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说课稿
- 格式:ppt
- 大小:14.16 MB
- 文档页数:50
第1篇第一章绪论一、建筑配电与照明的概念建筑配电是指将电能从电源输送到建筑物的各个用电设备,确保建筑物内各个用电设备正常工作的过程。
建筑照明则是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照明设施的设计、安装和使用,以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二、建筑配电与照明的重要性建筑配电与照明是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节约能源、保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本书内容概述本书共分为九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配电系统设计第三章配电设备第四章照明设计第五章照明设备第六章照明控制系统第七章配电与照明施工第八章配电与照明安全第九章配电与照明节能第二章配电系统设计一、配电系统设计原则1. 安全可靠:确保配电系统在正常和故障情况下都能可靠运行。
2. 经济合理:在满足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合理选择设备,降低工程造价。
3. 便于管理:配电系统设计应便于运行、维护和管理。
4. 节能环保: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提高配电系统的能效比。
二、配电系统设计步骤1. 收集资料:了解建筑物的用途、规模、用电负荷等基本信息。
2. 确定负荷等级: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规模,确定负荷等级。
3. 选择配电方式:根据负荷等级、建筑物的布局和特点,选择合适的配电方式。
4. 设计配电系统:绘制配电系统图,包括主配电室、配电箱、电缆等。
5. 设备选型:根据配电系统图,选择合适的配电设备。
第三章配电设备一、配电设备分类1. 高压配电设备:包括变压器、高压开关设备等。
2. 低压配电设备:包括低压开关设备、配电箱等。
3. 配电线路:包括电缆、架空线等。
二、配电设备选型1. 根据负荷等级选择设备:不同负荷等级的设备在容量、性能等方面有所区别。
2. 考虑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海拔等。
3. 满足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设备应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第四章照明设计一、照明设计原则1. 满足功能需求: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合理设计照明系统。
2. 节能环保: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降低能耗。
xxxx学院建筑系课程教案2019~2020学年第 2学期课程名称建筑供电与照明课程性质基本素质课教材名称建筑供电与照明适用专业(方向)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开课单位建筑系授课教师职称讲师xxxx学院制2019年3 月 5 日《课程教案》填写说明一、用宋体、5号字填写,每项页面大小可按照规定格式自行添减。
二、一次课为一份教案(不包括封面)。
三、“课程性质”填基本素质课、职业能力课、素质拓展课;素质拓展课的“适用专业(方向)”填写“全校各专业”。
四、“开课单位”填学院、学系和教研室(无教研室只填学院和学系)。
五、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社会实践、实习或见习课、其他等。
六、“教学内容”应具体,而不应只填写教材章节名称或讲授主题的题目。
建筑供电与照明课程教案(顺序号 1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一章建筑供电系统概论第一节电力系统简介第二节建筑供电系统(一)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教学内容:1. 学习目的和要求(能力目标、知识和技能要素):具有了解电气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的能力。
2. 重点、难点:重点: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难点:建筑供电系统的构成形式3. 基本内容:第一节电力系统简介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电力网、用户组成的一个整体。
一、发电厂:将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
根据一次能源的不同,有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和核能发电厂,此外,还有风力、地热、潮汐和太阳能等发电厂。
在这种系统中,当三相负荷不平衡或只有单相用电设备时,PEN线上有电流通过。
在一般情况下,如开关保护装置和导线截面选择适当,是能够满足供电可靠性要求的,而且投资较省,又节约导电材料。
这种系统以前在我国应用最为普遍。
②TN—S系统这种系统的N线和PE线是分开设置的,所有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与公共PE线相连。
N线作用是用来通过单相负载电流和三相不平衡电流,故称作工作零线。
PE线的作用是用来保护,故称为保护零线。
由于正常情况下,PE线上无电流通过,因此用电设备之间不会产生电磁干扰,但这种系统消耗的导电材料较多,投资较大,但由于设备间不会产生电磁干扰,广泛适用于条件较差、对安全可靠性要求较高及设备对电磁干扰要求较严的场所。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教学设计1. 简介建筑供配电与照明是建筑电气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教学设计主要涉及建筑供配电和照明的基本概念、设计和应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建筑电气工程的基础知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2. 教学目标1.掌握建筑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如电力负荷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等;2.掌握建筑照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如照度计算、照明灯具的选择等;3.能够结合实际工程,进行建筑电气工程设计。
3. 教学内容3.1 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3.1.1 供电负荷计算建筑供电负荷计算针对建筑内照明、空调、电梯、暖通空调等设备的用电量进行计算。
了解建筑内用电各类设备的用电量,可以根据需要,在设备运行使用的过程中,对建筑的供电能力和用电负荷进行设计和设置。
3.1.2 短路电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是在建筑供配电系统的设计中必须进行的计算。
短路电流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开关、断路器和安全开关等配电设备的选择。
假设系统负荷不变,短路电流越大,所需要的开关等配电设备击穿电压越高,其规格和容量也要相应地要大。
3.2 建筑照明设计3.2.1 照度计算照度是照明系统中重要的参数之一,在不同用途的建筑场所中照度要求也不同。
建筑照明设计中,需要根据不同场所的使用要求确定照度等级,并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进行计算。
3.2.2 照明灯具的选择灯具是建筑照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建筑场所的不同和照明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灯具,既能保证照度的要求,又能降低能耗,并且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维护,同时也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4. 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由教师讲授配合实地工程案例评析,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5. 教学流程5.1 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主要是讲师为主,采用多媒体课件、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讲解建筑供配电和照明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2 实践操作在理论课程结束后,按照教师的指导,学生参照实际案例进行实践操作,包括建筑供配电系统仿真和照明灯具的实际选择操作,以加深对建筑电气工程设计的理解和成效。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第一章1.1:*建筑供配电就是指建筑所需电能的供应和分配问题*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电力网和电能用户组成的一个发电、输电、变配电和用电的整体*变电所是接受电能、变换电压和分配电能的场所,有电力变压器和配电装置组成。
配电所仅用来接受和分配电能,不承担变换电压的任务,是只有受电、配电设备而没有电力变压器的场所。
*变电所按变压的性质和左右又可分为升压变电所和降压变电所两大类。
*电力线路按其用途及电压等级分为输电线路和配电线路。
电压在35kV及以上的电力线路称为输电线路;电压在10kV及以下的电力线路称为平配电线路。
*建筑配电系统由总压降变电所(或高压配电所)、高压配电线路、分变电所、低压配电线路及用电设备组成的。
*供配电的基本要求:1.安全在电能的供应、分配和使用中,不应发生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2.可靠应满足电能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3.优质应满足电能用户对电压质量和频率等方面的要求;4.经济应使供电系统的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并尽可能地节约电能和减少有色金属的消耗量。
*由于同一等级电压的线路允许电压损耗为±5%,即真个线路允许有10%的电压损耗,因此为了维持线路首端与末端平均电压的额定值,线路首端(电源端)电压应比线路额定电压高5%而发电机是接在线路首端的,所以规定发电机的额定电压高于同等级线路的额定电压5%,用以补偿线路上的电压损耗。
*当变压器直接与发电机相连,则其一次绕组的额定电压应与发电机额定电压相同,即高于同级线路额定电压的5%;当变压器不与发电机相连而是连接在线路上,因此其一次绕组额定电压应与线路额定电压相同。
*如果变压器二次侧供电线路很长(例如较大容量的高压线路),则变压器二次绕组额定电压一方面要考虑补偿变压器二次绕组本身5%的阻抗电压降,另一方面海牙考虑变压器满载是输出的二次电压要满足线路首端应高于线路的额定电压5%,以补偿线路上的电压损耗。
此时,变压器二次绕组的额定电压要比线路额定电压高10%*供电系统的所有电气设备都应具有一定的工作电压和频率。
建筑照明供配电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建筑照明供配电的基本原理、设计和施工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照明系统的基本构成、供配电系统的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照明设备的选择和安装技巧。
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应掌握照明系统的基本概念、供配电系统的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照明设备的选择和安装技巧。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照明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并能进行故障排除和维护。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应能认识到照明供配电系统在建筑中的重要性,增强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建筑照明系统的基本概念、供配电系统的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照明设备的选择和安装技巧。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照明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照明的分类、照明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以及照明设备的选择和安装技巧。
2.供配电系统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包括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供配电设备的选型和安装。
3.照明设备的选择和安装技巧:包括照明设备的分类、性能和选择方法,以及照明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技巧。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照明供配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照明供配电系统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照明供配电系统的安装和调试技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建筑照明供配电》作为主教材,辅助以相关参考书籍和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以加深对照明供配电系统的理解。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设计旨在通过实际建筑供配电与照明的案例,使学生了解建筑供配电与照明的基本知识,包括建筑电气设计的基本原理、建筑物照明设计及应用、建筑物综合布线及安装、熟悉各种电气设备的名称、特点、使用方法、保养维护等。
二、课程内容1.建筑电气设计基本原理–电气符号的认识–电气元器件的主要参数–线路的计算方法2.建筑物照明设计及应用–照明设计的基本原理–照明设计方法–照明设备的选择及应用3.建筑物综合布线及安装–建筑物综合布线的基本要求–建筑物综合布线的检测方法–建筑物电缆敷设及安装技术4.各种电气设备的名称、特点、使用方法、保养维护三、课程教学方法1.授课及考试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综合教学方法。
2.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校园网络,通过拟定练习、交流等形式开展校内教学活动,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通过上机实训以及项目实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四、课程设计要求1.采取小型建筑物作为考虑的对象,开展相关的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设计。
2.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类型,确定电器分配箱、交换箱、变压器等设备的布置和选型。
3.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和功能要求,确定室内照明的类型、照度要求等参数。
4.设计建筑物综合布线平面和剖面图,标明线缆的端子编号、材料、截面及长度等,以便在施工后工程质量管控过程中进行验证。
5.结合本设计课程的考核目标,采用实践项目的形式进行小组评价,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综合素质。
五、评价方法1.课堂考核和作业: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课堂考核和作业评价,其中包括课堂动手实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每节课的问答等。
2.项目实训:课程设计项目的实践过程将依据评分标准进行定量评价,对完成情况和最终成果评定分数。
3.答辩:根据设定的课程设计要求,以小组答辩的方式进行,对设备选型、平面布法、剖面图、灯具的选择、电缆规格及处理等方面进行考核,以验证项目的学习效应。
六、参考资料1.《建筑电气设计实用教程》2.《建筑照明设计实用教程》3.《电工技术手册》4.《电力系统及电力设备》5.《电力系统操作规程与电力安全技术》七、结语本次课程设计中,通过对建筑供配电与照明的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建筑电气设计的原理,了解建筑物照明设计及应用、建筑物综合布线及安装,大大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专业成长。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下册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本门课程是建筑供配电与照明的下册教学设计,主要面对的是电气工程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建筑供配电和照明的原理、技术和实践应用而开设的。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建筑供配电和照明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并能应用到相关的实际工程项目中。
二、课程大纲1. 建筑供电系统介绍本部分主要介绍建筑供电系统的分类、组成、基本原理和主要设备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建筑供电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从而奠定本门课程的基础。
2. 建筑配电系统设计本部分主要围绕建筑配电系统设计进行讲解,包含低压配电、高压配电、开关设备选择等内容。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计算实践,使学生掌握建筑配电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能够熟练进行建筑配电系统的设计。
3. 建筑照明系统设计本部分主要介绍建筑照明系统的特点、分类、组成和主要设备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建筑照明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建筑照明系统的设计操作和方法,并能够熟练进行建筑照明系统的设计。
三、课程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采用讲授理论知识的方式,介绍建筑供配电和照明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
2. 实践操作在教学实验室或工程实际现场进行设计和施工操作。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建筑供配电和照明的具体实际应用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课程设计将学生分为小组,通过课程设计实现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课程评估方式1. 日常作业包括课堂笔记、实验总结、实验操作记录以及课程设计方案等,占比30%。
2. 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记录及操作总结,占比20%。
3. 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建筑供配电和照明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占比50%。
五、教学效果及改进措施通过对建筑供配电和照明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建筑供配电和照明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及其应用环节,并能够初步掌握建筑供配电和照明的相关设计原理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