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计算机及其基本功能
- 格式:pps
- 大小:4.32 MB
- 文档页数:47
计算机基础教案(周南岳版)第一章:计算机概述1.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介绍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讲解我国计算机的发展概况:如银河-I、银河-II、神威·太湖之光等。
1.2 计算机的组成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讲解计算机的软件组成: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
1.3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讲解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字长、主频、内存容量、运算速度等。
介绍如何衡量计算机的性能:性能评价方法、性能指标比较等。
第二章:操作系统2.1 操作系统的概念与功能讲解操作系统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
介绍操作系统的功能:进程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用户接口等。
2.2 常见操作系统简介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版本发展、界面特点、基本操作等。
讲解Linux操作系统:发展历程、特点、常见发行版等。
2.3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讲解计算机的启动与关闭过程。
讲解文件的基本操作:创建、删除、移动、复制等。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3.1 计算机网络概述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作用和组成。
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类型: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等。
3.2 网络协议与网络设备讲解网络协议的概念与分类:TCP/IP、、FTP等。
介绍常见的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网卡等。
3.3 网络的基本应用讲解互联网的应用: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文件等。
介绍网络安全的概念与措施:防火墙、杀毒软件、密码保护等。
第四章:计算机编程基础4.1 编程语言概述讲解编程语言的定义、作用和分类: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等。
介绍常见的高级编程语言:C、C++、Java、Python等。
4.2 编程的基本概念讲解编程的基本元素: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等。
介绍编程的规范与技巧:代码风格、注释、函数等。
4.3 简单的编程实例通过实例讲解如何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如计算器、打招呼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章节知识点汇总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简述计算机的发展情况。
答:1946年2月,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ENIAC至今,按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元件的变化来划分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大致辞可分为四代:第一代为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电子管。
第二代为晶体管计算机(1959~1964)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晶体管,这一时期了出现了管理程序及某些高级语言。
第三代为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出现操作系统,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等。
第四代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至今)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了微型计算机及巨型计算机等多种类型的计算机,并向微型化、巨型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2、计算机在信息技术中的作用(1)能够快速高质量的实现人工无法完成的数据处理工作。
(2)大容量存储设备的记忆能力使得世界空间变大了。
(3)不断发展的多媒体技术进入到信息技术领域。
(4)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拉近了世界各地人们的距离。
(5)计算机在决策系统的使用,有助于决策的科学化。
3、简述摩尔定律(1)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Mo ore)提出来的。
(2)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3)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4、电子计算机的系统结构5、ROM和RAM(1)ROM(只读存储器)计算机工作过程中,只能从ROM读取数据,不能写入,ROM内的信息是在制造时用专用设备一次写入的常用来存放重要的系统程序或数据内容是永久性的,在关机或断电的情况下也不会丢失,目前常见PROM、EPROM、EEPROM、MROM(2)RAM(随机读写存储器)CPU运行期间既可从RAM中读取信息,也可向其写入信息,断电后,所存信息会丢失又分为SRAM(静态)和DRAM(动态)6、软件和硬件的关系硬件和软件同是构成计算机系统的两大要素,缺一不可。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目的要求]1、掌握计算机的定义、用途、特点、发展历史、分类,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常用外设的使用。
[课时安排]本章总教学课时为8节,其中理论课时6节,上机课时2节。
[教学手段]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使用计算机设备进行实践训练。
[教学内容]1.1 计算机概述1.1.1 计算机的概念计算机是一种能够高速且自动地执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数字化电子设备,它能够按照人们预先编写的程序高效准确地处理信息。
1.1.2 计算机的发展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称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即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它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
计算机”是一种非冯·诺伊曼型计算机,其目标是使计算机具有人工智能,使其能模拟甚至替代人的智能,具有人—机自然交流的能力。
1.1.3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1.巨型化2.微型化3.网络化4.智能化1.1.4 计算机的特点1.记忆能力强2.运算速度快且精度高3.具有逻辑判断能力4.在程序控制下自动完成各种操作1.1.5 计算机的分类电子计算机是一种通过电子线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实现其计算功能的机器,按照不同的原则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
1.按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形式划分2.按计算机的大小、规模、性能划分3.按计算机使用范围来划分4.按计算机的字长位数来划分1.1.6 计算机的应用1. 科学计算2. 数据处理3.辅助技术CAI、CAD、CAM等。
4.自动控制5.人工智能6.网络应用7.多媒体技术1.2 数制与编码1.2.1 计算机中的进位计数制在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中人们创造了多种表示数的方法,这些数的表示规则就称为数制。
为区分不同的数制本书约定对于任一R进制的数N记作:(N)R。
如:(1100)2表示二进制数1100,(567)8表示八进制数567,(ABCD)16表示十六进制数ABCD。
第一章计算机及其基本功能1.1计算机硬件和处理1.计算机系统软件和硬件总和统称为计算机系统,它包括处理器和其相关的外部设备。
2. 冯•诺伊曼“存储程序”思想体系(1946年,提出“存储程序”的概念)1、存储程序将要执行的程序以编码的形式存放在存储器中,以实现计算机的自动计算2、顺序控制是将中央处理器的控制器通过反复执行三种操作。
三种系统分别是:(1)、从存储器取出要执行的指令。
(2)、分析指令以了解指令的含义。
(3)、执行指令以使计算机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
3、二进制表示指令和数据都是二进制数据的形式表示。
3、计算机系统组成在“存储程序”基础上,提出以运算器和控制器为中心的组成方案。
确立了计算机五个组成部分: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1、微处理器计算机系统的核心是中央处理器(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集成于集成电路的芯片,这样的芯片叫做微处理器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和控制。
通过向其他部件发出控制信号来指挥和控制各部件自动、协调的工作。
具体来讲,就是从存储器不断取出指令,经过译码一系列按一定时序排列的控制信号,以控制计算机其他四个部分有条不紊的运行。
2、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装置,用于存储数据和0,1代码的表示程序。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内存储器:又称主存储器(主机的一部分)外存储器:又称辅助存储器,它是内存储器的后备,数据计算机的外围设备。
如:内存、硬盘、硬盘、和光盘都是存储器。
3、输入设备重要的输入设备键盘、鼠标等。
4、输出设备计算机,计算和处理的结果及一些有关于文字信息,必须经过输出设备及转化为人或其他设备能够接受或识别的形式。
主要输出设备是显示器和打印机。
5、外围设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器统称为外围设备。
外围设备为处理器提供服务1.1.2计算硬件与软件的区别1、硬件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部分。
主要是机械部件、电子元器件及电子线路等组成。
可将硬件系统划分为主机(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构成)、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外围设备。
简述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功能
1. 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大脑”,它负责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
它可以进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控制操作等。
2. 内存:内存是计算机用于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的临时存储空间。
它比硬盘更快,但容量通常较小。
3. 硬盘:硬盘是计算机用于长期存储程序和数据的设备。
它比内存慢,但容量通常较大。
4. 输入设备:输入设备用于将数据和指令输入到计算机中,例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5. 输出设备: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输出出来,例如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
6.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系统软件,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友好的操作界面,使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计算机。
7. 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为了满足用户特定需求而开发的软件,例如办公软件、游戏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
总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这些组成部分协同工作,使得计算机能够执行各种任务,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流程第一章:计算机软件的概述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系统所运行的程序及其相关文档。
它是计算机硬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实现各种功能和任务。
计算机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系统软件是为了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而存在的,而应用软件则是为了满足特定用户需求而设计的。
在本章中,我们将介绍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流程。
第二章:系统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流程2.1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它可以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并提供用户界面和服务。
操作系统的功能包括进程管理、文件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等,它的操作流程包括系统启动、登录、文件管理、应用程序运行等。
2.2 编译器和解释器编译器和解释器是将高级语言代码转换为机器语言的工具。
编译器将整个程序一次性编译成机器语言,生成可执行文件,然后用户通过执行可执行文件运行程序。
解释器则是逐行解释执行源代码,不需要生成可执行文件。
这两者的操作流程包括代码编辑、编译(解释)和执行。
第三章:应用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流程3.1 办公软件办公软件是广泛应用于办公场景中的应用软件,包括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工具。
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包括文字编辑、格式设置、插入图表等,操作流程包括打开文档、编辑文本、保存和打印。
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软件也有类似的功能和操作流程。
3.2 图像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是处理和编辑图像的工具,常见的有Photoshop、GIMP等。
它们的功能包括图像编辑、滤镜效果、图层处理等,操作流程包括打开图像、调整参数、保存和导出等。
3.3 数据库软件数据库软件用于管理和存储大量数据,常见的有MySQL、Oracle等。
数据库软件的功能包括数据存储、检索、更新等,操作流程包括数据库设计、表结构定义、数据插入和查询等。
第四章:开发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流程4.1 集成开发环境(IDE)IDE是集成了多种开发工具的软件,方便程序员进行开发和调试。
第一章计算机及其应用概述第一节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一、计算的概念计算就是映射或基于规则的符号串的变换过程。
算法是求解某类问题的通用法则或方法,即符号串变换的规则。
二、计算工具的发展人类社会很早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纵观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经过了算筹、算盘、计算尺、机械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等多个阶段,继而又在生物计算、光计算、量子计算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
计算工具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需求:一是提高计算的速度和精度;二是使计算更方便,降低计算的成本,减小计算工具的体积。
1.手工计算阶段算筹,算筹是由木头或竹子做成的小木棍,多个长短粗细相同的小木棍可以通过纵横相间的摆放来表达超过十的数字。
算盘是另一种用来扩展手指运算功能的计算工具。
中国很早就出现了算盘,配套有完整的运算口诀和操作方法。
口诀是针对算盘结构特点设计的基本操作规则,算盘从中国传到了日本、朝鲜、东南亚、西亚和欧洲,成为使用最广泛、价格最低廉的计算工具。
17世纪出现了计算尺。
它是一种可滑动的尺子,以长度来模拟运算数字,除了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外,还能进行三角函数、对数等比较复杂的运算。
2.机械计算阶段1642年,法国人帕斯卡发明了用齿轮计算的机械加法器。
1666年,英国人莫兰发明了可以进行加减运算的机械计算器。
1673年,德国人莱布尼兹改进帕斯卡的设计在机械计算器中增加了乘除运算。
1822年,英国人巴贝奇首先提出计算过程自动化的概念设计出了第一台通用自动时序控制机械式计算机,称为“巴贝奇差分机”。
这台机器不仅自提高乘法速度,而且改进了对数表等数字表的精确度。
巴贝奇研制的差分机和分析机为现个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电子计算阶段20世纪电子技术和电子元器件不断发展,为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军事对于计算能力的巨大需求,促使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电子计算机的研究开发之中。
1946年2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第一章计算机及其基本功能
主讲人:李金虎
学习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以下内容:计算机及其基本功能
计算机的类型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输入、输出和存储设备
学习目标
•理解计算机系统及其组成部分
•了解计算机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理解存储器的分类及其扩展
•了解目前常用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一、计算机硬件和处理
1. 计算机系统及其组成部分
(1)计算机系统——硬件和软件的总和称为
计算机系统
(2)冯·诺依曼“存储程序”的思想体系的特
点:
•存储程序——将程序以编码的形式存放在存储
器中,以实现计算机的自动化
•顺序控制——控制器通过反复执行三个操作,
使程序连续不断地执行。
取出指令-分析指令-执
行指令
•二进制表示——指令和数据以二进制数据的形
式表示
一、计算机硬件和处理(3)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识记)
运算器
CPU
控制器
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内存储器
外存储器
图1-1 计算机系统结构图
一、计算机硬件和处理
●微处理器——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
成。
✓运算器: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部件,负责完
成各种运输,包括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通过向其他各种部件发出控制信号来
指挥和控制各部件自动、协调工作。
●存储设备(硬盘)——计算机的记忆装置,用于存储二
进制数据和用1,0代码表示的程序。
✓存储器最基本的存储单位是字节
一、计算机硬件和处理
✓信息的最小组成单位是二进制位(bit)
✓8bit=1字节(byte)2字节(byte)=1字(word)
✓字节是信息交换的最小单位
✓字节反映了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与效率如:字长为16位的cpu,它的数据总线是16条,一次读
写某地址开始连续2个字节的16位数。
✓存储器的存储单元总数称为存储器容量,单位为B字节,KB千字节,MB兆字节,GB千兆字节,TB
万亿字节,PB千万亿字节。
一、计算机硬件和处理
1KB=1024B(210B)
1MB=1024KB(220B)
1GB=1024MB(230B)
1TB=1024GB(240B)
1PB=1024TB(250B)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主存储器,外存储
器——辅助存储器
●输入设备(键盘,扫描仪)(理解)
●输出设备(打印机,显示器)(理解)
一、计算机硬件和处理
2.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区别
(1)硬件
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部分,例如主机,输入设
备,输出设备,外围设备
(2)软件
•软件是由程序、数据和文档三部分内容组成
•程序是为了使计算机解决特定的各种问题而编排的步
骤。
(是软件的主体)
•数据是程序正常加工信息所需要的原料
一、计算机硬件和处理
•文档是描述程序操作及使用的有关资料。
•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3)硬件与软件的区别
•形式上有区别:硬件是有形的设备,而
软件则是一种逻辑实体而非物理实体,
只能通过硬件作为载体才能起作用。
一、计算机硬件和处理
•功能上没有明显的区分,是相互依存的。
软硬件之
间一直在相互转化,为了使软件执行速度提高,可
以将其固化在存储器中,使之成为硬件;而硬件可
实现的部分功能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
3. 术语(识记)
“外围设备”是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
“计算机系统”是指处理器和相关的外围设备
课堂练习
计算机系统的微处理器芯片上集成有(A)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CPU和微处理器
C.运算器和I/O接口
D.控制器和存储器
二、计算机的类型
计算机的主要类型及特点(识记)
1、巨型计算机(P4)
定义:
特点:
应用
二.计算机的类型
中
国
首
台
巨
型
计
算
机
"
银
河
"
2.计算机的类型2、大型计算机(P4)
定义
特点
应用
对成本、大小和特殊存储条件的要求
2.计算机的类型
大
型
机
计
算
阿
波
罗
飞
船
着
陆
地
点
2.计算机的类型
3、个人计算机(PC)和手提计算机(P4-5)
定义
特点
应用
对成本、大小和特殊存储条件的要求
2.计算机的类型
个人计算机华硕手提电脑
2.计算机的类型4、上网本、平板电脑和4G手机(P5)
定义
特点
应用
2.
计算机的类型
上网本|索尼|vaio 4g 手机
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1、中央处理单元
–CPU的基本功能: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
–控制器:主要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
–算术逻辑运算单元:运算器的核心部件
–寄存器:cpu内的组成部分,用来暂存指令、数据和地址。
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1.1 运算器
–算术逻辑运算:又叫加法器,主要完成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各种移位运算。
–通用寄存器组:由若干个寄存器组成,主要用来暂存参加运算的中间结果,提高运算速度。
–状态标志寄存器:用来记录算术、逻辑运算或测试操作的结果状态。
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1.2控制器
–程序计数器:又叫指令计数器,用来存放后继指令的地址。
–指令队列:用来存放从存储器预先取出的一条或几条指令。
–指令寄存器:用来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
–译码器:分析操作码和操作数。
–控制部件:控制运算器、内存和外设等有关部件来完成指令所要求的各种基本操作。
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1.3 寄存器
是中央处理器内的组成部分。
寄存器是有限存储容量的高速存储部件,它们可以暂存指令、数据和地址。
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2 存储器
2.1 只读存储器(ROM)的区别
ROM的特点:
PROM:一次性编程,不可恢复
EPROM:可擦可编程rom,可以擦除内容,写上新内
容,反复多次重写。
读写需要一定设备,仍然属于
只读存储器的一种。
EAROM:电子方式可改写rom。
用电来擦除,不必拔
下芯片,可局部擦除。
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2.2 随机存储器RAM
既可以读出,也可以写入,断电信息丢失
DRAM动态:存取速度慢,用作计算机内存
SRAM静态:存取速度快,用作高速缓存
2.3 RAM的扩展方法
采用虚拟存储技术是实现内存扩充的主要手段,把外存当作内存的延伸,
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3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3.1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字长
–主频
–运算速度
–存储容量
–存储周期
–计算机总线位数
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3.2 计算机性能的其它因素
●可靠性
●可维护性
●兼容性
●系统配置
●性能价格比
课堂练习
在下列存储器中,访问速度最快的是(D)
A.硬盘
B.软盘
C.光盘
D.内存
四、输入、输出和存储设备
1.1、输入设备
键盘
四、输入、输出和存储设备
1.2、输入设备
鼠标
四、输入、输出和存储设备
1.3、输入设备
触摸板
四、输入、输出和存储设备
1.4、输入设备
扫描仪
四、输入、输出和存储设备
1.5、输入设备
触摸屏
四、输入、输出和存储设备
1.6、输入设备
条形码扫描仪等
四、输入、输出和存储设备
2.1、输出设备
打印机
四、输入、输出和存储设备
2.2、输出设备
显示器
四、输入、输出和存储设备
2.3、输出设备
音箱
四、输入、输出和存储设备
2.4、输出设备
–打印机的分类:
冲击式打印机,如点阵
打印机
四、输入、输出和存储设备
2.5、输出设备
打印机的分类:
非冲击式打印机,如激
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
热敏打印机
四、输入、输出和存储设备
3.1、存储设备
存储设备包括:光盘
四、输入、输出和存储设备
3.2 存储设备
存储设备包括:硬盘
四、输入、输出和存储设备
3.3 存储设备
存储设备包括:内存条
四、输入、输出和存储设备
3.4 存储设备
存储设备包括:存储卡
(如SD卡)
四、输入、输出和存储设备
3.5 存储设备
存储设备包括:非物理
存储设备(如网络服务
器存储等)
课堂练习
在下列外设中,既可以作为输入设备又可以作为输出设备的是(C)
A.CRT显示器
B.键盘
C.光盘
D.打印机
谢谢
本节的内容到此结束,请同学们课下对照课件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