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回风口滤网清洗更换记录
- 格式:xls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1
手术室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范蟆1、每天手术开始前、结束后彻底清洁手术部地面,每台手术结束后及时清洁手术间。
手术间地面:无明显污染时,清水擦拭即可;被血液、体液或组织污染时,应立即将污染物清除以后用含氯消毒液(500 mg/L)擦拭。
腿2、术前做好手术间清洁卫生工作。
袂3、手术未结束,护士不得整理物品;病人未离开,卫生员不得清洁手术间。
袂4、手术床单位处理:立即拆除床单、被套等织物,置于抗湿污物袋内,通过污物走廊或采取隔离措施转移,运出手术间。
手术床、床栏等没有明确污染时,清水擦拭即可;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先将污染物清除以后用含氯消毒液擦拭(500mg/L)。
膈5、手术间每周大扫除1 次,包括门、无影灯、手术床、壁橱、吊塔、地面、仪器等,手术间回风口滤网每周清洗一次并登记。
蛔6、清洁用具袅(1)不同区域的清洁用具应专区专用,用后专池或专室清洗、消毒、晾干。
辐(2)抹布应做到每清洁一个单位物品(物品表面)一清洗,不得一块抹布连续擦拭两个不同的医疗表面。
凌(3)清洁过程中应随时清洗拖布或更换清洁拖布,不得一把拖布连续擦拭两个不同的手术间。
勘(4)洁净手术间的清洁用具应使用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制作。
蚄7、仪器表面:如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等,尤其是频繁接触的仪器表面如按钮、操作面板等,应用75%乙醇擦拭或按照仪器使用说明要求进行保洁、消毒处理。
建8、常用诊疗用品:如听诊器等,没有明确污染时,清水擦拭即可,被血液体液污染时,还应消毒。
静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黄薄审核者:韩方正批准者: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执行时间:2013.10蚁一*、填写通知单芈已知具有感染或传染性的手术患者,手术医师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性疾病名称。
肆二、手术安排常感染性手术应安排在感染性手术专用手术间内实施,条件受限时则应安排在当日最后^^台。
腿三、患者转送第1、患有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层流洁净手术室管理手术室吴丹层流洁净手术室是现代化医院医疗安全的根本保障、现代化医院高端技术的重要标志。
层流净化系统是目前保证手术室洁净环境的最先进的设备,而层流手术室环境管理更是保证洁净环境的重要环节,因此层流手术室环境管理至关重要。
层流手术室是采用空气净化技术对微生物污染采取程度不同的控制,达到控制空间环境中空气洁净度适于各类手术之要求;并提供适宜的温、湿度,创造一个洁净舒适的手术空间环境。
一、空气净化技术是通过初效、中效、高效3级过滤以控制室内尘埃含量。
空气过滤是最有效、安全、经济、方便的除菌手段。
由空气处理器、过滤器(初、中、高)、加压风机、空气加温器、加湿器,回风口及送风口组成。
初效过滤器为第一级过滤,设在新风口,对空气中≥5um微粒滤除率在50%以上;中效过滤器为第二级过滤,设在回风口,对手术间回流空气中≥1um微粒滤除率在50%以上;高效过滤器为第三级过滤,设在送风口,对新风、回风中≥0.5um 微粒滤除率在95%以上。
二、手术室空气净化分型1、按气流分型:乱流型:送风气流形成流线不平行、方向不单一,时有交叉回旋的气流流过房间工作截面。
除尘率较低.使用于污染手术间和急诊手术间。
层流型:分水平层流和垂直层流(手术室现用)2、按净化空间分型:全室净化:采用天花板或单面墙全部送风,整个手术间达到所要求的洁净度。
局部净化:仅对手术区采用局部顶部送风,只使手术区达到所要求的洁净度。
一般认为,以手术床为中心的2.4m×1.2m的范围是手术无菌要求最严格的部位,因此,局部净化在我国手术室空气净化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洁净手术室的空气净化级别及用途空气的洁净程度是以含尘的浓度来衡量的,含尘浓度越高,洁净度越低;含尘浓度越低,洁净度越高。
特别洁净手术室(百级):关节置换手术、颅脑外科手术、器官移植手术、心脏外科手术及眼科等无菌手术。
标准洁净手术室(千级):胸外科、整形外科、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骨外科和普通外科中的一类切口无菌手术。
填空题1、使用干持物钳,每4小时更换。
2、2005心肺复苏指南中,成人胸外按压的频率为100次/分,人工呼吸的频率为8-10次/分;对有脉搏患者只人工呼吸而不需要胸外按压:成人的频率为10-12次/分,婴儿和儿童患者的频率为12-20次/分。
3、我院洁净手术室间的回风口过滤网,要求每周清洁两次,如明显积灰或其他特殊情况,随时清洁。
4、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是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
5、抢救大咯血窒息的首要关键为解除呼吸道阻塞。
6、高压蒸汽灭菌纸塑包装袋包外指示卡,由灭菌前的蓝色变为灭菌后的黑色。
7、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部位是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手术部位、皮肤软组织、血液。
8、无菌包打开后24小时内可以使用,无菌器械台应保持4~6层,无菌单下垂于器械台或手术台不少于30CM。
9、参观手术时,参观者与术者背部距离不少于30CM,如不慎接触手术者的袖子,术者应立即带上无菌袖套或重新更换手术衣。
10、手术人员一经洗手手臂不能超过肩以上,腰以下,腋前线以外。
手术过程中,手术人员调换位置时,应退后一步背靠背转身换位。
11、手术中器械台敷料如被无菌盐水打湿了应立即加铺双层无菌巾。
12、从无菌技术的角度出发,切开空腔脏器之前应用无菌盐水纱垫保护周围组织。
13、用无菌持物钳到远处取无菌物品应连同瓶钳杯一起移到取物品处。
14、手术室内应设有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
15、术中怀疑污染器械应视为污染处理。
16、无菌物品存放应距墙5CM,距地20CM,距顶50CM。
17、高压蒸汽灭菌好的无菌包有效期平时为7天,霉季为5天。
18、备用无菌器械台,打开后超过4小时不可再用,需重新灭菌。
19、无菌包的大小,预真空小于30×30×50CM,下排气小于30×30×25CM,布类包的重量不得超过5KG,器械包不超过7KG。
20、整个手术部,分为污染区(非限制区)、无菌区(限制区)、清洁区(半限制区)三部分。
2023年(完整版)手术室管理制度2023年(完整版)手术室管理制度1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1、手术病人必须使用腕带标识,准确注明病人信息项目。
2、术前严格执行“五查十八对”,术中落实“三不交接”,“三人三次清点及五数”。
3、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认真落实“三查七对”,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认真执行输血制度。
4、病人入室后有专人守护。
各种抢救设备及药品做到“四定”、“三及时”、“五到位”。
5、注意环境安全。
6、认真行接送病人工作流程,并作好交接记录。
7、注意消防安全,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
手术室查对制度1、手术室接病人时,应查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诊断、皮肤准备、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及其标志,术前用药、配血报告、输血前八项结果、药物过敏试验结果与手术通知单是否相符,手术医嘱所带的药品、物品(如CT、X线片)。
评估病人的整体状况及皮肤情况,询问过敏史。
2、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应通过“腕带”及与陪伴亲属进行查对。
3、手术护士检查准备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各种用品类别、规格、质量是否合乎要求。
病人体位摆放是否正确,尽可能暴露术野和防止发生坠床和压疮。
4、手术人员手术前再次核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用药、配血报告等。
5、在皮肤切开之前,手术医师、麻醉师及护士共同确认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以及手术体位,核对无误方可进行手术。
6、洗手护士打开无菌包时,查包内化学指示卡是否达标,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手术前和术毕缝合前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都必须严格核对,共同唱对手术包内器械、大纱垫、纱布、缝针等数目,并由巡回护士即时在手术清点单记录并签名。
术前后包内器械及物品数目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通知手术医师关闭手术切口,严防将异物留于体腔内。
7、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术者核对。
8、坚持三查七对常规手术在术前开好医嘱,一般不执行口头医嘱。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1.进入手术室必须按规定更换衣服、拖鞋、口罩、帽子。
2.有化脓性感染及患皮肤病者不能进入手术室,上呼吸的感染者须戴双层口罩。
3.参观手术尽量安排在电教室。
必须进手术间者,按规定换手术衣,并在固定
的手术间参观手术,不得随便更换手术间。
感染手术间外挂感染牌,并谢绝参观。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手术进行中的无菌操作原则。
5.各种无菌物品定点、定位放置,定期检查无菌包的灭菌日期及灭菌效果,双
层包布的灭菌包在25°的条件下,保存7天,过期重新灭菌。
6.无菌包一经打开,即使未污染,也只能24小时内使用﹙按原折痕包好﹚,晨
起由夜班护士负责收回重新灭菌。
干法保存的无菌持物钳4小时更换。
7.在未污染的条件下,碘伏、双氧水、酒精、洗必泰等消毒液及消毒凝胶开封
后有效期为30天,无菌溶液启封后有效期为24小时。
所有液体开启后都应注明开启日期及时间。
8.一次性耗材使用前,严格检查合格证、有效期、包装等,建立入库记录,更
换批号或生产厂家时必须进行细菌培养,合格后方能使用。
9.每日手术前2小时启动净化系统,净化2小时后方能进行手术。
10.手术间回风口过滤网每周清洗一次,每月更换一次。
11.每月对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灭菌物品等进行生物监测,
结果要符合要求,并记录存档。
12.乙肝及特感手术,应严格按相应的处理原则处理。
13.医疗废物按要求存放,缝针、刀片、针头等锐利物品放在锐器盒内统一焚烧,
医疗废物的运送焚烧要有严格的交接手续,交接人员双方签字。
洁净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为了确保医院洁净手术室系统能得以高效、安全、节能的运行,根据《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院空气净化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要求,特制定以下制度。
1、洁净手术室人流、物流管理(1)手术相关医护人员、工勤人员应定期接受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并进行考核。
(2)严格三区(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管理,严格区分无菌、急诊和感染手术间,接台手术应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感染手术,特殊感染手术必须在感染手术间进行。
(3)限制与手术无关人员的出入, 进入限制区的非手术人员应按照人员流动路线要求,在限制范围内活动。
(4)急性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皮肤疖肿、皮肤渗出性损伤等处于感染期的医务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的限制区。
(5)手术中避免人员频繁走动、高声喧哗,手术中不应随意出入手术间,禁止打开通向外走廊的门,以保持手术间相对密闭状态。
(6)参观人员及临时需要进入限制区的人员应在获得手术室管理者批准后由接待人员引导进入,不应任意互串手术间。
(7)参观人员与术者距离应在30cm以上,高度不应超过50cm,参观人数每手术间不应超过3人。
(8)人员着装要求:工作人员进入手术室,应更换手术室提供的专用洗手衣裤、鞋帽、外科口罩等;参与手术人员更衣前应摘除耳环、戒指、手镯等饰物,不宜化妆;刷手服上衣应系入裤装内,手术帽应遮盖全部头发及发迹,口罩应完全遮住口鼻。
(9)手术室专用鞋应能遮盖足面,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清洁消毒,污染后及时更换。
(10)离开手术室时应将手术衣、刷手服、鞋帽、口罩脱下并置于指定位置。
(11)保持手术室“相对密闭状态”,病人、工作人员入口进出门应随时关闭。
手术期间手术室的门应关闭,减少外出,保持室内正压。
手术结束后污物由污物通道送出。
(12)入室物品管理:大物品搬入手术室时,先要在一般环境中湿式擦拭,消毒处理干净后方可搬入;小物品应拆除外包装后方可搬入手术室。
层流手术室层流管理制度一、引言层流手术室是采用空气洁净技术对微生物污染采取程度不同的控制,以达到控制空间环境中空气洁净度适于各类手术之要求,并提供适宜的温、湿度,创造一个清新、洁净、舒适、细菌数低的手术空间环境,使患者在手术时组织受到尽可能少的损伤,并大大降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二次感染率,保证患者术后能更快更好地恢复。
为了确保层流手术室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特制定本层流管理制度。
二、人员管理1、手术人员的管理(1)手术人员应严格遵守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规定的流程和要求进行手术前的准备和操作。
(2)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前应更换专用的手术衣、鞋、帽,戴好口罩,头发不得外露。
(3)手术人员应进行严格的手卫生消毒,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洗手和消毒。
(4)手术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应保持动作轻柔,避免大幅度的动作和频繁的走动,以减少对层流气流的干扰。
2、参观人员的管理(1)参观人员应提前向手术室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入手术室参观。
(2)参观人员进入手术室前应按照手术人员的要求进行着装和消毒。
(3)参观人员应在指定的区域内参观,不得随意走动和靠近手术台,与手术台的距离应保持在 3 米以上。
(4)每台手术的参观人数应严格控制,一般不超过 2 人。
三、物品管理1、手术器械和物品的管理(1)手术器械和物品应在消毒供应中心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2)进入层流手术室的手术器械和物品应使用专用的无菌包装,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3)手术器械和物品应在手术室内的指定位置存放,摆放整齐,便于取用。
2、一次性物品的管理(1)一次性物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前应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潮湿等情况。
(2)一次性物品使用后应按照医疗废物的处理要求进行分类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四、环境管理1、温度和湿度的管理(1)层流手术室的温度应控制在 22-25℃,湿度应控制在 40%-60%。
(2)手术室应配备温湿度监测设备,定期对温湿度进行监测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