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考研-历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赵秀荣
- 格式:doc
- 大小:46.10 KB
- 文档页数:3
《管f f l 科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管理科学学报编辑部高自友李一军李敏强赵春青定 价:32.00元国内统一刊号:CN 12-1275/G 3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98〇7 邮发代号:6-89主编 副 主编 执行主编编辑部主任 责任编辑天津大学《管理科学学报》编辑部022 -27403197,传真:************,邮政编码:300072 jmstju @ 网 址:jms (._ tju . edu . cn 天津大学天津银行兴科支行 103601201090008441《管理科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编委会主任:吴启迪副主任:寇纪淞高自友李一军编委会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于景元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硏究员 乌家培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王众托大连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浣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王重鸣浙江大学教授 I 方福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毛蕴诗中山大学教授成恵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朱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研究员 朱道立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刘禪张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一军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李京文北京工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善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李敏强天津大学教授李维安天津财经大学教授汪寿阳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汪应洛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定伟东北大学教授吴世农厦门大学教授吴启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授邹恒甫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张维天津大学教授张维迎北京大学教授宋学锋中国矿业大学教授 陈重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 陈收湖南大学教授 陈信元上海财经大学教授 陈荣秋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晓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研究员 柳卸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赵纯均清华大学教授 赵曙明南京大学教授 辜胜阻武汉大学教授 胡鞍钢清华大学教授 贾建民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席酉民西交利物浦大学教授郭重庆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寇纪淞天津大学教授 高白友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黄海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黄季渴北京大学教授戴汝为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魏权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迪淞维维熊启纪吴寇张张熊址话箱称行号地电邮名银讯系子户户 通联电账幵账。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历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金永丽金永丽: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印度历史、社会与经济。
已经主讲过多门学科基础课与选修课,包括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西方政治制度史、亚洲史、世界文明史和印度社会与文化等。
科研主要围绕印度农业经济、社会分层演变与对外关系等方面展开。
为世界现代史学会和南亚学会会员。
主要经历:1989年9月——1993年6月就读于烟台师范学院(现为鲁东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3年9月——1996年7月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6年9月——1999年7月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9年7月迄今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2000年6月-2002年6月在中国人民大学世界史博士后流动站做研究2009年9月10日-2010年9月10日在爱丁堡大学做访问学者论文类:1、《独立后印度土地关系的变化》,《南亚研究季刊》,1999年第1期,1999年3月31日。
2、《略论尼赫鲁政府的农业政策》,《复印资料·世界史》,2000-05-10。
3、《流域发展计划——印度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新战略》,《世界农业》,2005年3月10日。
4、《从贱民问题的解决看印度的人权政策》,《复印资料·世界史》,2006年7月10日。
5、《突破农业现代化的瓶颈-印度政府减少农村贫困的努力之探讨》,《世界现代史新论》,重庆出版社,2006年6月1日。
6、《对世界史研究和教材编写创新的探索——李世安教授访谈录》,《历史教学》,2008-04-20。
7、《十月革命对印度民族运动影响评析》,《世界历史》,2007-10-15。
8、《加强发展中国家历史发展在世界通史教学中的地位》,《历史教学》,2006-05-01。
9、《试析欧盟发展合作政策对印度——欧盟关系的影响》,《世界现代史新论》,中国华侨出版社,2007-07-01。
10、《绿色革命后印度土地关系的新变化》,《复印资料·世界史》,2007-06-25。
2013年北大历史系博士复试名单及录取名单北京大学历史学系2013年博士研究生复试名单公示根据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的复试分数线,现将2012年博士研究生复试名单公示如下:陈业诗冯鹤昌付马高然郭晨晖郭洪伯郭宁何思源胡莉黄桢蒋凌楠李伟李洋刘芳刘梦佳刘鸣刘祥刘旭卢雅怀罗敏亓民帅邱林求芝蓉唐笑天王倩王庆帅向伟闫建飞杨朝杨萍尹航岳梦臻詹刚张慕智张亦冰赵春水赵鹏赵秀宁赵永磊朱义群(共计40人,其中含硕博连读生17人)留学生:窦安德金炳辰YANG LANGTIAN图巴尹淑铉港澳台生:關棨勻吾國麟嚴智德赵埜均鍾國昌【有关复试的时间、地点安排】面试时间:2013年4月20日9:00面试地点:北京大学二院历史学系各教研室集合场所:108会议室北京大学历史学系2013年4月11日育明教育【喜报】38人考研状元集训营,20人考上北大、人大、清华、复旦。
【喜报】36人考研冲刺集训营,16人考上北大、清华。
【喜报】“三跨”学员隋JiaLun(378分)36天考上北京师范大学。
【喜报】2013年,育明教育包揽北京大学国际关系(378分)、城环(409分)、政管(402分)共11个专业状元。
【喜报】2013年,育明教育包揽北外汉教、翻硕、法语等6个专业状元。
【喜报】2013年,育明教育共有126人考上北大、人大、中财、贸大、五道口经济金融类研究生,众多学员成绩400+,最高分464分。
【喜报】2013年,育明教育包揽北大(402分)、人大(396分)、北师大(378分)等6大名校行政管理状元。
【喜报】“三跨”学员马Lin(402分)以第一名考上对外经贸大学翻译硕士国际会议传译。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2013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一、内地考生(共计33人,其中含硕博连读生17人、国学院2人(招生名额另计))陈业诗冯鹤昌付马高然郭晨晖郭洪伯郭宁胡莉黄桢蒋凌楠李伟李洋刘芳刘梦佳刘鸣刘祥刘旭卢雅怀罗敏亓民帅求芝蓉唐笑天王倩王庆帅闫建飞杨萍尹航张慕智张亦冰赵鹏赵秀宁赵永磊朱义群二、港澳台考生(3人)關棨勻嚴智德赵埜均三、留学生(3人)窦安德金炳辰图巴我系预计于5月上旬开始进行调档工作,有关档案问题请咨询(010)6275.4281管老师。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历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趙容俊趙容俊(CHOYONGJUN),基本情況:〔韓國〕,男,1968年9月生,出生於韓國慶尚北道醴泉郡。
現爲中國古代史教研室專任講師。
主要研究古文字學(甲骨文、金文、簡帛文字等)、先秦文化史、中國古代巫術、早期醫學史、藝術史等。
1.教育程度2005-2010:在清華大學歷史系攻讀博士學位(師從李學勤教授)1997-2002:在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師從許進雄教授)1989-1996:在韓國成均館大學校攻讀漢學系本科專業1975-1985:與祖父深造漢學2.教學工作2012.09.01–現在: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歷史系專任講師2007.09.01-2012.01.31:北京語言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外國專家3.學術專著1.《先秦巫術與藝術的起源(ShamanisminPre-QinChinaandTheOriginofChineseArt)》,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待刊。
2.《中國醫學溯源考(TheOriginofChineseMedicine)》,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待刊。
3.《殷商甲骨卜辭所見之巫術(ReferencestoShamanismintheShangDynastyOracleBones)》(增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9月。
4.《殷商甲骨卜辭所見之巫術(ReferencestoShamanismintheShangDynastyOracleBones)》,臺灣:文津出版社,2003年7月。
4.譯著1.李學勤著、趙容俊譯,《????(疑古時代)?????(走出疑古時代:Walkingoutofthe ‘DoubtingofAntiquity’Era)》,韓國:韓吉社,待刊。
2.許進雄著、趙容俊譯《???????(中國文字學講義)--原書名〈簡明中國文字學(TheBriefBookofStudyingChineseCharacters)〉》,韓國:高麗大學出版社,2012年12月。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历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李晓菊李晓菊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副教授,历史文献学硕士生导师。
主讲课程: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献学、《资治通鉴选讲》(中国人民大学通识课)、历史文献学研究概论、版本目录学研究等。
目前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学基础理论与方法、中国历史文选教学以及宋代档案文献编纂研究。
教学科研成果论文·《关于新生古文基础的考察和几点分析》,《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研究》第二辑,杨燕起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5月,279-292页。
·《中国历史文选教材评介》,《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研究》第三辑,杨燕起等主编,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年12月,261-281页。
·《辽金史研究五十年》,《中国教育报》,1999年,12月7日,3500字。
·《洪迈<容斋随笔>所论古代文书问题》,《档案学通讯》,2002年第1期,2002年1月18日出版,31-35页,8000字。
·《历史文献基本功与硕士论文写作》,《学林撷新——中国人民大学学者论学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516页—519页,3500字。
·《南宋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辅文研究》,《档案学通讯》,2004年第4期,2004年7月18日,8000字,44-48页。
·《宋代档案文献编纂研究》(博士论文摘要),《档案学通讯》,2004年第6期,2004年11月18日,57-60页,6500字。
·《宋代本朝人物档案文献述论——以宋人别集为中心》,《档案学通讯》,2009年7月18日出版,32—35页,6300字。
·《历史文献学的学科地位》,《中国社会科学报》,第223期,2011年09月15日,第8版“历史学”,3200字。
·《论<新唐书·艺文志>史部起居注类“诏令一家”的设立》,《档案学通讯》,2012年,第4期,2012年7月18日,101页—104页。
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保录限额)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历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李全德
李全德,山东即墨人,1970年12月生。
200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师从邓小南教授,获博士学位。
同年分派到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工作至今。
副教授,目前主要从事唐宋制度史方面的研究。
科研成果
1、《评<南唐国史>》,《北大史学》第八辑,2001年
2、《庐山国学师生考》,《文献》,2003年第二辑,2003年4月
3、《点校本<旧五代史>校误》,《中国史研究》,2003年1期
4、《十国教育制度》,载《十国典制考》,中华书局,2004年12月
5、《从宦官到文臣:唐宋时期枢密院的职能演革与长官人选》,《唐研究》第十一卷,2005年12月
6、《晚唐五代时期中枢体制变化的特点及其渊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7、《从堂帖到省札——略论唐宋时期宰相政务处理方式的变化》,中国人民大学“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论文,2004年6月
8、《论后梁的崇政院》,浙江大学“唐宋之际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2002年10月
9、《宋代的通进银台司》,中华社科基金项目“唐宋中央考察地方的信息渠道”(97BZS006)论文(已结项),2005年3月。
Email:liquande@。
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保录限额)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历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王静王静:女,山东烟台人,1974年10月生。
1998年杭州商学院企业管理系毕业,1998年—2004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攻读硕士、博士,师从荣新江教授。
2004年—2006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与尚刚教授合作,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6年6月至今在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工作。
主要从事隋唐五代史、中国古代都市社会史方面的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1.论文:(1)、《唐代长安新昌坊的变迁——长安社会史研究之一》,荣新江主编《唐研究》第七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229—248页。
(2)、《唐大明宫的构造形式与中央决策部门职能的变迁》,《文史》2002年第4辑,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101—119页。
(3)、《唐大明宫内侍省及内使诸司的位置与宦官专权》,《燕京学报》新16期,2004年5月,89—116页。
(4)、《终南山与唐代长安社会》,荣新江主编《唐研究》第九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9—168页。
(5)、荣新江、王静《隋唐长安研究文献目录稿》,《中国唐代学会会刊》第22辑,2003年,57—86页。
(6)、荣新江、王静《韦述及其〈两京新记〉》,《文献》2004年第2期,31—48页。
(7)、《唐代进奏院》,收入邓小南主编《政绩考察与信息渠道:以宋代为中心》,“唐宋中央考察地方的信息渠道问题”,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8)、《靖恭杨家——长安城官僚家族之个案研究》,荣新江主编《唐研究》第1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389—422页。
(9)、《昭陵六骏与十四国君长像》,《文史》2005年第4期,187—198页。
(10)、《唐长安城中的节度使宅第——中晚唐中央与方镇关系的一个侧面》,《人文杂志》,2006年第2期,125—133页。
(12)、《一个神话的嫁接——东魏邺城布局研究》,《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3期,86—90页。
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保录限额)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历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赵珍
赵珍,女,1962年生,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副教授,历史地理学专业硕士导师。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历史系专门史教研室主任。
近5年来的科研情况
专著:
1、《清代西北生态变迁研究》(独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清代通史》(康熙卷)(参与),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版。
3、《青海省志·人物志》(参与),黄山书社,2001年版。
论文:
1、“清代青藏高原上的生态保护与宗教习俗”,《中国藏学》2005年第3期。
2、“清代至民国甘宁青地区农牧经济消长与生态变迁”,《史学集刊》2005年第1期。
3、“清代西北地区的人地矛盾与生态变迁”,《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5期。
4、“清代西北地区的农业垦殖政策与生态环境变迁”,《清史研究》2004年第1期。
5、“近代西北开发的理论构想和实践反差评估”,《西北师大学报》,2003年第1期。
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中国近代史》全文转载,2003年第10期。
6、“清代陕甘地区的森林生态保护意识和措施”,《明清论丛》,2003年第4辑,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版。
7、“论康熙末年清军两次入藏的战略选择”,《清史研究》,2002年第4期。
8、“近代青海的商业、城镇与金融”,《青海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人文学院中国史专业研究生答辩安排答辩时间:2018年5月9日周(三) 上午8:30 开始答辩地点:24-517(人文学院5楼历史学科会议室)答辩主席:付海晏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委员:胡铁球教授浙江师范大学于逢春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龚国庆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陈彩云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姚建根副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赵瑶丹青年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答辩秘书:陈彩云荀扣丁晓琳(浙江师范大学)答辩学生:人文学院世界史专业研究生答辩安排答辩时间:2018年5月13日周(日) 上午08 :00开始答辩地点:人文学院5楼历史学科会议室(24-517)答辩主席:谢国荣教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委员:孙群郎教授浙江师范大学赵志辉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周旭东教授浙江师范大学许序雅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李丽颖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答辩秘书:孙群郎高月王敏(浙江师范大学)答辩学生:人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答辩安排(第一场)答辩时间:2018年5月18日周(五) 上午8:30 开始答辩地点:人文学院4楼江南文化研究会议室答辩主席:肖瑞峰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委员:慈波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刘永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于淑娟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韩洪举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曾礼军副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答辩秘书:慈波黄娟甘婷(浙江师范大学)答辩学生:人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答辩安排(第二场)答辩时间:2018年5月18 日周(五) 下午14:00 开始答辩地点:人文学院4楼江南文化研究会议室答辩主席:肖瑞峰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委员:李圣华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刘永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陈玉兰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刘天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孟国栋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答辩秘书:李圣华付美娟张慧如(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答辩安排答辩时间:2018年5月14 日周(日) 上午8 :00 开始答辩地点:学院5楼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基地(24-L-507 )答辩主席:曾艳兵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委员:赵山奎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高玉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郭晓霞教授浙江师范大学范煜辉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安宁讲师(博士)浙江师范大学答辩秘书:赵山奎赵婷于心怡(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现代汉语专业研究生答辩安排(第一场)答辩时间:2018年5月14日周(一) 上午8:00 开始答辩地点:人文学院4楼汉语言文字学学科会议室(24-417)答辩主席:齐沪扬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委员:张先亮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陈青松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傅惠钧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王洪钟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唐善生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答辩秘书:陈青松奚佳佳徐江雪(浙江师范大学)(第二场)答辩时间:2018年5月14 日周(一) 下午14:00 开始答辩地点:人文学院4楼汉语言文字学学科会议室(24-417)答辩主席:齐沪扬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委员:张先亮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陈青松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傅惠钧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王洪钟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唐善生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马洪海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答辩秘书:陈青松奚佳佳徐江雪(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答辩安排(第一组)答辩时间:2018年5月18日(周五)上午8:00开始答辩地点:学院5楼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基地(25--L--507 )答辩主席:范智红研究员博导(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委员:徐勇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付建舟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李蓉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吴翔宇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马俊江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朱利民副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答辩秘书:徐勇陈芳芳孟燕萍(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答辩安排(第二组)答辩时间:2018年5月18日(周五)上午8:00开始答辩地点:24幢4楼人文学院会议室答辩主席:萨支山研究员博导(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委员:高玉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吴述桥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俞敏华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黄江苏副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首作帝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答辩秘书:首作帝单伟乐梅越男(浙江师范大学)答辩学生:人文学院儿童文学专业研究生答辩安排答辩时间:2018年5月17 日周(四) 下午18 :30 开始答辩地点:儿童文化研究院二楼会议室(红楼二楼会议室)答辩主席:李利芳教授兰州大学人文学院委员:吴翔宇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朱利民副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常立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胡丽娜副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窦全霞讲师(博士)浙江师范大学答辩秘书:吴翔宇董鸣吴系阳(浙江师范大学)答辩学生:人文学院文艺学专业研究生答辩安排答辩时间:2018年5月20日(周日)上午8:30开始答辩地点:24幢409(文艺学学科办)答辩主席:丁国旗教授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委员:刘彦顺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王洪岳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吴海庆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李震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赖勤芳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答辩秘书:刘彦顺宋宁宁吕南南(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汉语史方向专业研究生答辩安排答辩时间:2018年5月11日周(五)上午8:00开始答辩地点:人文学院4楼汉语言文字学学科会议室(24-417)答辩主席:杨永龙研究员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成员:陈开勇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殷晓杰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宋清秀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景盛轩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张磊副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答辩秘书:张磊吴美富张信子(浙江师范大学)答辩学生: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史)专业研究生答辩安排答辩时间:2018年5月11日周(五)下午14:00 开始答辩地点:人文学院4楼汉语言文字学学科会议室(24-417)答辩主席:杨永龙研究员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成员:陈年福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殷晓杰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刘力坚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景盛轩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张磊副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答辩秘书:殷晓杰殷媛媛吴纪娴(浙江师范大学)答辩学生:欢迎观摩!。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赵秀文教育背景赵秀文,女,197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博士。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法学院、美国FordhamUniversity法学院中美法学交流项目访问学者;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和卡莫里纳大学、英国利兹城市大学、芬兰拉普兰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访问教授;奥地利茵斯布鲁克大学和美国圣玛丽大学法学院暑期班教师;德国马普学会汉堡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所、德国马普学会慕尼黑知识产权、竞争法与税法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美国乔治城大学福布赖特研究学者。
“考金融,选凯程”!凯程人大金融硕士考研保录班战绩辉煌,在2014年考研中,10人被人大金融硕士录取,6人为人大金融硕士北京录取,4人被人大金融硕士苏州校区录取, 经过凯程保录班初试和复试的全程培训,顺利考入人大. 2016年人大金融硕士保录班开始报名了,同学可以咨询凯程老师.研究领域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国际贸易法、国际商事仲裁法社会兼职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CIETAC)、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rldIntellectualPropertyOrganization,WIPO)仲裁与调解中心和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SIAC),以及北京、石家庄、淄博等国内各仲裁委员会仲裁员;英国皇家御准仲裁员协会(CharteredInstituteofArbitrators)特许仲裁员(MCIArb);西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福州大学教授;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商业法律与惯例委员会和福建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研究会和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国际法学会副会长等职。
荣誉奖励《国际商事仲裁法》(第二版),独著(国际法系列双语教材)获司法部第三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二等奖(2009)《国际商事仲裁及其适用法律研究》(专著)获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08)《国际商事仲裁法》(主编)获北京高等院校精品教材奖(2008)《国际商事仲裁及其适用法律研究》(专著)获中国人民大学第九届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7)《国际经济法》(参编,王传丽主编)获司法部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二等奖(2006)“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仲裁服务市场的竞争”获人民法院报社和北京仲裁委员会共同举办的“北仲成立十周年有奖征文”活动二等奖(2005)《国际经济法》(主编)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02)《国际经济法》(参编,余劲松主编)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02)《施米托夫国际贸易法文选》(译著)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998)《国际经济贸易仲裁法》(主编)获中国人民大学科研成果优秀奖(1997)《国际经济法学》(参编,余劲松主编)获国家教委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中青年奖(1995)《国际经济法教程》(第一作者)获北京市高教局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优秀成果奖(1992)代表性成果论文类:“论国际商事仲裁中的排除协议及其适用”,载《法学》2009年第10期;“中国仲裁市场开放若干法律问题探究”,载《政法论坛》2009年第6期;“从永宁公司案看公共政策作为我国法院拒绝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理由”,载《法学家》,2009年第4期;“《纽约公约》与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有效性的认定”,《河北法学》,2008年第7期“论《示范法》对临时性保全措施的修订”,《时代法学》2009年第三期“论非内国仲裁项下的浮动裁决与《纽约公约》项下的非本国裁决”,载《国际经济法学刊》第16卷第一期(2009),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论仲裁规则的性质及其与仲裁法之间的关系”,载《河北法学》,2008年第6期“从旭普林公司案看我国法院对国际商事仲裁的监督”,载《时代法学》2007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08年第4期转载)“非内国裁决的法律性质辨析”,载《法学》,2007年第10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08年第1期转载)“OntheSeatofInternationalArbitrationandItsDetermination”,FrontiersofLawinChina,Number4,O ctober2007“国外仲裁机构裁决不等于外国仲裁裁决”,载,《法学》2006年第9期(《仲裁探索》2006年第4期转载)“ReformingChineseArbitrationLawandPracticesintheGlobalEconomy”,coauthoredwithprofesso rLisaA.Kloppenberg,载UniversityofDaytonLawReview,V ol.31:3,2006;此文被印度ICFAI大学主办的杂志TheIcfaiJournalofAlternativeDisputeResolution转载,V ol.VI,,January2007,TheIcfaiLawSchool,ICFAIUniversityPress “论选择性争议解决方法及其适用”,载《法学杂志》2005年第五期“从斯里兰卡BOT项目看ICSID的管辖权”,载《法学评论》2005年第3期“论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仲裁裁决在我国的承认与执行”,载《法学》2005年第6期“论我国经济贸易仲裁机构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载《河北法学》2005年第5期“从福克公司案看我国涉外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载《法学家》2005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05年第4期转载)“论国际商事仲裁中的可仲裁事项”,载《时代法学》2005年第2期“论《纽约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的适用范围”,载台湾《月旦民商法杂志》2005年3月25日,第七期(繁体字);简体字版载于《月旦民商法研究》国际贸易法新课题,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50-71页“论法律意义上的仲裁地点及其确定”,载《时代法学》2005年第1期“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仲裁服务市场的竞争”,载人民法院报2005年1月17日“论仲裁条款的解释”,载《法学》2004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05年第4期转载)“从克罗马罗依案看国际仲裁裁决的撤销与执行”,载《法商研究》2002年第5期“论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国籍及其撤销的理论与实践”,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1期,转载于《中国国际法学精萃》(2003年卷),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WTO法律规则与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载《中国改革报》2002年1月7日“21世纪中国国际仲裁法律制度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发展方向”,载《河南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D415《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1年第11期;《中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指导与研究》2001年第1卷(总第1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10月“国际商事仲裁协议转让及其适用法律”,载《国际贸易》2000年第12期“论世界贸易组织的争议解决机制”,载《法学家》2000年第5期“论商人习惯法及其适用”,载《法学家》1999年第6期“雅芳公司案著作权侵权行为探究”,载《法学评论》1999年第4期“从锐夫动力公司案看仲裁管辖原则”,载《法学家》1998年第3期“论仲裁条款独立原则”,载《法学研究》1997年第4期“论国际惯例”,载《法学家》1996年第2期“国际商事代理制度研究”,载《中国法学》1993年第2期“GATT,机会与挑战”,载《民主与法制》1992年第12期“ChinaDecadeofTeachingandResearchofInternationalEconomicLaw,”paperpresentedtoBeijingSymposiumonDevelopingCountriesandInternationalLawsponsoredbytheG overnment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andco-operatedbytheJapanFoundation,24-26August,1992“[俄]国际经济新秩序概念的形成”,载《法学译丛》1989年第4期“法律对善意买受人的保护”,载《法律学习与研究》1990年第5期“UnitedNationsConventiononInternationalSalesContractandApplicableLawforChinaInternational SalesContract”,paperpresentedtoBeijingWorldLawConference,April1990“试论我国对国际技术转让的管理”,载《经济法制》1990年第1期“试论我国对专有技术的保护”,载《法学杂志》1990年第1期“试论国际许可证协议的法律特征”,载《国际经济法研究》1986年第2期“专利保护与专有技术保护”,载《法制建设》1985年第三期“[英]国际技术转让及其适用法律”,载《法学译丛》1985年第2期“[俄]专有技术的概念及其法律调整”,载《国外法学》1983年第2期“[英]英国1978年国家豁免法”,载《法学译丛》1983年第1期著作类:《国际商事仲裁法原理与案例教程》,法律出版社,2010年6月《国际商事仲裁现代化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3月《国际私法原理与案例教程》(第二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国际贸易法专题研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国际商事经济法律通则》,(美)JohnW.Head著,(主持编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国际经济法》(第三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国际商事仲裁法》(第二版,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国际商事仲裁法》(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国际经济法》(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ICCCHINA国际商事仲裁年刊》(主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年《国际经济法》(第二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国际私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英美侵权法》(译著,合译),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国际商事仲裁案例解析》(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国际经济法教学参考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国际商事仲裁法》(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国际商事仲裁及其适用法律研究》(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国际经济法》(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国际经济贸易仲裁法》(修订版,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国际商事仲裁案例评析》(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国际商事仲裁》(独著),海南出版社1999年SelectedWorksofChinaInternationalEconomicandTradeArbitrationCommissionAwards(1989-1995)(译著,合译),Sweet&MaxwellAsia,1998ChinaLawReports1992&1993(译著,合译),ButterworthsAsia,1997《香港仲裁制度》(独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ChinaLawReports1991(译著,合译),ButterworthsAsia,1995 SelectedWorksofChinaInternationalEconomicandTradeArbitrationCommissionAwards(1989-1995)(译著,合译),Sweet&MaxwellAsia,1995《国际经济贸易仲裁法》(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国际商事仲裁惯例》(独著),海南出版社1993年[英]《国际贸易法文选》(译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国际经济法教程》(第一作者),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著作权》(独著),法律出版社1987年[俄]《国际法》(译著,合译),法律出版社1982年代表性项目司法部2009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项目:外国仲裁裁决在我国的承认与执行(SFB2051);教育部2009年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国际投资仲裁机制及其改革中国法学会2009年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涉外仲裁立法研究《国际商事仲裁法》2008年获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支持建设项目2007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项目《国际经济法》本科教材(已结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我国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人大法学考研导师之赵秀文教授介绍一、简介1951年10月生,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
1975年起执教于北京外国语学院,1984年起毕业留校至今。
1997年评为教授。
主要社会兼职:北京国际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和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英国皇家御准仲裁员协会特许仲裁员、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马来西亚吉隆坡区域仲裁中心和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等国家和地区仲裁机构仲裁员。
以及北京、石家庄、淄博等仲裁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
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
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
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主要荣誉奖励:《施米托夫国际贸易法文选》(译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获1998年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专著《国际商事仲裁及其适用法律研究》(北京大学2002年版)于2007年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8年获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双语教材《国际商事仲裁法》(第二版,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获司法部第三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二等奖;荣获2010年度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
二、开设课程硕士生: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法、国际商事仲裁法博士生:国际法前沿三、主要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法、国际私法和国际商事仲裁法四、主要专著:《著作权》(1987);《香港仲裁制度》(1997);《国际商事仲裁》(1999);《国际商事仲裁及其适用法律研究》(2002);《国际商事仲裁现代化研究》(2010)关于凯程: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2010年第3期(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总第194期)世界历史研究近代英国医院兴起的社会影响初探赵秀荣摘要:18、19世纪医院成为医疗救治的中心、医学教学和临床研究的机构,并且随着自愿捐助医院的大规模建立而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医院。
医院本身也发生了重要变化:首先,在医院中确立了新型的医患关系;其次,医院的兴起带来医疗行业内部的变化;再次,医院的兴起有利于医学教学的发展;最后,医院的兴起促进了护理工作的改善。
本文分析医院成为医疗救助中心后发生的这些变化,以期启发人们理解今天医患关系、医学教学、护理行业形成的历史渊源。
关键词:医院;内科医生;外科医生;患者中图分类号:K5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142(2010)03-0001-08收稿日期:2009-10-29作者简介:赵秀荣,女,河北定兴县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历史学博士。
(北京100872)*本文是中国人民大学“211工程”研究项目子课题“比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研究”阶段性成果。
近代之前,“医院”一词并不是指现代意义上的医院,而是主要指济贫、收容机构。
中世纪所谓“医院”主要包括四种机构:麻风病院、济贫院、寄宿收容所(提供给朝圣者、孤儿或贫困者的住处,尤其指由教会维持的)以及治疗生病穷人的诊所[1](p.22),因此当时的医院与贫穷和死亡联系在一起。
直到18、19世纪,医院才成为救治中心、医学教学和临床研究的机构,成为救死扶伤的中心,并且随着自愿捐助医院(Voluntary Hospital )的大规模建立,医院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医院。
这种变化不只是让医生可以比在私人诊所治疗更多的病人,同样重要的是,医院中建立了新型的医患关系,医生开始从从属地位转变为主导地位;其次,医院的兴起带来医疗行业内部的变化,内科医生与外科医生在医院一起工作,并且出现了会诊医生;再次,医院的兴起有利于医学教学的发展,开始从文本教学向实验和临床教学转变;最后,医院的兴起带来了护理工作的改善。
党的领导: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灵魂摘要:民族国家时代,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成为国家认同建构的关键变量,而且成为国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政党—国家—民族”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关系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全面加强党对民族事务的领导,推进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民族治理效能。
关键词:党的领导;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治理现代化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20)05-0032-04(1.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00;2.东北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李世勇1赵玉荣2∗∗∗第40卷第5期绥化学院学报2020年5月Vol.40No.5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May .2020收稿日期:2019-10-09作者简介:李世勇(1975-),男,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西部民族地区治理;赵玉荣(1969-),女,东北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社会文化认知、民族共同体。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有序政治参与能力研究”(15BZZ01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民族关系研究”(15LZUJBWZY111)。
从1919至2019年,整个世界经历了一个被“民族国家”概念重新塑造的过程,可以说当今世界是一个由“民族国家”组成的世界。
[1]随着世界格局的深刻变迁,后冷战时代的民族主义实际上作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成为凝聚人心、重塑认同和焕发精神的最有号召力的旗帜,[1]不断重塑着国内国际政治议程,国家边界和大国势力范围也随之被不断改写。
铸牢与国家(权力边界)相适应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成为多民族国家必须审慎考量的重大问题。
在我国,虽然宪法明确规定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不排斥56个民族的民族属性,但也面临协调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任务。
【旅游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2013年6月(第6期,总第194期)June.,2013(No.6,General No.194)国外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对我国古村镇保护和利用的启示郝从容,邵秀英(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山西太原030012)摘要:我国古村镇保护利用的任务艰巨、缺乏具体政策支持。
借鉴国外主要文化遗产国遗产保护的组织管理制度、财政政策、土地政策和融资政策,可以促进我国古村镇保护和利用。
关键词:古村镇;文化遗产;政策;启示中国分类号:F593;G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13)06-0091-04收稿日期:2013-04-25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古村落保护减贫发展政策研究(11YJA630092)”研究成果作者简介:郝从容(1968-),女,河北临城人,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邵秀英(1963-),女,山西阳泉人,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古村镇旅游。
一、问题的提出由于农耕文明历史悠久,我国广袤而复杂的土地上保存有众多的古村镇。
古村镇通常保留有典型的地方传统民居和公共建筑、传统的乡村聚落格局以及浓郁的地域特色文化,因而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然而,在当今自然和社会环境日益改变的状况下,古村镇的保护越来越困难。
古村镇保护和利用的关键在于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的政策体系。
目前我国部分古村镇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古村镇保护开发的创新性政策措施,例如,古村落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安徽省于2004年颁布了《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并制定了“皖南古村落千村保护与发展”计划。
之后黄山市制定了黄山区“千村百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方案,并配合这一方案的实施,出台了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和利用的一系列政府文件,提出了相应的旅游开发的措施:在保护方式上,提出了异地保护的方式,并制定了《黄山市古民居迁移保护利用暂行办法》;在古民居保护利用上,提出了“认领”的新措施,并制定了《黄山市古民居迁移保护利用暂行办法》;在土地利用上,制定了《黄山市古民居原地保护利用土地转让、调整办理程序暂行规定》及实施办法[1]。
赵菊春教授来市妇保院授课
孙秀荣
【期刊名称】《枣庄卫生》
【年(卷),期】2009(000)010
【摘要】10月7、8日,著名企业实践派战略思想家、中国领导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赵菊春教授应市妇保院之邀,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生动讲座,该院全体中层领导,返聘专家100余人参加了培训。
赵教授深感性与理性兼容、启迪与体验互动、教育与训练同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独特培训风格,【总页数】1页(P13)
【作者】孙秀荣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3
【相关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抗抑郁中药研究与评价重点研究室暨沈阳药科大学吴春福教授课题组研究概况 [J],
2.百年曲折束于一卷--读赵春明教授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的经济学》 [J], 李青
3.赵宝春教授·硕士导师 [J],
4.赵菊梅教授简介 [J],
5.世界经济新格局与中国发展战略——赵春明教授访谈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历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赵秀荣
赵秀荣,副教授。
1990-1997年在内蒙古大学获学士、硕士学位;
1997-2000年在首都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
2000-200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进修。
2000年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任教。
研究方向:英国近现代史
科研成果:
专著《1500-1700年英国商业与商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4月参著《英国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发展研究——16至18世纪中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参著《欧洲一体化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
参著《雄才大略的帝王》,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1月
《16-17世纪英国商人与政权》载《世界历史》2001年第2期
《16—17世纪英国商业资金的投向》载《世界历史》2003年第1期
《微观考察英国乡村工业的发展》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托马斯·克伦威尔推行宗教改革的强制措施》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17世纪英国海外贸易的拓展与转型》载《史学月刊》2004年第2期
《17世纪英国商人的生活特征》载《暨南史学》2004年第三辑
《近现代英国医疗行业中的商业利益与人道主义冲突》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11月7日
《欧美医疗史研究综述》载《史学月刊》2007年第6期
《近代英国政府立法对医疗行业发展的影响》载《世界历史》2008年第6期
科研项目:
主持200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现代西方国家与个人关系研究:理论与实践》
主持2000年博士后基金项目《1500-1700年英国商业与商人研究》
境外学习
2005——2006年英国华威大学访问学者
2007——2008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联系方式:
Email:zhaoxr@
Education
Sept.2000-July2002RenminUniversityofChina,PostPh.D.(History)
Sept.1997-July2000CapitalNormalUniversity,Ph.D.(History)
Sept.1994-July1997InnerMongoliaUniversity,M.A.(History)
Sept.1990-July1994InnerMongoliaUniversity,B.A.(History)
WorkExperience
Sept.2000-presentRenminUniversityofChina,lecturer,associateprofessor
Publications
Books:
1.TheStudiesof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IndividualsandtheStatesinWesternPoliticalThoughts.(For thcoming)
2.AStudyofBusinessandMerchantsofEngland,1500-1700,SocialScienceandDocumentationPublishi ngHouse,2004.
3.TheStudyofEconomicDevelopmentinTransformationPeriodofEngland-16-18Century,CapitalNormalUniversityPress,2002(co-author)
Articles:
1.HenryHunterandhiscontributiontothedevelopmentofsurgeryinEngland,ChineseJournalofMedical History,No.5,2011.
2.AStudyoftheSocialChangeswiththeRisingoftheV oluntaryHospitalsinModernEngland,JournalofC apitalNormalUniversity,No.3,2010.
3.OntheReasonsoftheRiseoftheV oluntaryHospitalsinModernEngland,CollectedPapersofHistoryStu dies,No.4,2009.
4.Theco-existenceofcommercializationandphilanthropyinthemedicalhistoryofearlymodernEngland, AcademiaBimestris,No.4,2009.
5.TheGovernment’sMedicalLegislationsandeffectsinEarlyModernBritain,WorldHistory,No.6,November,2008.
6.AnIntroductionoftheStudyofMedicineHistoryintheUKandtheUSA,JournalofHistoricalScience,N o.6,200
7.
7.TheConflictsbetweenCommercializationandPhilanthropyintheMedicalHistoryofEarlyModernEn gland,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Review,Nov.7,2006.
8.DevelopmentofEnglishOverseasTradeandtheTransformationofEnglishCommerceinthe17thCentu ry,JournalofHistoricalScience,No.2,2004
9.SocialLifeofEnglishMerchantsin16-17thCentury,Ji’nanHistoricalScience,2004
10.TheCoerciveMeasureswithwhichThomasCromwellPushedtheReformation,JournalofCapitalNor malUniversity,No.2,2004
11.TheDistributionofCommercialInvestmentinEnglandduringthe16-17thCentury,WorldHistory,No. 1,February,2003
12.Micro-ObservationofBritishRuralIndustrialDevelopmentinthe16-17thCentury,JournalofCapital NormalUniversity,No.2,2003
13.EnglishMerchantsandPoliticalPowerinthe16thand17thCenturies,WorldHistory,No.2,April2001
mentsontheEarlyActivitiesofThomasCromwell,JournalofInnerMongoliaNormalUniversity, No.1,2000
Translation:
1.JasonW.Moore,"TheModernWorld-System"asEnvironmentalHistory,EcologyandtheRiseofCapita lism.inNewHistory,2011.
Fellowships:
1.2007.8—2008.7VisitingScholarFellowshipoftheUniversityofHarvard
2.2005.11—2006.5ChineseScholarFellowshipoftheUniversityofWarwick
Projects:
1.TheProjectoftheNationalSoci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2003-2006:TheRelationshipbetweent heIndividualsandtheStatesinWesternPoliticalThoughts,17-19century
2.TheProjectofthePost-DoctoralFoundationofChina,2000-2002:AStudyofBusinessandMerchantsof England,1500-1700
Coursesforundergraduate(teachinChinese)
1.TheHistoryofWorldCivilization
2.TheHistoryofWesternPoliticalThoughts
3.TheEconomicHistoryofEngland1500-1700
4.ModernHistoryoftheWorld
Coursesforundergraduate(teachinEnglish)
1.Pre-ModernChineseHistory
2.TheCultureRevolution
3.ModernChineseHistory
Courseforgraduate
1.SocialHistoryofEnglandinEarlyModern(teachinEnglishandinChinese)
2.SocialHistoryofMedicineinEarlyModernEur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