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学期的西音史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8
西方音乐史读后感(2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方音乐史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西方音乐史读后感篇1对于《西方音乐史》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学习,由于大学期间的学习态度比较消极,导致5个月《西方音乐史》的学习,几乎有没有什么收获。
由于当下浓厚的阅读氛围使我重新拾起《西方音乐史》。
《西方音乐史》主要是6个时期的知识:古希腊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以及浪漫主义时期。
这6个时期,每一个时期都会本时期独特的特点。
古希腊时期主要讲的是古希腊音乐和古罗马音乐。
古希腊音乐中汲及到音乐形式、音乐思想家、音体系的产生和主要的器乐,而古罗马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音乐,但是也具有自己的特点。
中世纪时期音乐(黑暗时代)主要学到了发展初期的天主教音乐,宗教长期抹杀人性,神权统制一切。
单声部音乐——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功能和特征。
多声部复调音乐——“横向变化”(1。
奥尔加农。
2。
迪斯康特3。
克劳拉苏4。
经文歌)。
五线谱的发展过程以及产生的时间。
世俗音乐的发展和主要的器乐。
在没有阅读《西方音乐史》之前,不了解五线谱是怎么样产生了的?也不知道五线谱是什么时候产生的?这对于一位音乐老师的来来说是不称职的,直到学习了中世纪时期的音乐才知道五线谱的产生时间和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有不同的乐派,每一乐派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标志,掌握中世纪发展起来的世俗音乐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多种声乐体裁,并学习到了这一时期的乐器和器乐的发展。
巴洛克时期我学习到了这一时期歌剧的起源和发展,并产生了大型声乐套曲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具有代表性音乐家,像歌剧之国的意大利,法国、德国,也见识到了器乐的发展。
古曲主义时期对于我来说是最熟悉的,因为在刚开始学习钢琴时,大多数接触这一时期的钢琴作品,通过学习《西方音乐史》后,更深的掌握这一时期的音乐发展。
2009-2010第二学期《西方音乐史》复习提纲一、填空题知识点●韦伯的歌剧反映出了德国的民族气质,他创作的歌剧《自由射手》(《魔弹射手》)标志着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诞生。
●《幻想》交响曲不仅有大标題,每一个乐章还都冠以小标题和详细的文字解说,其中用“固定乐思”来代表女主人公的形象,在乐曲每个乐章中多次变化重复出现,由法国作曲家柏辽兹(H.Berlioz)创作。
●泛指19世纪包含对白的法国歌剧形式又称之为喜歌剧。
●门德尔松(Mendelssohn) 致力于德国传统音乐的复兴,他先后指挥演出了Bach、Handel、Lasso、Beethoven以及Schubert的作品,并创建了莱比锡音乐学院。
●作曲家G..Verdi(威尔第)一生的创作,代表了意大利19世纪下半叶歌剧发展的历史,其代表性的歌剧作品有《茶花女》、《黎戈莱托》(《弄臣》)、《游吟诗人》以及具有大歌剧特质的《阿伊达》。
●脍炙人口的两套管弦乐组曲《培尔·金特》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E·Grieg)的作品。
●从乐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开始,瓦格纳打破了通向调性瓦解的大门,预示了20世纪音乐文化发展的方向。
●普契尼在他的歌剧《图兰多》中直接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
●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在耳聋之后住到农村,仍然顽强地创作,完成了著名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
●Liszt(李斯特)对西方音乐最重要的贡献是首创单乐章标题音乐Symphony poem (交响诗)。
●柴科夫斯基的三部舞剧是《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他一生中最后的一部作品是《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
●门德尔松突破古典协奏曲传统格式,将协奏曲的第一乐章取消了双呈示部,乐章之间连续演奏,使音乐贯穿发展。
●19世纪民族乐派著名的代表作曲家有捷克的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挪威的格里格,芬兰的西贝柳斯以及俄罗斯的“强力集团”巴拉基列夫、居伊、鲍罗丁、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等。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西方音乐史》复习大纲(请和本学期公布的大纲核对,答案供参考)1、维瓦尔第曾获得当代“最杰出的_____C_______”的称号。
A、歌唱家B、古钢琴家C、小提琴家D、作曲家2、《四季》、《和谐的灵感》是维瓦尔第的____C________作品。
A、歌剧B、清唱剧C、小提琴协奏曲D、长笛协奏曲3、《狂暴的奥兰多》、《奥林匹克竞技》是维瓦尔第的____D________作品。
A、康塔塔B、清唱剧C、弥撒曲D、歌剧4、英国把_____B_____誉称为“英国民族音乐家”。
A巴赫、B、亨德尔$5、亨德尔出生在_______A____,长期定居在___________。
A、德国,英国B、英国,德国C、德国,意大利D、意大利,德国6、亨德尔创作的大合唱《哈利路亚》是他著名作品_____A______的一部分。
A《弥赛亚》、B、《参孙》7、“号管舞曲”选自亨德尔的作品______C___,它是_________舞曲。
A、《水上音乐》,四拍子B、《焰火音乐》,三拍子C、《水上音乐》,三拍子D、《水上音乐》,四拍子8、亨德尔的“号管舞曲”中,主题音乐乐器的使用先后为__弦乐__、____木管乐__、__弦乐和木管乐一起___。
A、弦乐B、弦乐与木管乐C、木管乐9、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共_____B___卷,每卷_________首前奏曲和赋格。
&A、1,48B、2,48C、2,24D、1,2410、巴赫的____B___理论对欧洲近代音乐理论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A、指挥B、平均律C、管风琴演奏D、复调音乐11、巴赫的《英国组曲》、《法国组曲》、《意大利协奏曲》等作品是___A______类乐曲。
A、键盘B、管弦乐C、室内乐D、声乐套曲12、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是___B______类乐曲。
A、键盘B、管弦乐C、室内乐D、声乐套曲13、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是____C_____类乐曲。
西音史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本学习计划旨在全面了解西方音乐史的发展过程和主要代表人物,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掌握西方音乐的基本概念、流派、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并培养对西方音乐史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对西音史的鉴赏水平,丰富音乐文化知识,从而对音乐创作和演奏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促进自身音乐艺术水平的提高。
二、系统学习西音史的基本知识1. 西方音乐史的时间线和流派划分通过系统的阅读音乐史相关书籍和资料,了解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主要代表流派及其特点,如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浪漫主义音乐、现代音乐等,了解不同流派的发展趋势和变迁,掌握不同时期音乐的特色和意义。
2. 西方音乐史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深入学习了解西方音乐史的主要代表人物,如莫扎特、贝多芬、巴赫、勃拉姆斯等,通过细读他们的音乐作品,了解他们的音乐创作风格和特点,认识不同音乐家的音乐思想和创作成就。
三、音乐史与文化背景的深入理解1. 了解西方音乐史的文化背景通过学习西方音乐史,深入了解西方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掌握西方音乐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同时了解西方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文学等的相互影响和交融。
2. 西方音乐史的价值观和意义通过学习西方音乐史,认识不同艺术家的音乐观念和音乐追求,了解不同音乐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分析西方音乐在艺术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意义,从而认识和理解西方音乐对当代音乐及西方文化的影响。
四、有效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1. 多读经典音乐史著作阅读西方音乐史相关的专业书籍和学术论文,如《西方音乐史纲》、《西方古典音乐史》,了解不同作者对西方音乐史的独特见解和研究成果,获取系统的音乐史知识。
2. 欣赏和研习经典音乐作品通过欣赏和研习不同音乐时期的经典作品,如巴赫的《G小调平均律钢琴曲》,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听取不同版本的演奏录音,对比不同演奏风格和解读,深入理解不同音乐家的音乐思想和创作风格。
巴洛克时期(1600-1750)一、巴洛克时期音乐特征1.音乐富于戏剧性和动力感,夸张和充满激情。
2.和声意义增强,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过度。
3.器乐逐渐取得了与声乐平等的地位,并得到的空前的发展。
二、蒙特威尔第是介于文艺复兴时期和巴罗克时期之间的人物,是意大利牧歌的奠基人,牧歌领域的集大成者。
提出了“两种常规”的思想。
创立“激情风格”。
代表作品《奥菲欧》《波佩亚的加冕》三、维瓦尔第巴罗克末期重要的作曲家,小提琴家,对协奏曲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代表作品大协奏曲《四季》。
四、拉莫巴洛克时期法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
他50岁以后才开始创作歌剧,主要作品有《希波利特与阿丽西亚》等,著有《和声学》。
五、D·斯科拉蒂意大利作曲家、演奏家。
奏鸣曲式的奠基人。
代表作品《D大调奏鸣曲》六、康塔塔1600年前后诞生于意大利,规模比清唱剧小,是室内音乐,有对唱、合唱,分宣叙调和咏叹调,最后逐步变为一种大型的声乐体裁。
七、(古)组曲17世纪末18世纪初古钢琴的主要体裁,通常由德国的阿勒曼德(中速二拍子),法国的库朗特(中速三拍子),西班牙的萨拉班德(慢速三拍子),英国的基格(快速6/8和12/8拍)四种舞曲组成。
著名的古组曲有巴赫的《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和《德国组曲》。
八、通奏低音又称数字低音,主调和声织体,强调两端声部旋律线条,中间和声不写出,用相应数字标示和弦九、巴洛克时期的复调写作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创作有什么区别?随着巴洛克时期“现代风格”,“情感论”“通奏低音”、以及新的和声对位规则的发展和使用,巴罗克时期的复调音乐创作也体现出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创作的不同。
1.作曲风格的使用以及“情感论”的提出,原来在文艺复兴时期被限制使用的音程,及作曲规则取得了突破。
2.巴洛克时期的复调对位传统并没有完全消失,伴随着通奏低音的运用,这些对位手法逐渐被纳入了功能和声进行的框架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对位方式,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调式对位相对而言,这可以称之为调性对位。
高中一年级音乐教案西方音乐史概述一、引言西方音乐史是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了解西方音乐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的发展脉络,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本教案将概述西方音乐史的主要时期和代表性作曲家,为学生打下音乐历史的基础。
二、古希腊罗马时期古希腊罗马时期是西方音乐史的起源。
古希腊和罗马人对音乐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古希腊的音乐主要是合唱和器乐,而罗马则更加注重音乐的宫廷艺术性和娱乐性。
三、中世纪音乐中世纪音乐是指公元5世纪至公元15世纪的音乐发展时期。
这个时期的音乐主要是教会音乐,宗教赋予了音乐非常重要的地位。
著名的中世纪音乐包括格里高利圣咏、祈祷赞歌等。
这些音乐风格简单,以宗教性质为主。
四、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音乐开始与人文主义运动相结合。
作曲家们开始尝试创作各种声乐作品,如宗教合唱、歌剧、马德里哲理剧等。
著名的文艺复兴时期作曲家有帕勒斯特里纳、蒙台威奇等。
五、巴洛克时期音乐巴洛克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以庄重和华丽为特点。
巴洛克音乐注重音乐和故事的结合,强调曲式和对位法的运用。
著名的巴洛克时期作曲家有巴赫、亨德尔等。
六、古典时期音乐古典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的音乐更加注重对称与平衡的构思,节奏更加统一。
古典时期作曲家们创作的音乐通常具有旋律优美、曲式清晰的特点。
著名的古典时期作曲家有莫扎特、贝多芬等。
七、浪漫时期音乐浪漫时期音乐在古典时期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注重情感表达和音乐故事的叙述。
这个时期的音乐更加富于创造力和个性化,使用的乐器也更加多样化。
著名的浪漫时期作曲家有肖邦、舒伯特等。
八、现代音乐现代音乐是指20世纪初至今的音乐发展阶段。
现代音乐以多样性和实验性为特点,包括了各种流派和风格,如爵士乐、摇滚乐、电子音乐等。
著名的现代音乐作曲家有斯特拉文斯基、科布郎等。
九、总结通过对西方音乐史的概述,我们可以了解到音乐发展的脉络和不同时期的特点。
第一章古希腊古罗马音乐古希腊音乐特征:音乐以单声部声乐曲为主,采用字母记谱法;古希腊音乐具有综合的性质,同宗教祭祀仪式、诗歌、舞蹈密切相关;希腊人重视音乐特质的理论,他们认为一定的系列音的组合可以引起人的一定的情感共鸣。
第二章中世纪音乐格里高利圣咏的特点:又叫《素歌》,内容选自《圣经》,用拉丁文演唱,为单声部歌调,它吸收古代东方、古希腊音调和民间歌曲旋律的特点,用8种教会调式,用纽姆谱记录,没有小节线和拍子记号。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音乐1论述文艺复兴时期新艺术的发展状况:音乐创作趋向自由和灵活,不限于宫廷仪式和宫廷生活范围,世俗内容日益增多,有一些作曲家表现出个人的创作风格;音乐内容世俗化,导致作曲技巧不断丰富和发展,出现多种多样的曲式题材。
马肖是14世纪法国新艺术的代表人物,他写了许多世俗音乐,继承了法国游吟歌手的传统主张---用灵感进行创作。
也写了许多经文歌和宗教音乐。
14到16世纪“新艺术”在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城市迅速发展。
牧歌是此时发展的世俗复调音乐形式,内容多些爱情。
除牧歌外世俗的复调音乐体裁还有猎歌、巴拉塔。
2试论马丁路德的宗教音乐改革16世纪,因罗马教廷在德国扩展政治和经济势力,他们巧取豪夺大量的财富,使得德国社会各阶层对现状不满。
神学教授马丁路德提出95条论纲掀起了宗教改革运动,提出音乐应该具有“仅次于神学的地位和最高荣誉”。
主张用德语唱圣经。
众赞歌是路德教创办的一种圣咏,是由信徒群众共同歌唱的赞美诗,用德语演唱,配置四部和声与复调,旋律优美,深受观众喜欢。
如他的作品《我们的主是坚固的堡垒》。
第四章清唱剧:清唱剧在17世纪,是宗教题材的音乐剧,《灵与肉的描写》为第一步清唱剧,后来作曲家卡里西米采用歌剧的形式和手法,大量运用合唱,与歌剧的区别就是清唱剧多用于音乐会演出,没有布景和服装,没有芭蕾舞,没有表演动作,纯粹只有一个讲述者来讲述情节。
第五章维也纳古典乐派及艺术成就:代表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名词解释:1、奏鸣曲式在巴洛克时期就已存在,巴洛克时期以三重奏奏鸣曲和教堂奏鸣曲存在的,并且是单乐章的。
古典主义时期被确立,采用3~4乐章,第一乐章采用奏鸣曲式,在贝多芬创作中达到顶峰,确立在古典奏鸣曲基本结构和范式的是CPE巴赫。
2、大协奏曲是巴洛克管弦乐体裁中最早、最流行的体裁,小组的独奏乐器和大组的乐队相互竞奏的体裁形式。
莫扎特完善了古典协奏曲的基本结构和范式。
是三乐章结构,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双呈式部和华彩乐段。
3、弦乐四重奏弦乐四重奏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组成,是古典主义时期最重要的室内乐形式。
海顿确定了弦乐四重奏的模式,使弦乐四重奏成为音乐家公认最理想的室内乐形式。
4、通奏低音也称数字低音。
是巴洛克时期特有的作曲手段,当时最流行的音乐写作方式。
只写出高音、低音声部,并在低音下方标出相应数字,提示演奏者填充和声。
5、众赞歌16世纪,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成果,又叫赞美诗。
起初众赞歌是单声部的,采用分节歌的形式,音符时值基本一致,演唱方式是会众齐唱,不用拉丁语而是译成德语;后来配上了和声和对位,构成四声部合唱。
歌词是德文的旧诗歌或将拉丁文诗歌译成德文后进行谱曲,也可以是新创作的德文诗歌。
众赞歌的曲调简单易唱,有的采用民间的通俗曲调,有的由原来的格里高利圣咏改编,还有一部分由路德和其他一些作曲家新创作而成。
6、法国尚松14~16世纪的复调世俗歌曲的概称。
是勃艮第地区音乐作品主要体裁之一。
歌词大部分是爱情诗,常采用突出上声部的三声部织体,一般上声部是独唱声部,下面是两个器乐声部,风格抒情、细腻、典雅。
二、简答题1、格鲁克歌剧改革格鲁克改革的主旨是:“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美的伟大原则”;歌剧中音乐的“真正使命”是“和诗配合,以便加强情感的表现”。
这些主张同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歌剧初期的音乐思想比较接近。
在他的歌剧中,宣叙调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加强了旋律性,使其具有细致的情感表现力。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西方音乐史》复习大纲(请和本学期公布的大纲核对,答案供参考)1、维瓦尔第曾获得当代“最杰出的_____C_______”的称号。
A、歌唱家B、古钢琴家C、小提琴家D、作曲家2、《四季》、《和谐的灵感》是维瓦尔第的____C________作品。
A、歌剧B、清唱剧C、小提琴协奏曲D、长笛协奏曲3、《狂暴的奥兰多》、《奥林匹克竞技》是维瓦尔第的____D________作品。
A、康塔塔B、清唱剧C、弥撒曲D、歌剧4、英国把_____B_____誉称为“英国民族音乐家”。
A巴赫、B、亨德尔5、亨德尔出生在_______A____,长期定居在___________。
A、德国,英国B、英国,德国C、德国,意大利D、意大利,德国6、亨德尔创作的大合唱《哈利路亚》是他著名作品_____A______的一部分。
A《弥赛亚》、B、《参孙》7、“号管舞曲”选自亨德尔的作品______C___,它是_________舞曲。
A、《水上音乐》,四拍子B、《焰火音乐》,三拍子C、《水上音乐》,三拍子D、《水上音乐》,四拍子8、亨德尔的“号管舞曲”中,主题音乐乐器的使用先后为__弦乐__、____木管乐__、__弦乐和木管乐一起___。
A、弦乐B、弦乐与木管乐C、木管乐9、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共_____B___卷,每卷_________首前奏曲和赋格。
A、1,48B、2,48C、2,24D、1,2410、巴赫的____B___理论对欧洲近代音乐理论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A、指挥B、平均律C、管风琴演奏D、复调音乐11、巴赫的《英国组曲》、《法国组曲》、《意大利协奏曲》等作品是___A______类乐曲。
A、键盘B、管弦乐C、室内乐D、声乐套曲12、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是___B______类乐曲。
A、键盘B、管弦乐C、室内乐D、声乐套曲13、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是____C_____类乐曲。
初中音乐西方音乐史知识点整理西方音乐史知识点整理音乐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各个文化中的艺术形式,它承载着人类情感、传承着历史文化。
而西方音乐史则是研究西方地区音乐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的学科。
本文将围绕初中音乐课程中的西方音乐史知识点展开详细的整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西方音乐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1. 古希腊音乐:古希腊是西方音乐史最早的阶段之一,其音乐包括两大类别: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
其中,宗教音乐以祭祀音乐为主,使用的乐器主要有竖琴和直笛。
世俗音乐则分为雅乐和吟唱,雅乐常在宫廷中演奏,吟唱通常用于史诗的朗诵。
2. 文艺复兴音乐: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上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更加开放多元。
早期文艺复兴音乐的代表人物是宗教音乐作曲家约翰内斯·奥克安纳普斯,他的音乐作品具有清新、优雅的风格。
文艺复兴音乐的特点是多声部的合唱和器乐演奏,流派包括宗教音乐、世俗音乐和宫廷音乐。
3. 巴洛克音乐:巴洛克音乐是17世纪至18世纪初期的音乐风格,其代表作曲家包括巴赫、亨德尔等。
巴洛克音乐注重表达情感,音乐作品通常富有装饰性,并且善于运用对位法(即多声部间的和声关系)。
其中,巴赫的音乐作品涵盖教堂音乐、室内乐以及键盘乐。
4. 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期的音乐风格,其代表作曲家包括莫扎特、海顿、贝多芬等。
古典音乐侧重于音乐结构和和声的规范化,曲式主要有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等。
古典乐曲的特点是旋律和韵律的优美性,情感表达较为平衡。
5. 浪漫音乐:浪漫音乐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的音乐风格,代表作曲家有舒伯特、勃拉姆斯等。
浪漫音乐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对于音乐形式的自由塑造。
该时期的音乐作品常常具有情感激烈、丰富多变的特点,如肖邦的钢琴曲和理查·瓦格纳的歌剧。
6. 20世纪音乐:20世纪音乐是西方音乐史上的现代音乐阶段,它不再局限于传统音乐形式和风格的规范。
代表作曲家包括德彪西、拉威尔、斯特拉文斯基等。
一、西音史的时间顺序?1、古希腊和罗马:约公元前1200年-公元5世纪2、中世纪:公元5世纪末—15世纪初3、文艺复兴:约公元1430-16004、巴洛克:1600-17505、古典主义:1750-18156、浪漫主义:1815-19007、20世纪音乐二、古典主义的三个代表?●海顿(1732-1809)奥地利、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交响曲之父。
a、生平:在埃斯特哈亲王的宫廷里服务30年;创作12首“伦敦交响曲”离开宫廷,定居维也纳。
b、创作要点:交响曲104首、四重奏68首、52首钢琴奏鸣曲、13首弥散曲、20部歌剧、4部清唱剧。
c、海顿完善了交响曲的结构:第一乐章快板、第二乐章行板、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第四乐章快板/完板。
d、作品风格:健康、质朴、幽默、轻松诙谐。
●莫扎特(1756-1791) 奥地利、古典音乐主义完美代表。
a、生平:第一时期(1756-1781)神童、旅行演出、学习、与大主教决裂、辞职。
第二时期:(1781-1791)结婚、定居维也纳、自由艺术家、债台高筑、创作辉煌时期、病逝。
b、创作要点:强调诗词要顺从歌唱、角色性格的刻画与内心情感表达用美妙的音乐来实现、音乐在歌剧中处于主导地位。
c、重要作品:《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心》《魔笛》《后宫诱逃》《蒂托的仁慈》、27首钢琴协奏曲(完善了钢琴协奏曲的古典范式,把奏鸣曲式引入协奏曲的结构中,第一乐章采用“双呈示部") 、41部交响曲、最后三首交响曲第39(降E大调)—欢快优雅第40(g小调)—混合悲哀和宿命第41(C大调)—象征着胜利力量和智慧●贝多芬(1770-1827)德国1、集古典与大成,开浪漫先河(作品地位)2、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生平)3、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对音乐的挚爱)a、早期(1770—1801)生平:出身法国大革命,后到维也纳代表作:第1-2交响曲、前三部钢琴奏鸣曲《悲怆》、第1-3钢琴协奏曲、作品风格:受到克列门蒂,海顿,杜赛尔的影像,个人风格初步确定。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音乐一、古希腊的音乐载体:1,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2,悲剧: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索福克里斯.欧里庇底斯。
3,酒神颂歌。
二、古希腊时期的乐器:里拉、基萨拉、阿夫洛斯管。
三、毕达哥拉斯: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音乐理论奠基人,首次计算出五度相生律,世称“毕律”。
第二章中世纪的音乐一、主要的音乐载体:经文歌、继续圣叹、弥撒曲、奥尔加农、康都克特、第斯康特。
二、格里高利圣咏:公元六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统一了教会礼仪,将所用的教义歌曲,赞美歌曲整理成《唱经歌集》并对调式及用法加以规定,称格里高利圣咏。
音乐特点:1,格里高利圣咏是“单音音乐”2,专用拉丁文3,纯人声演唱,不用伴奏。
三、奥尔加农:在格里高利圣咏的下方加一个平行四度或五度的曲调,是一种简单的复音形式,产生于九世纪。
(包括平行、反向、自由、花唱四种形式)四、奥尔加农低声部也称固定调或者固定旋律,是一个独立的单音部音调。
五、第斯康特:十二世纪平行曲调被加在圣咏的上方,可以斜向,反向进行,形成声部交叉,允许有三六度音程和经过音的进行,称为第斯康特。
六、康都克特:突破了在多声部中必须有一个声部用格里高利圣咏的限制,几个声部完全由作者自己写作,声部间节奏大致相同,是一种分节歌式的歌曲载体。
最早的分节歌就是康都克特。
七、唱名法:由圭多创立,以名为《圣约翰颂》的赞美诗的每一个旋律短句的头一个音符排列起来,构成了一个do到la的六声音阶,圭多就是把它定为旋律音的唱名,并把每一个音与一个特定音阶连接起来唱,构成了最早的唱名法。
八、有量记谱法:是一种可以表明单个音符间时值比例的记谱法,由教士弗朗克在《有量歌曲》一书中叙述。
九、中世纪的乐器:维埃尔琴、琉特琴、吉它、竖笛、管风琴。
十、文艺复兴时期新艺术:借用音乐理论家维特里的一本题为《新艺术》的书而得名。
它代表了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各国新的艺术风格,是复调音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
湘南学院音乐系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西方音乐史》复习提纲06音乐表演专用一、中世纪时期的音乐(476——1460年)1、格里歌利圣咏格里歌利圣咏(Gregorian Chant)是天主教音乐,它是公元6世纪教皇格里哥利一世在位时统一编订的。
格里歌利圣咏主要运用于日课(这是修道院僧人每天必做的“功课”)和弥撒(天主教、基督教为纪念耶稣受难而举行的仪式)之中。
格里歌利圣咏的基本功能是服从宗教礼拜活动。
音乐肃穆、节制,最大限度地排除世俗的感性欲念。
它是无伴奏的纯男歌唱的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即兴式而无明显节拍特征,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之上。
其旋律音调平缓,以级进和三度进行为主,偶有四、五度跳进,整个音乐音域较窄。
它的歌唱方式有四种: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各种歌唱方式根据礼拜进行的不同场合决定。
到公元11世纪时,除了米兰和西班牙外,欧洲其他地区都接纳它为仪礼中的圣歌。
2、奥尔加农奥尔加农(Organum)是9世纪至14世纪的复调音乐形式,根据其历史发展,可分为3种类型:a、平行奥尔加农(parallel organum)。
它是在格里歌利圣咏的上方式下方附加一个平行声部,构成四度、五度、八度音程的平行进行。
b、稍加变化的平行奥尔加农。
它的两个声部从同度开始,其中一声部上行进行,到两个声部构成四度时,再平行进行,最后两声部再回到同度。
c、华丽的奥尔加农(melismatic organum)。
大约在12世纪,奥尔加农的上声部越来越表现出流动性和装饰性,形成花唱式的华丽奥尔加农,它没有明显的节拍特征,活跃、华丽的上声部与下方缓、静止的圣咏声部形成鲜明的对比。
3、中世纪的游吟诗人游吟诗人(Troubadours)首先产生在11——13世纪十字军东征时期的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Provence),它是游吟诗人的发祥地。
游吟诗人骑着马到处巡游,用奥克语(普罗旺斯方言)演唱坎佐(canzo)、清晨骊歌(alba)、西尔旺特(sirventes)、田园变歌(pastoarella)等体裁的歌曲,内容有爱情、时事、田园、讽刺等。
大学一年级音乐教案西方音乐史与作曲技巧大学一年级音乐教案:西方音乐史与作曲技巧第一章:西方音乐史简介一、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音乐1. 古希腊音乐的发展与特点2. 古罗马音乐的影响与演变二、中世纪音乐1. 教会音乐的兴起与发展2. 世俗音乐的特点与流派三、文艺复兴时期音乐1. 文艺复兴音乐的特点与表现形式2. 人文主义对音乐的影响四、巴洛克时期音乐1. 巴洛克音乐的特点与风格2. 主要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第二章:西方作曲技巧概述一、旋律与节奏的构建1. 西方音乐中的旋律特点与发展2. 节奏在作曲中的运用与表现二、和声与和弦的应用1. 和声学在作曲中的地位和作用2. 常见和弦的构建与使用三、曲式与结构1. 西方音乐常见曲式形式2. 音乐结构的组成与演进四、音色与配器的运用1. 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与使用方法2. 配器在作曲中的重要性与技巧第三章:西方音乐史与作曲技巧在教学中的运用一、教学目标与方法的设定1. 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方法2. 结合实践演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二、教学内容的布置与安排1. 确定每个学期的教学内容与进度2. 分解知识点,便于学生逐步掌握和理解三、教学资源的选择和使用1. 挑选合适的教材和参考资料2. 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四、评估与反馈1. 设计合理的测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2.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音乐技能结语:本教案通过对西方音乐史与作曲技巧的概括与分析,为大学一年级音乐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了解西方音乐史的发展脉络以及各个时期的音乐特点,加深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西方作曲技巧,培养学生的作曲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音乐素养。
什么是浪漫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浪漫主义时期的时间通常指19世纪前后的一百多年,它涵盖了韦伯到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
作品强烈地张扬主观情感和个性特征,强调民族观念,打破了古典音乐程式化的限制,出现了表达明确意图的“标题音乐”、多乐章的交响曲、单乐章的交响诗和特性小曲等体裁。
韦伯的《魔弹射手》1821年在柏林的首演,标志着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诞生。
什么叫艺术歌曲?其特征是什么:“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的通称。
其特点是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与作曲技法比较复杂,伴奏占重要地位。
代表作曲家是舒柏特,他的艺术歌曲曲调优美,意境深邃,《野玫瑰》、《春天的信念》、《魔王》等已成为流传世界的名曲。
舒伯特的歌曲形式通常可以分为:分节歌,通体歌,变化分节歌。
《野玫瑰》属于分节歌舒伯特艺术歌曲创作特征?具体表现手段也如同结构原则那样要服从于诗词的多样性,旋律有时像民歌般简单朴素,有时更像诗词的朗诵;和声具有激情或细腻的表现力,经常使用大小调间、主调和上下三级调间的转换对置,不同掉的因或和弦彼此混用,不协和和弦或变化音突然出现;钢琴伴奏的织体不仅烘托情景和气氛,并与声乐部分融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门德尔松《第三交响曲》又叫《苏格兰交响曲》什么叫无言歌?按歌曲体裁和形式特点写作的小型器乐曲,常有一个歌唱性的旋律,配以抒情歌曲常用的伴奏音型,如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
论述舒曼的生平教学,作品创作,音乐评论?舒曼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
其创作思想和实践始终强调音乐情感的表现目的和意义。
他的创作和评论活动,对德国以至欧洲浪漫主义及民族乐派的音乐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应门德尔松之邀到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
舒曼的钢琴作品创作涉及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但最多的作品并由此突出其独创性风格的是,由短小乐曲练成套曲以及歌曲。
《蝴蝶》、《大卫同盟曲集》、《狂欢节》、《克莱斯勒偶记》等作品,都是将多首形象各异、情绪迅速交换的独立小曲编织在一起,成为类似舒伯特声乐套曲式的钢琴套曲。
贝多芬:波恩时期,受到当时法国“启蒙运动”与德国“狂飙运动”的影响。
维也纳时期:1802年10月写下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嘱”,他战胜自己的沮丧,对艺术的崇高信念使他继续在不幸中生存和奋斗,“我将个住命运的咽喉”。
创作成熟时期:从第三到第八交响曲,第三到第五钢琴协奏曲,歌剧《费德里奥》创作晚期:第九交响曲、《庄严弥撒》、最后5首钢琴奏鸣曲《第三交响曲》是贝多芬个人风格完全成熟的标志。
“展开部”在贝多芬各种体裁的奏鸣曲式中时极具个性的部分,篇幅大大扩展,调性在十分宽阔的范围内不断的转换,始终避免主调的出现。
“尾声”则是他对传统奏鸣曲式所作的仅次于展开部的大革新,这里的长度相当于“第二展开部”。
他为自己的《第六交响曲》加了标题“田园”交响曲。
他对“标题音乐”的宽泛理解影响了后来的柏辽兹和李斯特。
《第九(合唱)交响曲》是他创作的顶峰,他在交响曲的末乐章将人声引入庞大的管弦乐音响中,以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用独唱、合唱合管弦乐队谱写出他一生所坚信的“艺术能联合人类”的伟大颂歌。
他一生的作品中经常运用主题和变奏的手法。
四重奏体裁一共写了16首,这些作品预示了浪漫主义主潮的来临。
他自认为《D大调弥撒》这部“庄严”弥撒是他最伟大的作品。
△贝多芬历史意义:他的创作集德奥优秀音乐传统之大成并融入了时代的音响与德奥民间音乐的养料,从而使他的音乐成为古典时代的最后高峰。
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对奏鸣—交响套曲结构形式的发展和创新上。
奏鸣曲式广泛运用并将它的篇幅和内涵极大地扩充以适应宏大的构思,成为生成紧张的戏剧性冲突的种子核心。
各乐章无论是慢板乐章还是谐谑曲或终曲更突出了各自不同的特性,形成了及对比并置又彼此关联的辩证关系,音乐材料的互相渗透与贯穿,是整个套取达到高度的完美和统一。
※贝多芬为什么重要:1、改变了器乐表现性质,为期约注入了社会意识形态,世界观。
2、音乐语言承前启后,对奏鸣曲式的贡献(扩展)3、对19世纪音乐的影响。
浪漫主义:浪漫一词来源于中古时期用罗曼语写成的诗歌。
19世纪前后一百多年的西方音乐历史。
思想来源受“狂飙突进”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音乐上的浪漫主义经历了兴起、繁荣与衰颓的过程。
1790-1910,德奥地区为主。
早期:韦伯,舒伯特。
盛期:柏辽兹,舒曼,门德尔松,肖邦中后期:李斯特,瓦格纳,勃拉姆斯晚期或浪漫主义之后:布鲁克纳,马勒,理夏德·施特劳斯浪漫主义实质:1、强调“人”和人的本性,以人为中心。
2、通过“艺术中的艺术”——音乐表现无限的美。
浪漫主义特点:1、强调主观情感,尤其是爱情。
2、标题音乐的发展。
3、多种新型体裁。
4、吸收民族民间歌调。
5、管弦乐队的丰富以及钢琴的发展。
19世纪的音乐生活:1、新兴的资产者代替了赞助者。
2、音乐的市场化。
3、欧洲专业高等音乐学院建立。
4、音乐评论与音乐史学的发展。
韦伯:代表作《魔弹射手》,1821年在柏林首演标志着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诞生。
这部德国化而又平民化的歌剧引起巨大轰动,很快传遍德奥全境,演出盛况持续不衰。
超自然的神怪力量与人的善良、爱情之间的争斗题材正是德国浪漫主义所迷恋的典型主题。
序曲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还运用了“主导动机”手法。
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被誉为“歌曲大王”,写有600多首艺术歌曲,将“声乐套曲”的形式大大向前推进,代表作《美丽的磨坊女》、《致春天》、《高山顶上》、《听,云雀》、《致音乐》、《第八交响曲》“未完成”钢琴作品《音乐瞬间》。
其歌曲形式分三类:分节歌(早期的《野玫瑰》)、通体歌、变化分节歌(最常用)。
《鳟鱼》、《小夜曲》、《圣母颂》、《冬之旅》中的《菩提树》《春梦》都是在分节歌的基础上,依据歌词情绪的紧张激动变化,用改变调性和声、钢琴织体及速度等以适应词义。
通体歌的类型是指没有重复性的长大的音乐材料,紧随歌词内容从头到尾一贯到底的形式,代表作《魔王》。
门德尔松:德国作曲家,为纪念巴赫《马太受难曲》创作白天,1829年他亲自组织柏林歌唱学园排练并演出这部巨作,他去欧洲几次旅行领略了意大利、瑞士、苏格兰各具特色的风光,不仅以优秀钢琴家及指挥家的身份四处演出,且在游记中体现出他的丰厚修养。
1835年赴莱比锡人格万特豪斯布业大厅终身音乐指挥,1843年莱比锡音乐学院的建立实现了他的宿愿。
作品:除去正式发表的5部意外他还有未发表的12部交响曲。
《意大利交响曲》《苏格兰交响曲》。
8卷48首《无言歌》像是他的“音乐日记”或“音乐素描”。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名词解释】标题性序曲浪漫风格的标题性“序曲”,是门德尔松最富创造性地体裁,是专为音乐会独立演奏而写的管弦乐曲,融合了古典形式与浪漫风格,保留纯音乐的严格形式:单乐章的奏鸣曲式,又与文学历史的情节性、大自然景色的描绘性主题相连。
代表作:《仲夏夜之梦》。
舒曼:德国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
1834年创办《新音乐报》。
他音乐丰富的想象力、表述内心细腻情感和幻想的特征是通过特性的旋律、多变的节奏、错综复杂的织体等精微的笔法而达到的。
他利用《新音乐报》撰写尖锐生动而文采飞扬的文章,阐述自己对音乐和音乐家的观点与主张。
他为了宣扬并捍卫自己的艺术观创造出“大卫同盟”这个虚构的组织和它的成员并将其贯穿于所有文章中。
(三个主要人物:弗洛列斯坦、埃塞比乌斯、拉罗大师)作品:《阿贝格主题变奏曲》、《蝴蝶》、两组《帕格尼尼随想曲主题音乐会练习曲》、《大卫同盟曲集》、《狂欢节》、《童年情景》、《克莱斯勒偶记》、《C大调幻想曲》。
艺术歌曲特征:简洁含蓄、意境深邃。
舒曼提供给歌者的旋律:1、更像是诗句的吟诵,乐句结构不规律而多变化,通过音色细腻的变化来表述激情或衬托意境。
2、钢琴担负着前所未有的重任,利用前、后奏和进行中的音乐,“唱出”歌者言犹未尽、沉思冥想的思绪,歌曲整体的诗意是又歌唱和钢琴共同创造的。
肖邦:波兰华沙出生,1829年毕业于华沙音乐学院,1830年底为了寻求艺术上的发展,他永远离开了祖国波兰。
他将一生的创作活动几乎全倾注在钢琴音乐领域。
主要创作体裁及特点:1、钢琴协奏曲:e小调作品11、f小调作品212、玛祖卡舞曲:最具波兰民间乡土气息。
作品56第2首,作品24第2首。
3、波罗奈兹舞曲:民族意识和情愫体现的最强烈。
作品40第1首,作品44。
波罗奈兹舞曲定义:这是一种节奏稳健、在乐段结束时常常有固定节奏型的三拍子舞曲。
它具有浑厚坚实的织体,以密集和弦为特征的和声,强大的力度设置和趋向大型三段体的严谨结构,从而使这种题材获得了宏伟、辉煌的性质。
4、前奏曲和练习曲:性质上是一种全新创造,浪漫主义气质。
作品28第24首、16首。
5、夜曲与圆舞曲:最富浪漫气质的体裁,悠长、典雅、抒情。
作品48第1首、作品34第1首。
6、谐谑曲与叙事曲:(在他的单章大型题材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体现了作曲家驾驭这类体裁创作的高潮能力和才华)内涵严肃,富有戏剧性。
F大调叙事曲。
7、奏鸣曲:共作有三首。
8、大型体裁:f小调幻想曲△肖邦风格(对肖邦的评价):1、吸收欧洲古典音乐精华。
2、发掘了众多题材的新表现力。
3、对推动钢琴音乐的发展做出极大贡献。
4、吸收民族民间音乐素材。
【名词解释】法国大歌剧五幕大型歌剧《波蒂契哑女》被视为法国大歌剧的开端。
历史性的重型题材,长大的篇幅、庞大而华丽的场面布景、精致讲究的芭蕾舞和富于效果的管弦乐,音乐贯穿不用对白,合唱在歌剧中发挥重要作用。
罗西尼以《威廉退尔》这一歌剧加入了法国大歌剧行列,哈列维的《犹太女》属于法国大歌剧典范之作。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特点:1、音乐充满活力,戏谑与激情并存而且极富舞台效果。
2、自然美妙的旋律与人物的个性紧紧相扣。
费加罗的谣唱曲贯穿着塔兰泰拉欢快舞曲的因素,以喜歌剧典型的诙谐风格展示出费加罗的形象;罗西娜“甜美的歌声”将罗西尼擅长的美丽花腔技巧尽情发挥。
3、巴西里奥的“诽谤者的造谣中伤”用“罗西尼渐强”即不断地重复一定的音型造成逐渐增强的力度。
4、重唱合唱在每个场面都有相当的篇幅和分量,把几位戏中角色联系起来将剧情推向高潮。
5、乐队相对简单但织体清晰透明,管弦乐队写法发挥了切实作用,随时的插入以烘托气氛。
6、混合使用古钢琴伴奏的“请宣叙调”和乐队伴奏的宣叙调。
7、序曲成功地渲染了整部歌剧的轻松戏谑的气氛。
唐尼采蒂:《拉美莫尔的露琪娅》《爱的甘醇》柏辽兹:1830年创作了标志他个人风格的《幻想交响曲》并在同年获得作曲大奖赴罗马进修。
1842年出版了《配器法与管弦乐队研究》。
有自己的《回忆录》,创作有4部交响曲,即《幻想交响曲》(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副标题为“一个艺术家生涯中的插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运用了“固定乐思”手法由中提琴主奏)、《罗密欧与朱丽叶》、《葬礼与凯旋交响曲》。
交响曲还提供了一个代表所爱的人的“固定乐思”,它以不同的形态贯穿于整部交响曲的每个乐章中。
意义:柏辽兹打破传统的体裁界限和结构形式,在他的作品中一切音乐的表现手段要服从其标题性、文学性的戏剧构思,为此交响曲与歌剧、协奏曲、清唱剧、康塔塔等的界限被打破,声乐与交响音乐的创作思维糅合在一起。
他正是以这种综合艺术的成就对身后的欧洲音乐发生深刻影响,因为他集中体现了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的新理念。
李斯特:早期以钢琴作品为主,后期管弦乐作品的成就更突出。
作品:交响曲《浮士德》、《匈牙利狂想曲》、《超级演技练习曲12首》(代表他诸多练习曲的最高点)【名词解释】交响诗△是李斯特对西方音乐的最重要贡献,当他为柏辽兹的标题交响曲欢呼时就阐明了自己对音乐标题性的理解。
他毫不怀疑“音乐是能再现当代诗歌巨作中的光辉形象的”,认为音乐家选择标题“描绘或说明乐曲所隐含的和它所要引起的感情”,使自己的音乐和标题“文字所表现的思想融合为一个整体”。
(13首交响诗)交响诗既像交响曲哪样体现其更宽阔深厚的思想内涵,同时又比交响曲更精炼集中,如同诗一般简洁。
采用单乐章结构,以多段不同速度和性质的音乐互相冲突又紧密相随。
他还广泛运用传统的动机发展手法,通常集中于单主题的展开与变形处理。
这种主题变形手法在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中以“固定乐思”的方式出现,且和瓦格纳乐剧所运用的“主导动机”非常近似。
瓦格纳:有理论著作《艺术与革命》《歌剧与戏剧》等作品,1865《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与1868《纽伦堡的名歌手》标志着乐剧的成功。
1869年完成《尼伯龙根的指环》(由“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四部分构成的大型乐剧)其他代表作:《黎恩济》《漂泊的荷兰人》《唐豪塞》《罗恩格林》【大题】乐剧的特征1、体现永恒精神的神话为主题欧洲北部(包括德国)的古代中世纪神话与传说。
2、是诗词音乐表演舞台等诸种艺术综合的整体艺术品,歌词与音乐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