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女娲补天》三年级下册语文
- 格式:ppt
- 大小:4.28 MB
- 文档页数:36
三年级语文下册《女娲补天》生字组词三年级语下册《女娲补天》生字组词【熊】读音:熊[xióng]巧记:“能”下一堆火(灬)。
字义:兽名,身体大,尾短,能直立行走,也能爬树组词:熊猫造字:形声法造句: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
笔顺:上大下小。
“厶”呈三角形,略向上倾;“灬”宜宽。
2 【隆】读音:隆[lōng]巧记:半部(阝)(夂)写“一”“生”。
字义:[轰隆]形容雷声、爆炸声、机器声等组词:轰隆兴隆造字:形声法造句:轰隆一声巨响,房子倒塌下。
笔顺:“夂”横撇到位,捺画有力,下部横画布白均匀。
字谜:一生坐冬下两点不在家耳朵左边站声音有点大3 【塌】读音:塌[tā]巧记:“土”旁“日”下“羽”毛多。
字义:①倒,下陷②安定,镇定组词:①崩塌塌陷倒塌塌方坍塌天塌地陷②塌心死心塌地造字:形声法造句:人们对地下资的过度开采,造成了体的崩塌。
笔顺:左窄小,右宽长。
“日”略扁,“羽”点的角度协调。
字歌:锯木做床榻堆土怕倒塌懂得去节约不随便糟蹋4 【露】读音:露[lù]巧记:下雨“路”难行。
字义:①显出,现出②露水,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组词:①露出,揭露②露珠,甘露造字:形声法造句:妈妈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笔顺:上窄下宽。
“”四点均匀,横钩较长。
字谜:清明时节雨路上无行人日出无影踪夜间悄悄【燃】读音:燃[rán]巧记:天“然”之“火”。
字义:①烧起火焰②引火点着组词:①燃烧燃料②点燃燃放鞭炮造字:形声法造句:邱少云在燃烧的烈火中一动不动。
笔顺:左窄右宽。
右部书写宜紧凑,四点角度协调。
字歌:保护环境热爱自然需要生火慢慢点燃6 【挣】读音:挣[zhēng]巧记:伸手(扌)“争”夺。
字义:尽力支撑或摆脱组词:挣扎造字:形声法造句:他挣扎着从病床上爬了起。
笔顺:左窄右宽。
书写时右部末笔宜稍弯曲。
字歌:挣扎要用手筝上竹字头水少真干净睁眼仔细瞅7 【熄】读音:熄[]巧记:“自”己“心”里“火”未消。
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会用其中的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2)引导学生学习女娲勇敢、智慧、奉献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其中的词语造句。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难句、长句。
2. 领悟女娲补天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验女娲补天的惊险与伟大。
2. 采用问题驱动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学生分组合作的准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女娲补天的故事。
(2)板书课题《女娲补天》,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解析难点。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词语造句。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女娲补天的故事,其他同学补充。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解析课文中的寓意。
5. 拓展延伸(1)学生讨论:你认为女娲补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七、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提醒学生课后复习,做好预习。
八、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书写课后练习,提高语文能力。
女娲补天文言文【原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làn )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zhuān)民,鸷(zhì)鸟攫(jué)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áo)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hé),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注解】1、四极废:天的四边毁坏了。
上古的人认为在天的四边都有支撑着天的柱子。
废是指柱子折断,天塌下来了。
四极:指天的四极。
2、九州裂:指大地陷裂。
古时分天下为九州,具体说法不一,一说为冀州、兖州、徐州、青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3、天不兼覆:天有所损毁,不能尽覆万物。
兼:全部4、地不周载:地有所陷坏,不能遍载万物。
周:遍,全5、爁(làn )焱:大火延烧的情景。
6、颛(zhuān)民:善良的人民。
7、鸷(zhì)鸟:凶猛的禽鸟。
8、攫:抓;夺。
9、于是:在这时(古今异义)10、鳌:生活在海中的巨龟。
11、黑龙:水怪,发洪水危害人民;有人说即指水神共工。
12、济:救济13、冀州:古九州之一,指黄河流域古代中原地带。
14、淫水:泛滥的洪水。
15、涸:干枯。
16、狡虫:指恶禽猛兽。
虫,泛指动物。
17、故:原来(引申为:于是,所以)【翻译】在远古的时候,支撑天的四根柱子毁坏了,大地因此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天不能完全覆盖大地,地也不能遍载万物;大火延烧而不能熄灭,洪水汹涌而不能停止;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抓取老人孩童。
在这时,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砍断海中大鳌的脚来做撑起四边天空的栋梁,杀死水怪来救济冀州,积起芦灰来堵塞洪水。
天空得到了修补,天的四边支撑的柱子摆正了,洪水得到了控制,冀州得到了平定。
恶禽猛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活下来了。
【精神】这则著名的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先民与大自然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女娲挺身而出、救民于水火的高尚,这源自人类渴望征服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十一课女娲补天知识点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十一课《女娲补天》课文知识点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课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难点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十一课《女娲补天》词句知识点【词】【围困】团团围住,使处困境。
【挣扎】用力支撑。
【冶炼】用熔炼,电解等方法把矿石中所需要的金属提取出来。
课文是把五彩石用神火冶炼。
【云霞】彩云。
【句】1、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熊熊大火”形容火势非常旺盛;“到处”说明四周水势大。
这句话形象地描写了人类当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急需有人出手相救。
同时也暗示女娲救人是非常艰难的。
2、女娲难过极了。
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
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女娲难过,什么她把人们的疾苦放在心上。
这段话的后两句具体写出了女娲为了排除人们的苦难,及时找雨神又造了船。
3、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透过“几天几夜”一词,我们眼前仿佛看到了女娲不分昼夜,在苍茫的宇宙中四处寻觅五彩石的身影,不由使人更加赞叹女娲不畏艰难险阻拯救人类的精神。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十一课《女娲补天》知识点测试题知识积累一、读一读,把字音读准确。
女娲露出挣扎熄灭窟窿泼水治炼泉水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 )的生活 ( )的大火( )的泉水 ( )的云霞三、想一想,填一填。
在括号里填上数字金光( )射 ( )面( )方成( )上( )( )嘴( )舌 ( )模( )样大吃( )惊( )紫( )红 ( )发( )中 ( )官端正一、文中的好词佳句可真多,我要写下来。
女娲补天文言文【原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làn )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zhuān)民,鸷(zhì)鸟攫(jué)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áo)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hé),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注解】1、四极废:天的四边毁坏了。
上古的人认为在天的四边都有支撑着天的柱子。
废是指柱子折断,天塌下来了。
四极:指天的四极。
2、九州裂:指大地陷裂。
古时分天下为九州,具体说法不一,一说为冀州、兖州、徐州、青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3、天不兼覆:天有所损毁,不能尽覆万物。
兼:全部4、地不周载:地有所陷坏,不能遍载万物。
周:遍,全5、爁(làn )焱:大火延烧的情景。
6、颛(zhuān)民:善良的人民。
7、鸷(zhì)鸟:凶猛的禽鸟。
8、攫:抓;夺。
9、于是:在这时(古今异义)10、鳌:生活在海中的巨龟。
11、黑龙:水怪,发洪水危害人民;有人说即指水神共工。
12、济:救济13、冀州:古九州之一,指黄河流域古代中原地带。
14、淫水:泛滥的洪水。
15、涸:干枯。
16、狡虫:指恶禽猛兽。
虫,泛指动物。
17、故:原来(引申为:于是,所以)【翻译】在远古的时候,支撑天的四根柱子毁坏了,大地因此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天不能完全覆盖大地,地也不能遍载万物;大火延烧而不能熄灭,洪水汹涌而不能停止;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抓取老人孩童。
在这时,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砍断海中大鳌的脚来做撑起四边天空的栋梁,杀死水怪来救济冀州,积起芦灰来堵塞洪水。
天空得到了修补,天的四边支撑的柱子摆正了,洪水得到了控制,冀州得到了平定。
恶禽猛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活下来了。
【精神】这则著名的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先民与大自然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女娲挺身而出、救民于水火的高尚,这源自人类渴望征服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部编版小学语文《女娲补天》课文原文及赏析《女娲补天》课文原文:很久很久以前,天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有个叫女娲的神,她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许多小人儿。
这些小人儿就是人类的祖先。
有一天,天突然破了一个大洞,地也裂开了,大火熊熊燃烧,洪水滚滚而来,野兽猛禽横行霸道,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女娲看到这一切,心中十分痛苦。
女娲决定补天救世。
她先找到了五色石,然后用神火熔炼,把五色石炼成了石浆。
接着,她手持石浆,飞上天空,把石浆一点一点地填进天的裂缝中。
经过了九天九夜的努力,天终于被补好了。
然后,女娲又斩下巨龟的四条腿,用来支撑四方;杀死了作恶的黑龙,平息了洪水;焚烧芦苇,止住了烈火。
最后,她采集了各种草药,治愈了人们的疾病。
从此,天地恢复了平静,人们重新过上了安宁的生活。
他们对女娲充满了敬仰和感激,尊她为创世之神。
《女娲补天》赏析:《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之一,讲述了女神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畏艰难困苦,补天救世的故事。
这篇课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了女娲的伟大形象。
她不仅创造了人类,更在天地崩裂、灾难肆虐之际,挺身而出,以无比的勇气和智慧,成功地补天救世。
这种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地感染和教育着读者。
同时,课文也寓含了深刻的哲理。
女娲补天的过程,象征着人类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智慧,才能战胜困难,重建美好的生活。
这对于我们今天的人们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的来说,《女娲补天》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课文,它以其独特的神话色彩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尊重。
语文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教学设计语文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点1、会认5个生字,正确读写“塌下、挣扎、熄灭、冶炼、金光四射”等词语。
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情感目标体会女娲补天精神。
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内容,激发他们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设计特色: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品读、想象、描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拓宽学生思维,引导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女娲补天》的动画片及简单演示文稿程序)。
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理解“挣扎”“冶炼”的意思。
2、要求学生课前查找有关女娲造人、补天的资料。
教学流程:一、揭题导入1、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说说看。
《西游记》、《封神榜》、《宝莲灯》《盘古开天地》……2、师: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
(课件2出示文中的图片)指导看图。
图上是谁?她在干什么?(板题:女娲补天)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神话故事,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3、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板书:女娲是谁?女娲为什么补天?女娲怎样补天?……)4、问题提得真好!女娲是谁?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
她为人类的生存,不辞劳苦,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5、女娲为什么补天?女娲怎样补天?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啊,别着急,请大家到动画片里找答案吧!二、初读,检查生字1、播放全文动画配乐录音范读。
2、看了这个动画片,你想说什么?交流。
多么神奇的故事啊!老师发现你们被深深吸引了,看得多入迷啊!3、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神话故事,老师要来检查一下你们昨天预习得怎么样?这些生字,你们自学得怎么样了?请看大屏幕,课件3出示生字,检查生字词塌tā下挣zhēng扎熄xī灭冶yě炼liàn⑴这四个词你会读吗?谁来试试?重点正音“冶炼”,后小老师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