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企业文化的误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它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凝聚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很多企业会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到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下面将详细介绍企业文化的几个常见误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误区一:忽视员工的参与和意见很多企业在制定企业文化时,往往只由高层管理者决定,忽视了员工的参与和意见。
这样做会导致企业文化与员工的价值观产生冲突,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较低,无法真正将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解决方案:建立员工参与机制,包括定期召开员工代表会议、设立员工意见箱等,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文化的制定和发展过程。
同时,领导层应当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优化企业文化,使其更加符合员工的期望和需求。
误区二:过分强调形式化的文化建设一些企业过分注重形式化的文化建设,只关注外在的标志和形象,而忽视了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这种情况下,企业文化将变得空洞和虚假,难以真正影响员工的行为和态度。
解决方案:企业应该注重文化的内涵和精神,通过培训、教育等方式,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同时,企业要注重文化的贯彻和执行,将文化价值观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使之成为员工行为的基准和准则。
误区三:过度强调个人英雄主义有些企业过度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将个人能力和成就放在第一位,忽视团队协作和共同进步的重要性。
这种情况下,企业文化容易出现竞争激烈、内部利益冲突等问题,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性。
解决方案:企业应该倡导团队合作和共同进步的文化氛围,鼓励员工相互支持和协作。
可以通过设立团队奖励机制、组织团队建设活动等方式,促进员工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文化。
误区四:缺乏长期规划和持续发展一些企业在制定企业文化时,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持续的发展策略。
他们可能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和短期目标,忽视了企业文化对于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
这样做会导致企业文化的不稳定和不可持续。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专业知识】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的常见建设错误
一是目标定位上的误区
企业文化作为经济和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应是企业所要达到的目标与实现目标手
段的统一体。
有的企业把建设企业文化的目标定位在塑造员工,包括按领导者和组
织的意图改变员工的观念、习惯和行为方式等。
但需要注意,在促进员工发展的同
时也应塑造企业自身,实现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例:有的企业文化建设存在文化
理想现象,其设立的文化建设目标已超出企业自身的承载范围,大而空,缺乏脚踏
实地的定位。
二是主客体关系上的误区
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是领导者所倡导的,是自上而下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员工只是被
动的接受者,而不是主动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而事实上,企业文化应是一个企业全
部或大多数成员所共有的信念和期望的模式。
领导者的文化素养、对企业文化建设
的认知度,对企业核心文化的构架起着重要作用,但企业文化不等同于企业家文化,应该让全体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因为员工才是主体。
只有把企业领导者的战略
思考、主导作用与广大员工参与的基础、主体作用相结合,才能真正创造出有生命
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使企业文化成为领导者和员工共有的精神家园。
三是内容上的误区
企业文化的内容简单为企业+文化。
用空洞的口号、铺排的文字、华丽的说辞附庸风雅装饰企业,造成企业文化口号化;。
浅析国内企业文化误区及其对策摘要:中国企业正在摸索着建立企业自己的文化,已经具有了建立企业文化的意识和思想。
但现阶段,中国企业发展自身还存在着两个误区:认识误区和建设误区。
本文针对这一现状,提出如何走出误区,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对策,以期对中国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做出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企业文化;误区;对策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目标在价值观念上的表现,他注重于解决企业存在的现实问题,并用来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员工素质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塑造都会产生较为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是适合国际社会潮流的,也是符合时代要求的。
但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还处于初创和摸索阶段,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尤其是存在着一系列的认识误区和建设误区。
对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较为不利。
一、中国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一)把企业的企业识别系统(cis)误当成企业文化的全部企业识别系统(cis)是指将企业的经营观念,行为规范和视觉识别三位一体进行系统性分类,从战略的角度来研究企业内涵,丰富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是企业走上系统化,规范化,完善化的轨道。
近些年很多企业都开始引入了企业识别系统。
不可否认的是企业识别系统对于塑造企业良好形象的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企业识别系统绝不是企业文化的全部。
在中国某航空公司的网站的“企业文化”一栏中我们却仅仅发现了如下一点点内容,首先是用凤凰作的一个航徽,然后后面有着这么一段话:凤是一只美丽吉祥的鸟,传说中的黄帝的重臣天老曾这样描述过凤的形象:从前面看它像一只威武的麒麟,从后面看像一只奔腾的骁鹿,它的颈像蛇,下巴像燕子……我们选凤作为自己的航徽,正是希望这神圣的生灵及其他美丽的传说带给朋友们吉祥和幸福。
很明显,该企业误把企业识别系统(cis)看成企业文化的全部了,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中国的企业当中,而该企业只是其中的一员罢了。
(二)把企业文化看成什么都能装的箩筐还有不同于航空公司的又一极端,某电信的企业文化网页有着超乎想象的内容:“企业精神(分‘亲’、‘笃’、‘达’、‘惠’四条论述),经营理念(分‘客户为体’、‘科技为用’、‘力致和谐’),企业目标(分‘领时代潮流’,‘创it精品’),还有企业作风,质量方针,洋洋洒洒一片,企业文化成了什么都能装的箩筐”。
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正视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是企业应重视的。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希望对你有帮助。
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对企业文化建设认识不足。
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内涵缺乏明确的认知,认为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做一些公关宣传活动、广告推广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和员工的文化娱乐活动,而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中最本质的部分,即企业理念和行为方式的确立与推广。
也有的企业在做企业文化建设时,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视觉文化上,认为统一了着装,统一了企业的标识,做了形象设计和形象宣传,就是在做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建设陷入了形式化、肤浅化的误区。
2、企业文化缺乏鲜明个性。
企业文化能够产生凝聚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它的独特性。
例如,同为日本文化,索尼强调开拓创新,而尼桑则推崇顾客至上。
但是我们的许多企业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时却存在生搬硬套,千篇一律的现象,价值观、愿景、使命、企业精神、等经营理念似曾相识,企业标识缺乏个性,制度、规范、行为方式不谋而合,没有表现出本企业特有的文化色彩,没有真正地反映出本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和管理风格,没有在员工心中产生强烈的共鸣。
3、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随意性。
具体表现为:一是跟风。
视企业文化为时尚,看别的企业搞了自己立即行动,但浅尝辄止,有一蹴而就之心,无长期努力之意。
二是缺乏系统的规划设计。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如何将企业的文化力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需要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落实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去。
很多企业各项工作都有年度计划,唯独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没有计划,工作开展的随意性很强,缺乏全面完备的策划方案和详细可行的长远规划。
三是缺乏制度保障。
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文化的重视不够,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日常管理活动之中,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缺乏一套完善和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
走出企业文化建设的四大误区价值主张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和关系的主观认识或表达,是关于好坏、善恶、美丑的判断,是做事的根本原则和标准,如同心中的标尺,用它来检测、衡量一切事物,是价值观念和尺度,亦谓之价值观。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念,即企业理念。
它犹如人们的大脑和思想,用以指导我们手脚的正确行动。
但如何正确塑造和主张企业的价值观念呢?很多企业往往容易陷入一些误区,从而迷失掉正确的方向。
误区一:因为文化而“伪文化”提及企业文化,很多时候就会联想到“团结、诚信、创新、客户至上、以人为本”等词汇,即使是规模比较小的企业,他们也会在印制的DM单或者宣传小册子及公司网站上,展示诸如精神、宗旨、使命等宣传企业理念的词句,仿佛这是企业宣传的必要手段,没有的话就感觉没有文化一样,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么?这是他们内心真实意愿的表现么?是否认真且负责任的检查和审视、研讨过这些价值诉求呢?然而,绝大多数企业都仅仅是因为“文化”而“伪文化”。
比如,曾经有间倡导“沟通、尊重、诚信、卓越”的跨国公司,他们曾誉为美国新经济的楷模,而且常常炫耀自己的企业文化。
可实际情况是他们惟利是图,采取欺诈的手段谋取暴利,根本没有诚信可言,并最终导致公司走向破产。
这家公司就是在全球都赫赫有名的美国安然公司。
企业的价值观在于其真实性。
如果公司倡导了“诚信”或者“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就要像宗教信徒一样去信守和维护自己的价值观,否则价值观就成了一句口号而已。
如果一间企业只是表面提出“以人为本”“诚实守信”的企业理念,实际是靠压榨和盘剥雇员而获得其发展,经常性拖欠和克扣员工工资,不按照国家规定办理社会保险,利欲熏心,企业就会在员工、客户面前丧失威信,而给人一种“虚伪”的感觉,它早晚要倒闭。
误区二:好于数量而主张模糊不少企业认为企业理念要大而全,于是把所有认为重要的理念都写进去。
我们会经常看见很多企业常常罗列出一大堆理念,但都没有深刻阐释和弘扬,更不注重去实践和用来指导具体行动,往往只是浅尝辄止,显得空洞。
企业文化的误区一、定义混淆企业文化被简单化为标语、口号和活动。
真正的企业文化应反映企业的核心价值、愿景和使命,而不仅仅是表面的宣传。
认为企业文化是静态的。
企业文化需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二、忽视员工参与缺乏员工的广泛参与。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员工的共同参与,而不是仅仅由高层管理者或人力资源部门来推动。
员工缺乏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这会导致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抵触感,使其难以真正落地。
三、缺乏持续建设一次性活动和项目。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开展一次性的活动或项目。
领导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持续性重视不足。
只有高层持续关注和推动,企业文化才能不断发展和深化。
四、忽视文化传承未能及时将企业文化传递给新员工。
这会导致新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模糊,影响其融入企业的速度和效率。
在企业变革过程中,未能妥善保留和传承企业文化中的优秀元素。
这会导致企业文化的断裂,影响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五、文化与战略脱节企业文化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不一致。
这会导致企业在实施战略时,难以得到企业文化的有效支持。
企业文化未能引导和约束员工的行为,使其与企业战略的实施相匹配。
六、忽视创新与适应性未能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需要,对企业文化进行适时的调整和创新。
过于守旧和僵化的企业文化,会阻碍企业的创新和发展,降低其对市场的适应性。
七、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成果缺乏科学的评估体系。
这会导致企业无法准确衡量企业文化的实际效果,影响其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缺乏对企业文化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的机制。
只有通过持续的评估和调整,才能确保企业文化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浅析中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误区及对策【摘要】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发展时间短,企业管理水平低,在企业的建设和发展问题上,更多注重的是利润和效益,却很少考虑企业的文化建设。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文旨在提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加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文化;文化建设弊端;企业文化创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占总企业数量的99%,它们主要从事服务业、食品、轻工业、电子电器等行业。
它们大多生产的是大众化的产品。
这决定了中小企业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与容量,与消费者是紧密联系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量的中小企业在创造就业、迅速满足消费者需求、改善市场竞争环境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企业文化建设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尤其对于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更为重要。
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领导者都是“白手起家”,从小作坊发展起来的,并且是靠经验的积累来管理企业,领导者的素质普遍不高,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正确的理解与认识。
认识误区:(1)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外在形象设计。
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的领导者认为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外在表现形象,所以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企业标语口号的斟酌、企业标识的设计上。
并没有采把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精神体现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也没有把企业精神渗透到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工作、行为习惯中。
(2)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文体活动。
这种观点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一些中小企业对“人本文化”望文生义,认为就是在员工中搞“文化活动”。
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寄希望于通过举办几场球类比赛,搞几次文艺演出组织几个职工俱乐部这些活动来达到塑造企业精神的目的。
事实上,文体活动的开展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表层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进员工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而已。
企业文化建设的五大误区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很多企业对文化建设存在一些误区。
本篇文章将介绍企业文化建设的五大误区。
误区一:抄袭抄袭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大误区。
很多企业认为,只要复制其他企业的文化,就可以快速建立自己的文化体系。
但是这种抄袭很容易让员工感到虚伪和不真诚,失去文化的价值。
企业文化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社会文化背景,通过多方面的研究、讨论、探索等方式,创造出独特的企业文化。
误区二:模糊化模糊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另一大误区。
一些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一些口号,无需切实可行。
这样的企业文化无法真正影响员工的行为和意识。
企业应该将文化融入到各个业务环节中,将宣传和实践统一起来,创造出强有力的文化氛围。
误区三:管理化管理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三大误区。
有些企业认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可以通过制定一些规章制度,以严格的管理方式加以实施。
这种方法会让员工感到束缚,无法自由地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和激情。
企业文化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影响员工的思想和行为。
误区四:专业化专业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另一大误区。
有些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只需要针对某一领域进行专业化的研究,就可以创造出有效的文化体系。
但是这样的文化往往只适用于特定的领域,无法涵盖企业的整体发展。
企业应该从全局出发,将文化理念融入到企业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企业长期稳定的文化基础。
误区五:泛泛而谈泛泛而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后一大误区。
一些企业认为,只需要口号鼓励员工积极向上,就可以建立起完整的企业文化。
然而,这种泛泛而谈的企业文化缺乏实际的内容和规范,无法真正影响员工的行为和行动。
企业应该对文化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规范化的管理,使之成为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体现,让员工在工作中深度体会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
总之,企业文化是企业长远稳定发展的核心基石,企业应该认真对待文化建设,摒弃以上误区,从全局出发,创造出独特的企业文化,让员工在文化中找到归属感和归宿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1、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内涵
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CI形象设计都是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
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
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2、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而脱离企业管理实践
有些企业家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或企业的圣经,而与企业管理没有多大关系。
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
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这种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企业组织和事业性组织都属于实体性组织,它们不同于教会的信念共同体,它们是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是渗透于企业管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的。
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因此不能脱离企业管理。
3、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
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
综观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方方面面都大体相似,但是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
其实,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其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
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因此,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涵和基本假设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