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海洋法
- 格式:ppt
- 大小:165.50 KB
- 文档页数:29
关于目前的海洋共同开发区问题--前瞻中日东海共同开发王沐昕[ davidwang ] 于2007-04-17 17:04:36.0 发表在[ 实务]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目前世界有关沿海国家建立的海洋共同开发区的情况及其所面临的某些问题和隐患。
经验表明,正确处理共同开发区问题十分重要,开发区内不能存在着一国水域处在另一国大陆架上的重叠状况。
文章特别提出:在东海(或者将来在黄海和南海),中国不论是与日本,还是与韩国等国要建立海洋共同开发区,正确的程序首先是应当划出国家之间的长久和固定的单一海洋边界,其次才是考虑开发区的位置和范围;或者是划界和确定开发区位置两者真正地同时进行。
关键词:共同开发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单一海洋边界自然延伸目前世界上海洋边界协定大约有180个左右,大部分是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边界协定,而这些协定中有15个,大约占10%,是共同开发区某些形式的的协定。
共同开发区建立大部分是在上世纪60或70年代,其中几个是上世纪末建立。
共同开发区能够出现世界大部分地区,如北极区域(冰岛/挪威),北大西洋比斯开湾(法国/西班牙)、加勒比海(牙买加/哥伦比亚)、非洲中部(几内亚/塞内加尔)、大西洋西南部(英国/阿根廷);大量的共同开发区在亚洲,如:韩国/日本(中国方面抗议),马来西亚/泰国,澳大利亚/东帝汶、越南/马来西亚等。
开发区的目前状况如下:一、世界沿海有关各国共同开发区情况各异世界海洋中每个共同开发区的情况是不同的,具体来说是这样:1.韩国/日本、澳大利亚/东帝汶二个开发区的当事国尚未有建立正常的国际海洋边界。
东海内的韩国/日本共同开发区是在1974年自然延伸理论的顶盛时期建立的,而地质地貌因素不为现代划界理论所支持,在后来的20年期间内任何海洋边界的仲裁审判中均未使用过自然延伸理论。
因此有可能的是,当我们今天重新审查该协定时,由于大陆架自然延伸理论受到挑战而致使日韩大陆架开发区存在的前景渺茫。
第八章大陆架一、大陆架的概念1.大陆架的地理学定义大陆架:是指从陆地向海自然延伸的一个地形坡度平缓的海底区域,其边界为倾斜度变大的转折点。
2.与地质学上大陆架的区别(1)起始处不同地质学上起于低潮线,法律上起于领海基线(2)终止处不同地质学上终止于大陆架与大陆坡的转折处,法律上终止于法律规定处。
3.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关系☆在200海里区域内,两者重叠。
☆对大陆架的权利可以在200海里以外的大陆架行使。
4.大陆架范围的协商(1)58年大陆架公约规定大陆架是指“邻接海岸但在领海范围以外、深度达200米或超过此限度而上覆水域的深度容许开采其自然资源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两个标准:200米水深标准;可开发性标准缺陷:这一标准给大陆架的范围带来了不确定性,且只对拥有先进技术的海洋大国有利。
(2)第三次海洋法会议情况宽大陆架国家主张:按照大陆架是沿海国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的原则确定大陆架的范围;窄大陆架国家主张:以200海里界限作为大陆架的外部界限。
反复磋商结果:确认大陆架是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的大陆架定义。
5.大陆架的范围为了照顾窄大陆架国家的利益,并考虑到已经确立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现实,确定如果从领海基线量起到大陆边的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
a.不足200海里,扩展到200海里b.超过200海里,由一些定点连接而成的线确定6. 大陆架外部界线定点的确定定点应同时满足下列的要求:(1)定点间距离不超过60海里(2)定点距领海基线不超过350海里(3)定点距2500米等深线不超过100海里。
(4)每一定点上沉积岩厚度至少为从该点至大陆坡脚最短距离的1%;或离大陆坡脚的距离不超过六十海里。
(5)在没有相反证明的情形下,大陆坡脚应定为大陆坡坡底坡度变动最大之点。
7.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大陆架的划界☆按公平原则划界☆按中间线或等距离线划界☆按特殊情况划界特殊情况:特殊形状,岛屿和航道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