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机车轮对的检修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7
HXD3型电力机车车轮压装概述摘要:介绍了HXD3型电力机车轮对基础结构,阐述了检修过程中轮对压装应急处理办法,分析了新造与检修车轮压装曲线的区别,轮对从新造到C6修周期内经过多次拆解与压装,基本不会影响轮对装配的质量。
关键词:应急办法;过程简介;对比分析。
1引言对机车轮对组装技术条件研究,轮对压装应急处理办法,新造与检修阶段车轮拆卸、压装的操作过程和相关压装曲线对比分析,验证了轮对经过多次拆装后的质量仍可满足机车正常运用安全。
2轮对压装简介随着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轮对压装是轮对加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车轮与车轴采用过盈配合,无键连接,其压装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车辆运行安全。
根据TB/T1463-2015可知,轮对的压装分4种。
HXD3系列大都为注油压装。
3HXD3型轮对结构简介HXD3型电力机车轮对的车轴采用JZ50钢的实心轴,车轮为J11或J2的整体辗钢材质,车轮踏面采用JM3磨耗型踏面,车轮与车轴过盈量为0.26mm~0.33mm,毂孔直径约为250mm,过盈量与毂孔直径的比值=1.03‰~1.31‰,新造的滚动圆直径1250mm,轮对内侧距未负载状态为1353。
[1]4轮对压装应急处理办法HXD3型电力机车进行高级修的检修过程中,因车轮拆卸导致的车轴拉伤报废概率大致在0.98%左右,结合车轮与车轴的拆卸、检修及压装的简要步骤,分析车轴拉伤报废的原因如下。
4.1车轮拆卸拉伤的原因车轮拆卸过程中造成车轴拉伤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就是接磨,是车轮与车轴形成的夹角而导致接磨;其二,就是硬拉伤,车轴与车轮之间的拉伤;未等到液压油渗出,毂孔涨开,就启动反拔机,所造成的;其三,有异物拉伤,比如在轮对运用中因振动过大造成有的注油孔螺堵丢失,导致灰尘进入车轮油槽,拆卸过程中,灰尘挤入车轮与车轴结合面造成拉伤。
4.2压装应急处理办法车轮压装过程,需进行清洁、尺寸测量、注油压力设置、压装曲线检查等相关工作,保证车轮压装不会出现因杂质、尺寸不符合技术要求等问题导致压装不合格。
机车轮对齿轮崩齿的原因分析及改善摘要:通过对电力机车裂损从动齿轮进行现场检查、理化检验、断口分析、失效原因分析,指出从动齿轮齿裂是由于齿轮表面局部过载,淬硬层存在淬火软区,电力机车从动齿轮属于斜齿轮双侧驱动结构,在运用过程中多次发生从动齿轮齿面裂损现象,严重时发生齿圈崩箍事故,对行车安全造成不利影响,为减少从动齿轮发生裂损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
关键词:电力机车;从动齿轮;裂纹1现场检查情况以车型从动齿轮属于齿圈和齿轮芯组合结构,裂纹多位于轮对侧,某机车齿圈断裂崩箍故障现场。
该机车在运用途中发生齿圈崩箍现象。
电力机车从动齿轮,轮心材质为ZG25 Ⅱ(ZG230-450);齿圈材质为42 CrMo,表面中频感应淬火,为了深入分析齿部疲劳裂纹产生的原因,对断裂的轮齿进行取样分析。
(1)化学成分。
在断裂齿圈上取样分析,分析结果显示C,Si,Mn,P,S,Cu,Cr,Mo 等化学成分符合GB 3077—1999 的要求,个别齿心部组织存在较大的夹杂物。
(2)硬度检测。
心部硬度检测HB 266,满足要求。
齿面硬度在HRC 42~54之间,硬度平均值为HRC 49.4,淬硬层硬度分布不均匀,齿根部硬度不符合要求,存在淬火软区。
(3)淬硬层深度。
同一轮齿经线切割解剖为三部分,分别进行淬硬层检验,齿中部的淬硬层深度2~3.5 mm,且整体较为完整,对齿轮靠近车轮一侧的淬硬层进行检验,淬硬层不够完整,有个别地方没有淬硬层,见图3。
(4)断口分析。
齿轮在运行中出现多处疲劳裂纹,通过对断口的分析可以看出,裂纹均起源于齿轮表面,作用力低于材料屈服强度,无明显的冲击载荷存在的迹象,表面无严重的烧伤和腐蚀。
其中A 区为裂纹源区,有磨损和变形;B 区为疲劳裂纹扩展区,贝壳状纹理线十分清晰,且扩展得较为充分;C 区为瞬时破断区,有明显的放射状条纹,且纹路较粗。
除了局部地方外,断口整体无宏观塑性变形。
如图。
2失效原因分析(1)主从动齿轮啮合的影响。
影响机车轮对注油压装压力值的探讨摘要:本文通过试验统计分析并结合实践经验探究了影响机车轮对注油压装压力值的重要因素,分析了注油压力、配合表面粗糙度、润滑剂使用对压装过程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方案。
关键词:轮对;压装;因素分析;优化方案一前言和谐型电力机车在我国铁路运输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轮对是机车车辆重要的走行部件,轮对压装对车辆运行安全和运行品质有重要的影响。
和谐型电力机车轮对压装方式主要为注油压装,在高压油的作用下,轮轴以一定过盈量通过压装机进行配合。
压力曲线是反映轮轴压装质量的直观指标,压力值不合格会导致压装失败甚至车轮、车轴报废的情况,影响压装合格率。
本文以HXD1系列机车轮对压装为例,采用统计分析、实验验证等方法,分析了影响注油压装压力值不合格的因素并提出优化改善方案,经验证可行有效。
二影响压装压力值的因素HXD1系列机车轮对组装采用的是整体车轮注油压装技术,压装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如图1。
第一阶段冷压阶段,通过轮对压装机将车轮在润滑剂辅助下压入车轴。
当车轮内孔油槽与车轴轮座接触时开始第二阶段注油压装阶段:通过油泵往车轮油嘴注入高于接触应力的高压油,油不断渗透,在车轴轮座和车轮内孔配合面形成油膜,压装过程在油膜隔开的状态下进行,直至压装结束[1]。
压装前需进行压装机和轮轴状态的检查调整,压装时操作者应关注压力曲线的实时变化,压装完成后进行轮对内测距、轮位差测量并按要求进行反压试验。
图1 车轮压装及压装曲线示意图本文统计分析了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2017-2018年共10117对和谐型电力机车检修轮对的压装情况,如表1,其中压力曲线不合格为105次。
表1 压力曲线不合格率统计结合数据及实际经验发现导致压装压力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有注油压力、轮轴配合表面粗糙度和润滑剂使用等。
三各要因分析1 注油压力注油压力为高压油泵提供的油压值大小,据《机车轮对组装技术条件TB 1463-2015》[2],HXD1型电力机车轮对使用的整体车轮注油压装建议压力值为98~170MPa。
电力机车检修知识电力机车具有效率高、起动快、速度高、功率大、爬坡能力强等优点,是当今我国运输能力最大的机车,当其电源来自于水利发电时,更为经济。
电力机车不用油、煤等燃料,可以广泛使用各种能源,不污染空气,劳动条件好,运行中噪音较低,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机车发展方向。
电力牵引系统便于吸收和使用电子、微机控制等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易于达到技术进步的目的。
电力机车主要由车体、车底架、走行部、车钩缓冲装置、制动装置和一整套电气设备组成。
机车在运行过程中,由于高速运行受到冲击振动、摩擦及腐蚀,经过一段时间的运用以后,各部分构件都会发生磨耗、变形、老化或者损坏。
一般来说,经常处于运动状态时,运动配合之间的构件或系统都有其初期故障阶段、稳定工作阶段和耗损失效阶段。
当机车的零部件出现耗损失效时,便会发生故障,影响机车的正常使用,严重者甚至危及行车安全。
因此,为了保证机车正常工作,延长机车使用期限,对机车进行日常保养和检修是十分必要的。
在日常保养和检修中必须牢固树立为运输生产服务的思想,贯彻“质量第一”和“修养并重、预防为主”的方针,以“专业化、集中修”的原则组织生产。
在检修过程中,严格执行“四按三化”(即按范围、按“机统―28及机车状态、按规定的技术要求、按工艺;程序化、文明化、机械化)和记名检修。
电力机车的日常维护保养是把机车处于萌芽状态的故障现象及时发现并处理,这项工作由机车乘务员、机车整备车间共同完成的。
除了机车乘务员的日常检查和保养以外,还必须按时进行各种修程的定期检修。
目前,电力机车的检修制度有两种。
一种是定期检修,根据机车运行的走行公里或者时间来安排检修周期和修程。
这种检修制度有利于检修部门有计划地组织生产,按照事先规定好的检修范围进行检修,便于管理;缺点是检修中盲目性大,浪费人力、材料、设备较大。
另一种是状态修,它的主要依据是机车的实际技术状态,根据不同的技术状态确定检修周期和修程,这种检修制度的检修针对性强,能够节约检修成本,但它必须有一个准确、及时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其管理难度也较高。
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科目专业知识电力机车是指以电力为动力源,用于运输货物或旅客列车的机车。
电力机车具有运行平稳、速度快、无污染、噪音小等优点,是铁路运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为了确保电力机车的正常运行和安全运营,运用与检修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从电力机车的基本原理、运用与检修的重点内容和方法、以及相关的安全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电力机车的基本原理1.电力机车的工作原理电力机车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接收架空线路或第三轨供电系统提供的直流电,经过牵引变流器将直流电转换成三相交流电,驱动电机实现机车的牵引运行。
电机通过齿轮传动使机车轮对轨道进行牵引,从而实现机车的运行。
电力机车的制动原理是通过制动电阻和牵引逆变器实现。
利用电机的反电动势通过牵引变流器使牵引电机成为发电机,将能量通过电阻转化成热能。
2.电力机车的主要构造电力机车主要由车体、架空接触网接触装置、牵引电动机、变流装置、辅助电源装置、制动装置、安全保护装置等部分组成。
其中牵引电动机是电力机车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机车的牵引功率和运行性能。
二、电力机车的运用与检修1.运用的注意事项(1)驾驶员应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保证机车的安全运行。
(2)机车的调度运行应符合列车运行图规定,并进行专业的调度计划。
(3)运用过程中需定期检查机车的供电装置、制动系统、牵引系统等关键部件的工作状态,确保机车的安全运行。
2.检修的重点内容和方法(1)电力机车的定期检修电力机车应按照规定的里程或时间进行定期检修,包括外观检查、电器设备检查、机械部件检查等内容。
通过定期检修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保证机车的安全运行。
(2)电力机车的故障检修电力机车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例如电气故障、机械故障等。
检修人员需要掌握相关的电气知识和机械知识,通过对机车进行分析检测,找出故障点并进行修复。
(3)电力机车的大修电力机车在运行一定里程后,需要进行一次大修,对机车的各个部件进行拆解检查和维修更换,确保机车在接下来的运行期间安全可靠。
铁路电力机车检修工作总结
铁路电力机车是铁路运输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承担着货物和乘客的
运输任务。
为了确保电力机车的安全和可靠运行,检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对铁路电力机车检修工作的总结。
首先,电力机车的检修工作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检修人员需要对电力
机车的各个部件和系统有深入的了解,能够准确判断机车的故障和问题,并迅速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
因此,培训和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检修人员才能胜任这一重要工作。
其次,检修工作需要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流程。
在检修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
关的操作规程和流程进行,确保每一个步骤都得到正确执行。
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保障检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另外,检修工作还需要先进的设备和工具。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的检修
设备和工具不断涌现,能够提高检修效率和质量。
因此,铁路部门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检修设备和工具,以适应电力机车的检修需求。
最后,检修工作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监督。
在检修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
质量控制和监督,确保每一个维修工作都符合标准和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机车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总之,铁路电力机车的检修工作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检修人员具备
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流程,使用先进的设备和工具,以及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监督。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力机车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HXD1C型电力机车日常检修工艺的设计引言HXD1C型电力机车是一种常见的电力牵引机车,用于牵引货车、客车等。
为了保证机车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定期进行日常检修工作是必要的。
本文将针对HXD1C型电力机车的日常检修工艺进行设计,包括检修流程、工具材料、注意事项等。
检修流程日常检修工艺的设计应包含以下主要步骤:1.检查机车外观–检查机车车体表面是否有明显损伤或腐蚀。
–检查车窗、门、通风口等是否完好。
–检查轮对、车轴是否有异常。
2.检查电气系统–检查电气接线是否松动或磨损。
–检查电池电量是否正常。
–检查车内照明、制动灯等电器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3.检查机车机械系统–检查机车传动装置是否正常运转。
–检查机车轴承和支撑装置是否有异常。
–检查机车制动系统是否正常。
4.检查润滑系统–检查机车润滑油是否充足。
–检查机车润滑系统的管道和阀门是否有泄漏。
5.清洁保养–清洗机车外观,去除污垢和尘土。
–对机车内部的灰尘进行清除。
–对机车润滑系统进行补充和更换。
6.记录检修情况–记录每次检修的日期和工作内容。
–记录机车各系统的运行情况和维修建议。
工具材料在进行HXD1C型电力机车的日常检修工艺时,需要准备以下工具和材料:•扳手•螺丝刀•润滑油•清洁剂•压力表•电池测试仪器•记录表格注意事项在进行HXD1C型电力机车的日常检修工艺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安全第一:在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穿戴好防护装备。
2.检修过程中的顺序不能颠倒:必须按照设定的步骤进行检修,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全面检查。
3.检修过程中的细节:注意观察和记录机车各部位的异常情况,如噪音、震动等。
4.工具使用正确:使用正确的工具和材料,避免损坏机车。
5.检修记录和汇报:及时记录检修情况,并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进行后续的维修工作。
结论HXD1C型电力机车日常检修工艺的设计包括检修流程、工具材料、注意事项等内容。
通过遵循设计的工艺流程,合理使用工具和材料,并注意事项,可以保证机车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机车轮对不均匀磨耗的分析及改进发布时间:2021-11-10T07:54:35.305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1年9期作者:牛伟[导读]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包头西机务段临河整备车间副主任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包头西机务段临河整备车间副主任摘要:铁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交通工具,铁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各种产品的运输管理,在铁路运输过程中,牵引列车运行的电力机车的轮对通常呈高速旋转滚动的状态,承载着电力机车的全部重量,因此在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不规则的磨损。
本文对电力机轮对常见故障以及故障防范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电力机车运行的安全水平。
关键词:机车轮对;磨耗;常见故障;检测设备。
一、概述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铁路作为主要的交通运输渠道,承载着主要的运输任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铁路客货列车也朝着高速、重载的方向发展,这对于我国铁路货车的运行质量以及检修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电力机车运输过程中对电力机车的损耗很大,例如货轮对对,承载了电力机车的主要重量,在运行过程中呈高速运转的状态,电力机轮对对长期反复工作,必然会出现较多的不规则磨损。
对此,铁路运输企业必须要积极加强对电力机车的检修与维护,对电力机车的各个部件进行定期养护,不断提高电力机车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电力机轮对对是电力机车运行的重要部件,出现故障时对货车提速会造成较大制约,严重时还会导致货车停运,不利于铁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铁路电力机轮对对的不规则磨损在电力机车整备、检修过程中要定期进行检测、维护,找到问题的成因,并且对故障进行解决。
二、问题的提出及分析机轮对对多边形属于轮对周向不均匀磨耗的一种形式, 也常称为轮对波磨或轮对周期性非圆化,普遍存在于高铁、普通铁路及地铁运营中。
轮对多边形失圆会引起机车发生共振,使轮轨间的振动加剧, 轮径跳差超限,增大轮轨间的冲击,导致6A车载监测装置轮对踏面,引发机车抱轴承、牵引电机、轴箱轴承不同程度报警,如不及时检测、镟修严重可导致机车一系簧断裂,油压减振器漏油,螺栓松动等故障,影响机车走行部安全。
的静载荷和动载荷。
内燃机车轮对。
1—从动齿轮;2—长毂轮心;3—车轴;4—短毂轮心;5—轮箍;6—螺堵。
车轴压装在轮心内,轮箍热套在轮心上,这些都会引起轮箍、轮心和车轴的组装应力。
闸瓦制动时,因摩擦发热,轮箍和轮心还产生热应力。
因此轮对的应力情况复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
另外,轮对属于簧下部分,为了减轻对线路的动力作用,还要求尽量减小轮对的重量,这对于速度较高的机车尤为重要。
有些机车特别是高速机车、动车组、地铁及轻轨车辆,通常采用整体辗钢车轮,取消了轮箍,以便减轻车轮重量并提高运用的可靠性,但车轮踏面磨耗到限度时必须更换整个车轮,而不是仅更换轮箍,因而经济性较差。
此外,考虑到车轴中心部位的应力较小,材料强度特性未得到充分利用,为了减轻车轴重量,有些机车采用空心车轴。
轮心与车轴接触部分称轮毂,轮心和轮箍接触部分称轮辋。
轮毂与轮辋之间的连接部分为轮辐。
轮辐通常采用辐板式,车轮直径较大时,例如蒸汽机车的动轮,轮辐采用箱式或辐条式。
轮心的结构要保证足够的强度又要尽量减轻重量。
轮毂上有一油孔,平时用螺堵堵上,需要从车轴上卸下车轮时,用专用的高压油泵,向油孔压油,可减少车轮退出所需的压力,也使接触面不易拉伤。
有一些内燃机车的车轴上,装有长毂和短毂两种轮心,在长毂轮心上套装从动齿轮,这可以比从动齿轮直接装在车轴上减小车轴应力和避免压装从动齿轮时擦伤车轴,但轮对重量有所增加。
现代机车,特别是电力机车很少采用长毂轮心,而是把从动齿轮直接压装在车轴上。
论 HXD3C型机车轮对检修技术摘要:众所周知,电力机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轮对。
轮对在工作的过程中,其所承受的力来自多方面,并且数值也很大。
由于轮对的质量能够直接影响到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因此,对于轮对的定期检查和保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从多个方面对HXD3C型机车轮对的检修进行讨论,为轮对的保养提供思路。
关键词:HXD3C型;机车轮对;检修技术引言:轮对在具体进行工作时,主要接触的其他部件是钢轨。
作为电力机车上最关键的部件,在其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传递由钢轨和质量所产生的垂直方向的力,还要承担有牵引电机所产生的牵引力,以及由制动盘产生的制动力。
在电力机车的运行过程中,轮对还要能够承受住强大的冲击力。
本文主要是对HXD3C型的电力机车进行研究,讨论对其轮对的检修方法。
一、轮对分解在轮对进行分解的工作之前,要做好检查工作,就是要对其表面的剥离磨损等进行检查。
而在具体的分解时,一般采用的就是注油压卸法。
在具体的分解操作完成后,对于拆卸下来的车轮等部件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例如:对于车轮的处理,在放置到分解器具上的时候,要注意朝上的那一面必须是车轮的内侧[1]。
除此以外,还要对其他的零部件进行对应的清洗工作,肉眼观察时候有明显的伤痕。
如果通过观察,没有明显的伤痕的话,就只需要进入下一个流程即可。
二、探伤检查不同的部位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测。
例如:针对车轴部分轮座镶嵌的部位,必须要利用超声波技术来进行探伤检查,而针对裸露出来的部位,这是要利用磁粉来进行探伤检查。
探伤的工作完成后,要根据相关的要求进行处理。
三、制动盘分解在对制动盘的分解时,需要先从制动盘下方的位置进去,利用特殊的固定工具进行固定好螺栓的流程,再进行对螺栓的分解。
但是,对于分解工作后所产生的螺栓螺母等配件,均不能再次使用,必须使用最新的零部件。
除此以外,还要对拆解后的各个零部件进行清理处理。
四、车轴检查对于已经探伤确认过的轮对,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检查。
郑州机务段企业标准韶山4改、韶山3B型电力机车整体轮对大修工艺Q/ZZJ 18—20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SS4改、SS3B型电力机车整体轮对大修的工艺流程、工艺要求及质量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SS4改、SS3B型电力机车整体轮对大修修程,并作为大修质量评定及验收的标准。
2 引用标准《韶山4型电力机车大修规程》(TG/JW124—2008)《关于公布铁道机车进口轮箍、整体辗钢车轮轮辋超声波探伤技术条件(试行)的通知》—运装机检[1998]64号TB/T1463-2006《机车轮对组装技术条件》TB/T2591-2007《铁路机车滚动轴承定货技术条件》运装技验[2008]346号“关于印发《SS3B、SS4整体轮车轴改造方案研讨会纪要》的通知铁运〔2007〕128号《铁路机车车轮管理办法》郑铁机[2005]323号《关于公布<机车段修零部件无损探伤细则及工艺>的通知》。
3 须用材料砂布、棉丝、汽油、机械油、植物油(菜籽油、蓖麻油或花生油)、毛刷、紫铜垫、醇酸清漆、白布、毛毡、除锈除漆剂4 须用设备与工具立式数控车床、专用高压油泵、高压油管、数控300T压力机、50卧式车床、数控车轮车床、数控50车床、电磁感应加热器、500T压力机、外圆磨床、立式钻床、反拔机天车、专用吊具、退车轮专用胎具、退从动齿轮专用胎具、电磁探伤仪、超声波探伤仪、手锤、铜棒、10mm钢字头、轮对内距尺、内径千分尺、外径千分尺、轮径测量尺齿形样板或齿厚尺、JM3型车轮检查器、JM3踏面样板、深度尺、钢板尺5 限度表单位:mm6 工艺过程6.1轮检6.1.1 轮对从委修单位到段后,确认轴号及不良状态,由承修部门填写轮对接收台帐。
6.1.2 外观检查各部并探伤(车轴轮座及齿轮座进行超探,其余部分进行磁探),确定大修修程。
电力机车检修(机械部)试题库一、填空题:1、电力机车由(电气部分)、(机械部分)、(空气管路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2、机械部分包括(车体)(转向架)、车体与转向架的连接装置和(牵引缓冲装置)。
3、空气管路系统括(风源系统)、(制动机管路系统)、(控制管路系统)和(辅助管路系统)。
4、(司机室)是乘务人员操纵机车的工作场所。
5、转向架主要包括(构架)、(轮对)、轴箱、弹簧悬挂装置、齿轮传动装置、牵引电动机和(基础制动装置)。
6、(轴箱)用以固定轴距,保持轮对正确位置,安装轴承等。
7、(齿轮传动装置)将牵引电动机的功率传给轮对。
8、(牵引电机)将电能变成机械能转矩,传给轮对。
10.牵引缓冲装置即指(车钩和缓冲器)。
11、机车在静止状态下,每根轮对压在钢轨上的重量,称为(轴重)。
12、机车每根轮轴所能发挥的功率,称为(单轴功率)。
13、转向架在结构上所允许的机车最大运行速度,称为机车的(结构速度)。
14、轮对一般由(车轴)、(车轮)和(传动大齿轮组成),车轮又由(轮箍)和(轮心)组装而成。
15、轴箱与转向架构架的连接方式,通称为(轴箱定位)。
16、弹簧调整(包括一系、二系悬挂)的主要目的,是要调整机车的(轴重)。
17、EL/23 型电力机车传动比是指(从动齿轮齿数)与(主动齿轮齿数)之比。
18、缓冲器受力下产生的最大变形量称为(行程)。
19、缓冲器在全压缩过程中,外力所做的功。
即压缩缓冲器时,作用力在其行程上所做的功的总和,称为(容量)。
20、缓冲器在压缩过程中,有一部分冲击能量被阻尼所消耗。
其消耗部分能量与容量(总能量)之比,称为(能量吸收率)。
21、脚踏板距轨面高为(200±20)㎜,轨道中心至两脚踏板外侧距离为(1125±50)㎜。
22、同一机车上旁承弹簧自由高度差不得超过(5)㎜。
23、车轴裂纹需经(车削)消除,再经(探伤检查合格)后允许使用。
24、轮箍厚度小于(40)㎜时禁止加垫25、大小齿轮之啮合必须均匀、不得偏咬、啮合面积不得小于( 60)%。
和谐型电力机车轮对驱动装置齿轮箱漏油问题分析及改善摘要和谐型电力机车轮对驱动装置是电力机车中作为技术引进转让的2个项目,其轮对驱动装置设计结构复杂,装配精度高,盘类件种类多,HXD3型电力机车轮对驱动装置齿轮箱体内的齿轮油主要对主、从动齿轮进行润滑,HXD3B型电力机车轮对驱动装置齿轮箱体内不仅主、从动齿轮是由齿轮油进行润滑的,其轴承也是利用齿轮油飞溅进行润滑的,本文结合和谐型电力机车轮对驱动装置出现的漏油原因和漏油隐患,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齿轮箱漏油齿轮润滑一、前言机车运行时其驱动装置齿轮箱的振动、噪音和齿轮咬合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为了尽量减少振动和噪音,保证齿轮箱体内各部件的寿命,必须采取可靠的润滑和密封措施,针对两种和谐型电力机车轮对驱动装置在实际中所出现的漏油、渗油现象和隐患与相关负责人员一起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和预防措施,使问题得以解决。
和谐型电力机车轮对驱动装置齿轮箱主要是以浸油润滑的方式进行润滑。
高速齿轮箱传动密封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和谐型电力机车轮对驱动装置齿轮箱主要采用的接触式密封方式为面面接触并涂抹特殊密封胶密封、密封圈密封,非接触式密封方式为螺纹密封、回油槽密封、迷宫密封等。
HXD3型电力机车轮对驱动装置齿轮油只对主、从动齿轮进行润滑。
HXD3B型电力机车轮对驱动装置齿轮箱内的齿轮油不仅对主、从动齿轮进行润滑,其轴承也需要齿轮油进行润滑。
因此,如果驱动装置出现漏油现象会导致箱体内的齿轮油位过低,进而会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并可能引发行车安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针对电力机车轮对驱动装置可能漏油的位置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二、问题调研2.1 HXD3型电力机车轮对驱动装置迷宫盖漏油HXD3型电力机车轮对驱动装置迷宫盖和齿轮箱是利用在端面涂抹密封胶来密封齿轮油,经常因端面清整不到位或密封胶涂抹不均导致渗油。
2.2 HXD3电力机车齿轮箱上下箱体结合面渗油HXD3型电力机车轮对驱动装置齿轮箱上下箱体结合面是利用在接合面上涂抹密封胶来密封齿轮油,经常因结合面清整不到位或密封胶涂抹不均导致渗油。
铁路电力机车检修工作总结
电力机车是铁路运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运输列车的重任。
为了保证电力机车的安全运行,定期的检修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电力机车进行了全面的检修工作,现在我将对这次检修工作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工作。
首先,我们对电力机车的外部和内部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外部检修主要包括车体、车钩、车轮、车窗等部件的检查和修复;内部检修则包括电气设备、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等方面的检查和维护。
在检修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及时进行了修复和更换,以确保电力机车的安全运行。
其次,我们对电力机车的动力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检修。
动力系统是电力机车的
核心部件,它直接影响着机车的牵引力和运行效率。
我们对电动机、变压器、牵引变流器等部件进行了仔细的检查和测试,发现了一些潜在的故障,并进行了及时的处理和修复,以确保电力机车的动力系统稳定可靠。
最后,我们对电力机车的辅助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检修。
辅助设备包括空调系统、供电系统、通信设备等,它们虽然不直接影响机车的运行,但却是保证机车运行舒适和安全的重要因素。
我们对这些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它们的正常运行。
通过这次检修工作,我们不仅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及时的修复,还总结了
一些经验和教训。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检修流程,加强对电力机车的日常检查和维护,确保机车的安全运行。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为铁路运输的安全和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力机车轮对的检修项目二电力机车轮对的检修【项目任务】1、了解HXD3型电力机车轮对的基本构造;2、了解电力机车轮对检修的修程;3、熟悉机车轮检修的工艺及流程;4、了解轮对的损伤及原因;5、掌握轮对的检查与测量方法;6、掌握轮对的修复方法;7、掌握轮对的装配工具及装配过程。
【项目准备】1、所需工具:检点锤、专用吊装工具及钢丝绳、塞尺、铜锤、角磨机、油光挫、半圆铲、扁锤、手锤、油石、轮箍厚度尺、踏面外形样板、轮径专用量具、齿形样板、卷尺、齿厚卡尺、窄塞尺、游标卡尺、毛刷。
2、所需设备:车轮车床、卧式镗床、立式车床、天车、注洗设备、超声波探伤仪、电磁探伤器。
3、所需物品:汽油、棉纱、砂布、油漆【项目实施】机车轮对机车轮对(locomotive wheelset)机车走行部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由车轴、轮心及轮箍组成。
见下图。
机车全部重量通过轴颈、轮对支承在钢轨上,轮对滚动使机车前进。
牵引电动机驱动轮对回转时,车轮与钢轨的黏着产生牵引力,制动时轮轨间产生制动力。
当车轮行经钢轨接头、道岔等线路不平顺时,轮对直接承受来自钢轨的全部垂向和侧向冲击力。
因此轮对承受很大的静载荷和动载荷。
内燃机车轮对。
1—从动齿轮;2—长毂轮心;3—车轴;4—短毂轮心;5—轮箍;6—螺堵。
车轴压装在轮心内,轮箍热套在轮心上,这些都会引起轮箍、轮心和车轴的组装应力。
闸瓦制动时,因摩擦发热,轮箍和轮心还产生热应力。
因此轮对的应力情况复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
另外,轮对属于簧下部分,为了减轻对线路的动力作用,还要求尽量减小轮对的重量,这对于速度较高的机车尤为重要。
有些机车特别是高速机车、动车组、地铁及轻轨车辆,通常采用整体辗钢车轮,取消了轮箍,以便减轻车轮重量并提高运用的可靠性,但车轮踏面磨耗到限度时必须更换整个车轮,而不是仅更换轮箍,因而经济性较差。
此外,考虑到车轴中心部位的应力较小,材料强度特性未得到充分利用,为了减轻车轴重量,有些机车采用空心车轴。
轮心与车轴接触部分称轮毂,轮心和轮箍接触部分称轮辋。
轮毂与轮辋之间的连接部分为轮辐。
轮辐通常采用辐板式,车轮直径较大时,例如蒸汽机车的动轮,轮辐采用箱式或辐条式。
轮心的结构要保证足够的强度又要尽量减轻重量。
轮毂上有一油孔,平时用螺堵堵上,需要从车轴上卸下车轮时,用专用的高压油泵,向油孔压油,可减少车轮退出所需的压力,也使接触面不易拉伤。
有一些内燃机车的车轴上,装有长毂和短毂两种轮心,在长毂轮心上套装从动齿轮,这可以比从动齿轮直接装在车轴上减小车轴应力和避免压装从动齿轮时擦伤车轴,但轮对重量有所增加。
现代机车,特别是电力机车很少采用长毂轮心,而是把从动齿轮直接压装在车轴上。
车轴是轮对转动的中枢。
为了运行的安全必须严格控制车铀的材质、制造及维修要求。
车轴分轴颈、轴身、轮座等几部分。
车轴受力复杂:机车重量及垂向动态附加载荷由轴箱压在轴颈上,牵引电动机的扭矩通过从动齿轮传给车轴,作用于轮周的牵引力、通过曲线时的侧压力等均对车轴产生弯曲作用。
由于车轴在转动,上述载荷在车轴内产生的应力都是交变的,所以车轴的裂损都是疲劳引起的。
因此必须注意减少车轴上的应力集中:车轴上直径不同处的交接均用圆弧过渡,而且圆弧半径要尽可能大些;车轴表面粗糙度必须得到保证,车轴各配合部分均须进行磨光或滚压。
轮对的检修轮对根据使用情况可分为非动力轮对和动力轮对,其区别主要在于动力轮对具有齿轮箱。
齿轮箱的检修在驱动装置的章节介绍。
轮对的作用是沿着钢轨滚动,将轮对的滚动转化为车体的平移;除了传递车辆重量外,还传递轮轨之间的各种作用力,包括牵引力和制动力。
无论是架修还是大修,对轮对的检修内容是相同的。
轮对检修主要包括车轮检修和车轴检修。
在外观检查期间对车轮要进行精确测量,才能确保车轮磨耗被监控以及车轮在特殊路线运行状态和正常运行条件的车轮磨耗情况。
车辆检修人员有责任监控车轮磨耗以及对允许极限值做出判断。
(1)车轮的检修①车轮轮毂部分的检查修理:a、检查车轮轮毂上有无放射状裂纹存在,放射状裂纹可能削弱车轮在车轴上的夹紧力(例如,腐蚀脏物,车轮扭曲迹象)。
如果对裂纹的存在有怀疑,可以进行磁粉探伤检查。
一旦发现任何反常迹象就应该拆卸轮对。
b、确保注油孔内的堵塞密封完好,如果丢失,应清洁注油孔安装一个新的堵塞并密封。
②车轮圆周踏面破损的检查修理。
仔细检查车轮轮缘、踏面的破损,比如磨平、裂纹、剥离、踏面翻卷和其他破损a、轮缘的刃面(从A010到Aq0区域)。
如果发现金属凹口和撕开,则评估破损的深度。
作如下处理:如果深度小于1mm,车轮可继续使用。
如果深度大于1mm,则须对车轮进行镟修处理。
b、轮缘的非刃面(从Aq0到B区域)。
如果发现金属凹口和撕开,则评估破损的深度。
作如下处理:如果深度小于2.5mm,把尖锐部分展平到其周围车轮可继续使用。
如果深度大于2.5mm,则须对车轮进行镟修处理。
c、检查车轮与轮座的结合部有无松动,如有松动,应进行分解,并重新选配、压装。
(2)踏面金属鼓起的检查修理。
检查车轮踏面金属鼓起。
如果金属鼓起厚度超过1mm或长度超过60mm,则须对车轮进行镟修处理,或更换轮对。
(3)车轮踏面擦伤的检查修理。
擦伤达到以下限度则需要镟修加工:①一处以上大于75mm。
②两处以上在50~75mm之间。
3)四处以上在25~50mm之间。
4)深度大于0.8mm。
(4)车轮踏面剥离的检查修理。
检查车轮踏面的剥离,如果达到以下限度车轮就必须退卸或镟修轮对。
①剥离长度:1处≤30mm;2处(每一处长)≤20mm。
②剥离深度:≤1mm。
③车轮踏面磨耗深度(包括沟槽):≤4mm。
(5)车轮踏面刻痕和凹槽的检查修理。
①检查轮缘踏面圆周边缘的尖锐卷边和凹槽,如果深度超过2mm,车轮必须退卸。
仔细检查制动闸瓦的状况,检查闸瓦和车轮之间的金属包含物或踏面金属残骸。
②检查车轮踏面圆周的凹槽或波动(外形像波状凹进),如果深度超过5mm,车轮必须退卸。
仔细检查制动闸瓦状况。
(6)车轮几何型面检查。
车轮几何尺寸检查参考点在进行几何型面检查时应采用专用检查工具进行测量,如轮径尺、轮对内侧距测量尺、轮缘形状专用测量尺(测量倾斜度“qR”值)、轮缘高度/厚度测量尺、轮缘尺寸专用测量仪、车轮轮辋侧面鼓起专用测量仪等。
①DO:滚动圆位置据车轮内侧面70mm处。
②d:车轮直径检查,用轮径尺测量。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轮公称直径为840mm,采用磨耗型踏面,允许车轮磨耗最小直径为770mm,并在轮辋上刻有一沟槽记痕。
轮径差必须满足:同一轴≤lmm,同一转向架≤3mm,同一辆车s6mm,否则必须镟轮。
③qR:轮缘尺寸检查(在P1和P2之间测量),用轮缘形状专用测量尺测量。
车轮qR值检查轮缘根部的最小厚度为26mm,轮缘角为700,由于轮缘角的测量很困难,因此制造商提供了一个以轮缘角和轮缘根部的宽度等因素为依据而制造的专供测量轮缘形状的专用量具并用该尺的特定的“qR”值来指示轮缘的综合值。
轮缘的“qR”值应在6.5~12.5mm范围内。
测量尺轮缘的qR值,应在轮缘两个接近180°的点测量,检查量规的触点是否接触轮缘,如果触点在轮缘公差之外(即接触到轮缘)则需要镟修后使用,否则更换轮对。
qR值不得超出6.5~12.5mm这个范围,否则应将车轮进行镟修。
④轮缘高度检查。
使用轮缘高度检查尺检查轮缘高度。
检查量规的触点是否接触到车轮踏面,如果触点在轮缘公差之外(即没有接触到踏面)则需要镟修后使用,否则更换轮对。
轮缘最大高度为31mm。
轮缘高度检查⑤轮缘厚度检查。
使用专用测量尺检查轮缘厚度。
检查量规的触点是否接触到车轮踏面,如果触点在轮缘公差之外(即接触到踏面)则需要镟修后使用,否则更换轮对。
轮缘最小厚度为22mm。
轮缘厚度检查⑥轮缘尺寸的精确测量检查。
采用一种可调专用测量仪在车轮的合适位置精确测量轮缘qR值、高度和宽度。
车轮轮缘qR值、高度、宽度的测量⑦车轮轮辋侧面鼓起检查。
使用车轮轮辋侧面鼓起专用量规检查车轮轮辋侧面鼓起,如果量规的边缘接触到了车轮轮辋,则车轮需要镟修后使用,否则更换轮对。
一旦发现鼓起金属开裂或裂纹,车轮必须退卸。
车轮轮辋最大鼓起厚度为6mm。
车轮轮辋侧面鼓起检查⑧车轮轮辋宽度检查。
使用合适量规检查车轮轮辋宽度。
如果量规的边缘与轮辋接触,则车轮需要镟修后使用,否则更换轮对。
车轮轮辋最大宽度为140mm。
车轮轮辋宽度检查⑨车轮内侧距检查。
检查车轮轮辋的过热迹象,如果车轮有过热或制动后出现异常过热迹象时就必须测量车轮内侧距。
在轮对空载条件下,测量值在1353~1355mm之间时,就要与轮对内侧距初始值比较,在空载条件下车轮位移量不得超过0.5mm。
车轮内侧距检查在车轮退卸操作时,建议检查轮对内侧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