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进出口食品安全有关的风险分析和术语定义
- 格式:doc
- 大小:109.00 KB
- 文档页数:5
进出口风险分析范文进出口风险是指企业在进口或出口时面临的各类经济、政治、法律、货币、信用等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风险,对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经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进出口风险分析是企业为了降低风险、保护自身利益,对进出口过程中潜在风险进行的一种系统化分析和评估。
本文将从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对进出口风险进行分析。
一、进口风险分析1.质量风险:进口商品质量由于生产工艺、原材料、生产环境等的差异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质量问题可能会导致产品的回收、退货以及声誉受损等问题。
2.法律风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不同,不规范的贸易行为可能会导致合同纠纷、海关问题、知识产权纠纷等法律纠纷。
3.政治风险:政治局势不稳定或政府政策变化可能会对进口业务产生很大的影响。
如政府对进口商品实施高额关税或者限制进口,就会让企业进口困难增加。
4.付款风险:进口业务中付款方式多种多样,如信用证、托收、承兑汇票等,付款风险包括未能如期收到货款、付款方式不当、支付风险等问题。
5.汇率风险:由于不同国家货币汇率的波动,结算货币和本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化可能会对企业的进口成本和获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6.文化风险: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商业习俗,企业如果无法充分理解和适应当地的文化差异,就可能会在进口业务中面临沟通、市场开拓等问题。
二、出口风险分析1.市场需求风险: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习惯、文化背景和经济条件存在差异,企业的产品可能在一些市场上受到欢迎,而在其他市场上无法适应需求。
2.付款风险:出口业务面临的付款风险与进口业务相似。
可能会面临不能按时收到货款、购买方拒绝支付、支付方式存在争议等一系列付款问题。
3.运输风险:出口商品运输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货物破损、灭失、延误等问题,如果物流环节没有妥善处理,就可能会导致经济损失。
4.关税风险: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进口商品有不同的关税政策,出口商品可能面临高额关税或者限制性措施,导致企业无法进入一些市场。
食品行业风险食品行业是一个关乎人们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行业,然而,由于食品生产和销售涉及众多环节和因素,存在着一系列潜在的风险。
本文将对食品行业中常见的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以便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些风险。
一、食品安全风险1.1 食品污染风险食品污染是指食品中存在有害物质或微生物超过安全标准的情况。
常见的食品污染源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化学物质添加剂、微生物感染等。
食品污染可能导致食物中毒、过敏反应、慢性疾病等健康问题,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1.2 食品伪劣风险食品伪劣是指以次充好、掺假冒充或者使用不合格原料制作的食品。
食品伪劣可能包括使用劣质原料、添加非法添加剂、虚假标注等行为。
食品伪劣不仅欺骗了消费者,还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损害,甚至引发社会不安和经济损失。
1.3 食品链管理风险食品链管理是指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食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参与者。
食品链管理风险包括农业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加工环节的卫生安全、运输环节的温度控制、零售环节的储存和陈列等。
食品链管理的不规范可能导致食品质量下降、食品安全问题增加,对整个食品行业造成重大影响。
二、食品市场风险2.1 市场竞争风险食品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上存在着众多的食品企业和品牌。
市场竞争风险主要表现为价格战、产品同质化、品牌竞争等。
企业需面对竞争对手的价格压力,同时还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产品品质,以保持竞争力。
2.2 消费者需求变化风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消费者需求变化风险表现为消费者对健康、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提高,对传统食品的需求减少。
企业需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定位,以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2.3 政策法规风险食品行业受到政府的广泛监管和严格管理,政策法规风险主要表现为政府对食品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大、政策变化频繁等。
企业需要密切关注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经营策略,以确保合规经营。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2024年进出口行业风险评估报告本合同目录一览第一条定义与术语解释1.1 报告1.2 进出口行业1.3 风险评估第二条报告的范围与内容2.1 行业概述2.2 市场分析2.3 风险因素2.4 风险等级2.5 风险应对建议第三条报告的编制与交付3.1 编制时间3.2 编制方式3.3 交付时间3.4 交付方式第四条报告的使用与保密4.1 使用范围4.2 保密义务4.3 信息共享4.4 保密期限第五条合同的生效与终止5.1 生效条件5.2 终止条件5.3 合同解除第六条违约责任6.1 违约行为6.2 违约责任6.3 违约赔偿第七条争议解决7.1 争议范围7.2 解决方式7.3 仲裁机构第八条合同的变更与补充8.1 变更条件8.2 补充内容第九条法律适用与争议解决9.1 法律适用9.2 争议解决第十条合同的效力10.1 合同效力10.2 合同解除第十一条双方的权利与义务11.1 权利11.2 义务第十二条客户的义务与责任12.1 义务12.2 责任第十三条服务商的义务与责任13.1 义务13.2 责任第十四条其他条款14.1 信息更新14.2 通知义务14.3 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的义务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定义与术语解释1.1 报告本合同所述的“报告”是指由服务商根据行业风险评估标准和方法,对2024年进出口行业进行的风险评估分析,包括但不限于行业概述、市场分析、风险因素、风险等级和风险应对建议等内容的书面文件。
1.2 进出口行业“进出口行业”是指涉及货物和服务的国际贸易活动,包括出口、进口、转口以及其他与国际贸易相关联的经济活动。
1.3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对进出口行业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的过程,旨在为客户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第二条报告的范围与内容2.1 行业概述报告应包括对2024年进出口行业的总体描述,包括但不限于行业规模、发展趋势、主要国家和地区市场情况等。
食品安全与食品出口了解食品出口的安全要求与标准食品安全与食品出口食品出口是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领域,并且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
为了确保食品产品在出口过程中的安全性,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要求。
本文将介绍食品出口的安全要求与标准,以及相关的质量控制措施和监管机构。
一、食品出口的安全要求1.食品安全法规食品出口必须符合目标国家或地区的法规要求。
不同国家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出口商在进行食品出口时,需要了解目标市场的法规标准,并确保其产品符合当地要求。
2.食品质量控制出口食品必须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包括食品的成分、外观、口感等方面。
食品质量控制包括严格的原料选择、生产过程监控、产品检测等环节,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3.食品安全认证为了进一步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出口商通常需要获得食品安全认证,如ISO 22000认证、HACCP认证等。
这些认证体系通过对生产流程和质量管理系统的审核,确保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得到控制,从而提供了食品的可追溯性和稳定性。
二、食品出口的标准1.农残标准食品出口需要满足目标国家或地区的农药残留标准。
不同国家对农药残留的限量要求不同,因此出口商需要确保所出口的产品中没有超过目标市场允许的农药残留量。
2.微生物指标微生物污染是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食品出口通常需要进行微生物指标检测,包括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指标,以确保产品符合目标国家或地区的微生物标准。
3.添加剂使用标准许多食品中使用了各种添加剂,如防腐剂、色素等。
不同国家或地区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限制不同,出口商需要了解并符合目标市场的相关标准。
三、质量控制与监管机构1.质量控制体系食品出口的质量控制需要建立完善的体系,包括原料供应商的审核、生产过程的控制、产品的检测等环节。
企业应建立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机构的审核,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2.监管机构食品出口的安全性需要得到相关部门和机构的监管。
不同国家或地区设立了食品监管机构,负责食品的注册、审核和监管工作。
进出口贸易风险及防范1客户风险进出口贸易业务整个流程繁琐、复杂,其中包括业务的商讨、合同的签订、货物的交接、费用结算等,风险的发生率也会相应提高,它既可能发生于业务流程链之外,也可能存在于业务流程链之中。
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风险可能发生。
1.1合同风险在进出口贸易中,贸易合同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它影响全局的发展,贯穿于整个进出口业务的过程中,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泛。
1.2市场风险使外贸企业受损失的另一种风险是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会受到各国地理环境、人文因素、时事政治和经济多种因素的影响。
1.3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既包括合同项下的信用风险,也包括结算时因银行信用及商业信用造成的风险。
2应对进出口风险的主要措施2.1提高进出口贸易风险防范意识要想在进出口贸易中更好的避免上述的各种风险,首先是要从进出口从业人员身上入手,提高从业人员的进出口贸易风险防范意、识风险管理能力等。
进出口贸易工作人员需要对国际贸易专业知识、进出口贸易的各个环节熟练掌握,提高风险分析、风险提取等业务素质。
2.2审慎研究合同的签订与执行,规避合同风险在进出口贸易中合同风险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所以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作为双方的合同签订人员,一定要认真的审核合同的先关规定,不要在任何一个不明确的条件下签订合同,要认真的理清合同的任何一个规定所代表的意思,尽量避免因合同的模糊和漏洞而给对方以欺诈的可能。
2.3建立自己的信息情报系统,降低市场风险现代社会网络发达,各类信息可借助于网络快速、便捷获取,但是网络信息渠道多变、种类繁多,有关信息的权威性、时效性并非完全可信,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都有可能导致外贸企业做出错误的决策。
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信息情报系统,时刻关注与此相关的时事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动向,以及消费者增加的新需求和产品的供需状况,对这些情况加以调查、研究,预测可能导致的风险事件,让企业能尽早展开套期保值等业务来中和市场风险。
2.4完善信用管理体系,弱化信用风险通过逐步的建立规范的企业内部的管理以及企业外部相关客户的规范来减少因为规范不合格而遭受的欺诈导致损失的行为。
食品安全风险概述1. 引言食品安全风险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及食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本概述旨在提供对食品安全风险的全面认识,包括风险类型、来源、评估与管理等方面的信息。
2. 食品安全风险类型食品安全风险主要包括生物风险、化学风险和物理风险。
2.1 生物风险生物风险主要包括微生物污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以及有害生物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
这些污染源可能来源于食品原料、加工过程、包装和运输等环节。
2.2 化学风险化学风险主要包括食品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如重金属、农药、兽药、食品添加剂等。
这些物质可能由于环境污染、农药和兽药的不合理使用、食品加工过程等因素进入食品链。
2.3 物理风险物理风险主要包括食品中的异物污染,如金属、玻璃、塑料等。
这些异物可能来源于食品加工设备、包装材料或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3. 食品安全风险来源食品安全风险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原材料来源食品原料的质量和安全性对最终产品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原材料可能受到农药、兽药、重金属等污染,也可能携带有害生物。
3.2 加工过程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发生微生物污染,如交叉污染、不当的温度控制等,也可能导致化学物质残留。
3.3 包装与运输食品在包装和运输过程中可能受到物理污染,如异物进入,也可能因温度、湿度等条件不当导致食品变质。
3.4 储存与销售食品在储存和销售过程中可能因不当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导致微生物生长,化学物质迁移等风险。
4.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食品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和管理的活动。
评估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4.1 风险识别通过调查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生物、化学和物理风险因素。
4.2 风险评估对识别的风险因素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估,分析其对消费者健康的潜在危害。
4.3 风险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如改进生产工艺、加强监管等,以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食品安全食品进口与出口的风险控制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食品进口与出口涉及到跨国贸易和供应链的安全。
为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合法权益,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控制食品进出口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食品进口与出口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及其影响。
一、食品进口风险控制措施1.1 质量检验与监测体系各国对食品进口进行质量检验与监测,以确保进口食品符合国家标准和法规要求。
这包括对食品样品进行化验、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有害物质、微生物污染等风险因素。
1.2 认证与标准化许多国家要求进口食品必须通过认证,以证明其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认证体系有助于提高食品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减少食品贸易中的不合规行为。
1.3 风险评估与溯源体系各国建立食品风险评估与溯源体系,以追踪和评估进口食品的风险。
通过风险评估,国家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而溯源体系则可以追溯食品的生产、加工和分销过程,对问题食品实施追溯、召回等措施。
二、食品出口风险控制措施2.1 生产加工规范出口食品的生产加工必须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和操作规范。
生产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2.2 出口检验和认证出口食品需要通过严格的检验和认证程序,以确保产品达到进口国家的要求。
这包括对产品样本进行化验、检测,对企业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等。
2.3 信息共享与合作出口国家和进口国家之间需要建立信息共享和合作机制,共同应对食品安全问题。
通过共享信息和合作,可以提高食品进出口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食品风险。
三、食品进出口风险控制的影响3.1 贸易壁垒的增加为保障食品安全,各国加强了对进口食品的监管措施,这也导致了一些非贸易性的壁垒的增加。
例如,各国可能对某些特定食品进行限制或禁止进口,从而限制了跨国食品贸易的自由。
3.2 供应链的透明度与可追溯性提升食品进出口的风险控制措施要求企业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数据,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这促使企业加强了食品生产和供应链的管理,提高了透明度和可追溯性,有利于减少供应链中的风险因素。
进出口货物海关风险预警在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下,进出口贸易日益频繁,海关作为国家的门户和经济安全的守护者,对进出口货物的监管至关重要。
然而,在进出口货物的流程中,存在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甚至影响国家的经济秩序和安全。
因此,了解和防范进出口货物海关风险是企业和相关部门的重要任务。
一、进出口货物海关风险的类型1、归类错误风险商品归类是海关监管的重要环节,错误的归类可能导致关税税率的适用错误,从而引发少缴或多缴税款的风险。
例如,将应归入高税率类别的商品误归入低税率类别,可能导致企业面临补税和罚款的处罚。
2、估价不准确风险货物的估价直接影响关税的计算,估价过低可能导致关税少缴,而估价过高则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海关通常采用多种方法对货物进行估价,如成交价格法、相同货物成交价格法等,如果企业不能提供准确的价格资料或交易信息不透明,就容易引发估价风险。
3、原产地认定错误风险原产地规则对于确定货物能否享受优惠关税待遇至关重要。
错误的原产地认定可能使企业无法享受应有的关税优惠,增加贸易成本。
例如,某些国家之间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对来自特定原产地的货物给予关税减免,如果企业对原产地规则理解有误,就可能错失优惠。
4、单证申报不实风险进出口货物需要向海关提交一系列单证,如报关单、发票、合同、提单等,如果单证中的信息不准确、不完整或存在虚假内容,如货物数量、规格、价格等申报不实,将面临海关的处罚。
5、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在进出口贸易中,如果企业未能对所交易的货物进行知识产权审查,可能会出现侵权商品的进出口,从而引发海关的查扣和法律责任。
6、贸易管制违规风险国家对某些货物的进出口实施贸易管制,如限制进出口货物、两用物项和技术等。
企业如果未了解或违反相关贸易管制规定,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
二、进出口货物海关风险的成因1、企业内部管理不善部分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对海关法规和政策了解不足,未设立专门的海关事务岗位或人员,导致在货物进出口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和违规行为。
国际贸易及风险管理知识术语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交换,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国际贸易也伴随着各种风险,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际贸易及风险管理的知识术语。
1. 贸易壁垒(Trade barriers)- 指限制国际贸易的政府政策,包括关税、配额、进口许可证等。
这些贸易壁垒会对企业的跨国贸易活动造成不利影响。
2. 自由贸易(Free trade)- 是指各国之间没有任何贸易壁垒的贸易关系。
自由贸易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国际合作,降低产品价格和提高消费者福利。
3. 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是指在多个国家开展业务的公司。
跨国公司通过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贸易,利用各国的资源和市场,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4. 进口(Import)- 指从其他国家购买商品或服务。
进口允许国内企业获得更多选择,增加消费者福利,但也可能对国内产业造成竞争压力。
5. 出口(Export)- 指将产品或服务销售到其他国家。
出口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和提高经济增长,同时也提高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6. 汇率风险(Exchange rate risk)- 是指由于货币汇率波动导致的交易风险。
汇率风险会对进口商和出口商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风险管理。
7. 宏观经济风险(Macroeconomic risk)- 指国家或地区经济波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宏观经济风险可能包括通货膨胀、利率波动、政治不稳定等因素。
8. 信用风险(Credit risk)- 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买方或卖方无法履行合同义务的风险。
为了减少风险,企业可以选择使用信用保险或采取其他措施来降低无法收款或供应的风险。
9. 运输风险(Transportation risk)- 是指国际贸易过程中货物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损失、延误或损坏。
为了管理运输风险,企业可以购买货物保险或选择可靠的物流合作伙伴。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和影响。
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是由于很多因素造成的,如生产加工环节、销售流通环节以及消费者的个人行为等。
而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食品安全风险。
第一,加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加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风险,包括原料的选取和检查、加工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加工产品的质量检验等。
在这个过程中,不正规的加工方式和不正确的操作方法都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例如在食品加工的过程中,工人们没有及时更换防菌手套或有意或者无意的将未经消毒的工具用于食品加工中,这都可能会导致细菌繁殖,从而危害到人体健康。
第二,销售链环节的安全问题。
销售链环节包括物流、配送、贮存、展示等等,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在物流过程中,很多批次的食品易受到温度、湿度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降低食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在贮存和展示环节中,如超市、市场等场所,某些商家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使用劣质的包装材料和保鲜措施,从而影响食品的质量。
第三,消费者的个人行为。
消费者的个人行为也会对食品品质和安全造成影响。
一些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盲目追求便宜和价格,而忽略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的考虑。
一些消费者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或烹饪过程中,没有注意个人卫生问题,如未及时洗手、使用不合格的食品等都有可能造成食品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
此外,一些消费者饮食不合理,如暴饮暴食、乱吃零食等,也容易导致肥胖、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这些习惯不仅对个人健康不利,还会对国家卫生和经济造成影响。
三种情况下分别对应着食品安全的危机管理,为预防和遏制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应积极进行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首先,需提高生产企业的安全防范意识。
要求企业在原料采集、运输、贮存、加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必须按照严格的标准要求来操作,从而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其次,可以在销售环节中,提供完善的食品质量检测体系,让每一件销售的食品都应检测所需的重要指标,以保证消费者的安全;对于不合格的食品,则要及时调取,以防止问题扩大,形成危机。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受到关注,引起了广泛的质疑和担忧。
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分析,以提供对该领域的深入了解和有效解决方案。
1. 食品安全风险概述食品安全风险指的是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食品成分、污染物或微生物等。
这些风险可能会导致食品中毒、营养不良、过敏反应等疾病的发生。
食品安全风险主要来自于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等环节中的不合规行为,包括使用有毒农药、添加违禁物质、不洁的加工条件等。
2.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方法及步骤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是一种系统的科学方法,旨在识别、评估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常见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方法包括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敏感度分析、贝叶斯网络等。
分析食品安全风险的步骤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
2.1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指对食品生产和消费环节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辨识和筛查。
通过对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可以确定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例如,检测食品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残留、分析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交叉污染情况等。
2.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对已识别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量化。
通过对食品中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毒性、暴露量等因素,可以评估这些风险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
使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可以量化风险,例如计算可能引发食品中毒的风险值。
2.3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采取措施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
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此外,加强公众教育,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能力也是重要的控制手段。
3.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中的挑战与对策在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3.1 数据不完备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而目前食品安全数据的收集和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风险分析的概念和基本内容风险分析包括三个少部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与风险情况交流。
1.定义根据CAC工作程序手册(1997年,第10版),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风险分析术语的定义,需要说明的是,风险分析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理论体系,因此有关术语及其定义也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危害(hazard):食品中可能导致一种健康不良效果的、化学、或者物理因素或状态。
风险(risk):这种健康不良效果的可能性以及这种效果严重程度的函数,这种效果是由食品之中的一种危害所引起的。
风险分析(riskanalysis):包含三个少部分的一个过程,即: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市场风险情况交流。
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包含下列步骤的过程:(ⅰ)危害识别,(ⅱ)危害描述,(ⅲ)暴露评估,以及(ⅳ)风险描述。
危害识别(hazardidentification):识别可能产生健康不良效果并且可能存在于某种或某类特别食品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
危害描述(hazardcharacterization):对与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有关的不良效果的性质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
对化学因素应需要进行剂量-反应评估。
对生物或物理原因,如数据可得到时,应进行剂量-反应评估。
剂量-反应评估(dose-responseassessment):确定某种化学、生物或物理因素的暴露水平(剂量)与相应的健康不良若干效果的严重程度和/或发生频度(反应)之间的关系。
暴露评估(exposureassessment):对于通过食品的摄入和其他有关途径暴露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
风险描述(riskcharacterization):根据危害识别、伤害描述和暴露评估,对某一给定人群的已知或潜在健康不当效果的发生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和/或定量的估计,其中包括伴随的不确定性。
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备选政策进行权衡,并且在需要时选择和实施适当的控制选择、包括规章管理措施的原核细胞。
食品安全事故名词解释食品安全事故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餐饮等环节中,由于食品质量控制不严、食品卫生管理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食品质量问题,导致消费者食用后出现健康问题的事件。
以下是对食品安全事故相关名词的解释。
1. 食品污染:指食品中存在有害物质,包括化学物质、微生物、重金属等,超过了卫生标准限制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的情况。
2. 食品添加剂: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添加的,改变食品品质、保质期和食品加工和贮存过程中发生的色泽、香气、口味等属性的物质。
3. 养殖业:指通过人工方式饲养和繁殖家禽、畜牧和水产动物等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包括养殖、养鱼、养蜂等。
4. 饲料:是指用于养殖业的动物食物,包括天然饲料和人工合成饲料,如玉米、豆粕、鱼粉等。
5. 检测:是指通过对食品样本中的物质进行实验室分析,以确定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过程。
6. 季节性食品:指在特定季节或地区生产和销售的食品,如水果、蔬菜等。
7. 有机食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学合成肥料等化学物质而生产的食品。
8. 生物技术食品:指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制造或者转基因工程技术改变食品基因结构和性质的食品。
9. 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确定和发布,对产品、服务、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质量、安全规定的统一标准。
10.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估分析,根据食品的使用范围、采购渠道、生产工艺等因素,对食品造成的潜在风险进行量化评估。
11. 回收食品:是指因出现了食品质量问题或者超过保质期而被退回或撤回的食品,主要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安全。
12. 追溯:是指通过追踪产品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详细信息,以确定食品质量问题的来源和责任。
13. 风险管控:是指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预防和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14. 监管机构:是指政府部门或者特定机构负责食品安全管理和监督的机构,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质检部门等。
1. 与进出口食品安全有关的风险分析术语定义
食品伙伴网(2005-10-28)进入论坛
根据CAC工作程序手册(1997年,第10版),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风险分析术语的定义如下,需要说明的是,风险分析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理论体系,因此有关术语及其定义也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危害(hazard):潜在的将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不良效果(事件)的生物、化学或物理因素。
风险(risk):将对人体健康或环境产生不良效果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这种不良效果是由食品中的一种危害所引起的。
风险源(risk source):具有潜在的引发不良效果的药剂、媒介物、商业/工业加工过程、加工步骤或加工场地。
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指对可能存在的危害的预测,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的规避或降低危害影响的措施。
由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三部分共同构成的一个过程。
危害评估(hazard assessment):某一种食品中的某一大类危害物作为评估对象,找出显著的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对象,确定风险评估的范围。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一个包括在特定条件下,风险源暴露时将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不良效果的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评估,此风险评估过程包括:危害识别、危害描述、暴露评估、风险描述。
危害识别(hazard identification):识别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不良效果的风险源,可能存在于某种或某类特别食品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并对其特性进行定性描述。
危害描述(hazard characterization):对与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有关的健康不良效果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不良效果风险源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
对化学因素应进行剂量-反应评估。
对生物或物理因素,如数据可得到时,应进行剂量-反应评估。
剂量-反应评估(dose-response assessment):确定某种风险源的暴露水平(剂
量)与相应的不良效果的严重程度/或发生频度(反应)之间的关系。
暴露评估(exposure assessment):可能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暴露到人体和/或环境的风险源的定量或定性评估。
风险描述(risk characterization):在危害识别、危害描述和暴露评估的基础上,定量或定性估计(包括伴随的不确定性)在特定条件下相关人群发生不良影响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备选政策进行权衡,并且在需要时选择和实施适当的控制选择,包括管理和监控的过程。
风险交流(risk communication):在风险评估人员、风险管理人员、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的团体之间就与风险有关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相互交流。
ADI( Acceptable daily intake):每日允许摄入量
ALARA(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尽可能低的合理摄入量
BHA(butylated hydroxyanisole):丁羟基茴香醚
BMD(Benchmark dose):基准剂量
CAC(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国际法典委员会
CCFAC(Codex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 and Contaminants):食品添加剂及污染物法典委员会
CCFH(Codex Committee on Food Hygiene):食品卫生法典委员会
CCFICS(Codex Committee on Import and Export Food Inspection and Certification System):进出口食品检验及认可系统法典委员会
CCMH(Codex Committee on Meat Hygiene):肉类卫生法典委员会
CCPR(Codex Committee on Pesticide Residues):农药残留法典委员会CCRVDF(Codex Committee on Residues of Veterinary Drugs in Foods):食品中兽药残留法典委员会
EMDI(Estimated Maximum Daily Intake):评估最大日摄入量
EPA(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美国环保局
FAO(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联合国粮农组织
FDA(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GAP(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良好农业操作规范
GEMS/Food(Joint UNEP/FAO/WHO Food Contamination and Monitoring Programme):联合UNEP/FAO/WHO食品污染和监控程序
GLP(Good Laboratory Practices):良好实验室操作规范
GPVD(Good Practice in the Use of Veterinary Drugs):兽药使用良好规范GSC(General Standard for Contaminants):污染物一般标准
GSFA(General Standard for Food Additives):食品添加剂一般标准
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ICMSF(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Microbiological Specifications for Food):食品微生物国际委员会
JECFA(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联合FAO/WHO 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
JMPR(Joint FAO/WHO Meeting on Pesticide Residues):FAO/WHO农药残留联席会议
LOAEL(Lowest-observed-adverse-effect-level):最低可见不良作用剂量水平MRL(Maximum Residue Limit):最大残留限量
MTD(Maximum tolerated dose):最大耐受剂量
NGOs(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非政府组织
NOAEL(No-observed-adverse-effect level ):无可见不良作用剂量水平NOEL(No-observed-effect level):无可见作用剂量水平
NRC(U.S.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
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
PMTDI(Provisional Maximum Tolerable Daily Intake):暂定每日最大耐受摄入量
PTDI(Provisional tolerated daily intake):暂定每日耐受摄入量
PTWI(Provisional tolerated weekly intake):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
QA(Quality Assurance):质量保证
QC(Quality Control):质量控制
RDI (Recommended daily intake): 每日推荐摄入量
RfD(Reference Dose):参考剂量
SPS agreement(Agreement on the Application of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实施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
TBT agreement(Agreement 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贸易技术壁垒
协议
TMDI(Theoretical Maximum daily intake)理论每日最大摄入量
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世界卫生组织
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贸易组织
爱莲说 .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藩(fán)。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