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 格式:ppt
- 大小:299.50 KB
- 文档页数:166
一.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之教案目录第1讲“翻译”溯源第2讲翻译的本质第3讲翻译的标准第4讲翻译面面观第5讲翻译必有“失”/ 失于此而得于彼(两讲合并)第6讲翻译与联想第7讲翻译与语法第8讲翻译与语体第9讲翻译与语篇第10讲英汉十大差异第11讲形合与意合第12讲代词的困惑第13讲Connotation的翻译第14讲翻译与词典第15讲以“模糊”求精确第16讲落笔知轻重译文讲分寸第17讲翻译最难是口吻第18讲翻译与形象思维第19讲翻译与灵感思维第20讲英语修辞的翻译(包括连接三讲)第21讲翻译中的文化冲击第22讲思维是语言的脊梁(两讲合并)第23讲翻译美学之思考(两讲合并)二.汉英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之教案目录第1讲汉译英呼唤文字功力第2讲语篇与翻译第3讲:英汉语美感比读(两讲合并)第4讲:理性概译:翻译之坦途第5讲:英语句式的亮点:非人称主语句(两讲合并)第6讲:汉译英有用的句型(两讲合并)第7讲:类析汉译英常见拙译(三讲合并)第8讲:从“湖光山色”的英译说开去(两讲合并)第9讲:Denotation和Connotation(两讲合并)第10讲:翻译,你的本质是什么?第11讲:归化与异化----汉语习语的英译一.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之练习第1讲“翻译”溯源试将下列文字译成汉语:1/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Eugene A. Nida &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1969)2/ Translation may be defined as follows: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SL) 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 (TL)3/ A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as that of the original. A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A. F. Tytler: 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1791)参考译文1/ 所谓翻译,是在译语中用最切近的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其次是文体。
211、985学长学姐组建为大家答疑解惑笔记备份: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比较遵照原文语言结构的译法就是直译,并不专指“逐字”的程度在经济、科学、新闻、政论等语篇中,语言形式不是关键因素,在英汉翻译中发挥中文的优势是译者始终要努力的方向。
功能对等>形式对等既然已传达信息为主,那么介绍原语文化不应以牺牲译入语为代价,否则靠近原语的译法会生成很多不符合译入语习惯的句子。
以读者为中心而非作者,在英译汉中尤为突出翻译本身就是一件让人左右为难的事。
英汉语义对比:举例如democracy中西感觉是不一样的;It is not funny译成这不好笑,根本没有将说话人愤怒的情感表达出来。
汉语是人治的语言,印欧语系是法治的语言句法对比:一、英语重形合,汉语则重意合: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何等简洁,不须加动词即可表情达意。
汉语结构较为松散,重意念。
将一个重形合的语言转化成重意合的语言,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将形合的特点transfer到意合的语言中,现在很多译文充斥着洋腔洋调,却美其名曰“忠实原文”。
二、状语对比------------------------状语从句的译法,参考中国翻译和本书翻译技巧定语对比--------------------------定语从句的译法,参考中国翻译和本书翻译技巧被动句对比-----------------------译法参考中国翻译和本书翻译技巧篇章结构的不同实际上是思维结构不同在语言上的反映。
汉语中所谓的“布局谋篇”就是我们翻译当中牵涉到的语段篇章的安排问题。
英汉翻译是否保留原句的布局特征,还是应该采用译入语的布局特征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采用贪懒的办法也是译者不得已而为之,因为译者根本就没有真正看懂原文。
第二个问题是译者的翻译思想有问题,认为这类贴近原文的译法才是忠实的译法。
正确的翻译思想应该是译文必须像中文,不带翻译腔,因为原文有原文读者读时并没有翻译腔。
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展开全文第一部分翻译技巧篇复习笔记第1章翻译的基本概念和问题一、翻译基本问题的提出1. 翻译的定义(1)语际翻译与语内翻译广义地说翻译包括的范围很广,甚至可包括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
本书讨论的翻译就是指如何将某一语言活动的言语产物转换到另一语言中去,也就是语际(interlingual)翻译。
严格地说,翻译还应包括某一语言内不同变体间的转换,也就是语内(intralingual)翻译。
这两类翻译在本质上颇有雷同之处,而且其核心问题都是如何把原文的意思在译文中说出来。
(2) 探索翻译的新概念随着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各类应用语言学分支学科应运而生,探索翻译的工具越来越得心应手,出现了许多关于翻译的新的概念,如“忠实”、功能对等、等值、信达雅等等。
但翻译的本质仍然是在某一特定的社会环境内进行交流的过程。
概括来说,翻译的定义就是把原文中的意思在译文中表达出来。
2. 原文意思在译文中的表达在翻译过程中,有些句子如照字面直接译过来意思就会不够清楚。
(1) 句子中的有些意思会紧紧地结合在语言本身的形式上使得译者将语言的形式照搬。
例: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译文】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
【解析】本句中it为形式主语,真正的主语是后面的that从句。
从翻译技巧上看,可先译that从句,后译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但是鉴于原文的语言形式有一种讽刺的口吻,译者有必要依照原文的句法结构进行翻译。
(2) 意思和语言结构完全绑在一起,而英汉两种语言结构上的不同造成了不可译性(untranslatability)。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翻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翻译的定义、类型和原则。
2. 使学生掌握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直译、意译、归化、异化等。
3.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翻译实践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英汉互译。
4. 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其能够在翻译过程中注意到文化因素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翻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翻译的定义翻译的类型(如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等)翻译的原则(如忠实于原文、保持原文风格、传达原文意义等)2. 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直译和意译归化和异化词义转换语义增减句子结构调整3. 翻译实践英汉互译练习翻译案例分析翻译错误分析4. 文化差异与翻译语言与文化差异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翻译中的文化适应与调整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翻译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实践法:进行英汉互译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和方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翻译案例,讨论翻译中的问题和策略。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英汉互译练习的质量。
3. 翻译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翻译案例的分析能力和见解。
4. 期末考试:设置翻译相关的试题,测试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材。
2. 参考书籍:翻译理论著作、翻译案例集等。
3. 网络资源:翻译相关网站、论坛、文章等。
4.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程安排:每周两次课,每次课时长为1小时30分钟。
七、教学进程1. 第一阶段(2周):介绍翻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讲解翻译的定义、类型和原则。
2. 第二阶段(3周):讲解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直译、意译、归化、异化等。
3. 第三阶段(4周):进行翻译实践,包括英汉互译练习、翻译案例分析和翻译错误分析。
浅谈关联翻译理论及英汉关联翻译实践翻译出现在两种及以上语言环境之间,其作用在于對两种不同语言进行有效的转化,以实现各类语言信息的相互传递,同时也是对不同地域文化的相互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
根据翻译,我们能够读到来自不同地域和民族的言论和观点,翻译将地理、文化、观念完全不同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一种跨地域的关联,这也是翻译的一大魅力所在。
格莱斯的会话含意理论成为关联理论最初的雏形,关联理论也逐渐成为翻译时我们不得不考虑和依赖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或方法论。
本文重点探讨了关联理论及关联翻译理论的内涵,通过进一步探讨相应的翻译策略,剖析关联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再对英汉翻译的实践进行简要的讨论。
标签:翻译理论;关联翻译;归化性;异化性;翻译实践一、引言翻译是一种介于两种及以上语言之间的重要交际活动,其主要内容是完成语际信息的相互交流和互换行为。
翻译研究则是对翻译者(以下简称“译者”)准确解读原文以及使用新语言构建译文的一种探索和场景再现,其重点研究对象主要为“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近年来,包括合作原则、礼貌原则、模因论和言语行为理论等在内的诸多翻译学理论都先后被提出并已广泛应用于文学翻译研究之中。
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和探讨翻译学中的“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影响,以及它对英汉翻译的指导实践。
根据格莱斯的语用学相关原则和斯珀伯等学者提出的关联理论,格特(Gutt)将翻译理论和关联理论充分地有机结合到一起,进而形成了一个和谐一致的翻译理论体系,这就是今天闻名遐迩的关联翻译理论学说。
作为一种被全世界都普遍认可的新兴理论,关联翻译理论在自身理论的发展以及它同翻译实践之间的完美结合,尤其在翻译实践的应用方面都尚有较大的探讨空间。
据此,本文拟对关联翻译理论的基本内涵,以及该理论指导下的翻译策略和对翻译实践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重点探讨。
二、关联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关联翻译理论关联理论的基础是格莱斯的会话含意理论,该理论一经问世便引起了西方语言学界、认知语言学界和哲学界的强烈反响,社会各界对该理论的研究和讨论又进一步促进了关联理论的深化,加快并拓宽了该理论的应用。
词的选择Ⅰ.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Chinese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to English,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bold-faced words.1.运动a.运动有益身心b.足球是我喜欢的运动c.他在香港热心推广手球运动d.我国每年纪念五四运动e.人们热烈响应筹款运动f.他们发起了一场戒烟运动g.这属于运动神经疾病h.技术革新运动是成功的关键2. 着a.她着凉了。
b.你猜着了。
c.炉子着得很旺。
d.上不着天,下部着地。
e.老李躺下就着了。
f.他有点着慌。
g.他走错了一着。
h.屋顶上全都覆盖着积雪。
i.这些孩子穿着整齐。
j.再着一把力。
k.我们着眼于未来。
l.他们正在着手制定计划。
3. 馆博物馆、图书馆、旅馆、宾馆、大使馆、领事馆、茶馆、饭馆、理发馆、体育馆、展览馆、文化馆、美术馆、科技馆、天文馆、照相馆4. 学习a. 学习知识b. 学习技术c. 学习外语d. 学习成绩e. 学习别人的长处f. 互相学习g. 学习雷锋的榜样5. 送a. 送某人一本书b. 送礼c. 送信d. 送客e. 送行f. 送雨伞g. 送命h. 送孩子上学i. 送某人回家j. 将卫星送上天k. 送葬l. 送罪犯上法庭审判key: 1.运动a.Exercise is good for health.b.Football is my favorite sport.c.He is a keen promoter of handball in Hong kong.d.The May Fourth Movement is commemorated in our country every year.e.There was great enthusiasm for the donation drive.f.They started a campaign to stop people smoking.g.This belongs to motor nerve disease.h.Technological renovation is a key to the success.2. 着a.She was caught cold.b.You’ve guessed right.c.The fire is burning briskly in the stove.d.Be suspended in mid air.o Li fell asleep as soon as he lay down.f.He got alarmed.g.He has made a false move.h.The roofs are all covered with snow.i.These children are all neatly dressed.j.Make one more effort.k.We have our eyes on the future.l.The are starting drawing up the plan.3. 馆museum, library, hotel, guest house, embassy, consulate, tea house, restaurant, barbar’s shop, gymnasium, exhibition hall, cultural center, art galle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 planetarium, photo studio4. 学习a. acquire knowledgeb. master a skillc. study a foreign languaged. academic recordse. emulate others’ strong pointsf. learn from each otherg. follow the example of Lei Feng这一组中的“学习”,也是一个最常见的词语,需要结合上下文来遣词用字。
翻译理论与实践(汉译英)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Practice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Notes for Senior College Students(2005年9月)刘国忠2578706*************.cnTopics at first:1. 解读汉译英《教学大纲》2. 解读汉译英《考试大纲》3. 汉译英学习指导①重要性②特性③实践性汉译英精典教材:1. 《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喻天根《汉英翻译教程》吕瑞昌喻天根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0.92.《汉英翻译基础》陈宏薇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23.《英汉互译实用教程》宋天锡等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14.《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增订本冯庆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55.《实用汉英翻译教程》曾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46.《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刘宓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1•汉译英主要内容:•一、汉译英实务教学•二、历届TEM8汉译英试卷评析•三、汉译英练习与评析•—汉英翻译强化训练汉译英实务教学主要内容一、汉英词语对比二、汉英句法基本差异(一)汉英句子的主语比较三、汉英句法基本差异(二)汉语谓语动词的分析和翻译四、被动语态的翻译五、汉译英中的主谓定位六、汉译英中的句子整合问题增补内容:七、如何避免翻译中的Chinglish八、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传递九、公示语的翻译十、历届TEM8汉译英试卷评析十一、汉译英练习与评析—汉英翻译强化训练汉译英学习指导(一)如何保证翻译课的教学效果1.以―正当程序‖保证翻译质量无论英译汉,还是汉译英,译文都需要准确、通顺,这是翻译的基本要求。
表达准确的基础是对原文的准确理解:译者必须准确地理解原文的每个词、每句话和作者的意图。
表达通顺的基础是对译入语的熟练运用。
我们在做汉译英时,存在一个天然的劣势:由于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做到表达的准确和通顺相当困难。
翻译理论与实践2(汉译英)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Practice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Notes for Senior College Students(2005年9月)(2008年9月第3次修订)授课人:刘国忠Tel: 2578706E-mail: gzliu@前言(一)课程简介《翻译理论与实践3》为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必选课,旨在培养外向型人才,为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该课程在注重基础语言知识、基础翻译知识和基础理论学习和掌握的同时,强调基础与提高的关系,力图将本科生课程与研究生考试衔接起来,便于本科生毕业后从事翻译的相关工作或为继续深造打好基础。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我系英语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系统的语言理论知识和一定科研能力,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本课程主要承担着培养学生的基本的翻译能力,在实现我系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本课程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翻译基础理论和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并掌握常用的翻译技巧,培养基本的翻译技能,能将中等难度的汉语篇章或段落译成英语。
译文忠实原文,语言通顺,速度约为每小时200—250个汉语词语。
(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学生翻译技能的培养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语言分析和运用能力;文化辨析和表现能力;审美判断和表现能力;双向转换和表达能力以及逻辑分析和校正能力。
素质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要使教育者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
要让学生明白翻译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强调自身的翻译实践在培养翻译能力过程中的重要性,没有足够量的翻译实践,翻译能力的培养将是一句空话。
基于英汉对比的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实践摘要:《翻译理论与实践》是英语专业的一门技能课程,在整个英语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以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为例,拟从英汉对比的角度探讨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实践。
关键词:英汉对比“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实践一、引言教育部批准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1]作为英语专业的一门技能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总目标是使学生能运用翻译的理论和技巧,将英美报刊上的文章以及文学原著译成汉语,或将我国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译成英语,速度为每小时250-300个英文单词。
译文要求忠实原意,语言流畅。
[1]然而事实证明,经过2个学期的学习,尚有不少学生不能达到上述目标。
学生要达到上述目标,个人的努力必不可少;另外占据相对主导地位的教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拟从教材的选用(首要方面)、教学安排等方面提出在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中引入英汉对比知识,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新实践。
二、“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现状及分析在当前外语教育界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虽然翻译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专业迅猛崛起,各种翻译教程和有关指导、参考书充斥教材市场,但就这些书的总体质量来看还不尽如人意。
有些书虽然收集了大量的翻译实例和练习,但是缺乏分析总结和翻译原理阐述,难以指导学生的翻译实践;另一些翻译教程虽然也对翻译技巧进行指导性的讲解,但一般仅从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和句子成分分析着手,直接讲解翻译中的语言技巧,如英汉语不同句子成分之间的互相转化,并没有从两种语言在文化语境和思维模式上存在的根本差异入手解决翻译技巧背后的翻译原理问题。
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第3版)-翻译练习(上)【圣才出品】第二部分翻译实践篇详解一、非文学类文本(社会人文)1. Van GoghAlthough art historians have spent decades demystifying Van Gogh’s legend ①, they have done little to diminish his vast popularity. Auction prices still soar, visitors still overpopulate Van Gogh exhibitions, and The Starry Night remains ubiquitous on dormitory and kitchen walls②. So complete is Van Gogh’s global apotheosis that③Japanese tourists now make pilgrimages to Auvers to sprinkle their relatives’ ashes on his grave. What accounts for the endless appeal of the Van Gogh myth? It has at least two deep and powerful sources④. At the most primitive level, it provides a satisfying and nearly universal revenge fantasy disguised as the story of heroic sacrifice to art⑤. Anyone who has ever felt isolated and unappreciated can identify with Van Gogh and hope not only for a spectacular redemption⑥but also to put critics and doubting relatives to shame. At the same time, the myth offers an alluringly simplistic conception of great art as the product, not of particular historical circumstances and the artist’s painstaking calculations, but of the naive and spontaneous outpourings of a mad, holy fool⑦. The gaping d iscrepancy between Van Gogh’s long-suffering life and his remarkable posthumous fame remains a great and undeniable historical irony. But the notion that he was an artistic idiot savant⑧is quickly dispelled by even the most glancingexamination of the arti st’s letters. It also must be dropped after acquaintingoneself with the rudimentary facts of Van Gogh’s family background, upbringing, and early adulthood.The image of Van Gogh as a disturbed and forsaken artist is so strong that one easily reads it ba ck into⑨his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But if Van Gogh had died at age twenty, no one would have connected him with failure or mental illness. Instead he would have been remembered⑩by those close to him as a competent and dutiful son with a promising career in the family art-dealing business. He was, in fact, poised to surpass his father and to come closer to living up to the much-esteemed Van Gogh name?.The Van Goghs were an old and distinguished Dutch family who could trace their lineage in Holland back to the sixteenth century. Among Vincent’s five uncles, one reached the highest rank of vice-admiral in the Navy and three others prospered as successful art dealers. Van Gogh’s grandfather, also named Vincent, had attained an equally illustrious status as an intellectually accomplished Protestant minister. The comparatively modest achievements of the artist’s father, Theodorus, proved the exception, not the rule?. Although Theodorus was the only one of grandfather Vincent’s six sons to follow him into the ministry, he faltered as a preacher? and could obtain only modest positions in provincial churches. It was for this reason that Theodorus and his new wife, Anna, found themselves in Groot Zundert, a small town near the Belgian border. Vincent was born a few years after their arrival.Van Gogh enjoyed a relatively uneventful childhood save for the birth of fivesiblings (three by the time he was six and two more by his fourteenth year)? and his attendance at two different boarding schools. In rural Zundert he took long walks in the Brabant countryside and developed a naturalist’s love of animals and plants. At his two boarding schools, he excelled at his studies and laid down the foundation for his lifelong facility in French and English. The family’s decisi on to apprentice him at sixteen to Uncle Vincent’s art gallery in The Hague was far from a nepotistic last resort. Uncle Vincent, called “Cent,” had transforme d an art supply store into a prestigious art gallery and had become a senior partner in Goupil et Cie., one of the largest art-dealing firms in Europe. Vincent had not better opportunity for advancement than working at The Hague branch of Goupil’s. And it was a testament to Vincent’s abilities that the childless “Uncle Cent” took a paternal interest in him and arranged for his position as Goupil’s youngest employee?.Vincent’s duties progressed from record keeping and correspondence chores in the back office to dealing, if only in a subordinate way?, with clients. This confronts us with the nearly unt hinkable image of the “socially competent” Vincent?. But such was the case at this stage in his life. The same man whose eccentricity would one day make young girls scream in fright dressed appropriately and charmed customers with his enthusiasm for art?. Vincent also ingratiated himself with the local artists of The Hague School and earned his colleagues’respect. Although his status as Uncle Cent’snephew and protege must have smoothed his way, Vincent appears to have been genuinely dedicated and effectiveat Goupil’s. His boss, Tersteeg, sent home glowing reports? and after four years at The Hague he was promoted to the London branch.From Van Gogh and Gauguin, by Bradley Collins 【参考译文】梵高尽管艺术史家们数十年来一直在淡化梵高传奇的神秘色彩①,但梵高受欢迎的程度几乎丝毫未减。
笔记备份: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比较遵照原文语言结构的译法就是直译,并不专指“逐字”的程度在经济、科学、新闻、政论等语篇中,语言形式不是关键因素,在英汉翻译中发挥中文的优势是译者始终要努力的方向。
功能对等>形式对等既然已传达信息为主,那么介绍原语文化不应以牺牲译入语为代价,否则靠近原语的译法会生成很多不符合译入语习惯的句子。
以读者为中心而非作者,在英译汉中尤为突出翻译本身就是一件让人左右为难的事。
英汉语义对比:举例如democracy 中西感觉是不一样的;It is not funny 译成这不好笑,根本没有将说话人愤怒的情感表达出来。
汉语是人治的语言,印欧语系是法治的语言句法对比:一、英语重形合,汉语则重意合: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何等简洁,不须加动词即可表情达意。
汉语结构较为松散,重意念。
将一个重形合的语言转化成重意合的语言,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将形合的特点transfer 到意合的语言中,现在很多译文充斥着洋腔洋调,却美其名曰“忠实原文”。
二、状语对比------------------------状语从句的译法,参考中国翻译和本书翻译技巧定语对比--------------------------定语从句的译法,参考中国翻译和本书翻译技巧被动句对比-----------------------译法参考中国翻译和本书翻译技巧篇章结构的不同实际上是思维结构不同在语言上的反映。
汉语中所谓的“布局谋篇”就是我们翻译当中牵涉到的语段篇章的安排问题。
英汉翻译是否保留原句的布局特征,还是应该采用译入语的布局特征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采用贪懒的办法也是译者不得已而为之,因为译者根本就没有真正看懂原文。
第二个问题是译者的翻译思想有问题,认为这类贴近原文的译法才是忠实的译法。
正确的翻译思想应该是译文必须像中文,不带翻译腔,因为原文有原文读者读时并没有翻译腔。
eg there are no limitations in self except those you believe in.思果:人的一己没有种种局限,除非你画地为牢。
法律英语中英汉互译的翻译理论与具体实践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法律交流日益频繁,法律英语的英汉互译显得尤为重要。
法律语言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准确性和规范性,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遵循特定的翻译理论,并结合具体实践中的技巧和策略,以确保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一、法律英语翻译的特点法律英语作为一种特殊用途英语,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
首先,词汇方面,法律英语包含大量的专业术语、古体词和外来词。
例如,“stare decisis”(遵循先例)、“alibi”(不在犯罪现场的申辩)等。
其次,句法上,法律英语多使用长句、复杂句,以及被动语态和名词化结构,以体现其严谨性和逻辑性。
此外,法律文本通常具有固定的格式和篇章结构,如法律条款的编号、标题和小标题等。
二、翻译理论在法律英语翻译中的应用1、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是在目标语中再现源语的功能,使目标语读者能够获得与源语读者相似的感受和理解。
在法律英语翻译中,这意味着不仅要准确传达词汇和句子的表面意义,还要传递法律条文背后的法律意图和法律效力。
例如,在翻译“actus reus”(犯罪行为)时,不能简单地直译为“行为错误”,而要根据法律语境和功能,译为“犯罪行为”,以确保目标语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其法律含义。
2、目的论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在法律英语翻译中,翻译的目的通常是为了使目标语读者能够准确理解法律条文,遵循法律规定。
因此,译者可以根据具体的翻译目的,对源语文本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写。
比如,为了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文化,可以对一些法律概念进行解释和说明。
三、法律英语英汉互译的具体实践技巧1、专业术语的翻译准确翻译专业术语是法律英语翻译的关键。
对于常见的专业术语,可以通过查阅专业词典、法律文献和相关资料来确定其准确的译名。
对于一些新出现的或特定领域的术语,可以采用直译、意译、音译或加注的方法进行翻译。
例如,“intellectual property”直译为“知识产权”,“due diligence”意译为“尽职调查”,“patent”音译为“专利”,对于一些复杂的术语,如“mortgagebacked security”(抵押支持证券),可以在翻译后加注进行解释。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英汉翻译实践报告紧张又充实的社会实践又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实践活动,取得的收获不是一星半点的,一起好好总结一下这段经历的收获和付出吧。
那要怎么写好实践报告呢,下面为大家收集的翻译实践报告,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二的下学,我的职责是俄语翻译,翻译一些资料。
实习的目的是增加社会实践经验,迅速将翻译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并加强使用计算机和翻译工具的能力。
译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总结了4种必不可少的译者工具:一是鬼神格斯译者工具,里面可以加装通俗易懂俄汉词典、新俄汉词典、小俄汉词典、俄汉新颖工业技术词典;二就是百度搜寻工具;三就是google搜寻工具;四就是яндех搜寻工具——专业的俄文搜寻工具。
译者的具体步骤可以如下:首先可以现在灵格斯里查阅稀奇古怪的单词或词组,找寻最合乎原文的表述。
当然这只是最基本的作法,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科技词典,在灵格斯往往就是查阅不下所需的单词或语义。
于是,迁怒于google和яндех则就是很存有必要的。
按照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我实行同时在google和яндех搜寻的作法,并对同种搜寻工具搜寻结果展开比较。
它们有著各自的优缺点。
google的优点就是关上俄文页面的同时可以同时关上另外一个译者页面,即google可以自动把页面从来源语俄语翻译成汉语,而缺点就是经常出现译者错误,译者的可信度就是50%。
яндех的优点就是用俄语词组和句子表述俄语词汇,意义更精确,更切合原文,而缺点就是有时用作释义的词汇过分深奥,过分专业,相等于用更专业的词汇表述专业词汇,即为难上加难。
所以我指出最后就须要使用百度工具了。
融合google和яндех的参照译者,用百度搜寻译者过的专业词汇,查阅与否存有相同或相似的专业用语,之后才确认出来最精确的译法。
自己校对,虚心地向本专业的老师和材料学院的老师请教。
首先进行的自己去校对。
原以为会限于“当局者迷”之说而不懂查看、修改自己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