
(1)
最后一行:periodicalOrEventTrigger = event(表示事件算法)
(2)在激活集更新(activeSetUpdate)信令前面一条measurementReport里面,可以查到事件发生:event ID=e1a(1a事件发生)
event ID=e1b(1b事件发生)
event ID=e1f(1f事件发生)
六、软切换
流程与更软切换相同,区别在于通过无线链路建立完成软加。
信令分析
基本流程与前几节介绍的切换一样,不同的地方在于测量报告上报2d—》启动压缩模式—》测量报告上报3a(3c也可)--》位置更新—》上报UTRANtoGSM切换消息。
切换完成的响应消息要在BSC侧看,RNC侧在上报“handoverFromUTRANCommond_GSM”以后就会删除无线链路,RNC切换工作已经完成,之后是核心网与GSM的交换过程,切换成功的消息也只能在BSC的信令跟踪查看。
如果BSC没有反馈切换完成消息,需要核心网
和GSM无线侧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