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旅游景区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773.00 KB
- 文档页数:3
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指南第一章:旅游景区概述 (3)1.1 旅游景区的定义与分类 (3)1.2 旅游景区的开发意义与价值 (3)第二章:旅游景区开发策划 (4)2.1 开发策划的基本原则 (4)2.2 旅游景区定位与规划 (4)2.3 市场调研与分析 (5)第三章:旅游景区资源评价 (5)3.1 资源类型与特点 (5)3.1.1 自然景观资源 (5)3.1.2 人文景观资源 (6)3.2 资源价值评估 (6)3.2.1 观赏价值 (6)3.2.2 休闲价值 (6)3.2.3 科研价值 (6)3.2.4 文化价值 (6)3.3 资源保护与利用 (6)3.3.1 加强资源保护 (7)3.3.2 合理利用资源 (7)第四章旅游景区产品设计 (7)4.1 产品设计理念与原则 (7)4.2 主题产品设计 (7)4.3 体验式产品设计 (8)第五章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 (8)5.1 基础设施建设 (8)5.1.1 道路交通 (8)5.1.2 给排水设施 (8)5.1.3 电力通信 (8)5.1.4 公共卫生设施 (9)5.2 配套服务设施规划 (9)5.2.1 游客服务中心 (9)5.2.2 餐饮住宿设施 (9)5.2.3 娱乐休闲设施 (9)5.2.4 安全保障设施 (9)5.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9)5.3.1 生态环境保护 (9)5.3.2 环境卫生管理 (9)5.3.3 资源可持续利用 (9)5.3.4 低碳环保旅游 (9)第六章旅游景区市场营销策略 (10)6.1 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 (10)6.1.2 目标市场选择 (10)6.2 品牌建设与推广 (10)6.2.1 品牌建设 (10)6.2.2 品牌推广 (10)6.3 价格策略与渠道拓展 (11)6.3.1 价格策略 (11)6.3.2 渠道拓展 (11)第七章旅游景区运营管理 (11)7.1 运营管理模式选择 (11)7.1.1 主导型 (11)7.1.2 企业主导型 (11)7.1.3 政企合作型 (11)7.1.4 社区参与型 (12)7.2 服务质量管理 (12)7.2.1 服务质量标准制定 (12)7.2.2 服务质量培训 (12)7.2.3 服务质量监督与评估 (12)7.3 人力资源管理 (12)7.3.1 员工招聘与培训 (12)7.3.2 员工激励机制 (12)7.3.3 员工职业发展规划 (12)7.3.4 劳动关系管理 (13)第八章旅游景区安全与风险管理 (13)8.1 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13)8.1.1 安全组织架构 (13)8.1.2 安全管理制度 (13)8.1.3 安全教育与培训 (13)8.1.4 安全设施设备 (13)8.1.5 安全应急预案 (13)8.2 风险识别与评估 (13)8.2.1 风险识别 (13)8.2.2 风险评估 (13)8.2.3 风险防控措施 (14)8.3 应急预案与救援措施 (14)8.3.1 应急预案制定 (14)8.3.2 应急预案演练 (14)8.3.3 救援措施 (14)8.3.4 救援资源配置 (14)第九章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 (14)9.1 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内容 (14)9.1.1 目标 (14)9.1.2 内容 (15)9.2 智慧旅游系统设计与实施 (15)9.2.2 智能监控系统 (15)9.2.3 电子商务平台 (15)9.3 电子商务平台搭建 (15)9.3.1 平台架构设计 (15)9.3.2 业务模块设计 (16)9.3.3 支付与结算 (16)第十章旅游景区持续发展策略 (16)10.1 创新能力提升 (16)10.1.1 产品创新 (16)10.1.2 服务创新 (16)10.1.3 管理创新 (16)10.2 文化传承与保护 (16)10.2.1 文化传承 (16)10.2.2 文化保护 (17)10.3 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 (17)10.3.1 景区联动 (17)10.3.2 区域协同 (17)10.3.3 产业融合 (17)第一章:旅游景区概述1.1 旅游景区的定义与分类旅游景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具有观赏、游览、休闲、娱乐、科普、度假等功能,以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或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资源为核心,吸引游客进行旅游活动的特定区域。
旅游景区管理运营方案第一章概述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目标 (3)1.3 研究方法 (3)第二章旅游景区规划与设计 (4)2.1 旅游景区总体布局 (4)2.2 景区功能分区 (4)2.3 景观设计 (4)2.4 旅游线路规划 (5)第三章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 (5)3.1 市场调研 (5)3.2 目标市场定位 (6)3.3 营销策略 (6)3.4 品牌建设 (6)第四章旅游景区设施与管理 (7)4.1 设施建设 (7)4.2 设施维护与管理 (7)4.3 安全管理 (7)4.4 环境保护 (8)第五章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 (8)5.1 服务质量标准 (8)5.2 服务人员培训与管理 (8)5.3 顾客满意度调查 (9)5.4 服务创新 (9)第六章旅游景区财务管理 (10)6.1 财务预算与控制 (10)6.1.1 预算编制 (10)6.1.2 预算执行 (10)6.1.3 预算监控 (10)6.1.4 预算调整 (10)6.2 成本管理 (11)6.2.1 成本核算 (11)6.2.2 成本控制 (11)6.2.3 成本分析 (11)6.3 收入管理 (11)6.3.1 收入预测 (11)6.3.2 收入控制 (12)6.3.3 收入分析 (12)6.4 财务报表分析 (12)6.4.1 财务报表编制 (12)6.4.2 财务报表分析指标 (12)第七章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 (13)7.1 人力资源规划 (13)7.2 员工招聘与选拔 (13)7.3 员工培训与发展 (14)7.4 员工激励与绩效管理 (14)第八章旅游景区法律法规与政策 (15)8.1 旅游景区法律法规体系 (15)8.2 政策环境分析 (15)8.3 法律法规宣传与执行 (15)8.4 法律风险防范 (16)第九章旅游景区合作与联盟 (16)9.1 合作模式与策略 (16)9.1.1 合作模式 (16)9.1.2 合作策略 (17)9.2 合作伙伴选择 (17)9.2.1 合作意愿 (17)9.2.2 资源互补性 (17)9.2.3 合作信誉 (17)9.2.4 合作能力 (17)9.3 联盟管理 (17)9.3.1 联盟组织结构 (17)9.3.2 联盟决策机制 (18)9.3.3 联盟运行机制 (18)9.3.4 联盟成员激励与约束 (18)9.4 合作效果评估 (18)9.4.1 合作成果 (18)9.4.2 合作效益 (18)9.4.3 合作满意度 (18)9.4.4 合作风险 (18)第十章旅游景区危机管理 (18)10.1 危机识别与预防 (18)10.2 危机应对策略 (19)10.3 危机后恢复 (19)10.4 危机管理培训 (19)第十一章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 (20)11.1 可持续发展理念 (20)11.2 生态旅游 (20)11.3 社区参与 (20)11.4 文化传承 (21)第十二章旅游景区评估与改进 (21)12.1 旅游景区评估体系 (21)12.2 评估方法与流程 (22)12.3 改进措施 (22)第一章概述1.1 项目背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各行各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风景旅游区规划》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风景旅游区规划》作为全日制“风景区规划与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理论考试,考试的目的如下:1、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能力和弱强的综合素质;2、要求考生对国内外专业前沿与实践有较深入的了解;3、要求考生对专业问题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考试内容或要点:第一章旅游区与风景区规划第一节旅游区的概念与类型第二节风景区规划的概念与特点第三节风景旅游区规划的基础理论第四节风景旅游区规划的基本内容第五节规划建设原则及指导思想第六节国外风景旅游区规划与主要思想第七节案例第二章风景旅游区调查与评价第一节旅游资源调查的原则和内容第二节风景旅游资源调查方法第三节环境调查与分析评价第四节旅游资源分析评价第五节调查报告编写第六节案例第三章风景旅游区规划技术分析第一节风景旅游区范围确定第二节风景旅游区环境容量分析第三节客源市场调查与分析第四节风景旅游区游人量预测第五节风景旅游区区位分析与定位第六节案例第四章风景旅游区景区景点规划第一节风景旅游区性质与规划目标第二节分区、结构和总体布局第三节景区划分与功能分区第四节风景旅游区景点设计第五节案例第五章风景旅游区服务设施规划第一节服务设施类型与分级第二节服务设施地选择与控制第三节服务设施布局第四节标识系统规划第五节游览线路组织第六节案例第六章风景旅游区基础设施规划第一节风景旅游区交通规划第二节风景旅游区给排水规划第三节风景旅游区供电规划第四节风景旅游区通讯与广电规划第五节案例第七章风景旅游区专项规划第一节保护培育规划第二节环境保育规划第三节典型景观规划第四节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第五节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第六节风景旅游区发展规划第七节案例第八章风景旅游区管理与营销策划第一节旅游管理规划第二节旅游形象策划第三节旅游营销策划第四节案例第九章风景旅游区分类规划第一节风景名胜区规划第二节森林公园规划第三节自然保护区规划第四节主题公园规划第五节旅游度假区规划第六节民俗旅游区规划第七节案例第十章风景旅游区投资与效益分析第一节风景旅游区建设投资估算第二节风景旅游区投资决策第三节风景旅游区建设经济效益评价第四节风景旅游区建设生态效益评价第五节风景旅游区建设社会效益评价第六节案例。
旅游景区管理规定景区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旅游景区的管理,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根据《旅游法》、《景区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管理规定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旅游景区管理工作。
第三条旅游景区管理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科学规范的原则。
第四条旅游景区管理涉及的相关部门应加强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第五条本规定所称的旅游景区,指的是符合国家旅游局规定的具备特定立体景观、传统文化和旅游设施的区域。
第二章景区规划第六条旅游景区管理部门应根据景区地域特点和旅游资源情况,制定景区规划。
第七条景区规划应包括景区的布局、功能区划、旅游设施、管理标准等内容。
第八条景区规划的编制应该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和文化保护等因素。
第三章景区设施第九条景区管理部门应根据景区规划,合理设置景区内的旅游设施。
第十条景区设施的设置应满足游客的需求,提供方便、舒适的旅游环境。
第十一条景区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应由景区管理部门负责。
第四章景区管理第十二条景区管理部门应建立景区巡视制度,加强景区管理人员的日常监督和检查。
第十三条景区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第十四条景区管理部门应建立景区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
第五章景区安全第十五条景区管理部门应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整改。
第十六条景区管理部门应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第十七条景区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景区内重要设施的保护和安全防范工作。
附件:景区规划图、景区设施清单法律名词及注释:1、《旅游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2、《景区管理条例》:指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有关景区管理的法规。
丘北普者黑、仙人洞旅游小镇修建性详细规划第一部分规划说明目录前言第一章规划背景分析一区位背景分析二自然生态背景分析三民俗文化分析第二章规划总纲一规划范围二规划年限三规划依据(一)主要文件依据(二)主要法规依据(三)主要参考文献四规划编制指导思想(一)生态性(二)人文性(三)创意性五规划目标(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二)优化人文环境(三)完善服务设施,深化游憩项目第三章规划理念构想一“情境”空间的打造(一)自然生境的景观凸显(二)多维文化的附着融汇第四章规划布局一旅游区功能结构规划(一)区划原则(二)规划结构与功能分区布局二道路交通规划三绿化规划(一)绿化规划原则(二)规划特色(三)规划内容第五章专项规划一旅游设施规划(一)无障碍设计(二)服务设施(三)附属设施与管理设施二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一)环境保护规划(二)环卫设施规划三安全措施规划四抗震防灾规划五消防安全规划六给水排水工程规划七电力电信工程规划八道路竖向规划九规划技术经济指标前言属于文山丘北普者黑旅游区的仙人洞村与普者黑村,其以民俗民风、民居建筑及自然山水为代表的深厚生态人文积淀无疑为丘北普者黑整个旅游区网络体系中的文化性旅游和自然个性特色旅游的重要及不可或缺的支撑点。
丘北县人民政府特委托规划编制单位对包括仙人洞村、普者黑村在内的规划区进行踏勘、测绘及规划设计,在与建设方多次交换意见和设想后,编制单位本着严谨求实的原则对规划区进行设计,提交出仙人洞村、普者黑村旅游设计及修建性详细规划,希望以此来推动丘北乃至文山地区的商贸旅游事业发展以及为其创造一个独具特色和吸引力的生态旅游文化品牌。
第一章规划背景分析一、区位背景分析普者黑村与仙人洞村位于丘北普者黑旅游区的东南部。
众所周知,丘北普者黑旅游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在丘北县近年所做的旅游区总体规划中,将仙人洞村及普者黑村的主体功能定义为观光休闲、水上娱乐、民族风情、农家乐,属区内的核心旅游片区。
第一部分了解旅游规划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引言1.世界旅游业1)19世纪40年代2)20世纪50年代3)20世纪60年代4)WTO:20世纪50-90年代5)21世纪2.中国旅游业1)据国家旅游局统计资料:––1978年,入境旅游181万人次,外汇收入2.6亿美元2007年,入境旅游13187.3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到419.19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16.10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0957亿元,公民出国人数达到4095.40万人次2)WTO预测,2020年:–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13710万人次,8.6%–世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10000万人次,6.2%3.负面影响1)自然生态环境–土壤–植被–动物–水体2)人文生态环境第二节旅游规划的发展史1.世界1)初级阶段–20世纪30年代中期,英、法、爱尔兰等国,简单的市场评估和场地设计–20世纪60-70年代,欧洲、北美、亚洲和非洲2)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WTO 著作–《Integrated Planning》–《Inventory of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s》3)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1988,Gunn,《Tourism Planning》大量的有关旅游开发和规划方面的论文●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Journal of Tourism Studies●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Tourism Management●Tourism Review●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4)深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Edward Inskeep:《旅游规划:一种综合性的可持续开发方法》、《国家和地区旅游规划》WTO:《可持续旅游开发:地方规划师指南》、《旅游度假区的综合开发模式》1995年4月27-28日,“可持续发展世界会议”,规定了旅游规划中要执行的行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环境计划署(UNEP-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世界旅游组织(WTO-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2.中国1)地理科学工作者率先开路2)城市规划人员大显身手3)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制定全国性或区域性旅游规划4)旅游规划大发展阶段3.我国旅游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见《旅游规划教程》P20-25第二章关于旅游规划的几个基本问题一、旅游规划的定义旅游规划就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背景,以一定区域空间范围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为依据,以满足与提高旅游行为和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保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在调查研究与评价基础上,对旅游资源开发的程序、对旅游要素的空间关系与布局做出整体设计和调控实施并实现最优贡献的过程。