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数-物理核-逻辑核
- 格式:docx
- 大小:33.46 KB
- 文档页数:7
cpuinfo详解cpuinfo详解linux系统,cpu相关信息是保存在中/proc/cpuinfo⽂件中。
1、通过 cat /proc/cpuinfo查看[root@root ~]# cat /proc/cpuinfoprocessor : 0 // 逻辑处理器的唯⼀标识符vendor_id : GenuineIntel // CPU制造商,GenuineIntel表⽰是英特尔处理器cpu family : 6 // CPU产品系列代号model : 79 // 表明CPU属于其系列中的哪⼀代号model name : Intel(R) Xeon(R) CPU E5-2682 v4 @ 2.50GHz // CPU属于的名字、编号、主频stepping : 1 // 步进编号,⽤来标识处理器的设计或制作版本,有助于控制和跟踪处理器的更改microcode : 0x1 // CPU微代码cpu MHz : 2494.220 // CPU的实际试⽤主频cache size : 40960 KB // CPU⼆级cache⼤⼩physical id : 0 // 物理CPU的标号,物理CPU就是硬件上真实存在的CPUsiblings : 1 // ⼀个物理CPU有⼏个逻辑CPUcore id : 0 // ⼀个物理CPU上的每个内核的唯⼀标识符,不同物理CPU的core id可以相同,因为每个CPU上的core id都从0开始标识cpu cores : 1 // 指的是⼀个物理CPU有⼏个核apicid : 0 // ⽤来区分不同逻辑核的编号,系统中每个逻辑核的此编号都不同initial apicid : 0fpu : yes // 是否具有浮点运算单元fpu_exception : yes // 是否⽀持浮点计算异常cpuid level : 13 // 执⾏cpuid指令前,eax寄存器中的值,不同cpuid指令会返回不同内容wp : yes // 表明当前CPU是否在内核态⽀持对⽤户空间的写保护(Write Protection)flags : fpu vme de pse tsc msr pae mce cx8 apic sep mtrr pge mca cmov pat pse36 clflush mmx fxsr sse sse2 ss ht syscall nx pdpe1gb rdtscp lm constant_tsc rep_good nopl eagerfpu pni pclmulqdq ssse3 fma cx16 pcid sse4_1 sse4_2 bogomips : 4988.44 // 在系统内核启动时粗略测算的CPU速度clflush size : 64 // 每次刷新缓存的⼤⼩单位cache_alignment : 64 // 缓存地址对齐单位address sizes : 46 bits physical, 48 bits virtual // 可访问地址空间位数power management: // 电源管理相关2、通过lscpu命令进⾏查看lscpu命令从sysfs和/proc/cpuinfo收集cpu体系结构信息,命令的输出⽐较易读,命令输出的信息包含cpu数量,线程,核数,套接字等。
001CPU个数物理核数逻辑核数vCPU数之间的区别
(1)CPU个数:看得见摸得找的CPU个数,插在主版上⾯的. 在linux系统下⾯的/proc/cpuinfo⽂件的条⽬中,有多少个不同的physical id就有多少个物理CPU.
(2)CPU物理核:⼀个CPU可能有多个核. 在linux系统下⾯的/proc/cpuinfo⽂件的条⽬中,可以看具体有多少个cpu cores,就表⽰⼀个CPU有多少个CPU物理核
(3)CPU逻辑核(CPU超线程):⽤Intel的超线程技术(HT)将物理核虚拟⽽成的逻辑处理单元. 在linux系统下⾯的/proc/cpuinfo⽂件的条⽬中,可以看具体有多少个siblings,就表⽰⼀个CPU有多少个逻辑核. 逻辑核的概念是指将CPU物理核按时间⽚逻辑上分成了两个CPU(CPU频率很⾼,2.4hz 可以分成两块1.2hz的逻辑核)
(4)vCPU:vCPU是在虚拟化的时候提出来的概念,因此vCPU的讨论都是在虚拟化,划分cpu才会讨论的问题. 通常⼀个CPU逻辑核,按照1:100来划分的话,就可以得到 1*100 = 100vCPU。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由多个组件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其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一、硬件组成1.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
它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控制器负责指令的解码和执行,运算器负责算术和逻辑运算。
2.存储器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的部分。
它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RAM用于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而ROM则存储计算机启动时需要的程序和数据。
3.输入设备输入设备是用户与计算机系统交互的接口,它将用户输入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系统中。
常见的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4.输出设备输出设备是计算机系统向用户展示结果的设备,它将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示给用户。
常见的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扬声器等。
5.总线总线是计算机系统中各个组件之间传输数据的通道。
它包括数据总线、地质总线和控制总线。
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地质总线用于传输内存地质,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信号。
二、软件组成1.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提供用户与计算机硬件交互的接口,以及执行计算机程序。
常见的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Linux和macOS等。
2.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为满足用户特定需求而设计的软件。
它包括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视频播放软件等。
应用软件通常运行在操作系统之上,利用操作系统的资源来完成特定的任务。
3.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开发者提供了编写、测试和调试程序的环境。
常见的编程语言包括C、Java、等,常见的开发工具包括Eclipse、VisualStudio等。
4.驱动程序驱动程序是计算机系统中用于控制硬件设备的软件。
它负责将操作系统和硬件设备之间的通信进行转换,使得操作系统可以正确地识别和使用硬件设备。
cpu参数详解CPU是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的缩写,CPU一般由逻辑运算单元、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组成。
在逻辑运算和控制单元中包括一些寄存器,这些寄存器用于CPU在处理数据过程中数据的暂时保存。
大家需要重点了解的CPU主要指标/参数有:1.内核构架INTEL CPU 内核架构核心(Die)又称为内核,是CPU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CPU中心那块隆起的芯片就是核心,是由单晶硅以一定的生产工艺制造出来的,CPU所有的计算、接受/存储命令、处理数据都由核心执行。
各种CPU核心都具有固定的逻辑结构,一级缓存、二级缓存、执行单元、指令级单元和总线接口等逻辑单元都会有科学的布局。
为了便于CPU设计、生产、销售的管理,CPU制造商会对各种CPU核心给出相应的代号,这也就是所谓的CPU核心类型。
不同的CPU(不同系列或同一系列)都会有不同的核心类型(例如Pentium4的Northwood,Willamette以及K6-2的CXT和K6-2+的ST-50等等),甚至同一种核心都会有不同版本的类型(例如Northwood核心就分为B0和C1等版本),核心版本的变更是为了修正上一版存在的一些错误,并提升一定的性能,而这些变化普通消费者是很少去注意的。
每一种核心类型都有其相应的制造工艺(例如0.25um、0.18um、0.13um以及0.09um 等)、核心面积(这是决定CPU成本的关键因素,成本与核心面积基本上成正比)、核心电压、电流大小、晶体管数量、各级缓存的大小、主频范围、流水线架构和支持的指令集(这两点是决定CPU实际性能和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功耗和发热量的大小、封装方式(例如S.E.P、PGA、FC-PGA、FC-PGA2等等)、接口类型(例如Socket370,Socket A,Socket 478,Socket T,Slot 1、Socket940等等)、前端总线频率(FSB)等等。
电脑硬件参数之CPU电脑硬件参数之CPU不论是我们买电脑的时候,还是日常使用电脑的时候,总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参数,但看过总也难得记住,接下来我们说说这些参数。
首先说CPU:1 CPU的主频提CPU时,经常听到2.4GHZ、3.0GHZ等的CPU,这些到底代表什么?这些类似于2.4GHZ的东东其实就是CPU的主频,也就是主时钟频率,单位就是MHZ。
这时用来衡量一款CPU性能非常关键的指标之一。
主频计算还有条公式。
主频=外频×倍频系数。
CPU的主频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
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是有关的,只能说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2 外频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也是MHz。
CPU的外频决定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
说白了,在台式机中,我们所说的超频,都是超CPU的外频(当然一般情况下,CPU的倍频都是被锁住的)相信这点是很好理解的。
但对于服务器CPU来讲,超频是绝对不允许的。
前面说到CPU决定着主板的运行速度,两者是同步运行的,如果把服务器CPU超频了,改变了外频,会产生异步运行,(台式机很多主板都支持异步运行)这样会造成整个服务器系统的不稳定。
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
3 前端总线(FSB)频率前端总线(FSB)频率(即总线频率)是直接影响CPU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
有一条公式可以计算,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带宽)/8,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
比方,现在的支持64位的至强Nocona,前端总线是800MHz,按照公式,它的数据传输最大带宽是6.4GB/秒。
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
CPU,全称“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文名为“中央处理器”,在大多数网友的印象中,CPU只是一个方形配件,正面是金属盖,背面是一些密密麻麻的针脚或触点,可以说毫无美感可言。
但在这个小块头的东西上,却是汇聚了无数的人类智慧在里面,我们今天能上网、工作、玩游戏等全都离不开这个小小的东西,它可谓是小块头有大智慧。
作为普通用户、网友,我们并不需要解读CPU里的所有“大智慧”,但CPU既然是电脑中最重要的配件、并且直接决定电脑的性能,了解它里面的部分知识还是有必要的。
下面笔者将给大家介绍CPU里最重要的基础知识,让大家对CPU有新的认识。
1、CPU的最重要基础:CPU架构CPU架构:采用Nehalem架构的Core i7/i5处理器CPU架构,目前没有一个权威和准确的定义,简单来说就是CPU核心的设计方案。
目前CPU大致可以分为X86、IA64、RISC等多种架构,而个人电脑上的CPU架构,其实都是基于X86架构设计的,称为X86下的微架构,常常被简称为CPU架构。
更新CPU架构能有效地提高CPU的执行效率,但也需要投入巨大的研发成本,因此CPU 厂商一般每2-3年才更新一次架构。
近几年比较著名的X86微架构有Intel的Netburst (Pentium 4/Pentium D系列)、Core(Core 2系列)、Nehalem(Core i7/i5/i3系列),以及AMD的K8(Athlon 64系列)、K10(Phenom系列)、K10.5(Athlon II/Phenom II系列)。
Intel以Tick-Tock钟摆模式更新CPU自2006年发布Core 2系列后,Intel便以“Tick-Tock”钟摆模式更新CPU,简单来说就是第一年改进CPU工艺,第二年更新CPU微架构,这样交替进行。
目前Intel正进行“Tick”阶段,即改进CPU的制造工艺,如最新的Westmere架构其实就是Nehalem架构的工艺改进版,下一代Sandy Bridge架构将是全新架构。
虚拟机处理器核数与物理cpu的关系2019年07月21日vCPU,顾名思义,是虚拟CPU。
创建虚拟机时,需要配置vCPU资源。
因此vCPU是虚拟机的部件。
因此脱离VM,谈论vCPU是没有意义的。
虚拟化管理系统(例如VMware Workstation)如何调度vCPU,取决于系统内的虚拟机数目以及虚拟机配置的vCPU的情况。
Windows系统里的信息1、当系统内VM所需的vCPU总数少于物理CPU的核数(包括超线程Core)时,虚拟化管理系统为vCPU 分配的资源不超过一个物理CPU核。
vCPU与物理核的分配关系可以是绑定的,也可能是动态的。
比如服务器有20个核心,你创建了2个VM,每个VM 4个vCPU,那么这两个VM最多能够使用服务器的8个核心。
如下面三幅图所示,物理机6核心,虚拟机vCPU为2核心,可以看出虚拟机CPU使用率100%时物理机使用率33%。
2、当系统内的VM所需要的vCPU核大于物理CPU核数时,虚拟化管理系统首先按照时间片轮流调度一遍,然后如果还有剩余的CPU资源,则给所需要的vCPU。
比如系统配置了40个vCPU,只有20个物理核。
那么平均每个vCPU获取一个核心50%的资源。
由于一些VM忙,一些VM空闲,虚拟化系统会在一个调度周期内,划分出若干时间片,轮流给每个vCPU使用。
忙的vCPU可以使用完整个时间片,而闲的vCPU用不完整个时间片,会提前释放资源。
这样在一个调度周期内,对每个vCPU都调度一遍后还有空闲的时间,调度器会把剩余的资源去调度忙的vCPU。
这样兼顾公平和效率。
这中调度算法具体下来,大致是如下效果:系统有1个CPU 2.0 Ghz,两个VM,分配1个vCPU。
如果VM1 和 VM2都忙,那么各自相当于拥有一个1.0 Ghz的CPU。
如果VM1很忙,VM1只需要 500Mhz的处理能力,那么在VM1看来,相当于暂时获得了 1.5Ghz的处理器。
3、通过对Xen的测试,系统所有虚拟机的vCPU的总数目小于和等于CPU核数时,VM的性能是比较稳定的。
物理CPU,物理核,逻辑CPU,虚拟CPU(vCPU)区别(转)在做虚拟化时候,遇到划分CPU的问题,因此考虑到CPU不知道具体怎么划分,查询⼀些资料后就写成本⽂。
a. 物理CPU:物理CPU是相对于虚拟CPU⽽⾔的概念,指实际存在的处理器,就是我们可以看的见,摸得着的CPU,就是插在主板上⾯的。
如下图:b. 物理核:CPU中包含的物理内核个数,⽐如我们通常说的双核CPU,单核CPU。
这个呢有点看不见摸不着,已经集成在CPU内部了。
在linux系统下⾯的/proc/cpuinfo⽂件的条⽬中:1.有多少个不同的physical id就有多少个物理CPU。
2.cpu cores记录了对应的物理CPU(以该条⽬中的physical id标识)有多少个物理核,现在我们个⼈使⽤的单机PC⼤部分使⽤的都是双核CPU。
c. 逻辑CPU(逻辑核):⽤Intel的超线程技术(HT)将物理核虚拟⽽成的逻辑处理单元,现在⼤部分的主机的CPU都在使⽤HT技术,我们在windows系统下⾯看下图,我们看到有4个cpu记录,其实我们使⽤的双核CPU只是使⽤HT技术虚拟出来4个逻辑CPU.在linux系统下⾯的/proc/cpuinfo⽂件的条⽬中siblings记录了对应的物理CPU(以该条⽬中的physical id标识)有多少个逻辑核。
d. vCPU:虚拟cpu是我们在做虚拟化时候,利⽤虚拟化技术,虚拟出来的CPU。
讨论vCPU离不开VM,因此vCPU的讨论都是在虚拟化时候,划分cpu才会讨论的问题。
通常⼀个物理CPU按照1:4——1:10的⽐例划分,假如我们有4个8物理核⼼的CPU按照1:5的⽐例划分,可以得到4X8X5=160vCPU.物理cpu如下图:。
CPU的主要性能参数CPU主要性能参数是指用来衡量CPU性能的参数。
下面将介绍几个主要的性能参数:1. 主频(Clock Speed):主频指的是CPU内部时钟的频率,表示CPU每秒钟能够执行的指令数。
主频越高,CPU的处理速度越快。
单位为Hz(赫兹)。
2. 核心数(Number of Cores):核心数指的是CPU中独立执行指令的处理单元数量。
多核CPU可以同时执行多个任务,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3. 线程数(Number of Threads):线程数指的是CPU同时可处理的线程数量。
每个核心可以同时执行多个线程。
多线程技术可以提高并行处理能力,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4. 缓存(Cache):缓存是CPU内部存储器,用于存放频繁使用的数据和指令,以提高数据的读取速度。
缓存分为L1、L2、L3等级别,级别越高,容量越大,速度越快。
5. 插槽类型(Socket):插槽类型指的是CPU和主板上插槽的对应关系。
不同的CPU型号通常会使用不同的插槽类型,所以在选择CPU时需要确保与主板兼容。
6. 制程工艺(Process Technology):制程工艺是指CPU芯片制造过程中的技术,制程工艺的进步可以提高芯片的性能和效能。
常见的制程工艺有14nm、10nm、7nm等。
7. TDP(Thermal Design Power):TDP是指CPU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消耗的热量,也被用来作为CPU散热系统设计的参考。
TDP越高,CPU的功耗越大,需要更好的散热系统。
8. 性能评分(Performance Rating):性能评分是指厂商根据CPU的性能指标进行的评分。
常见的性能评分有PassMark、Cinebench等。
9. 指令集(Instruction Set):指令集是CPU能够执行的指令集合。
常见的指令集有x86、ARM等,不同的指令集对应不同的CPU架构和应用场景。
10. 超线程技术(Hyper-Threading):超线程技术可以让单个核心同时处理两个线程,提高CPU的并行处理性能。
cpu个数核数怎么识别如何识别物理cpu个数,几个核,是超线程还是多核心?下面店铺整理了解决识别cpu个数的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O(∩_∩)O哈哈~ 识别cpu个数核心数的方法1.具有相同core id的cpu是同一个core的超线程。
2.具有相同physical id的cpu是同一颗cpu封装的线程或者cores。
英文版:1.Physical id and core id are not necessarily consecutive but they are unique. Any cpu with the same core id are hyperthreads in the same core.2.Any cpu with the same physical id are threads or cores in the same physical socket.实例:LunarPages的CPU信息:复制代码代码如下:processor : 0vendor_id : GenuineIntelcpu family : 15model : 4model name : Intel(R) Xeon(TM) CPU 3.00GHzstepping : 3cpu MHz : 3000.881cache size : 2048 KBphysical id : 0siblings : 2core id : 0cpu cores : 1fdiv_bug : nohlt_bug : nof00f_bug : nocoma_bug : nofpu : yesfpu_exception : yescpuid level : 5wp : yesflags : fpu vme de pse tsc msr pae mce cx8 apic mtrr pge mca cmov pat pse36 clflush dts acpi mmx fxsr sse sse2 ss ht tm pbe lm constant_tsc pni monitor ds_cpl cid xtprbogomips : 6006.73processor : 1vendor_id : GenuineIntelcpu family : 15model : 4model name : Intel(R) Xeon(TM) CPU 3.00GHzstepping : 3cpu MHz : 3000.881cache size : 2048 KBphysical id : 0siblings : 2core id : 0cpu cores : 1fdiv_bug : nohlt_bug : nof00f_bug : nocoma_bug : nofpu : yesfpu_exception : yescpuid level : 5wp : yesflags : fpu vme de pse tsc msr pae mce cx8 apic mtrr pge mca cmov pat pse36 clflush dts acpi mmx fxsr sse sse2 ss ht tm pbe lm constant_tsc pni monitor ds_cpl cid xtprbogomips : 5999.40processor : 2vendor_id : GenuineIntelcpu family : 15model : 4model name : Intel(R) Xeon(TM) CPU 3.00GHzstepping : 3cpu MHz : 3000.881cache size : 2048 KBphysical id : 3siblings : 2core id : 3cpu cores : 1fdiv_bug : nohlt_bug : nof00f_bug : nocoma_bug : nofpu : yesfpu_exception : yescpuid level : 5wp : yesflags : fpu vme de pse tsc msr pae mce cx8 apic mtrr pge mca cmov pat pse36 clflush dts acpi mmx fxsr sse sse2 ss ht tm pbe lm constant_tsc pni monitor ds_cpl cid xtprbogomips : 5999.08processor : 3vendor_id : GenuineIntelcpu family : 15model : 4model name : Intel(R) Xeon(TM) CPU 3.00GHzstepping : 3cpu MHz : 3000.881cache size : 2048 KBphysical id : 3siblings : 2core id : 3cpu cores : 1fdiv_bug : nohlt_bug : nof00f_bug : nocoma_bug : nofpu : yesfpu_exception : yescpuid level : 5wp : yesflags : fpu vme de pse tsc msr pae mce cx8 apic mtrr pge mca cmov pat pse36 clflush dts acpi mmx fxsr sse sse2 ss ht tm pbe lm constant_tsc pni monitor ds_cpl cid xtprbogomips : 5999.55显示4个逻辑CPU,通过physical id ,前面两个逻辑cpu的相同,后面两个的相同,所以有两个物理CPU。
了解CPU的架构和性能指标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它负责执行各种计算和操作。
了解CPU的架构和性能指标对于选择合适的计算机以及优化计算机的性能至关重要。
一、CPU的基本架构CPU的基本架构通常由以下几个要素组成:1. 控制单元(Control Unit):负责指令的解码和执行,在控制指令流程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 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ALU):负责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操作,例如加减乘除、位移和比较等。
3. 寄存器(Registers):用于暂时存储指令和数据,在CPU内部起着重要的作用。
4. 数据通路(Data Path):连接控制单元、ALU和寄存器等组件,实现数据的流动和存储。
5. 缓存(Cache):用于临时存储访问频率较高的数据,可以加快CPU的访问速度。
二、CPU的性能指标1. 主频(Clock Speed):主频指的是CPU每秒钟完成的时钟周期数,单位为赫兹(Hz),主频越高表示CPU每秒能执行的指令数越多,性能越强。
但主频并不是衡量CPU性能的唯一标准,其他因素如微架构、缓存大小等也会影响性能。
2. 缓存大小(Cache Size):缓存是在CPU内部用于存储临时数据的高速存储器,缓存大小越大,能存储的数据越多,CPU访问数据的速度也会更快。
3. 核心数量(Number of Cores):多核CPU可以在同一时间执行多个任务,提高系统的并行处理能力。
因此,核心数量越多,CPU的性能也越强大。
4. 指令集(Instruction Set):指令集是CPU支持的指令的集合,不同的指令集对于不同的应用有不同的优劣。
常见的指令集包括x86、ARM等。
5. 浮点运算性能(Floating Point Performance):浮点运算性能用于衡量CPU在处理科学计算、图形处理等需要大量浮点运算的任务时的性能。
常见的浮点运算性能指标包括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和GFLOPS(每秒十亿次浮点运算次数)。
cpu的各种信息查询Linux查看物理CPU个数、核数、逻辑CPU个数# 总核数 = 物理CPU个数 X 每颗物理CPU的核数# 总逻辑CPU数 = 物理CPU个数 X 每颗物理CPU的核数 X 超线程数# 查看物理CPU个数cat /proc/cpuinfo| grep "physical id"| sort| uniq| wc -l# 查看每个物理CPU中core的个数(即核数) #【物理CPU内核的个数】(1个物理CPU⾥⾯有⼏个物理内核)cat /proc/cpuinfo| grep "cpu cores"| uniq”cpu cores“指的是⼀个物理CPU有⼏个核# 查看逻辑CPU的个数cat /proc/cpuinfo| grep "processor"| wc -l查看CPU信息(型号) #【逻辑CPU数量和型号】cat /proc/cpuinfo | grep name | cut -f2 -d: | uniq -c【物理CPU中逻辑CPU的个数】(如果不使⽤超线程技术,则此值和物理CPU内核数量⼀致;不⼀致则为整倍数)cat /proc/cpuinfo | grep 'siblings' | uniq“siblings”指的是⼀个物理CPU有⼏个逻辑CPU【超线程】(分别输出cpu cores和siblings数量,使⽤超线程则后者翻倍)cat /proc/cpuinfo | grep -e "cpu cores" -e "siblings" | sort | uniq如何判断是否开启超线程“超线程(Hyper-Threading,简称“HT”)”技术。
超线程技术就是利⽤特殊的硬件指令,把两个逻辑内核模拟成两个物理芯⽚,让单个处理器都能使⽤线程级并⾏计算,进⽽兼容多线程操作系统和软件,减少了CPU的闲置时间,提⾼的CPU的运⾏效率。
cpu的计算原理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即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组件之一,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控制计算机的运行。
它是计算机的“大脑”,起到决策、控制和运算的作用。
本文将以CPU的计算原理为主题,介绍CPU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以及计算过程。
一、CPU的工作原理CPU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指令的获取、解码和执行三个步骤。
首先,CPU从内存中获取指令,并将其存储在指令寄存器中。
然后,CPU对指令进行解码,确定要执行的操作类型和操作数。
最后,CPU根据指令的要求,执行相应的操作,并将结果存储在内存或寄存器中。
二、CPU的内部结构CPU由控制单元、算术逻辑单元(ALU)和寄存器组成。
控制单元负责指令的获取、解码和执行过程,控制各个部件的协调工作。
ALU负责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如加减乘除、与或非等操作。
寄存器是CPU内部的存储单元,用于暂时存储数据和指令。
三、CPU的计算过程CPU的计算过程可以分为数据的获取、运算和存储三个阶段。
首先,CPU从内存或寄存器中获取需要运算的数据,并将其存储在寄存器中。
然后,CPU使用ALU对数据进行运算,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最后,CPU将运算结果存储在寄存器或内存中。
在计算过程中,CPU通过总线和内存进行数据的传输。
总线是连接CPU和内存的通道,用于传输数据和指令。
CPU通过总线从内存中读取指令和数据,并将处理结果写回内存。
四、CPU的速度和性能CPU的速度和性能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指标。
CPU的速度取决于时钟频率和指令执行的周期。
时钟频率越高,CPU每秒钟可以执行的指令越多,速度也就越快。
而指令执行的周期则取决于指令的复杂度和数据的处理量,周期越短,CPU的性能也就越高。
为了提高CPU的性能,现代计算机采用了多核技术和超线程技术。
多核技术将多个CPU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提高计算机的并发性能。
超线程技术则通过复用CPU的资源,使得一个物理核心可以同时执行两个线程,提高计算机的处理能力。
CPU参数详细信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组件之一,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的指令以及处理数据。
在计算机发展的过程中,CPU的性能不断提升,参数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下面将详细介绍CPU的各项参数。
1. 型号:CPU的型号标识具体的产品系列和模型,常见的有Intel的i3、i5、i7、i9等,以及AMD的Ryzen系列。
2.架构:CPU的架构决定了其内部的设计和工作原理,常见的架构有x86、x64(也称为IA-32、x86-32)、ARM等。
3.核心数:CPU的核心数决定了同时处理多个任务的能力,多核处理器可以同时处理更多的任务,加快计算机的响应速度。
常见的有双核、四核、六核、八核等。
4.线程数:线程是操作系统进行任务调度的最小单位,每个核心可以同时处理多个线程。
线程数越多,CPU可以同时处理的任务就越多。
常见的有单线程、双线程、四线程等。
5.主频:主频是CPU的基本工作频率,表示CPU每秒钟的时钟周期数。
主频越高,CPU的计算能力越强。
常见的单位有GHz(千兆赫兹)和MHz (兆赫兹)。
6.缓存:缓存是CPU内部的高速存储器,用于存储常用的数据和指令,减少CPU访问内存的时间。
CPU的缓存分为L1、L2、L3三级,其中L1是最快的,但容量最小,L3是最慢的,但容量最大。
常见的缓存容量有2MB、4MB、8MB、16MB等。
7. 制程工艺:制程工艺是指CPU芯片制造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参数,如晶体管的尺寸、绝缘层的厚度等。
制程工艺的改进可以提高芯片的性能和能效,常见的制程工艺有14nm、10nm、7nm等。
8.压缩率:压缩率是指CPU执行算术和逻辑操作时对数据进行压缩的能力。
高压缩率可以减少数据传输的带宽和存储空间,提高计算效率。
压缩率常见的有1:2、1:3、1:4等。
9.支持的指令集:指令集是CPU能够识别和执行的指令的集合,不同的指令集可以支持不同的操作和计算方式。
CPU的功能组成及性能参数CPU(中央处理器)是一台计算机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负责执行计算机指令并控制计算机的操作。
CPU的功能组成和性能参数有许多,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功能组成:1. 控制单元(Control Unit):控制单元负责解析和执行计算机指令。
它包括指令寄存器、程序计数器和指令译码器等组成部分。
控制单元根据指令的要求发出相关的控制信号,使CPU中的其他部件工作。
2. 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 Logic Unit, ALU):算术逻辑单元是执行计算和逻辑操作的核心部件。
它包括加法器、逻辑门和运算控制电路等,用于执行算术运算(加法、减法等)和逻辑运算(与、或、非等)。
3. 寄存器(Register):寄存器是存储器件,用于保存临时数据和指令。
常见的寄存器包括累加器(用于存储计算结果)、通用寄存器(存储临时数据)和程序计数器(存储当前指令地址)等。
4. 缓存(Cache):缓存是位于CPU和主存之间的一级高速存储器。
它能够暂时存储最常用的数据和指令,以加快CPU对这些数据和指令的访问速度。
5. 数据总线(Data Bus):数据总线是CPU内部用于传送数据的通道。
它负责将数据从一个部件传送到另一个部件。
数据总线的宽度决定了CPU能够同时传送的数据位数,也就是数据的带宽。
6. 地址总线(Address Bus):地址总线是CPU内部用于传送地址的通道。
它负责将计算机内存的地址传送给主存储器,以便读取或写入数据。
7. 控制总线(Control Bus):控制总线是CPU内部用于传送控制信号的通道。
它负责将控制信号传送到相关的部件,以使它们按照指令要求工作。
二、性能参数:1. 主频(Clock Speed):主频指的是CPU的振荡频率,也被称为时钟频率。
它表示CPU每秒钟执行指令的次数,常用单位是赫兹(Hz)。
主频越高,CPU的工作速度越快。
2. IPC(Instructions Per Cycle):IPC表示每个时钟周期内执行的指令数。
linux物理cpu,逻辑cpu,cpu核数的关系与区别
1、
⼀、⾸先要明确物理cpu个数、核数、逻辑cpu数的概念
1.物理cpu数:主板上实际插⼊的cpu数量,可以数不重复的 physical id 有⼏个(physical id)
2.cpu核数:单块CPU上⾯能处理数据的芯⽚组的数量,如双核、四核等(cpu cores)
3.逻辑cpu数:⼀般情况下,逻辑cpu=物理CPU个数×每颗核数,如果不相等的话,则表⽰服务器的CPU⽀持超线程技术(HT:简单来说,它可使处理器中的1 颗内核如2 颗内核那样在操作系统中发挥作⽤。
这样⼀来,操作系统可使⽤的执⾏资源扩⼤了⼀倍,⼤幅提⾼了系统的整体性能,此时逻辑cpu=物理CPU个数×每颗核数x2)
(processer 0-n)
⼆、通过查看/proc/cpuinfo来产看cpu相关信息
1.物理cpu数:[XXXX@server ~]# grep ‘physical id’ /proc/cpuinfo|sort|uniq|wc -l
2.cpu核数:[XXXX@server ~]# grep ‘cpu cores’ /proc/cpuinfo|uniq|awk -F ‘:’ ‘{print $2}’
3.逻辑cpu:[XXXX@server ~]# cat /proc/cpuinfo| grep “processor”|wc -l
2、。
目录cpu数,物理核,逻辑核的关系: (1)查看检查/proc/cpuinfo文件: (1)查看CPU(各个逻辑核)占用情况: (2)进程绑定逻辑核: (2)linux下查看cpu物理个数和逻辑个数 (5)cpu数,物理核,逻辑核的关系:逻辑CPU个数> 物理CPU个数* CPU内核数开启了超线程逻辑CPU个数= 物理CPU个数* CPU内核数没有开启超线程查看检查/proc/cpuinfo文件:(注意cpuinfo就是一个文本文件,记录了当前CPU信息)例如我的CPU#cat /proc/cpuinfoprocessor :0vendor_id :GenuineIntelcpu family :6model :26model name :Intel(R) Xeon(R) CPU E5520 @ 2.27GHzstepping :5cpu MHz :1600.000cache size :8192 KBphysical id :0siblings :8core id :0cpu cores :4apicid :0fpu :yesfpu_exception :yescpuid level :11wp :yesflags :fpu vme de pse tsc msr pae mce cx8 apic sep mtrr pge mca cmov pat pse36 clflush dts acpi mmx fxsr sse sse2 ss ht tm syscall nx rdtscp lm constant_tsc ida nonstop_tsc pni monitor ds_cpl vmx est tm2 cx16 xtpr popcnt lahf_lmbogomips :4522.12clflush size :64cache_alignment :64address sizes :40 bits physical, 48 bits virtualpower management :以上输出项的含义如下:processor :系统中逻辑处理核的编号。
对于单核处理器,则课认为是其CPU编号,对于多核处理器则可以是物理核、或者使用超线程技术虚拟的逻辑核vendor_id :CPU制造商cpu family :CPU产品系列代号model :CPU属于其系列中的哪一代的代号model name:CPU属于的名字及其编号、标称主频stepping :CPU属于制作更新版本cpu MHz :CPU的实际使用主频cache size :CPU二级缓存大小physical id :单个CPU的标号,物理CPU的idsiblings :单个CPU逻辑物理核数,每个物理CPU上逻辑CPU个数core id :当前物理核在其所处CPU中的编号,这个编号不一定连续,每个CPU上的物理核的id cpu cores :该逻辑核所处CPU的物理核数,每个物理CPU的物理核个数apicid :用来区分不同逻辑核的编号,系统中每个逻辑核的此编号必然不同,此编号不一定连续fpu :是否具有浮点运算单元(Floating Point Unit)fpu_exception :是否支持浮点计算异常cpuid level :执行cpuid指令前,eax寄存器中的值,根据不同的值cpuid指令会返回不同的内容wp :表明当前CPU是否在内核态支持对用户空间的写保护(Write Protection)flags :当前CPU支持的功能bogomips :在系统内核启动时粗略测算的CPU速度(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clflush size :每次刷新缓存的大小单位cache_alignment :缓存地址对齐单位address sizes :可访问地址空间位数power management :对能源管理的支持,有以下几个可选支持功能:ts:temperature sensorfid:frequency id controlvid:voltage id controlttp:thermal triptm:stc:100mhzsteps:hwpstate:查看CPU(各个逻辑核)占用情况:# topremark:在top命令下,点击"1"可以查看各个逻辑核的占用情况进程绑定逻辑核:#include <stdio.h>//g++ -o test test.cpp/*启动两个实例,将进程都绑定到Cpu0:taskset -c 0 ./testtaskset -c 0 ./test通过top,输入“1”查看系统cpu状况:Cpu1空闲,Cpu0使用100%继续测试,将pid为18057的test迁移到CPU1上运行,执行:$ taskset -pc 1 18057pid 18057's current affinity list: 0pid 18057's new affinity list: 1Cpu0及Cpu1都进入忙碌状态了!继续测试!将pid为18210的test也迁移到Cpu1上运行,执行:Cpu0闲着,Cpu1忙碌起来了!*/void main(int argc, char** argv){for(int i = 0; i<=10000000000000; i++){if(i == 100000000){i = 0;printf("program is running!\n");}}}线程绑定逻辑核:CPU亲合力就是指在Linux系统中能够将一个或多个进程绑定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运行.一个进程的CPU亲合力掩码决定了该进程将在哪个或哪几个CPU上运行.在一个多处理器系统中,设置CPU亲合力的掩码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性能.一个CPU的亲合力掩码用一个cpu_set_t结构体来表示一个CPU集合,下面的几个宏分别对这个掩码集进行操作:·CPU_ZERO() 清空一个集合·CPU_SET()与CPU_CLR()分别对将一个给定的CPU号加到一个集合或者从一个集合中去掉.·CPU_ISSET()检查一个CPU号是否在这个集合中.下面两个函数就是用来设置获取线程CPU亲和力状态:·sched_setaffinity(pid_t pid, unsigned int cpusetsize, cpu_set_t *mask)该函数设置进程为pid的这个进程,让它运行在mask所设定的CPU上.如果pid的值为0,则表示指定的是当前进程,使当前进程运行在mask所设定的那些CPU上.第二个参数cpusetsize是mask所指定的数的长度.通常设定为sizeof(cpu_set_t).如果当前pid所指定的进程此时没有运行在mask所指定的任意一个CPU上,则该指定的进程会从其它CPU上迁移到mask的指定的一个CPU上运行.·sched_getaffinity(pid_t pid, unsigned int cpusetsize, cpu_set_t *mask)该函数获得pid所指示的进程的CPU位掩码,并将该掩码返回到mask所指向的结构中.即获得指定pid 当前可以运行在哪些CPU上.同样,如果pid的值为0.也表示的是当前进程cpu_set_t的定义# define __CPU_SETSIZE 1024# define __NCPUBITS (8 * sizeof (__cpu_mask))typedef unsigned long int __cpu_mask;# define __CPUELT(cpu) ((cpu) / __NCPUBITS)# define __CPUMASK(cpu) ((__cpu_mask) 1 << ((cpu) % __NCPUBITS))typedef struct{__cpu_mask __bits[__CPU_SETSIZE / __NCPUBITS];} cpu_set_t;# define __CPU_ZERO(cpusetp) \do { \unsigned int __i; \cpu_set_t *__arr = (cpusetp); \for (__i = 0; __i < sizeof (cpu_set_t) / sizeof (__cpu_mask); ++__i) \__arr->__bits[__i] = 0; \} while (0)# define __CPU_SET(cpu, cpusetp) \((cpusetp)->__bits[__CPUELT (cpu)] |= __CPUMASK (cpu))# define __CPU_CLR(cpu, cpusetp) \((cpusetp)->__bits[__CPUELT (cpu)] &= ~__CPUMASK (cpu))# define __CPU_ISSET(cpu, cpusetp) \(((cpusetp)->__bits[__CPUELT (cpu)] & __CPUMASK (cpu)) != 0)测试代码:#include<stdlib.h>#include<stdio.h>#include<sys/types.h>#include<sys/sysinfo.h>#include<unistd.h>#define __USE_GNU#include<sched.h>#include<ctype.h>#include<string.h>#include<pthread.h>#define THREAD_MAX_NUM 100 //1个CPU内的最多进程数int num=0; //cpu中核数void* threadFun(void* arg) //arg 传递线程标号(自己定义){cpu_set_t mask; //CPU核的集合cpu_set_t get; //获取在集合中的CPUint *a = (int *)arg;printf("the a is:%d\n",*a); //显示是第几个线程CPU_ZERO(&mask); //置空CPU_SET(*a,&mask); //设置亲和力值if (sched_setaffinity(0, sizeof(mask), &mask) == -1)//设置线程CPU亲和力{printf("warning: could not set CPU affinity, continuing...\n");}while (1){CPU_ZERO(&get);if (sched_getaffinity(0, sizeof(get), &get) == -1)//获取线程CPU亲和力{printf("warning: cound not get thread affinity, continuing...\n");}int i;for (i = 0; i < num; i++){if (CPU_ISSET(i, &get))//判断线程与哪个CPU有亲和力{printf("this thread %d is running processor : %d\n", i,i);}}}return NULL;}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num = sysconf(_SC_NPROCESSORS_CONF); //获取核数pthread_t thread[THREAD_MAX_NUM];printf("system has %i processor(s). \n", num);int tid[THREAD_MAX_NUM];int i;for(i=0;i<num;i++){tid[i] = i; //每个线程必须有个tid[i]pthread_create(&thread[0],NULL,threadFun,(void*)&tid[i]);}for(i=0; i< num; i++){pthread_join(thread[i],NULL);//等待所有的线程结束,线程为死循环所以CTRL+C 结束}return 0;}编译命令:gcc bind.c -o bind -lpthread执行:./bind输出结果:略特别注意:#define __USE_GNU不要写成#define _USE_GNU#include<pthread.h>必须写在#define __USE_GNU之后,否则编译会报错查看你的线程情况可以在执行时在另一个窗口使用top -H来查看线程的情况,查看各个核上的情况请使用top命令然后按数字“1”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