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北语14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3满分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5
17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3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单选题判断题、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1. 不属于宋代对“道”的认识和运用的是()。
A. 突出明道之说,更发展成为载道理论B. 不主张宗六经,古文要应时而变C. 宋代散文明道兼明心D. 文风走向“常”、“自然”满分:4 分2.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出自韩愈()。
A. 《送孟东野序》B. 《答尉迟生书》C. 《答李翊书》D. 《进学解》满分:4 分3. 对于宋代古文运动第二个时期文统的观念理解有误的是()。
A. 穆修在偏重文的一方起了开创作用B. 古文家的文统观念与韩愈无关C. 尹洙和穆修的出发点都在于务实致用D. 文统主张切于世用,关注社会,反对空言心性满分:4 分4. 以下不能反映欧阳修文学观念的是()。
A. 批评时人“述三皇之大道,舍近取远,务高言而鲜事实。
”B. 推崇雅颂、排斥风骚的思想C. 要求“知明古道,而后履之以身,施之于事。
”D. 劝导人们正视民间疾苦和时政之弊,将文学兴讽、怨剌的职能置于首位满分:4 分5. 不平则鸣之说在韩愈()中提出来的。
A. 《送高闲上人序》B. 《原性》C. 《谢自然》D. 《送孟东野序》满分:4 分6. 关于宋代古文运动的三个阶段的认识,错误的是()。
A. 柳开、王安石为第一阶段B. 穆修、石介、尹洙、苏舜钦为第二阶段C. 欧阳修以后为第三阶段D. 第二个时期,以杨亿《西昆酬唱集》和时文为代表的文风风靡一时满分:4 分7. 不是欧阳修文风理论认识的是()。
A. 以儒家思想来严格地规定纯净的文学风格B. 提倡近情合理、简洁明了的义理之说C. 认为“道”体现着“简”、“易”D. 排斥为文务为高奇的立场满分:4 分8. 陈寅恪从六方面肯定了韩愈在唐代文化史上的重要贡献,不包括()。
A. 建立道统,证明传授之渊源B. 直指人伦,扫除章句之繁琐C. 吸纳佛老,匡救政俗之弊害D. 改进文体,广收宣传之效用满分:4 分9. 韩愈《答刘正夫书》说:“若圣人之道,不用文则已;用则必尚其能者。
16春《唐宋古文研究》作业3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1. 关于宋代古文运动的三个阶段的认识,错误的是()。
. 柳开、王安石为第一阶段. 穆修、石介、尹洙、苏舜钦为第二阶段. 欧阳修以后为第三阶段. 第二个时期,以杨亿《西昆酬唱集》和时文为代表的文风风靡一时正确答案:2. 对韩愈《原道》理解有误的是()。
. 包括了仁义道德. 包括君臣父子的等级规定. 不包括驱虫蛇、为之衣、为之食等百姓日用之道. 根本是建立了一个各守其分的封建等级秩序和维护这个秩序所需的道德伦理观正确答案:3. 关于宋代古文运动第二个时期的理解,有误的是()。
. 第二个时期古文为时文所代. 石介复古的目的还是在于歌咏太平. 石介、孙复走的是文统的路线. 文统至欧阳修而大成正确答案:4. 对于宋代古文运动第二个时期文统的观念理解有误的是()。
. 穆修在偏重文的一方起了开创作用. 古文家的文统观念与韩愈无关. 尹洙和穆修的出发点都在于务实致用. 文统主张切于世用,关注社会,反对空言心性正确答案:5. 对苏轼文统观认识有误的是()。
. 开始注重文的一面,开文统之论. 反对道统说. 肯定文的价值,建立了文统说. 大胆地宣言为文而文正确答案:6. 能体现韩愈自明气节的书启是()。
. 《三上宰相书》. 《与孟尚书书》. 《答尉迟生书》. 《应科目与时人书》正确答案:7. 把曲折深奥的道理和复杂微妙的情意表达清楚,意无不达,情无不尽,欧文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 借助声律与辞藻来渲染. 用散行的、朴素的语言说理,从容不迫,一句句一层层讲清楚,委曲晓畅,平易近人. 采用多层复句使句意严密,用跳宕的结构使文气奇突. 议论方面,用排奡的句子,喷吐而出,以气服人正确答案:8. 韩愈《答刘正夫书》说:“若圣人之道,不用文则已;用则必尚其能者。
能者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
”这体现了韩柳哪条文体理论()。
. 师其意,不师其辞. 气盛言宜. 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抒写日常情感正确答案:9. 欧阳修“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是评论()的。
北语18秋《唐宋古文研究》18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_1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5道小题, 总分值60分)1.以下对欧阳修“反对弃百事而不关心”文学主张理解有误的是()。
A. 这点继承了柳宗元“辅时及物”的文学主张B. 个人的情感应该是建立在“常”与“正”的基础上C. 很少谈“道”,往往以“意”代之D. 提倡“常”、“自然”“简”、“易”答案:C 答案联系“文档贡献者”2.骈文的特点不包括()A. 并列的排句,以两句或四句为主B. 讲求对偶C. 句法讲求变化多端D. 用典答案:C3.不是欧阳修散文风格特点的是()。
A. 平易流畅,意能曲达B. 纡徐柔婉,吞吐抑扬C. 散文诗化,风味曲包D. 文势挺拔雄健答案:D4.不属于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散文的特征的是()。
A. 词句散而不整,奇而不偶,长短错落B. 无韵律之拘束C. 以气运文,以古朴为尚D. 不用事典,不务词藻华丽答案:D5.如果我们按照世代来划分的话,苏轼则为宋代古文运动第()代。
A. 一B. 二C. 三D. 四答案:C6.对韩柳文艺理论建树认识有误的是()。
A. 奉行“达则兼济”,“穷则独善”的准则B. 提出了道统说C. 否定了乐关教化,文关兴衰的旧说,将治国平天下的关键归结于修身正心D. 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之说,韩柳逐渐认识到了文学的抒情的特点7.属于私家著述类散文的是()。
A. 《国语》B. 《墨子》C. 《左传》D. 《战国策》8.把曲折深奥的道理和复杂微妙的情意表达清楚,意无不达,情无不尽,欧文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A. 借助声律与辞藻来渲染B. 用散行的、朴素的语言说理,从容不迫,一句句一层层讲清楚,委曲晓畅,平易近人C. 采用多层复句使句意严密,用跳宕的结构使文气奇突D. 议论方面,用排奡的句子,喷吐而出,以气服人9.骈文也在古文的影响下产生的变化不包括()A. 扩大了题材内容B. 风格从初唐以来的宏博典雅变为华丽浓艳C. 讲求用典的深僻和词采的繁缛D. 竭力在琢句构思上出新,以至于离奇古怪10.古文走向奇怪的原因不包括()A. 追求新异,把生涩奇怪当做创新B. 片面发展了韩柳古文中奇字难句的倾向C. 受骈文的影响D. 一般作者对艺术散文的错误的艺术追求,以文为戏11.对苏轼文艺思想理解有误的是()。
《唐诗研究》作业参考答案一. 将下列各对仗句连接起来1. (1) ——h (2)——d (3)——g (4)——j (5)——i(6)——b (7)——c (8)——a (9)——e (10)——f2. (1)——e (2)——i (3)——g (4)——j (5)——a(6)——h (7)——c (8)——f (9)——b (10)——d3. (1)——d (2)——h (3)——g (4)——a (5)——j(6)——i (7)——c (8)——b (9)——f (10)——e二. 翻译下列诗句这一道题考察的是诗句中主要字词. 与现代汉语语义不同的字以及典故的翻译,所以不要求每个人翻译得都完全一样。
1. 城阙,指长安。
辅三秦,以三秦为辅。
辅,可以理解为辅助、辅翼、辅赞等。
五津,蜀中长江自湔堰至犍为一段,有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合称五津。
诗句的意思是,长安城位居三秦大地的中枢(也可翻译成长安城以三秦大地为辅助),从这里遥想蜀中五津的景象(也可翻译成遥望蜀中五津一片风烟)。
2. 铁衣,即铁甲。
玉箸,指思妇的眼泪。
诗句的意思是,那些征夫们辛苦地戍守边防已经很久了,而那些后方的思妇们则由于别离和思念泪流满面。
3. 沉船的侧畔千帆竞过,病树的前头万木更新(这里的“春”,翻译成“争春”. “葱笼”. “春机盎然”等等皆可)。
4. 玄鬓影,指蝉。
鬓发梳得薄如蝉翼,看上去像蝉翼的影子,故玄鬓影即指蝉。
白头吟,语意双关。
《白头吟》本为古乐府《楚调》曲名,曲调哀怨,可用来表示诗人自己清直而遭谗的感情。
诗句的意思是,那里能够承受秋蝉对着满头白发的自己哀吟。
5. 垂钓碧溪,用姜尚垂钓磻溪以待周文王的传说。
乘舟梦日,用伊尹见汤以前,梦乘舟过日月之边的传说。
诗句的意思是,想要像姜太公那样垂钓碧溪之上,隐居以待时,却忽然又像伊尹遇汤之际梦见乘舟过日月之边,用世之心终不能平静。
此句如果把两个典故说清楚,却解释为“表示人生遭遇,变幻莫测”,或者“有些人功名事业的成就,是出于偶然的”,也算正确。
(单选题)1: 西汉最具时代特征的文体是()
A: 议论文
B: 辞赋
C: 史传文
D: 奏疏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2: 唐宋散文之前散体文的代表是()
A: 殷周之文
B: 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
C: 东汉到隋的散体文
D: 西汉散文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3: 认识到不是文章决定治乱,道德才是根本,提出了文章教化说的是()。
A: 萧颖士
B: 梁肃
C: 柳冕
D: 独孤及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4: 后世祭文、哀辞之类文章惟韩文公与()最为人称道。
A: 王安石
B: 欧阳修
C: 范仲淹
D: 曾巩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5: “意新则异于常,异于常则怪矣。
词高则出于众,出于众则奇矣。
”是()的逐奇论。
A: 樊宗师
B: 皇甫湜
C: 沈亚之
D: 孙樵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6: 骈文未起之前就有了丽词,从下列哪个方面不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A: 对于技巧的追求
B: 联想
C: 事证
D: 音韵变化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7: 不属于宋代对“道”的认识和运用的是()。
20春《唐宋古文研究》作业_1一、单选题( 每题5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50分)1.鲁迅所言"文学的自学时代"是指()。
A. 殷周之前B. 战国至西汉C. 先秦D. 东汉到隋,即"八代"答:D V:131、9666、29062.属于“文以载道”说代表人物的是()。
A. 欧阳修B. 王安石C. 柳开D. 苏轼答:C3.对韩柳文艺理论建树认识有误的是()。
A. 奉行“达则兼济”,“穷则独善”的准则B. 提出了道统说C. 否定了乐关教化,文关兴衰的旧说,将治国平天下的关键归结于修身正心D. 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之说,韩柳逐渐认识到了文学的抒情的特点答:A4.骈文正式成体是在()A. 西晋B. 东汉C. 西汉D. 魏答:A5.对苏轼文统观认识有误的是()。
A. 开始注重文的一面,开文统之论B. 反对道统说C. 肯定文的价值,建立了文统说D. 大胆地宣言为文而文答:A6.对柳宗元生平认识有误的是()A.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官至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B. 柳宗元勤于读书,善于思考,态度严谨,五经之外,先秦诸子也都下过工夫。
C. 在经学史上,敢于疑古,敢于创新D. 致力于倡导宋儒所谓的道学答:D7.《清波杂志》记载:"譬如城市间,种种物有之,欲致而为我用,有一物焉,曰钱。
得钱,则物皆为我用。
作文先有意,则经史皆为我用。
大抵论文,以意为主。
"这一转变可用()的话来评价:"在苏轼的艺术思想中,有一种从以艺术作品为中心转变为以探讨艺术家的气质为中心的倾向。
"A. 鲁迅B. 郭沫若C. 钱钟书D. 沈从文答:C8.骈文未起之前就有了丽词,从下列哪个方面不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A. 对于技巧的追求B. 联想C. 事证D. 音韵变化答:A9.最早提出骈文的是()。
A. 刘勰B. 韩愈C. 柳宗元D. 庾信答:C10.文笔之分中,下列不能称之为“笔”的作品是()A. 诗B. 奏C. 铭D. 诔答:A二、判断题( 每题5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50分)1.朱熹指出:韩退之议论正,规模阔大,然不如柳子厚较精密。
14秋《公共关系学》作业3
一,单选题
1. 一般来说,社区属于企业的()
A. 首要公众
B. 次要公众
C. 边缘公众
D. 逆境公众
E. 非公众
?
正确答案:B
2. 公共关系是一种____
A. 组织的活动和功能
B. 个人的事务和技巧
C. 人人有份的关系和意见
D. 个人的人际关系
?
正确答案:A
3. 依靠实际行动去建树组织形象,这是()
A. 引导型公关活动的特点
B. 宣传型公关活动的特点
C. 维系型公关活动的特点
D. 进攻型公关活动的特点
E. 开发型公关活动的特点
?
正确答案:E
4. 人类交流过程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工具是____
A. 语言
B. 电话
C. 传真
D. 动作
?
正确答案:A
5. 日常生活用品的最佳传播者是()
A. 专家(权威)
B. 明星
C. 第三者
D. 企业职工
E. 普通消费者。
19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_1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3道小题, 总分值52分)1.关于欧阳修的生平思想,认识有误的是()。
A.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B. 一生好奖掖士人,曾巩、苏轼是他的学生C. 提携了王安石、苏洵,对王安石评价尤高D. 全力支持王安石改革答:D 131’9666’29062.()批评苏轼说:"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所以发之于文者皆道也。
A. 柳开B. 朱熹C. 欧阳修D. 苏洵答:B3.把曲折深奥的道理和复杂微妙的情意表达清楚,意无不达,情无不尽,欧文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A. 借助声律与辞藻来渲染B. 用散行的、朴素的语言说理,从容不迫,一句句一层层讲清楚,委曲晓畅,平易近人C. 采用多层复句使句意严密,用跳宕的结构使文气奇突D. 议论方面,用排奡的句子,喷吐而出,以气服人答:B4.欧阳修状水声用“水声潺潺”,不同于韩愈“水虢虢循除鸣”,这体现了欧阳修文风哪一特点()。
A. 文句长B. 用奇重字C. 文风奇崛D. 用平常轻虚字答:D5.不是欧阳修散文风格特点的是()。
A. 平易流畅,意能曲达B. 纡徐柔婉,吞吐抑扬C. 散文诗化,风味曲包D. 文势挺拔雄健答:D6.南宋吕祖谦所选《古文关键》所选“八大家”不包括()A. 韩愈B. 欧阳修C. 苏洵D. 王安石答:D7.乌台诗案中,()中两句牢骚:"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导致苏轼被朝廷派人逮捕。
A. 《湖州谢上表》B. 《刑赏忠厚之至论》C. 《王复秀才所居双桧》D. 《超然台记》答:A8.骈文未起之前就有了丽词,从下列哪个方面不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A. 对于技巧的追求B. 联想C. 事证D. 音韵变化答:A9.骈文正式成体是在()A. 西晋B. 东汉C. 西汉D. 魏答:A10.李商隐对骈文的影响不包括()A. 他的骈文大多为律化的骈文,自名为四六B. 使骈文体制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具有明显的文体意味C. 句式有固定的字数,韵律有平仄的相间,使骈文严整之中又有柔和的美感D. 骈文创作风格特征不因其内容不同而不同。
《唐宋古文研究》作业及答案(1-4)《唐宋古文研究》作业11、在私家著述类散文中,属于语录体散文的是()A《国语》B《荀子》C《论语》D《孙子》正确答案:C2、不属于韩柳在文体革新上成就的是()。
A主张创新,师其意,不师其辞B发展深化了柳冕的“发乎性情,系乎国风”的教化伦常的君子之道C古文创作讲求“气盛”,要求以“言之短长与高下皆宜”来实现D韩柳古文把叙述与描写相结合,议论与叙事、抒情相结合,使之成为散文常用的手法。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B3、不属于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散文的特征的是()。
A.词句散而不整,奇而不偶,长短错落B.无韵律之拘束C.以气运文,以古朴为尚D.不用事典,不务词藻华丽正确答案:D4、苏轼称()“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A.柳宗元B.韩愈C.欧阳修D.王安石正确答案:B5、《洛州张司马集序》是( )的名作。
A.张说B.刘知几C.苏颋D.宋璟正确答案:A6、不是初唐四杰的是()A.王勃B.杨炯C.陈子昂D.骆宾王正确答案:C7、不属于“师其意,不师其辞”的体现的()A.采用骈散夹杂的结构,根据当代口语提炼散文语言B.集众家之长,更重要的是独创C.追求创新,追求不同于以往、不同于流俗的写法D.扭转了唐代古文单纯模拟前人的倾向正确答案:A8、关于王禹偁的认识,有误的是()A.反对五代文风B.反对那种将古文视为奇怪的倾向C.开启了北宋古文运动的正确方向D.重道轻文,以雅颂典坟为文章轨范正确答案:D9、燕许大手笔,其中“燕”指玄宗时燕国公()。
A.刘知几B.苏颋C.宋璟D.张说正确答案:D10、认识到不是文章决定治乱,道德才是根本,提出了文章教化说的是()。
A.萧颖士B.梁肃C.柳冕D.独孤及正确答案:C11、《五悲文》是四杰中()的名作。
A.王勃C.卢照邻D.骆宾王正确答案:C12、韩愈《送孟东野序》中“鸣”字用法各不相同,体现了散文的哪个文学的文学语言特征A.以散文为主,杂用排偶,对句,很少用四六B.参差错落,抑扬顿挫的节奏使文章,雄健奔放C.讲究朴素美,讲究翻新,创造新词句,不用或少用典故D.比较注意于口语正确答案:C13、欧阳修状水声用“水声潺潺”,不同于韩愈“水虢虢循除鸣”,这体现了欧阳修文风哪一特点()。
14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4
一,单选题
1. 以下认识有误的是()。
A. 宋代官场上就应用最广的变成古文,古文运动取得彻底胜利
B. 沿韩愈明道的传统走下去,易流于高谈心性,或浮华而而空疏
C. 沿韩愈高古、奇怪的风格走下去,则流于泥古不化,晦涩难通
D. 欧阳修敢于疑经惑传,提倡近情合理、简洁明了的义理之说
?
正确答案:A
2. 提出“依道而据德”,又要“通古而达变”、“利物而成务”的复古宗旨的是()。
A. 石介
B. 柳开
C. 孙复
D. 王禹偁
?
正确答案:D
3. 以下属于柳开革新变古所针对的对象的是()。
A. 杨亿
B. 西昆体
C. 五代体
D. 刘筠
?
正确答案:C
4. 苏轼在()对道统说采取了批判的态度,指出“圣人之道日以远矣。
”
A. 《欧阳修祭文》
B. 《中庸论上》
C. 《日喻》
D. 《文说》
?
正确答案:B
5. 文章姿态变化,情韵不匮,方苞曾说欧公得()之风神,
A. 《孟子》
B. 《史记》
C. 《离骚》
D. 《左传》
?
正确答案:B。
下载前先核对是否是你需要的一套题目,如不是,可能随机出题,下载然后复制
题目在该题库里面查找辅导答案。
19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3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
1. 关于宋代古文运动的三个阶段的认识,错误的是()。
A. 柳开、王安石为第一阶段
B. 穆修、石介、尹洙、苏舜钦为第二阶段
C. 欧阳修以后为第三阶段
D. 第二个时期,以杨亿《西昆酬唱集》和时文为代表的文风风靡一时
答案:A
2. 对韩愈《原道》理解有误的是()。
A. 包括了仁义道德
B. 包括君臣父子的等级规定
C. 不包括驱虫蛇、为之衣、为之食等百姓日用之道
D. 根本是建立了一个各守其分的封建等级秩序和维护这个秩序所需的道德伦理观
答案:C
3. 关于宋代古文运动第二个时期的理解,有误的是()。
A. 第二个时期古文为时文所代
B. 石介复古的目的还是在于歌咏太平
C. 石介、孙复走的是文统的路线
D. 文统至欧阳修而大成
答案:C
4. 对于宋代古文运动第二个时期文统的观念理解有误的是()。
A. 穆修在偏重文的一方起了开创作用
B. 古文家的文统观念与韩愈无关
C. 尹洙和穆修的出发点都在于务实致用
D. 文统主张切于世用,关注社会,反对空言心性
答案:B
5. 对苏轼文统观认识有误的是()。
A. 开始注重文的一面,开文统之论
B. 反对道统说
C. 肯定文的价值,建立了文统说
D. 大胆地宣言为文而文
答案:A
6. 能体现韩愈自明气节的书启是()。
14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3
一,单选题
1. 关于宋代古文运动第二个时期的理解,有误的是()。
A. 第二个时期古文为时文所代
B. 石介复古的目的还是在于歌咏太平
C. 石介、孙复走的是文统的路线
D. 文统至欧阳修而大成
?
正确答案:C
2. “唯陈言之务去”出自韩愈()。
A. 《送孟东野序》
B. 《原道》
C. 《进学解》
D. 《答李翊书》
?
正确答案:D
3. 以下不能反映欧阳修文学观念的是()。
A. 批评时人“述三皇之大道,舍近取远,务高言而鲜事实。
”
B. 推崇雅颂、排斥风骚的思想
C. 要求“知明古道,而后履之以身,施之于事。
”
D. 劝导人们正视民间疾苦和时政之弊,将文学兴讽、怨剌的职能置于首位
?
正确答案:B
4. 对苏轼文统观认识有误的是()。
A. 开始注重文的一面,开文统之论
B. 反对道统说
C. 肯定文的价值,建立了文统说
D. 大胆地宣言为文而文
?
正确答案:A
5. “圣人之所以立天下,曰仁义。
”出自柳宗元()。
A. 《四维论》
B. 《争臣论》
C. 《原道》
D. 《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
?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