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三大联考-理科综合(试卷+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1.99 MB
- 文档页数:16
理科综合试卷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N-14 0-16 S-32 Cl-35.5 Na-23 Al-27 Ba-137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部分,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细胞衰老是细胞正常的生命现象,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衰老B.衰老细胞中的自由基可攻击细胞中的多种物质分子C.细胞衰老导致各种酶的活性降低,物质运输功能下降D.细胞衰老最终表现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2.动植物细胞中都含有酯酶,去除细胞壁的植物细胞称为原生质体.测定原生质体活力的常用方法之一是荧光素双醋酸酯(FDA)染色法,其基本原理是FDA本身无荧光,可自由通过细胞膜,经细胞内的酯酶分解可产生荧光素,荧光素积累在细胞内并能产生绿色荧光.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用酶解法处理植物细胞获得原生质体B.FDA通过细胞膜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将植物细胞置于FDA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D.FDA进入动物细胞内,可引起细胞产生绿色荧光3.某种植物幼苗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如图所示,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去除尖端后照光,尖端两侧的生长速率加快B.乙为向光侧,其IAA含量低于甲侧和对照组C.生长素能促进向光侧和背光侧细胞的分裂和生长D.向光生长是由于IAA极性运输导致分布不均匀所致4.叶绿体中存在具有编码功能的cpDNA,这些cpDNA借助细胞核DNA编码的酶系统合成多肽,用于光合作用的各个环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核DNA可调控叶绿体的部分功能B.cpDNA彻底水解可得到六种不同的产物C.叶绿体中的DNA能控制合成相应的蛋白质D.cpDNA编码的多肽可参与叶绿体中的各项活动5.浮游植物A比浮游植物B对N、P的吸收能力强,沉水植物C比浮游植物A对N、P的吸收能力强.某环保部门欲选用其中两种植物投放到当地N、P较高的水体,以净化水体.应选用投放的的两种植物及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A. 浮游植物A和沉水植物C 群落的种间关系类型不变B. 浮游植物A和沉水植物C 食物链的营养级数将增加C. 浮游植物A和浮游植物B 群落的垂直结构保持不变D. 浮游植物A和浮游植物B 群落的能量流动方向改变6.果蝇的长翅与无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果蝇的长翅(A)对无翅(a)为显性性状.在一个随机交配多代的无变异的果蝇群体中,长翅和无翅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现需对果蝇种群进行人工选择,逐代迁出幼年无翅个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迁出前,该种群长翅的个体数量比无翅的个体数量多B. 迁出前,随着交配代数增加,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不变C. 迁出后,种群中A和Aa的频率均随迁出代数增加逐渐增加D. 迁出后, 种群中A和AA的频率均随迁出代数增加逐渐增加7.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下列与古诗文记载对应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8.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 g D2O和18 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B.1 L 0.1 mol·L-1磷酸(H3PO4)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0.3N AC.40g 34%的过氧化氢催化分解,生成0.1 mol氧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D.密闭容器中1mol NO与0.5 mo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N A9.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D同主族且D原子核电荷数等于A 原子核电荷数的2倍,B、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A、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B的原子半径比A的原子半径小B. A形成的氢化物分子中不可能含非极性键C. B单质与水反应,水可能作氧化剂也可能作还原剂D. 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酸10.有Fe2+、Fe3+、H+、NH4+、NO3-和H2O六种粒子,属于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离子数目比为8∶1B.该反应说明Fe2+、NO3-、、H+在溶液不能大量共存C.每1 mol NO3-发生氧化反应,转移8 mol e-D.若利用该反应设计原电池,则负极反应为:Fe2+-e-=Fe3+A.糖类和蛋白质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CH 3CH(CH 3)CH 2COOH 系统命名法命名:2-甲基丁酸C.重结晶提纯苯甲酸:将粗品水溶、过滤、蒸发、结晶D.有机物()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13.某温度下,向10 mL 0.1 mol/L CuCl 2溶液中滴加0.1mol/L 的Na 2S 溶液,滴加过程中-lg c(Cu 2+)与Na 2S 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LNa 2S 溶液中:c(OH -)=c(H +)+c(HS -)+c(H 2S)B.a 、b 、c 三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为b 点C.该温度下,Ksp(CuS)的数量级为10-36 D.向10 mL Ag +、Cu 2+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0.01mol/L 的Na 2S 溶液,Cu 2+先沉淀[已知:Ksp(Ag 2S)=6.4×10-50]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其中14-18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0届全国大联考高三1月联考理科综合(A)物理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一列“复兴号”正在匀加速直线行驶途中,某乘客在车厢里相对车厢以一定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则小球()A.在最高点对地速度为零B.在最高点对地速度最大C.落点位置与抛出时车厢的速度大小无关D.抛出时车厢速度越大,落点位置离乘客越远2.一跳伞运动员从悬停的直升飞机上跳下,2s时开启降落伞,运动员跳伞过程中的v-t 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运动员()A.在2~6s内速度方向先向上后向下B.在2~6s内加速度方向先向上后向下C.在2~6s内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D.在0~20s内先匀加速再匀减速最终匀速直线运动3.如图,△abc中bc=4cm,∠acb=30°。
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平行于△abc所在平面,且a、b、c点的电势分别为3V、-1V、3V。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场强度的方向沿ac方向B.电场强度的大小为2 V/cmC.电子从a点移动到b点,电势能减少了4 eVD.电子从c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功为4 eV4.用两根细线系住一小球悬挂于小车顶部,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球相对车静止。
细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α>β),设左边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T1,右边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T2,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T1=0,则小车可能在向右加速运动B.若T2=0,则小车可能在向左减速运动C.若T1=0,则小车加速度大小为gtanβD.若T2=0,则小车加速度大小为gsinα5.两物体分别在某行星表面和地球表面上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相同的高度,它们下落的时间之比为2:3.已知该行星半径约为地球的2倍,则该行星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约为()A.9:1 B.2:9 C.3:8 D.16:9二、多选题6.如图,C为中间插有电介质的电容器,b极板与静电计金属球连接,a极板与静电计金属外壳都接地。
理科综合试卷 第1页(共16页) 理科综合试卷 第2页(共16页)………………………○……○……○……○……○………………装………………○………………订………………○………………线………………○………………学校: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全国名校2020年高三5月大联考(新课标Ⅰ卷)理科综合本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a 40 As 75 Cd 112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内质网参与细胞内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以及钙离子稳态的调控等,其与多种膜性细胞结构建立膜接触位点,进行物质的交换、信号转导、膜动态性调控等生理活动,这种细胞器之间通过膜接触位点发生相互联系的现象称为细胞器互作。
下列关于细胞器互作的推断错误的是 A .细胞器互作现象不可能发生于原核细胞内B .膜接触位点一定依赖于蛋白质和脂质的相互识别作用C .内质网可以与高尔基体、线粒体等发生细胞器互作D .浆细胞内的细胞器互作现象可能比心肌细胞内的多2.小肠上皮细胞的肠腔侧存在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蛋白SGLT ,在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中,Na +顺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产生的电化学梯度为其提供能量;在其对侧则含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蛋白GLUT2,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跨膜运输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A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与图中GLUT2介导的方式相同B .图中SGLT 介导的运输方式还可能存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中C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D .图中Na +外流、K +内流属于主动运输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捕食者的存在往往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B .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会发生共同进化 C .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生物间出现了生殖隔离 D .抗生素会使细菌逐代向抗药性增强的方向变异4.如图为探究某一浓度生长素对不同类型拟南芥下胚轴插条形成不定根影响的结果,IAA14蛋白和ARF17是参与生长素信号传导的因子,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 .IAA14蛋白功能获得型的突变可导致slr-1突变体对IAA 的敏感性增强B .该实验结果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C .由图可知IAA14蛋白可以促进插条不定根的形成D .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来促进不定根的生成5.海洋资源是有限的,能让一片海域的海产品产量最大化是人类的追求。
绝密★启用前河北省2020届高三毕业班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理科综合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N-14 0-16 S-32 Cl-35.5 Na-23 Al-27 Ba-137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部分,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细胞衰老是细胞正常的生命现象,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衰老B.衰老细胞中的自由基可攻击细胞中的多种物质分子C.细胞衰老导致各种酶的活性降低,物质运输功能下降D.细胞衰老最终表现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2.动植物细胞中都含有酯酶,去除细胞壁的植物细胞称为原生质体.测定原生质体活力的常用方法之一是荧光素双醋酸酯(FDA)染色法,其基本原理是FDA本身无荧光,可自由通过细胞膜,经细胞内的酯酶分解可产生荧光素,荧光素积累在细胞内并能产生绿色荧光.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用酶解法处理植物细胞获得原生质体B.FDA通过细胞膜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将植物细胞置于FDA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D.FDA进入动物细胞内,可引起细胞产生绿色荧光3.某种植物幼苗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如图所示,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去除尖端后照光,尖端两侧的生长速率加快B.乙为向光侧,其IAA含量低于甲侧和对照组C.生长素能促进向光侧和背光侧细胞的分裂和生长D.向光生长是由于IAA极性运输导致分布不均匀所致4.叶绿体中存在具有编码功能的cpDNA,这些cpDNA借助细胞核DNA编码的酶系统合成多肽,用于光合作用的各个环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核DNA可调控叶绿体的部分功能B.cpDNA彻底水解可得到六种不同的产物C.叶绿体中的DNA能控制合成相应的蛋白质D.cpDNA编码的多肽可参与叶绿体中的各项活动5.浮游植物A比浮游植物B对N、P的吸收能力强,沉水植物C比浮游植物A对N、P的吸收能力强.某环保部门欲选用其中两种植物投放到当地N、P较高的水体,以净化水体.应选用投放的的两种植物及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是()A. 浮游植物A和沉水植物C 群落的种间关系类型不变B. 浮游植物A和沉水植物C 食物链的营养级数将增加C. 浮游植物A和浮游植物B 群落的垂直结构保持不变D. 浮游植物A和浮游植物B 群落的能量流动方向改变6.果蝇的长翅与无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果蝇的长翅(A)对无翅(a)为显性性状.在一个随机交配多代的无变异的果蝇群体中,长翅和无翅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现需对果蝇种群进行人工选择,逐代迁出幼年无翅个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迁出前,该种群长翅的个体数量比无翅的个体数量多B. 迁出前,随着交配代数增加,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不变C. 迁出后,种群中A和Aa的频率均随迁出代数增加逐渐增加D. 迁出后,种群中A和AA的频率均随迁出代数增加逐渐增加7.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下列与古诗文记载对应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8.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理科综合试卷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N-14 0-16 S-32 Cl-35.5 Na-23 Al-27 Ba-137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部分,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细胞衰老是细胞正常的生命现象,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衰老B.衰老细胞中的自由基可攻击细胞中的多种物质分子C.细胞衰老导致各种酶的活性降低,物质运输功能下降D.细胞衰老最终表现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2.动植物细胞中都含有酯酶,去除细胞壁的植物细胞称为原生质体.测定原生质体活力的常用方法之一是荧光素双醋酸酯(FDA)染色法,其基本原理是FDA本身无荧光,可自由通过细胞膜,经细胞内的酯酶分解可产生荧光素,荧光素积累在细胞内并能产生绿色荧光.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用酶解法处理植物细胞获得原生质体B.FDA通过细胞膜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将植物细胞置于FDA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D.FDA进入动物细胞内,可引起细胞产生绿色荧光3.某种植物幼苗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如图所示,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去除尖端后照光,尖端两侧的生长速率加快B.乙为向光侧,其IAA含量低于甲侧和对照组C.生长素能促进向光侧和背光侧细胞的分裂和生长D.向光生长是由于IAA极性运输导致分布不均匀所致4.叶绿体中存在具有编码功能的cpDNA,这些cpDNA借助细胞核DNA编码的酶系统合成多肽,用于光合作用的各个环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核DNA可调控叶绿体的部分功能B.cpDNA彻底水解可得到六种不同的产物C.叶绿体中的DNA能控制合成相应的蛋白质D.cpDNA编码的多肽可参与叶绿体中的各项活动5.浮游植物A比浮游植物B对N、P的吸收能力强,沉水植物C比浮游植物A对N、P的吸收能力强.某环保部门欲选用其中两种植物投放到当地N、P较高的水体,以净化水体.应选用投放的的两种植物及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A. 浮游植物A和沉水植物C 群落的种间关系类型不变B. 浮游植物A和沉水植物C 食物链的营养级数将增加C. 浮游植物A和浮游植物B 群落的垂直结构保持不变D. 浮游植物A和浮游植物B 群落的能量流动方向改变6.果蝇的长翅与无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果蝇的长翅(A)对无翅(a)为显性性状.在一个随机交配多代的无变异的果蝇群体中,长翅和无翅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现需对果蝇种群进行人工选择,逐代迁出幼年无翅个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迁出前,该种群长翅的个体数量比无翅的个体数量多B. 迁出前,随着交配代数增加,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不变C. 迁出后,种群中A和Aa的频率均随迁出代数增加逐渐增加D. 迁出后, 种群中A和AA的频率均随迁出代数增加逐渐增加7.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下列与古诗文记载对应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8.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 g D2O和18 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B.1 L 0.1 mol·L-1磷酸(H3PO4)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0.3N AC.40g 34%的过氧化氢催化分解,生成0.1 mol氧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D.密闭容器中1mol NO与0.5 mo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N A9.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D同主族且D原子核电荷数等于A 原子核电荷数的2倍,B、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A、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B的原子半径比A的原子半径小B. A形成的氢化物分子中不可能含非极性键C. B单质与水反应,水可能作氧化剂也可能作还原剂D. 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酸10.有Fe2+、Fe3+、H+、NH4+、NO3-和H2O六种粒子,属于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离子数目比为8∶1B.该反应说明Fe2+、NO3-、、H+在溶液不能大量共存C.每1 mol NO3-发生氧化反应,转移8 mol e-D.若利用该反应设计原电池,则负极反应为:Fe2+-e-=Fe3+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 证明非金属性强弱:Cl>C>SiB 鉴别NaBr和KI溶液分别加新制氯水后,用CCl4萃取C 除去NaHCO3固体中的Na2CO3将固体加热至恒重D 证明相同温度下:K sp(Ag2S)<K sp(AgCl)向2 mL 0.1 mol·L-1硝酸银溶液中加入1 mL0.1 mol·L-1 NaCl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几滴0.1 mol·L -1Na 2S 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12.下列有关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和蛋白质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CH 3CH(CH 3)CH 2COOH 系统命名法命名:2-甲基丁酸C.重结晶提纯苯甲酸:将粗品水溶、过滤、蒸发、结晶D.有机物()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13.某温度下,向10 mL 0.1 mol/L CuCl 2溶液中滴加0.1mol/L 的Na 2S 溶液,滴加过程中-lg c(Cu 2+)与Na 2S 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LNa 2S 溶液中:c(OH -)=c(H +)+c(HS -)+c(H 2S)B.a 、b 、c 三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为b 点C.该温度下,Ksp(CuS)的数量级为10-36 D.向10 mL Ag +、Cu 2+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0.01mol/L 的Na 2S 溶液,Cu 2+先沉淀[已知:Ksp(Ag 2S)=6.4×10-50]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其中14-18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联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S 32 Cl 35.5 K 39 Ca 40 Fe56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蓝藻细胞和伞藻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B.细胞内含有核酸的结构只有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C.浆细胞进行DNA复制和表达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不同细胞内核糖核酸发生改变2.将人的红细胞移入低渗溶液后,很快吸水膨胀而溶血,而水生动物的卵母细胞在低渗溶液中不膨胀。
后来科学家从人的红细胞的细胞膜上成功分离出一种具有通道作用的蛋白质——水通道蛋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水分子从低渗溶液单方向进入高渗溶液中B.人的红细胞与水生动物的卵母细胞的吸水方式相同C.人的红细胞通过水通道蛋白吸收水的速率大于自由扩散吸收水的速率D.红细胞吸水膨胀是因为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分子都具有流动性3.稳定性选择和单向性选择是自然选择中的两种类型,前者是把种群中趋于极端的变异个体淘汰,而保留中间型的个体,后者是在种群中保留趋于某个性状中某一极端的个体,而淘汰另一极端的个体。
下列关于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受工业发展影响,桦尺蠖黑化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桦尺蠖黑化现象是工业污染导致其发生定向变异B.工业污染前后由于桦尺蠖物种没有改变,则其没有发生进化C.单向性选择导致某基因频率逐代增加,其等位基因频率逐代下降D.桦尺蠖黑化现象属于自然选择中的稳定性选择4.如图为人体某反射弧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有3个神经元,不可能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B .刺激a 处,a 处的细胞膜对Na +的通透性增加,Na +外流C .刺激c 处,兴奋可经过b 传向dD .反射弧中c 受损后,给予e 刺激,e 不能发生反应5.某鸟类(2N=34)性别决定为ZW 型,灰色羽毛对白色为显性,受位于Z 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绝密★启用前全国名校2020年高三5月大联考(新课标Ⅰ卷)理科综合本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a 40As 75 Cd 112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内质网参与细胞内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以及钙离子稳态的调控等,其与多种膜性细胞结构建立膜接触位点,进行物质的交换、信号转导、膜动态性调控等生理活动,这种细胞器之间通过膜接触位点发生相互联系的现象称为细胞器互作。
下列关于细胞器互作的推断错误的是A.细胞器互作现象不可能发生于原核细胞内B.膜接触位点一定依赖于蛋白质和脂质的相互识别作用C.内质网可以与高尔基体、线粒体等发生细胞器互作D.浆细胞内的细胞器互作现象可能比心肌细胞内的多2.小肠上皮细胞的肠腔侧存在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蛋白SGLT,在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中,Na+顺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产生的电化学梯度为其提供能量;在其对侧则含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蛋白GLUT2,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跨膜运输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与图中GLUT2介导的方式相同B.图中SGLT介导的运输方式还可能存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中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D.图中Na+外流、K+内流属于主动运输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捕食者的存在往往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B.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会发生共同进化C.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生物间出现了生殖隔离D.抗生素会使细菌逐代向抗药性增强的方向变异4.如图为探究某一浓度生长素对不同类型拟南芥下胚轴插条形成不定根影响的结果,IAA14蛋白和ARF17是参与生长素信号传导的因子,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IAA14蛋白功能获得型的突变可导致slr-1突变体对IAA的敏感性增强B.该实验结果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C.由图可知IAA14蛋白可以促进插条不定根的形成D.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来促进不定根的生成5.海洋资源是有限的,能让一片海域的海产品产量最大化是人类的追求。
绝密★启用前2020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处填涂准考证号。
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Cu 64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6分)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膜上有葡萄糖的载体,没有氧气的载体B.细胞中的色素不是分布在叶绿体中,就是分布在液泡中C.含有蛋白质的细胞器不一定含有核酸,含核酸的细胞器一定含有蛋白质D.微量元素可参与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如下Fe、Mg分别参与蛋白质和叶绿素的组成2.SGLT2是肾小管细胞膜上重吸收葡萄糖的一种载体蛋白,SGLT2可以与肾小管腔中葡萄糖和结合,形成-载体-葡萄糖复合物,将顺浓度梯度运入细胞,同时将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运入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氧气的含量变化会直接影响SGLT2参与的葡萄糖的运输速率B.SGLT2将肾小管腔中的葡萄糖运入细胞属于主动运输C.细胞通过SGLT2运输葡萄糖的动力来自的浓度差D.肾小管细胞中SGLT2合成不足可能导致人尿液中含有葡萄糖3.蝗虫的决定为XO型,正常雄虫的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仅有一条性染色体(X染色体)。
如图表示某雄虫精巢中某一细胞染色体的行为,染色体A和B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若对该种蝗虫进行基因组测序,则应该测定I2条染色体的DNA序列C.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难以解旋,细胞内不能合成新的蛋白质D.萨顿通过观察雄蝗虫体细胞和精子细胞的染色体数,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4.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他们发现果蝇的昼夜节律与PER 蛋白浓度的变化有关,如图表示PER蛋白作用部分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PER蛋白可反馈抑制per基因的转录B.permRNA的合成过程发生在细胞核内C.图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a→bD.PER蛋白与TIM蛋白结合后穿过核膜进入细胞核5.下列关于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B基因可突变成、基因反映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B.单倍体育种中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C.生物产生的变异个体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都可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D.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基因库的明显差异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6.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体液①含有尿素、氨基酸、糖原、等物质B.体液①和②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可以等量地相互转化C.④能回流血浆,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D.③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剧烈变化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采煤工业爆破时把干冰和炸药放在一起,既能增强爆炸威力,又能预防火灾B. 国产大型飞机C919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C. 《肘后急备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取绞汁”,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D. 高级脂肪酸乙酯是生物柴油的一种成分,它属于油脂8.国际计量大会第26次会议新修订了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2214076×1023mol-1),并于2019年5月20日正式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