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工艺设计表
- 格式:xlsx
- 大小:25.04 KB
- 文档页数:1
1. 表面立体印刷(水转印)水转印——是利用水的压力和活化剂使水转印载体薄膜上的剥离层溶解转移,基本流程为:a. 膜的印刷:在高分子薄膜上印上各种不同图案;b. 喷底漆:许多材质必须涂上一层附着剂,如金属、陶瓷等,若要转印不同的图案,必须使用不同的底色,如木纹基本使用棕色、咖啡色、土黄色等,石纹基本使用白色等;c. 膜的延展:让膜在水面上平放,并待膜伸展平整;d. 活化:以特殊溶剂(活化剂)使转印膜的图案活化成油墨状态;e. 转印:利用水压将经活化后的图案印于被印物上;f. 水洗:将被印工件残留的杂质用水洗净;g. 烘干:将被印工件烘干,温度要视素材的素性与熔点而定;h. 喷面漆:喷上透明保护漆保护被印物体表面;i. 烘干:将喷完面漆的物体表面干燥。
水转印技术有两类,一种是水标转印技术,另一种是水披覆转印技术,前者主要完成文字和写真图案的转印,后者则倾向于在整个产品表面进行完整转印。
披覆转印技术(Cubic Transfer)使用一种容易溶解于水中的水性薄膜来承载图文。
由于水披覆薄膜张力极佳,很容易缠绕于产品表面形成图文层,产品表面就像喷漆一样得到截然不同的外观。
披覆转印技术可将彩色图纹披覆在任何形状之工件上,为生产商解决立体产品印刷的问题。
曲面披覆亦能在产品表面加上不同纹路,如皮纹、木纹、翡翠纹及云石纹等,同时亦可避免一般板面印花中常现的虚位。
且在印刷流程中,由于产品表面不需与印刷膜接触,可避免损害产品表面及其完整性。
2. 金属拉丝直纹拉丝是指在铝板表面用机械磨擦的方法加工出直线纹路。
它具有刷除铝板表面划痕和装饰铝板表面的双重作用。
直纹拉丝有连续丝纹和断续丝纹两种。
连续丝纹可用百洁布或不锈钢刷通过对铝板表面进行连续水平直线磨擦(如在有装置的条件下手工技磨或用刨床夹住钢丝刷在铝板上磨刷)获取。
改变不锈钢刷的钢丝直径,可获得不同粗细的纹路。
断续丝纹一般在刷光机或擦纹机上加工制得。
制取原理:采用两组同向旋转的差动轮,上组为快速旋转的磨辊,下组为慢速转动的胶辊,铝或铝合金板从两组辊轮中经过,被刷出细腻的断续直纹。
一. 零件的工艺分析:1.加工表面分析(1) 以花键孔的中心线为基准的加工面这一组面包括:20.0025+ Φmm 的六齿方花键孔、20.0022+ Φmm 花键底孔两端的︒⨯152倒角和距中心线为27mm 的平面。
孔22Φmm 的上下加工表面,孔22Φmm 的内表面,有粗糙度要求为Ra 小于等于6。
3um ,25Φmm 的六齿花键孔,有粗糙度要求Ra 小于等于3。
2um ,扩两端面孔,有粗糙度要求Ra=6.3um ,加工时以上下端面和外圆40Φmm 为基准面,有由于上下端面须加工,根据“基准先行”的原则,故应先加工上下端面(采用互为基准的原则),再加工孔22Φmm, 六齿花键孔25Φmm 和扩孔。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2) 以工件右端面为基准的03.008+ mm 的槽和012.0018+ mm 的槽.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右侧距离18mm 的上下平面,Ra=3。
2um ,有精铣平 面的要求,左侧距离为8mm 的上下平面,Ra=1.6um ,同样要求精铣,加 工时以孔22mm ,花键孔25 mm和上下平面为基准定位加工。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根据各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一般机床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该零件没有很难加工的表面尺寸,上述表面的技术要求采用常规加工工艺均可以保证,对于这两组加工表面而言,可以先加工其中一组表面,然后借助于专用夹具加工另一组表面,并且保证它们的位置精度要求。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2.毛坯种类CA6140拨叉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
宽度为012.0018+ mm 的槽尺寸精度要求很高,因为在拨叉拔动使滑移齿轮时如果槽的尺寸精度不高或间隙很大时,滑移齿轮得不到很高的位置精度。
所以,宽度为012.0018+ mm 的槽和滑移齿轮的配合精度要求很高。
零件材料HT200,考虑到此零件的工作过程中并有变载荷和冲击性载荷,因此选用锻件,以使金属纤维尽量不被切断,保证零件的工作可靠。
如下表:序号: 工序内容设备型号夹具铸造毛坯时效30 铣粗铣,精铣底面A面专用铣夹具钻孔4-ф13mm,扩孔4-ф20mm 专用钻夹具50 钻粗镗孔半精镗孔ф80H9(+0.087/0)mm Z3025 专用镗夹具孔口倒角2X4560 车钻孔ф21mm 扩孔ф25H7mm,ф38mm,ф43mm 专用钻夹具70 钻铣槽1(5mm) 铣槽2(5mm) XA6132 专用铣夹具80 钻孔ф21mm M8-7H的螺纹底孔M10-7H的螺纹底孔90 车攻丝M10-7Hmm的孔攻丝M8-7Hmm 专用攻螺纹夹具100 检验110 入库(二)、选择加工设备及刀、夹量具由于生产类型为批量生产,故加工设备宜以适用机床为主,以少量专用机床,其生产方式以常用机床加专用夹具为主,辅以少量专用机床的流程生产线,工件在个机床上的装卸及各机床间的传送均由它完成。
铣中间槽,考虑工件的定位夹紧方案,及夹具结构设计等问题,采用卧铣,选择XA6132卧式铣床(参考文献[1]表8-15),选择直径D为φ200的高速钢三面刃圆盘铣刀(参考文献[1]表10-40)专用夹具和游标卡尺。
(三)加工工序设计1.工序70的铣槽1。
2。
参考文献【1】表2.4 -3.8并参考XA6132机床说明书。
取铣槽1进给量f=0.3mm/r参考文献【1】表2-4-4,用插入法求得铣槽1的削速度v=27.7m/min.由此算出转速为n=1000v/3.14d=(1000*27.7)/(3.14*5)=320r|min按机床实际转速取n=450r/min.则实际切削速度v=(3.14*5*450)/1000=31.3n(四) 夹具设计1.设计的夹具为第70道工序-铣槽1,2。
该夹具适用于XA6132卧式铣床,选择A面与加工的为定位基准。
按照基准重合原则并考虑到目前有A面与孔加工,为避免重复使用粗机组基准,应以A面与孔定位.从对工件的结构形状分析,若工件以A面朝右放置在支撑板上,定位夹紧都比较可靠,也容易实现,待夹紧后就能满足加工要求。
毕业设计说明书课题:轴套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二O一一届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专业:数控技术班级:数控姓名:学号:一、设计题目(附图):轴套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及第25 工序工艺装备设计。
二、设计条件:l、零件图;2、生产批量:中批量生产。
三、设计内容:1、零件图分析:l)、零件图工艺性分析(结构工艺性及技术条件分析);2)、绘制零件图;2、毛坯选择:1)、毛坯类型;2)、余量确定;3)、毛坯图。
3、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确定:1)、加工方案分析及确定;2)、基准的选择;3)、绘制加工工艺流程图(确定定位夹紧方案)。
4、工艺尺寸及其公差确定:1)、基准重合时(工序尺寸关系图绘制);2)、利用尺寸关系图计算工序尺寸;3)、基准不重合时(绘制尺寸链图)并计算工序尺寸。
5、设备及其工艺装备确定:6、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确定:确定每道工序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
7、工艺文件制订:1)、编写工艺设计说明书;2)、填写工艺规程;(工艺过程卡片和工序卡片)8、指定工序机床夹具设计:1)、工序图分析;2)、定位方案确定;3)、定位误差计算;4)、夹具总装图绘制。
9、刀具、量具没计。
(绘制刀具量具工作图)10、某工序数控编程程序设计。
四、上交资料(除资料2使用标准A3手写外,其余电子文稿指导教师审核后,打印上交)1、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设计说明书一份;(按统一格式撰写)2、工艺文件一套(含工艺过程卡片、每一道工序的工序卡片,工序附图);3、机床夹具设计说明书一份;(按统一格式撰写)4、夹具总装图一张(打印图纸);零件图两张以上(A4图纸);5、刀量具设计说明书一份;(按统一格式撰写)6、刀具工作图一张(A4图纸);量具工作图一张(A4图纸)。
7、数控编程程序说明书五、起止日期:2010年月日一2010年月日(共8周)六、指导教师:七、审核批准: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年月日八、设计评语:九、设计成绩:年月日本文主要介绍轴套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首先通过对该其零件图纸进行分析,再确定其加工工艺,选择合理的设备及工艺装备,并制定出合理的工艺路线,选择合理的刀具、切削用量等,其次设计钻两斜孔的钻孔夹具、专用刀具、专用量具等,最终制定并填写机械加工工艺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四方刀架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前言机床四方刀架,它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夹持刀具的部件,它可以同时夹持四把刀具,并可以通过旋转位置以实现换刀的功能。
功能就是夹持刀具可实现转位换刀。
四方刀架由于经常旋转接触面而需较高的精度。
持刀时要较高的压紧力,因此持刀面要一定的硬度和强度。
零件材料为45钢,零件在工作中需较大夹持力和较好的耐磨性,因此应选择煅造,提高零件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强刀具加工的位置精度。
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
在生产纲领已确定为中批量生产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工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
除此以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基面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理得到保证,生产得以提高。
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大批量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分析毛坯的余量大小及均匀性,主要是考虑在加工时要不要分层切削,分几层切削,也要分析加工中与加工后的变形程度,考虑是否应采取预防性措施与补救措施。
如对于热轧中、厚铝板,经淬火时效后很容易在加工中与加工后变形,最好采用经预拉伸处理后的淬火板坯。
总之,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参阅大量的资料,根据学校提供的技术资料,确定做四方刀架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目录摘要 (2)Abstrac (3)第一章概述 (4)1.1四方刀架的作用 (4)1.2四方刀架的要求 (4)1.3加工四方刀架的机床选择 (4)1.4加工四方刀架的刀具选择 (7)第二章四方刀架的工艺性分析 (9)2.1工艺路线的拟定: (9)2.2加工阶段的划分: (10)2.3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11)2.4加工顺序的安排: (11)第三章四方刀架工艺规程的设计 (15)3.1确定四方刀架毛坯的制造方式 (15)3.2四方刀架基准面的选择 (15)3.3加工四方刀架工艺路线的确定 (16)3.4根据上述原始资料及加工工艺,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如下: (19)3.5确定切削用量及工时 (20)3.6 四方刀架C表面淬火 (38)第四章四方刀架零件加工的夹具设计 (39)4.1设计夹具的方法和步骤: (39)4.2夹具设基本要求计的: (39)4.3设计步骤如下: (40)4.4夹具总图上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的标注 (40)4.5工件在夹具中加工的精度分析 (41)4.6夹具总体方案的设计: (42)第五章结论 (44)参考文献 (45)致谢 (46)摘要本设计的课题是四方刀架的加工工艺和夹具设计,工艺学是机械制造类的一项主要专业知识,它是研究如何科学地最优地生产各种机械装备的一门技术学科,也就是研究在机械制造中优质、高产、低消耗地生产机械装备的原理和方法的学科。
工业机器人旋转底座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摘要:现阶段,随着工业持续化发展,工业机器人得到广泛应用。
辅助人工完成各项生产作业活动,尤其是精度高、危险性高的作业环节多数由机器人承担。
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显著提升生产作业效率、营造更为安全的作业环境。
基于此,工业机器人加工制造成为一项重点关注内容,加工过程中,旋转底座加工工业设计是重点。
在此结合实际情况,全面阐述工业机器人旋转底座机械加工过程,以期为我国工业机器人创新优化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旋转底座;机械加工;工业设计引言:20世纪50年代关于工业机器人的概念首次被提出,之后,相关研究持续化开展,目前借助现代化技术支撑,工业机器人可以在预先设定的程序支持下,实现自动化操纵和运转。
工业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旋转底座发挥支承和辅助旋转的作用,因此,其加工设计工艺水平对工业机器人的质量和运动情况存在直接影响,例如旋转底座的零件土样、结构设计、加工尺寸和毛坯材料等均是重要影响因素。
基于此,本文探究旋转底座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方法有现实意义。
1工业机器人旋转底座零件结构组成进行加工之前,围绕旋转底座的零件结构组成,科学设计机械加工工艺是前提。
具体来看,旋转底座结构如下图1所示。
图1 工业机器人旋转底座结构组成示意图结合图1来看,旋转底座结构体积相对较大且外观形状复杂,加工过程较为繁琐,但技术标准相对较低。
由于不同需求下对旋转底座要求标准存在差异,所以当前有多种加工方法可以选择,足以支撑不同粗糙度、精确度加工要求。
本文阐述的工业机器人旋转底座具体要求信息如下:两侧端面为mm,零件表面粗糙度Ra=6.3µm。
2机械加工工艺分析2.1毛坯材料确定具体来看,当前工业机器人旋转底座加工时,主要采用球墨铸铁作为原材料,该材料力学性能甚佳,足以支撑该结构部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受荷载,满足工业机器人支撑需求,同时该种材料费用较为低廉,可以显著降低成本支持。
确定毛坯类型之后,确定机械毛坯尺寸和加工余量是重要工序。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45英支(13tex)涤棉混纺(65/35)机织经纱纺纱工艺设计学院纺织服装学院专业 _____纺织工程_______年级 _______2020级________学号 50、2九、27、30、2八、33、3九、45姓名宗诗卉李攀方建鑫梁晨李东锋沙静曾华平孟琴指导教师 _______黄宏佑_________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2021年4月20日目录摘要 (1)Abstract (1)1课程设计课题 (2)2课题设计要求: (2)可选用原料指标 (2)各工序牵伸效率 (3)细纱机牵伸 (3)各品种纺纱制成率 (3)4工艺设计流程 (3)配棉(负责人:沙静) (3)开清棉(负责人:李东锋) (4)梳棉工艺(负责人:曾华平) (6)并条(负责人:方建鑫、孟琴) (17)粗纱(负责人:李攀) (19)细纱(负责人:梁晨) (22)络筒(负责人:沙静) (26)5工艺设计总表 (27)致谢 (30)《纺纱工艺设计与质量操纵》课程设计论文45英支(13tex)涤棉混纺(65/35)机织经纱纺纱工艺设计宗诗卉李攀方建鑫梁晨李东锋沙静曾华平孟琴西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重庆400715摘要:纺纱工艺是纺纱加工中流程和各机件的参数设置的总称。
纺纱加工进行的顺利与否和最终产品的质量好坏,除纺纱加工的硬件,即机械设备及其状况之外,还要紧受到纺纱工艺设置合理与否的阻碍。
在纺纱工艺设计时,既要考虑到设备及其状态,又要考虑到所加工纤维原料的性能和最终产品(纱、线)的要求。
本文依照纺纱工艺设计的要求,进行了45英支(13tex)涤棉混纺(65/35)机织经纱纺纱工艺设计。
关键词:45英支;涤棉混纺;纺纱工艺设计45s (13 Tex) Polyester/Cotton Blended (65/35) Woven Warp YarnSpinning Process DesignZong Shihui Li Pan Fang Jianxin Liang Chen Li Dongfeng Sha Jing Zeng HuapingMeng QinCollege of Textile and Gar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Abstract:Spinning process is spinning processing process and the parts of the floorboard of the parameter Settings. Spinning processing work out well or not and the final product quality, good or bad, in addition to spinning processing hardware, including mechanical equipment and its condition, but also mainly affected by the spinning process set reasonable or not influence. In spinning process design, both must consider to equipment and state, and in view of the processing fiber materials and final product performance (yarn, line) requirements.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pinning process design,45s (13 Tex) polyester/cotton blended (65/35) woven warp yarn spinning process design.Key words :45s;Polyester/cotton blended ;Spinning process design1课程设计课题45英支涤棉混纺(65/35)机织用经纱纺纱工艺设计2课题设计要求:(1)写出具体配棉方案,并说明配棉理由。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汽车柴油机F3000凸轮轴加工工艺设计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热能与动力工程2010级1班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评阅教师职称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5.装订顺序1)设计(论文)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3)其它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以信誉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设计(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设计(论文)中引用他(她)人的文献、数据、图件、资料均已明确标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为获得重庆科技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其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设计(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字):年月日本科生毕业设计摘要摘要凸轮轴作为柴油发动机配气机构的重要部件,其性能和质量对发动机的整体性能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柴油机凸轮轴加工工艺有着特殊的要求。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齿形轴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及加工用的夹具设计____学生所在校外学习中心上海校外学习中心批次层次专业201502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学号W13205479学生管云龙指导教师朱小飞起止日期 2015年8月24日—2015年10月12日摘要齿轮轴零件的主要作用是支撑回转零件、实现回转运动并传递转矩和动力。
齿轮轴具备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和使用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是通用机械特别是工程机械传动中的重要零件之一。
齿轮轴加工材料、热处理方式、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优化,将对提高齿轮轴的加工质量及寿命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本文对某设备中“齿轮轴”零件进行了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和加工用的夹具设计。
对于工艺规程设计和夹具设计制订了两套不同的方案,从中甄选出最佳方案。
本设计首先分析了齿轮轴零件的作用和加工工艺性,然后进行工艺规程设计,最后是加工用夹具设计。
齿轮轴零件的机械综合性能要求较高,一般选择锻件作为毛坯。
合理安排工艺路线,划分加工阶段对保证零件加工质量至关重要。
使用夹具可以缩短辅助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精度,稳定加工质量,降低对工人的技术要求,扩大机床工艺范围。
本文对所设计的专用夹具进行了精度校核和定位误差分析,对夹具的设计质量也进行了评估。
关键词:齿轮轴;工艺分析;工艺规程设计;夹具设计目录摘要 (2)1 设计背景及目的 (4)2生产纲领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4)3 零件的分析 (5)4 选择毛坯 (5)5 工艺规程设计 (6)5.1 定位基准选择 (6)5.2 零件的加工方法的选择 (6)5.3 定制工艺路线 (6)5.4 确定机械加工的余量及毛坯尺寸,设计毛坯-零件综合图 (7)6 工序设计 (9)6.1 选择加工设备工艺装备 (9)6.2 工序尺寸的确定及计算 (10)6.3 选择切削用量,确定时间定额 (11)7 滚齿用夹具设计 (13)7.1 拟定滚齿夹具的结构方案 (13)7.2 确定刀具的导向方式或对刀装置 (14)7.3 夹具精度的计算 (14)7.4 夹具总图(图4) (15)7.5 夹具零件图(图5、图6) (16)8 课题小结 (17)1 设计背景及目的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程、技术课程及全部专业课程之后进行的。
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目 录1 零件的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零件分析 .................................................................. 2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 2 1.3主要技术要求 .............................................................. 3 2.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 .............................................................. 3 3 工艺规程设计 .. (4)3.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 4 3.2毛坯材料的选择 ............................................................ 5 3.3基面的选择 . (5)3.3.1粗基准的选择 ........................................................ 5 3.3.2精基准的选择 ........................................................ 5 3.4 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 6 3.5 加工顺序的安排 ............................................................ 6 3.6机械加工余量 .. (6)3.6.1机械加工余量的的确定 ................................................ 6 3.6.2毛坯尺寸的确定 ...................................................... 7 3.3.3工序余量的确定 ...................................................... 8 3.7制定工艺路线 .. (8)3.7.1 加工方案拟定 ........................................................ 8 3.7.2加工顺序的安排 ..................................................... 10 3.7.3制定工艺路线 ....................................................... 10 3.8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10)3.8.1毛坯尺寸的确定 ..................................................... 10 3.8.2工序尺寸及余量的确定 .. (12)4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2)4.1锻造毛坯。
第一部分工艺设计1.设计任务本次所要加工的零件为轴承座,以下为轴承座示意图:材料:HT200零件生产纲领:中等批量2.零件的分析2.1零件的作用轴承座是用于支撑轴类零件的,镗孔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滚动轴承的外圈和轴承孔的配合要求,或者是滑动轴承外圆与轴承孔的配合,两个孔是用于固定轴承座的,单边固定是出于满足结构和安装位置的要求。
2.2零件的工艺分析⑴φ30及φ8两孔都具有较高的精度要求,表面粗糙度Ra的值为1.6um,是加工的关键表面。
⑵轴承座上、下表面及前、后两端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3.2 um,是加工的重要表面。
轴承座的上表面有位置精度要求0.008,而且与轴承孔中心线有平行度要求0.003。
轴承座的前、后端面与轴承孔中心线垂直度要求为0.003,是重要的加工表面。
⑶φ13沉孔加工表面粗糙度要求较低。
⑷其余表面要求不高。
3.毛坯的确定3.1确定毛坯类型及其制造方法有附表5《常见毛坯类型》可知,材料为HT200,可确定毛坯类型为铸件。
3.2估算毛坯的机械加工余量根据毛坯的最大轮廓尺寸(82)和加工表面的基本尺寸(42),查附表6《》可得出,轴承座上下表面机械加工余量为3.5,其余为3。
3.3绘制毛坯简图,如图1图1 毛坯简图绘制步骤4.定位基准的选择4.1选择精基准经分析零件图可知,轴承座底面为高度方向基准,轴承座前端面为宽度方向基准。
考虑选择以加工的轴承座底面为精基准,保证底面与φ30孔中心线的距为30。
该基准面积较大,工件的装夹稳定可靠,容易操作,夹具结构也比较简单。
4.2选择粗基准选择不加工的φ30孔外轮廓面为基准,能方便的加工出φ30孔(精基准),保证孔中心线与轴承座上端面平行度。
φ30孔外轮廓面的面积较大,无浇口、冒口飞边等缺陷,符合粗基准的要求。
5.拟定加工工艺路线5.1选择加工方法根据加工表面的精度和表面粗糙要求,查附表可得内孔、平面的加工方案,见表2如下:表2 轴承座各面的加工方案5.2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如表3表3 轴承座的机加工工艺方案6 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6.1确定轴承座底平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1)轴承座底平面的加工过程如图2所示;粗铣底面精铣底面图2 轴承座底面加工过程图(2)根据工序尺寸和公差等级,查附表14《平面加工方案》得出粗铣、精铣底面的工序偏差,按入体原则标注,考虑到高度方向上以下底面为尺寸基准,并要保证中心线到地面的高度为30mm 。
目录第一章飞轮零件的分析 (1)1.1 飞轮零件图分析 (1)1.1.1 主要加工精度要求 (1)1.1。
2其余技术要求 (1)1.1.3 确定关键加工表面 (1)第二章工艺规程设计 (2)2。
1 确定零件毛坯的类型及其制造方法 (2)2.2 基面的选择 (2)2.2.1 粗基准的选择 (2)2。
2.2 精基准的选择 (3)2.3 制定飞轮的工艺路线 (3)2.3。
1 工艺分析 (4)2.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5)2。
5 切削用量的确定 (7)参考文献 (14)第一章飞轮零件的分析1.1飞轮零件图分析mm内孔及10±0.018mm键槽,周围有4×Φ飞轮结构简单形状规则,零件中心为Φ38+0。
025 020mm。
1。
1。
1 主要加工精度要求1)Φ200mm外圆与Φ38+0。
025 0mm内孔同轴度公差为Φ0。
05mm。
2)键槽10±0.018mm对Φ38±0。
025 0mm内孔轴心线对称度公差为0。
08mm.3)零件加工后进行静平衡检查.4)铸造后时效处理。
1。
1.2其余技术要求1)铸造后时效处理。
2)未注明铸造圆角R5。
3)未注倒角2×45°。
4)零件加工后进行静平衡检查。
1.1。
3 确定关键加工表面根据图纸标注,将精度要求高的表面定为关键加工表面。
(1)飞轮孔径为38的尺寸精度为IT7,粗糙度Ra=1.6μm,其轴线是Φ200mm外圆的同轴度基准,而且是键槽10±0.018mm的对称度基准,所以是关键加工表面。
(2)飞轮键槽10±0.018mm尺寸精度为IT9,粗糙度Ra=3.2μm,有对称度要求,所以是关键加工表面。
(3)Φ38内孔及键槽总长为41.3+0。
3 +0mm尺寸精度为IT ,所以是关键加工表面。
第二章工艺规程设计2。
1 确定零件毛坯的类型及其制造方法毛坯的类型及其制造方法的选择不仅影响毛坯的制造工艺及费用,而且与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和加工质量密切相关.选择毛坯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有:零件的生产纲领、零件材料的工艺性、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现有的生产条件.2.2 基面的选择基面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精品文档值得下载一、设计题目法兰盘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钻轴向孔4-Φ9)二、原始资料(1)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1张(2) 生产类型:中批或大批大量生产三、上交材料(1)被加工工件的零件图1张(2)毛坯图1张(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参附表1)1张(4)与所设计夹具对应那道工序的工序卡片1张(4)夹具装配图1张(5)夹具体零件图1张(6)课程设计说明书(5000~8000字)1份四、进度安排(参考)(1)熟悉零件,画零件图2天(2)选择工艺方案,确定工艺路线,填写工艺过程综合卡片5天(3)工艺装备设计(画夹具装配图及夹具体图)9天(4)编写说明书3天(5)准备及答辩2天五、指导教师评语成绩:指导教师日期摘要本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法兰盘(CA6140车床)的加工工艺过程设计和钻49⨯∅孔的专用夹具设计,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完成了零件图、毛坯图、夹具体装配图和夹具体零件图的绘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完成了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能够顺利的完成这次课程设计,首先得助于冷岳峰老师的悉心指导,同学们的耐心解答。
在设计过程中,缺乏实际的生产经验,导致在设计中碰到了许多的问题。
但在同学们的帮助下,通过请教老师,翻阅资料、查工具书,解决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在此,十分感谢冷岳峰老师的细心指导,感谢同学们的互相帮助。
此套设计有全套CAD图和卡片,有意者请联系我索取522192623@AbstractThe main content of the curriculum design, including flange (CA6140 lathe) the process of design and processing of drilling for fixture design,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ing courses to complete parts of the map, rough map, specific folders and folders assembly specific parts of the map draw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and technological foundation of our curriculum is designed to complete all the basic courses, technical basic course, after the most specialized. This is what we have learned on the course of an in-depth review of the comprehensive, is also a theory with practical training.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curriculum design,first of all help in the Leng Yuefeng careful guidance of teachers, students have the patience to answer. In the design process, the lack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the production and resulted in the design of many of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But with th e help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through advice, read information, search tool, the design proces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ne after another. Here, Leng Yuefeng very grateful to the carefulguidance of teachers, for students of helping each other.目录1零件工艺性分析 (1)1.1零件的用途 (1)1.2零件的技术要求 (1)1.3审查零件的工艺性 (3)2零件毛坯的确定 (3)2.1零件的生产类型 (3)2.2毛坯的种类和制造方法 (4)2.3零件各表面的加工方法 (4)2.4各工序间加工余量 (6)2.5 确定毛坯尺寸 (8)3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9)3.1 拟定工艺路线 (9)3.1.1 定位基准的选择 (9)3.1.2 工序顺序的安排 (9)∅切削用量的计算 (11)3.2 4-93.2.1 钻孔工步切削用量的计算 (11)3.2.2 绞孔工步工步切削用量的计算 (11)∅基本工时的计算 (12)3.3 4-93.3.1基本时间j t的计算 (12)3.3.2 辅助时间f t的计算 (12)3.3.3 其他时间的计算 (12)3.3.4 单件时间dj t的计算 (13)∅工序卡片 (13)3.4 制订4-9∅孔的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13)4 4-94.1定位方案的设计 (14)4.2定位误差分析与计算 (14)4.2.1 定位元件尺寸公差的确定 (15)4.3导向元件设计 (15)4.3.1钻套高度和排屑间隙 (16)4.4夹紧装置的设计 (16)4.5夹具结构设计及操作简要说明 (16)5 方案综合评价与结论 (17)6体会与展望 (17)参考文献 (19)此套设计有全套CAD图和卡片,有意者请联系我索取522192623@1零件工艺性分析1.1零件的用途CA6140卧式车床上的法兰盘,为盘类零件,用于卧式车床上。
2013 届毕业设计 系 别:信息与工程系专业名称: 数 控 技 术 姓 名:学 号: 20100204012 班 级: 10 数 控 技 术 指导教师:2012 年 12 月 20 日MinBe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数控车轴类零件工艺设计及程序编制摘要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数控加工技术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
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而对于数控加工,无论是手工编程还是自动编程,在编程前都要对所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刀具,确定切削用量,对一些工艺问题(如对刀点、加工路线等)也需做一些处理。
并在加工过程掌握控制精度的方法,才能加工出合格的产品。
本文根据数控机床的特点,针对具体的零件,进行了工艺方案的分析,工装方案的确定,刀具和切削用量的选择,确定加工顺序和加工路线,数控加工程序编制。
通过整个工艺的过程的制定,充分体现了数控设备在保证加工精度,加工效率,简化工序等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轴类零件,工艺分析,数控编程,数控加工目录一引言 (1)二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2)(一)典型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 (2)(二)数控车床的概述 (3)(三)分析加工对象 (6)(四)夹具和刀具的选择 (7)三零件工艺过程卡设计 (8)(一)数控加工步骤、工艺特点及内容 (8)(二)加工工序的划分 (9)(三)编制工艺过程卡 (10)(四)切削用量的确定 (10)(五)编制加工工序卡 (11)四数控车削编程及仿真 (12)(一)刀具加工进给路线的确定 (12)(二)本零件加工所用刀具 (13)(三)编程基础 (14)(四)斯沃数控仿真 (21)结束语 (31)参考文献 (32)致谢 (33)附录 (34)数控车轴类零件工艺设计及程序编制李汪洋一、引言为了在激烈的巿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工业发达国家均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现代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并提出了各式各样全新的制造模式。
轴承端盖加工工艺过程及加工工艺卡片1.1轴承端盖零件图图2-2-1轴承端盖零件图1.1.1轴承端盖的结构特点与技术要求轴承端盖主要由平面、外圆面以及相应的孔系组成,属于一般的盘类零件,加工要求如表2-2-1。
表2-2-1零件加工技术要求加工内容精度等级表面粗糙度左端面IT9Ra6.3右端面IT9Ra6.3右端凸台面IT7Ra3.2Φ71外圆IT9Ra6.3Φ47外圆IT7Ra3.2Φ20内圆IT9Ra6.3Φ40内圆IT9Ra12.54×Φ4均布通孔IT10Ra12.5以右端面为基准,凸台端面与右端面的平行度公差是0.05mm,凸台圆面与右端面的垂直度公差是Φ0.05mm,保证形位公差符合要求。
1.1.2轴承端盖的选材与毛坯选材:HT200;毛坯尺寸公差等级CT-9。
由于端盖在工作过程中要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强度和冲击韧度,获得纤维组织,多采用铸铁铸造加工。
毛坯选用铸件。
材料多采用灰铸铁HT200,它具有容易变形、吸振性好、耐磨性强及切削性好等优点。
然后再经过机械加工最终获得端盖的成品。
此外铸造后,为消除残余应力还应安排人工时效处理。
为提高生产率和铸件精度,减小加工余量,这里采用金属模机械砂型铸造方法铸造毛坯,拔模斜度为4°,通过查表,得铸件毛坯的尺寸公差等级为CT-9。
为了避免浇不到、冷隔等缺陷,铸件不应太薄,铸件的最小允许壁厚与铸造流动性密切相关,铸件的最小允许壁厚见表2-2-2。
表2-2-2砂型铸造铸铁件的最小壁厚(单位:mm)铸件毛坯的大致尺寸如下图2-2-2,符合铸件最小壁厚要求。
图2-2-2铸件毛坯尺寸图1.1.3轴承端盖加工工艺分析轴承端盖主要由端面、外圆面以及孔系组成,其结构简单、形状普通,属于一般的盘类零件,对于回转类零件,常常用车削加工,相关孔可以用钻削加工。
端盖的主要加工面有左端面、右端面、右端凸台端面、Φ71外圆、Φ47外圆、Φ20内圆、Φ40内圆、Φ4通孔。
序言通过所学的专业课知识(《公差与配合》、《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制造《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和金工实习使我们对机械设计制造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这次机床工艺及夹具设计让我们对所学的专业课得以复习、巩固和应用,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手段,不仅为大三的毕业设计做准备,而且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在这次设计中,我们主要设计C6140拨叉的工艺规程.在设计中阅读大量的参考资料并且得到老师的指导,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在设计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同学批评指正。
一.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该零件是CA6140车床上的拨叉,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设计此零件为大批量生产。
二.零件的分析1。
零件的作用题目给定的零件是C6140拨叉(见附图1)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其换挡作用。
拨叉是一种辅助零件,通过拨叉控制滑套与旋转齿轮的接合。
滑套上面有凸块,滑套的凸块插入齿轮的凹位,把滑套与齿轮固连在一起,使齿轮带动滑套,滑套带动输出轴,将动力从输入轴传送至输出轴。
摆动拨叉可以控制滑套与不同齿轮的结合与分离,达到换档的目的。
分析这种动力联接方式可知,车换档时要减速,这样可以减少滑套与齿轮之间的冲击,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
2.拨叉的技术要求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表1-1形式将拨叉的全部技术要求列于表2—1中。
表2-1 拨叉技术零件图该拨叉形状特殊、结构简单,属典型的叉杆类零件。
宽度为30mm的面的尺寸精度要求很高,在拨叉工作工程中,和如果拨叉和槽的配合尺寸精度不高或者它们之间的空隙很大时。
滑移齿轮就达不到很高的定位精度,这样滑移齿轮就不能很好的与其他齿轮进行正确有效的啮合.从而影响整个传动系统的工作.所以拨叉宽度为30mm的面和槽之间要达到很高的配合精度。
综上所述,该拨叉件的各项技术要求制订的较合理,符合该零件在变速机构中的功用。
3。
审查拨叉的工艺性CA6140拨叉共有两组加工表面,一组加工表面包括:A端面和轴线与A端面相垂直的花键底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