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抽样方法指南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5
食品安全抽样管理办法食品安全抽样工作指南食品安全抽样工作指南一、仔细阅读文件,认真做好准备工作仔细阅读文件按文件要求的时间、场所、品种、任务分配和抽样要求、检验项目进行准备工作。
(一)工具和文书:1、产品样品采样记录单(分省和市、盖单位公章); 2、采样清单;3/现场检查笔录(先请有执法证的老师签字); 4、胶带; 5、剪刀; 6、封条(盖单位公章); 7、小标签; 8、相机; 9印泥; 10、采样产品的容器。
(二)事先考虑被采样单位:、尽可能逐步覆盖全区大中型餐饮单位(化妆品、保健食品为各大超市或专卖店)。
2、尽可能选取有《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防止处罚工作无法实施(市局要求)。
二、现场操作(一)到达抽样地点后,1、采样人应向被采样单位说明来意、表明身份; 2、请被抽检单位提供《餐饮服务许可证》或《工商营业执照》(化妆品、保健食品),进货台账、销售台账; 3、按文件要求确定抽检品种(特别是化妆品和保健食品),在确定被抽检品种数量足够达到采样目的时方能采样(化妆品、保健食品通常需独立包装5瓶左右,每瓶净含量应大于20ml或20g); 4、预包装品种采样时必须看清生产批号和生产日期或“限于XX前使用”字样,检测中心在核对样品时不同批次产品视为不同产品。
(二)填写相关文书。
1、产品样品采样记录单:总要求:应确保每一联字迹清楚,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样品名称、生产日期或批号、产品型号规格、等其他信息必须准确无误、清晰,以便溯源。
(1)按《餐饮服务许可证》或《工商营业执照》填写“被采样单位”和采样地址;(2)采样方法(按文件上标注)通常写为“随机抽取”;(3)采样目的(文件写为“抽检性质”)通常写为“监督抽检”同时必须按文件要求填写判定标准和检验方法(各产品均不同);(4)样品名称,预包装品种必须按其外包装实际情况写齐商标、品名等情况(以化妆品为例);(5)规格,A、散装食品及食品原料,以实际抽样每袋净含量填写; B、预包装产品按实际外包装标注填写;(6)数量,按实际抽样数量填写;(7)生产单位进口代理单位:A、散装食品及食品原料按经营者哪家店铺或公司进货实际情况填写(必须参看其进货记录或送货单); B、预包装产品按实际外包装填写,需注意的是部分大公司有很多分厂,地址均印刷在外包装上,但有印刷字母或其他符号对应相应厂家(例SG,可能对应为四川**分厂),因此必须仔细读其外包装各项说明;(8)采样地点,按文件要求必须在明确采样地址的基础上具体描述采样的点位,如**区**路**餐饮店**处理区,化妆品则为**区**路**店**区,第**排货架第**层。
资料目录:取样指令取样管理规程原辅料、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取样方法和操作规程水、沉降菌、浮游菌、悬浮粒子检测法规、指南取样指令:1、当原辅料或包装材料到货时,评价室应收到发自物料部的一份化验申请单、一份厂商的化验证书。
成品生产完成后,评价室应收到生产部的化验申请单。
评价人员检查过这些资料后根据化验申请单在批化验记录相应位置上填写代号、批号、名称,并将化验申请单和批化验记录发至取样员。
对于增补取样,由评价室填写化验申请单,在备注栏内注明“增补取样”。
2、取样员根据化验申请单所记录的来料包装数量准备留检标签、留样标签和清洁干燥的取样容器(对于无菌罐装产品用原辅料,取样用具灭菌后应保存在密闭的无菌容器内,超过两周应重新灭菌)。
粘好留检标签后,即可着手取样。
取样方法:1、对原辅料、半成品(中间产品)、成品、副产品及包装材料、工艺用水都应分别制定取样办法。
2、对取样环境的洁净要求、取样人员、取样容器、取样部位和顺序、取样方法、取样量、样品混合方法、取样容器的清洗、保管、必要的留样时间以及对无菌及麻毒、精神药品在取样时的特殊要求等应又明确的规定。
3、原辅料、内包装材料,可在仓储区原辅料取样间或支架式层流罩内取样。
4、取样环境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应与生产要求一致。
5、中间品、成品取样可以在生产结束时进行,也可以在生产过程的前、中、后期取样。
(1)原则:根据取样计划单进行取样,取样时,应注意样品的代表性。
如非均一的物料(如悬浮物)在取样前应使其均一;如不可能这样做或不了解物料是否均一,则应注意从物料不同部位取样;如取样不能达到物料的所有部位时,应随机地在可达到的部位取样;物料表面和物料主题可能会存在差异,抽样时,不应只从表面抽取样品。
对于混合样品,如某批号有2个混合样品,则每一个留样样品应由等量的混合样品混合组成。
(2)取样一般由专职取样员进行。
也可由车间工人或者中控人员根据相应的BPR或SOP取样,然后由取样员进行收集,但抽样人员必须经过适当的培训和考核,以避免差错,保证抽样的代表性。
取样取样指令取样涉及的程序、管理原辅料、包装材料的验收取样、半成品、成品取样水、沉降菌、浮游菌、悬浮粒子检测法规、指南取样方法:1、对原辅料、半成品(中间产品)、成品、副产品及包装材料、工艺用水都应分别制定取样办法。
2、对取样环境的洁净要求、取样人员、取样容器、取样部位和顺序、取样方法、取样量、样品混合方法、取样容器的清洗、保管、必要的留样时间以及对无菌及麻毒、精神药品在取样时的特殊要求等应又明确的规定。
3、原辅料、内包装材料,可在仓储区原辅料取样间或支架式层流罩内取样。
4、取样环境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应与生产要求一致。
5、中间品、成品取样可以在生产结束时进行,也可以在生产过程的前、中、后期取样。
(1) 原则:根据取样计划单进行取样,取样时,应注意样品的代表性。
(2) 取样一般由经过培训和考核的专职取样员进行。
(3) 样品容器在取样前即应帖上事先准备好的取样标签,以免发生差错。
混合样品及分样,应在符合洁净度要求的取样间进行。
(4) 取过样的包装、取样日期和相应的化验申请单上要作上取样标记。
(5) 取过样的包装要重新密封,防止包装内的材料受到污染或在运输或处理过程中散落并造成污染。
应帖上取样标签,以使得在重新打开包装时易被观察到。
取好样的包装要放回原货位。
取样数量:1、一般原辅料总件数n ≤3时,每件取样;n 为4~300时,取样数为 1n + ,n>300时,取样数为12n +。
*直接样品:直接取自物料的样品称直接样品。
**混合样品:将一定数目的直接样品混合均匀后获得的样品称为混合样品。
2、中药材总件数n<5或为贵细药材时,每件取样;n 为5~99时,取样数为5;n为100~1000时,按n 的5%取样;n>1000时,超出部分按1%取样。
3、半成品(中间产品)、成品、副产品、包装材料、工艺用水及特殊要求的原料按具体情况另行规定。
4、取样量为全检所需数量的3倍,特殊情况另定。
* 对于内包装材料,取样量参照国家标准GB/T2828—2003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取样记录:1、取样时必须填写取样记录,内容有取样日期、品种、代号或编号、规格、批号、数量、来源、取样件数、必要的抽样说明和取样人签名等2、每件被抽样的容器上要贴上“已取样”复检取样:1、原辅料发放时,发现其有疑问应重新取样复验2、超过规定的储存期的原辅料,应重新取样复验,合格后方可发放3、每份样品应有标签,标明品名、批号、代号或编号、取样日期、取样人、请验项目等。
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样规范最新版全文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样规范最新版全文近年来,水产业的飞速发展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口感和营养,同时也引发了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
为了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样规范被制定并不断完善。
下文将就最新版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样规范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章:总则本规范的实施目的是为了规范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样工作,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抽样方法2.1 一般抽样方法在市场、渔船、加工厂等地进行抽样,通过随机数表等方式,随机选取抽样点位,确保样品的随机性。
2.2 定向抽样方法针对特定问题进行抽样,如疫情暴发地区、重金属超标区域等,根据特定要求确定抽样地点并进行采样。
第三章:抽样设备3.1 采样容器采样容器应为无菌、无异味、无毒的材质,避免对样品产生污染。
3.2 采样器具可采用不锈钢钳子、塑料净水器等工具进行采样,保证采样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四章:抽样对象抽样对象可包括各种淡水鱼类、海水鱼类、水产品加工品等。
根据需要,抽样对象可以进行细分和分类。
第五章:抽样数量和频次5.1 抽样数量根据抽样对象的类型、批次、产地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抽样数量,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5.2 抽样频次根据水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抽样频次,掌握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全面情况。
第六章:抽样过程6.1 抽样前准备制定抽样计划,明确抽样目的和抽样数量,准备好抽样设备和容器。
6.2 抽样方法根据抽样对象和抽样方式,正确使用采样器具进行采样,保证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3 样品标识对每个样品进行标识,明确样品的来源、日期、抽样地点等信息,便于后续的检验和追溯工作。
6.4 抽样现场记录在抽样现场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抽样人员、抽样时间、抽样方法等信息,确保抽样过程的可追溯性。
第七章:抽样后处理7.1 样品保存将样品妥善保存,尽快送往实验室或相关机构进行检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7.2 酸碱值和湿度控制根据样品属性,采取相应的酸碱值和湿度控制措施,确保样品的稳定性。
原材料抽样指南1. 引言原材料抽样是在生产过程中确保原材料质量的一个重要步骤。
通过合理的抽样方法和准确的抽样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原材料检验的误差,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指南旨在提供一些关于原材料抽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供参考使用。
2. 抽样原则在进行原材料抽样时,应遵循以下原则:2.1 代表性抽样应尽量涵盖原材料批次的各个部分,以保证所得样品能够代表整个批次的质量。
具体来说,应根据原材料的性质和形态,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2.2 随机性抽样应具有随机性,以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
随机抽样可以保证每个原材料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选为样本。
常见的随机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
2.3 数量抽样的样品数量应根据原材料的特性和要求进行合理确定。
通常情况下,抽样数量越大,得到的结果越可靠。
但也要考虑到抽样过程的代价和效率。
3. 抽样方法原材料抽样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3.1 单位抽样单位抽样是在原材料批次中随机地选择若干个单位作为样本。
单位可以是整个袋子、箱子、瓶子等。
该方法适用于原材料批次相对较小且易于管理的情况。
3.2 随机位置抽样随机位置抽样是在原材料批次中随机地选择若干个位置作为样本点,然后抽取对应位置的原材料。
该方法适用于原材料批次较大,较难一次性完成抽样的情况。
3.3 分层抽样分层抽样将原材料批次划分为若干层次,然后在每个层次中进行抽样。
该方法可以根据原材料的特性和质量要求,对每个层次进行不同的抽样方法和抽样数量。
4. 抽样步骤进行原材料抽样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4.1 制定抽样计划在进行原材料抽样前,应事先制定好抽样计划,包括抽样方法、抽样数量、抽样地点等内容。
4.2 实施抽样按照抽样计划进行抽样操作,确保抽样过程符合抽样原则和方法。
4.3 样品处理将抽样得到的样品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标注样品编号、密封、保存等。
4.4 检验分析对样品按照相应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获取原材料的质量指标。
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指南引言:在当今信息时代,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电子产品市场的发展,也有不少质量问题浮出水面。
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和推动行业稳定发展,电子产品质量监管部门实施抽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抽查目的、抽查范围、抽查方式、抽查指标等多个方面,论述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工作指南。
第一节:抽查目的与意义1. 抽查目的抽查的目的在于验证电子产品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2. 抽查意义通过抽查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电子产品质量问题,提高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强化企业自我监督,增强市场竞争力,维护电子产品市场的良好形象。
第二节:抽查范围与对象1. 抽查范围抽查范围涵盖电子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电脑、手机、电视、音响等电子产品。
2. 抽查对象抽查对象主要为生产、销售和使用电子产品的企事业单位、电子产品生产厂家及相关服务机构。
第三节:抽查方式与频率1. 抽查方式(1)检验抽查:即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对电子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功能性能、电气安全等。
(2)抽样调查: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一定数量的电子产品进行质量调查,了解产品的合格率、不合格率等指标。
(3)市场巡查:对电子产品的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等进行实地巡查,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2. 抽查频率抽查频率根据不同产品特性和市场风险进行设置,对于高风险产品,应加大抽查频率,保持持续监管。
第四节:抽查指标与方法1. 抽查指标(1)产品外观:包括外壳质量、表面处理、标识等。
(2)产品功能:针对不同类型产品,测试其性能指标,比如电脑的配置、手机的运行速度、电视的信号接收强度等。
(3)电气安全:对电子产品的电气参数、绝缘耐压等进行测试,确保产品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4)环境适应性:包括产品在高温、低温、潮湿等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能力。
抽样方案指南抽样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能够通过从总体中选取代表性样本来推断总体特征。
然而,为了确保抽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抽样方案。
本文将指导您如何制定一个有效的抽样方案。
1. 确定研究目标在开始制定抽样方案之前,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目标。
明确研究目标有助于确定需要抽样的总体和所需的样本量。
例如,如果研究的目标是了解某个特定群体的购买行为,那么总体就是这个群体,样本量将基于能够产生可靠推断的要求来确定。
2. 选择抽样方法抽样方法根据总体的特征和研究目标而定。
主要的抽样方法包括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等。
随机抽样是最常用的方法,可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系统抽样适用于总体有明显顺序的情况,分层抽样适用于总体具有明显层次结构的情况,整群抽样适用于总体可以划分为若干群体的情况。
3. 计算样本量样本量的确定需要考虑到总体的大小、置信水平、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以及变异程度等因素。
常用的方法是使用统计学公式或抽样调查软件进行计算。
确保样本量足够大以产生可靠的结果。
4. 确定抽样框架抽样框架是指包含总体的列表或数据库。
根据抽样方法的选择,需要从抽样框架中随机选取样本。
抽样框架应该全面且准确地反映总体的特征,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5. 实施抽样过程在实施抽样过程时,需要按照抽样方案的设定进行操作。
根据所选抽样方法从抽样框架中选取样本,并记录样本的相关信息。
确保在操作过程中遵循严格的抽样程序,减少抽样误差的产生。
6. 分析抽样结果一旦得到样本数据,就可以进行数据分析。
根据研究目标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推断,推断出总体的特征和规律。
同时,需要考虑到样本的限制和偏差,对抽样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和推论。
总结:一个有效的抽样方案对于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通过明确研究目标,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计算样本量,确定抽样框架,实施抽样过程以及分析抽样结果,可以得到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数据,并据此进行科学研究和推断。
水、沉降菌、浮游菌、悬浮粒子检测法规、指南取样指令:1、当原辅料或包装材料到货时,评价室应收到发自物料部的一份化验申请单、一份厂商的化验证书。
成品生产实现后,评价室应收到生产部的化验申请单.评价人员检查过这些资料后根据化验申请单在批化验记录相应地位上填写代号、批号、名称,并将化验申请单和批化验记录发至取样员。
对于增补取样,由评价室填写化验申请单,在备注栏内注明“增补取样"。
2、取样员根据化验申请单所记载的来料包装数目预备留检标签、留样标签和清洁干燥的取样容器(对无菌罐装产品用原辅料,取样器具灭菌后应保留在密闭的无菌容器内,超过两周应从新灭菌)。
粘好留检标签后,即可着手取样。
取样方法:1、对原辅料、半成品(中间产品)、成品、副产品及包装材料、工艺用水都应分辨制定取样办法.2、对取样环境的洁净要求、取样人员、取样容器、取样部位温柔序、取样方法、取样量、样品混合方法、取样容器的清洗、保存、必要的留样时间以及对无菌及麻毒、精力药品在取样时的特别要求等应又明白的规定。
3、原辅料、内包装材料,可在仓储区原辅料取样间或支架式层流罩内取样.4、取样环境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应与生产要求一致。
5、中间品、成品取样可以在生产结束时进行,也能够在生产过程的前、中、后期取样.(1)原则:根据取样规划单进行取样,取样时,应留神样品的代表性.如非均一的物料(如悬浮物)在取样前应使其均一;如不可能这样做或不懂得物料是否均一,则应注意从物料不同部位取样;如取样不能达到物料的所有部位时,应随机地在可到达的部位取样;物料表面和物料主题可能会存在差别,抽样时,不应只从表面抽取样品.对于混合样品,如某批号有2个混合样品,则每一个留样样品应由等量的混合样品混合组成。
(2)取样个别由专职取样员进行。
也可由车间工人或者中控人员根据相应的BPR或SOP取样,然后由取样员进行收集,但抽样人员必需经由恰当的培训和考察,以避免差错,保障抽样的代表性.(3)一定要做到某一个时间只取一个样品,样品容器在取样前即应帖上事先准备好的取样标签,免得产生差错.混合样品及分样,应在吻合洁净度要求的取样间进行。
(完整版)GB2828.1-2003抽样指南摘要本文档介绍了GB2828.1-2003抽样指南的完整版本。
该指南是中国国家标准,旨在规定抽样的方法和程序,以确保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本文档将以简洁的语言介绍该指南的主要内容。
引言GB2828.1-2003抽样指南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产品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和成品。
该指南旨在通过抽样检验方法,评估产品批次的合格率,并为进一步制定质量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主要内容GB2828.1-2003抽样指南包含以下主要内容:1. 范围:定义了该指南适用的产品范围,包括但不限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电子产品等。
2. 规定:规定了抽样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包括样本数量的确定、抽样方法、样本标记等。
3. 抽样计划:介绍了制定抽样计划的具体步骤和要求,包括确定抽样大小、确定抽样方案、制定抽样表等。
4. 抽样方法:详细介绍了不同种类产品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等。
5. 抽样检验:解释了抽样检验的目的和步骤,包括样本的收集、测试和评价。
6. 结果判定:说明了根据抽样检验结果进行产品批次的合格判定的方法和标准。
7. 抽样调查:介绍了抽样调查的目的和步骤,包括抽样调查的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
8. 抽样分析:阐述了通过抽样分析来评估产品质量的方法和指导。
结论通过本文档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GB2828.1-2003抽样指南的完整内容,并了解其在产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
这份指南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框架,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抽样方案,并通过抽样检验来评估产品质量。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摘要仅用于了解主要内容,详细内容请访问相应的法规文档和权威来源进行查询和确认。
有机产品认证(水果类)抽样检测项目指南(试行)一、仁果类和核桃类水果以下必测和选测适用于所有仁果类和核桃类水果。
1.必测序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项目种类1阿维菌素GB23200.19、GB23200.20杀虫剂2吡虫啉GB/T20769、GB/T23379杀虫剂3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虫剂4啶虫脒GB/T20769、GB/T23584杀虫剂5多菌灵GB/T20769、NY/T1453杀菌剂6草甘膦GB/T23750、NY/T1096、SN/T1923除草剂72,4-滴和2,4-滴钠盐参照NY/T1434除草剂8铅GB5009.12污染物9镉GB5009.15污染物2.选测序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项目种类1虫酰肼参照GB/T20769杀虫剂2二嗪磷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虫剂3氟虫腈参照GB23200.34、NY/T1379杀虫剂4氟酰脲参照GB23200.34杀虫剂5甲氰菊酯GB23200.113、NY/T761杀虫剂6抗蚜威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虫剂7螺虫乙酯N/A杀虫剂8氯虫苯甲酰胺N/A杀虫剂9氯菊酯GB23200.8、GB23200.113、NY/T761杀虫剂10苯丁锡SN0592杀螨剂序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项目种类11代森联SN0157杀菌剂12克菌丹GB23200.8、SN0654杀菌剂13联苯三唑醇GB23200.8、GB/T20769杀菌剂14氯苯嘧啶醇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15百草枯N/A除草剂(一)苹果,花红(沙果),红厚壳(海棠果),梨1.必测序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项目种类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GB/T20769杀虫剂2毒死蜱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虫剂3对硫磷GB23200.113、GB/T5009.145杀虫剂4灭多威GB23200.112、NY/T761杀虫剂5马拉硫磷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虫剂6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虫剂菊酯7噻虫嗪GB23200.8、GB/T20769杀虫剂8杀虫脒GB/T20769杀虫剂9辛硫磷GB/T5009.102、GB/T20769杀虫剂10哒螨灵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螨剂11百菌清GB/T5009.105、NY/T761杀菌剂12苯醚甲环唑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13丙森锌SN0157、SN/T1541杀菌剂14代森锰锌SN0157杀菌剂15代森铵SN0157杀菌剂16戊唑醇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17氟硅唑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18甲基硫菌灵NY/T1680杀菌剂19三唑酮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20异菌脲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21吡唑醚菌酯GB23200.8杀菌剂序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项目种类22啶酰菌胺GB/T20769杀菌剂23嘧霉胺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24草铵膦GB23200.108除草剂2.选测序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项目种类1丙溴磷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虫剂2除虫脲GB/T5009.147、NY/T1720杀虫剂3单甲脒和单甲脒盐酸盐GB/T5009.160杀虫剂4敌敌畏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虫剂5丁硫克百威GB23200.13杀虫剂6联苯菊酯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虫剂7内吸磷GB/T20769杀虫剂8多杀霉素N/A杀虫剂9伏杀硫磷GB23200.8、GB23200.113、NY/T761杀虫剂10氟苯脲NY/T1453杀虫剂11氟虫脲GB/T20769杀虫剂12氟啶虫酰胺GB23200.75杀虫剂13氟氯氰菊酯和高效氟氯氰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虫剂菊酯14氟氰戊菊酯GB23200.113、NY/T761杀虫剂15甲氧虫酰肼GB/T20769杀虫剂16乐果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虫剂17硫丹N/A杀虫剂18醚菊酯GB23200.8杀虫剂19氰戊菊酯和S-氰戊菊酯GB23200.8、GB23200.113、NY/T761杀虫剂20三唑磷GB23200.113、NY/T761杀虫剂21杀铃脲GB/T20769、NY/T1720杀虫剂22杀扑磷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虫剂23水胺硫磷GB23200.113、GB/T5009.20杀虫剂24敌百虫GB/T20769、NY/T761杀虫剂序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项目种类25溴氰菊酯GB23200.113、NY/T761杀虫剂26氧乐果GB23200.113、NY/T761、NY/T1379杀虫剂27乙酰甲胺磷GB23200.113、NY/T761杀虫剂28蝇毒磷GB23200.8、GB23200.113杀虫剂29治螟磷GB23200.8、GB23200.113、NY/T761杀虫剂30灭蚁灵GB/T5009.19杀虫剂31噻虫啉GB/T20769杀虫剂32异狄氏剂GB/T5009.19杀虫剂33烯啶虫胺GB/T20769杀虫剂34联苯肼酯GB23200.8杀螨剂35螺螨酯GB23200.8、GB/T20769杀螨剂36炔螨特GB23200.8、NY/T1652杀螨剂37噻螨酮GB23200.8、GB/T20769杀螨剂38三氯杀螨醇GB23200.113、NY/T761杀螨剂39三氯杀螨砜GB23200.113、NY/T1379杀螨剂40三唑锡参照SN/T4558杀螨剂41双甲脒GB/T5009.143杀螨剂42四螨嗪GB23200.47、GB/T20769杀螨剂43溴螨酯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螨剂44唑螨酯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螨剂45苯氟磺胺参照SN/T2320杀菌剂46苯菌灵参照SN/T0162杀菌剂47代森锌GB23200.113、NY/T761杀菌剂48噁唑菌酮GB/T20769杀菌剂49二苯胺GB23200.113、NY/T761杀菌剂50氟环唑GB23200.113、NY/T761杀菌剂51福美双SN0157杀菌剂52福美锌参照SN0157、SN/T1541杀菌剂53己唑醇GB23200.8、GB23200.113杀菌剂54甲苯氟磺胺GB23200.8杀菌剂55甲霜灵和精甲霜灵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序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项目种类56腈菌唑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57咪鲜胺和咪鲜胺锰盐NY/T1456杀菌剂58醚菌酯GB23200.8、GB/T20769杀菌剂59灭菌丹GB/T20769、SN/T2320杀菌剂60噻菌灵GB/T20769、NY/T1453、NY/T1680杀菌剂61三唑醇GB23200.8、GB23200.113杀菌剂62肟菌酯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63戊菌唑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64烯唑醇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652甲4氯(钠)参照SN/T2228除草剂66敌草快SN/T0293除草剂67多效唑见GB2763中检测方法、GB/T20770生长调节剂681-甲基环丙烯N/A保鲜剂(二)山楂,枇杷1.必测序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项目种类1水胺硫磷GB23200.113、GB/T5009.20杀虫剂2氧乐果GB23200.113、NY/T761、NY/T1379杀虫剂3毒死蜱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虫剂4氰戊菊酯和S-氰戊菊酯GB23200.8、GB23200.113、NY/T761杀虫剂5溴氰菊酯GB23200.113、NY/T761杀虫剂6辛硫磷GB/T5009.102、GB/T20769杀虫剂7百菌清GB/T5009.105、NY/T761杀菌剂2.选测序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项目种类1倍硫磷GB23200.8、GB23200.113杀虫剂2除虫脲GB/T5009.147、NY/T1720杀虫剂3稻瘟灵GB/T5009.147、NY/T1720杀虫剂序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项目种类4敌敌畏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虫剂5对硫磷GB23200.113、GB/T5009.145杀虫剂6多杀霉素N/A杀虫剂7伏杀硫磷GB23200.8、GB23200.113、NY/T761杀虫剂8氟苯脲NY/T1453杀虫剂9氟氰戊菊酯GB23200.113、NY/T761杀虫剂10联苯肼酯GB23200.8杀螨剂11苯醚甲环唑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12氟硅唑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13甲苯氟磺胺GB23200.8杀菌剂14甲霜灵和精甲霜灵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15腈菌唑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162甲4氯(钠)见GB2763中检测方法除草剂17氯吡脲(枇杷)GB23200.110生长调节剂(三)桃,枣,杏1.必测序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项目种类1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虫剂菊酯2乐果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虫剂3氰戊菊酯和S-氰戊菊酯GB23200.8、GB23200.113、NY/T761杀虫剂4水胺硫磷GB23200.113、GB/T5009.20杀虫剂5辛硫磷GB/T5009.102、GB/T20769杀虫剂6噻虫啉GB/T20769杀虫剂7杀扑磷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虫剂8联苯肼酯GB23200.8杀螨剂9噻螨酮GB23200.8、GB/T20769杀螨剂10四螨嗪GB23200.47、GB/T20769杀螨剂11内吸磷GB/T20769杀螨剂序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项目种类12哒螨灵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螨剂13双甲脒GB/T5009.143杀螨剂14螺螨酯GB23200.8、GB/T20769杀螨剂15丙森锌参照SN0157、SN/T1541杀菌剂16代森锰锌SN0157杀菌剂17腈菌唑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18嘧菌环胺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19嘧菌酯GB23200.54、NY/T1453、SN/T1976杀菌剂20吡唑醚菌酯GB23200.8杀菌剂21嘧霉胺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22戊唑醇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2.选测序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项目种类1倍硫磷GB23200.8、GB23200.113杀虫剂2啶氧菌酯GB23200.8、GB/T20769杀虫剂3对硫磷GB23200.113、GB/T5009.145杀虫剂4多杀霉素N/A杀虫剂5伏杀硫磷GB23200.8、GB23200.113、NY/T761杀虫剂6马拉硫磷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虫剂7醚菊酯GB23200.8杀虫剂8灭多威GB23200.112、NY/T761杀虫剂9灭线磷GB23200.112、NY/T761杀虫剂10杀虫脒GB/T20769杀虫剂11溴氰菊酯GB23200.113、NY/T761杀虫剂12乙酰甲胺磷GB23200.113、NY/T761杀虫剂13蝇毒磷GB23200.8、GB23200.113杀虫剂14治螟磷GB23200.8、GB23200.113、NY/T761杀虫剂15丁硫克百威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虫剂16氧乐果GB23200.113、NY/T761、NY/T1379杀虫剂17灭幼脲GB/T20769杀虫剂序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项目种类18苯氟磺胺参照SN/T 2320杀菌剂19苯醚甲环唑见GB 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20氟硅唑见GB 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21氯硝胺见GB 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22戊菌唑见GB 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23百菌清GB/T 5009.105NY/T 761杀菌剂(四)梅,樱桃,李,欧李(高钙果)1.必测2.选测序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项目种类1倍硫磷GB 23200.8、GB 23200.113杀虫剂2丙溴磷见GB 2763中检测方法杀虫剂3对硫磷GB 23200.113、GB/T 5009.145杀虫剂4多杀霉素N/A杀虫剂序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项目种类1氧乐果GB 23200.113、NY/T 761、NY/T 1379杀虫剂2溴氰菊酯GB 23200.113、NY/T 761杀虫剂3氰戊菊酯和S-氰戊菊酯GB 23200.8、GB 23200.113、NY/T 761杀虫剂4毒死蜱见GB 2763中检测方法杀虫剂5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见GB 2763中检测方法杀虫剂6百菌清GB/T 5009.105、NY/T 761杀菌剂7三唑酮见GB 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8吡唑醚菌酯GB 23200.8杀菌剂9啶酰菌胺GB/T 20769杀菌剂10嘧霉胺见GB 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11戊唑醇见GB 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12草铵膦GB 23200.108除草剂序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项目种类5氟苯脲NY/T1453杀虫剂6乐果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虫剂7硫丹N/A杀虫剂8马拉硫磷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虫剂9嘧菌酯GB23200.54、NY/T1453、SN/T1976杀虫剂10灭多威GB23200.112、NY/T761杀虫剂11灭线磷GB23200.112、NY/T761杀虫剂12噻虫啉GB/T20769杀虫剂13杀虫脒GB/T20769杀虫剂14杀扑磷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虫剂15水胺硫磷GB23200.113、GB/T5009.20杀虫剂16辛硫磷GB/T5009.102、GB/T20769杀虫剂17乙酰甲胺磷GB23200.113、NY/T761杀虫剂18蝇毒磷GB23200.8、GB23200.113杀虫剂19治螟磷GB23200.8、GB23200.113、NY/T761杀虫剂20联苯肼酯GB23200.8杀螨剂21联苯菊酯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螨剂22内吸磷GB/T20769杀螨剂23噻螨酮GB23200.8、GB/T20769杀螨剂24三环锡SN/T4558杀螨剂25三唑磷GB23200.113、NY/T761杀螨剂26三唑锡SN/T4558杀螨剂27双甲脒GB/T5009.143杀螨剂28四螨嗪GB23200.47、GB/T20769杀螨剂29溴螨酯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螨剂30灭蚁灵GB/T5009.19杀螨剂31苯氟磺胺参照SN/T2320杀菌剂32苯菌灵参照SN/T0162杀菌剂33苯醚甲环唑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34丙森锌参照SN0157、SN/T1541杀菌剂35代森锰锌SN0157杀菌剂序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项目种类36丁苯吗啉参照GB23200.37、GB/T20769杀菌剂37噁唑菌酮GB/T20769杀菌剂38粉唑醇GB/T20769杀菌剂39氟硅唑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40氟环唑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41福美双SN0157杀菌剂42腐霉利GB23200.8、GB23200.9、NY/T761杀菌剂43甲苯氟磺胺GB23200.8杀菌剂44甲霜灵和精甲霜灵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45腈菌唑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46喹氧灵GB23200.113杀菌剂47咪鲜胺和咪鲜胺锰盐NY/T1456杀菌剂48醚菌酯GB23200.8、GB/T20769杀菌剂49嘧菌环胺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50灭菌丹GB/T20769、SN/T2320杀菌剂51三唑醇GB23200.8、GB23200.113杀菌剂52霜脲氰GB/T20769杀菌剂53肟菌酯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54戊菌唑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55烯酰吗啉GB/T20769杀菌剂56烯唑醇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57异菌脲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58多效唑见GB2763中检测方法、GB/T20770生长调节剂59氯吡脲GB23200.110生长调节剂60氯化苦参照GB/T5009.36熏蒸剂61溴甲烷N/A熏蒸剂二、葡萄1.必测序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项目种类1氟虫腈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虫剂2甲氰菊酯GB23200.113、NY/T761杀虫剂3硫线磷GB/T20769杀虫剂4氯菊酯GB23200.8、GB23200.113、NY/T761杀虫剂5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虫剂6马拉硫磷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虫剂7杀虫脒GB/T20769杀虫剂8杀螟硫磷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虫剂9水胺硫磷GB23200.113、GB/T5009.20杀虫剂10辛硫磷GB/T5009.102、GB/T20769杀虫剂11溴氰菊酯GB23200.113、NY/T761杀虫剂12氧乐果GB23200.113、NY/T761、NY/T1379杀虫剂13乙酰甲胺磷GB23200.113、NY/T761杀虫剂14蝇毒磷GB23200.8、GB23200.113杀虫剂15灭多威GB23200.112、NY/T761杀虫剂16联苯肼酯GB23200.8杀螨剂17噻螨酮GB23200.8、GB/T20769杀螨剂18三环锡SN/T4558杀螨剂19三唑锡SN/T4558杀螨剂20四螨嗪GB23200.47、GB/T20769杀螨剂21溴螨酯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螨剂22三氯杀螨醇GB23200.113、NY/T761杀螨剂23百菌清GB/T5009.105、NY/T761杀菌剂24苯氟磺胺参照SN/T2320杀菌剂25苯醚甲环唑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26苯酰菌胺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27吡唑醚菌酯GB23200.8杀菌剂28丙森锌参照SN0157、SN/T1541杀菌剂29代森联SN0157杀菌剂30代森锰锌SN0157杀菌剂31啶酰菌胺GB/T20769杀菌剂序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项目种类32多菌灵GB/T20769、NY/T1453杀菌剂33氟硅唑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34氟环唑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35腐霉利GB23200.8、GB23200.9、NY/T761杀菌剂36己唑醇GB23200.8、GB23200.113杀菌剂37甲苯氟磺胺GB23200.8杀菌剂38甲基硫菌灵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39甲霜灵和精甲霜灵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40腈菌唑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41克菌丹GB23200.8、SN0654杀菌剂42喹氧灵GB23200.113杀菌剂43氯苯嘧啶醇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44咪鲜胺和咪鲜胺锰盐NY/T1456杀菌剂45嘧菌环胺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46嘧菌酯GB23200.54、NY/T1453、SN/T1976杀菌剂47嘧霉胺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48噻菌灵GB/T20769、NY/T1453、NY/T1680杀菌剂49霜霉威和霜霉威盐酸盐GB/T20769杀菌剂50霜脲氰GB/T20769杀菌剂51戊菌唑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52戊唑醇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53烯酰吗啉GB/T20769杀菌剂54烯唑醇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55异菌脲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56苯霜灵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菌剂57草甘膦GB/T23750、NY/T1096、SN/T1923除草剂58氯吡脲GB23200.110生长调节剂59铅GB5009.12污染物60镉GB5009.15污染物2.选测序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项目种类1多杀霉素N/A杀虫剂2联苯菊酯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虫剂3艾氏剂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虫剂4狄氏剂见GB2763中检测方法杀虫剂5螺虫乙酯N/A杀虫剂6氰霜唑N/A杀菌剂7莠去津见GB2763中检测方法除草剂8百草枯N/A除草剂9S-诱抗素N/A生长调节剂10单氰胺N/A生长调节剂11丙酰芸苔素内酯N/A生长调节剂12吲哚丁酸N/A生长调节剂1314-羟基芸苔素甾醇N/A生长调节剂14烯腺嘌呤N/A生长调节剂15羟烯腺嘌呤N/A生长调节剂161-甲基环丙烯N/A生长调节剂三、柑橘类以下必测和选测适用于所有柑橘类。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秘书处关于发布五类有机产品认证抽样检测项目指南(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0.12.04
•【文号】认秘函〔2020〕47号
•【施行日期】2020.12.0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认证认可
正文
认监委秘书处关于发布五类有机产品认证抽样检测项目指南
(试行)的通知
认秘函〔2020〕47号各认证机构:
根据《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认监委公告〔2019〕21号)要求,认证机构应对申请认证产品实施抽样检测,在风险评估基础上确定所需检测的项目。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有机产品认证抽样检测工作,提高有机产品认证抽样检测项目的一致性,加强对认证机构在风险评估基础上确定检测项目的指导,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组织制定了五类有机产品认证(蔬菜类、水果类、茶叶类、畜禽类、乳制品类)抽样检测项目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抽样检测项目指南》(试行)),现予以公布,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抽样检测项目指南》(试行)自2021年7月1日起实施。
二、《抽样检测项目指南》(试行)必测检测项目为认证机构对申请认证产品实施抽样检测的必须检测项目。
认证机构可在风险评估基础上,增选《抽样检测项
目指南》(试行)中选测检测项目或《抽样检测项目指南》(试行)中未列出的检测项目。
三、各认证机构可采用检出限低于本指南中检测方法的方法进行检测。
附件:五类有机产品认证抽样检测项目指南(试行)
认监委秘书处
2020年12月4日。
产品抽样方案及C0允收水准1. 引言在产品制造和出售的过程中,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需要进行抽样检验。
抽样检验是通过对一局部样本进行检查,来判断整个产品批次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本文将介绍产品抽样方案的根本概念和原那么,并详细说明C0允收水准的意义和确定方法。
2. 产品抽样方案产品抽样方案是指在产品制造或出售的过程中,根据一定的抽样原那么和方法,确定需要进行抽样检验的样本数量和抽样方案的规划。
产品抽样方案的制定是为了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利用资源并节约本钱。
2.1 抽样原那么产品抽样方案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那么: - 代表性原那么:样本应能代表整个产品批次的质量水平。
- 随机性原那么:样本的选择应该是随机的,不能有任何人为干预。
- 统计学原那么:根据样本检验结果,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判断。
2.2 抽样方法常用的产品抽样方法包括: - 无差异抽样:随机选择样本,不考虑任何特殊因素。
- 分层抽样:将产品按某种特征进行分类,然后在每个类别中进行抽样。
- 整批抽样:将整个产品批次作为一个样本进行检验。
3. C0允收水准C0允收水准是指在产品抽样检验中,确定合格品率和拒收品率的标准。
C0值一般由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厂家自行确定。
3.1 合格品率合格品率是指在抽样检验中,判断产品质量合格的比例。
合格品率高,说明产品质量好。
合格品率可根据产品的质量要求和市场需求进行设定。
3.2 拒收品率拒收品率是指在抽样检验中,判断产品质量不合格的比例。
拒收品率越低,说明产品质量控制越严格。
拒收品率的设定应根据产品的质量标准和市场需求进行平衡。
3.3 C0值确定方法确定C0值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 根据历史数据:根据过去的产品抽样检验结果和市场反响,分析得出C0值。
- 根据国际标准:参考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确定适宜的C0值。
- 根据市场需求:根据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确定符合市场需求的C0值。
4. 结论产品抽样方案是确保产品质量稳定的重要工具,合理制定产品抽样方案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本钱。
材料送检取样指南
首先,取样前需要明确取样目的和要求。
不同的取样目的和要求可能会对取样方法和样品数量有所要求,因此在取样前,需要明确确定取样的目的和要求,以便后续采取相应的措施。
其次,选择合适的取样点位。
取样点位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般来说,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例如,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选择不同批次、不同工序的产品进行取样分析,以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第三,选择合适的取样工具和方法。
取样工具和方法必须与被检测材料相适应,以确保取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般来说,常用的取样工具包括锤子、钳子、试管等,取样方法有切割法、剖析法、抽样法等。
第四,注意取样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在进行取样工作时,要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卫生,避免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损害。
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设立专门的实验室等。
第五,注意取样样品的保存和运输。
在取样完成后,应及时将样品进行标识、包装和封存,以防止样品的变质和污染。
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样品的振动和温度变化,以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最后,进行取样分析。
取样完成后,可以将样品送往专业的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检测。
实验室应具备相关的分析设备和技术人员,并按照相关的标准和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材料送检取样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通过遵循上述指南和方法,可以保证取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材料的质量控制和性能评估提供有力的支持。
取样 取样指令取样涉及的程序、管理原辅料、包装材料的验收取样、半成品、成品取样 水、沉降菌、浮游菌、悬浮粒子检测 法规、指南取样方法:1、对原辅料、半成品(中间产品)、成品、副产品及包装材料、工艺用水都应分别制定取样办法。
2、对取样环境的洁净要求、取样人员、取样容器、取样部位和顺序、取样方法、取样量、样品混合方法、取样容器的清洗、保管、必要的留样时间以及对无菌及麻毒、精神药品在取样时的特殊要求等应又明确的规定。
3、原辅料、内包装材料,可在仓储区原辅料取样间或支架式层流罩内取样。
4、取样环境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应与生产要求一致。
5、中间品、成品取样可以在生产结束时进行,也可以在生产过程的前、中、后期取样。
(1) 原则:根据取样计划单进行取样,取样时,应注意样品的代表性。
(2) 取样一般由经过培训和考核的专职取样员进行。
(3) 样品容器在取样前即应帖上事先准备好的取样标签,以免发生差错。
混合样品及分样,应在符合洁净度要求的取样间进行。
(4) 取过样的包装、取样日期和相应的化验申请单上要作上取样标记。
(5) 取过样的包装要重新密封,防止包装内的材料受到污染或在运输或处理过程中散落并造成污染。
应帖上取样标签,以使得在重新打开包装时易被观察到。
取好样的包装要放回原货位。
取样数量:1、一般原辅料总件数n ≤3时,每件取样;n 为4~300时,取样数为 1n + ,n>300时,取样数为12n+。
*直接样品:直接取自物料的样品称直接样品。
**混合样品:将一定数目的直接样品混合均匀后获得的样品称为混合样品。
2、中药材总件数n<5或为贵细药材时,每件取样;n 为5~99时,取样数为5;n 为100~1000时,按n 的5%取样;n>1000时,超出部分按1%取样。
3、半成品(中间产品)、成品、副产品、包装材料、工艺用水及特殊要求的原料按具体情况另行规定。
4、取样量为全检所需数量的3倍,特殊情况另定。
纺织品抽样检验方案1. 背景为了确保纺织品的质量和合规性,抽样检验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纺织品抽样检验方案,以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目的纺织品抽样检验的目的是对纺织品进行质量和合规性的评估。
通过抽样检验,可以确定纺织品是否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法规和客户要求。
3. 抽样方法为了保证抽样的代表性和统计学意义,我们将采用以下抽样方法:3.1. 无偏概率抽样采用无偏概率抽样方法进行纺织品的抽样。
在抽样过程中,每个纺织品样本都有相等的机会被选中,从而确保抽样结果具有代表性。
3.2. 批次分层抽样基于纺织品的批次信息,我们将采用批次分层抽样方法。
通过对每个批次进行抽样,可以在保证代表性的前提下,更好地控制抽样数量。
3.3. 抽样单元选择在抽样单元选择方面,我们将根据纺织品的特点和检验目的,选择适当的抽样单元。
这可能包括纱线、织物、服装等不同的纺织品单元。
4. 抽样计划为了制定有效的抽样计划,我们将考虑以下因素:4.1. 检验目的根据纺织品的检验目的,确定抽样数量和抽样方法。
例如,如果检验目的是确定纺织品的质量水平,则需要采用足够的抽样数量。
4.2. 产品属性针对不同类型的纺织品,我们将考虑其特定的产品属性。
例如,对于纺织品的尺寸、重量或强度等属性,可能需要更多的抽样数量。
4.3. 检验水平和接受质量限根据客户要求和相关标准,确定检验水平和接受质量限。
这将决定了合格和不合格的判断标准,从而影响抽样数量。
5. 数据分析收集到的抽样数据将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估纺织品的质量和合规性。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均值比较、标准差分析和假设检验等。
6. 结论根据抽样检验的结果,我们将提供客观的结论和建议。
如果纺织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则将判定为合格;否则,将判定为不合格,并提供改进意见。
7. 参考文献在制定纺织品抽样检验方案时,我们将参考相关的标准、法规和行业指南。
确保抽样检验过程符合国际和国内的要求。
产品抽样方法指南抽样方法分类:大宗原料(一般是袋装)、常规袋装原料(一般为化工原料)、箱装(维生素、药物等)、桶装(固体、液体原料)、微量原料(小包);1大宗原料取样方法大宗原料:玉米、小麦、碎米、面粉、豆粕、棉、菜粕、花生粕、膨化大豆、发酵豆粕、鱼粉、肉(骨)粉、次粉、麸皮、油糠、米糠粕、统糠、DDGS、石粉、沸石粉。
(1)取样批确定:一车确定为一批。
如果是船或车皮在一天内运完的按到货的前中后分成三批。
(2)预验收:在车上进行,去掉雨布后,车上的四个面按两条对角线方式进行布点抽样检查物料是否有结块、发热、霉变、打湿、掺假等不符合质量的现象,并根据检查情况通知原料保管员是否卸货或卸货时要进行挑选等。
预验收的样品不作检测。
(3)如果是在预验收时决定挑选卸货的原料则采取100%取样方式(每一包均取到:按单包方式取样判别。
)将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分开码放并统计数量。
(4)检测取样:在卸货时进行取样,取样点数及位置确定(每个小垛都取到,每个小垛的对立的两个侧面上,以对角线沿路线间包用扦样器取样)。
(5)单包取样方法(平敞的单包,扦样器从一个角沿对角线方向扦进包的对角,此时扦样器的开口方向应向下。
)(6)旋转:扦样器扦进包装袋以后,不急于抽出,必须缓慢地原地旋转180度,让扦样器盛满样品后再匀速抽出。
(7)回扦样感观检查:扦样器回抽出来后要检查样品的颜色及细度。
(8)扦样器卸样至样品袋:用手或其他硬质物件轻敲扦样器手持部位让扦样器内的物料滑落至样品袋内。
(注意,进入样品袋的样先不用混合,并在边取样边查看每扦样的感观是否有不一致的情况)(9)按第四步中的方向及布点扦样完后,在样品袋上用记号笔标记清楚:样品名称、车号、样品来源、来样日期。
如有到货通知单号也一起标上。
卸货过程中的取样量一般比较大,此时应按四分法将样品进行缩样。
2常规袋装原料抽样(1)取样批确定:每家供方进货产品,以每天的供货量为一批。
(2)包装标识检查:取样前先检查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号”、“生产地址”、“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净含量”等是否标识清楚。
(3)取样点数及位置确定:(可见的三个面上,以对角线沿路线间包用扦样器取样)(4)单包取样方法(平敞的单包,扦样器从一个角沿对角线方向扦进包的对角,此时扦样器的开口方向应向下。
)(5)旋转:扦样器扦进包装袋以后,不急于抽出,必须缓慢地原地旋转180度,让扦样器盛满样品后再匀速抽出。
(6)回扦样感观检查:扦样器回抽出来后要检查样品的颜色及细度。
扦样器卸样至样品袋:用手或其他硬质物件轻敲扦样器手持部位让扦样器内的物料滑落至样品袋内。
(注意,进入样品袋的样先不用混合,并在边取样边查看每扦样的感观是否有不一致的情况)。
按第三步中的方向及布点扦样完后,在样品袋上用记号笔标记清楚:样品名称、车号、样品来源、来样日期。
如有到货通知单号也一起标上。
品管员到现场按上述方法取100克以上的样品。
3箱装(维生素、药物等)(1)包装标识检查:取样前先检查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号”、“生产地址”、“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净含量”等是否标识清楚。
(2)取样批确定:每家供方进货产品,以每天的供货量为一批。
(3)取样点数及位置确定:卸货时按前中后随机点取三箱以上的物料箱先放置一边用于取样。
(4)单包取样方法:打开外箱先进行感观检查,扦样器从一个角沿立体对角线方向扦进包的对角,此时扦样器的开口方向应向下。
(5)旋转:扦样器扦进包装袋以后,不急于抽出,必须缓慢地原地旋转180度,让扦样器盛满样品后再匀速抽出。
(6)扦样器卸样至样品袋:将盛有物料的扦样器(通常此时扦样器只有尖上15-25cm 长度有物料),直接放入样品袋内抖动下料就行。
取完样后应用废旧不干胶将取样孔封好防潮,然后箱子盖好,用不干胶粘在结合处就行。
(7)其他单件抽样如上就行。
(8)按第三步中的方向及布点扦样完后,在样品袋上用记号笔标记清楚:样品名称、车号、样品来源、来样日期。
如有到货通知单号也一起标上。
品管员到现场按上述方法取足50克以上的样品。
4桶装(固体原料)(1)包装标识检查:取样前先检查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号”、“生产地址”、“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净含量”等是否标识清楚。
(2)取样批确定:每家供方进货产品,以每天的供货量为一批(3)取样点数及位置确定:可见的三个面上,以对角线沿路线间桶用样勺取样(4)开桶:用刀或钳子拔掉楔子。
开内袋:用剪刀剪开锁扣或用手握紧内袋一头后用力向上扯弹出锁扣。
(5)单桶取样方法:打开内袋后用取样勺先拔开上层5cm左右的料看看料的感观后取中上部的物料。
用样勺取样后直接放到样品袋即可。
取完样后锁住内袋口,盖好桶盖。
(6)按第三步中的方向及布点扦样完后,在样品袋上用记号笔标记清楚:样品名称、车号、样品来源、来样日期。
如有到货通知单号也一起标上。
品管员到现场按上述方法取50克以上的样品。
5桶装(液体原料)(1)包装标识检查:取样前先检查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号”、“生产地址”、“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净含量”等是否标识清楚。
(2)取样批确定:每家供方进货产品,以每天的供货量为一批(3)取样点数及位置确定:(可见的三个面上,以对角线沿路线间桶用样勺取样(4)开桶:用刀或钳子拔掉楔子。
(5)放油管:打开桶盖后,将取油管垂直放入油桶底部,较细的一头向下。
此时管的顶口不要封。
(物料粘度大时等的时间长一些,一般等20-30秒就可以了。
扦油管时要注意手感的变化:如果桶的底部有沉淀物是会加大用力。
)(6)取出油管:封住油管上口,垂直上提,上提时注意观察油管中物料的感观情况。
并放入容器中松开上端封口,将油管中的物料放入取样容器中。
取样完一桶再将桶盖拧紧即可。
(7)按第三步中的方向及布点扦样完后,在样品袋上用记号笔标记清楚:样品名称、车号、样品来源、来样日期。
如有到货通知单号也一起标上。
品管员到现场按上述方法取50克以上的样品。
6微量原料(小包)(1)包装标识检查:取样前先检查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号”、“生产地址”、“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净含量”等是否标识清楚。
(2)取样批确定:每家供方进货产品,以每天的供货量为一批。
因到件数少,所以按50%件数取样。
(3)单件取样开桶方法:用扦样器尖直接撬开锁扣就行。
桶内是小包装。
(4)单件取样:将小包全部取出,排成两排感官名小包的颜色及细度,并间隔随机从中取出3-10小包。
(5)单小包取样:扦样器向口向下没小包对角线方向扦入小包内,到位(不能扦破对角的包装)后再原地旋转180度后抽取扦样器。
(6)卸料方法:将盛有物料的扦样器(通常此时扦样器只有尖上5-15cm长度有物料),直接放入样品袋内抖动下料就行。
取完样后应用废旧不干胶将取样孔封好防潮。
最后将密封好的小包放入大内袋后再用桶装好,扣上锁扣。
(7)其他单件抽样按上述方法进行取样。
样取完后,在样品袋上用记号笔标记清楚:样品名称、车号、样品来源、来样日期。
如有到货通知单号也一起标上。
品管员到现场按上述方法取50毫克以上的样品。
7四分法分样步骤:(1)用平整的内袋平铺开,将要缩分的样品按锥形堆起,然后用一平板物件从锥顶往下压,使用样品平铺开。
(2)再将平铺的样品用十字架划开分成4块。
如图编号。
(3)再将1、3两块合作一个样品(将图中1、3两块所示面积的物料全部分离出来,特别是底下的粉料不能留下混入3、4块内),混合均匀后再按上述方法又缩分一次,直至样品缩分到100-200克之间,再送化验室检测。
8半成品、成品抽样方法8.1抽样分类:留样抽样、公司抽检、返货检测、变异系数检测、国家检测机构不定期抽样8.2留样抽样(1)抽样时机及频率:见各公司的相关规定;(2)抽样部位:一般在每批产品的中间(按包数数至中间),在规格包的中上部(拔开最上面一层后再取样),用样勺取一勺(近平勺)约50-100克。
然后将勺里所有的物料均倒入样品袋,每批取样包数应在3-5包, 当样品袋的样品达到2/3时停止留样,封好口后在样品袋上写好品名、生产日期。
8.3公司抽检抽样(1)抽样时机及频率:见各公司的相关规定;(2)抽样部位:在包规格包的中上部(拔开最上面一层后再取样),用样勺取一勺(近平勺)约50-100克。
然后将勺里所有的物料均倒入样品袋封好。
8.4返货检测抽样(3)抽样时机及频率:见各公司的相关规定;(4)抽样部位:在包规格包的中上部(拔开最上面一层后再取样),用样勺取一勺(近平勺)约50-100克。
然后将勺里所有的物料均倒入样品袋封好。
(5)8.5变异系数抽样(1)抽样时机及频率:见各公司的相关规定;(2)抽样的布点:见《生产工艺质量检测评估方法指南》;(3)抽样部位:在包规格包的中上部(拔开最上面一层后再取样),用样勺取一勺(近平勺)约50-100克。
然后将勺里所有的物料均倒入样品袋封好。
如果是全价料:一批料混合好之后,在进入待制粒仓上面的溜管处进行抽样。
8.6国家检测机构不定期抽样(1)抽样时机:见各公司的相关规定;(2)抽样包数:随机取两包,均解开。
在包的中上部(拔开最上面一层后再取样),用样勺取两勺(近平勺)约100-150克,全部倒入样品袋,再在另一包也取两勺全部倒入样品袋并混合均匀。
依此一个品种共取样三袋,每袋约500克。
8.7其他如果对分样要求严格时(如用于对比检测),请按四分法将所取样品混合均匀后再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