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模块)教学目标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7
水平五--足球单元教学计划(模块1)高二选修模块(1)足球——脚内侧运球一、指导思想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增强体能,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足球——脚内侧运球是足球最基本的技术之一,也是水平五的一个重要内容。
脚内侧运球是高中足球的教学内容之一,具有较强的竞技性,容易普及,深受学生喜爱。
对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育活动参与意识,培养优良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课的主教材是脚内侧运球技术。
脚内侧运球技术的好坏能直接影响到足球比赛的成败。
它是融入技术、智慧、团结协作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对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又因足球运动具有精彩性、趣味性,能够吸引众多青少年喜欢和参与。
而且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展现自我,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三、学情分析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学生的生长发育已趋于稳定,心理上日趋成熟,自尊心不断增强。
随着知识的增长,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表现欲和求知欲也非常强烈,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较强。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脚内侧运球的技术动作,积极参与到运动中来,使学生在适度的个性张扬与团队合作中获得成功的感受,体验运动的乐趣。
四、教材的重难点重点:支撑脚的位置和脚触球的部位。
难点:推拨球动作的力度5、教法与学法教法: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努力实现体育教学多方面目标,特别关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Module 4 Unit 1 Thanksgiving is my favourite festival.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语言知识1.能理解、熟练认读生词: Thanksgiving Day, Flag Day,fly, special, meal, sound, football。
2.能理解和认读下面的句子:(1)Can you tell me more about American festival?(2)Thanksgiving is my favourite festival.(3)What do you do on Thanksgiving Day?(4)We always have a special meal.(5)We say “thank-you”for our food, family and friends.(二)语言技能目标1. 能阅读、理解、朗读课文;2. 能用口头运用”We always have a special meal. We say ‘thank-you’ for our food, family and friends.”这些句子介绍相关节日的活动。
(三)情感态度目标:1. 能谈论和描述课文所介绍的节日,并产生对其他的西方节日的兴趣。
2.能在积极参与活动、和他人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和学习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 能理解、熟练认读生词: Thanksgiving Day, Flag Day,fly, special, meal, sound, football。
2. 能理解和认读下面的句子:(1)Can you tell me more about American festival?(2)Thanksgiving is my favourite festival.(3)What do you do on Thanksgiving Day?(4)We always have a special meal.(5)We say “thank-you”for our food, family and friends.(二)难点:运用本课所学句子描述相关的节日的主要活动。
大单元教学下的整合教学设计说课——以外研社(三起)五年级下册Module3为例一、模块教材分析本模块是外研社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第三模块的学习内容,属于“人与自我”范畴,主题是“English food”。
第一单元的课文情境是Daming 告诉Fanfan他收到了Lingling 的电子邮件,由此展开Lingling 一日三餐的情况。
第二单元的课文是Amy写给Daming的一封信。
Amy告诉Daming ,今天Sam在学校吃了四个汉堡包。
话题内容与学段教学内容分别与饮食、食物都有关联,在谈论一日三餐的基础上,进一步谈论中西方饮食习惯的差异。
本模块意图让学生运用一般过去时的特殊疑问句及答语来询问和表达一日三餐都吃了什么,了解掌握相关的英国传统食物名称,引导学生了解最有益于健康、最科学的饮食结构,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本模块继续巩固一般过去时的运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总结动词过去时的形式。
本模块的任务是在小组内调查学生一日三餐的情况,选出“健康饮食小达人。
”1.模块教学内容横向关联模块单元Module 1 Unit1 We lived in a small house.Unit2 She didn’t have a television.Module2 Unit1 She learnt English.Unit2 Mr Li was a teacher.Module3 Unit1 She had eggs and sausages.Unit2 Sam ate four hamburgers.Module6 Unit1 I went there last year.Unit2 She visited the Tianchi LakeModule9 Unit1 We laughed a lot.Unit2 Mum bought new T-shirt for you.学段模块及单元题目话题功能三年级下册Modul4 Unit1 Do you like meat? 谈论对事物的喜爱四年级上册Modul4 Unit1 Do you like some rice? 谈论是否想要吃某种事物五年级上册Module6 Unit1 What did you buy? 谈论超市购物及食物的数量二、学生学情分析1.知识储备学生已经有了两年的学习基础,有了一定的词汇量,对一般过去时有了基础的认知。
职业中专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表达能力;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1. 文章体裁:叙述文、说明文、议论文2.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旨,把握文章结构,分析论据和论证方法3. 教学难点:提高阅读速度,提炼信息,运用阅读技巧第二单元:古诗文阅读1. 文章体裁:古文、诗歌、词2.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文内容,体会诗文意境,鉴赏文学价值3. 教学难点:掌握古诗文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第三单元:写作训练1. 文章类型:叙述文、说明文、议论文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做到条理清晰、语言准确3.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技巧和文采第四单元:口语交际1. 交际场景:日常生活、工作、社交活动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流的能力,提高口语交际技巧3. 教学难点:克服紧张情绪,善于运用恰当的语言和表情达意第五单元:语法与修辞1.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理解常用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效果2.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语法和修辞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独立思考能力;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典型实例解析文章特点,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4. 运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评价1. 平时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2.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 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4. 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五、教学时间安排第一单元:4课时第二单元:4课时第三单元:6课时第四单元:4课时第五单元:4课时六、教学资源1. 教材:《职业中专语文(基础模块上册)》2. 参考书目:相关古代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语法修辞词典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4. 网络资源:相关在线阅读材料、教学视频、电子词典等七、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桌椅摆放整齐,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2. 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齐全,便于开展课堂教学;3. 学习氛围: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分享心得。
高中篮球模块教学计划高中篮球模块教学计划(精选7篇)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人詹姆斯奈史密斯发明的。
当时,他在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任教。
由于当地盛产桃子,这里的儿童又非常喜欢做用球投入桃子筐的游戏。
这使他从中得到启发,并博采足球、曲棍球等其它球类项目的特点,创编了篮球游戏。
以下是高中篮球模块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高中篮球模块教学计划 1一、指导思想本课内容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精神,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挖掘教材的内涵,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团结向上、勇于拼搏集体主义精神,在学习中逐步形成敢于迎接挑战的积极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为其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交叉步持球突破技术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是水平五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是篮球运动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项技术,主要应用于进攻、突破上篮,它的特点是出手速度快、不易被封盖,命中率高、稳定性强。
在实际的教学比赛中有很多学生对持球突破技术缺乏正确的应用,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提高学生在篮球比赛进攻能力,把交叉步持球突破与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技术结合起来,应用到比赛中,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篮球技术的实用性。
在素质练习中采用X跑训练来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积极主动参与,把练习推向高潮!三、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
高中学生身心发展已趋向成熟,具备独立思考、判断、概括和模仿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
同时,学生还普遍存在的一个通病——喜欢上体育课但不喜欢跟着老师上,喜欢自己玩。
鉴于此,在课中,一方面针对性要非常强,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普遍重视不够的细节,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得到学生的认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组织纪律性的教育,一个班的学生在水平层次上差异不小。
在教学当中我们要把动体和动脑很好的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创造性和自主性学习的平台,促使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教学难点】1、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2、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你能说出多少有关狼的成语呢?豺狼成性豺狼当道豺狼虎豹狼子野心狼心狗肺鬼哭狼嚎虎狼之势虎穴狼巢引狼入室狼吞虎咽狼狈不堪如狼似虎狼狈为奸狼烟四起杯盘狼藉这些词语的共同点:(感情色彩上)贬义即使我们提到“与狼共舞”这个源自美国经典电影的讲述人与狼和谐关系的词语,传到中国便成了“与邪恶的人或事物接触”的意思。
狼,成了“邪恶的化身”,但鲜为人知的是,我们如果再不留意,就将与狼诀别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校一篇散文《像山那样思考》,了解一下原因吧。
二、简介作者:“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
被称为是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
奥尔多.利奥波德从小就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近50岁时,购买了美国威斯康星河畔的一个被人类榨取殆尽而遗弃的名为沙乡的农场,从此开始了在沙乡长达13年的恢复生态平衡的探索,直到去世。
他把自己的观察与思考结晶成了《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与《瓦尔登湖》并誉为自然人文写作的典范,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世纪之书”人文类十大必读好书。
它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
其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
《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年鉴》(《沙郡岁月》)中收录的一则随笔三、自读课文,自主探究:体会奥尔多·.利奥波德优美的文笔和深邃的思想,注意文中的生字词,并思考问题:文章的题目是“像上那样思考”,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怎样的思考呢?是谁要像山那样思考那?为什么要像山那样思考?1、字词:嗥叫(háo)驯服:顺从,使顺从蔑视(mie)迸发: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
五年级下册英语教案第一模块第一单元外研社(三起)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五年级下册英语第一模块第一单元,主题围绕“家庭与朋友”。
学生将学习如何描述家庭成员和朋友的特征,以及如何表达对他们的感情。
教学内容包括词汇学习、句型构造、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描述家庭成员和朋友的词汇和句型。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和听力理解。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庭和朋友的热爱和尊重。
教学难点1. 词汇记忆:本单元涉及较多新词汇,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记忆困难。
2. 句型应用:将新学的句型应用到实际口语交流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教具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进行听力练习。
2. 教学卡片:包括家庭成员和朋友的图片,辅助词汇学习。
3. 练习册: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简单的日常对话,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词汇教学:使用教学卡片,教授新词汇,并进行重复练习。
3. 句型练习: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练习新学的句型。
4. 听力训练:播放相关听力材料,训练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5. 口语表达: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交流。
板书设计1. 中心词汇:在黑板中心写下本节课的重点词汇。
2. 句型结构:在黑板一侧列出主要句型,并进行示例。
3. 课堂练习:在另一侧列出课堂练习题目。
作业设计1. 词汇填空:设计相关的词汇填空练习。
2. 句型应用:要求学生用所学句型编写小对话。
3. 听力理解:布置相关的听力练习。
课后反思本节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特别是学生对新词汇和句型的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应收集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教案设计旨在为五年级下册英语第一模块第一单元的教学提供详细的指导。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教师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新技能,并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
同时,教案的设计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难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练习形式,旨在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的学习与欣赏2. 实用文体的阅读与写作3.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3. 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2.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2. 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3. 纸质教材,提供学习资料4. 教学软件,提高教学效果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2. 终结性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3. 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评价的能力3.2 教学反馈1. 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思考2. 作业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3. 课后交流: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困惑和需求第四章:教学安排与进度4.1 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合理分配课时2. 课堂时间管理:确保教学活动高效进行4.2 教学进度1.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2. 调整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进度第五章: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5.1 教学资源1. 教材: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2.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3. 网络资源:收集与教学相关的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5.2 辅助材料1.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2. 练习题库:制定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学习工具:提供相关的学习工具,如字典、词典等,方便学生查阅第六章:第一单元教学内容6.1 教学目标1. 掌握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137 Unit 9 What club would you like to join?(第一课时)学情分析本单元的话题是俱乐部,该话题贴近学生生活,能引发学生兴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并学会运用一些表达加入俱乐部或参加某项活动时所需的词汇和句型,学会表达个人爱好及特长,学会申请加入俱乐部并能陈述理由,理解和制作俱乐部海报,运用一般将来时表达未来计划。
本单元的教学对象是外贸专业学生,该班总体学习气氛较浓,大多数学生对英语感兴趣,求知欲强,但个体之间差异非常大,学生普遍的问题如句式运用不到位、词汇积累不够、中文式英语等也还是客观存在。
针对此现象,教师可以考虑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同伴互助的方式引发更多学生自主学习,使更多学生愿意接受挑战,尽力完成各项语言任务。
一、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本课时系教材《英语1 (基础模块) 》第九单元的第一课时,包括Lead-in和Listening and Speaking两部分,具体内容为:选择合适的俱乐部广告语,听懂有关表达个人特长、爱好以及询问申请加入俱乐部的对话并掌握相关词汇、句型。
2.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听懂并掌握有关表达个人特长、爱好以及询问和申请加入俱乐部的词汇、句型2) 教学难点申请参加俱乐部时使用的词汇、句型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掌握与俱乐部有关的词汇和短语,如united, in line, online, have fun with, fan, as high as,chat with, member, performance, qualification, fill in, form, application form, membership,schedule, certificate, experience, science club, join, website, fee, etc.2) 掌握有关表达个人爱好特长的句型,有关询问或提供俱乐部相关信息的句型,如:(1) about personal qualificationsSinging English songs is my favorite.I love playing chess.I enjoy painting very much.I like writing to my friends in English.I’m good at writing.138英语1(基础模块)电子教案(2) asking for informationWhat club do you like to join?What qualifications do you have?Now fill in this form, please.(3) giving informationI’m a member of the English club.Y ou can go to the club website to check the schedule.2. 能力目标1) 学生能听懂有关加入俱乐部和询问相关信息的对话;2) 学生能用所学句型简单表达个人的爱好、特长;3) 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应用学到的关键句型。
Module1 Unit2 Period3 What do you want to eat?一、教材分析本课教学的内容是《新标准英语》教材(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上册第一模块第二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共有六个部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功能型的交际训练课。
第三课时我重点关注的是第一、第二和第三部分,这三个部分分别是课文的呈现,重点的句型操练,最后还有知识的扩展与运用。
本单元的内容设置是在上一单元Daming在美国快餐店点餐就餐的基础上,延伸到玲玲和她的爸爸一起点餐的经过。
本课重点训练的功能句型是如何点餐:“What do you want to eat\ drink? I want a hamburger. Milk, please.”及询问价钱并回答:“How much is it? It's … .”二、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1) 能掌握运用句型What do you want to eat? What do you want to drink? I want (to eat/drink)…. / …, please. 交流点餐和就餐的情况,询问他人需求并根据真实情况回答。
(2) 能熟练运用点餐过程中服务员和顾客的简单用语,模拟点餐,结合第一单元内容询问价格。
2、情感态度目标:(1) 继续了解西方文化,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2) 疫情防控,在家中完成点餐并动手制作。
帮助父母做家务,亲子交流。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句型What do you want to eat? What do you want to drink?I want (to eat/drink)…. / …, please.2、难点:掌握和熟练运用本模块所学语言知识谈论点餐和就餐的情况,询问他人需求并根据真实情况回答。
四、课前准备课本,练习本,笔,第二课时的worksheet。
五、教学过程StepⅠ Review and check the worksheet.Greetings. Hello, boys and girls.Today,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M6U2“What do you want to eat?”1.First, Let’s have a review. Now please take out the worksheet o f last class. Let’s have a check.Step Ⅱ Warming up1. Sing a songT: Now let’s start our new lesson. At first, Let’s sing a song. Watch and answer “ What food can you see from the song?”T: Good! So many food. So we can see soup, cheese, pizza, rice, fish, and ice cream. Let’s see it together.(设计意图:带动课堂气氛,引出本节课所学重点句型,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外研版三起点年级上册Module 5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整体概览(一)单元主题该主题属于“人与自我”范畴,涉及“身边的事物与环境”子主题。
(二)课标分析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
课标中三年级对应的是一级目标。
语言能力学段目标中指出:能感知单词、短语及简单句的重音和升降调等;能有意识地通过模仿学习发音;能大声跟读音视频材料;能根据简单指令作出反应,体会英语发音与汉语发音的不同,能在语境中理解简单句的表意功能;能围绕相关主题,运用所学语言,进行简单的交流。
文化意识学段目标中指出:有主动了解中外文化的愿望;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图片、配图故事、歌曲、韵文等获取简单的中外文化信息;学生们有与人交流沟通的愿望,能大方地与人接触,主动问候,能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和感知人际交往中英语独特的表达方式;有观察、感知真善美的愿望;明白自己的身份,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文化。
思维品质学段目标:能在教师指导下,感知英语歌曲、韵文的音韵节奏;能通过对图片、具体现象和事物的观察获取信息,了解不同事物的特点,辅助对语篇意义的理解;能根据图片或关键词,归纳语篇的重要信息;能就语篇信息或观点初步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能根据标题、图片、语篇信息或个人经验等进行预测。
学习能力学段目标指出:学生们能够乐学与善学,对英语学习感兴趣、有积极性;喜欢和别人用英语交流;乐于学习和模仿;注意倾听,敢于表达,不怕出错;乐于参与课堂活动,遇到困难能大胆求助。
能在学习活动中尝试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发现并尝试解决语言学习中的问题。
(三)学情分析(1)知识储备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在学校初次接触英语,属于零基础开始英语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三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可以起步太难。
(2)能力储备a 学生能通过图片和动作等提取信息,进行预测。
b 学生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
高中篮球模块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模块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国家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为依据,根据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结合高中限制性选修教材进行教学。
并以“生动、自主、愉悦”为主旋律,在教学中采用尝试性、自主性选择项目练习,按技能水平分层教学等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发挥学生个性特长,满足学生心理需求,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努力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达到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的学习目的。
同时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高中学生即进入青春期间,生长发育已趋于稳定,心理上日趋成熟,自尊心不断增强。
随着知识的增长,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表现欲和求知欲望也非常强烈。
多数学生体育基础和体育能力处于中间状态,呈现正态分布的规律,身体素质表现为力量和耐力较弱。
根据上述分析,篮球模块侧重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单个技术动作以及一些技术动作的组合练习和简单的技战术练习,同时将身体素质练习贯穿于整个模块一教学的始终。
三、模块学习目标确定1.通过篮球技战术的学练,使学生提高对篮球运动的认识和参与兴趣;并在学练中不断维持兴趣,在各自的水平上有相应的提高。
2.通过专项练习提高跑,跳,投等运动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内脏器官功能,以及对技战术配合与练习方法的创新能力。
3.通过合作练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社会适应能力。
4.通过篮球运动,增强学生勇敢,果断,顽强和积极进取的心理素质。
5.通过各种教学竞赛活动,让学生在适度的个性张扬与团队合作中获得成功的感受,从而体验篮球运动的特点以及运动乐趣;了解基本竞赛规则,掌握安全锻炼方法。
四、学习重点及难点重点:掌握运球、投篮、传球、突破技术及其组合动作、战术,并能在比赛中运用所学的技战术。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案第四模块第一单元外研社(三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外研社(三起)六年级下册英语》第四模块第一单元。
本单元主题为“节假日”,教学内容围绕中西方的重要节日展开,包括春节、圣诞节等。
学生将通过学习,了解不同文化的节日习俗,并能够用英语描述节日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单词和短语,如“festival”、“celebrate”等,并能够运用这些词汇描述节日活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技能。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不同文化的节日,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三、教学难点1. 词汇记忆:本单元涉及的节日词汇较多,学生需要记忆和理解这些词汇的用法。
2. 文化差异理解:学生需要理解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并能用英语准确表达。
四、教具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节日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单词卡片:用于辅助学生记忆和复习新词汇。
3. 教学挂图:展示中西方节日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节日视频,引起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兴趣。
2. 新知呈现:教授新词汇和短语,通过实物展示和情景模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互动练习: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用英语描述自己最喜欢的节日。
4. 巩固提升:通过角色扮演和对话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关键词汇:列出本单元的重要词汇和短语。
2. 语法结构:展示本单元的语法点和例句。
3. 文化背景:简要介绍中西方节日的文化背景。
七、作业设计1. 单词抄写:抄写本单元的新词汇,加强记忆。
2. 情景对话:编写一个关于节日的英语对话,下节课进行分享。
3. 文化探索:选择一个中西方节日,进行更深入的文化探索,并写下报告。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课堂参与度。
2. 教学方法:分析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
单元(模块教学)目标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主题学习概述:从知识的特点上来讲,关于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注重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发现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从心理学上讲,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正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转化,适当的动手操作活动以及问题丰富的现实背景可以帮助他们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的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的内容,主要包括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是研究图形的重要工具,只有灵活运用它们,才能学好相关知识。
本章开始,使学生理解证明的过程,学会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这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对学生已知边、角等三角形要素的情况下,首先学习(SSS),这样对学生学习打下一个基础。而在三角形全等判定中将几个定理都做为公理去学习,这样就可以降低难度,而对角平线的性质与判定中也不提出互逆定理。这样不致于一下给同学们过多的概念,而加大学生负担。本章中注重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联系实际的能力。针对以上情况,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法与学法:
1、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规律; 2、注重推理能力的培养,提升理性思维水平。 3、多联系实际,添加学习动力。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的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2.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3. 会作角的平分线,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三角形全等的探索过程,将三角形的六个要素随意组合针对每种情况做出分析与验证,得出三个定理,然后将其迁移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中来。 2.经历应用全等三角形及解角平分线的有关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3.通过开放的设计题来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建立数学化归和建模的思想,积极参与探索,体验成功的喜悦。 2.通过体验抽象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对生活的热爱。 对应课标: 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全等三角形一章内容,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联系以及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重视为学生打好数学的基础; 人教版《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全等三角形的相关内容有以下要求: 1.通过实例认识图形的各种变换;理解全等形的概念,并能理解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并能应用到实际中。 2.掌握角平线的性质与判定并能灵活运用。 3.经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的研究,进一步体验迁移思想、主动提出全等三角形中对应高线、中线,角平分线是否也相等。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方法;掌握角平线的性质与判定,会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和实际问题。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 2.怎样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直角三角形有没有特殊的判断方法? 3.角平分线上的点有什么规律? 4. 平面内的点满足什么条件时在角平线上? 5. 如例用全等三角形全等测量不可测地方的数据,及平分角的仪器的原理 专题划分 专题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1课时 专题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6课时 专题3:角平线的性质与判定。2课时 专题4:各种活动及小结。 2课时 专题一 全等三角形(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是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进行讲解与探索。通过观察得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相同的特征,能完全重合,引出概念,还要知道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及如何找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与对应角。 1.完全重合的图形全先等。 2.全等形只与形状与大小有关系与位置无关。 3. 总结出找对应边与对应角的规律。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准切的辩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同时培养学生探索与知识的迁移原理。 本专题问题设计
1.把一块三角板按在纸上,画下图形裁下图形与三角板的形状大小一样吗? 2.将一个图形进行平移、翻折、旋转变换,得到的图形全等吗。 3.当△ABC≌△DEF时,你能快速找出对应边与对应角吗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教室: 常规资源 教材、作图工具、关于全等形所用到的各种教具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全等形课件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活动一 观察出示的图形(教材中的图形),寻找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归纳全等形的概念,进而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二、合作探究
活动二 △ABC与△DEF重合(多媒体课件演示)这时,点A与点D重合.点B与点E重合.我们把这样互相重合的一对点叫做对应顶点;AB边与DE边重合,这样互相重合的边就叫做对应边;∠A与∠D重合,它们就是对应角.△ABC与△DEF全等,我们把它记作:“△ABC≌△DEF.读作“△ABC全等于△DEF”. 注意: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问题:你能找出其他的对应点、对应边和对应角吗? 点C与点F是对应点,BC边与EF边是对应边,CA边与FD边也是对应边. ∠B与∠E是对应角,∠C与∠F也是对应角. 活动3
问题:用两块全等的三角板重合放在桌面上,让其中一块绕一个顶点旋转,你能画出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画出图形并说出对应元素.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一块三角板绕一个顶点旋转,画出以下四种位置关系: 不论哪种图形,点A与点A是对应顶点,点B与点E是对应顶点,点C与点D是对应顶点;AB边与AE边是对应边,AC边与AD边、DE边与CB边也是对应边;∠BAC与∠EAD是对应角,∠B与∠E,∠C与∠D是对应角. 教师活动设计: 本活动主要加深学生对全等三角形概念的理解,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活动四
拿一张纸对折后,剪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ABC和△ECD,把这两个三角形一起放在下列图中△ABC的位置上,试一试,如果其中一个三角形不动,怎样移动另一个三角形,能够得到下列图中的各图形,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学生活动设计:经过观察、操作可以发现,可以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得到,变化前后对应角、对应边不变. 教师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观察、归纳,引导学生归纳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三、拓展创新 问题:如图,△ABC≌△AEC,∠B=30°,∠ACB=85°.求出△AEC各内角的度数. 解:在△ABC中,已知∠ACB=85°,∠B=3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可得:∠BAC=65°. 因为△ABC≌△AEC,所以∠EAC=∠BAC=65°, ∠E=∠B=30°, ∠ACE=∠ACB=85°. 答:△AEC的内角的度数分别为65°、30°、85°. 四、归纳小结 1.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相关概念.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五、布置作业:略 教学评价 1.主动探索思考问题,勇于发表意见参与讨论。 2.能否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从现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 3.是否掌握本节所学习的三角形全等的性质。 4.活动的积极主动性。
第十三章 轴对称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2.使学生通过观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3.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二、教材说明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也叫反转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很陌生,例如,许多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中都体现了对称的风格。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感觉,一种美感。
本册教材中的对称,仅限于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第68页的内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而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名称以及“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性质,教材中并没有明确给出,也不要求学生掌握。 在编排上,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先通过蜻蜓、树叶、蝴蝶、京剧脸谱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共同的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接下来,教材提供了一个剪衣服的活动(例2),再让学生先仿照书上的步骤随便剪一剪,使学生看到,在剪的过程中,只要把一张纸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剪出来的就是轴对称图形,从而通过折痕引出“对称轴”的概念。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使学生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性。
例3通过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认识镜面对称,初步感受镜面对称的特点,知道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现象中包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湖面的倒影,人在镜子里可以成像,这些现象都是学生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理解起来也比较方便。
课 题 轴对称图形 教 学 目 标 认知性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技能性学习目标 1、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方法 观察法 操作法 探究法 教学用具 图片、纸和答题卡等。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 师生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多美丽的图案,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些美丽的图案吧。 2、 出示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 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形。 二、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1、 引导观察图形 刚才小朋友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交流。 2、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听。 3、教学“对称” 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教师揭示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