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产程异常的护理查房 2020.2
- 格式:ppt
- 大小:4.67 MB
- 文档页数:62
头位分娩产妇第二产程胎心变化的护理监测分析[ 09-01-01 14:13:00 ] 作者:魏惠荣编辑:studa20【摘要】目的对产妇第二产程实施电子胎心率观察监护,以期降低新生儿窒息和死亡死产率。
方法对1609例阴道分娩产妇于第二产程进行持续性胎心监护并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发现有227例产妇第二产程有不同类型的胎心率变化。
结论胎心率与第二产程的变化及诸多因素有关,产科护士严密观察、实施监护并配合医师及早治疗处理,异常胎心率可随产程进展而恢复正常。
但仍有部分不能改善,需及时采取措施结束分娩。
【关键词】第二产程;胎心率;监护在临床产科护理观察过程中,常发现第二产程胎心率的变化较为突然,且有不同类型。
护士通过加强对产妇严密的电子胎心率监护,并配合医师及时处理,可避免发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现将我科对头位分娩产妇第二产程胎心变化的护理监测结果及治疗处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收治孕妇2254例。
其中1609例经阴道试产直接进入第二产程;占产妇人数的71.38%,其中第二产程中出现胎心率变化227例,占经阴分娩人类的14.11%。
本组227例均为孕37~42周内单胎头位分娩产妇,年龄22~32岁。
227例中,初产妇119例,经产妇108例。
第一产程中OCT或CST电子胎心率监护正常,无明显头盆不称或有妊娠并发症经治疗好转病情稳定者。
1.2 方法于第二产程给予电子胎心率监护仪持续性胎心监护,并保留记录,及时实施必要的治疗及处理。
1.3 护理处理及治疗遵医嘱给予吸氧,改变产妇体位,由平卧位改为侧卧位或抬高臀部。
若宫缩过强过频则停用缩宫素,或可用25%硫酸镁2.5g加10%萄葡糖液20ml缓慢静注。
2 监测结果及转归2.1 结果发现227例产妇有不同类型的胎心率变化。
其中早期减速者34例,变异减速者122例,晚期减速者46例,胎儿心动过速16例,心动过缓9例。
第二产程异常的处理及其措施第二产程异常通常有两种情况:①第二产程延长;②第二产程停滞。
一般初产妇第二产程>2小时,经产妇>1小时尚未分娩者,称第二产程延长;第二产程达1小时,胎头下降无进展,称第二产程停滞。
第二产程异常的临床意义及原因第二产程在总产程中甚为重要。
据有关资料统计,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者其胎儿窒息率及病死率均较正常分娩高4~6倍。
对胎儿的影响:当进入第二产程,胎头多已降至盆底或骨盆最小平面处,胎头承受着盆底阻力,常使胎头颅顶部变形,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及颅内出血,甚至胎死宫内,使围产儿死亡率增高,即使存活,因损伤脑神经系统会造成各种后遗症。
对母体的影响:由于产程延长,产妇休息不好,进食少而消耗大,可出现疲乏无力,肠胀气、尿潴留、水电解质平衡失调而影响子宫收缩;胎头长时间压迫子宫下段会出现组织缺血、水肿、坏死形成尿瘘;多次肛查或阴道检查会增加产妇感染机会。
第二产程异常多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与头位难产关系密切,头盆不称,胎位异常,常引起继发性宫缩乏力而至产程延长;②原发性宫缩乏力:由于产妇精神紧张、进食少,过早使用腹压等原因而未得到及时纠正,自然会使宫缩乏力,导致产程延长;③其它:内分泌失调、大量镇静药物的影响及子宫本身因素均可直接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程延长。
第二产程异常的处理处理是否及时妥当将直接影响母儿预后,特别是现在提倡优生优育且只生一胎。
必须以围产医学为重,尽量减少或消除新生儿后遗症及智残障碍儿的发生率。
第二产程按规定是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而在临床中,恰在开全时即被检查到较少见,实际在临床中往往在此之前,而且从决定到处理还需一定时间,因此必须及早处理,不得拖延。
为避免第二产程延长,第一产程中必须密切观察产程。
除明显头盆不称及妊娠合并症需行剖宫产外,凡头位分娩评分≥6分予试产,试产过程中必须保护良好的产力。
若出现继发性宫缩乏力应采取相应措施,使产力恢复。
注意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情况,产程中宫口扩张和胎头下降等动态指标判断头位分娩难易的作用显著,大于头盆评分。
第二产程异常的临床处理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产妇第二产程异常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9年1月-2019年6月顺利分娩的45例产妇作为对照组,选取我院妇产科2019年7月-2020年6月第二产程异常的45例产妇作为观察组,通过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评价观察组第二产程异常的影响因素和处理方法。
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同时胎方位异常、脐带异常、产力异常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临床上,产妇第二产程异常的主要因素包括新生儿体质量、胎位因素、脐带长度、宫缩乏力,在发生此类问题后,应作出及时的诊断,根据产妇和胎儿的个体情况,选择合理的生产方式。
【关键词】第二产程异常;产妇;分娩;影响因素;临床处理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1]。
其中,第二产程作为分娩的中间环节,是保证第三产程顺利进行的关键,加之在第二产程中,产程变化更为复杂,因此在整个围产期中具有特殊地位。
从第二产程给母体和胎儿带来的影响来看,产程异常会增加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几率,并且也可能会造成产妇分娩方式的改变,增加临床剖宫产率[2]。
因此,在产妇围产期间,应加强对第二产程的重视,帮助产妇顺利度过第二产程。
为了进一步分析临床产妇第二产程异常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现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现总结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妇产科2019年1月-2019年6月顺利分娩的45例产妇作为对照组;选取我院妇产科2019年7月-2020年6月第二产程异常的45例产妇作为观察组。
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产道横径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中,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足月、单胎、头位,无阴道分娩禁忌证;②家属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了解本次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排除标准:①具有肾脏、心脏等功能性疾病者;②妊娠合并症者。
第二产程处理主要内容第二产程的临床表现及处理1 .临床表现(1)宫口开全:经阴道、经肛门在儿头上触摸不到宫颈边缘,此时宫口已开全,进入第二产程。
(2)产生便意:当胎头降至骨盆出口压迫骨盆底组织时,产妇出现排便感,产妇不自主地向下屏气。
(3 )会阴渐膨隆变薄,肛门括约肌松弛。
(4)胎头拨露:随着产程进展,胎头在宫缩时露出于阴道口,间歇期缩回阴道内,为胎头拨露。
(5)胎头着冠:当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宫缩间歇期也不再缩回阴道内,为胎头着冠。
(6)胎头娩出:产程继续进展,胎头枕骨于此骨弓下露出,出现仰伸,胎头娩出。
(7)胎肩胎体娩出:胎头娩出后出现复位和外旋转,使胎儿双肩径与骨盆前后径一致,前肩、后肩相继娩出。
随之胎体娩出,第二产程结束。
2 .产程的观察(1)监测胎心:此期应勤听胎心,5 ~ 15分钟一次,密切监测胎儿有无急性缺氧,最好用电子胎儿监护,如发现胎心慢,应立即行阴道检查,再次评估,选择适当方式尽快结束分娩。
(2)胎头下降:是第二产程重点观察的内容,第二产程胎头下降较快,如宫口开全1小时胎头仍未开始拨露,应寻找原因,警惕骨盆出口出现头盆不称。
3 .产程处理(1)持续性地进行情感上的支持,如赞美、鼓励、安慰、陪伴;减轻产妇的焦虑,树立分娩的信心。
(2)鼓励自发性用力,指导产妇在有用力欲望时才用力,保证每一次用力都能达到较好的效果,避免不必要的体能消耗。
过度地用力并不能促进产程进展,因为可能会干扰胎头的下降和旋转,增加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率。
(3)分娩的姿势有半坐位式(常用)、直立式(近年使用率增加)。
目前研究结果未能显示哪一个更理想,助产士应根据产妇的喜好进行鼓励和协助。
(4)常用助产方法:1)托会阴接生法:当胎头拨露使会阴后联合紧张时,按常规会阴冲洗,消毒铺巾,助产者位于产妇右侧,左手大鱼际肌轻按胎头,帮助胎头俯屈,同时也控制出头过快,当胎头枕部在耻骨弓下露出时,助产者右手的大鱼际肌及手掌按于会附体随宫缩起伏自然并向上托起,宫缩间歇时放松。
第二产程产妇护理摘要】目的讨论第二产程产妇护理。
方法对产妇进行护理。
结论保护会阴的同时,协助胎头俯屈,让胎头的最小径线在宫缩间歇时缓慢地通过阴道口,此是预防会阴撕裂的关键。
正确地娩出胎肩,此时仍应注意保护会阴。
【关键词】第二产程产妇护理1.产程护理1.1心理护理:第二产程期间助产士应陪伴在旁,给产妇安慰和支持,缓解、消除其紧张和恐惧。
出汗多时帮助擦拭,宫缩间歇期协助饮水。
1.2监测胎心:第二产程因宫缩频而密,对胎儿的干扰大,胎儿此时易出现缺氧。
故应勤听胎心,一般每5~10分钟听一次,必要时用胎心监护仪协助观察。
如胎心确有变异,反映胎儿宫内缺氧严重时,应行阴道检查尽快结束分娩。
1.3指导产妇屏气用腹压:第二产程的首要护理目标在于教导产妇如何用腹压,将胎儿娩出,此时产妇往往有不自主向下用力屏气的动作,如果用力不当,不但效果不佳且消耗体力。
正确的屏气方法是在子宫收缩时,先深吸一口气,憋住,向下似排便样屏气用力,在气用尽后,如果仍有宫缩,则再吸一口气憋住往下用力直至宫缩结束。
在宫缩间歇时,全身肌肉放松,安静休息。
传统的用力法是鼓励产妇在宫缩时屏气用力的时间尽可能地长久,但由此可能造成母体血氧不足以及胎盘血流量减少,胎儿血氧分压降低,PCO2分压增高,pH降低,胎心率异常的发生率增加。
2.接生准备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扩张4cm,应将其送至产房做好接生准备。
2.1待产妇的准备2.1.1分娩的姿势:可有膀胱截石位、半坐卧式、坐式及蹲式数种体位,每种姿势均有其优缺点。
选择何种姿势取决于医院的现有设备及由医师决定。
我国目前各医院仍以传统的膀胱截石位最为普遍。
2.1.2会阴的清洁消毒:取仰卧位双脚屈曲分开,臀下放一便盆或塑料布,用消毒纱布蘸肥皂水擦洗外阴,顺序是大小阴唇、阴阜、大腿内上1/3、会阴及肛门周围,然后用温开水冲掉肥皂水,再用1%苯扎溴铵或聚维酮碘冲洗消毒,顺序同上,随后取出臀下的便盆或塑料布,铺无菌巾于臀下。
第二产程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初产妇宫口全开,经产妇宫口开大 5 厘米,宫缩较强者入分娩室,准备待产。
二、护理措施
1、观察产程进展:每 10 分钟听诊胎心 1 次,有条件者,可行胎心监护,动态观察胎心变化。
2、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采取良好的应对措施配合分娩。
3、准备接产:
(1)清洁会阴部。
(2)物品准备:备好产包、吸引器、吸痰器。
站灯和预热新生儿辐射台,新生儿睡床。
(3)初产妇胎头先露,经产妇宫口开大 4-5 厘米,估计 30 分钟可分娩者,接产者按常规消毒双手后,准备接生,注意保护会阴,如需做会阴切开者,按会阴切开指征行会阴侧切手术,按分娩机制娩出胎儿。
4、新生儿处理
(1)新生儿娩出后立即剪脐带,用干毛巾擦干皮肤并保暖。
(2)进行 Apgar 评分及复苏处理。
(3)系上新生儿手圈,手圈上标明母亲姓名、床号、住院号、新生儿性别。
(4)如新生儿无异常,娩出后半小时内抱给母亲,进行第一次
吸允和皮肤接触。
三、健康指导要点
鼓励产妇进食,一般以半流质易消化饮食为宜,不能进食者酌情给予输液。
四、注意事项
1、初产妇第二产程超过 1.5 小时,经产妇超过 0.5 小时者,应检查原因进行处理,如有胎儿宫内窘迫,应尽快阴道助产结束分娩。
2、有异常情况应与医师联系处理。
产妇第二产程的护理措施初产妇和经产妇送人产房的时间因机构不同而有不同的做法。
一般而言,如果待产妇为初产妇,可在子宫颈口全开10厘米送入产房(有些医院则提早在8厘米入产房),若为经产妇,因预期其产程进展较快,通常在子宫颈口开7~8厘米即可考虑送上产台。
有急产经验者,则需视情况而提前做分娩的准备。
目前台湾的产科临床现状,待产室和产房分开不同房间较为普遍,当要将待产妇由待产室推到产房时,搬运的安全性与保护待产妇的隐私为护理人员列为优先考量的两个目标。
在运送待产妇入产房的同时,计划陪同待产妇入产房的准父亲或其他支持者也要做准备。
此因机构的规定而异,通常支持者也需要穿上产房准备的隔离衣、帽子及口罩,换上产房内的鞋子或鞋套方能进入产房扮演支持者的角色。
进入产房后,护理人员可以利用两次宫缩间隔时间协助待产妇躺上产台,目前在台湾通常采膀胱截石术的姿势,将两腿分开,跨在脚磴上,调高产台背部的角度使其维持约30~40度。
接下来护理人员即可准备消毒会阴部,消毒时是准备消毒液(通常是碘酒),以棉棒从阴阜开始往上至下腹部,第二枝棉棒是从一腿的腹股沟内侧往外至大腿前半段,第三枝棉棒以同法消毒另一侧,最后再用三枝棉棒分别消毒阴唇及阴道口至肛门口。
消毒的原则是由内向外以避免将其他物质带至阴道口,由上往下以免肛门区域污染阴道口。
在准备迎接新生儿来临方面,护理人员在将待产妇送上产台后,随即会将新生儿处理台及辐射热灯管的电源打开,以开始加热,并铺上无菌单,另外,需将2待产妇及家庭成员的行为反应与护理措施。
2 护理2.1第二产程的护理优先顺序:监测母体和胎儿的生理状况;准备分娩所需的用物及设备;提供准父母在分娩过程的情绪支持;适时支持并指导待产妇往下用力的技巧;协助待产妇适当地调整姿势,并可在墙上挂一面镜子,让准父母可以看到分娩的过程;依医嘱给药,包括麻醉剂及子宫收缩剂;完成新生儿的初步评估[1]。
2.2待产妇由第一产程即将进入第二产程时,其宫缩变得紧密而强,大约每1~2分钟会收缩一次,每次可持续六十秒,强烈而频繁的宫缩常使待产妇承受不住而突然大叫,同时因胎儿先露部下降到骨盆底部而压迫直肠,待产妇常会主诉有便意感,并且会不自主地想要往下用力,此时护理人员应保持高度敏锐度,随时注意待产妇产程的进展。
第二产程异常时产钳助产和剖宫产的效果观察及产褥期感染发生率影响评价【摘要】目的:评价第二产程异常时采用产钳助产和剖宫产分娩的效果及对产褥期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第二产程异常产妇50例列为研究对象,落实对其资料的分析,按不同的分娩方式分为2组。
25例对照组行剖宫产分娩、25例观察组行产钳助产分娩,对比产妇产后并发症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产褥感染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产妇出现第二产程异常时,产钳助产和剖宫产分娩均有一定效果,但前者产后并发症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后者,更值得推广。
【关键词】第二产程异常;产钳助产;剖宫产;产褥期感染发生率第二产程异常是指产妇在宫口全开到胎儿娩出阶段出现产程延长、头盆不对称、胎儿窘迫等异常情况,故其地出现会威胁母婴安全,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提高母婴安全[1]。
目前,临床在第二产程异常时多采用产钳助产、剖宫产分娩,不同的分娩方式,效果不同,而且临床也存在较大的争议。
故本文就以50例第二产程异常产妇为研究对象,进行对照研究,评价产钳助产和剖宫产分娩的效果及对产褥期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第二产程异常产妇50例列为研究主体,落实对其资料的分析,按不同的分娩方式分为2组。
25例对照组:年龄24-36岁,均值(30.15±4.25)岁,孕周37-41周,平均(39.05±0.25)周。
25例观察组:年龄23-35岁,均值(31.05±4.30)岁,孕周37-42周,平均(39.11±0.30)周。
统计对比2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行剖宫产分娩,在出现第二产程异常时,及时将产妇送到手术室,进行剖宫产分娩,常规麻醉,腹部做横行切口,实施子宫下段剖宫术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