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影响因素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农村中小学体育健康发展制约因素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0-000-01摘要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形成完善个性的主要途径和手段之一。
分析制约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健康发展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体育健康发展制约因素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是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形成良好个性的主要途径和手段之一,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
目前,我国约有80%的中小学生在农村,他们是学生中较大的部分群体,他们也是现代化建设的未来主力军[1]。
制约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健康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体可以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己四个方面来分析相关制约因素。
一、制约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健康发展的社会因素学校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发展中必然要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而农村学校体育普遍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而且根深蒂固,农村经济发展又相对缓慢,社会风俗习惯、民众文化素质整体水平不高。
必然会对当地的体育社会环境对于现代体育的传播产生不良的影响。
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的体育场地设施有了较大改善,体育宣传形式多样。
但是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发展步伐还是跟不上城市学校。
农村中小学的相关体育组织机构组成与执行情况直接影响着农村学校体育健康发展。
如何营造积极良好的农村体育社会环境,社会各方面都应该思考,同时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二、制约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健康发展的学校因素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在整个学校体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一方面是因为该阶段是整个学校体育的基础阶段;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此阶段,学生跨越了两个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2]。
体育教师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
在许多农村中小学,虽然大部分教师认为体育科目比较重要,但是比较起语、数、外等文化科目,体育基本可以处在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
农村小学校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摘要:强国先强民,强民先强体。
体育锻炼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国家在体育运动方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从某方面来说,取得的成绩远远不能和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大国划等号。
全民健身,全民运动在全国一度掀起了热潮,但其作用并不大。
祖国人口已经老龄化,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下一代来接班、来发展,尤其是体育方面。
因此,我们小学的体育课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国民的基础,祖国的未来。
小学的体育教学实属不易。
国家想培养一些在体育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就得从小培养其兴趣爱好,让其爱,才能练,练了才有希望,有希望才能发展,有发展国家才能后继有人。
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全方位的发展,重智育,轻体育的观念严重影响了农村体育教学的开展。
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审视我们的问题,改变这种错误的观念,让充满泥土气息的孩子们也能体现运动的激情!因此,改善农村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落后状况迫在眉睫。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园体育教学现状我们学校是一所极为普通的农村小学,如果顺应前几年的大趋势——撤点并校,我们学校今年就该撤了,但至今没有。
全校不到120名学生,教师9人,其中女教师7人,平均年龄30岁;男教师2人,1位下学期退休(满60岁),1位今年56岁。
学校里边的一些体力工作,全是这两位男老师的,让人看了都不忍心。
如下雨天,上平房排水;线路出现故障,上房维修线路;翻地种菜;修剪花木;风雨无阻地骑自行车上街买菜等等。
由于,教师编制紧张,像英语课、音乐课、信息技术课等等这些课我们女老师带,学校的体育课就非两名男老师莫属。
而我们不得不将全校的体育课改为1——3年级合上,4——6年级合上。
现如今学生人数少,三个年级一起合上最多60几名学生。
(和大学校相比也就一个班学生)人数不是什么大问题,可这课怎么上呢?学生年级不同,年龄有差异,体质就有差异,各项活动的技能也达不到统一标准,课的内容就无法统一了。
对于两名老教师而言,上好体育课首先得保证每位学生在活动中的安全;其次,活动有秩序;最后就是学生玩的开心、玩得满头大汗,就是一节所谓的学生期盼的体育课。
浅谈影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因素摘要:针对农村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采用问卷走访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等,对影响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的要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结果表明:群众的支持、认识、场地、器材、教师、学生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小学体育教学。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体育教学;教师;学生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发生了悄然的变革,观念改变、角色转变、内容更新,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给中小学的体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影响体育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尤为突出。
笔者经过调查和分析,为了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本人将制约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诸多因素从以下三方面加以分析。
一、社会方面1.群众的支持、认识不到位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已不仅仅停留在能吃饱穿暖的阶段。
许多学生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都支持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但受传统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对体育的认识还比较狭隘,认为体育无非就是老鹰捉小鸡或跳皮筋一类的活动,不过是可有可无的一门不怎么重要的学科。
因为家长们认为,将来考大学体育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把语文、数学、英语学好就可以了。
无意中,家长给孩子传递了一种思想,那就是体育的不重要。
既然家长都不重视,孩子们就更有理由不重视了。
2.场地、器材影响场地也是制约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由于体育经费的不足,导致了体育设施的欠缺以及器材的简陋、陈旧,甚至于开展一些基本的体育活动都比较困难。
如,学校缺少田径场,或跑道坑洼不平,就难以进行跑步项目的开展;学校没有沙坑,就难以进行跳远教学;缺少单双杠,体操垫,就难以进行体操项目的教学;缺少篮球,就无法保证篮球课的质量等等。
同时,场地器材的简陋、陈旧,存在着安全隐患,直接影响着教师和学生上课的情绪。
所以说,场地器材的好坏,也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果。
二、教师方面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关键,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主导作用。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摘要: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历史的、传统的和主观的原因,在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人们对学校体育的本质观、目的观、价值观和质量观的认识程度仍然还处于较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层次上,农村学校体育的实施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
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是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而学校体育的目标与管理是一个复杂且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的体育意识、物质基础、师资数量与质量、地区差异和传统习惯等一系列问题,等待着我们一一探究解决。
本文将主要就农村小学学校体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予以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认识不足,消极对待。
多年来,小学体育为非统考科目,从领导、老师、家长、学生都视其为“豆芽课”,认为可上可不上,谁都可上。
于是不依法办事,课时没开足.时常被挤占,课表上的安排形同虚设,遮人耳目。
体育教师受到不公正的评价,待遇低,晋级靠边站,严重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平时,上不上体育课无所谓,或者两根绳子一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到了期末,随便打个成绩就了事大吉。
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2.兼职老师多,专职老师少。
乡镇小学除了中心校一般是专职体育教师,村小几乎都是兼职体育教师,他们所兼任的体育课.常常被自己的“主科”所占领,成为主课的附属课。
3.过去的“普九”各校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体育器材。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分已经损耗一部分已经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体育事业,特别是为数众多的村小,更是缺器材,缺场地,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工作。
试想.又怎能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4.教法陈旧、教学水平低。
有的教师对大纲、教材不熟.经常出现一些科学性错误。
在教学中放任态度严重,随意性很强,不注重对学生的“引”和“导”,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试想可塑料性较强的小朋友又能感悟多少呢?如此进行体育教学,学生的积极性怎能调动起来,主体作用又怎能发挥,因此教学效果差.教学质最低。
对农村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研究——以靖远县部分农村中小学为例【摘要】本文通过对靖远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总结了影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的原因,提出了当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对策,目的是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对农村体育教育的重视以及共同为探索今后如何进一步发展农村体育工作努力,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能够跟上时代的需要。
【关键词】靖远体育教育;现状;研究1 前言: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指导思想仍然是重智育轻体育。
体育教育始终挤在“角落里”,引不起足够的重视,就其原因,主要是学校有关领导的教育观念陈旧;对体育健身的功能认识不足;对体育教育工作支持的力度不够;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等,因此导致体育教师的工作情绪低落,工作的积极性受挫,甚至不安心体育教学工作,造成大量人才流失。
只有更新观念,加强组织领导,正确认识体育教育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加大对体育教学的投资力度,尽快解决体育教学场地与器材的不足,合理安排体育课教学的时间,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才能改变体育教育被忽视这一现状,全面发展中小学体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2 研究对象及方法2.1 研究对象:靖远北湾中心小学、北湾中学、泰安初级中学、古城初级中学、平堡中学2.2 研究方法:调查法、个别访谈法、文献资料法3 结果与分析3.1 乡村体育教学现状分析3.1.1 教学观念陈旧多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客观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全放在应试这一基本点上,一些家长和教师认为,学校体育是配角,重要的是文化课,个别家长和教师甚至把体育与文化课的学习对立起来,对学生参加合理的体育活动持反对态度,“体、智、德、美、劳”中体育教育被排挤到不起眼的“角落里”,特别是在毕业年级,基础学科的课时加重便挤走了“音、体、美”等副课时间,使得体育不得不退居“二线”。
此外,在农村的环境里,大多数家长、教师普遍认为“农村的孩子一回家就劳动,早锻炼够了”。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分析前言体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教育的有效开展则取决于教学环境。
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与城市中少有差异,尤其在资源条件上存在很大差距。
因此,深入研究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对于优化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成绩,培养体育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分析资源条件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的资源条件相对城市中小学存在极大差距。
一方面,农村地区校舍设施和设备水平较低,体育场地、器材等基础条件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另一方面,体育教育课程开设程度和优质教练员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和发展。
教学行为教育行为是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一定资质差距,这导致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同时,过度强调比赛成绩和向来操练模式的体育教育实践也对发展学生体育兴趣和基本能力构成障碍。
社会环境学生的体育学习,除了与身体素质等因素有关,也与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在农村中,农村家庭体育意识和体育文化水平较低,少数家长缺乏对体育教育的重视,也存在追求城市化的趋势。
与之相应的,学校和教师往往面临家长的抵触,以及社会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等挑战。
环境优化对策资源投入针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资源短缺问题,应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资金资源等方面的投入,提高校舍设施、课程和器材设备水平。
另外,学校可以积极借鉴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更有趣的体育教育的环境。
教师培训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水平的提高是优化教学环境的重要保障之一。
学校应该针对不同等级的教师,开设相应课程,培养专业的教师人才,引进城市的先进体育教育理论和理念等。
除此之外,体育教育课程的改革,强调创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也是必不可少的。
加强社会融合加强社会融合是优化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的关键之一。
学校、家庭、社会等多元主体应高度关注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营造全社会积极关注、支持优秀体育教育的氛围。
浅析影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效益的因素摘要:近几年,国家对体育课程进行了深入的改革,这一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很多偏远的农村中小学校仍显得收益甚小。
本文就结合农村学校实际对影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效益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改善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效益教学投入精力投入近几年,国家对体育课程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带来了蕴含深刻的教育新思想和课程新理念。
随之而来带出了体育教学效益这一名词。
那么什么是体育教学效益?体育教学效益是必要的教学投入和师生精力的投入相结合而产生的体育教学效果和师生的收益。
体育教学效益的好坏一般取决于物质的投入、学生精力的投入、教师精力的投入三方面的综合。
其中物质投入是指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包括必要的场地、器材和设备。
那么,放眼现今中国的一些农村学校,他们的体育教学效益处于一个相当低的水平,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效益呢?一、影响农村体育教学效益的因素1.物质投入物质投入是指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包括必要的场地、器材和设备。
现农村学校的办学基本条件虽然较以前有所改善,但仍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更甚者一些农村学校还存在着不正确的思想,害怕学生发生意外事情,把一些器材尘封库房,学校买器材是为了“普九”验收检查。
这就使学生失去了许多培养体育能力的机会,学生只靠每周两节体育课和学校有限的运动场地进行锻炼,从时间和空间上来说,制约了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
体育场地、器材和设备的欠缺已成为影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2.师生精力的投入师生精力的投入主要体现在教与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态度、积极性、参与能力等各个方面的综合。
这是个复杂的体育教学过程,对收益的影响非常的大,他是一个主观能动性的因素。
师生精力投入如何将直接影响教学效益的多寡。
也就是说我们要思考的是在这个复杂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体育教学效益。
把这个体育教学过程看成一个生产过程,这个过程要投入的就是师生花费的精力与时间。
浅谈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制约因素与改变策略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思想、文化和身体素质的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特别是在历次国际性体育赛事中,中华健儿夺金摘银,享誉世界。
也因此把体育锻炼、体育运动和全民健身活动普及全国各地,同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课程予以高度重视,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体育教师,造就了一批体育人才和体育精英,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以及体育经费逐渐增加和改善。
2001年到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发和修订了《体育健康课程标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不是体育﹢健康教育,而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是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这充分说明了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密切性,科学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制约因素改变策略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包括思想理论的正确认识、文化水平的丰富充实和身体健康的达标程度。
但是出于偏僻农村的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而重视不足;因此,发展提高的速度受到影响;现在就农村初级中学在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提出一些改变策略,仅供同行参考并与同行交流。
一是对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当代伟人毛泽东曾经指出:“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
”,这就说明了体育锻炼与体育运动的重要作用;新课程改革理论也认为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大内容中,一要以运动为主导,二要以健康为目的;社会底层的呼声更是亲身经历的经验:身体是生存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就不能从事更好的工作,而好的身体来自于运动、来自于锻炼,最终来自于高度重视。
在全国性的全民健身活动日益高涨的今天,体育锻炼的最初意识应由学校开始;“万丈高楼平地起”!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直至大学,体育锻炼是绝不可少的一门课程,缺少了,我们的经验和教学素质就不会提高,也就不能提高,也就不会全面提高;我们可以这样讲:体育健儿是从小开始锻炼的,是要经历十多年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努力得到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正是学知识长身体的关键年龄,也是加强体育锻炼的最佳时刻,应该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浅谈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因素
摘要: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是我国现今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目前,对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过程中,如何真正落实体育新课标,必须作具体分析,要考虑主、客观的诸多因素,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因其主、客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实施过程中,总得不到理想的效果。
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体育教师的数量与质量、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备、人们的体育意识、区域差别以及传统习惯等。
从客观方面讲,以下因素对农村中小学体育的影响尤为突出:1.农村中小学可支配资金相对有限,活动场地较小,比如我们学校最多的时候有4个班一起上体育课,10亩左右的体育场上,秘密麻麻的都是学生的身影,哪里还能腾出场地开展活动。
体育设施的不齐全,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课的开展。
比如上篮球课,我们一般是10个同学共一个篮球。
2.体育教师数量不足以及质量不高,农村中小学专业体育教师太少,往往出现一个老师带多个班体育的情况。
我在学校就兼任了3个班的体育教师,跨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经常让我身心俱疲。
另外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一般都非专业出身,体育方面的许多知识都很不系统,不全面。
从主观方面讲,以下因素成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瓶颈:
1.不少体育教师有畏难情绪,体育器材的匮乏让他们觉得教学工
作无从下手。
目前仍然有些老师上体育课采取了“放羊式”教学。
2.学校和社会一味地重视应试教育,而忽视了体育的教学。
前些年还经常出现挤课占课现象。
这些充分说明了体育教学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
3.体育教师自身体育素质不高,教学无创意,导致学生兴趣不高。
针对这些因素,我觉得农村的体育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来开展:
一、转化提高领导和体育教师思想,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学校领导者要更新观念,不以应试教育的标尺来衡量学生,而要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重,舍得在体育设施上加大投入的力度。
着力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使农村学校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发现和培养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使得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
而广大的农村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如美学、音乐、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就能从各个学科体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融化到体育工作的实践中去,使教学和业余训练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二、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扩大活动空间
场地和器材对于体育教学,就好比一位家庭主妇离不开柴米油盐
一般,进行体育教学,场地首要条件。
但摆在许多农村学校面前的现实情况却是活动场地小,不规范,不能满足教学和学生活动的基本需要。
这样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尽量在场地问题上多想办法,如可以在充分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到校外活动。
有些教材内容,能在校内进行的,就安排在校内,校内不具备教学条件的,就安排在校外,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条件,有计划的组织教学:如利用乡间公路或小道,根据教学内容和运动量,改变路线组织越野跑;利用周围的小山组织蹬山、爬山等教学;利用小河的石块投掷手榴弹、铅球等教学。
这样做,既解决了场地器材短缺问题,也完成了教学任务,更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要创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
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律、自控、自评的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兴趣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部驱动力。
在设计活动时,坚持趣味性原则更显其重要。
设计的活动生活化、有趣味,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
例如斗鸡游戏活动时,设计成学生喜欢的揉道的情景,学生们活动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否则枯燥的斗鸡活动会令学生们感到乏味。
如在立定跳远活动中,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跳圈活动,学生就会感到今天上的新的内容,会感到非常新鲜和好奇,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等等。
农
村中小学学生非常喜欢游戏,所以游戏应该是我们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游戏式体育来发展学生整体素质。
根据不同的游戏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来全面地发展学生。
通过活动和游戏去对学生进行教育,往往比空洞的说教,枯燥的文字、抽象的理论更有教育实效。
农村体育教学工作的成功开展非一日之功,我们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体育教学方面的经验还很欠缺,工作还不够扎实,我们在体育教学工作方面仅仅是站在了起跑线上而已。
今后,我们一定会更努力地去工作,立足农村,把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向着更高的目标冲刺。
参考文献
1、李大春:《体育(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
2、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