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定义与命题课件-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格式:ppt
- 大小:315.71 KB
- 文档页数:10
5.1定义和命题【学习目标】:1、从具体实例中,了解定义和命题的概念,并会区分命题2、会把一个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能找出条件和结论3、能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自学指导】:自己阅读课本154---156页并完成引例,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并与同学交流。
知识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定义举三个定义的例子:1.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叫做命题命题通常由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假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真命题【自学检测】1、下列描述不属于定义的是()A.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B.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C.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得到的图形叫做三角形;D.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2、下列语句中,属于命题的是()A.直线AB和CD垂直吗B.过线段AB的中点C画AB的垂线C.同旁内角不互补,两直线不平行D.连结A,B两点3、已知下列语句:①天是蓝的;②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③3.14是无理数;④对顶角相等,其中是定义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4、已知下列语句:①平角都相等.②画两个相等的角.③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④等于同一个角的两个角相等吗?⑤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⑥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其中是命题的有()A.2个B.3个C.4个D.5个【例题讲解】例1说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1、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2、平面内,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例2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并写出它们的条件和结论1、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同角的余角相等.3、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例3思考并判断下列命题哪些正确? 哪些不正确?不正确的举出反例。
年级科目八年级数学课题 5.1定义与命题教学目标1、理解定义和命题的概念2、能说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3、能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是假命题的能举出反例重点难点能说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对假命题正确判断举出反例教学过程一、前置练习,积累知识请你想想什么叫做角?什么叫平行线?什么叫直角三角形?你还能说出学过的几个类似的语句吗?与同学交流一下。
二、情境激趣,导入新课阅读教材154页“观察与思考”,并填空:叫做定义。
定义常用的叙述方式是。
定义帮我们理解并记忆名词所代表的根本特性。
定义一方面可以,另一方面又可以作为。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 、阅读教材154页—1155页“交流与发现”,并填空:过去我们学过许多数学性质和判定方法,你能各举出几个例子吗?如:(1)如果a ,b,c是三角形的三条边,并且a²+b²=c²,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如果a=b那么a+c=b+c。
所有这些性质和判定方法都是对某件事情做出判断的语句。
像这样叫做命题。
如果一个句子不能对某一件事情做出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
命题通常由和两部分组成。
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
命题的一般叙述形式为,其中“如果”所引出的部分是,“那么”所引出的部分是。
2、说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1)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条件:结论:(2)平面内,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条件:结论:(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条件:结论:想一想:以上3个命题哪个是错误的?叫做假命题; 叫做真命题。
温馨提示:在假命题中,条件成立并不能保证结论总能成立。
在真命题中,当条件成立时结论一定成立。
3、需指出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能举出一个例子,使它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符合命题的结论就可以了。
这个例子称为 。
你能说明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是假命题吗?试一试1、将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指出命题中的条件和结论:(1)同角的补角相等 (2)正方形都相似2、分别说出两个命题,并指出命题中的条件和结论。
青岛版(新)数学八年级上册 5.1 定义与命题1. 定义的概念与作用在数学中,定义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为一些概念、对象或术语提供了明确的描述和界定。
通过定义,我们可以准确地理解和应用各种数学概念,并进行严谨的推理和证明。
定义的作用在于统一了数学语言的使用,使得交流和推理更加精确和准确。
2. 数理逻辑与命题数学建立在严格的逻辑基础之上。
数理逻辑是一种形式化的研究思维和推理的工具,它使用符号语言来表示概念和命题,并通过推理规则进行逻辑推理。
在数学中,命题是一个陈述句,它只能取真值“真”或“假”。
3. 命题的定义与表示在数学中,命题是一个陈述句,它可以是一个真命题或假命题。
例如,“1 + 1 = 2”是一个真命题,而“2 + 2 = 5”是一个假命题。
命题通常用符号 P、Q、R 等来表示,例如 P 表示“1 + 1 = 2”。
4. 命题的逻辑连接词命题可以通过逻辑连接词进行组合,形成更复杂的命题。
常见的逻辑连接词有:“与”(表示命题 P 和命题 Q 同时为真)、“或”(表示命题 P 和命题 Q 至少有一个为真)、“非”(表示命题 P 的否定)等。
例如,“P 与Q”表示命题 P 和命题 Q 同时为真。
5. 命题的真值与真值表命题有其对应的真值,即命题的真假情况。
在逻辑中,常用“真”表示命题为真,用“假”表示命题为假。
对于由多个命题组成的复合命题,可以通过真值表来确定其真值。
真值表是一种表格形式,列出了复合命题的各种可能取值情况及其真值。
6. 命题的合取与析取命题的合取是指通过逻辑连接词“与”将两个命题组合成一个命题,表示两个命题同时为真。
命题的合取用符号∧ 表示。
例如,若 P 表示“今天是晴天”,Q 表示“我去爬山”,则“P ∧ Q”表示“今天是晴天且我去爬山”。
命题的析取是指通过逻辑连接词“或”将两个命题组合成一个命题,表示两个命题中至少有一个为真。
命题的析取用符号∨ 表示。
例如,若 P 表示“今天是晴天”,Q 表示“今天是雨天”,则“P ∨ Q”表示“今天是晴天或者是雨天”。
定义与命题【学习目标】1、理解定义及命题的概念,知道定义、命题的叙述方式;2、会判断命题的真假。
【学习重难点】1、定义及命题的概念、叙述方式及命题的组成2、判断命题的真假【学习过程】一、学习准备:1、填空:( 1)叫做角;(2)叫做平行线;(3)叫做直角三形。
2、以下语句有什么共同点?它们是来说明什么的?(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3)如果a=b,那么a+c=b+c.二、自主探究交流预习发现:1、(1)、用来说明一个概念含义的语句叫做这个概念的定义。
(2)、定义常用的叙述方式:... ...叫做......(3)、定义一方面可以作为性质使用,另一方面又可以作为判定的方法。
2、(1)表示判断的语句叫做命题.(2)命题常用的叙述方式:如果.. ....那么......(3)命题组成部分:________ 和_____ ___;例题学习例1、说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1)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平面内,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合作交流:1、例1中哪些命题是错误的?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叫做真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 ____叫做假命题。
2、你是如何说明该命题是错误的?与同伴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叫做反例。
注意: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三、课堂小结:这节课学到了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交流。
四、随堂训练1、命题“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的条件部分是,结论部分是。
2、命题“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的条件部分是,结论部分是,这个命题是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