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剂制备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9
中药丸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图中药丸剂是一种将中药研磨成微细粉末,加入其他辅料后制成的固体剂型。
下面是一份关于中药丸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第一步:原料准备1.1 中药原料采购:从中药药材市场或中药材供应商处购买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中药原材料。
1.2 原料检验:对采购回来的原料进行外观检查、生物学鉴别、微量元素分析等一系列检验工作,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1.3 清洗处理:将原材料进行清洗、浸泡、蒸煮等处理,去除杂质、冲淡毒性等。
第二步:研究磨粉2.1 研磨设备准备:准备好研磨机、砂轮研磨机等设备,并进行消毒处理。
2.2 原料研磨:将经过处理的原材料放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使其变为微细粉末。
第三步:混合配方3.1 辅料准备:准备好糊精、甘油、明胶等辅料,并进行消毒处理。
3.2 配方计算:根据中药的组方,计算出各种辅料的加入比例。
3.3 辅料混合:将粉末和辅料进行混合,使其均匀分散。
第四步:制丸成型4.1 成型设备准备:准备好制丸机、丸剂机等设备,并进行消毒处理。
4.2 混合物投料:将混合好的药粉和辅料投入丸剂机中,形成丸状。
4.3 压制固化:通过丸剂机的加热、压制等工艺,使药物成为固体丸剂。
4.4 筛选包装:将制成的丸剂进行筛选和包装,保证质量和卫生。
第五步:成品检验5.1 外观检查:对制作好的丸剂进行外观检查,包括颜色、形状、大小等。
5.2 质量检验: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含量测定、溶解度测试等。
5.3 配方检验:核对配方和成分,确保准确无误。
第六步:包装和储存6.1 包装设备准备:准备好药袋、铝塑包装袋、胶囊等包装材料。
6.2 包装操作:将制成的丸剂进行包装,密封保存。
6.3 检查并精美包装:对包装好的丸剂进行检查,进行质量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中药丸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如上所述,通过一系列步骤将中药原料加工制成丸剂,保证药物品质和卫生安全。
这一流程确保了中药丸剂的质量稳定,便于患者服用和保存。
实验九丸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泛制法、塑制法、滴制法制备丸剂的方法与操作要点。
2.熟悉水丸、蜜丸、滴丸对药料和辅料的处理原则及各类丸剂的质量要求。
3.了解滴丸的制备原理及影响滴丸质量的因素。
二、实验指导1.丸剂的制法有泛制法、塑制法和滴制法。
泛制法适用于水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的制备,其工艺流程为:原、辅料的准备→起模→成型→盖面→干燥→选丸→质量检查→包装。
塑制法适用于蜜丸、浓缩丸、糊丸、蜡丸等的制备,其工艺流程为:原、辅料的准备→制丸块→制丸条→分粒、搓圆→干燥→质量检查→包装。
滴制法适用于滴丸的制备,其工艺过程为:将药物溶解、乳化或混悬于熔融基质中,药液经滴头滴入与基质不相混溶的冷却液中,经收缩、冷凝成丸,拭去丸粒表面的冷却液,质检合格后包装。
易挥发性药物制备滴丸时,要注意加热熔融的温度和时间,避免药物挥发损失。
2.供制丸用的药粉应为细粉或极细粉;起模、盖面、包衣的药粉,应根据处方药物的性质选用。
丸剂的赋形剂种类较多,选用恰当的润湿剂、黏合剂,使之既有利于成型,又有助于控制溶散时限,提高药效。
3.水丸制备时,根据药料性质、气味等可将药粉分层泛入丸内,掩盖不良气味,防止芳香成分的挥发损失,也可将速效部分泛于外层,缓释部分泛于内层,达到长效的目的。
一般选用黏性适中的药物细粉起模,并应注意掌握好起模用粉量。
如用水为润湿剂,必须用8小时以内的凉开水或蒸馏水。
水蜜丸成型时先用低浓度的蜜水,然后逐渐用稍高浓度的蜜水,成型后再用低浓度的蜜水撞光。
盖面时要特别注意分布均匀。
4.泛制丸因含水分多,湿丸粒应及时干燥,干燥温度一般为80℃左右。
含挥发性、热敏性成分,或淀粉较多的丸剂,应在60℃以下干燥,。
丸剂在制备过程中极易染菌,应采取恰当的方法加以控制。
5.滴丸的冷却剂必须对基质和主药均不溶解,其比重轻于基质,但两者应相差极微,使滴丸滴入后逐渐下沉,给予充分的时间冷却。
否则,如冷却剂比重较大,滴丸浮于液面;反之则急剧下沉,来不及全部冷却,滴丸会变形或合并。
制备丸剂的注意事项
以下是 7 条关于制备丸剂的注意事项:
1. 嘿,你知道吗,选料可太重要啦!就像盖房子得用好砖头一样,咱做丸剂得挑好药材呀!可别随便找些不咋滴的料就开始弄。
比如做六味地黄丸,那熟地、山药等药材不得精挑细选呀!
2. 哎呀妈呀,药材处理得仔细呀!不能马马虎虎的,这就好比给花修剪枝叶,得精心打理。
像要把药材粉碎得恰到好处,不然那丸剂能做好吗?想想你吃的那口感粗糙的丸剂,不就是没处理好嘛!
3. 制丸的时候,力度可得把握好哦!你想想揉面团,太用力太轻都不行吧?这做丸剂也一样呀!太硬了不行,太松了也不行,那可就麻烦咯!就像搓汤圆一样,得有那个巧劲。
4. 咱还得注意环境干净整洁呀!这就好像你去一个脏兮兮的餐厅吃饭,你还有食欲吗?做丸剂的地方不干净,那做出来的丸剂能放心吃吗?一定得打扫得干干净净的。
5. 火候也很关键呀,这简直就像烤面包掌握温度一样!火大了不行,火小了也不行,就得刚刚好。
要不然那丸剂不是焦了就是没熟,那可就糟糕咯!
6. 包装也别小瞧呀,你买个漂亮礼物还得好好包装呢!丸剂也一样,包装不好,丸剂容易受潮变质呀。
可不能让咱辛苦做的丸剂最后毁在包装上呀!
7. 最后啊,保存得得当呀!就跟你收藏宝贝一样,要放在合适的地方。
不能太热,不能太潮,得好好保护起来。
不然之前做的那些努力不都白费啦!
我觉得呀,制备丸剂这些注意事项都得认真对待,每个环节都做好了,才能做出好的丸剂来!。
实验九丸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 1.掌握泛制法、塑制法、滴制法制备丸剂的方法与操作要点。
2.熟悉水丸、蜜丸、滴丸对药料和辅料的处理原则及各类丸剂的质量要求。
3.了解滴丸的制备原理及影响滴丸质量的因素。
二、实验指导 1.丸剂的制法有泛制法、塑制法和滴制法。
泛制法适用于水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的制备,其工艺流程为:原、辅料的准备→起模→成型→盖面→干燥→选丸→质量检查→包装。
塑制法适用于蜜丸、浓缩丸、糊丸、蜡丸等的制备,其工艺流程为:原、辅料的准备→ 制丸块→制丸条→分粒、搓圆→干燥→质量检查→包装。
滴制法适用于滴丸的制备,其工艺过程为:将药物溶解、乳化或混悬于熔融基质中,药液经滴头滴入与基质不相混溶的冷却液中,经收缩、冷凝成丸,拭去丸粒表面的冷却液,质检合格后包装。
易挥发性药物制备滴丸时,要注意加热熔融的温度和时间,避免药物挥发损失。
2.供制丸用的药粉应为细粉或极细粉;起模、盖面、包衣的药粉,应根据处方药物的性质选用。
丸剂的赋形剂种类较多,选用恰当的润湿剂、黏合剂,使之既有利于成型,又有助于控制溶散时限,提高药效。
3.水丸制备时,根据药料性质、气味等可将药粉分层泛入丸内,掩盖不良气味,防止芳香成分的挥发损失,也可将速效部分泛于外层,缓释部分泛于内层,达到长效的目的。
一般选用黏性适中的药物细粉起模,并应注意掌握好起模用粉量。
如用水为润湿剂,必须用8小时以内的凉开水或蒸馏水。
水蜜丸成型时先用低浓度的蜜水,然后逐渐用稍高浓度的蜜水,成型后再用低浓度的蜜水撞光。
盖面时要特别注意分布均匀。
4.泛制丸因含水分多,湿丸粒应及时干燥,干燥温度一般为80℃左右。
含挥发性、热敏性成分,或淀粉较多的丸剂,应在60℃以下干燥,。
丸剂在制备过程中极易染菌,应采取恰当的方法加以控制。
5.滴丸的冷却剂必须对基质和主药均不溶解,其比重轻于基质,但两者应相差极微,使滴丸滴入后逐渐下沉,给予充分的时间冷却。
否则,如冷却剂比重较大,滴丸浮于液面;反之则急剧下沉,来不及全部冷却,滴丸会变形或合并。
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中药丸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形式,它以中草药为原料,经过研磨、混合、浸泡、煎煮等工艺制备而成。
制备中药丸剂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选择优质的中草药材作为原料。
中草药的选择非常重要,需要根据丸剂的功效和药理作用来确定。
材料的质量应该符合药典或药材质量标准的要求,确保药效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次,将选定的中药材进行研磨。
研磨的目的是将材料细化,增加其溶解度和提取效率。
研磨可以采用传统的石磨或者机械研磨器械进行。
接下来,将研磨好的中药材与辅料进行混合。
辅料可以是一些具有润滑、粘合、吸湿、脱模等功能的物质,如淀粉、明胶等。
混合的目的是使中药材与辅料均匀分布,保证丸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然后,将混合好的药材与辅料加入适量的水中浸泡。
浸泡的时间和温度可以根据具体的中药材来确定,一般为数小时至一夜。
浸泡的目的是使药材充分吸湿,提高提取效率。
接着,将浸泡好的药材加热煎煮。
煎煮的时间和温度需要根据具体的中药材来确定,一般为数小时至一天。
煎煮的目的是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出来,形成浓缩液。
最后,将煎煮好的药液进行过滤、浓缩、干燥等工艺处理。
过滤可以去除杂质和固体颗粒,浓缩可以减少液体体积,干燥可以使药液转变成固体形态。
经过这些步骤,最终可以得到成型的中药丸剂。
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备过程中,还要注意药材的质量控制、工艺参数的调控以及生产环境的卫生等问题,以确保丸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之,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是一个繁琐但重要的过程。
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可以保证丸剂的疗效和稳定性,使其更好地发挥中药的药理作用。
丸剂生产工艺流程丸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剂型,以粉状药物制成丸子状,方便患者服用。
下面是一种丸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采购、药物加工、制丸、包装等环节。
原料采购:首先需要根据配方确定所需的中药材和辅助材料。
中药材可以是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辅助材料可以是淀粉、蜂蜜等。
这些原料需要从可靠的渠道采购,确保质量可靠。
药物加工:将采购回来的中药材进行初步加工。
首先需要对材料进行清洗,去除其中的杂质。
然后根据配方,将材料研磨成粉末状。
这样可以增加药物的表面积,便于后续工艺的进行。
制丸:将研磨好的药粉进行丸剂制备。
首先需要将药粉与辅助材料进行充分混合,确保药物各部分均匀分布。
然后按照一定的工艺条件和操作方法,将混合好的药粉制成球状的丸子。
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药丸的大小、形状和均匀度等。
干燥:制丸完成后,需要进行干燥处理,去除其中的水分。
干燥的方法可以有多种,可以是自然干燥,也可以是利用热风或真空等。
干燥的时间和温度需要根据丸剂的特点和药材的性质来确定,以避免药丸变质或损失活性成分。
包装:丸剂干燥完成后,需要进行包装。
首先是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如塑料袋、铝箔袋等。
然后将丸剂装入包装材料中,根据需要进行适当包装,如封口、贴标签等。
包装完成后,还需要进行质量检查,确保丸剂的质量达到标准,并确保包装的密封和完整。
质量控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对丸剂进行质量控制。
可以通过药材采购时的检查、药物加工时的检测、制丸过程中的监测等多种方法来控制质量。
这样可以确保丸剂的药效稳定,达到预期的疗效。
总结:以上是一种丸剂的生产工艺流程,根据不同的药物和配方,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原料和材料,合理控制工艺条件,严格把关质量控制,以确保丸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实验九丸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泛制法、塑制法、滴制法制备丸剂的操作方法、技能和要领。
2.熟悉水丸、蜜丸、滴丸对药料和辅料的处理原则及各此类丸剂的质量要求,正确选择起模用粉及丸模筛选的时机。
3.了解滴丸的制备原理及影响滴丸质量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1.丸剂的制法有泛制法、塑制法、滴制法。
泛制法适用于水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等的制备。
制备工艺流程为:原辅料的处理→起模→成型→盖面→干燥→选丸→质检→包装。
塑制法适用于制备蜜丸、浓缩丸、糊丸、蜡丸等。
其制备工艺流程为:原辅料的准备与处理→制丸块(合药)→搓丸条→分粒、搓圆→干燥→质检→包装。
滴制法适用于滴丸的制备,其工艺过程为:将药物溶解、乳化或混悬于熔融基质中,药液经滴头滴入与基质不相容的冷却液中,经收缩、冷凝成丸,擦去表面的冷却液,质检合格后包装。
2.水丸系药物细粉用冷开水或黄酒、醋、稀药汁等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
又称水泛丸。
3.起模应选用处方中粘性适中的药物细粉,粘性过强或过差均不宜作起模用粉,如用水为湿润剂,必须用8h以内的凉开水或蒸馏水。
起模时每次加湿润剂及药粉的量和方法应恰当,防止因过多过少而造成小颗粒过多或粘结成团。
起模的用粉量和丸模的数量应适当。
4.手工泛制过程中应交替使用团、翻、撞等动作,以保证丸粒具有适宜的硬度且圆整光滑。
5.加大成型时每次加水加粉应均匀,用量应适中。
防止出现粘结或大小不均。
应及时筛选、分档,再分别加大成型。
6.水丸处方中含有芳香挥发性或气味特殊、刺激性强的药物,单独粉碎后泛于丸粒中层,以掩盖不良气味或避免挥散。
7.泛制丸含水分多,湿丸粒应及时干燥,干燥温度一般为80℃左右。
含挥发性、热敏性成分,或淀粉较多的丸剂,应在60℃以下干燥。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设备器皿:泛丸匾、铝锅、药粉勺、药粉盆、水盆、棕或马兰根刷子、药筛、选丸筛、电炉、手称、小型水丸机、烘箱等。
药品与材料: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炙甘草、薄荷、冷开水或蒸馏水等四、实验内容(一)麻仁丸【处方】火麻仁25g,大黄25g,厚朴(姜制)12.5g,白芍(炒)25g【制法】以上四位,除火麻仁外,将大黄等三味药粉碎成细粉,再与火麻仁参研成细粉,过80~100目筛,混匀。
实验九丸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泛制法、塑制法、滴制法制备丸剂的操作方法、技能和要领。
2.熟悉水丸、蜜丸、滴丸对药料和辅料的处理原则及各此类丸剂的质量要求,正确选择起模用粉及丸模筛选的时机。
3.了解滴丸的制备原理及影响滴丸质量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1.丸剂的制法有泛制法、塑制法、滴制法。
泛制法适用于水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等的制备。
制备工艺流程为:原辅料的处理→起模→成型→盖面→干燥→选丸→质检→包装。
塑制法适用于制备蜜丸、浓缩丸、糊丸、蜡丸等。
其制备工艺流程为:原辅料的准备与处理→制丸块(合药)→搓丸条→分粒、搓圆→干燥→质检→包装。
滴制法适用于滴丸的制备,其工艺过程为:将药物溶解、乳化或混悬于熔融基质中,药液经滴头滴入与基质不相容的冷却液中,经收缩、冷凝成丸,擦去表面的冷却液,质检合格后包装。
2.水丸系药物细粉用冷开水或黄酒、醋、稀药汁等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
又称xx。
3.起模应选用处方中粘性适中的药物细粉,粘性过强或过差均不宜作起模用粉,如用水为湿润剂,必须用8h以内的凉开水或蒸馏水。
起模时每次加湿润剂及药粉的量和方法应恰当,防止因过多过少而造成小颗粒过多或粘结成团。
起模的用粉量和丸模的数量应适当。
4.手工泛制过程中应交替使用团、翻、撞等动作,以保证丸粒具有适宜的硬度且圆整光滑。
5.加大成型时每次加水加粉应均匀,用量应适中。
防止出现粘结或大小不均。
应及时筛选、分档,再分别加大成型。
6.水丸处方中含有芳香挥发性或气味特殊、刺激性强的药物,单独粉碎后泛于丸粒中层,以掩盖不良气味或避免挥散。
7.泛制丸含水分多,湿丸粒应及时干燥,干燥温度一般为80℃左右。
含挥发性、热敏性成分,或淀粉较多的丸剂,应在60℃以下干燥。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设备器皿:泛丸匾、铝锅、药粉勺、药粉盆、水盆、棕或马兰根刷子、药筛、选丸筛、电炉、手称、小型水丸机、烘箱等。
药品与材料: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炙甘草、薄荷、冷开水或蒸馏水等四、实验内容(一)xx丸【处方】火麻仁25g,大黄25g,厚朴(姜制)12.5g,白芍(炒)25g【制法】以上四位,除火麻仁外,将大黄等三味药粉碎成细粉,再与火麻仁参研成细粉,过80~100目筛,混匀。
丸剂的制备方法丸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剂型,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临床实践中。
它具有服用方便、药效稳定等优点,因此备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丸剂的制备方法。
首先,丸剂的制备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药材。
药材的选择非常重要,要根据丸剂的配方需求,选择质量优良、符合标准的药材。
在药材的选择过程中,需要注意药材的来源、质量、保存条件等因素,确保药材的质量达到制备丸剂的要求。
其次,药材需要进行加工处理。
加工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药材的适用性和药效,使其更适合制备丸剂。
加工处理的方法包括清洗、炮制、研磨等步骤,不同的药材需要采取不同的加工方法,以确保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接下来,进行配方。
根据丸剂的制备要求,将经过加工处理的药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成配方。
在配方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作用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确保丸剂的药效达到预期的效果。
然后,进行研磨和混合。
将配制好的药材进行研磨,使其成为细粉状,然后进行混合。
混合的过程需要细致,确保各种药材能够均匀地混合在一起,以保证丸剂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接着,进行制丸。
将混合好的药粉按照一定的重量进行分割,然后进行制丸。
制丸的方法有手工制丸和机械制丸两种,手工制丸需要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而机械制丸则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丸剂的均匀度。
最后,进行干燥和包装。
制成丸剂后,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使其达到一定的含水量,然后进行包装。
包装的过程需要注意卫生和密封性,以保证丸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丸剂的制备方法需要经过药材选择、加工处理、配方、研磨混合、制丸、干燥包装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丸剂的质量和药效。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丸剂的制备方法有所帮助,为中医药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
中药制丸流程中药制丸是将经过炮制加工的草药制成丸剂的一种制剂形式。
中药制丸的制备过程通常分为以下步骤:草药配比、草药炮制、研末、调药、制丸、晾晒、包装。
下面将详细描述每个步骤。
1. 草药配比草药配比是中药制丸的第一步,根据处方或制剂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草药药材,并按照配方的比例进行配比。
草药的选择应遵循合理搭配、相辅相成的原则,确保草药的疗效最大化。
2. 草药炮制草药炮制是为了增加草药的疗效和稳定性,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温水浸泡将配好的草药用适量的温水浸泡,时间根据草药的性质和药材的大小而定。
2.2 水煎将浸泡好的草药加水煎煮,煎至一定时间后关火,静置片刻。
水煎的时间和火力需要根据具体草药而定。
2.3 温水再煎将第一次煎煮得到的草药渣用适量的温水再次煎煮,以提取尚未完全释放的有效成分。
2.4 过滤将煎煮后的草药液通过纱布等过滤器进行过滤,去除草药渣和杂质。
2.5 浓缩将过滤后的草药液煮至一定的浓度,使药液适合后续的研末、制丸等环节。
3. 研末研末是将草药制成细粉末的过程,可以通过手工研磨或使用机械研磨仪器完成。
研磨时需要注意保持草药的质地和颗粒度的一致性。
4. 调药调药是将研末和草药炮制得到的浓缩液配合混合,以便后续制丸。
调药需要根据制丸的要求和丸剂的特性进行合理的调配和混合。
5. 制丸制丸是将调好的草药混合物制成丸剂的过程。
通常有以下几种制丸方法:5.1 手工制丸手工制丸是传统的制丸方法,将调好的草药混合物取适量,以指尖滚动压制成球状丸剂。
5.2 机械制丸机械制丸使用专用制丸机或丸剂机器,将调好的草药混合物放入机器中,通过机器的压制和挤出功能制成规格一致的丸剂。
5.3 梯形制丸梯形制丸是一种特殊的制丸方法,通过在制丸机中使用梯形丸模,制得丸剂上下两面不一样形状的丸剂。
6. 晾晒制丸完成后,需要将丸剂摊晒或放置通风处晾晒,使其适度脱水和稳定,以增强其质量和保存性能。
7. 包装晾晒完成后,将丸剂按照一定的包装要求进行包装和标识,确保其在运输和储存中保持品质和药效。
中药丸剂制剂制备工业流程
1.原材料准备:根据处方所需中草药材料的数量及比例,准备好足够的中药材料。
2.材料清洗:清洗中草药材料,去除杂质和不干净的地方,保证中药材料的纯度和质量。
3.浸泡:将清洗后的中药材料浸泡在清水中,提取药材活性成分,浸泡时间取决于药材的种类及要求。
4.煮沸:将浸泡后的中药材料加入适量的水,煮沸,让药材活性成分溶解在水中。
5.过滤:使用纱布等工具进行过滤,去除杂质并提高制剂质量。
6.制造丸剂:将过滤后的药液倒入丸药机中,在旋转的过程中逐渐加入防粘剂,使药液通过绕线模具,形成大小适合的丸剂。
7.干燥:将制好的丸剂放在烘箱或干燥室中进行干燥,以使丸剂的水分含量达到标准。
8.包装:将干燥好的丸剂按照规格包装,如塑料袋或铝箔袋,要求密封,保存。
总的来说,中药丸剂制剂制备工业流程就是:原材料准备→材料清洗→浸泡→煮沸→过滤→制丸→干燥→包装。
实验九丸剂的制备Ⅰ水丸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泛制法制备水丸的操作方法、技能和要领。
2.熟悉水丸药料与赋形剂的处理原则,正确选择起模用粉及丸模筛选的时机。
3.了解水丸的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指导1.水丸系药物细粉用冷开水或黄酒、醋、稀药汁等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
又称水泛丸。
2.泛制法适用于水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等的制备。
制备工艺流程为:原辅料的处理→起模→成型→盖面→干燥→选丸→质检→包装。
3.起模应选用处方中粘性适中的药物细粉,粘性过强或过差均不宜作起模用粉,如用水为湿润剂,必须用8h以内的凉开水或蒸馏水。
起模时每次加湿润剂及药粉的量和方法应恰当,防止因过多过少而造成小颗粒过多或粘结成团。
起模的用粉量和丸模的数量应适当。
4.手工泛制过程中应交替使用团、翻、撞等动作,以保证丸粒具有适宜的硬度且圆整光滑。
5.加大成型时每次加水加粉应均匀,用量应适中。
防止出现粘结或大小不均。
应及时筛选、分档,再分别加大成型。
6.水丸处方中含有芳香挥发性或气味特殊、刺激性强的药物,单独粉碎后泛于丸粒中层,以掩盖不良气味或避免挥散。
7.泛制丸含水分多,湿丸粒应及时干燥,干燥温度一般为80℃左右。
含挥发性、热敏性成分,或淀粉较多的丸剂,应在60℃以下干燥。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设备器皿:泛丸匾、铝锅、药粉勺、药粉盆、水盆、棕或马兰根刷子、药筛、选丸筛、电炉、手称、小型水丸机、烘箱等。
药品与材料: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炙甘草、薄荷、冷开水或蒸馏水等(一)逍遥丸【处方】柴胡100g 当归100g 白芍100g 白术(炒)100g 茯苓100g 炙甘草80g 薄荷20g【制法】将上述药炮制合格,称量配齐,粉碎,混合,过80~100目筛。
将混合后的药粉用冷开水或姜汁泛为小丸,低温干燥,质检,包装即得。
【功能与主治】疏郁健脾,养血凋经。
用于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