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焦虑及其应对策略

焦虑及其应对策略

焦虑及其应对策略
焦虑及其应对策略

焦虑及其应对策略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讲座(一)

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预期即将面临不良处境的一种紧张情绪,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紧张、担忧、不安全感)或发作性惊恐状态(运动性不安、小动作增多、坐卧不宁、或激动哭泣),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口干、胸闷、心悸、出冷汗、双手震颤、厌食、便秘等)。

儿童焦虑症有哪些常见的类型和症状

1.素质性焦虑:这类儿童的神经系统往往发育不健全或受到损伤。对外界环境变化过于敏感。有的则是父母本身焦虑对孩子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焦虑又表现出焦虑的反应,因而造成恶性循环。

2.境遇性焦虑:遇到突发性事件、如父母突然死亡、离异、意外事故等,儿童的心理承受不住,整天担心灾害再次降临。但这类儿童的症状随着时间的迁移往往会自然消失。

3.期待性焦虑: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怕达不到家长的期望要求因而焦虑不安。

4.分离性焦虑:当与亲属特别是与父母分离时,会表现明显的焦虑情绪。

5.环境性焦虑:有些常闹纠纷的家庭,家长常向孩子诉苦。在这种矛盾重重的环境中,孩子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自我测定

如果这些情况发生在你的身上,或是有类似的表现,请你完成下面这个简易量表:请标出下面每句话与你相符的程度,评分标准如下:

3=非常像我2=有些像我1=有一丁点儿像我0=一点儿也不像我

1.我在新环境里要花上不少时间克服羞怯。

2.有人看着我时我干活很吃力。

3.我非常容易困窘。

4.我同陌生人谈话很困难。

5.我在人群前谈话时感到紧张。

6.一大群人会使我紧张。

把各条目的得分相加,如果总分超过9分,提示您可能存在社交焦虑障碍。

焦虑引起的失眠问题

焦虑性失眠症症状特征:这是一种持续性不安、紧张、恐惧等的情绪障碍而得到莫名其妙的紧张和不安,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如:遭受不如意的打击,心理不平衡,无时无刻不在为未来发生的事情发愁,苦恼,烦躁,其精神状态可表现为疑虑或忧虑、抑郁、惶惶然有如大难临头,整天提心吊胆,战战兢兢、紧张不安,常因小事而烦恼,自责、发脾气、坐立不安。由于焦虑情绪的影响而引起肾气不足,气血虚和导致的阴阳失调,脏腑功能不能正常运行,西医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的患神经功能亢进等,出现手脚心多汗,心悸、心跳快、呼吸急促,肌肉收缩、颤抖,尿急尿频,胸部有压迫感,腹胀腹泻,咽部阻塞感,多汗、四肢无力麻木等症状,此外也有焦虑的表现,背部有发热感,腰腿酸软、耳鸣、表情呆钝等症。患焦虑症的病人都有程度不同的睡眠障碍,焦虑性失眠以入睡困难为最突出的临床症状,患者躺在床上以后,翻来覆去不能入睡,脑子是思考一个和想一件事,不想还不行,越想越兴奋,越兴奋越睡不着,时间长久了病人肾气阴虚、肝阳上元,引起恐惧症,一到晚上就在思考,今晚会不会睡眠,总是担心再失眠,结果真的不能入睡,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造成了焦虑性失眠。如不能及时得到缓解和治疗,其后果是很严重的。

治疗

焦虑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它始于对某种事物的热烈期盼,形成于担心失去这些期待、希望。焦虑不只停留于内心活动,如烦躁、压抑、愁苦,还常外显为行为方式。表现为

不能集中精神于工作、坐立不安、失眠或梦中惊醒等。短时期的焦虑,对身心、生活、工作无甚妨碍;长时间的焦虑,能使人面容憔悴,体重下降,甚至诱发疾病,给身心健康带来影响。如果一个人久陷焦虑情绪而不能自拔,内心便常常会被不安、恐惧、烦恼等体验所累,行为上就会出现退避、消沉、冷漠等情况。而且由于愿望的受阻,常常会懊悔、自我谴责,久而久之,便会导致精神变态,这便是焦虑症,或称焦虑性神经症。另外,患者应该培养起较好的生活习惯,如晚饭后多散步,平常多运动等等,这些对于症状的恢复均有很好的帮助。焦虑症临床症状的表现往往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不易捉摸,治疗时应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特长,抓住主要矛盾,即抓住主要症状,或主要症候群,进行对症治疗,如果症状复杂难以分清可选用百合清脑静神剂进行治疗,可快速减轻症状,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对于服用西药控制的患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服用西药以免产生依赖性,让病情进一步恶化。

患者可能存在内心冲突,这种冲突往往与缺乏安全感和自我挫败的评价有关,因而,在帮助分析和解决内心冲突时,心理治疗可以有一定效果。所有的人都会经历过恐惧和焦虑。恐惧是对外在可以辨认到的威胁如一架轰炸机或一辆失控的汽车所产生的情绪的、心理的和行为上的反应。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状态,不存在明确的威胁因素。焦虑伴随的生理和行为改变与恐惧相似,因而这两个词常被人们混淆使用。

焦虑是对应激的反应,如生活中重要关系的破裂或处于对生命有威胁的灾难之中。有理论认为,焦虑是对被压抑的性欲或攻击冲动的反应,这种冲动正要打破维持内心平衡的心理防御机制。因此,焦虑可能反映内心存在的矛盾和冲突。

自我治疗

对于焦虑性神经症的治疗主要是以心理治疗为主,当然也可以适当配合药物进行综合治疗。患者不妨按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自我治疗:

1.增加自信自信是治愈神经性焦虑的必要前提。一些对自己没有自信心的人,对自己完成和应付事物的能力是怀疑的,夸大自己失败的可能性,从而忧虑、紧张和恐惧。因此,作为一个神经性焦虑症的患者,你必须首先自信,减少自卑感。应该相信自己每增加一次自信,焦虑程度就会降低一点,恢复自信,也就是最终驱逐焦虑。

2.自我松弛也就是从紧张情绪中解脱出来。比如:你在精神稍好的情况下,去想象种种可能的危险情景,让最弱的情景首先出现。并重复出现,你慢慢便会想到任何危险情景或整个过程都不再体验到焦虑。此时便算终止。

3.自我反省有些神经性焦虑是由于患者对某些情绪体验或欲望进行压抑,压抑到无意中去了,但它并没有消失,仍潜伏于无意识中,因此便产生了病症。发病时你只知道痛苦焦虑,而不知其因。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你必须进行自我反省,把潜意识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诉说出来。必要时可以发泄,发泄后症状一般可消失。

4.自我刺激焦虑性神经症患者发病后,脑中总是胡思乱想,坐立不安,百思不得其解,痛苦异常。此时,患者可采用自我刺激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如在胡思乱想时,找一本有趣的能吸引人的书读,或从事紧张的体力劳动,忘却痛苦的事情。这样就可以防止胡思乱想再产生其他病症,同时也可增强你的适应能力。

5.自我催眠焦虑症患者大多数有睡眠障碍,很难入睡或突然从梦中惊醒,此时你可以进行自我暗示催眠。如:可以数数,或用手举书本读等促使自己入睡。

在自我采取以上方法的同时,还必须使用抗焦虑药。常用的有安定、利眠宁等,可以口服也可以肌肉或静脉注射。如果焦虑伴有抑郁,服用多虑平、阿米替林等三环类抗抑郁药有良好效果。

焦虑性神经症患者,如果能够严格遵照医嘱,并进行密切配合性的自我治疗,不长时间一定能摆脱焦虑。

下面的一些建议或许可以帮助你纾解紧张、克服焦虑,你可以从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例如:

1、勿努力尝试入睡:担心睡不好或是认真地去睡觉,只会用脑过度,使自己更难入睡,所以您所要做的只有放松自己,等待睡眠自然的发生。

2、减少躺在床上的时间:睡得多而浅,不如睡得少而实在,因此如果您有睡眠的困扰,请勿在床上逗留过久。

3、床是睡觉的地方:请不要在床上看书报杂志、抽烟或看电视,更不要在床上想事情。睡眠需要培养气氛,因此请不要在睡前的两三个小时内从事耗费脑力的活动,或者念念不忘白天繁琐的工作。

4、不要在睡眠上花费太多心思:放弃诸如{一旦今天没睡好,就会使明天某些事情更灰暗}的念头。

5、晚间避免饮用咖啡、酒或吸烟:具中枢兴奋性的饮料会造成入睡困难。严重失眠时午餐后就要避免使用兴奋性饮料,酒精虽然会协助入睡,但是睡眠会变得片断或易受干扰,所以请不要用酒精来助眠。

6、适时运动或泡热水澡:失眠患者在睡前五到六小时运动二十分钟,或者睡前二到三小时泡热水三十分钟,均有助于延长熟睡的时间,入睡时盖被子保持熟睡时的体温可能也有帮助

焦虑症怎样自我调节

良好的自我心态

首先要乐天知命,知足常乐。其次是要保持心理稳定,不可大喜大悲,要心宽,凡事想得开,要使自己的主观思想不断适应客观发展的现实。不要企图让客观事物纳入自己的主观思维轨道,那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极易诱发焦虑、抑郁、怨恨、悲伤、愤怒等消极情绪。再次是要注意"制怒",不要轻易发脾气。

增加自信

自信是治愈神经性焦虑的必要前提。一些对自己没有自信心的人,对自己完成和应付事物的能力是怀疑的,夸大自己失败的可能性,从而忧虑、紧张和恐惧。因此,作为一个神经性焦虑症的患者,你必须首先自信,减少自卑感。应该

相信自己每增加一次自信,焦虑程度就会降低一点,恢复自信,也就能最终驱逐焦虑。

自我疏导

轻微焦虑的消除,主要是依靠个人,当出现焦虑时,首先要意识到自己这是焦虑心理,要正视它,不要用自认为合理的其他理由来掩饰它的存在。其次要树立起消除焦虑心理的信心,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运用注意力转移的原理,及时消除焦虑。当你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的事物上去时,心理上产生的新的体验有可能驱逐和取代焦虑心理,这是人们常用的一种方法。

自我放松

当你感到焦虑不安时,可以运用自我意识放松的方法来进行调节,用自我松弛的方法从紧张情绪中解脱出来。具体来说,就是有意识地在行为上表现得快活、轻松和自信。比如说,可以端坐不动,闭上双眼,然后开始向自己下达指令:"头部放松、颈部放松",直至四肢、手指、脚趾放松。运用意识的力量使自己全身放松,处在一个松和静的状态中,随着周身的放松,焦虑心理可以慢慢得到平缓,可以想像自己在碧波荡漾的海边或湖边,沐浴温暖和煦的阳光,听得见波涛轻拍岸石的声音,闻得出空气中清新宜人的气息……让自己的身与心得到全面放松,抛弃过分的焦虑。

自我反省

有些神经性焦虑是由于患者对某些情绪体验或欲望进行压抑,压抑到无意中去了,但它并没有消失,仍潜伏于无意识中,因此便产生了病症。发病时你只知道痛苦焦虑,而不知其因。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你必须进行自我反省,把潜意识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诉说出来。必要时可以发泄,发泄后症状一般可消失。

浅析当前社会心理与社会问题

浅析当前社会心理与社会问题 摘要:社会问题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伴相生,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与提高,但同时因发展不均衡、地域差异、收入分配差异、文化差异等因素导致的社会规范、社会公平、公共安全等社会问题也相继出现,且日益突出,并由此产生了焦躁浮躁、公平正义感缺失、仇官仇富等相应的社会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本文通过对当前社会心态与社会问题的分析研究,寻求培养健康社会心态的方法和途径。 主题词:社会心理;社会问题;心态 一、当前社会问题概述 当前我国社会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与提高,中国人民的建设事业取得空前的成就。但是,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不均衡,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城市农村的经济、文化差异较大,在社会改革转型过程中,社会现象较复杂,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挑战与问题。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我们所碰到的社会问题,是由于社

会关系或社会环境失调,使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受到不良影响,社会进步发生障碍的社会现象。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古代社会也有社会问题,当然,许多内容与今天不一样。现在有当代的社会问题,未来,人类社会同样会有社会问题,只不过许多内容也会与今天不一样。我们今天面临的社会问题,有的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有的是在社会前进中新发生的,这些问题可归纳成五类:即社会规范问题;社会平等问题;社会组织问题;公共安全问题;人口与生态环境问题。 二、相对应的社会心态 “社会心态”被历史性地写入“十二五”规划。党和政府把“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中。 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的主流是好的,人们的精神风貌、价值观积极向上,人心普遍思富、思安、思稳、思和。但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因工作、学习、生活、前程、财富,往往表现出一种焦虑不安、浮躁不定,紧张不已的情绪,这种情绪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狭隘极端、迷茫失落等消极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我们应准

社会焦虑自测量表

请认真阅读下面每个条目,并决定其陈述与你的相符。按下面的标准在相应的条目前面的横线上标出分数(1~5)。 1=本条目与我一点儿也不符; 2=本条目与我有一点儿相符; 3=本条目与我中等程度相符; 4=本条目与我非常相符; 5=本条目与我极其相符; ___(1)即使在非正式的聚会上,我也感到紧张。 ___(2)与一群不认识的人在一起,我感到不自在。 ___(3)与一位异性交谈时我通常会感到轻松。(R) ___(4)在必须同老师或上司谈话时,我感到紧张。 ___(5)聚会常使我感到焦虑不自在。 ___(6)与大多数人相比,在社交中我较少羞怯。(R) ___(7)与不太熟悉的同性交谈时,我常感到紧张。 ___(8)在求职面试时,我是会紧张的。 ___(9)我希望自己在社交时信心更足一些。 ___(10)在社交场合中,我很少会感到有什么焦虑。(R) ___(11)一般说来,我是个害羞的人。 ___(12)在与一位迷人的异性交谈时我会感到紧张。 ___(13)在给一位不太熟悉的人打电话时我会感到紧张。 ___(14)我在与权威人士谈话时感到紧张。 ___(15)即使处于一群和我相当不同的人群中,通常我仍感到轻松。(R) [计分规则] 将注有(R)标记的题反序评分(即5改为1,4改为2,2改为4,1改为5后再计算总分)。 [结果评价与解释]

总分范围为15~75分,焦虑程度与总分呈正比,大学生平均分为38.9,标准差为9.7。粗略地说,如果一位大学生的测验分数超过了60分,即可认为是患有社会交际焦虑症。此时,对他实施认知治疗,即解释和说理,以解除不必要的顾虑;同时用验证保证的方法,使患者坚信某个事物对自己无害,建立自己的信心;最后辅以行为矫正的方法。要根治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症是可以的。

如何应对考试焦虑

如何应对考试焦虑 每个人在考试前都或多或少有焦虑的现象,大小程度根据个人的心理承受压力和心态,如果长期反复发作考试焦虑,且症状严重以至影响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者,就需要治疗了。大量的临床经验表明,考试焦虑症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治愈的。及时的心理自疗并配合药物治疗,效果比较理想,下面试举几项,不妨试一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较低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才能真正的发挥个人的水平。 1、肌肉放松。从头上往下,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右手紧握,握的很紧,再紧再紧,直到发抖,充分的体验这种紧张,然后慢慢慢慢地把自己的手指放开,然后慢慢慢慢地去体验这样一种放松的感觉,会觉得越来越轻松,越来越轻松,这个方法很容易学,可以舒缓焦虑的情绪。还有想象放松。想象大海、蓝天、白云、大草原,这样子使你的心情从紧张中放松下来。这是放松法。 2、宣泄倾诉:当你感到压力过大,内心的焦虑自己无法排解时,不要闷在心里,找个值得你信任的人把苦恼说出来。在宣泄自己的负情绪的同时,你还会惊奇地发现,原来考试焦虑的不只自己一个人,很多同学都有,从而恢复心理平衡。宣泄也有几种,一种具体的措施就是把话说出来,找你的好朋友、找你信赖的人,或者找专业的咨询师,把你现在的担心、现在的情绪、现在的感受、现在的状况说出来。另外可以把它喊出来,找一个空旷的地方,或者没有人的地方,你可以大声的叫,你说我现在紧张,我要克服它。这样大声的喊出来。还有就是写下来,总之把内在压抑的情绪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宣泄情绪的过程。 3、自我暗示:进入考场后,你可以暗示自已:“我能行”,“我紧张,别人也一样”,“我最棒”等等,放下包袱,减轻紧张感,增强自信。此外,可采用深呼吸法,一呼一吸,

社会心理学-焦虑心理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焦虑心理问题 文章摘要:当代社会,大学生不同程度的都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 以焦虑心理最为突出。焦虑心理作为一种消极情绪,往往会导致大学生一系列的 身心问题和行为问题,并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社会发展。本文通过对一系列大学生 焦虑现象的分析,揭示造成当代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原因,并从当代大学生产生焦 虑心理的根源出发,提出合理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焦虑心理原因分析应对策略 一、大学生焦虑心理的表现及影响 (一)焦虑心理的表现 当下社会,是一个大转型的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面临巨大改革,巨大 进步的社会。而进步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各行业各个 而大学生是最敏锐的感受到层次的人都需要适应转型时期的各种紧张性刺激。 【1】 这种时代信息的社会群体,正是由于这样的不确定性,使得当代大学生面临较于 常人更大的心理压力,更易产生焦虑心理。大学生焦虑心理主要体现在学习、工 作以及恋爱生活中出现紧张、厌烦、恐惧、焦躁等心理现象。 (二)焦虑心理的影响 焦虑是个体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危险出现而自觉难 以应付时,由紧张、焦虑、烦恼、恐惧、焦急等感受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状态。 适度的焦虑在一般生活场景中具有积极意义,而持续严重的焦虑会导致机体【2】 免疫机能下降,内分泌调节紊乱,从而损害身心健康。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当代 大学生心理情绪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焦虑心理问题,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 响是巨大的。现实迫切的要求我们了解大学生心理现状和分析焦虑心理产生的原 因来及时有效地缓解当代大学生的焦虑心理,促进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二、大学生焦虑心理产生的原因 遗传因素、成熟水平、身体健康状况和个体人格特质等身心方面的因素对当 代学生焦虑心里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而家庭、学校以及其他的外在社会因素对 焦虑心理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值得我们关注! (一)社会大环境影响

社会焦虑研究报告

篇一: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学生社会焦虑调查报告李新朝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学生社会焦虑调查报告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2013级教育学专业一、调查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竞争加剧,社会焦虑不再是“弱势群体”的 专利,而渐成一种普遍心态。在许多人看来,身边往往危机四伏,总有原因让人感到不安。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我们希望能帮人们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 二、摘要 大学生普遍存在社会焦虑现象,且较严重。三、关键词社会焦虑、大学生四、调查对象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2013级教育学专业100名本科生,其中男生18人,女生62人。五、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78份,回收率为78%,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100%。六、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问卷由两部份组成:第一部分为大学生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社会焦虑量表。问卷由20道选择题组成,得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高。七、数据分析与统计 问卷调查结果用spss17.0中文版进行分析。八、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社会焦虑总体情况 表2焦虑得分平均分 1、由表1可知,焦虑得分在40-49和50-59这两个阶段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75.7%。 2、由表2可知,焦虑得分平均分为51.8205。 3、分析:大学生普遍存在社会焦虑现象,且较严重。 (二)大学生社会焦虑情况分析 表3性别和焦虑得分相关分析 表7独生子女和焦虑得分相关分析 表8性别和独生子女卡方检验分析: 1、由表3、表4、表6可知性别、年级、生源地和焦虑得分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均大于0.05,所以性别、年级、生源地和大学生的社会焦虑现象并无明显的关系。 2、由表5可知,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和焦虑得分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小于0.05,可见是学生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和其社会焦虑程度存在一定的关系。 九、结论 社会焦虑特属于某些社会或时代,它是一种广泛的心神不安和精神不定,是 一种弥漫于社会不同阶层的焦虑,它不会轻易消退,不容易通过心理的调适而化解,人们所焦虑的对象或有不同,但在其性质和内容上又存在着一些共性。这种社会性的焦虑往往直接由物质的原因而起,也突出地表现于物质生活,表现于担心自己及家庭物质生活的现状和前景。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社会焦虑情况不了解和解决,它将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的生活。对于这一现象的解决我认为我们的政府应:1、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充分就业应当是任何社会优先考虑的目标。政府应创造条件,让每一位社会劳动成员都能获得一份有稳定报酬的职

焦虑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综述

焦虑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综述 2012010331 祁琪 一.焦虑 1、前言 焦虑是由D.Epstein和C.D.Spielberger提出的理论。罗洛.梅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剧烈变迁的时代,旧的生活观、伦理观、价值观逐渐崩溃,人们的独立性丧失了,对自我产生了一种陌生感,因而增加了人们的焦虑。他认为只要主观上认为某个价值受到威胁,人就足以产生焦虑的体验。爱普斯坦的理论建立在对伞兵的研究上,他发现焦虑是在知觉到极度危险后所产生的无方向的唤醒状态。他把这种状态描绘为极端有害的,并往往导致直接的动机(恐惧),以致造成行动的可能性。这是一种适应性的作用,当情境(威胁)恶化时,直接行动的可能性就会提高。斯皮尔伯格详细论证、完善了由卡特尔(R.BCattell)提出的状态和特征焦虑的概念,把焦虑分为特征性焦虑和状态性焦虑,其理论不仅可以对焦虑作定性研究,而且可作定量探讨,从而结束了仅在理论上定性研究焦虑的历史,开拓了焦虑研究的新领域。 历史上存在过很多种关于焦虑的分类[1]。根据弗洛伊德的研究,焦虑产生于过分的、使自我无法控制的刺激。并将其分为: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这是从焦虑产生的根源出发的。这其中现实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焦虑产生由客观上对自尊的威胁引起,无论这种威胁是外界的危险还是内部的道德与自我行为之间的冲突。我们将这种由现实存在的威胁而引起的焦虑成为正常焦虑。而神经性焦虑则是个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而产生的异常焦虑。 因此,从焦虑的性质上看,我们也可以将其分成正常焦虑和过敏性焦虑[2]。但这里需要解释的是正常焦虑的“正常”指的是焦虑的性质,并不是指焦虑的程度,即适当水平的焦虑,它同样可能出现过高或过低的不同水平,这取决于客观情境对自尊心的威胁程度。而过敏性焦虑则是遭到严重伤害的自尊心本身引起的。 2、焦虑问题研究的理论成果和现状 在心理学领域,各个学派从各自立场出发对焦虑做出了不同的理论解释[3]。 2.1雅各布森的焦虑理论 雅各布森是自我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她将本我、自我、超我这一心理结构视为一个能量系统,所有的心理现象都可以用能量的变化来说明。而情绪就是一种能量的释放,这种释放会伴随特定的体验,焦虑也是其中一种能量释放现象。雅各布森认为:无论选择性释放途径可得与否,自我都必须使多余的能量得到释放,使紧张水平回落到适中状态。因此,如果多余的能量是通过选择性途径释放的,则个体产生愉快的情绪;反之,如果多余的能量是通过非选择性途径释放出去的,则个体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焦虑便是其中之一。 由此可见,情绪的性质取决于选择性释放途径能否得到,而选择性途径又取决于自我的机能,因此自我是焦虑发展的根源。在雅各布森看来,焦虑是一种结构现象,它是由自我和本我之间的张力所引起的,即当自我被迫通过非选择性的释放途径释放多余能量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焦虑又起到信号的功能,它促进自我发展更多的释放途径,以

当前文化焦虑

当前文化焦虑问题 朱泽厚(前中共宣传部部长) 编者按:推进中国民主、科学事业的中坚英才,中国民主思想的重镇、中共贵州省委前书记、中宣部前部长、本刊编委朱厚泽同志,2010年5月9日于北京逝世,享年80岁。这篇文章经作者生前多次修改,准备在本刊发表。作者希望几位学者和他共同讨论这个问题,但相关文章没有准备好,等待不及,先发此文,以为纪念。 广义的说,凡地球上的非自然存在,以及打上人类印记的自然存在,都可以叫做文化。从社会存在的意义上说,文化就是历史演进过程的积淀及其轨迹。 在西方许多国家,文化和文明在词义上是相通的。在中国的汉语中,往往把一定的文化类型,把凝固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并存续一段历史时期的文化,称为文明,不仅涵盖一定文化的特征,还涵盖一定文化发展的程度。为区分文明的物质和精神的属性,或为强调它的政治和制度的层面,又区分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政治文明——制度文明等等。 文明差异和文化交流 为说明这个问题,我想稍微离开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具体的历史,一般性地考察文明发展进程的全球态势。 无疑,各种文明总是在一定人群、一定的地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总是以一定的自然环境为背景,又以一定的人群作载体。因此,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种种文明,势必存在着文化的差异,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和风貌。但是,在一个横断面上对它们进行的观察,又无法比较出它们的高低优劣。比如各个民族的文学艺术,你怎么比啊?因为习俗和审美的不同,这个民族喜欢这个,另一个民族喜欢那个。 然而,由于资源(自然的,人文的)聚集不平衡的绝对性,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明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的。既有相对走在前头的,也有相对发展靠后的;既有处于中心区域的,也有处于边陲的。文明发展程度不一,就会产生“文明的落差”。这与流水的落差一样,必然会从高端向低端流动,从中心向周边扩散。或周边地带也会被中心地区吸引,主动去学习和接受高端文化,以提升自己。 中国历史上曾是东方文明的中心,日本派“遣唐使”学习唐朝文化,是吸纳高端文明的例证;而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则深深刻录了这种文明流淌和扩散的轨迹。 当然,文化交流现象还不仅仅由于“文明落差”引起的。相对先进的民族向相对落后的民族吸收文化营养,以丰富自己文化内涵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中国中原地区自汉至唐,从西域各民族那里不仅学习了佛法,而且学习了许多种植技术——如西瓜、核桃、棉花等等,还学习了音乐、舞蹈、杂技、绘画等许多文化艺术。而《西游记》描写唐僧取经,玄奘最后回到长安,关起门来译经,是因为发现了和我们不同的印度文化,觉得它很值得我们去了解、去吸取。这种不同文化相互流动、相互影响、取长补短的历史现象,也是不可忽视的。 总之,文化的交流、扩散、转移、相互接纳、互补、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可遏制的历史主流。不同的地域、环境和人群孕育出不同的文明,决定了文明的多样性;而文明的差异,特别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聚集的不平衡,又决定了文化交流的必然性。 在人类文明发展到资本主义出现的时代,因文明落差而引起的文化交流,就是所谓全球 化的过程。什么是全球化?定义很多。我认为全球化就是指当今世界人类的活动已经或正在急速地、大规模地超越民族国家的政治疆界和自然地域界限,从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的

应对焦虑 中英文对照

如何应对焦虑 焦虑可以说是生活中固有之物。当我们每每面临威胁到我们的安康感的状况的时候,焦虑——我们心理活动的一种——会应运而生。因为焦虑这种心理活动是深深植根于我们的大脑中的,我们没有办法阻止它不出现。然而,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意识和自我控制抵制它的侵蚀的话,我们就能采取相应的反应。 任由焦虑控制我们的思想会使我们变的紧张和沮丧。其实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内心的很多恐惧都是毫无根据的。我们大脑经常会有这种习惯:大脑中幻化出一副副可怕的景象。任由其发展,这些可怕的景象就会幻化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妨害我们对事实的判断。如果我们真的试图想控制焦虑感的话,我们就必须停止我们头脑中的消极的想法。取而代之是我们应该把我们的注意力专注在我们周围的清晰的事实上,并从中分析和判断我们真正的忧虑和担心何在。这样我们就会减轻我们的焦虑程度。 当然,又回到这个问题:我们该怎样对付焦虑? 说句实话,对付焦虑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的基因组成就注定了阻止我们头脑中的这种对外界不适的自动反应是困难的。但是,如果我们愿意、并不断练习,我们就能够改善我们处理焦虑的方法。 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我们恐惧的实质是什么。我们需要找出它们因何而来,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没有这方面的理解,一旦焦虑充斥我们头脑的时候,我们就不能采取合适的方法对付它。 当我们理解了我们的焦虑的实质,我们就会对它看的更清楚。这个重要的因素是改变恐惧对我们思想影响的关键。一旦我们意识到我们焦虑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借助我们的理智干预。然后我们就能够对我们焦虑的实质做出分析。然而,有意识和理解是不够的。愿意抛弃我们毫无根据的恐惧也是必需的。如果我们没有意愿改变我们我们对焦虑的看法,我们就很难舒解我们的紧张感。 确证我们的焦虑之源需要时间、坚韧和执着。每当焦虑产生在我们思想的时候,我们就必须通过我们的意识有意干预,然后确认我们焦虑的事情的实际是怎样。一旦我们从各种假象中分辨出事实,我们就必须重新组织我们的思维,摈弃假象。尽管刚开始这样做比较难,但熟能生巧。 就我本人而言,我往往经常陷滞于我的担忧无法自拔。但就我现在所知很大一部分我的那些担忧都不过是我头脑中自我庸扰的幻想罢了。所有的时间我把自己不停的围困在事实上并不存在的担忧之中。花了很长时间我才渐渐意识到我已经浪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思虑我的那些毫无意义的担忧。如果当时我能从那些幻象中分辨出事实,我应该是会做出更好的决定的。 在你被焦虑吞噬之前,不妨考虑一下如下的处理方法: 》自问一下:我担忧什么?我的恐惧有任何实质的内容吗? 》对事情做出认真分析,去伪存真。

焦虑是一种怎样的情绪体验

焦虑是个体由于达不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或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内疚感增加,所形成的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性的情绪状态。 一般认为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担心、恐惧的感受交织而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是与认知和身体症状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焦虑与恐惧 1.焦虑与恐惧的联系与区别 焦虑曾被理解为人从正常、平静和安全感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负性状态,被解释为心理病理学的动力性关键现象,是一种支持逃避和回避的习得性驱力,是一种心理困境防御机制的标靶等多样的描述。 焦虑与恐惧都是人受到威胁和处于危险情境中的退缩或逃避的体验和行为。但二者是有区别的。 (1) 恐惧是进化中形成的、单一的基本情绪,而焦虑则是社会化复合情绪,尽管恐惧在个体发展中也进入社会化过程。 (2) 恐惧的产生有可确定的引发刺激源,焦虑则常常是“前刺激”现象,如对威胁刺激的预期。因此,恐惧可被称为“后刺激”现象,即被某个具体的恐惧刺激所引起。 (3) 焦虑的更重要的症结点在于:恐惧与应付行为相联系,特别是与逃避或回避行为相联系。恐惧的适应作用,是向个体“通报”外界情境将要带来危险或威胁,驱使个体采取应付策略或行动,去躲避当前的处境。然而当应付尝试一旦失败、危险和威胁长时间持续存在或程度加重而个体无力应付时,它的信号意义就不再是通报信息,而变成个体所无法驾驭的负担,这时,恐惧就转化为焦虑。 而恐惧是回避和逃避的动机力量,个体如未遇到任何限制,恐惧情绪就会支持逃避行为。因此,焦虑可被看做“未解决的恐惧”、“对恐惧的恐惧”,或者说,是随着对威胁的知觉和恐惧而转化为适应不良的唤醒状态。 (4)焦虑是恐惧以及其他多种情绪的结合,是与认知和身体症状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某些情况下,痛苦、恐惧、愤怒、羞愧、内疚和兴趣与焦虑同时发生。这些情绪成分的组合因人、因情境而异。 2.焦虑的多种表现形式 (1) 一种影响广泛、在临床诊治以及研究中很有影响的判断,把焦虑分为如下两种形式:①焦虑来自片段的恐慌性打击,例如,它像是一种突然由身体症状所支配的情绪性驱动反应;②焦虑来自某种威胁或危险感受长时间地在心理上盘踞着。这两种形式说明,前者是一种情绪状态,由具体情境所诱发,并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消失。后者则是一种人格特性,经常感受焦虑的人可能养成一种焦虑特质,表现为跨时间、跨情境的个体特征。 (2) 焦虑可分为属于临床病理范围和属于正常情绪范围两种。长时期持续的焦虑,有可能变为病态情绪。病态焦虑与正常意义上的焦虑相比较,前者比后者更多地反复出现和更持久。按其发生的客观危险或威胁诱因来说,病态焦虑经常过分地、超强度地显示出来,使个体处于更无助的境地,并导致心理和生理上的功能障碍。焦虑人格十分脆弱,严重的焦虑持续发生,则可形成病态人格。 (3) 另一种来自因素分析和症状自我报告的形式上的区分为:①生理性反应,如出汗、面孔潮红、呼吸短促、心悸、肠胃不适、疼痛和肌肉紧张等;②认知性心理焦虑,如强迫思维、思虑、忧心忡忡和不安等。 3.实验 一项实验证明,患者试图控制焦虑的期望是有效的。告知患者将“从放松状态进入焦虑状态”,但是他们如果进行一种操作(转动一个圆盘,这时会出现一个亮光),就能缓解诱发的焦虑。 以此诱导恐慌患者处于恐慌状态。实际上圆盘并不能影响焦虑的感受,而患者并无一人去转动圆盘。这时给50%的被试出示了亮光,他们出现了控制焦虑的幻觉,他们与另外50%的被试不同,他们坚信能对产生的焦虑加以控制。其中10个被试在实验中被诱导了焦虑,这10人中有8人来自未产生控制幻觉组。 而未产生控制幻觉组的被试报告了感受着强烈的症状和更严重的对灾难的认知,比那些产生控制幻觉的被试更

当前社会负面情绪状况分析

当前社会负面情绪状况分析-新闻学 当前社会负面情绪状况分析 纪笑雨 【摘要】当前中国社会总体的情绪基调是积极向上的,但负面情绪的存在依然不容忽视。社会负面情绪主要表现为焦虑情绪、仇官仇富情绪、失望冷漠情绪、空虚无聊情绪还有孤独情绪等。负面情绪是这个社会不和谐因素的体现,如果任由其堆积而置之不顾将会对社会的发展造成致命的伤害。及时关注和消解社会民众的负面情绪,能够引导整个社会在和谐、健康的氛围中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大众心理负面情绪社会和谐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在这个特殊的社会转型时期显现了很多的社会问题,最近这些年很多人的幸福感不但没有太大攀升,反而打了折扣。本文旨在探讨现在中国社会存在的负面情绪,以更好地把握社会心态发展的脉络。 情绪是指每一个人在生活中各种内心活动的反应。社会情绪是人们对各种社会现象的心理反应,多数时候指的是一些在社会上能够引起共鸣,能够引起绝大多数人心态变化的态度表达。当前中国社会情绪的基调是积极向上、比较健康的,但是由于社会转型期存在一些特殊的社会因素加上新闻媒体的作用,使得社会上一些负面情绪不断滋生。对于社会的负面情绪我们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任由负面情绪堆积的话,社会的稳定将遭遇极大的隐患,甚至可能产生破坏性的结果。 1、由于经济转型发展引发的焦虑情绪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经济快速转型发展阶段,但社会的发展并没有与经济的高速发展相同步。在这个特殊的转型时期,经济的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

题,首先是生存方式的变化引起了很多人的焦虑。焦虑情绪是由担心、害怕、紧张、焦躁等许多感受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现代社会的人们生存压力变大,物价上涨,生存成本加大,很多人不得不每天都在为基本的衣食住行而奔波,加之在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各方面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变得相对紧张,就导致很多人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 2、由于贫富分配不均引发的仇富情绪 当前中国社会由于转型时期的特殊性存在贫富分配不均问题。中国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是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个人因素与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改革开放之后国家逐步放开政策鼓励追求财富、保护私有财产,加之市场经济必然存在竞争等原因产生贫富差距之外,我国的基本经济体制、分配制度以及其他方面社会政策和制度的不完善也是造成贫富分配不均和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贫富的分配不均导致了现在很多民众的不满和仇恨心理,主要表现为仇富心理。仇富情绪即是指在与别人比较的过程中,当发现自己在经济、才能、名誉、地位或待遇、享受等方面不如别人时,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①。比如最近几年发生的“郭美美事件”、“胡斌70 码事件”还有“李天一事件”都在网络上引起了网民的激烈讨论,一些网民言辞激烈,甚至把不满情绪直接指向”富二代”。人们认为富人有着太多的特权和自由,而这一点正是他们无法容忍的。 3、由于权力滥用、贪污腐败引发的仇官情绪 中国古代的封建集权政治制度导致民众的仇官情绪由来已久。在当今的中国,虽然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由于民主法制不够健全导致了贪污和腐败的滋生。很多官员在金钱和权力面前没有经受得住诱惑铤而走险。这种腐败现

社会焦虑量表

社心量表介紹B85207059 廖楷民 |相關文 編製問卷的背景[回頁首] 社會焦慮的定義: Watson & Friend (1969)認為社會焦慮是人在社會情境中所產生的一種逃避、喜歡獨處且的不適情緒。包括二個因素:(1)社交迴避與苦惱(Social Avoidance):即在社會情境中,情感和不舒服的感覺(2)負面評價恐懼(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即對他人評價的憂面評價而苦惱與對他人可能給自己負面評價的預期。 社會焦慮的特質: 1.非理性的信念 社會焦慮者常會有非理性的想法,如害怕失敗、害怕拒絕,在拒絕的情境當中,易不安美和害怕產生負向情緒,因而產生焦慮和自我貶損行為。 2.明顯的社交逃避行為 社會焦慮因有社交逃避傾向,相對的會引起行為退縮,降低與他人的社會接觸。Chee

Buss(1982)指出社會焦慮者與他人交談的次數較少,較難自然的交談,談話的時間很簡短,很整流暢的交談。與他人為持有距離的退縮行為,也表現在與他人的互動中,不習慣注視對方,的接觸。此退縮行為,會使社會焦慮者刻意避免會使自己產生困窘的情境或是不貿然進入會使社會焦慮的情境。 3.負向自我陳述(negative self-statement)和自我評價(self-evaluation) 社會焦慮者常會有負向的自我陳述,對情境的嚴重性採取誇大的觀點,並對自己的因應能忍受力採取過低的評價,或自我挫敗的想法,而造成情緒和行為的不適應。 4.負面歸因型態 高社會焦慮者比較是內控型,而低社會焦慮者是外控型,負面的自我歸因型態容易造成社 問卷編製的理念[回頁首] 社會焦慮問卷(Social Anxiety Questionnaires) 現今使用較廣的自陳式社會焦慮量表主要有Watson和Friend於1969年基於社會評價(social-Evaluation Anxiety)所編製的社會焦慮量表,包括「負面評價恐懼量表(FNE)」30題交迴避和苦惱量表(SAD)」28題,兩個分量表,共58題。 負面評價恐懼量表(FNE):(Watson & Friend, 1968)

如何应对焦虑

如何应对焦虑 邓春华 一、活跃课堂气氛 引入主题 1.课前热身——记忆力大赛活动说明 屏幕上将每次呈现 10 个英语单词 单词为常见的 时间为30 秒钟 请在这段时间内努力记住这些单词 30秒后 这些单词会在屏幕上自动消失 请尽快写出你所记住的那些单词 看看你记住了几个 二、活动分三种情境 三种情境中出现的单词是不同的 但难度相近 ①自测、自评 焦虑度较低 ②小组比赛 组内互评 焦虑度较高 ③挑出五名同学当众测试 当众评分 焦虑度最高 2.引发思考 导入课题师 同学们 你们三次测试的结果一样吗 生 有的结果是9、8、6 有的是10、9、8 有的是10、10、8 有的是9、8、8 没有一个三次结果完全一样 不一样。 三、师 那导致测试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 对 是紧张 或者说焦虑。看来 焦虑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它对我们考试水平的发挥也有重要影响。那这种影响是好是坏呢? 适度的焦虑对我们来说是好的 过度的焦虑对我们则是有害的。拿考试来说 考试焦虑过度的话 我们可能会体验到脑子一片空白、读东西读不进、本来记得很清楚的东西硬是想不起来 思维像僵住了一样 甚至有些同学经常会出现腹泻、恶心等症 这就是为什么考试前厕所的生意很好的原因吧。而升学考试也是我们人生当中的一次重要考试 很容易会产生考试焦虑过重的情况。我们常说 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 而是自己。面临即将到来的升学考试 除了努力复习迎考之外 调整好考试心态 避免产生过度焦虑也是当前我们的一大任务。那该如何做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考试焦虑。 四、现场调查 了解焦虑原因现场调查师 俗话说治病要求根 解决问题也要先清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所以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紧张。调查 1.①你认为自己有考试焦虑吗 ②如果你觉得自己考试时出现焦虑的情况 那么你觉得焦虑的原因何在 2.原因分析及总结 1 自身因素 主要包括身体状况 个体的神经类型 性格特质 自我评估认知水平 学习上高中或其他学校 可以出去找工作 学手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就是考不上高中或其他学校 可以早点出去赚钱 另谋出路 还可以给父母减轻负担 承担家庭责任。相反 身体健康状况不是特别好的学生 焦虑水平相应的就会高一些。特别是家在农村的学生。他们想通过升学走出一条只从事脑力劳动的路 所以对升学也特别看重。②个体的神经类型 如果个体是强而平衡的学生 易产生心理上的失衡 并伴有强烈的情绪反应 其焦虑水平就相对高一些。③性格特质 性格特征是积极的学生 如勤劳 自信 谦逊 镇定 勇敢 乐观等 就能进行自我控制 保持正常的心态认真学习 刻苦钻研。而性格特征是消极的学生 如骄傲 自卑 胆小 沉默悲观 优柔寡断 则会无中生有 把所有的事情都朝最坏的方面想 就会焦虑重重 看不到希望 导致惊慌失措。④自我评估认知水平 高焦虑的学生 往往自我评价都过低 对自己认识不足。而且会有消极的自我暗示。有些高焦虑的学生在对待自己提高的成绩会认为是纯属侥幸 而不会归结为自己能力的提高 担心自己下次肯定不能考出同样理想的成绩 而下次老师 同学肯定会怀疑自己这次考的成绩是不真实的 使自己陷入了一个困境。轻度焦虑的学生往往给自己一个积极的自我暗示 认为自己一定行 一定会成功。现在成绩不理想 是因为自己在学习上花的时间还不够 或者是方法用的不够恰当 而不会归结为自己的能力不足。⑤学习动机 考试焦虑程度高或低的学生往往在学习动机上表现的很单调 或者表现的不明确。有一位在考试焦虑测验中表现为镇定的学生 学习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 自己也认为太自负。他自述说 我现在觉得学习没什么意思 不管努力与否 都能考出那点成绩。我的目标是考上重点高中 而我认为我现在的成绩考上应该不成问题。所以没有动力学习。 对升学也没什么感

当前社会风气存在的问题

当前社会风气存在的问题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重要的成果,遏制住了“四风”蔓延势头,使得党内政治生态得以净化,并由此带动和重塑着社会风气。但与此同时,也应当注意到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在一定程度还依然存在。 一、当前社会风气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1、社会诚信缺失现象较为普遍。诚信缺失现象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一切以“利”为目的,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等思想影响了很大一部分人。当今的社会环境中,各个领域大量充斥着背信弃义的现实案例,经济领域的假冒伪劣;文化市场中的盗版侵权、伪科学、伪技术乘机泛滥;人际交往中的相互不信任;更可怕的是在社会政治领域中,以权谋私、钱权交易、以权代法、贪赃枉法、索贿受贿等。比如在产业经济领域,商业信用危机使得假冒伪劣产品越来越多、合同履约率越来越低,据工商部门不完全统计,1990年以前的合同履约率是80%~90%,目前我国每年订立的合同约40亿份,但履约率只有50%多一点。一位曾经声名显赫的“亿万富商”说过:“务农的不如做工的,做工的不如经商的,经商的不如借钱的,借钱的不如不还的。” 2、炫富现象依然存在。炫富。炫富即炫耀、夸耀财富或富有,比如7000万元嫁女事件,再比如用百十辆豪华车队迎接一只百万元级别的动物,这种花不当值的行为以及与此相类似的活动都是炫富表现。炫富不仅出现在网络上和新闻事件中,在当前社会中也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攀比和聚会攀比等方面。某公司员工小张说:在办公室里,很多同事没事的时候会比较名牌衣服、化妆品、奢侈品等,这对于农村出身的自己感觉很不舒服。某公司职员刘某说:自己现在是“恐聚族”,实在受不了聚会时,围绕着房子、车子、票子、位子等的攀比、炫富之风。 3、文明素质有待提高。文明素质影响着城市经济社会的良好和快速发展,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当前社会公民文明素质存在城市里随意乱搭乱建、物品乱堆乱放、商品乱摊乱摆、行路乱闯乱走、乱纪乱丢乱倒等现象,外出旅游存在着公共场所者装不整,行为不雅,高声喧哗、随意便溺、乱涂乱画等现象,工程施工噪音,灰尘扰民,设施不合理、伤人现象时有发生等都说明了提高社会公众文明素质刻不容缓。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说,中国游客在旅游中的文明素质不高,其实是国人整体素质不高。要减少上这种旅游中的不文明,根本上是要提高国民的文明素质,但这是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 4、社会急躁浮躁暴躁情绪存在。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的浮躁情绪越来越得到关注,在细节上表现为:不愿意排队、等不了红灯、离不开手机、受不起委屈、沉不下身子、惦记着待遇,出现了为尽快达到目的的急躁情绪,心中无底、不知所措、急功近利,不惜代价地投机的浮躁情绪,盲动冒险,缺乏理性。一不顺心就激动愤怒,争吵谩骂,大打出手,甚至引发暴力事件的暴躁情绪。温州年轻的企业家田亮:看到身边的朋友买股票、炒地产发了财,自己哪里还有心思做实业?今年5月,第46届无锡房地产交易展示会开幕第一天下午就有两家公司的100余名销售人员打起了群架,无独有偶,太原富士康公司员工保安近千人打群架,积怨已久竟酿发血案。 5、社会冷漠心理刺人神经。冷漠是当前最可怕的社会心态,人们看到了许多令人愤怒的事情,但是也害怕“多管闲事”反而会危害自己,所以变得麻木,冷漠。如:听到有的人救了人,结果被讹诈,人们不仅愤怒,而且害怕自己惹上麻烦。这类事情多了,人们封闭了自己的心灵,麻木了。其结果当人们需要正义行动却无动于衷的时候,冷漠就变成了麻木。前些年发生的众多围观者怂恿跳楼者往下跳的看客心理,亦是良知麻木的典型表现。再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朱廷劭等以“新浪微博”为实验平台,以是否

浅谈社会焦虑现象

浅谈社会焦虑现象 ——社会焦虑现象弥漫的 原因、表现与解决办法 我国社会目前面临许多社会问题,社会焦虑现象在都市人身上随处可见,并且有逐渐年轻化和向城郊与农村发展的趋势。随着这种现象逐渐普遍化,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社会焦虑症,其表现多为忧虑症、焦虑症、抑郁症,更有严重的导致精神分裂甚至轻生。而现在随着我国对社会问题的重视,社会问题的解决也提上了议程。“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个部门和组织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意见》是中央第一个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专门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性纲领,在我国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是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3b3433075.html, 2011年11月08日 19时14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 一、中国社会弥漫焦虑的原因 中国社会弥漫焦虑现象的原因大致为以下几点: (一)社会经济整体利益结构要发生全方位大幅度而且是急剧的调整;

(二)社会风险因素的空前增加; (三)许多社会成员信仰的丢失。(来源中国政府创新网《吴忠民:中国为何弥漫着社会焦虑》作者吴忠民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6日)根据社会学的基本假设:人类行为是有社会和社会和社会环境所塑造的。而中国社会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未来的几十年中,社会建设重点将会从经济建设逐渐转移至社会问题的解决与社会制度的完善。所以从此角度来看,中国社会成员的行为难免会受到重大影响,社会的改变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引起诸如房价升高、失业率升高、结业率减低以及通货膨胀等诸多现实问题,从而影响到社会成员的行为,导致现在中国社会焦虑现象普遍出现在社会成员中,从而引起自杀率提升、心理问题严重等诸多严重社会问题。(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3b3433075.html,/ 《中国统计年鉴》) 二、社会焦虑现象表象 如前面所说,社会焦虑逐渐成了普遍心态。社会焦虑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就业焦虑: 自从1999年我国实行大学扩招以来(2011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现在大学生的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转化为普通教育。这也导致了现在大学生数量聚集增加,严重增加了应届大学生的结业压力。 (二)身份焦虑

如何应对焦虑

如何应对焦虑 有时候总是莫名地感觉到焦虑与不安,这种感觉总是让人很难受,有点透不过气的感觉。带着这种感觉,通常难以好好地思考和工作。不妨抽出一定的时间,好好面对一下这种焦虑的感受.未来不可预测,因此你会担心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担心自己是否准备好去处理它们,这都是很正常的。你可能考虑到自己的日常活动或长期的责任,不安地想,“我需要知道什么?”“我该怎么准备?”“或者“如果我不提前计划好,会发生什么事?“如果是这样想的话,就说明你在心理上正为你相关的处境做准备。如果你能通过排除潜在的障碍而处理好焦虑,那就太棒了。 但是当担心加剧,强烈的焦虑随之而来。焦虑的特征是过度的和不切实际的担心,产生身心上的紧张以及触发回避模式——避免人群,责任或无害的环境。如果这份焦虑已经困扰你的人际关系,妨碍家庭、工作或是学习,那么制定一份缓解焦虑的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1.减少提前消费说实话,我只有一张信用卡,只用于上高速。因为我很讨厌去记最低还款日期,也怕到时卡没钱。同样的,我在网上买东西从来没用过分期付款,买得起就买,买不起就算。分期付款要去记还款日期,还会担心到时没有钱还ps:现在银行卡可以自动还款,但是由于曾经历过网络诈骗,现在绑定网络的卡一般都没什么钱降低你的消费欲望,这能有效的降低焦虑感 2.简化生活,尽量少做承诺一般而已,只要我答应了别人的事情,我

一定会尽量去完成。经常这样做会带给我不少的压力,使我很焦虑。所以,现在朋友有事问我,我都会说:我无法马上答应你,但是我会尽量的帮助你既然答应了别人的请求,就一定要遵守承诺。但如果没有百分百的把握,不要简单的做出承诺 3.避免完美主义我认为人是一定要制定计划的,包括学习每件事的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等。但是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没必要这么严格。简单的说,就是允许自己有犯错的空间例如,在制定日计划时,本来你是准备20:00-22:00用于看书,但是如果突然有朋友拜访,那么内心没有必要产生愧疚感,明天再看或者等朋友离开了再看就好同样的,如果你累了,想早点休息,那么也用不着一定要看够两个小时的书,早点休息就好同样的,可以通过「预留时间」的方式完美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我本身就准备每天看60分钟书,那么我会设置90分钟的看书时间,只要在这90分钟内,我能抽出60分钟来看书,就已经达到我的期望值. 4.找个地方坐着或者是躺着,闭上眼睛,先通过一些简单的放松方法让自己的身体处于比较放松的状态,让大脑放松,然后进行自由联想,不必控制自己去想什么,就放松让大脑里的思绪自己浮现,顺着大脑里出现的事情和感受去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或许可以让你找到令你焦虑的原因。 5.如果太累,太烦,也可以什么都不做。找个舒服的地方,或者是个安静的地方,让自己好好放空一下,什么都不去想。你可以到郊外,也可以找个咖啡店做一下,还可以在自己的房间就这么躺着发呆,

当今社会最普遍的十大恐惧症

恐惧症源自人对于一些东西(如人,物体,环境,事件等等)的强烈和深度的害怕。恐怖症是焦虑症的一种,其主要症状则表现为对于制造恐怖氛围的事物进行盲目回避。让我们来瞧瞧当今世界十大最普遍的恐惧症。 1.蜘蛛恐惧症 这是当今恐惧症中最特殊也是最普遍的一种。一种对于蜘蛛以及蛛形类动物如蝎子的恐怖感是这种恐惧症的来源所在。患有这种恐惧症的人会在那些他们自认为有大量蛛形类动物出没的地方焦躁不安,而这种举动在旁人看来是很不可理喻的。 2.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三种:特殊社交恐惧症,社会焦虑和社会焦虑失协症(这三个症状不知如何翻译才准确,查了些中文资料,上面只分为一般社交恐惧症和特殊社交恐惧症,如有医学方面的朋友,望指教——译者注)。当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远足、聚会或公共演讲,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就会显得局促不安。其焦虑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自己被曝光在大众场合,有被人监视和被人指指点点议论的感觉。 3.高空恐惧症 当在飞机上或登机时对于飞行感到恐惧,这种症状就是高空恐惧症。从本质上来说,相比将其归为疾病,说它是一种症状更为合适。而这种症状的极端反映便是呕吐或者恐慌和焦虑发作。 4.广场综合症 当一个人身处某一环境而感到无方便逃生的出路时,广场综合症便发作了。这种患者都不喜欢开阔的地方如购物场,陌生的地方,机场等等。 5.幽闭恐怖症 一种在小空间内被捕获被限制的感觉或者一种将窒息于狭小空间的感觉是这种恐惧的来源。这种病症的患者不喜欢隧道,小屋子,电梯,地窖,洞穴等等。 6.恐高症 这是一种对于高度的害怕。这种恐惧症是十分危险的,因为一旦患者在高处病发的话,想从那里安全走下来就难上加难了。 7.呕吐恐惧症 这种病症十分与众不同,因为患者恐惧的不是某一实实在在的东西。这种病的病症在于患者害怕呕吐,或者害怕在公共场合呕吐。 8.癌症恐怖症 这是一种对于癌症这一疾病的恐惧。任何的身体上的不舒服都会让患者认为自己患上了癌症。尽管实际上癌症是不会传染的,但是这种恐惧症的患者还是坚信一旦和癌症患者接触就会患上癌症。 9.雷电恐惧症 这是一种对于雷雨的恐惧。哪怕患者知道雷电不可能伤害到他,但是他还会在电闪雷鸣时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